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有未來感的建築,應該具備哪些特性?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看見建築之美 ,更多關於「建築」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

二十年前看東方明珠電視塔,覺得這個是非常有未來感的建築,但是現在這種感覺已經極其弱了。

現在覺得soho這類建築很有未來感。

那麼問題來了,建築(或者擴大範圍到所有外觀設計領域),是具備了哪些特性,才讓人覺得這樣實物是具備未來感的?這些年,這類設計領域經理了怎樣的設計風格的更替?


謝邀

未來感有多種含義,多種表現形式,但建築都是每個時代慾望的寫照。

舉幾個例子

以上幾種建築都是已建成或者很久以前就建成的,但或多或少其實都有一些未來感,但代表了很多種未來。有的源自現代主義,而有的來自後現代。

前幾張照片選自前南斯拉夫二戰紀念碑、作戰指揮部,雕塑和建築處處看起來不像是地球人建的,但確實是地球人建造的。這些紀念碑如今成了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遺迹,歲月侵蝕卻更加凸顯了未來感。這些基於當時社會理念與未來希冀的紀念碑也確實代表了人們當時希望擁有的世界,力量,團結,眾志成城,所向披靡……如今當地的霧氣與遺迹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傷感……

後面幾張是粗野主義的建築物。

粗野主義建築來自50年代初的英國。它主張使用不抹灰的鋼筋混凝土構件,這樣比較經濟,同時可以形成一種毛糙、沉重與粗野的風格,給人一種不修邊幅但很有力度的感覺。但同樣,這種力度感讓建築感覺起來超越時代。

緊接著是來自湯姆梅恩的作品,許些解構的感覺,依然呈現出未來感。

後面是扎哈的作品。扎嬸後來的作品中強烈的流線感也可以帶來強烈的未來感。

最後一張是格拉茨美術館,形狀趨於有機生物,像只趴在屋頂上的毛毛蟲。

可是好像並沒有什麼共同之處,唯一的共同之處就是不同於當下。但無論每種未來感,都源自建築那些除去建築之外的東西。

這是銀翼殺手(賽博朋克)中的世界,高密度建築,暗無天日,巨大的屏幕,飛行的車……建築憑藉超大的形體,高密度展示出一幅hitechlow life的社會景象。

當然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地方,巴黎大諾瓦西區後現代建築群。

所有反烏托邦電影最愛的取景地。《飢餓遊戲》等……

如今在此地生活的都是留守人口。曾經此建築群的目的是成為一個烏托邦一樣的地方,如今卻像一個亟待凋零的生命,成為反烏托邦電影幕布……

上海五角場的「蛋」,電影《她》的取景地,這樣的地方放在科幻電影里毫無違和感。

評論區的同學提到了CCTV大樓,是的,很未來,而不是很科幻。

可以說CCTV大樓是當代摩天大樓的最終幻想。

賴特的恩尼斯住宅,《銀翼殺手》取景地。

廢墟是科幻電影非常熱衷的場景(大家可以關注大神inhiu的廢墟探險攝影,感覺下):

華盛頓州埃爾馬的薩特索普)核電站是美國史上最大的爛尾項目之一 ,如今成為《飢餓遊戲》《分歧者》《變4》等電影的取景地,巨構建築可以帶來超越時代的感覺。

(未完待續)


謝邀。閑來無事隨便寫寫。

關於未來感的建築,個人認為有幾個維度吧。

一.美學

隨手百度幾張所謂的未來城市的效果圖(虛擬)

高技派新陳代謝派建築大集合,超高密度城市。

大量參數化風格(工業感)建築,大量空中的橋樑,也是高密度城市。

常見於科幻類電影的塔,塔是從古至今因為能「通天」一直被認為是代表連接現在和未來的建築,我想東方明珠給樓主這樣的感覺也是類似原因。

再隨手找幾個已經建成的未來感建築

極富幾何和技術美感的鳳凰媒體中心

BIG在美國某建築,為了實現界面最大化用了非線性曲面。

zaha的香奈兒館,極具工業美感

帶有生物學特質的設計傾向--伊東豐雄大師的台中歌劇院

迪拜塔,震撼人心的尺度,高。

總結,美學上,具備未來感的建築大概具備以下特徵:

①高技風格(如福斯特爵士、羅傑斯、皮亞諾等大師)

②流線型現代工業設計美感(扎哈、UNstudio等)

③獨特的城市設計回應,輔以高科技設計手法(BIG為代表)

④超高超大尺度震撼(迪拜塔、CCTV等)

⑤其他學科的內容滲透,如仿生

二.建造技術和建築材料的革新帶來的未來感

更輕,塑性能力更佳的混凝土技術的發展帶來的技術革新,每一塊都不一樣的混凝土板如何描述如何制模生產如何安裝,沒有非常好的技術支撐完全不可能實現,之前扎哈的廣州歌劇院的完成度就嚴重受到技術制約,近幾年建築的發展離不開技術革新。

