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為什麼可以在布匿戰爭中贏得對迦太基的勝利?


一場戰爭的輸贏,可以從國力(補給能力)、國家高層的決策能力、軍隊作戰能力、統帥戰略戰術能力以及客觀因素(天時地利)這幾個方面來分析,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當時羅馬和迦太基這幾個方面的優勢與劣勢。在此只討論第一次和第二次布匿戰爭,第三次布匿戰爭完全是單方面的侵略戰爭。其中以第一次布匿戰爭為主,第二次戰爭中迦太基僅僅是依靠著漢尼拔的迂迴作戰在苦苦支撐,雖然曾經攻到義大利,但是綜合國力已經和第一次戰爭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只能算是迴光返照,實際上已經毫無還手之力了。

一,國家補給能力。迦太基是一個強大的以商業為基礎的國家,其貿易能力和運輸能力可以說是遠勝於羅馬,這也是為何在戰爭初期羅馬的軍隊不論怎麼打都打不挎迦太基人的原因:源源不斷的補給和後備兵力(迦太基人有很多僱傭兵,而迦太基根本不缺錢,僱傭兵源源不斷)在這方面,迦太基在前期是處於絕對優勢的,羅馬軍隊主要構成還是羅馬公民,只有少部分來自於義大利其他城邦的同盟軍,補給則來源於農業社會的農耕產物,而且多靠陸地運輸,補給線效率遠低於主要依靠海上運輸的迦太基人,在前期,這幾乎成為羅馬軍隊最大的劣勢。而在往後,羅馬人模仿迦太基的船隻建造了龐大的艦隊,這些劣勢逐漸被彌補,雖然總體來說羅馬的經濟實力可能還是不如迦太基,但是至少在補給的供應上不落下風。到了後期,僱傭軍高昂的費用成為了迦太基的一筆沉重負擔,甚至在第一次戰爭的後期由於負擔不起甚至爆發了僱傭軍起義。在這點上,以羅馬公民為主的羅馬軍隊的優勢就完全體現出來了。

二,國家高層的決策能力。從這點來看,迦太基人太tm愚蠢了,在戰爭中應變能力不足,分析能力不足,很少做出過什麼英明決策,基本上是完全落在羅馬的國家高層之後,這一項沒什麼好說的,完敗。

三,軍隊的作戰能力。這一項上來說,除了海戰迦太基人還能打一打,陸戰在贊提帕斯和他的戰象出現之前羅馬人完全是在虐菜,毫無壓力的碾壓迦太基陸軍,畢竟這是羅馬人能夠成為地中海霸主的一個重要原因:恐怖的軍隊作戰能力。海戰在一開始則是迦太基人的完全控制,直到羅馬人打撈起一艘撞毀的迦太基戰船並進行模仿,偷偷地建造了一隻龐大的艦隊,才在海戰中憑藉船上的弔橋使海戰變成了肉搏戰,靠著軍隊嚴格的紀律性、強大的肉搏作戰能力和相比僱傭軍而言高昂的士氣才算是在海上擊敗了迦太基。所以在前期迦太基和羅馬還能抗衡,後期海軍算作均勢的話陸上基本上還是被碾壓(當然了,第二次戰爭中的漢尼拔的確是一個軍事天才,他的陸軍靠著出眾的戰術素養和兵種的完美配合可以說完全不懼怕任何羅馬軍隊,可惜他是迦太基人,最後無奈輸給了使用圍魏救趙的奸詐羅馬人),可以說作戰能力完全比不過羅馬公民組成的羅馬軍隊。

四,雙方的統帥戰略戰術能力。總體來說,羅馬的統帥能力並不比迦太基的職業軍人統帥要強,一來是因為身為羅馬貴族的他們作戰經驗實際上不一定強於迦太基的職業軍人,二來是他們太過於渴望榮耀和勝利,常常會導致他們輕敵和過於草率。所以當雷古盧斯這樣的將軍遇到迦太基僱傭來的職業軍人統帥贊提帕斯

時,才會遭遇那樣慘重的失敗。但是基於羅馬軍隊強大的作戰能力,羅馬的統帥其實只要有一個中等的判斷力和應對力,不要過於輕敵草率,就能成為一名不錯的將軍,而羅馬也不缺這樣的將軍,所以在統帥能力這點上,迦太基雖然略佔上風但是又沒有太多像漢尼拔這樣的傑出統帥,在關鍵戰役中的統帥卻又選擇了派哈米爾卡·巴卡進攻西西里這樣的愚蠢決定,可以說迦太基的那點微弱優勢也喪失殆盡,關鍵戰役中的將領也落於下風,使得迦太基在這一點上也比不過羅馬。

