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糞便是如何處理的?
假設這是一個人口超過數百萬的城市。
那麼這個城市每天的糞便+尿液有多少噸?這些量該怎麼被城市的衛生設施一步步處理好?比如,如果是內陸,如何處理的?沿海的話呢?是直接排入大海嗎?管道和選擇位置有什麼特殊處理么?
以下內容引用自:環衛科技網, 《我國城市糞便處理技術發展及相關數據統計特徵》,http://www.cn-hw.net/html/30/200711/5122.html
一、我國城市糞便處理技術發展
我國城市糞便處理系統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50年代,主要是公廁衛生改造及糞便收集設施建設階段。建設了一批簡易公共衛生廁所,設立了倒糞站或者派人定時收集城市糞便;全國基本上處於人工淘糞、背糞桶、人力車或獸力車收運糞便的低下水平;城市糞便處理與管理工作的起步,主要是整治了糞肥市場,收集起來的糞便運送到農村,按照計劃分配出售給農民作為農業肥料使用。 第二次階段是60~70年代,主要是加大糞便清運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糞便清運逐步機械化的階段。糞便機械化收運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逐步展開,至1979年全國吸糞車擁有量已接近千輛,約佔當時環衛專用車輛的五分之一。青島市建造3座採用高溫沼氣發酵工藝的糞便無害化處理廠,其工藝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第三階段是80年代以後,主要是水沖式廁所普及率迅速提高及糞便無害化處理階段。這一階段,水沖式廁所普及率迅速提高,改變我國傳統使用的旱廁。大規模的糞便處理設施開始逐步建設。除了將糞便作為肥進行應用外,視糞便為廢物處理後排放的凈化處理技術,也因此得到引進、吸收或開發。如:80年代初遼寧本溪市引進西德工藝興建了糞便厭氧消化處理廠(100t/d),80年代末期廣州市引進丹麥工藝和主要設備改建了糞便處理廠(400t/d),90年代初上海市自行設計建造了糞便污水處理廠(4000t/d),1997年北京市引進德國設備建成糞便處理廠(400t/d),佛山市引進德國脫水設備的糞便處理廠(200t/d)等。 第四階段是本世紀最近10年間,隨著城市污水管網的普及,將糞便經污水管網輸送到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的方式在國內得到逐步發展。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越來越多的城市採用糞便經預處理後,與城市污水處理廠或垃圾衛生填埋場合併處理的方式,即處理後的上清液進入污水處理系統,糞渣進入污泥處置系統或與垃圾一起填埋。國內採用此方式建成的糞便處理站有20餘座。 目前,少數發展較快的沿海城市模仿歐美糞便與污水合併處理模式,且已接近美國20世紀80年代初水平;極少數大城市正沿著日本糞便處理廠的模式在發展,即建立糞便單獨收集處理系統,但發展、水平還處於較低的水平。絕大部分城市與其它發展中國家糞便處理系統的多樣化模式類似,但在技術水平上低於部分發展中國家。 西方工業國家歷經160多年逐步發展,才形成了公廁污水、糞便合併處理系統框架。我國城市排水系統的發展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對糞便處理的支撐是有限的,近10多年來城市糞便總收運量一直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人均糞便收運量穩中有升,並未因下水道普及率的提高而降低。雖然城市糞便處理量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糞便清運量的增長速度,但是處理能力卻沒有達到相應的增長速度。調查研究表明,我國目前糞便處理設施數量嚴重不足,總體技術水平仍然比較低。因此,大規模糞便收運處理系統將在我國長期存在。如何妥善處置收運起來的大量糞便,政府應予以高度重視並應在戰略上做出可持續發展的選擇。二、城市糞便清運發展的統計特徵
(一)城市糞便清運總量變化(三)糞便清運量在不同經濟地理區域城市間的差異
三、城市糞便處理的統計特徵(一)城市糞便無害化處理量及處理率變化
我國城市糞便無害化量及同期處理率增長趨勢(2001-2005) (二)無害化處理量與清運量全國城市糞便無害化處理及同期糞便清運量增長趨勢(2001-2005) (三)無害化處理量與處理率在不同區域城市間的差異 東、中、西部城市在糞便無害化處理量(萬噸)上的差異(四)無害化處理量與處理率在不同規模城市間的差異
不同規模城市在糞便無害化處理量(萬噸)上的差異 不同規模城市在糞便無害化處理率上的差異(五)處理設施及處理能力在不同類型城市間的差異
(六)處理設施及處理能力地區差異分析
(1)從全國來看,糞便無害化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和其他糞便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相當,占糞便處理量的比例也差不多(不超過4個百分點);但不同類型城市間這兩類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及其占糞便處理量的比例存在較大的差異。 (2)糞便無害化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在不同類型城市間按從大到小排列,依次為:小城市>中等城市>超大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東部城市>中部城市>西部城市;其他糞便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排列次序為:超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部城市>西部城市>中部城市。 (3)糞便無害化處理廠的處理規模在不同規模城市間表現出較明顯的差異性,按處理能力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依次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4)不同經濟地理區域城市間,東部城市糞便無害化處理廠和其他糞便處理設施處理能力占糞便處理量的比例相差不大(兩者占糞便處理量的比例相差不超過7個百分點),其他糞便處理設施所佔的比例稍大一點;中、西部城市兩類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相差較大(兩者占糞便處理量的比例相差27個百分點以上),其中中部城市的糞便處理以糞便處理廣處理為主,西部城市則以其他糞便處理設施為主。 (5)不同規模城市之間,超大城市、大城市和小城市兩類處理設施處理能力相差較大(兩者占糞便處理量的比例相差29個百分點以上),其中超大城市以其他糞便處理設施處理為主,大城市和小城市以糞便處理廠處理為主;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兩類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相差不大(兩者占糞便處理量的比例相差不超過9個百分點)。 四、城市糞便處理技術發展總體評價 (1)近年來,我國在城市糞便無害化處理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據《城市建設統計年報》(2005),2005年我國城市糞便無害化處理量達到了2713.8萬噸,無害化處理率由1994年的16%上升到71.52%。但是處理能力還是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城市的環境衛生要求,有望實現在2010年處理率達到80%的目標。 (2)我國城市糞便處理技術水平已取得較大的進步,但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糞便處理形勢仍然很嚴峻。以2以科年為例,2004年集中清運的3576.3萬噸糞便中,有1018.53萬噸未進行無害化處理,在未經清運的糞便中也有不少是直接排放的,將對環境造成較大的污染。需要加強糞便處理技術的研究工作。 (3)由於資金不足,影響了我國城市糞便處理設施的建設進度,:需要以後相應地增加糞便處理資金的投入,加強城市糞使處理設施的建設和改造。 (4)就全國而言,糞便無害化處理量和處理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糞便無害化處理量和清運量呈明顯的正相關(r=0.9925),且處理量的增長速度已超過清運量的增長速度。但是地域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不同類型城市間,糞便無害化處理量和處理率都存在較大的差距。對於城市糞便處理薄弱的地區需要加快進程。(5)我國目前的糞便處理模式仍然是歐美模式、日本模式及發展中國家的混合模式,不同類型城市間糞便處理設施的數量及處理能力均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中糞便無害化處理廠處理能力小城市最高,特大城市最低,其他規模城市相差不大;東部城市遠大於中、西部城市(日處理量相差6000噸以上),如何找到適合我國國情的糞便處理模式是非常關鍵的。
(6)立足於糞便處理與垃圾衛生填埋場或污水處理廠合建的特點,近幾年在一些城市糞便預處理技術快速發展起來。 (7)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城市糞便無害化處理主要還是依靠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城市污水處理廠如有能力接納BOD、COD較高的糞水,可採用直接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的工藝方案,前提條件是污水廠與糞便接收站相距很近,以及城市管網普及率較高。如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負荷已接近設計能力,或污水廠與糞便處理站相距很遠,城市管網普及率不高,應採用有預處理的工藝方案,以保證污水處理廠的工藝穩定,又保證管網不產生淤積、堵塞。當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已經較重或糞便站無法和污水廠接軌,應該採用獨立的糞便處理系統方案。首先是量的問題:
根據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生活習慣,以及經濟發展水平,日人均糞便量(kg/d.人)跟尿液量(L/d.人)有一個大致的範圍。這樣根據人口以及季節變化係數就能得到該城市糞便、尿液的日產量,季產量、年產量。
其次是處理的問題:
根據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制度,糞便、尿液未經處理是絕不不允許直接排入江河湖海,無論內陸還是沿海。但是祖國媽媽幅員遼闊,農村城市發展不均衡。在有條件的城市一般是經由城市下水道管網排入城鎮生活污水廠進行處理達標後排放。
針對糞便、尿液進入污水處理廠後的具體處理就不詳述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路燈都是黃色的?
※如何看待所謂的「城市規劃無用論」?
※如何評價 住建部:網友基本肯定街區制?
※城市中的雨水是直接排入河道的嗎?
※光輝城市到底可不可行?
TAG:城市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