超大超遠懸挑技術突破帶來的建築形式突破

數字化建造控制,這個建築雖然沒接觸過,但細想每一個部件都完全不一樣,難度超級大。

高--人類技術極限的一個維度

三.功能方面符合人們對未來生活的需求

海上的人造島

立體花園

便捷的空中交通的理想

總結

建築分很多種類型,有康式的豐碑,有安騰式的詩意,有王澍式的文化,未來感只是其中一個維度~

人們總在試圖描繪自己的未來,並且努力的去接近,隨著近些年各行業技術大爆炸,建築技術的進步也拉近了我們和未來的距離。如果說樓主想表達東方明珠曾代表一個時代對未來的追求,那麼望京SOHO代表了這個時代的新的建築設計層面的未來感的追求,現在比較前沿的建築設計事務所和建築院校(特別是國外的TOP院校)都在努力推動學科的發展和進步,讓建築更好看更好用更強大,我想這就是未來感的建築 真正的目的吧。


吹玄龍門陣,作為開發商如果不帶政治任務或藝術情懷,與其把錢花在誇張的外形上,如果用在業主用戶體驗上,去體現未來感。

舉個簡單例子,目前電商的繁榮導致物流行業非常發達,然後每天中午的時候在寫字樓里的白領需要和各種快遞員,外賣員爭奪電梯。我在想能否發明一種專門寫字樓的物件垂直升降系統,外賣員只需要在大堂里設置好買主的樓層,將物件放入這個系統,通過升降機自動到達,說白了就是專門運貨的電梯。


感謝各位小夥伴兒私信的問題和留言。比如應該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建築?對,所以我增加了一個文章鏈接。比如有小夥伴兒問,為什麼沒有提到超現實主義,那個可未來啊?嗯,所以加進來了。比如知識點還是太零散,能不能再把聯繫多說一些呢?這個建議很有道理,不過這篇回答主要是針對問題,根據一個時間的順序針對問題進行了梳理,這個順序本身其實就包含著一定的聯繫,至於更多的聯繫,可能已經超出了這個問題的範圍,所以就沒有再展開了,但感謝這個意見,其實以下內容主要出自本人線下建築流派課的課件,在課程里,還是會盡量將其聯繫起來。又比如為什麼現代建築四大師只提到了一位就是柯布西耶,其他三人呢?看來大師這個概念已經深深引入了各位的心中。那我只好提醒大家,真正的大師不只有四位。。。還有小夥伴兒問流水別墅怎麼沒有?好吧,看來大家都知道的還是得說說,另外三人我也一併加進來,不過因為篇幅有限,我在答案里也寫得很清楚,撿重點地說,所以篇幅代表了其重要的程度。三人已經加了進來,分量不等,請大家自己找他們的名字吧。

一個強調:本文線索里的內容沒有涉及歐洲以外的其他國家,比如中國、伊朗、印度、日本等國,所以說依然是一個不完全的、西方中心論線索。當然,根據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看,這個線索依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所以先這樣吧。

順便說一句,題主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沒有這樣的問題,估計是不會按這種方法來梳理了。

歡迎各種意見及建議,有漏則補,有誤即改!

++++++++++++++++++++++++++我是內容已增補的分割線++++++++++++++++++++++++++

依然先附上問題:

問題1:建築(或者擴大範圍到所有外觀設計領域),是具備了哪些特性,才讓人覺得這樣實物是具備未來感的?

回答1:首先,建築這個詞在中西方的不同語境下含義是不同的,不在此展開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參考本人這篇【第一章 】1.1作為詞語的「建築」 - 知乎專欄,如果不考慮這個文化差異,那麼其實建築本身就是人造的,為人用來遮風避雨的物體而已。所以建築不過是個工具而已。但是因為它首先必須是有形的存在物,並且通常體量大、成本高、存在時間長,所以人們對它的外觀就會難免有很多的想法和要求。

在這個前提之下,再看未來,這是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未來感指向的時間是從現在開始的以後,越遠越未來。未來感的這個「感」本質上屬於藝術的領域,所以簡單說,題主說的就應該是能夠更好地體現未來的感覺的建築,就是有未來感。所以——請注意!標準答案在此——有動感、速度、克服重力的上升感、傾斜、非對稱、非線性的建築容易有所謂的未來感。也可以說這種審美即現代審美,因為從人類的科技發展水平來看,在真正的未來,可能建築本身就是運動的,你說房車是房還是車?空間站是不是建築?所以真正意義上的未來建築,就是和傳統建築相比,有更加豐富的靈活性、自由度。有這種感覺的就叫未來感。順便說一句,與之對應的穩定的、靜止的和沉重紮根大地、垂直或水平(不一定,比如至上主義和風格派)、對稱、線性的建築就容易有所謂的古典感。

問題2:這些年,這類設計領域經理(經歷)了怎樣的設計風格的更替?

