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自私的基因有疑問 有性生殖不是會改變原來的基因嗎?

按作者的說法 基因會儘可能使自己延續下來 但是經過無數次的有性生殖 最後個體的基因和最開始的基因應該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吧


首先,擬人化有助於理解,但是有的時候會把人繞進去。我見過太多的人,尤其是很多文科學識不錯的,對自私兩個字糾纏不已,從而錯過了這個高屋建瓴的思維範式。

最核心的概念:廣種薄收+完全隨機+環境壓力,可以完全取代「設計論」和「目的論」。

不需要任何有目的的設計,基因的突變就是徹底的隨機(至於隨機的原因,自然有很多,分子生物學就是研究這個的)。徹底的隨機,保證了目前生物特性的多樣化。那麼為什麼能夠產生一種「演化是有方向的」的錯覺呢,因為有環境壓力存在。隨機產生的變異,有些可以適應環境,大多數是完全無效甚至有害的變化,因為無法適應而直接死翹翹了。所以說,凡是活下來的生命體,其基因都是「可以適應環境的某個變異的成果物」。有個比喻,如果讓猴子隨機的敲打打字機,只要時間足夠長(長到遠遠超過宇宙的壽命),那麼遲早有一天可以敲出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這就是廣種薄收的意味,意味著生物個體數量必須非常巨大,才能保證會」蒙中「一兩個能夠適應的變異。

以上是純粹的原理,接下來是針對題目的分析。

〉〉最後個體的基因和最開始的基因應該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基因的概念看來還不清楚。實際上生物的染色體,是個基因集合。可以看作議會產生的法案,而單個的基因,只能比喻為提出要求的議員(連總統都不算)。比方說毛髮的顏色,可能有好幾個基因會產生影響,某個顯性基因提出」我要黑色「,另一個等位基因是個隱性的比較內向說」我想要紅色,不過你說了算「,於是最終結果就是黑色。類似的,每條基因,都會發出自己的指令/要求,但不是所有的都會生效————甚至有的基因,根本就不想發出指令,完全是來渾水摸魚的(這樣的基因很多很多)。這樣一個亂鬨哄的大雜燴,最終會給出一個設計方案,然後生命就會依照這個方案生長和運行。也就是說,單個基因,除非發生變異否則是永恆不變的;但是染色體作為基因集合,完全是臨時組隊的大雜燴,不但不會固定,甚至可以說很難找出完全一樣的組合。

〉〉基因會儘可能使自己延續下來

既然是個懷鬼胎的議會,那麼每個基因自然都會有自己的策略。而」自私「這個策略,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比如有個」捨生取義「基因,其持有者有更大概率會死亡,沒有後代,基因本身當然也就同歸於盡了;相比之下,某個」無節操死乞白列厚臉皮活下來「為指導思想的基因,可能生存概率就要大很多。相比之下,後者比前者,只能用」自私「/」求生「來形容。這只是個形容,並非基因本身有意識。那麼為何現在還有幫助他人的特徵呢,請仔細閱讀《自私的基因》裡面關於穩定策略的章節————在群體裡面,部分利他可能是更高效的策略,相比徹底的自私而言。而部分利他,歸根結底,還是要利己,只不過繞了個大圈子而已。

為何沒有意識,而且完全是雜亂無章的各自為政的基因組合,會產生如斯強大的生命體呢,還是要回到最初的原理上:廣種薄收+完全隨機+環境壓力。可以認為,基因這個低效率的議會,胡亂髮號施令,給出了一個政策。那麼這個政策有效與否,就要在具體環境裡面試驗,而是先完全不知道——————徹底的盲人騎瞎馬半夜臨深池。可以適應,OK,中獎啦;不能適應,完蛋,大夥全部同歸於盡(根本不知道是哪個基因的指令給錯了,冤哪)。和現實生活中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完全不同,基因不知道環境怎樣、也不知道什麼特徵有利什麼有害,完全兩眼一摸黑,只有買彩票一樣的去撞大運。面臨如此」瞎貓碰死耗子的「低效率做法,唯一的對策就是,大量的實驗,直到」猜對「為止——————所以多數生物的後代都數量驚人————花兒的花粉,魚的卵等等。如果允許我們花很少的錢,就可以一次性猜測一萬個彩票號碼,我們也很容易會中獎的阿,哪裡有什麼特別深奧的玄機————而生殖細胞就是這樣的了,只攜帶最低限度的設計圖(甚至節約到了一個開關要管理N個功能),其他一概不要,生命就是依靠這種低價+大量的投注策略,來保證自己會中獎的。

最後回到問題,基因怎麼保證自己會永遠傳遞下去的呢?

