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吉他手都是長頭髮?

比如Jimmy Page ,Slash ,Van Halen, Randy Rhoads, Jason Becker,Guthrie Govan 等都是長頭髮,甚至包括國內的撈仔等,都一頭長髮,難道說吉他演奏技術和頭髮長度有某種聯繫?還是說他們太過潛心練習,都沒時間剪頭髮?


吉他手的長髮傳統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後期。

首先是John Lennon,當時的列儂是全世界的焦點,是全民的偶像。

1967年,Beatles全員赴印度尋求心靈治療,這種自然不羈的波西米亞民族風隨著他們傳遍全球。

Beatles的心靈治療

此前一年,1966年,列儂認識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第二任妻子,32歲的二婚先鋒藝術家小野洋子,小野洋子在倫敦演出了自己的作品《切片》,令觀眾席上的列儂備受震撼。

切片劇照

儘管洋子的先鋒藝術飽受惡評,但卻受到性格乖戾的列儂推崇,他開始與洋子頻頻見面、約會,直至1968年,列儂與洋子共同創作了專輯《Two Virgins》,封面上是他倆的全裸照片。第一任妻子辛西婭無法忍受列儂這樣明目張胆的不忠,正式離婚,列儂於次年和洋子在直布羅陀,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奉子成婚(孩子流產...此前洋子和第二任丈夫有一個女兒K·洋子,洋子一共流產三次,直至1975年才為列儂生下一個兒子Shane)。

原圖因為露點,經熱心知友舉報,特作修正,需要原圖的請在互聯網自行搜索

小野洋子的藝術傾向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列儂的行事和創作,列儂也開始抵觸傳統的以「訓練」、「繼承」和「技巧」為基礎的創作,追求常態,生活即藝術...雖然1968年,列儂所在的Beatles剛剛成功推出了「白專輯」《The Beatles》,但列儂一改以往Beatles的英倫紳士形象,開始蓄長發留鬍子。

此時美國深陷越戰泥潭,國際上反戰情緒高漲,雖然列儂已經是榮獲大英帝國勳章的全球明星,但是工人階級出身的他並未選擇幫助統治者粉飾太平,而是代表娛樂圈率先染指政治,反對英國干涉奈及利亞,反對越戰。1969年3月,他與洋子把自己的新婚蜜月獻給反戰事業,展開了舉世矚目的「Bed Peace卧床運動」,在阿姆斯特丹希爾頓酒店卧床7天,邀請全球媒體圍觀。媒體們本以為能夠拍攝到他們現場做愛的場景,但列儂卻藉此宣傳了他的反戰思想,向全球呼籲「Stay in bed, grow your hair」(躺床上,長頭髮)。武力不會對和平有任何幫助,任何人都可以躺床上一星期獲得和平,在尋求和平的各種方法中這是最簡單的。在此之後,兩人又於1969年5月在蒙特利爾的伊麗莎白酒店舉行了第二次7天的「床上和平運動」,並邀請媒體拍攝了紀錄片,列儂在這期間創作了歌曲Give Peace A Chance。隨著這次運動,掀起全球藝術家和青年們的蓄髮熱潮。

第一次Bed Peace

第二次Bed Peace視頻封面床上和平 /Bed Peace (音樂紀錄片)視頻

Bed Peace音樂紀錄片

1969年,Beatles們貌合神離地錄了最後一張也是最成功的專輯《Abbey Road》,列儂與樂隊其他成員的隔閡越來越大,雖然列儂不情願地唱了Come Together這樣宣告複合的歌曲,但是最後一首The End仍然宣告Beatles的解散。

Abbey Road封面,樂隊四人毅然跨過二逼路,列儂雙手插袋毅然決然,麥科特尼赤腳夾著煙捲,他們的背後,是曾經朝夕相處的Abbey Road錄音室。此時的列儂已經是長發披肩...值得一提的是,最後面的喬治哈里森也蓄了頭髮和鬍子...但他的原因是「討厭剪頭髮」。

1970年12月列儂推出的第一張個人專輯the Plastic ONO BAND,這張專輯也是在Abbey Road錄製的。

Plastic ONO BAND成員合影,左起:Klaus Voormann, Alan White, Yoko Ono, John Lennon, and Eric Clapton(o"□"o『"").