回答2:這些年這個時間定義不準確,物質決定意識,可以說自從科技革命、工業革命以來,當人類開始進入生產力逐漸加速解放的現代社會以來,真正意義上的未來就已經來到了,這個未來的方向必須是建立在當下,並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規律的方向——請注意!這一句黑體是重點。而一切試圖停止或者回到過去的思想都必將與人類真正走向的那個未來不符。

自從1826年發明了相機之後(其實在此之前就已經照相術的實驗),真正的現代藝術家就開始思考如何創造未來感了(或者說你也可以這麼理解,他們創造未來感真正的目的是為了體現面向未來的決心,不面向未來就會被即將到來的未來所淘汰),至於相關理論及流派線索,這裡撿最重要的藝術理論及流派時間線說下(題主問的是建築,就以建築為主):

最早應該追溯到庫爾貝-塞尚-馬奈的現實主義精神1840s,這種精神體現出了與古典主義追求永恆主題不同的直面轉瞬即逝現實以及由這些現實不斷走向未來的態度。

其實基於這樣現實主義的建築可能並不屬於藝術的範疇,但本身的態度是十分未來的,比如下面這一棟建築,1801年所建的薩爾福特棉紡廠( The Cotton Mill Salford )的七層 生產車間,設計師(Wattand Boulton)結構形式:生鐵樑柱和承重牆的混合結構,在這棟建築中,鐵構件首次採用了工字形的斷面。按照古典審美基本就是反動的。所以西方建築師不認為這是architecture,而是building。

1870s,形成了所謂儘力捕捉當下的印象派,代表藝術家莫奈。似乎沒有印象派的建築,但是有印象派建築畫,下圖為莫奈畫的幅魯昂聖母院。

1880s,美國的芝加哥學派建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形式,代表人路易斯·沙利文,代表作:芝加哥國內保險公司大樓,1883年。沒錯,就是那個主推形式追隨功能(form ever follows function)並被冠以功能主義之父的沙利文。(其實Form and Function的關係問題,最早不是沙利文於1896年在The Tall Office Building Artistically Considered一文中提出的,而是來自霍雷肖·格里諾(Horation Greenough1803—1852,義大利雕塑家)於1848年發表論文American Architecture)

當時之所以能蓋這麼高,因為地價需要,同時人類也已經發明了電梯技術。電梯的發明者奧的斯(Otis,這個英文很熟悉有沒有,著名電梯品牌),發明時間1854年。你覺得當時看這個夠不夠未來?但是如果仔細看看,哪裡又未來得不夠徹底呢?(是不是依然在追求穩定、三段式的古典審美?)

看來藝術家仍需努力!

1900s年,立體主義(法國),代表藝術家畢加索(西班牙),有立體主義建築,但我目前沒有更多資料,下圖摘自方振寧博客,如果有哪位我知小夥伴兒查到更多信息記得告訴我。

1900s,德國表現主義,代表藝術家蒙克(也有一說蒙克是象徵主義畫家,不糾結這個問題),下圖為其代表作《吶喊》(1890年,早於表現主義這個流派的出現),表現的主題多為畫家的精神世界,體現出那個現代個人意識的覺醒。

表現主義的代表建築愛因斯坦天文台,德國波茨坦,設計師門德爾松,1917年設計,1921年建成。

義大利未來主義1900s,代表人物馬里內蒂,1908年發表未來主義宣言(後續逐漸發表各領域未來主義宣言),建築代表人物聖埃利亞,1914年發表未來主義建築宣言。以下是他的手稿。

蘇聯先鋒派-構成主義1910s(1913),代表藝術家塔特林,羅欽科,下圖為塔特林設計的第三國際塔圖紙,時間1919-1920,該塔高越400米,當時未建成,只建了模型。

構成主義代表建築師梅爾尼科夫,代表作,1925年巴黎國際工業與裝飾藝術展覽會展出設計蘇維埃展覽館USSR工人俱樂部

下圖為羅欽科做的室內設計

在羅欽科的「巴黎來信」中,詳細記錄了當時巴黎民眾對這棟建築的反應:「開幕式上聚集了無數法國工人,他們在聆聽蘇聯大使列·克拉新(1870-1926)的講話:俄國革命的特點不能不在藝術領域有所表現。關於這一點,在無產階級的接觸創作——蘇聯展館上可以得到證實。也許,展覽會上再不會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藝術在此時此地能像蘇聯藝術那樣,具有如此之大的宣傳作用。我們的展覽館應該被看做是:一群雍容華貴的富人中的一個無產者。」

下圖是當時同時參展的其他照片,可以做一個對比:

下圖是梅爾尼科夫為自己設計的住宅+工作室(住宅即工作地點),構成主義,蘇聯先鋒派, 建造:1927-1929, 地點:莫斯科

蘇聯先鋒派-至上主義1910s(1915),代表藝術家馬列維奇,在至上主義剛剛產生的當時似乎沒有建成的至上主義建築(不確定, 需要考證),但是在1920s,馬列維奇做了大量的至上主義建築圖紙和模型研究,見下圖:

下圖是至上主義建築研究,作者恰是尼克,1920s,是不是看到流水別墅的影子,不過流水別墅是建造時間可是1959年,誰影響誰,誰更牛逼,時間說明了一切。流水別墅的圖到處都有我就不放了。

蘇聯先鋒派-普郎恩主義1910s(1919),該藝術理論是在構成主義和至上主義的基礎上建立的,代表人物李西斯基,李西斯基的最主要貢獻是將軸測圖與建築表現圖結合在一起,下面兩圖為李西斯基的普郎恩主義繪畫,1920s:

下圖是李西斯基設計的列寧演講台,1920s:

當然,歐洲肯定也沒閑著,1915-1921年間,都靈的菲塔特工廠就是新技術的結果。那你說這算什麼主義?在建築領域,有一個詞叫功能主義。那你說在當時從沒有見過這樣的規模、功能和形式的時代,這個功能主義夠不夠有未來感?要回到當時。

瑞士達達主義1910s(1915或1916),這個藝術流派鼓吹無政府主義,當時的代表人物是特里斯唐·查拉(羅馬尼亞人)、漢斯·阿爾普(法國人)。這個流派當時有沒有對應的建築我還不了解,有待進一步學習。

不過這個流派對後世的影響也同樣是巨大的。其中有一個著名的藝術家就是馬歇爾·杜尚(美國人),他1917年的作品《泉》以及1919年的作品《帶鬍子的蒙娜麗莎》,就帶有典型的達達主義的戲謔和胡搞風格。其實所謂的後現代主義的拼貼的建築,從本質上都符合達達主義這種對傳統的惡搞氣質。

繼續回到當時,看藝術流派影響下的建築,荷蘭新造型主義(風格派)1910s(1917),代表藝術家蒙德里安、凡杜斯堡。

李西茨基於1921年回到德國,並參加了1922年9月舉辦的國際進步藝術家聯盟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rogressive Artists。並參加了風格派的活動,可以看到,凡杜斯堡1923年在風格派基礎上的作品色彩構成明顯受到普郎恩主義的影響。

這影響到建築領域的實踐,典型代表是施羅德住宅,1924年建成,建築師里特維爾德

不得不先提一個相關的建築,就是著名的巴塞羅那德國館,設計師密斯凡德羅,時間1929年

之所以放到風格派之後,是因為有很多評論說此館主要受風格派的影響,有圖有真相,對比出真知,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出來,反正我看出的卻是明顯的至上主義的風格。

義大利形而上主義,1910s(1917年),代表藝術家基里科和未來派畫家卡洛·卡拉。他們提出用"形而上繪畫"稱呼自己的作品,因為他們的畫面把真實與非真實猶如纏綿的夢境融合在一起,所以稱為"形而上"。二人組成了形而上畫派,加入他們的還有畫家喬治·莫蘭迪等。

從氣質上,這種畫派的風格並不算未來,既然畫的是夢,那麼就難免讓人想起德國表現主義的精神,表現的都是非物質層面的意識。

但是從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來看,其實當時能有這樣的藝術流派產生,其哲學或著說科學基礎是現代心理學的產生。從這個角度出發來看,也算是一種對待未來的態度,起碼是一種接受新鮮理論的態度。

下圖為基里科的代表作,《一條街道的憂鬱》,1914年。

後期直接受這個流派後期影響最大的就是義大利理性主義建築,代表建築師朱塞佩特拉尼,以及再後期的義大利新理性主義建築。代表建築師,羅西。但不得不說,兩次理性主義都不是真正意義上未來的,甚至是復古的。但是從系統論的角度出發來看,這種歷史的看似倒退本質上已然是事物發展的必然性。比如與理性主義同時期的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因為和主題無關,就不寫在這裡了。

以及隨之而來的超現實主義1920s,這個藝術流派更是直接以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學為啟發,簡而言之,其繪畫對象是人的潛意識和超意識。代表人物達利。下圖為他的作品《永恆的時間》,1931年。至於超現實主義的建築,在當時有沒有我也不知道。

繼續說回來未來感的建築。

1919年,在德國的魏瑪成立了一所學校叫包豪斯(1919-1925-1932魏瑪、德紹、柏林 1933年關閉),大家搜關鍵詞包豪斯,這個學校在當時可以說是很未來的,因為其運主張用現代的設計理論,為現代的社會做出現代的設計。

包豪斯辦學宗旨:

1.為大眾生活而服務

2.強調技術與藝術的和諧統一

3.對現代藝術教育理念及方法的探索

4.提倡創造性、個性自由而又嚴謹的治學精神

下圖為包豪斯建校時的校徽,1919-1922,設計者是KarlPeter R?hl,新原始主義風格(這個風即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也是現代藝術流派之一,看起即原始,但來也挺未來的是吧?)