1)除非變異,單個基因是不變的————喜歡紅頭髮的永遠喜歡紅頭髮。直到某天某個複製錯誤,變成喜歡金髮為止。

2)只要基因可以複製,其他一概不管。個體的生死存亡不過是副產品————某種浮游的成蟲,根本沒有消化系統,生命的全部時間都用來交配的,朝生暮死。

3)還是:只要自己可以複製,其他一概不管,哪怕自己什麼功能都沒有也無所謂————搭便車/寄生蟲,都可以。

4)撞大運,搞出了非常適應環境的功能。比如人類的大腦,基因實際上給出了類似的指令:只要適宜生存/繁殖下去,授權大腦採取任何自認為必要的措施。包括但不限於:發展文化,研究科學,乃至於研究基因自己,乃至於感嘆:自殺是唯一的哲學命題(基因如果有意識,大概悔之不及吧)。


上面的回答很漂亮的指出了有性生殖的優勢。但是題主面臨的問題在於,基因在有性生殖過程中改變了?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希望大家能夠仔細體會這三個概念直接的關係:個體,性狀,基因

事實上基因本身很少因為有性生殖而改變。你可以把基因當作珠子,把染色體當作繩子。珠子穿在繩子上,而繩子斷裂重組會導致以基因為單位的重組,而不會改變基因本身。基因的改變只發生於變異。

(當然上面的說法直接忽略了如下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有性生殖時染色體恰好斷裂在基因當中。這種情況不是不會發生,而是發生的幾率很小,而且由於基因的基數大,所以對於某一個給定的基因,這個基因被有性生殖改變的幾率會很小。第二種是,某些性狀是由多個基因決定的。這種情況比較複雜,幾率也遠小於正常情況,故忽略。)

自私的基因指出,生物進化不是以個體為單位進行的,而是以基因為單位進行的。(更準確的說法是種群基因庫。)這就是說,進化過程中,個體是不穩定的,個體的「總體性狀」也是不穩定的。個體不會和親帶一模一樣,但是個體的某些局部性狀可能跟親代一樣。比如人家會說你鼻子跟爸爸一模一樣啊,耳朵一模一樣啊,但要是你和你爸爸完完全全一模一樣可就不好玩了。

穩定不變的是基因,甚至可以不嚴密的說是性狀。

而在有性生殖中,改變的是個體。有幸生殖帶來的優勢是產生了更具競爭力的個體。但是基因本身是不變的。

所以題主的問題該這樣解答:

千千萬萬代有性生殖後,基因有很大可能會延續下來。

有性生殖給個體帶來了更大的競爭力。

最後的個體和最初的親代完全不一樣,但是最後的個體所擁有的基因,或者性狀,是親代的組合。


上面全是答非所問普及知識都不看題目嗎?

第一,題主對基因概念似乎有問題,人類基因不是指24對染色體,而是染色體上的一部分

第二,作者的基因最大都沒超過染色體的範圍,有性生殖只是在變染色體的組合,沒改基因,基因在每次複製是都有可能出錯,不是有性生殖的目的

本人不喜歡多說就這些吧。


想起見過基因漂移的理論,說優劣基因在種群中漂移擴散。


推薦閱讀:

按照進化心理學的理論,智商高的男人基因是不是沒有顏值高的男人好?或者性吸引力不如顏值高的男人?
醫生真的是神聖無比的職業嗎?
基因突變是錯誤還是目的?
為什麼歐美人皮膚比亞洲人老的快?
重疊基因中,大基因為什麼沒有被小基因相對應的那個終止密碼子終止?

TAG: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