其次是嬉皮運動和Woodstock伍德斯托克

嬉皮文化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到60年代中期,嬉皮文化發展達到高潮,大量青年反主流,反戰爭,反種族,著奇裝,穿短褲,留長發,蓄長須,吸大麻,聽迷幻,同性戀,群聚居。很多嬉皮士來自富裕的白人中產家庭,他們拋棄富裕,來感受並讚美貧窮,體驗儉樸而隨性的生活。他們大聲叫著Do your own things,消極地對抗著主流的、精英的、技術的、物質的社會。

1969年,兩個異想天開的富二代和兩個音樂節搞手邀請了當時全球最牛逼的一幫樂隊,籌劃並舉辦了為期三天的Woodstock音樂節(實際上四天,而且圍觀群眾在結束之後數天才陸續散去),他們最初設想是將音樂節開在紐約州哈德遜河畔Woodstock鎮,向政府彙報人數不超過5萬,但警惕的當地政府和老百姓認為大量的聚集的嬉皮們充滿危險,於是無奈之下在一個瀕臨破產的旅店老闆(基向)邀請下,將音樂節遷至距離Woodstock鎮60公里外的沼地白湖,最初的設想是希望能酷炫一把的同時賺一票好在紐約開一家錄音棚,門票預售18刀,現場24刀,當時預售成績相當不錯,賣出去18萬張票,但由於組織混亂,狀況百出,音樂節的圍欄在演出前一晚被拆除了...此後場面開始失控,大量群眾湧入該地,組織者索性在電台宣稱免票,於是在後面幾天,通往白湖的公路被車輛堵死,沼地里聚集了超過50萬名青年..天公作美下起雨來,人們開始盡情地打泥巴戰,裸泳,做愛,抽大麻。聚集太多的人群,以及後來的兩起死亡(吸食毒品過度者和草叢裡睡著被拖拉機壓死者),讓紐約州政府不得不介入此事,四天的演出一共有32支樂隊,以Janis Joplin、the Who、CCR和Jimi Hendrix為代表的60年代最紅的樂隊和樂手。除了Beatles(樂隊名存實亡,而且John Lennon被尼克松下了演出禁令),Bob Dylan(雖然就住在Woodstock,但是他早已接受了報價更高的懷特島音樂節...而且他不怎麼看得慣嬉皮們)Rolling Stone(前隊友Jones吸毒過量後死在泳池裡)和Doors(因為他們錯誤地認為這是一場二流的音樂會)。

視頻封面Jimi Hendrix - Hey Joe - Woodstock69視頻

Jimi Hendrix - Hey Joe @ Woodstock

Woodstock現場有大量的嬉皮,詩人,同性戀者和受歧視者,處處是波西米亞風的長髮男子和爛漫女子,他們在這裡獲得了釋放和尊重。

children of flower

(ˉ﹃ˉ)

雖然之後主辦方雞賊地宣稱音樂節是"愛與和平的勝利",但事實上他們賠了超過200W美刀,後來花了數十年,依靠賣Woodstock的音像和版權才還清債務。

Woodstock成為嬉皮文化的巔峰,但隨後便步入衰落,隨著朋克的興起,嬉皮們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但是他們帶來的長髮文化也影響了後來的音樂人。

第三是吉他手們的傳承

受上面因素影響,很多樂隊樂手都開始蓄長發,到了70年代後期,伴隨著金屬樂的黃金時代,長發不再僅僅意味著反戰,還成了反叛和前衛的象徵。

1969年the Rolling Stone的keith richards的頭髮由中短變成中長

1969年的The Doors,左起Jim Morrison, Robby Krieger, Ray Manzarek, and John Densmore...一票長發,Robby Krieger是因為謝頂才留不起的