1923之後,啟用了Oskar Schlemmer1922年設計的新標誌,就是後來的標誌,構成主義風格

下圖是包豪斯第一任校長格羅皮烏斯設計的「死亡三月」紀念碑,1921年,為了紀念 1920年反對右翼卡普政變的戰鬥中被軍方槍殺的工人們。1936年,被納粹摧毀,二戰後修復。構成主義。

下圖是格羅皮烏斯設計的包豪斯校舍,功能主義,在當時夠不夠未來呢?

與此幾乎同時,1920年,蘇聯也在莫斯科成立了一所現代藝術學校,呼傑馬斯(1920-1927改名-1930改組-1933重組 )

呼捷瑪斯「是藝術——技術——工業的最高專門教育機構,宗旨在為工業生產培養最高水平的藝術大師,以及技術職業教育的設計人和領導人。」——1920年 12 月 19 日列寧簽署的政府決議

辦學宗旨主要有以下幾點:

1.自由民主的學術氛圍

2.對全新藝術教育理念的探索

3.藝術門類的相互融合

4.藝術與工業生產相融合

呼傑馬斯進行了大量的設計與生產相結合的教育,只舉一例:蘇聯先鋒派藝術家喬治克魯季科夫(Georgy Krutikov 1899–1958)1928年設計的飛行城市,我個人認為,這是真正的未來感的建築,這可是飛行的建築、飛行的城市啊!

純粹主義,1920s,在立體主義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代表藝術家勒柯布西耶(瑞士-法國)、奧贊方。同時作為建築師柯布西耶,在1928年設計了代表建築薩伏依別墅,1930年建成:

然後,比如有一個人即使開發商,又是建築師的美國人,約翰·波特曼,他開創的共享空間,基於商業需求的現實,被譽為新未來主義:

還有所謂的粗野主義,基於讓混凝土呈現出其真實的本來樣子的考慮而產生,代表人物保羅·魯道夫。不過他追求的所謂燈芯絨般的的混凝土到底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態度還是在追求形式本身時的執著是值得思考的。

還有所謂的高技派,比如英國人諾曼·福斯特1999年改造完成的德國國會大廈,從這開始資料應該就多了。大家自己查高級派會有很多資料。

又比如1977年建成的翻腸倒肚(設備外露)的蓬皮杜藝術中心,設計師倫佐皮亞諾,最主要的功能性目的就是要最大可能地獲得內部使用空間。

以及任何從實際的需求出發而產生的建築,比如為充分利用土地而產生的高層、超高層建築,比如紐約曼哈頓和上海浦東(你說越建越高有沒有未來感):

案例還有很多,比如最具未來感的扎哈,親愛的小夥伴而,看完本帖後請你說說她繼承了什麼主義呢?

還有庫哈斯啊,屈米啊等等這些明星建築師,他們又繼承了那些主義呢?分別附送一張圖:

注意:以上內容基本沒有離開西方中心論視角。而且看到其他答案里有很多新的東西,就截止到以上幾位吧。其他答案都很精彩。

最後用一句話回答下題目的問題:看起來有未來感的建築應該具有那特性?

【答:凡是包含著未來主義精神的,都有未來感!!!從時間上看,越遠越未來。未來感既然是人的感覺,當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但是真正的未來只可能只有一個,那就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未來。誰能把握這規律,誰才能把握未來。】

後記:當然,在追求未來感的各種形式上,又有多少建築最終因為限於形式本身而忽略了真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未來精神呢?不過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附上更多我呼外有價值的討論+++++++++++++++++++++++

二號系統論群程美女:

不了解建築的個性特點就往上找層級吧~ 建築是藝術,是上層建築 直接取決於經濟基礎和社會存在,所謂未來是什麼呢?是指時間線的發展,未來的發展又脫胎於現在,那麼未來感就是描摹當下的先進但又不是主流的社會存在,舉個例子,流線型非常具有科幻感,他脫胎於空氣動力學,卻在目前沒有大規模的應用,所以很酷炫。。未來的趨勢是什麼呢? 人類社會的目的性或者趨向性是生產力不斷提高,實踐範圍擴大。這對建築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是滿足人們未來對於建築的需求,譬如幾十層的高樓剛剛出現一定會有未來感,這是功能性的。第二是滿足人類需求的前提下,對外形美的設計要描摹先進的社會存在。藝術都是有實際的對應物的(個人觀點)。。。

