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很多喝單一麥芽威士忌的比起IB(獨立裝瓶)來更注重OB(官方裝瓶)?


謝謝邀請。

您提出的這個關於「獨立裝瓶」(Independent
Bottler/Bottling)和「官方裝瓶」(Official Bottler/Bottling)的問題相當精彩,我希望自己能夠盡量客觀地作出回答,也許顧不得簡短扼要了,請您見諒。

一、關於獨立裝瓶

麥芽威士忌蒸餾廠的原酒,除了自家裝瓶(即官方裝瓶)發售或大宗銷售給調和威士忌公司外,有些會出售給獨立裝瓶商。通常這些賣給獨立裝瓶商的原酒都是頗為年輕的酒,這麼做的好處很大,提前回籠資金、減輕庫存/陳年管理的成本。

有實力參與這類交易的獨立裝瓶商並不多,因為蒸餾廠的盈利來源是大宗交易,小批次出售原酒與其說是商業行為,還不如稱作為一種「非盈利」或「薄利」模式的針對高端客戶的維護手段。這樣一來只有那些具備支付大宗交易價款能力的大型獨立裝瓶商才有資格與蒸餾廠直接發生交易關係。

蒸餾廠並非無論什麼原酒都會出售的,其必定是保留那些有陳年潛力的優質桶,賣掉那些資質平平的桶;而獨立裝瓶商也並非是買入原酒就存到它裝瓶為止,它們也會考慮庫存/陳年管理的成本、亦會遇到資金周轉的問題,因此這些大型獨立裝瓶商也會保留那些有陳年潛力的優質桶,賣掉一般的桶給調和威士忌公司或者其他兄弟或小型的獨立裝瓶商。當然也會有這種模式,眾多小型獨立裝瓶商會在一家大型獨立裝瓶商處掛單,集合資金與這名大型獨立裝瓶商或委託其購買一批大宗原酒。

如果有習慣於關注國際市場的愛好者,應該可以發現有來自某家蒸餾廠一特定編號的單桶原酒被兩家或多家獨立裝瓶商灌裝並發售的現象

根據每家獨立裝瓶商的實力,自然而然地化分出了它們及其產品在市場上的地位。

(一)大型、優質的

這個等級的獨立裝瓶商都是耳熟能詳的名字,其某些優質的裝瓶出品也是酒迷公認的頂級好酒和拍賣會中的常客,如Gordon MacPhail、Cadenhead、Douglas Laing、Duncan TaylorSignatory。這些獨立裝瓶商的庫存規模極其龐大(部分是儲存在自己的倉庫,部分也儲存在蒸餾廠里),而這也正是它們巨大的商業優勢-掌握著大量的珍異、高年份原酒

比如the Macallan蒸餾廠在推出fine
and rare年份系列產品時,因自己庫存的原酒數量不足或者某一高年份原酒的缺失,不得不向一些獨立裝瓶商如Gordon MacPhail、Duncan Taylor等購買原酒。又如,Port Ellen(蒸餾線已於1983年關閉)蒸餾廠的原酒在其現股東Diageo的庫存面臨枯竭的壓力(個人對此Diageo的官方說法或多或少表示懷疑),但是其在Douglas Laing的存量距告罄尚遠。

(二)中型、進取的

這些獨立裝瓶商多是近二、三十年出現的,以德國、義大利或其他非英國本土的為主,如Samaroli、Moon Import、the Whisky Agency、Malts of Scotland;另外也有以酒類經銷商或愛好者團體身份參與其中的裝瓶者(主業非獨立裝瓶),如La Maison du Whisky、Master of Malt、the Whisky ExchangeScotch Malt Whisky Society

這類獨立裝瓶商或參與者囿於實力所限,主要庫存還是那些陳年時間不長也不短的原酒,同時周轉壓力較大,也往往不願意主動留存並陳年。但是出於避險的因素它們也不會購買大量年輕的原酒,並且對桶陳的成熟度和質量方面考慮得較多,因而也確實灌裝了很多質量上佳的好酒,有較高的市場認可度。

(三)小型、一般的

這類獨立裝瓶商的原酒來源主要是來自它們的大、中型同行們,尤其是那些中型獨立裝瓶商每年灌裝的原酒數量遠小於他們當年的進貨量,因此除了那些它們認為優質的桶,其餘的原酒大多便賣給了這些小型的獨立裝瓶商。

二、獨立裝瓶的產品

獨立裝瓶商的原酒來源追根溯源不外乎是麥芽威士忌蒸餾廠或調和威士忌公司,理論上原酒的品質是不如蒸餾廠自己留存的。可是這僅僅存在於理論上,蒸餾出來的酒本身並沒有明顯的品質差異,是陳年導致了同一酒廠同一批次生產的酒出現了優、劣的變化,但是陳年的結果與過程是不可控也無法預期的,如此蒸餾廠自己留存的酒未必都能將陳年潛力發揮、而獨立裝瓶商購買的原酒也絕對有著在陳年過程中獲得頂級品質的可能性

三、IB還是OB

獨立裝瓶商的裝瓶以單桶為主,而官方裝瓶常見的是混桶、勾兌,那麼愛酒的人更偏向於選擇哪種裝瓶,恐怕還是要看他/她關注的是從一支酒中獲得什麼?