五,戰爭中的客觀因素。在客觀因素中,天時並未對第一次戰爭造成多少影響。戰爭總體是圍繞著西西里島和周圍群島展開的,西西里島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在有充足補給的情況下佔得先機的一方很難被趕出島去。在戰爭初期,迦太基人佔據了西西里島,憑藉著效率極高的海上補給線和羅馬軍隊纏鬥,但是在被羅馬出其不意的海軍突襲切斷海上補給線之後,迦太基人被趕出了西西里,從此就開始處於劣勢之中。更不要說導致第一次戰爭失敗的那次進攻西西里島的作戰計劃,島上的地形優勢讓本來作戰能力就不如羅馬人的迦太基把自己最後的資本輸了個乾淨。從國土和戰爭爆發區域的距離來看,羅馬離西西里島有一定距離,本土不容易受到威脅。而迦太基的門戶就是馬爾他島和西西里島,一旦島嶼失守國門大開,敵方軍隊一下就能直搗黃龍襲取迦太基,這是迦太基也不利之處。在地利上來看,迦太基人前期佔據了地利,佔有西西里島的地利和海洋的優勢,但是在失去了海上的優勢之後國門大開,優勢瞬間轉變為劣勢,而羅馬人據守西西里島,迦太基人又不明智地選擇了進攻,可以說在後期地利完全被羅馬人所佔有。

綜合四個方面來看,羅馬僅僅在前期的補給和國力上被迦太基人佔據了上風,國家決策能力完全碾壓,軍隊作戰能力上可以算是佔據全面優勢,統帥的能力上和迦太基人算是略佔優勢,在天時地利方面,迦太基人在前期的優勢也因為國家高層決策的差距而消耗殆盡,最終變為劣勢。可以看出來,羅馬人贏下這場戰爭完全不意外。第二次戰爭的話,迦太基國力衰退,想在伊比利亞高盧一線開闢第二戰場,無奈西庇阿太過老練毒辣,直接不理會漢尼拔在後方的騷擾,直接登陸迦太基(這也是迦太基地理的劣勢),逼迫漢尼拔回防本土。但是實際上第二次戰爭可以說綜合實力已經是羅馬的全面碾壓了,也僅僅是依靠著漢尼拔出眾的統帥能力苦苦支撐,其實已經完全是羅馬的囊中之物了。


1.外交戰中利用了了希臘半島各城邦對馬其頓的不信任,成功阻止了馬其頓帝國與迦太基的結盟,防止羅馬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 確保了埃及和敘利亞的恪守中立。 利用王國繼承權問題成功離間了迦太基傳統盟國努米底亞。 2. 第一次布匿戰爭中,陸軍國家羅馬擊敗了傳統海上強國迦太基,獲取地中海制海權,猶如後世英國擊敗西班牙一般。 讓進攻的主動權掌握在羅馬手中,並且嚴重干擾了孤軍深入義大利的漢尼拔軍補給。 3.羅馬的同盟國伊特魯尼亞等在十五年的圍城危難時刻共紓國難,面對數次勸降沒有背叛盟友。 4.坎尼會戰的慘敗讓羅馬傷筋動骨,但是卻讓西庇阿學習到敵人的戰術,為日後扎馬會戰的復仇打下了基礎。 5. 西庇阿在西班牙開闢第二戰場,攻陷Nova Carthage,防止了迦太基本國對漢尼拔的增援。6. 對比商業國家迦太基大量使用僱傭軍,羅馬的公民軍制度讓士兵充滿榮譽感,整場戰爭大半義大利成為焦土,犧牲士兵數十萬人,光最高指揮官陣亡就達八人,但整個軍事系統依然沒有奔潰。 7.迦太基內部的政策不統一,是戰是和,是否擴大戰果猶豫不決。對比羅馬元老院體制的高效,和巴拉家族始終未能主導迦太基政局。


1. 羅馬採用的拖延戰術和切斷漢尼拔的補給線
2. 西庇阿的出現
3. 羅馬施行的同盟國戰略很好的保證同伴不背叛


推薦閱讀:

凱撒死後,為什麼馬克?安東尼統轄的希臘化區域會敗給屋大維拉丁化區域?
為何相比古羅馬,古希臘的歷史題材很少被搬上銀幕?
古羅馬人是否使用鉛質水管,帶來的後果有哪些?
現代的拉丁語相對於古羅馬時有什麼明顯的變化?
國外的古典學教育是怎麼樣的呢?

TAG:歷史 | 戰爭 | 古羅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