本人表示這段討論很有啟發性,接著說幾句:按系統論觀點,能否面向未來系統開放性的一種體現,而人們對建築形式的未來感的要求,也是建築本身作為一個系統具有開放性的體現。根據系統論理論,開放性並非僅僅是一個空間概念,而且也是一個時間概念。開放並不僅僅單指空間的開放,不僅僅指的是橫向的、地域的開放,而且也是時間的開放。事實上,任何系統,講到它的發展本身就強調它在時間上的演進。發展本身就是時間,時間表象系統發展的內在生命規律。從發展的角度看,開放的本質就是面向未來【1】。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來看,對建築未來感的種需求,從一定角度和程度上可以體現出其符合建築發展規律的特性,當然,前提是這個未來還必須是真正的未來,而不僅僅是想像的未來。

【1】《系統論》魏宏森.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

(討論持續更新)


未來感並不只存在於建築設計領域,任何物件都能體現未來感。我認為建築在設計行業里是很後知後覺的,一種風潮或者主義從文學或藝術興起,刮到日用品設計、工業設計、車輛設計甚至服裝設計,然後建築設計才起風了。所以在總結哪些特性具備未來感時,我會引入不僅僅是建築的例子。

先看幾張具備未來感的圖片:

具有未來感的手錶

具有未來感的跑車

具有未來感的蜜汁操作界面

具有未來感的室內空間

我們看見一個物體,直觀獲取的信息主要是它的色彩、質感、形狀、尺度......

這些信息帶給我們的感覺,則是與我們腦海里的圖式有關。圖式,簡單解釋就是我們對某些事物形成的既有印象,比如我們看到木結構斗拱之類的就會認為它是中國(仿)古建築,看到希臘柱式就會聯繫到歐洲(仿)古建築......

回過頭來,我從上面四個角度去總結具備未來感的特徵如下:

  • 色彩——灰暗色調、白色、若有光多是藍綠色
  • 質感——金屬質感、具有反光或者啞光的材質感居多
  • 形狀——流線型、線條和簡單幾何圖形
  • 尺度——超出常識的大尺度

按理說,現在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增強一個物體(不僅僅是建築)的未來感,甚至讓沒有未來感的東西變得有未來感。試試看:

色彩

可以對比看看添加了顏色之後,與先前那張純白的室內空間照片的異同。原先的純白色最具未來感,其次藍綠色也具有相當的未來感,紅黃色則未來感更差。

再試試看:

這是一張普通的城市夜景圖,我們對它進行「未來感改造」。

灰暗色調加上藍綠色系的光,是不是多了幾分未來感?

質感跟形狀,需要通過建模渲染來對比,晚點再補充(如果有人看的話)

尺度感

比如說這一塊石頭,同樣是可以增加它的未來感的,首先放大尺度:

(同一塊石頭,不同角度的圖片)旁邊加個人尺度感瞬間爆炸!這時候把那塊石頭想像成建築,未來感就出來了。比如這樣:

(好吧,我一定繼續努力學PS....但我想表達的尺度對未來感的影響,你應該get到了吧)

前面說了,之所以形成某種感覺跟腦海中的圖式有關,所以我在想我們這種未來感的圖式源自哪裡呢?其實除去上述尺度這一條,色彩、質感、形狀都跟工業科技等有關。就是說工業科技相關的東西(比如電子元件、工業設備、機械電路等等)把它轉換成建築,或者具備這些特色就很容易帶來未來感。

你看這是一張集成電路圖片

是不是很有未來城市的感覺!

至於超大尺度,它容易給人一種渺小感,這種渺小感或許是源自於天文學、宇宙等等形成的關於未來的圖式。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那些具有未來感的建築:

金屬質感+超大尺度,實際上更像是被放大了很多倍的趣味擺件;

螺旋槳式的流線型形體,彷彿是某種機關裝置。(這個作品展我去看過,為了解決地面資源不足,建築內養殖大量的微生物,升起來的能源靠燃燒微生物分解廢物產生的氫氣,還是很有想法的。)

另一方面,所謂的生態(也有人稱之為有機、仿生)、建築光影、空間體驗也能營造未來感

比如這個蜻蜓翅膀垂直農場,表面就是蜻蜓薄翅的紋路。不知怎麼的,水母的形態也經常被用作未來建築的原型。鑒於其他答案里已經有很多未來感建築的圖片,這裡不再貼上來了。看官們有興趣也可以從我沒有詳細介紹的方面(生態有機、建築光影、空間體驗)去總結看看,此處不再展開。

總的來說,所謂的未來感其實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印象,平面設計、廣告設計或者說是一些日用品服裝設計等等,追尋未來感是正面的,因為它們作為產品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建築真不適合純粹為了未來感而去做設計,沒有思想內涵的建築方案是很難說服人的。


和當下前沿的特徵相關。

所以不同年代的「未來感」風格迥異。


謝邀

「未來」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在真實生活中真的很難想像。建築師與設計師們已經開始將未來元素融入現代的建築計畫當中,在不久之後的將來,我們的身邊,或者是我們後代子孫的周圍,就會充滿這些前衛的建築了!

