經濟學中為什麼不把就業率作為研究對象,而把失業率作為研究對象?

例如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為什麼不研究就業率與通貨膨脹呢。

雖然失業率與就業率之間是有關係的,研究一方就能明白另一方的發展規律。

但是為什麼不用就業率作為研究對象而用失業率,難道因為失業率比較容易統計?

謝謝


心理錨定不一樣。失業率數字給人心理錨定0%,1%的變動會顯得更直觀。而就業率給人心理錨定100%,95%還是90% 帶來的心理感受沒有那麼直觀。


1.

失業率=失業人口/勞動力 unemployment rate = unemployed population / labor force

就業率=就業人口/工作年齡人口 employment rate = employed population / working age group

勞動參與率=勞動力/工作年齡人口 Participation rate = Labor force / Working age population

2.

工作年齡人口 Working age population: 15-64 歲人口

勞動力 Labor force(Participants to the labor market) = 就業人口+失業人口 = Employed ( 1 hour in the week of reference) + unemployed

3.

失業率+就業率=1 不一定正確,因為 勞動力不一定等於工作年齡人口。僅當勞動參與率為1時,失業率+就業率=1.OECD數據表明,OECD國家的勞動參與率都是總是小於1,所以勞動力人口小於工作年齡人口,所以失業率+就業率不等於1.

一般宏觀政策更關注減少失業,所以用失業率這個指標。 我們關心對於勞動市場參加者,即勞動力(想參加工作的搜尋者),他們能否找到工作,用「失業率」衡量。

不用就業率衡量原因:

就業率計算的分母是工作年齡人口,

工作年齡人口=勞動力(participants)+退出勞動市場的人口(non-participants)。

退出勞動市場的人口=喪失信心的工人(discouraged workers)+完全退出勞動市場人口。

對於完全退出勞動力市場這部分人,他們壓根不想參加工作,不想進入勞動力市場,不去搜尋。所以不是政策關注目標。

*對於non-participants中的喪失信心的工人,也是一個研究的課題,但與本題直接關係,故不展開。

Employment - 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 OECD Data

註:2015年,OECD國家勞動參與率在56.1%到87.9%之間。

如果政策關心的是如何讓這56.1%~87.9%的人就業,那麼應該關注的指標是失業率。


門外漢亂講,就業率的另一面大概就是失業率嘛。

題外話,中外國家的經濟情況統計的側重點不太一樣,中國重點於GDP,國外,如美國重點於失業率。

歐美的人均GDP及收入,多年變化不大。

只有中國的GDP增速在世界一枝獨秀。

不對,印度的也挺厲害。


就業率從99%降低到98%看起來沒多大變化,但是失業率已經翻了一倍了。用失業率畫圖的時候方便使用0為y軸的原點,用就業率的話是選擇95%還是99%?而且隨時間可能會被拉伸或壓縮,不是很方便。


假如將人口總量減去「公司交五險一金」的人口量,便可得出失業率。

因為真正自雇的那些人也得有公司才對。


講4個概念你就明白了

1、就業狀態(含病假事假工傷罷工)

2、失業狀態(有能力且有意願,找工作或等待重返工作崗位的人)

3、非勞動力(退休、身體不能工作、全職家務、沒有找工作意願的)

4、勞動力(上面1+2)

失業率是上面2/4的比例,討論的是有工作意願和能力的人,失業的比例,他們是國家需要關心和重視,並進行幫助的人。包括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周期性失業,這個數據比較能夠反映經濟形勢。

而就業率是就業人口佔16歲以上人口的比例,他的基數包含了那些不願工作的人,意義不大。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我認為就業率是不斷下降的。所以現在就業率演化成大學畢業生就業比率了。


這個問題有點神奇,題主的思路和角度很刁鑽。。儘力一答

先看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大目標:充分就業、價格水平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宏觀經濟學的目標是奔著就業去的,宏觀經濟學的起源,凱恩斯的名著《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也是講的就業。那麼為什麼會有題主這樣困惑呢?

我們再看看充分就業的定義(充分就業_百度百科)充分就業是一個有多重含義的經濟術語。它的概念是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提出的,是指在某一工資水平之下,所有願意接受工作的人,都獲得了就業機會。充分就業並不等於全部就業,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業。但所有的失業均屬於摩擦性的和結構性的,而且失業的間隔期很短。通常把失業率等於自然失業率時的就業水平稱為充分就業。

可以看出,從充分就業開始,其實就由就業的研究,轉而研究失業了。。。


【來自一個經濟學專業的大二狗,僅代表個人淺薄見解】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後果。具體說來,宏觀經濟學就是要研究,為什麼一些國家的經濟會時而高漲,時而蕭條的周期性波動,並因此造成不同程度的失業問題,利率匯率大幅變動問題等。

通俗點說,經濟學是研究經濟社會出現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措施,而失業率的波動就反映了就業的波動情況。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建立模型來闡述失業的原理以及對經濟的影響。如奧肯定律(見下圖)

可見,我們研究時還會涉及到自然失業率,實際失業率,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周期性失業等等等等。不同充當變數構建模型得出不同結論。如果以就業率作為研究對象,一是不符合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二是會加大研究的複雜性(我們知道經濟學研究一大特點就是簡化問題)——能用x,x2,√x表示的為什麼非要用1-x ,(1-x)2,√(1-x)表示呢?

