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八子說《論語》?

看電視劇 羋八子張嘴就是《論語》里的「名不正則言不順 言不順則事不成」 《論語》漢代才成書吧 羋八子那時儒家影響力有這麼大么?


1、誰告訴題主你說是《論語》漢代才有的?

孔壁出書中有《論語》,是為《古文論語》(《古論語》),難道是漢朝人偽造出論語後,塞進孔壁里的?

即使是疑古派,也一般是說《論語》後十篇(或後五篇)為後人所編,而對於「前十篇為孔子弟子所編」的說法是沒有疑問的。

縱然是極端疑古派,主張《論語》漢代成書,也不過是說《論語》先有篇後成書,也就是說在這些極端疑古派看來,論語各篇在戰國時就已經存在,只不過到漢代時人們才把它合編為一本書而已。

而現在一般學者如楊伯峻則認為,《論語》最遲應成書於戰國初期。

那麼,作為一個戰國中期的人物,宣太后引用兩句《論語》又有何不妥?

2、其實,戰國時就已經有文章引用《論語》了,最著名的的例子就是《禮記·坊記》中的一段話:「論語》曰 :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可謂孝矣。』 」《坊記》這篇文章,據沈約說是和《緇衣》等文章一同出自《子思子》的,《子思子》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做,既然子思能夠引用《論語》,那當然說明《論語》很早就出現了。

除此之外,《孟子》中也有多處引用《論語》,據顧炎武統計,《孟子》引用論語的,共有8處。

子思引用得,孟子引用得,秦宣太后就引用不得?


羋八子還說了胸有成竹呢


不就一句而已嘛,羋八子還說普通話呢,戰國哪來國語啊。。。。

電視劇,首要是讓觀眾看明白,主線沒偏離歷史太多就好


那你一定是忘了秦朝焚書坑儒了,要是儒家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怎麼會下發紅頭文件燒了。而且論語成書挺早,只不過一直在補,修。


孔子主張教育,百年之後天下遂皆為孔子之門徒的天下,儒法墨三家都是源出孔子門徒或者門徒的門徒。


對影視劇和歷史對比較真,那估計要去撞牆了,畢竟是根據歷史的脈搏去演義,而不是遵循歷史一五一十的去呈現,如若真對歷史感興趣,不如多研究研究史料。


那他們說白話又是幾個意思


不是第一集就有一句,只聽新人笑,哪看舊人哭什麼的。。。總感覺哪裡不對

額?這不是新鴛鴦蝴蝶夢的歌詞么??

哦,後來一艘,原來杜甫老爺子也有一首詩,裡面跟這個句差不多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孔子

戰國到了秦昭襄王時期,儒家的影響力很大。經過儒家學者柳下惠,孔子,子夏,孟子等人的開壇講學,教育不再是貴族才能負擔得起的奢侈品,而惠及到所有的好學者。可以說,孔門用低價高質的方式接近壟斷了整個戰國時期的教育市場。

即使當時思想界百花齊放,但所有的學者都或多或少了解了孔子學說。孔子宛如傳銷界的安利,辣醬界的老乾媽,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天下無人不識君。

法家墨家可認為是由儒家繼承發展而來,道家的莊子(與昭襄王同時期)引用最多的人物也是孔子。諸國的智囊如吳起商鞅李斯,都有在儒者門下學習的經歷。宣太后知道孔子,並引用孔子的言語是很正常的。

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不過孔子、蘇格拉底這兩個人可以說是誨人不倦。也許正是由於孔子開放、好學的心態,才能成為萬世師表吧!


論語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即使論語沒成書,言行總有流傳吧。


難道範睢說一句馬革裹屍就說他是穿越的?要不你來一段文言文說一下以下文字: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吃不到的葡萄都是酸的


昨天看了兩集,其實這個劇錯誤的地方還挺多的。比如:

贏壯說了一句:只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

騎的馬都有馬鐙。


不要糾結於書是什麼時候出的,出之前這句話就沒有嗎?也不要太在乎是誰說的,他說了,對頭學派就要反對嗎?

先秦時代打仗講究個「師出有名」,對方得有站的住腳的過錯,你這邊出兵才好讓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其實現在也一樣,美國那麼牛,想打薩達姆,還得造個大殺傷性武器的理由。

所謂信者,就是立得住的人言。人言都有實效性,在這件事的有效期內立得住的言論就是有用的,就能師出有名,弔民伐罪


裝古劇何必那麼糾結~


推薦閱讀:

古代人會親吻么?
怎樣大規模地、快速地提高非洲地區的現代化程度?
如何評價集忠奸於一體的裴矩?
如果上世紀60年代蘇聯把援助給印尼的海軍裝備給我國,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解放台灣?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電視劇 | 論語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