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元代國子監和地方學校講的是什麼語言?

朝堂上好像講的是蒙語,有去著意像民間推廣嗎?

或者語言能力在官吏考察制度中有沒有影響?


瀉藥。

先說個閑篇兒。關於元代是否有常朝,目前學術界有爭論,但是我認為呢,元代的御前奏聞即有常朝的性質。出席元代御前奏聞的,除了主持人皇帝外,由上奏大臣與佩奏怯薛執事兩部分構成。元代前期上奏大臣僅僅二三人,很可能是世祖等皇帝沿用蒙古那顏以及伴當舊俗而看重少數大臣長官所致,當時御前奏聞必是蒙古語,元代後期上奏大臣由少變多,文宗、順帝略知漢語,並且省台院等官署勢力上升,所以會有一些,肯定不多的時候使用漢兒語言,注意,是蒙古語與漢語結合的漢兒語言,相當於日本人來中國說的「你的,帶路的幹活」差不多,而且仁宗、文宗和順帝的漢語水平並不象很多人想像的那麼高,大概相當於一般人的大學英語公共六級的水平吧,所以即使有漢人大臣(注意,漢人大臣,指的是北方漢人和契丹女真各族,終元一代,南人,也就是南方漢人,從沒有進入中樞者),元代的皇帝也需要身邊的怯薛中負責蒙古語言翻譯的人員——怯里馬赤從中翻譯,即使是對漢文化了解比較多的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也把怯薛當作臨朝的得力助手。

好了,開始說翰林院。元代的翰林院,正式名稱叫做:翰林兼國史院,掌管擬寫詔令、編修國史以及諮詢顧問。世祖中統元年,置翰林學士承旨一職,未立官署,至元元年立翰林學士院,四年改稱翰林兼國史院,元朝皇帝夏季巡幸上都,翰林兼國史院都要隨行,後置上都分院。由於元代皇帝漢語水平有限,翰林學士中的漢人(注意,裡面沒有南人)通曉蒙古語的又不多,只能由怯里馬赤從中翻譯,但是,翰林學士中有一些色目人翰林,可以用蒙古語與皇帝交談。所以,

元代設立蒙古翰林院,專掌蒙古文字詔敕文書,並且兼領蒙古國子監。

翰林院不論蒙古翰林院與否,都不是皇帝發布政令的主要機構,皇帝發布政令主要由身邊的怯薛負責,所以翰林院並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門。

至於元代學校,

中央分設國子學、蒙古國子學和回回國子學,注意三者的主要區別是授課內容不同,蒙古人、回回人和漢人都可以在三者中的其一就學。

國子學是專門學習漢文化的學校,各個民族都可以入學。學生中蒙古人所佔比例最高,元史選舉制記載:百人之內,蒙古半之,色目、漢人半之。學習內容為先學《孝經》、《小學》和四書,之後為五經的內容。

蒙古國子學,蒙古人佔到一半,其餘為色目人與漢人,注意,並不是只有蒙古人才能入學,又要注意,漢人,不包括南人,主要教授翻譯成蒙古文的《通鑒節要》,學生精通者,授予官職。

回回國子學,是專門學習亦思替非文字,也就是波斯文字的學校,屬於現在的專門外國語學校,招收也不限制民族。

那麼地方上呢,設立了路學、府學、州學、縣學以及社學,都是漢語的儒家系統的學校,另外有一些專門學校,比如陰陽學、醫學,這些學校的教員全部是漢人(也有諳熟漢文化的蒙古、回回人),當然採用漢語教學,值得說明一下,社學是元代的一種教學創新,主要設立在農村地區,在農閑空暇時間教授農家子弟初等教育,對發展農村文化教育有很有益的影響。

另外有蒙古字學,這個目的在於培養、傳播、普及蒙古語言文化,我需要說明一下,當時的蒙古字學,教授的是八思巴蒙古文。學生待遇很好,這是蒙古人普及蒙古文化的一種措施,借鑒與金朝的女真府學和女真國子學。

總體來說,蒙古人並沒有強制推行蒙古文教育,因為沒有這個必要。為什麼呢?因為蒙古人的朝廷,蒙古人和色目人加在一起,成為了統治主體,漢人是自己主動要求進入中樞的,說白了,沒人求著你,你願意學蒙古文,你自己去學,實在不行找翻譯,也都可以,因為多你不多,少你不少。而漢人士人對於學習漢族以外的語言是抵觸的。

我在這裡想說一點,就是,一般認為滿洲人對於中國的統治比蒙古人成功,其實不然。蒙古人對於漢人的統治比滿洲人甚至之前的所有侵入型蠻族都更有效,只是他的統治時間很短罷了。

舉個栗子,清朝二百多年,除了漢軍八旗和包衣之外,幾乎沒有漢人起滿洲名字者,而漢人的服飾是被滿洲人強迫改變的,漢人的生活習俗沒有發生趨向於滿洲人的變化。

而元代,漢人自覺地開始取蒙古名字,比如劉哈拉巴圖魯,張帖木兒等等,蒙古的服飾,婚姻制度,喪葬制度,都被漢人逐步的主動接受,以至於明朝初年要下嚴令才能禁止。

為什麼會這樣成功?因為首先,蒙古人沒有像滿洲人那樣把本民族和漢民族在生活空間上嚴格分開,蒙古習俗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漢民族,又由於他是統治主體民族的習俗文化,其影響巨大。

但這還不是主要的,女真人的金國也同樣如此,為什麼反而被漢人同化連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都失去了呢?

主要原因在於,漢民族同化外來民族的手段有兩個,人口和漢文化。而經過蒙古滅金滅宋,人口大量減少,而文化呢?蒙古人聰明的地方在於,我自己的人數不太夠,我叫別人來,只要是不是在中國本土生活的人,一律來,各色名目,都歸到色目人,第二等,我們大家一起統治本土的民族,我自己的文化不強,我吸取其他的外來文化來抗衡你所謂強大的本土文化,蒙古人是成功的,但他們沒有考慮到的是漢民族是有韌性的民族,不就到來的漢民族大起義,打破了蒙古人的優勢統治,但蒙古人應該感謝他們的祖先,因為他們沒有被漢化,保留了自己的文化至今。


推薦閱讀:

華夏文明、華夏文化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中國沒能形成政教合一的政權?
忍者真的存在於日本歷史上嗎?
為啥總有人說清朝奠定了中國疆域 奠定現在國土疆域不是二戰么 如果說清占的地方大 那也沒有元大啊?
晉朝人的人生觀為什麼頹廢?

TAG:歷史 | 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