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人民日報《要認清我國的產能過剩同資本主義國家產能過剩的區別》?
人民日報:要認清我國的產能過剩同資本主義國家產能過剩的區別
文章較長 就不一一截圖了 還請各位大神移步 謝謝-------------------------------------《人民日報》原標題為「澄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幾個認識誤區(人民要論)」請不要為了搞個大新聞就選擇性忽視
標題黨嚇死人。這篇文章的原標題是《澄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幾個認識誤區》。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的衛興華教授,今年已經90歲了,是比較出名的老左派。他有個學生可能更加出名,名叫馬凱,現在是國務院副總理,分管工業,也就是直接領導供給側改革的。仔細看這篇文章,雖然用詞異常謹慎,但主要觀點其實是和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供給側改革的六點表述是相反的,與李克強總理髮表的文章《中國經濟的藍圖》也是有所出入的。李克強總理的觀點在於,供給側改革需要市場化改革。
我們要通過大力推動市場化改革,儘快構建起一個大幅度增加創新驅動和消費拉動力的可持續增長新模式,更加關注社會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我們將很多政策工具組合成兩大經濟增長引擎, 一個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另一個是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既拉動有效需求,又可以改善民生。這兩者的關鍵在於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為個人、中小企業和大企業等市場主體營造更加適於創業創新的環境,釋放增長潛力。一個更加簡政放權的政府可以運用自身所長,做好宏觀經濟調控者、公平競爭的有效監督者、改革的推動者,並在系統性風險冒頭時果斷加以應對。
李克強外媒撰文談2016中國經濟
在後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供給側改革講了六點: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向縱深發展。
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著力化解過剩產能和降本增效。努力改善產品和服務供給。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接著看具體內容。衛興華的第一點講的是要繼續發揮消費、投資和出口這三駕馬車的作用。針對的是「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是不可持續的。」第二點講的是供求失衡的原因。一種情況是供大於求,但他不認為這是政府干預過多的結果,而是因為市場秩序混亂,所以要靠發揮政府作用去解決。同時,針對窮人沒錢消費的問題,要靠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去擴大需求。另一種情況是有效供給不足,需要靠技術創新去解決。我國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既要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更要發揮政府解困作用,包括多兼并、少破產並對關停企業的工人作出統籌安排等。
現在,在供求結構性失衡的情況下,需要發揮政府彌補市場不足和支持市場功能的作用。政府的作用是正面的,又是與市場調節作用相結合的。
什麼叫做生產相對過剩!!!!!!!!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全國五億套庫存的樓房,和大量沒有房子以及買不起房子的中國人,這兩者就是最典型的生產相對過剩!!!!!
只要有生產相對過剩,大家就都別裝了,這就是典型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需要指出的是,社會主義的產能過剩,主要還是由於政府介入過多,對於落後國企各種補貼扶持以及政策支持,沒有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沒有讓這一部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被消亡淘汰,最終造成了產能過剩。這樣的產能過剩跟資本主義的產能過剩當然有本質的區別。
文章標題改的問題不大,這句話是文眼。不要理會拿標題混淆視聽的人。
文章要強調是供給側改革要發揮政府作用,多兼并少破產避免社會動蕩,核心論據就是「我國的產能過剩同資本主義國家產能過剩」。