1965年的Jimmy Page(後右)和the Yardbirds(前排左又是Eric Clapton(o"□"o『"")),還是Beatles式的中短髮

1969年的Led Zeppelin,Jimmy Page已經長發飄飄了

Scorpions 1965

Scorpions 1972

1969年Black Sabbath,中長

1970年的Black Sabbath

1968年的Deep Purple

1969年的Deep Purple

1968年的Velvet Underground

1970年的Velvet Underground

1968年的Pink Floyd

1970年的Pink Floyd

1969年的Iggy Pop

1970年的Queen

…………………………………………………………………………

之後就是純欣賞啦

Eagles 1972

Eddie Van Halen 1972

David Bowie1973

Aerosmith1973

Kiss 1973

Randy Rhoads with Quiet Riot 1975

Angus Young 1976

謝天笑 1980

丁武 1983

Kurt Cobain 1986

Slash 1988

Buckethead 1988

Steve Vai 1990

李延亮 1990

1991竇唯李彤

找圖過程中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兒,Neil Young這樣的老嬉皮1968年就留長發了

1966年的Neil Young

1968年的Neil Young當然,潮流在不斷改變,在朋克出現之後,長發金屬范開始讓年輕人覺得老土,而硬核當道的今天,越來越多短衣襟小打扮了。


我不知道為啥, 反正我也是長頭髮- -


rock的時候 長發就帶感了


這個問題跟吉他手有毛關係啊?

你舉的吉他手要麼金屬要麼搖滾,這些音樂你好意思平頭嗎?你再看看古典吉他手和指彈大師有幾個長頭髮的?


一個吉他手的解釋(掩飾)

1.酷

2.背上吉他更酷

3.國外的牛逼吉他手都是長發誒(你確定?),我也要成為牛逼吉他手,所以要留長發 勵志/模仿

4.在中國,中學時代沒法留長發,總得有個機會叛逆下不是

5.留了長發你會發現明顯大家看你的眼神發生改變 (其實你還是一樣爛)

6.不留長發會不會被其他樂隊看不起啊!!!留長發應該就會被仰慕吧!想想還有些小激動呢!(會嗎)

7.其實我也不知道

P.S. 贊同最高帶一堆引經據典的回答掩飾的太好了,以後別人問我為什麼留長發,我就這麼回答他


世界很大,人很多,其中絕大多數的吉他手都是短頭髮,不信去數


補充題主問題:為什麼電吉他手都是長頭髮? 答:

1喜歡電吉他的人大多都激情,甩頭的時候長頭髮多酷

2潮流嘛,有人就是像你這樣想:大家都留誒,那我也留

3新的嘗試嘛,要和曾經不一樣,新的自己。有個朋友就是想試試在台上長頭髮什麼樣子。

4總要證明和別人不一樣,有些人以為別人想「哇那個人長頭髮呀是個藝術家吧他好酷好迷人」其實別人是這樣想的「那個人長頭髮好醜啊他可能覺得自己很帥你看他那頭髮幾個月沒洗了吧油得」

5好看,有個朋友就是,短頭髮帥,長頭髮沒那麼帥,但是,他長頭髮依舊,比別人,帥,得,多。他就像個詩人。哦,可惜他是個鼓手,雖然有時候也客串一下吉他手。


為了能夠甩起來→觀眾:卧槽好帥!牛逼!


君不見有種風格就叫hair metal么~


因為燕尾琴(異形琴)只有配長頭髮才好看,吃完飯上圖


忙著練,沒空剪!


唯醬不服!


