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測試一個人的深度及思考能力?


好問題,思想深度有六個境界:

1)獨立思考:

不會全盤接受或全盤否定,不盲從

2)辯證:

認識到所有實物都有正反兩面

3)發現:

從輸入物汲取養分的能力

4)自洽:

自己的邏輯不存在悖論(尤其是在專註的領域)

5)輸出能力:

可以向別人灌輸理念。水平從認可到信服再到願意花錢聽你講

6)體系:

通感,聯想,之前零散的點互有聯繫並能理清因果脈絡

另外,知識不等於智慧。知道的多不意味著理解的透。

至於如何測思想深度,我覺得可以拋一個小範圍的問題給他,從對話里可以反映出他以上六個層次的能力。


康德有一篇文章雖不是回答這個問題的,卻和這個有關。

什麼是啟蒙?

「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當其原因不在於缺乏理智,而在於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去加以運用時,那麼這種不成熟狀態就是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了。Sapere aude! 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

懶惰和怯懦乃是何以有如此大量的人,當大自然早己把他們從外界的引導之下釋放出來以後(naturaliter maiorennes)時,卻仍然願意終身處於不成熟狀態之中,以及別人何以那麼輕而易舉地就儼然以他們的保護人自居的原因所在。處於不成熟狀態是那麼安逸。如果我有一部書能替我有理解,有一位牧師能替我有良心,有一位醫生能替我規定食譜,等等;那麼我自己就用不著操心了。只要能對我合算,我就無需去思想:自有別人會替我去做這類傷腦筋的事。

絕大部分的人(其中包括全部的女性)都把步入成熟狀態認為除了是非常之艱辛而外並且還是非常之危險的;這一點老早就被每一個一片好心在從事監護他們的保護人關注到了。保護人首先是使他們的牲口愚蠢,並且小心提防著這些溫馴的畜牲不要竟敢冒險從鎖著他們的搖車裡面邁出一步;然後就向他們指出他們企圖單獨行走時會威脅他們的那種危險。可是這種危險實際上並不那麼大,因為他們跌過幾交之後就終於能學會走路的;然而只要有過一次這類事例,就會使人心驚膽戰並且往往嚇得完全不敢再去嘗試了。

任何一個個人要從幾乎已經成為自己天性的那種不成熟狀態之中奮鬥出來,都是很艱難的。他甚至於已經愛好它了,並且確實暫時還不能運用他自己的理智,因為人們從來都不允許他去做這種嘗試。條例和公式這類他那天分的合理運用、或者不如說誤用的機械產物,就是對終古長存的不成熟狀態的一副腳梏。誰要是拋開它,也就不過是在極狹窄的溝渠上做了一次不可靠的跳躍而己,因為他並不習慣於這類自由的運動。因此就只有很少數的人才能通過自己精神的奮鬥而擺脫不成熟的狀態, 並且從而邁出切實的步伐來。

然而公眾要啟蒙自己,卻是很可能的;只要允許他們自由,這還確實幾乎是無可避免的。因為哪怕是在為廣大人群所設立的保護者們中間,也總會發見一些有獨立思想的人;他們自己在拋卻了不成熟狀態的羈絆之後,就會傳播合理地估計自己的價值以及每個人的本分就在於思想其自身的那種精神。這裡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 公眾本來是被他們套上了這種羈絆的,但當他們的保護者(其本身是不可能有任何啟蒙的)中竟有一些人鼓動他們的時候,此後卻強迫保護者們自身也處於其中了; 種下偏見是那麼有害,因為他們終於報復了本來是他們的教唆者或者是他們教唆者的先行者的那些人。因而公眾只能是很緩慢地獲得啟蒙。通過一場革命或許很可以實現推翻個人專制以及貪婪心和權勢欲的壓迫,但卻絕不能實現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見也正如舊的一樣,將會成為駕馭缺少思想的廣大人群的圈套。

然而,這一啟蒙運動除了自由而外並不需要任何別的東西,而且還確乎是一切可以稱之為自由的東西之中最無害的東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是我卻聽到從四面八方都發出這樣的叫喊:不許爭辯!軍官說:不許爭辯,只許操練!稅吏說:不許爭辯,只許納稅。神甫說:不許爭辯,只許信仰。(舉世只有一位君主說:可以爭辯,隨便爭多少,隨便爭什麼,但是要聽話!君主指普魯士腓德烈大王)到處都有對自由的限制。