反之,如果不這麼做,就是犯了路線錯誤。還是在爭奪話語權,感興趣的自行猜去吧。如果不是關注市場,我是不會看這種×××××大字報的。我想說的是:如果這種思維得勢,之前轟轟烈烈醞釀的去落後產能(也就是供給側改革)可能要流產了。市場的周期和波動會加大,經濟轉型會更加艱難。想空螺紋鋼。最近在看電視劇《走向共和》,感觸頗多。關於洋務,總理王大臣的路子是一條,北洋大臣的路子是一條,軍機大臣的路子又是一條。現在洋務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怕就怕走錯了路,成了窮途末路的阮籍,到那個時候,只怕就不是路線之爭了。————————————————————————————————————吐槽:要是中國能再拍出一部《走向共和》這樣的良心劇就好了。
地位到公輔,耆艾過稀年。幾人兼此二美,而況是名賢。松柏蒼然長健,薑桂老來愈辣,勁氣九秋天。鯁鯁攖鱗語,不改鐵心堅。
說武夷,同此月,瑞三仙。公雖居後,瑰奇偉特卻光前。續得紫陽脈絡,了卻西山事業,舟楫濟商川。飲對黃花榭,一酌歲三千。用李昴英的詞,敬一下本文作者衛興華教授。
同時十二萬分鄙視修改標題的段子手。你說你學術上狗屁不通也就罷了,漢譯漢居然也不會?其他的,玄處分析得比我好。宰相和參知政事論事有異,恐非社稷福,經濟不易之處,比想像的要多。
嚴重關注,且待後續黨媒已發布金融危機紅色預警,各位掂量著辦吧。
因此,不能簡單地從西方經濟學比如從薩伊的「供給自動創造自身的需求」的觀點中尋找我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源泉,因為兩者根本不搭界。薩伊是用供給創造需求、總供給會與總需求相一致這一觀點來否認資本主義會出現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進而為資本主義制度辯護。而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在供給側結構與需求側結構失衡的現實形勢下採取的新的有效舉措。
人民日報認為,我國產能過剩是供給側結構與需求側結構失衡造成的。
由此可見,我國的經濟政策重點轉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要「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這裡強調「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是指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不是供給大於需求,而是結構適應性與靈活性出了問題。這是人民日報的看法。
眾所周知,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是什麼經濟危機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而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以公有制經濟為主,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存。配合政府調控,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
1970年代以後,歐美日發達地區紛紛把工業製造業大規模向拉美、亞太地區轉移,以及向後來的「新興經濟體」(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國)轉移,這些國家的高素質廉價勞動力,暫時重新挽救了利潤率。但這些國家(以中國為突出例子),所造成的巨大生產力,卻都以歐美髮達國家為市場,在本國內部生產與消費的經典矛盾越拉越大(產能相對於資本的「過剩」,與廣大勞動人民消費不起,這個極其諷刺的、極其可恥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直到2008年國際經濟危機的猛烈爆發,大大縮減海外出口,中國的巨大生產力閑置了下來,大批企業破產倒閉。產能過剩問題尖銳地浮現了。
但在2008年末,中國政府採取了巨大的投資計劃,從而不僅一時拯救了無處釋放的「過剩產能」,而且進一步刺激生產。也就是說,中國範圍內本來就很「過剩」了,卻還要進一步大生產大投資。生產投資依賴於巨額的銀行信貸投放,以及依賴以土地財政為基礎的地方政府融資,最終在2011年夏秋出現嚴重的債務危機,直到今年目前為止,經濟危機仍在繼續擴大勢頭。
參見:邱雪岩:《從世界到中國的生產相對過剩》(2011年11月26日)
秋火:《2011:新的經濟危機、政治危機與階級鬥爭拷問》(2011年11月7日)「讀書人的事,能叫偷嘛?」
正常情況下,一個重要國策出台,存在的爭論是是否合理和結果是否如你所願。而我國呢?從供給側到供給側結構性,大家都說好,但都在爭論具體這個國策含義是什麼。都是權威、鼻祖、專家,在基本概念問題上還在不停地掐架討論,這就是中國模式,也是摸石頭過河發展迅猛的根本原因。
這篇文章寫的很及時,醍醐灌頂,提神醒腦。難得我國在這麼重要的政策方向上到了現在還在激烈爭論這個政策方向究竟是什麼?我預計該爭論將持續下去直到開始需求側結構性改革,如果需求側有結構的話。
