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馬頔在網易雲音樂專訪中稱:「我從來就不是民謠歌手」?
01-16
馬頔在網易雲音樂 3.24 發布的「獨家專訪(網易雲音樂)」中在被問及關於民謠標籤的問題時回答說:我根本就從來不是民謠歌手。
而後補充道(內容大致如下):1. 大家認為我們剛開始出來演出時一人一把吉他的那種形式就是「民謠」,我們也並沒有糾正,所以一直誤傳到現在;2. 其實當時我們為了獲得一部分人的認同,才給自己貼了個標籤叫「民謠」,至少我覺得我們現在離心裡想的那種意義上的民謠還差得比較遠。如何看待馬頔的言論?
之前就是吉他主伴奏的ballad歌風格,寫點雲山霧繞的詞,就勾走了一個又一個胡思亂想的青春。 我還聽個轉黑了的歌迷絮叨,啊,那馬頔為什麼之前要去民謠音樂節啊?對吧?為什麼那個時候不喊呢?
看,這就是馬頔的歌迷,青春中一條直的通天的思考方式。都懶得跟這些個人解釋那麼多,年輕,腦輕嘴利著呢。
馬頔不例外,一直也不例外,包括國內半數以上各路風格混跡的音樂人。他們不是真的想做什麼風格,更多都是因由專業不穩,結果在了利來利往。有一輩子想不明白的,就地下了;有沒多久就想通了,潛心學習;還有就像馬頔,學不學咱甭操心,人家直接亮牌。包滿了,該投在自己以前嚮往卻心有餘力不足的地方了。 其實換個例子,蕭敬騰也是曲線救國的路子。先流行一陣子,模糊的定位著,反正海里撈足了貝再上岸。但人家讓人服就服在之前人家也認搖滾,之後人家也奔搖滾。 除了馬頔歌迷群主要構成部分的人們,其餘與對馬頔不感冒的人們一樣,看到他這些話,就是呵呵一笑。不高尚,大家都沒資格互相懟,但這種給了臉就不認人的樣子,要麼就是情商低下,要麼就是有了更大的東家。 風格?現代流行音樂里的風格,能單論一類去從一而終一輩子的,也就只有兩種人,傻子 和 高手。 不過更多的情況下,人們都分不清。因為現在民謠被罵太多了,所以得把這頂帽子甩開
基本上算他們為流行的美式民謠復興風格也不為過。
形式和大體風格上基本算是美式民謠復興發展出來的。
但是布魯斯、鄉村元素太少,編曲也不夠精細,又引入了太多其他元素(比如搖滾的鼓點)
總之,美式民謠的精髓基本沒體現
嘛,昨天我在公眾號上發表了相關文章,也複製這邊好了
馬頔在網易雲音樂 3.24 發布的「獨家專訪(網易雲音樂)」中在被問及關於民謠標籤的問題時回答說:「我根本就從來不是民謠歌手」。
好的,我們都知道,某種層面上來講馬頔說這話是因為「民謠」這個風格的名聲最近不太好,所以趕快摘清關係。另一方面也像馬頔自己解釋的那樣,自己做的音樂其實和他心目中真正的「民謠」還有差距。我們先不管馬頔自己怎麼說,但民謠這個概念確實不太好懂。不懂好辦,我們看百度百科:「民間流行的、賦予民族色彩的歌曲,稱為民謠或民歌」。這不看不要緊,看了反而更加懵逼,民謠和民歌可以相提並論?但怎麼看,高曉松的歌和山丹丹花開那個紅艷艷之類的都不是一個東西啊。就算我們把前者這種一人一吉他的音樂叫做民謠而後者叫做民歌。那……那張楚、鮑勃迪倫什麼的一個樂隊組出來的怎麼也叫民謠搖滾呢?都不是一個人一把吉他了就乾脆叫搖滾為什麼又不對呢?想必,民謠的定義沒這麼簡單。所以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什麼是民謠。首先,百度百科居然少有的對了一次,民謠還真就和民歌是同義詞。我們傳統上說的民謠就是指民歌,什麼《在那遙遠的地方》、《東方紅》、《信天游》之類的,這些都是傳統意義上的民謠(民歌),這一類民歌不光中國有,哪個國家都有,像被帕瓦羅蒂唱火了的那些歌曲絕大多數都不是歌劇曲目而是那不勒斯民歌,英國的《斯卡保羅菜市場》、《綠袖子》,法國的《小星星》等等,這些都可以稱作民謠。這些民謠歌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年代久遠,找不到具體的創作人了,哪怕能找到,也往往是整理、改編者,而非最初的歌曲作者。那麼這種音樂是怎麼和那種短期內創作並走紅的吉他伴奏音樂混為一談的呢?