然則,哪些限制是有礙啟蒙的,哪些不是,反而是足以促進它的呢?——我回答說:必須永遠有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並且唯有它才能帶來人類的啟蒙。

附識:康德的原文應該不像這個漢語譯文如此拗口,我看到的英文譯本要流暢得多,一併附上:

http://notepad.cc/share/C70XzPzqUh


@李開復:【如何測試一個人的深度和思考能力?】

請他站在對立面說話:

讓一個做傳統媒體的解釋互聯網將如何顛覆傳統媒體?

請一個支持奧巴馬的說說羅姆尼該當選的理由?

要一個批評應試教育的人談談高考的優點?

這麼問可以測出一個人是否凡事求深度理解,

是否知己知彼,

是否認真,

是否開明,

是否能理性客觀思考?


對所謂的深度及思考能力本身進行細化、深化:

1.獨立自主:相信自己的判斷,不輕易接受潮流或盲目從眾;

2.思維開放:敏感地意識到差異,思維開放,容忍分歧;

3.探求根本:為了不斷去發掘「本源」「真相」持續攫取信息;

4.敢破敢立:大膽嘗試,在不斷否定與辯證中尋求有力依據;

5.深思熟慮:不輕易做出判斷,有理有據,審慎得出結論。


若要測試他人的深度前提是測試者要比被測試者更深才行,否則的出來的結論只可能是——深不可測。。 好冷。。

這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一般來說,思考能力越強,思考得越多,導致的結果應該是人相對會「深」一些。但其實又是只有自身越深的人才能有更強的思考域,也才可能思考更多更深的東西。略糾結啊。。說白了兩者差不多就是一回事。。(「前者是認識論,後者是方法論。」馬哲老師忽然在我腦海閃過- -!)

方法論的東西很好比較,是可以外顯的東西,而認識論的深度要比較深淺幾乎是不可能的。個人傾向於把深度定義為自己接近自己的程度。認識論最終還是得回歸到對自我的認識上來,而不取決於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腦袋忽然閃過兩個問題,不知道算不算解:你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嗎?你知道你想做什麼嗎?


反正我自己一往深處想,腦子就一盆漿糊,想不動了。

我覺得深度思考,就是能不斷地追問為什麼,並能探究出多種原因,並把涉及多學科的「原因」勾連起來的能力。


要測試一個人的思考能力以及深度,平時就能看得出來。對一個問題是否有多個角度的觀察,讀一句話是否可以深思其核心,看人看事、是否能夠平靜對待、不偏不倚。真要求深或者求高,既要蹲下來思考,也要站到高處遠觀。就象原告律師不能只想法律怎麽規定,還得考慮當事人怎麽想,也要考慮被告律師怎麽想,還要考慮法官會怎麽理解,有時還要考慮第三方的思維和想法,平衡各項權重,凡事作全面而深度的理解。這樣就算是一個會思考、有深度和有理性的人。

深度的思考問題,用心的看世界固然很重要,但把問題看太過透徹,往往會庸人自擾。這個世界是矛盾的和多元的,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放下我執我見,用正向的心態去理解和傾聽,就像大智若愚,或許這也算是一種高境界吧。


對於一個有爭議的論點,

讓他站在原本贊成的觀點的對立面思考問題。


深度:看他接近本質的距離

思考能力:看他的思考是否成體系,是否符合結構化思考,方法如@張僧所說,可以通過不斷深入來測試


如果你本身是一個有相當深度的人,那麼你不會不懂;

如果你是一個不比被測者更深的人,那麼你也測不出——就像猴子測不出人類的智商、人類測不出外星人的智商一樣。


是否可以參考這個答案:@程毅南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83993/answer/15201977