1. 首先根據長期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我國的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或者中國模式、或者中國經驗決定了我們的政策導向不可能會套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為資產階級利益辯解的經濟理論,因此我們提出來的必然是理論創新,不可能生搬照抄西方腐朽思想。這是我們所有理論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必須的,請注意,如果未來sei的研究偏離了這個方向,請自動糾正。
2. 我國的庫存增加和產量過剩,不可能是資產階級情況下的市場經濟出現危機或波動時出現的庫存增加工人失業這類反動現象。牢記我們是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我們今天的產能過剩是為了明天的需求過旺未雨綢繆。
3. 本文作者提到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擴大需求不是分離對立的,是有內在聯繫的,因此我們當前推進的寬鬆貨幣政策,或定向寬鬆,或適當寬鬆等等都是合理的,大不了我們稱之為幣制改革,也無不可嘛。因此,三駕馬車今後還是要繼續,擴大投資也要繼續,因為我們的產能過剩和庫存不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形式,是可持續的是正能量的。未來還會繼續投資,房價會繼續漲,大家買不買房自己決定。4. 之前有位發改委的同志發表長篇大論說我們這20多年來靠著三駕馬車來發展,但從他學過的教科書中提到的是全要素生產力,完全沒有三駕馬車什麼事。我覺得發改委的這位同志要檢討,要公開說說自己對資本主義腐朽經濟理論理解的錯誤,其實即便是在腐朽理論的框架下這位同志學的也不好,估計是個差學生。挺好的,這樣的差學生就不要在我們群眾中了,免得禍害群眾。5. 作者提到「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既不能回歸計劃經濟老路,也不能完全放給市場,而應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把握市場運行規律,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作出戰略性、前瞻性安排;同時,要打破地方保護,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這個觀點好啊,但具體怎麼做呢?需要給作者1個億的科研經費進行進一步研究寫一個解決產能過剩的工作手冊,我們照著做就行了。最後祝提問者學業進步身體健康努力成為共產主義接班人為建設好更美好的明天而奮鬥終身。不知道是不是放出來的風向標,但是:
計劃經濟老路是過街老鼠,喊打總是必須的。我認為重點在後一句【不能完全放給市場】
為此,不惜扭曲市場化和政府、執法監管部門職能之間的關係,將一切黑鍋丟給市場化來背
文章不是把他們的區別說得很清楚了么?當然有區別!如果不理解去讀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沒有理論準備是沒辦法參與討論的,OK?
「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所有這些搞經濟類相關新聞的,百分之九十都沒有受過經濟學的專業訓練,都是垃圾。」via我的中微老師
先貼出某年考研政治真題(高校的這些為高教司考試出題的叔叔爺爺們也有機會到「海」裡面經筵,算得上理論權威)
中國倒牛奶事件與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區別
自2002年以來,南京、成都、石家莊等地相繼發生奶農把鮮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據2004年7月15日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報道,進入夏季之後,浙江某市160多戶奶農也頻頻把鮮奶倒入水溝,有時在一天內倒掉14噸。倒奶那幾天,畜牧獸醫站的工作人員分頭外出,幫助奶農聯繫收購鮮奶的企業,但收效甚微。時隔一年,這樣的事件又見諸媒體。2005年8月11日新華網報道,陝西某村十幾家奶農無奈把鮮奶倒進污水溝。為幫助奶農售奶,當地政府聯繫了一家公司,收奶價格是每公斤1.2元。可就是這樣的低價,該企業後來也不收了。人們不禁要問: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嗎?其實,全球年人均奶類消費量為93公斤,中國僅為7.2公斤。奶農倒奶固然與牛奶易變質且不能大量貯存有關,但前幾年一些地方農民一窩蜂地飼養奶牛,鮮奶的供應大量增加。同時,很多企業紛紛介入乳品加工業,有些產品尚未達標上市,消費者不敢購買。當乳品銷路不好時,企業便限量收購鮮奶。根據以上材料回答問題(1)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時農場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現象,與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質區別?