這就要說起美國的民謠復興運動了。1955年搖滾樂橫空出世,佔據了絕大部分音樂市場尤其受年輕人歡迎,那時候的搖滾可不怎麼深刻,更多的是作為一種供大家跳跳舞找找樂子的音樂。如同所有曇花一現的風潮一樣,搖滾樂也如同興登堡空難中的齊柏林號飛艇一樣迅速的隕落。風潮褪去、巨星參軍、高手們也紛紛因為皈依宗教、被惡意告上法庭蹲了號子、空難等原因紛紛停止了搖滾。而更關鍵的原因是:那些聽搖滾的小孩子們長大了,進入大學了,他們需要一種更深刻的音樂來把自己和之前的無知歲月劃分開來。就這樣,充滿人文關懷的民謠音樂突然就火了。這種以吉他為主要伴奏樂器,去翻唱傳統民歌的運動被稱作「美國民謠復興」美國民謠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有:「Peter、paul and mary」、「kingston trio」、「New christy minstrels」之類的組合。而隨著美國民謠復興的發展,也逐漸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創造者,去仿照民謠復興運動中的傳統歌曲去創造類似風格的新作品。比如著名的鮑勃迪倫,他職業生涯的開始就是作為歌曲創作者而非歌手而知名的(不是我吐槽,他那嗓音還是當創作者更合適一些)。比如對比一下他給Peter、paul and mary寫的blowin"in the wind和自己演唱的版本就知道他的嗓音有多不專業了Blowin" In The WindPeter, Paul Mary - College ManBlowin" In the WindBob Dylan - Biograph對比兩個版本之後,你們自己吐槽好了。而作為美國民俗歌曲,多多少少也受了黑人的布魯斯音樂影響,在復興過程中我們也能聽見許多吉他段落帶有濃重的布魯斯風格。Bottle Of WineTom Paxton - Tom Paxton: Live from Mountain Stage
而在這之後,許多創造類似風格的歌手都被稱作民謠了,就包括中國70年代的校園民謠,以及前段時間火了的馬頔、宋冬野。而真正的民謠在這時候往往必須要特意說一句是Traditional folk music 傳統民謠,或者說民俗民謠。比如我特別喜歡的一個叫做Blackmore"s night的組合,他們就是傳統民謠混搭搖滾的風格Lady in BlackBlackmore』s Night - Dancer and the Moon馬頔當然不是民俗民謠音樂,但哪怕他在嘴硬也撇不開他的音樂和民謠音樂的關係……當然,從質量角度來講,馬頔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當然比不上那些民謠先賢了,但也絕對不能因此而否認他和民謠音樂的聯繫
歡迎大家順手關注下我的公眾號:時間和詞句
就是因為他們這幫人讓大家黑民謠
很多從民謠體系里火起來的音樂人都開始想甩掉民謠這個標籤,不僅僅是馬頔一個人,想給自己貼上更豐富顯得音樂性更強的標籤,從而自稱獨立音樂人,但是在我看來自己本身就沒有甩出套路就急於撕掉民謠標籤的音樂人都挺可悲的,用作品說話才是最好的方式吧。
我替民謠謝謝你。
對啊,您了不是個饒舌歌手么。
一個破唱民謠的有什麼可辯的
我記得哪次採訪他說過他只是一個唱民謠的
無感馬頔越來越胖了是真的也可能越來越浪了覺得的確不要把一個人標籤化吧陳粒不也是一樣「獨立音樂人」
在網易雲看見這個採訪的標題了,沒有勇氣點進去看。反正我覺得就是掙了錢,騙了炮,搞臭了民謠,覺得自己沒有前幾年那麼高大上了,就開始裝逼了唄。高曉松老師曾經說過,他很幸運生在那個年代,海面上到處是燈塔。而現在,我看見了太多年輕的音樂創作者,矯揉造作,無病呻吟。未來肯定還會有一些這樣的人出現,因為燈塔就是這樣的。
先給自己貼標籤再去撕掉,不高明。感覺那個視頻是出來給大雁洗地的。為什麼黑馬啪啪成了知乎的政治正確,想想也不是沒道理
推薦閱讀:
※怎麼理解貝斯大師Victor Wooten所說」律動應當是最重要的音樂元素「?怎麼找到Groove?
※香港 Hidden Agenda Livehouse 主要受到哪些威脅?為何《馬上封音樂會》都過去很久了,還頑強的生存著?
※在音樂播放軟體中,將專輯封面放置在旋轉的黑膠唱片里是一個好的設計嗎?
※為什麼周杰倫和阿信的嗓音都變了,或者說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