不斷問他「為什麼」,看他能做到哪些。

以「解釋到第幾層,是否言之有理自成體系,有無破綻」等來考量他的深度及思考能力


1.對一件複雜事情能作貌似簡單的判斷;2.言語表達的邏輯性和哲理性;3.習慣讀書且適量寫作者;4.猝然遇到問題給出準確而又簡潔明快答案;5.對「為什麼」的解釋連智力不咋樣的人也能聽明白;6.對高智商善思考的人群能夠切磋自如,予人啟發。


做一道中等難度的死活題。


辦法很多,我說個比較容易的

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

無論是什麼文字什麼話,它都有表面意思,還可以有內涵比如李白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能看明白表面的意思和他的內涵,大概相當於高考的閱讀理解,也就是一個人的深度和思考能力及格了

再往上就是看文字能想到作者的一些特點,和他的一些背景和想法,比如黃文炳讀宋江的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我想黃文炳不是逮誰害誰的,黑三郎確實有反心嘛

所以黃文炳的閱讀能力明顯高於平均水平

再往上就是閱讀以後的改編注釋總結能力

這就是傳說中的修正主義

比如王陽明學的是儒佛道法,讓他搞成心學

毛澤東學的是共產主義,讓他搞成毛澤東思想

例子只能說這倆了

這都可能被投訴

因為有很多人會盯著你文字的某句話摳,而不是去理解這個道理

這種呢,就是沒深度,不會思考的典型


無論問什麼客觀問題都不能斷定是由他本人所思考出來的,最靠譜的是談他自己。

讓他介紹自己的三觀,理想,長處,並說出原因,並為此做了什麼。


用不同的態度看一個問題。用不同的學科價值觀看一個問題。能否將這個問題解構成抽象的問題。又能否將這個抽象的問題重構成許多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

舉個例子:

微分,在理解微分的的定義之後,考慮微分在各個領域的的的作用。思考微分所帶來的哲學意義,最後將這些哲學意義重構成現實生活中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話題。

試試看將將微分與維度、物理上的各個物理量、以及文學上的解構主義聯繫在一起。哲學上是否有類似的思維過程呢?我們生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應用呢?管中窺豹是否是微分的一種呢?


深度:看ta能否把很深奧的東西,給完全不懂的人簡單說明白(教過書就知道,想要「四兩撥千斤」,四兩背後必須得有萬斤)。好看的東西都需要花很多時間,精緻的思考需要大量思維體力砸進去。畢竟,簡單東西複雜化是大多數人乾的、最輕鬆不過的事。

思考:看ta腦子裡是否有至少一對完全衝突的理論體系共存,此前提下,邏輯自洽。大家都在盲人摸象,思考能力強的人是摸得多的那個,有一種「讓我們不要那麼確定」的自信(思考能力不強,摸得越多,會陷入「讓我們不要那麼確定」的迷茫)。「太過確定」的自信,則已經在跟「犯蠢」手拉手跳舞了。


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都可以是無限的,但你自己的「深度」和「思考能力」,決定了你對一切事物的認識,因此,你至多能知道一個人淺於或等於你。比如,你自知讀不懂黑格爾的東西,那別人再說他深刻、偉大,對你而言都只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這就有一種可能性,其實黑格爾就是一騙子,或者某某大師就是一神棍。除非你真懂了,否則真偽莫辨。

但這裡又涉及兩個究極問題:人能懂什麼?人到底知道什麼?

不過說到思維方式,能把形式邏輯搞清楚,並實際運用的,保守估計,萬里挑一。

總之,最靠譜的方法是,如@常非常的答案里那篇文章所言,解放自己的理性,保持獨立思考,堅持反思、內省。深化了自己的認識,也就深化了對事物的認識,建議放棄對別人的深度的揣測。


聊騷


能打動自己的言辭,我們就會把「有深度有思考能力」的標籤貼上去;

不能打動自己的言辭,就會把「膚淺」等標籤貼上去。

如是而已

Ta人的或愚或賢或聖或凡,僅是自己價值坐標系中的一個點,罷了


推薦閱讀:

如何培養自己的賺錢思維?商業思維
有哪些可以讓你感覺到震撼的思維模式?
倆人猜拳,互有讀心術,其中一方如何保證獲勝??
中國不能進行教育體制的變革、為什麼也不能進行教學方法的變革?
玩圍棋鍛煉人的什麼思維能力?

TAG:思考 | 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