(3分)(2)「倒奶事件」中隱含著什麼樣的經濟規律?(3分)(3)為避免發生類似的「倒奶事件」,你認為地方政府應如何作為?(4分)參考答案:(1)從表象看,兩者都是牛奶供給過剩。但是,前者反映的是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矛盾的體現;後者主要是市場體系不夠完善,鮮奶銷售渠道不暢導致的結果,不是經濟危機的徵兆。(3分)(2)這個案例說明,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它通過市場機制自發地起作用,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具有客觀性。人們過多、過快地把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投入到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行業,一旦供過於求,企業就會壓縮鮮奶收購量,奶農只好倒奶。(2分)這個案例還說明,市場調節具有盲目性和滯後性,導致了浪費,政府有必要對市場進行適度干預,逐步提高駕馭市場的能力。(1分)(3)由於奶農和企業往往缺乏充分的信息和對市場風險足夠的認識,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予以引導和服務。如著力幫助奶農和企業進行市場預測和分析,開展事前的供需調研;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規劃,形成較為完善的農業產業化鏈條;採取優惠措施,幫助企業和奶農開拓乳品市場,尤其是農村市場,擴大內需;監督奶農和企業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標準,促使其改進生產技術。(4分)看這道考題的第一問及其答案,與本文的主旨之一——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劃清界限,為中特社洗地——別無二致。不同的是別開生面的拋出了供給結構改革這個概念,也算是新意。然而,這兩個解釋都不能令人信服(起碼不能讓我這個左糞認同)。再看本題的二三問及答當初為了把我們洗腦成合格黨棍,突出社會主義的作用和特色,大談特談政府應該怎樣怎樣。現在呢?一個勁地強調市場作用,為什麼?我稍猜一下,有以下可能吧。1.在改革的實踐過程中,對改革的認識也升華了。畢竟,現在已經承認了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了。(可喜可賀)2.人家喉舌的水平不知道比你們高校老師的水平要高到哪裡去。3(面向窗外四十五度仰望臉)變天了,看來趙府現在當家的真是換成另一房的了。基本上你按官媒的方向反著來 你就能保本 或者發財
什麼供給需求不過陰陽而已,只要研究清楚陰陽理論,這些問題要解決輕而易舉,可惜的是大家對中國傳統理論不重視,陰陽理論還停留在千年前的水平,沒有進步,理論要用來指導實踐才有意義,否則只是清談誤國而已,但陰陽理論層次很高,和底層運用之間存在脫節,必須從上到下把整個路徑打通,才能真正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中來,可惜陰陽理論一直被束之高閣,被認為大而難用,不去對這中間區域結合區域進行研究,只是像擺在神壇的神像一樣,看起來很尊敬,其實已經遠離,其他傳統理論也是一樣,表面上說要重視和發展傳統理論,結果只是說說而已,古人手段有限,雖然依靠智慧提出了很高妙的理論,但沒有把從上到下的整個體系研究清楚,而我們現在條件那麼好,有各種科學知識的支持,本是補全這些理論的大好時機,結果卻敬而遠之,白白錯過了大發展的時機。我敢打包票,只要研究清楚了陰陽理論,我們再也不會被各種經濟現象所迷惑,不會被各種經濟理論弄得摸不清頭腦,不知該相信哪個好,解決經濟問題只是牛刀小試而已。
小時候政治課都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交通擁堵污染厲害貧富差距各種問題,新中國有社會主義優越性云云,...然後,以前都是打預防針嗎?
不要總想搞個大新聞,還是要學習一個的。
都是盲目逐利的結果,資本主義是資本逐利,另外那個是權力逐利(權力之利,金錢之利,實質一樣),比如,上頭要考核我GDP,那我就拚命搞GDP,建水泥廠鋼鐵廠什麼的,什麼有利於上數字就上什麼,結果,過剩是必須的。再多解釋分析就扯淡了,越解釋越偏離實質。
本題下一群鼓吹市場化的,也不知道到最後到底是能成為寡頭還是新一批緩則
推薦閱讀:
※康德的保護人策德利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如何看待某些青年港人不以曾被殖民為恥,反以為榮?
※中國的政治語彙有什麼規律可循?
※美國和中國的地理條件相比較,哪個優越,優越在哪?
※如何看待「英國獨立黨領袖Nigel Farage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