未來已來。這些建築完成之後的真實樣貌究竟會是怎樣?

水之城市

這是比利時建築師Vencent Callebaut的大膽作品,他將這個建築命名為Aequorea,這是一個到處都充滿水的複合式建築。這個計劃將會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實行,將會用海水來進行自給自足的水力發電與海水淡化,充份利用海洋資源。

眼鏡蛇塔

位於科威特的Сobra Towers Kuwait,是目前網路上討論度最高的未來建築之一,預計在2030年完工。這座建築有機會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建築團隊預計將讓他有1000米的驚人高度。在十多年之後,這座眼鏡蛇塔將會徹底改變科威特的天際線。這座塔的電梯到底要怎麼興建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雙錐塔

你覺得埃及金字塔已經夠雄偉了嗎?現在人們已經開始要複製埃及金字塔,並且把他以誇張的倍數放大。這座建築完成之後,沙漠將不再是一片荒蕪,而是一個高度現代化且繁榮的沙漠城市。

麥田雲

這是一個由來自韓國的設計師團隊推動的計畫,以捉住白云為最終目的,試圖改變我們的天空。這個點子很瘋狂吧!怎麼可能把白雲摘下來,然後放到其他地方去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韓國生態環境中心

這個位於韓國的生態研究中心,佔地多達33000公頃。既然是設計給生態研究用的,建築本身當然也要符合生態保護的概念。在節能環保的先決條件下,這個研究中心仍然被設計得非常有未來感,可見環保與建設是可以並行的!

紐約蜻蜓大樓

這棟摩天大樓又是比利時建築師Vincent Callebaut的傑作,未來將會有一棟700公尺高的高樓聳立在羅斯福島上。這棟建築並不是一般的摩天大樓,他將會把整個城市縮小,在建築之內就會有公園、商場、辦公層...等。你就算不走出這棟大樓,也可以正常地過日子。然而,設計畢竟只是設計,要如何將這個看起來超有難度的大樓蓋出來,實在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中國長沙大灣旅遊中心

這棟建築很像是科幻電影裡面才會出現的場景,充滿了太空星際的感覺。170米高的建築,將會有許多高山旅遊的設施,像是滑雪、溜冰、水上樂園,提供給遊客們在山谷間盡情玩樂。

火星上的摩天大樓

人類真的會移民火星嗎?如果將來真的有很多人要移居火星,那這可能就是火星上的第一棟摩天大樓!這些建築師真的太有創意,已經預想到人們未來的生活,連火星上的建築計畫都已經設計好了。位在火星上的房子,由於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還得要有自行製造溫室氣體的功能才行,這真是太瘋狂了!

水下渡假村

這個位於水面下的渡假村「103 International」有80萬平方公尺之廣,以全海景的飯店為噱頭,可以和魚群還有鯨鯊當鄰居。然而,要在水面下建那麼大的渡假村,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將來這個瘋狂的點子可以成真,一定可以吸引非常多人去體驗。

天空之城

這個將會徹底改變倫敦天空的建築計畫「City in the Sky」,來自英國設計師Tsvetan Toshkov之手。你能想像倫敦的天空充滿盛開的蓮花嗎?這些蓮花就是未來的遊憩中心,不僅提供遊客們俯視倫敦市區的機會,還可以在高空中進行各種遊樂活動。在高聳的蓮花之上,你可以遠離喧囂的倫敦市中心,用飛鳥的角度來參觀這個世界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之一。


我個人認為……

金字塔是最具有未來感的建築……


謝邀

任何的炫技,都只是把戲。

本來不打算回答,因為不喜歡也不贊同任何的形式主義設計。

後來看了題主的描述,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應該是問 【不落伍的建築特性】 ?那麼,【不落伍】是不是可以翻譯成 【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建築?

如果一個設計經得起時間考驗,意味著它具備啟發性和引導性,能夠引起無限的解讀,那麼它本身的形式則應該是極弱的,應該是大而統一、乾淨純粹的——就像宇宙,數學,物理。

任何的炫技,都只是把戲。


我對建築涉及比較白痴,未來建築和未來感建築傻傻分不清,但是我可以奉獻出我認為的未來感建築。上圖啦!!!!!!上圖啦!!!!!!!