個性:單桶單一麥芽威士忌的美好是為飲者呈現出一桶酒最極致的個性,它並不一定能夠反映這家蒸餾廠最具代表性的工藝特點,也不一定能代表它蒸餾的那個時代的酒廠所獨有的風格,但它必定是個性鮮明的。這是美麗、有趣、驚人的,同時也是有缺陷、非典型性、經典缺失的。

而酒廠的官方裝瓶,儘管個性的表現沒有獨立裝瓶商的單桶裝瓶那麼鮮明,但是在經過混桶、勾兌抹平了原酒很多缺陷和過於突出的某些風味後,能夠將蒸餾廠的工藝特點和經典的風味、風格完整、如實地反映出來,這樣的作品結構感強烈、層次豐富,包含著人力的美,有著高度的可玩性、平衡性與持久性如果每支酒都是將原酒交予老天后聽天由命所得來的,美是美,但格調高的不多

個人愛酒之清正和遠,但「清」與「和」難以由放任而得。

非常有趣的例子,Diageo與Cadenhead在2013年分別推出了各自1977年份的Convalmore(一家已關閉的斯佩塞蒸餾廠)裝瓶,前者是混桶而後者是單一波本桶。兩款的風格差異鮮明:

初開瓶時Cadenhead的裝瓶香氣表現極為驚艷如「水果炸彈」般絢麗,易飲性極高,瓶醒長久而不見什麼變化,華麗卻易生膩厭之感;

Diageo的官方裝瓶是有著泥煤風味,初開瓶一個多月內木氣很重、酒力也明顯,表現力並不討好,但蘇醒後它表現得美麗且收斂,泥煤、林木、酒精構成的背景香氣使得這支酒有著富貴但清麗的嗅覺表現,格調不俗,變化耐人尋味。

傳承:蒸餾廠的官方裝瓶並非僅為了好喝、絕妙、創新而生,它獨有的、經典的特點是不能輕易拋卻的,它的歷任勾兌師無論怎樣創新卻必定要守著某些傳承下來的風格,這亦是一家蒸餾廠的旗幟和凝聚力。飲獨立裝瓶商的出品,美妙、有趣但終無法形成統一的體系,難在其中飲出歷史變化的脈絡,散而不耐久玩。

如Laphroaig的陰柔婉約之美、Lagavulin的華麗厚重之美、Talisker的清麗剛強之美,怕是不能在獨立裝瓶上的產品上體會得到的。

上面說了那麼多OB的好,並不代表著我不看重IB已經成為收藏級的酒除外,獨立裝瓶商的裝瓶永遠比同級別的官方裝瓶賣的便宜得多;再者,某些高年份的酒官方裝瓶已經難找或是庫存告罄了,但在獨立裝瓶商處仍然可以尋到、買到,若想體驗當年的蒸餾廠的工藝特色和流行風格,最好是選獨立裝瓶商的。

如果僅是學習之用,比起八、九萬一支的OB Macallan 1967 35yo,我寧願選擇一萬多一支的Signatory裝瓶的Macallan 1966單桶30yo:

--------------------------------------------------------------------------------------------------------------------------

記錄我的試飲筆記的地兒:http://weibo.com/lagavulin37


也不是注重 OB(官方瓶裝)多過於 IB(獨立瓶裝),很多越喝越深的「玩家」反而很享受從 IB 挖寶的樂趣,只不過每當有 OB 單桶釋出時總是特別搶手,題主可能就是看到此現象。

原廠瓶裝(Official Bottling,OB),威士忌釀酒廠自產自銷。獨立裝瓶(Independent Bottling, IB)則是向酒廠購買酒與酒桶,並裝瓶販售。

OB 威士忌的生產與陳年皆在酒廠內完成、由同一團隊控制;若將酒桶出售給 IB,獨立裝瓶商可能轉至自己的酒窖陳年,在陳年環境上即產生差異。是故對單家酒廠來說,OB 較具代表性。

再來,OB 由於直接掌握供應來源,擁有大量且穩定的威士忌原酒,相較於 IB 更能確保質量穩定。

第三,OB 釋出的單桶原酒通常稀少,比如格蘭威特在國內每年一版,而 IB 甚至會將單桶原酒設為常規產品線之一。再加上 OB 通常傾向於把質量優異、具陳年潛力的酒桶留著,是故 OB 單桶較能確保質量、而IB則比較容易踩到雷。

所以對許多玩家來說,喜歡的酒廠的 OB 單桶是必須收的,但從 IB 挖到好東西的成就感,相信只要體會過也難再抽身。


推薦閱讀:

高年份的威士忌真的好喝嗎?
日本威士忌:余市,白州,山崎的口味和特色差異體現在哪裡?
自釀葡萄酒,儲存包裝有什麼好辦法?
日本Suntory的山崎威士忌與蘇格蘭產的單麥芽威士忌比有何優點?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抽煙還有煙癮?

TAG: | 威士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