第一個大師練得太忙了,沒時間剪頭髮

後面的以為自己留長了頭髮,就能成為大師了


本人不才,偏愛搖滾,學生時代組樂隊,玩酷炫吊,淺說一下個人觀點。

首先我想說,吉他分為多種,民謠古典電吉他尤克里里等等等等,電吉他還有各種各樣的,我想樓主說的吉他手應該是世界比較出名的吉他手,以電吉他為主要演繹器樂,在此暫且不談論除搖滾吉他手之外的吉他手。

說到電吉他,一下就應該想到搖滾樂隊,聯想到搖滾樂隊以及躁熱緊張刺激的現場,這是國際上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場景,一頭至少過肩的長髮,強節奏時頭髮跟著節奏甩動,甩頭(發),打圈,solo時頭髮半遮吉他手神秘的臉色(槍花slash),這裡不列舉圖片和視頻,網上搜很多很多。

-------------------------背景介紹--------------------------

那麼回到正題,這些吉他手都是搖滾樂手(請看背景),重點是搖滾樂的樂手,鄙人不才不敢給搖滾樂下什麼定義,只是敢說搖滾代表的不只是一種音樂形式,而也是一種態度,活著的或者對世界任何事物的態度(請先不要罵我說這話是在裝逼,任何人都裝過),搖滾骨子裡有叛逆,個性,憤怒,自由,平等,狂躁。。。。等等很多(搖滾的分類更是沒人數的清,有些搖滾的分類還是重疊的),那這些骨子裡的東西一定會表現出來,剛才說到的態度也會表現在搖滾樂之外,長頭髮並不稀奇,但是男生留那種長發不管在國內外都不是像在中國剪毛寸那麼常見(請自動略過殺馬特吧),除此之外,紋身打洞甚至舞台砸琴吸毒,都與此每個rocker的態度思想有關係,有的人說砸琴為了藝術,我覺著更是為了情緒;吸毒為了靈感,我並不贊同,很多著名樂隊的主創人員並沒有染過毒品。

另一個方面看,其實搖滾樂隊,並不只是吉他手愛長頭髮,主唱也愛,貝斯也愛,鍵盤也有但感覺較少,鼓手也有,但相對主唱和吉他少一些,畢竟打鼓幅度不小萬一頭髮綁在鼓槌上也比較麻煩。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很多吉他手長頭髮不是沒時間,也不是長頭髮和吉他水平有什麼線性關係。

客觀上,長頭髮在演出時可以增加演出的色彩,在感官上刺激滿足觀眾,而更多的,主觀上是搖滾樂手的心裡主導決定了自己的長頭髮。


你說的這些吉他大師都是搞搖滾的,如果你去看一些爵士或者布魯斯的吉他手,長發的情況就很少了。華麗搖滾(Glam Metal,這種音樂的表演者喜歡穿華麗的女性服裝,留長發,那時候流行波浪長發,現在極端金屬的主流是直發)以後,留長發幾乎是搖滾樂手的標配,逐漸成為了只有搖滾樂才有的傳統。

一般認為,長發和華麗的服裝是對社會加持的固有男性形象的一種反叛,而反叛是現代搖滾樂的最大特徵之一。

後來搖滾又衍生出了重金屬音樂,颱風非常具有煽動性(極端金屬尤甚),其中甩頭幾乎是金屬演出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只有留長發,甩起頭來才具有煽動性。但應該是先有的留長發,才有了後來的甩頭表演。


看過平克弗洛伊德的一個紀錄片,在裡面水爺說60年代末唱片公司的星探在大街上看到留長頭髮的就上去問人家要不要簽約。


自從開始玩band,我就沒錢剪頭髮了......


安全感。


只是想靜靜地做一個美男子。(我就說著玩兒吶······



神不似時,可仿其形。

真的成為大牛之後,就隨心所欲了。


推薦閱讀:

吉他练习?
吉他手的指尖是不是都破皮破到很難看?
Alex Lifeson 是誰?他為什麼能排在 Jimi Hendrix 之前?
指彈在世界樂壇的地位如何?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吉他水平?

TAG:吉他 | 吉他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