以上。


在高鴻業的《宏觀經濟學》中,講述了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我自己的經濟學老師的解釋是,通貨膨脹和失業率是宏觀經濟學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所以關注的是失業率。

而且個人來看,就業率和失業率相加=100%所以兩個問題是一樣的。

其次是,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是相關的。根據菲利普斯曲線(一個根據英國某一段時間,具體時間段我給忘了,失業率和通膨率的經驗數據),失業率和通膨率是反比關係。所以將通膨率和失業率放在一起有研究的價值。(如果有人覺得為啥不是把通膨率和就業率放在一起研究,那我也沒辦法→_→,關於這點,我覺得是兩個社會、經濟問題放在一起,不太可能把一個社會的積極面和消極面放在一起,兩個消極問題放在一起找到關聯性。)

—————————————————————————

(我是分界線)

最後是就政府宏觀政策的制定而言。

原諒我的丑圖。

合適的通貨膨脹率對經濟是有刺激作用的,特別是需求拉動的通膨率。但是通膨率和失業率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政府在拉動經濟的時候,要考慮到民眾對通膨率和失業率的接受程度。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採取措施(也就是圖中的矩形部分)。


簡單,因為有收入的人多,沒收入的人少。


額,多想一步吧…經濟學研究就業率和失業率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我個人的理解是:為了讓每個人過得更好 → 所有人都有工作、有收入來養活自己…

那麼問題來了…是研究 「為什麼那些有工作的人找得到工作」 , 還是 「為什麼那些沒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 然後就是你看到的失業率了…

簡單版本: 我們的目標是資源不能閑置嘛,那閑置的勞動力資源(失業人口)就是我們要去考慮怎麼讓他不限制的主題… 就像碼代碼出了bug,你會去Debug,而不是考慮沒出bug的地方怎麼怎麼樣…


就業率+失業率=1,樓主你這問題問的有點奇葩。


封建王朝為什麼朝堂之中總關注造反的人,不關注為朝廷繳稅的老百姓。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羅蘭·巴特說過,『所謂的常識不過是歷史的產物。』我們現在很多理所當然的概念,如果深扒一下歷史,就會發現背後的成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比如『種族』的概念以及引發的歧視問題等等...這個可以寫博士論文了)。我想說的就是,我覺得題主不是閑的慌,打破常識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不然也不會有知乎了。下面進正文。

這個問題由一個經濟史專業的同學回答可能比較準確。囿於我知識水平的有限,所以我只能基於維基百科關於『失業』歷史的概述來簡單回答一下。

失業是伴隨工業化產生的。自給自足的農業化社會裡是不會有失業概念的,因為你有一塊地,你自己耕種,你總有吃的不會餓死。這是一個理想情況。

但是在16世紀,伴隨著人口的上升和土地的減少,以及大量接濟窮人的修道院的關閉,總會有一些能夠耕田的人無田可耕,為了不挨餓,他們就會選擇鋌而走險成為乞討者(這就是最開始失業概念的興起)。與乞討相關的就是貧窮和社會問題的加劇。但是統治者是看不到乞討背後的成因的,他只會看到乞討帶來的惡果。在亨利八世一代,大約有72000人因為乞討被處死(這裡面可能還包括一些沒有工作能力的殘疾人)。直到 Elizabethan Poor Law of 1601 的誕生,才有了明確判斷『有能力但不願意工作』和『因為殘疾無法工作』的標準。這是現代『勞動力』概念的起源(失業概念只存在在有勞動能力的人當中)。

以上所述,就解釋了高票回答中失業率錨定效應的由來。實際上,失業才是新興概念,失業造成了社會問題,失業與貧困相關,所以顯而易見,社會會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解決失業問題上,而不是看著就業,這應該是從16世紀沿襲下來的。尤其之後伴隨著如火如荼的工業化進程和經濟大蕭條,貧困問題越發嚴重,與之相伴的失業現象就更加引起經濟學家的重視。

統計的需要肯定也是一部分原因,畢竟大多數國家都是登記或者調查失業人口,具體可參見中國失業率是如何統計的? - 知乎 中 Sgt Pepper 的回答。


樓主的問題非常有深度,引發了我一連串深刻地思索,讓我連夜查詢了很多相關的書籍,依然不得甚解,

於是趕緊打開電腦,給遠在大洋彼岸的相關學者發了郵件,希望能得到解答,

令人欣喜地是學者迅速在凌晨回了我一封郵件,但是是用拉丁文夾雜著西班牙文回的,

於是我推掉一切事情當面去外語學院請教了兩位專家,

後面又由於回答中專業名詞太多,我又請來了經濟學的學界泰斗,終於完成了一次比較深入地了解和學習。

所以最後的回答是:

……

……

……

……

……

……

……

……

……

……

……

你開心就好,你樂意給他們來個二階求導都行。

樓主你說你是不是閑的?


因為失業率通常比就業率低,描述起來直觀易懂。

你願意談6%失業率,還是94%就業率?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錢不是省出來的,錢是靠賺出來的。」這句話的深層意思?
1976相對來說國民生活還不如1936梗這個怎麼解釋?
如何看待局座在這段視頻後半段關於國防和經濟的觀點?
如何看待丹麥成為首個無現金使用的國家?
蘇州經濟未來路在何方?

TAG:經濟 | 經濟學 | 宏觀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