我個人比較分裂,我心中的未來建築黑白分明。

首先請上純陽派代表,未來主義科技派至尊—約克城---

約克城的意義在於,完全延續了人類的城市風格,看似高大上,但是還沒有完全脫離自身的理解範圍,加上各種黑科技的應用,簡直就是高大上的代名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淫蕩的分割線--------------------------------------------------------

下面是我心中的另一派未來建築,純陰派代表,拉萊耶城。

拉萊耶城的牛B之處在於,你也不知道它長什麼樣子,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以人類的審美為標準的。

它沒有黑科技,因為黑科技也不知道這是什麼玩意,黑科技跪了!

也許這就是一種未來!

————————————————淫蕩的胡說八道線————————————————

知乎就是好,胡說八道也可以續集!

上面我說了兩種我認為的未來派城市,有人說你耍流氓啊,拉萊耶也能算,那叫城市嗎?兼職就是一坨屎啊。但是這玩意就是一個人一個感覺。下面我還要說一個城市,那就是我一直夢想和嚮往的類型—上下型城市(瞎起的)。

先看圖

沒錯,很熟悉有木有,這就是指環王裡面的大名鼎鼎的米那斯提力斯。不知道什麼時候,我突然感覺到這座城市除了一種古典的感覺外不知道哪裡又多出了一種未來感,我是不是神經病了!

好吧,那就當我胡說八道吧


什麼未來感的設計都是扯淡,說正經,用上未來感的東西和技術才有未來感。

1.自帶能量吸收回收系統。可以自己採取地熱,轉化太陽光能,並能儲存。

2.強大的內循環系統,比如水,空氣。植物再生,可以養育適當人群生活。

3.足夠智能,判斷人類的心情,並協助人類做下一步。假如你低頭走路想事,前面是個門,你之前看了一眼,或者經常你會去那裡面。你到跟前它會自動打開那道門。並適當語音提醒。

4.足夠安全,未來人類每個人植入身份晶元,有這個才可以按照建築主人的設定要求進入。防火,抗震,無死角監控並自帶識別智能報警功能當然必須有。

5.更先進的通訊方式。三維成像。

6.材料量產容易,而且成本低,剛性柔性都很好,質地輕。(一言不合,拔地而起,飛向外太空。)

7.高質量的建築。

8.非常低低的使用成本。

9.無污染使用。電能取暖製冷。

10.內部秩序化進行,上廁所,去電梯,去辦公室,會議室,卧室等等是專用路線,用時語音提醒。

11.完善的突發應急措施。滅火,醫療,防盜搶,防暴力破壞。

最後,還是希望我國每個人的思想道德文化都能大幅度提高。我國建築行業越來越好。


發點《模擬城市4:未來之城》的圖片(順便說一句知乎界面改版後怎麼這麼蛋疼)

還有《模擬人生3:走向未來》的未來城市(我還沒去玩過):

有未來感我覺得應該以白色為主色調,夾雜點黑色和亮藍色比較好,形狀可以造成高塔狀,有空中通道的話更好了


為什麼邀請我,隨便yy一下吧

能變色

能變形

以組合

牆都是屏幕,觸摸的

最好能像《Up》里一樣可以飛


1.高寬比極大

2.有機形態

3.星際城,名副其實的衛星城


這是一個別墅(Villa)設計,設計師Tom Burkewitz,來自WSBY

作品名:Villa in Basel, Switzerland


「看清楚現在,才能看到未來。」

——勞資●碩德

距離上一次你覺得有未來感的設計有多久了?

推廣普及之後再看,是否覺得已經好像不那麼有感覺了?

越是在當前科技下不能製造出的建築就越含有未來感。

其實也就是逼格。

東方明珠放在高樓林立的當代上海。

東方明珠放在非洲酋長部落聚居地。

哪個塔更有未來感?

換個問法

哪個塔更具逼格?


建築受限於材料。科技等相關因素。但我覺得未來的建築不是材料的堆積。而是源自材料可控生長。越未來越自然。像植物一樣。

粗陋見解。還望斧正


那肯定是數學呀!


未來感就是和現在不一樣的,需要去克服的東西,我想除了重力就是錢啦


如果建築行業的材料有躍進式的更新換代,不再是現在鋼筋混凝土了,那麼很可能就是超大型的摩天樓,商業、辦公、交通、醫療、住宅等等功能會集中在一起,每棟樓都是一個小型化的城市。

如果現實一點,除了建築內部各種高科技的設備,建築本身的「未來元素」就是線條感,線條感越強,科技感越高。(拋磚引玉ing)


推薦閱讀:

能否通過基因工程,創造出完美的人種?
我是真實的嗎?我們是否生活在模擬世界中?
如果羅馬帝國不滅亡,現在地球的科技發展能不能達到「三體文明」的水平?
科幻小說如何分類,可以細分為哪些子類?
如果處於中國大陸的人類突然全部消失,會發生什麼?

TAG:設計 | 科幻 | 未來 | 建築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