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怎麼成名的?

老子在當時的情況下,既不積極主動著書立說,也沒有門徒,他那關於宇宙的深邃洞見是怎樣廣為人知的。


以舉國資料庫之力來寫一篇精鍊到5000字左右的論文……

這是什麼水平?


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老子寫的《道德經》,也稱《老子》,是中國首部完整哲學著作,其文字微言大義,一語萬端,囊括哲學、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人生(出世、入世、養生)等一系列領域,中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其影響力不僅限於中國,國外諸多文豪大亨,哲學巨擘都稱該書對自己有重大影響。

正所謂世間萬千事,盡在道德經。

老子少時聰慧,由老師舉薦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三年而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老聃處其中,如蛟龍游入大海,海闊憑龍躍;如雄鷹展翅藍天,天高任鳥飛。老聃如饑似渴,博覽泛觀,漸臻佳境,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後又遷任守藏室史,名聞遐邇,聲播海內。

後孔子聲名鵲起,聽聞老子博古通今,決定拜訪,表面上虛心請教,心中小有不服。拜訪老子回來以後,傳聞孔子三天不語,三天後長嘆一聲,曰:「鳥,吾知其能飛;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矢曾。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這之後,老子名揚四海,但一直不肯留下文字,後號稱勘破生死,時逢周室內亂,老子辭去舊職,離宮歸隱,騎一青牛,欲出函谷關,西遊秦國。過函谷關時,守關尹喜知老子不凡,威逼利誘,拍馬屁,捧臭腳,無所不用其極,終得償所願,讓老子留下五千字。

後世稱《道德經》


老子成名有寫下微言大義的《道德經》原因,但不能將成名原因全歸結為其學術成就。

老子成名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是一寫下《道德經》就一舉成名天下知的。

春秋,老子只是一名柱下史、一名守藏史、一名學者,除了孔子問禮與老子尹喜攔下老子求經,看得出其學術名聲外,不見得老子有後世無人不曉的名氣。

戰國晚期至西漢初年道家學派順應形勢,提倡「清靜無為」的治國之道,與奉行「休息養生」國策的西漢統治者一拍即合,道家學派得到巨大發展,作為始祖的老子名聲當然水漲船高。接著道家學派又將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拉來與老子並列,合成「黃老學派」,與黃帝並列的老子名聲再一步增加。

東漢末年,黃老學派與神仙方術結合形成了「黃老道」,成為道教的前身。張角太平道,成為黃巾起義的領導力量。日後農民起義時也時有依託道教進行鬥爭。張道陵創立五斗米道,尊老子為祖師,並尊稱老子為太上老君。同時張道陵撰寫《老子爾想注》對《道德經》進行宗教化解說。張道陵的孫子張魯又將《道德經》奉為道教最高經典,與《周易《《莊子》並稱三玄。

唐朝時,由於皇室姓李,與老子同姓,唐太宗就宣稱「朕之本系出於柱史」,於是尊太上老君為祖先。高宗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加封為「大聖祖高上大道金園玄元天皇大帝」,兩次欽定其誕辰,定名為「玄元節」。武宗還為滅佛大肆興道。

北宋繼續加封老子的封號,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明朝進一步加封,叫「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德皇帝」(原來封號太長了不想打,讓讀者自己wiki的,但是我竟然發現wiki和百度都沒有……)

綜上,老子經歷代不斷發展,集學者、神仙、起義名號、統治合理性與一身,終於有了現在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巨大名氣。


我自己也在思索這個問題??

不過能回答估計得等老子真成名以後!


圖書管理員都容易出名


很簡單,老子的名氣是由《道德經》帶來的。《道德經》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都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更牛的是,道家其實是百家之祖,《道德經》誕生不久,裡面的格言就被古代學者們頻繁引用,這樣累積兩千多年,當然就變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道家思想沒有被帝王引用為治國之道?
怎麼能夠學習道家?
歷史上有那些「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典型?
老子說的「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到底是什麼意思?
《秦時明月》的天人之約,以及曉夢逍遙子對道家思想的詮釋(設立邯夢線的目的)?

TAG:哲學 | 歷史人物 | 老子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