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哪些壞習慣一旦改正就能帶來立竿見影的好處?
並且未來的自己會因此慶幸。
我是來終結這個問題的。
再說一遍,我是來終結這個問題的。
這個問題下大多數答案,都「對」,但是「無用」。
因為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問題的最根本之處,完全就不在這一個個表面上的壞習慣上。你去告訴他「壞習慣有ABCDEFG,你去改吧」,他看完之後基本上不會去做。
你現在的狀態是,生活陷入死循環,注意力崩潰,記憶力崩潰,執行力崩潰,甚至對任何建議本身也不願意去執行。然後,你想強行改出這種已經穩定了的狀態。
這就好比瘟疫公司里的人類,連研究解藥的科學家自己也中了病毒,頭昏腦漲時,突然奮力一搏,解決關鍵問題,最後翻盤,一樣的難度。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曾經長期陷入那種無限惡性循環的狀態,微信成癮,知乎成癮,無法集中精力,在圖書館四小時只學了半小時,看不進哪怕一本書,把手機扔床上下一秒就不記得,任何計劃或者思考持續不超過兩天。
真的要統計起來,可能有林林總總上百個不同的問題,犬牙交錯,積重難返。
我也曾經以為,問題是出在手機上癮,作息不規律,不會時間管理這些一個個具體的習慣上,解決了這些問題,我就能 「自救」 成功。
後來我才發現,我錯了。
這種狀態的本質,根本就不在某個具體零散的習慣上。
這種狀態的本質,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你的生活所最適應的刺激水平,遠高於你需要做的事情(如學習、閱讀等)對你而言的刺激水平。
那麼多壞習慣,本質上都是一個習慣:「追求刺激」。
刺激這種東西,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
你戒掉打遊戲,也只會從打遊戲改為刷知乎,而不是從打遊戲改為學習。
你戒掉刷知乎,也只會從刷知乎改為刷朋友圈,而不是從刷知乎改為學習。
你戒掉刷朋友圈,也只會從刷朋友圈改為刷微博,而不是從刷朋友圈改為學習。
你無論怎麼戒,都只會從一個高刺激的事情跳到另一個高刺激的事情,而永遠不會從高刺激的事情跳到低刺激的事情上去。
你以為你刷知乎是為了去享受一篇篇具體的知乎回答,刷票圈是為了去看一張張八卦的票圈照片,打遊戲是為了體驗一幕幕遊戲劇情。
但其實,你做的事情,本質上都是為了「維持高刺激的狀態」。
即便你把今天知乎上最好玩的文章都看完了,實在刷無可刷了,搜索也想不到關鍵詞了,你也只會瞬間感覺到巨大的失落感,然後拚命地想找其他同樣高刺激的事情來替代,而不是去讀書學習;
即便你已經筋疲力盡了,完全提不起精神了,你仍然捨不得睡覺,你會忍不住去刷完朋友圈刷B站,刷完B站刷新聞,去維持那虛高的刺激水平,而不是去休息。一旦你把那段虛高的刺激剝離掉,你會馬上昏昏欲睡,因為那是你本來應有的疲勞。
即便從你面前奪走手機,收走電腦,把你關在一個小屋子裡面,你也會忍不住踱來踱去,胡思亂想。
你是如此地抗拒離開這種高刺激的狀態,以至於這種刺激被中斷一小會,比如網路卡上十秒鐘,你都會渾身冷汗,坐如針氈。
你回憶一下,最近一次能把平靜淡泊的心態維持超過哪怕五分鐘以上,都是多早以前的事情了?
我們當下的生活中,刺激太泛濫了。
你在地鐵上刷知乎時間線,幾十篇回答一時看不過來,於是你只會去看輕鬆刺激的短文,而不是那些枯燥冗長的乾貨。
你在公交上拿手機看電子書,無數本小說當然目不暇接,於是你只會去看那些最刺激最起伏的故事,去看戰爭革命武俠修仙,而不是除了社交還是社交的經典文學。
你躺在家裡的床上刷朋友圈,一篇篇推送肯定懶得看完,於是你只會去看那些最吸引眼球的推文,而不是那些臃腫無聊的生活狀態。
你的思維習慣就是這麼被慣壞的。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無數的作者都在嘗試爭奪你的注意力,你的眼前越來越不缺高刺激的事物,你越來越有資本去變得奢侈。
吸引眼球的回答已經滿足不了你,只有最吸引眼球的回答才能;最吸引眼球的回答已經滿足不了你,只有最最最吸引眼球的回答才能;兇殺和搶劫已經滿足不了你,戰爭和政變才能;武俠恩仇已經滿足不了你, 「敗帝王斗蒼天」 才能;核爆神曲已經滿足不了你,《一拳超人》那個大喊大叫的主題曲才能。
這就像養蠱一樣——越往後,越是只有那些最刺激的信息才能留在你眼前,你的刺激閾值不斷地升高,你的大腦越來越難以被滿足,等到你發現的時候,你的生活已經成為了刺激的海洋。
為什麼你的注意力容易被轉移呢?
因為你不缺刺激啊。
你看一篇文章,看到不刺激的地方,你馬上就可以關掉換一篇刺激的繼續看,玩一個遊戲,玩到不刺激的地方,馬上就可以換一個更刺激的繼續打。
你習慣了「誰的刺激強,誰就能馬上獲得寵幸;誰不刺激了,誰就馬上失寵」的模式,於是「刺激」就幾乎成了決定你注意力歸屬的唯一因素。
為什麼你看不下去書/聽不進去課呢?
因為你不缺刺激啊。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你讀的書,聽的課,本質上都是 「低刺激」的信息流。而在最近腦海中全是高刺激事物,刺激閾值變得極高的你,根本就無法忍受這種低刺激的枯燥。
於是,體現出來的現象,就是在低刺激的信息流中,你的注意力更容易隨時「滑落」至記憶中高刺激的事物,比如上著課突然想到剛才打的遊戲,想到川普和希拉里的辯論。
為什麼你無法長時間做一件事呢?
因為你不缺刺激啊。
無論是執行計劃,設計日程,長時間去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面,都是需要忍受長時間低刺激過程的。但刺激又是如此地滲透在你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你要想做完一件事,可能要避開幾十上百個刺激的陷阱。
於是,體現出來的現象,就是你本來想在手機上訂計劃,卻被朋友圈奪走了注意力;你本來想查資料,卻被冒出來的國際新聞帶跑了不知多久。你的生活被刺激射成了篩子,再也找不到完整的六十分鐘,再也找不到能連續兩天以上的計劃。
為什麼你的作息會不正常呢?
因為你不缺刺激啊。
處在高刺激的狀態下,你是很難捨得去放棄高刺激而切換至低刺激的。即便你強行切換至低刺激狀態,你的刺激水平也很難馬上真正降下來,只會被其他高刺激的事情所填補。
於是,體現出來的現象,就是你在晚上玩手機打遊戲刷知乎,刷到凌晨一兩點,仍然「捨不得」睡覺。即使放下手機上了床,你也會在大腦中胡思亂想一堆刺激的事情,然後失眠。由此引起的疲勞又加重了自控力的缺乏,從而惡性循環。
而這時的你,好不容易去知乎上翻回答,看到的卻是一堆讓你「放下手機」,「卸載知乎」,「給自己信心」,「每天訂計劃」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建議。
這就是我要答這道問題的原因。
所謂的刷知乎,玩手機,打遊戲,只是魔鬼的一千重幻影。真正的本尊,乃是「對高刺激事物的依戀」。
很有可能,這種狀態的唯一出口,就是直搗黃龍,直接把「刺激」戒掉。
這就是我的回答。
========================
我記得我在開頭說過,我是來終結這個問題的。
我騙你的。
這個問題,並沒有被終結。
我不這麼騙你,追求刺激的你可能根本就不願意點進來看。
誠然,你的第一步可能只有這一個,但是你的第二步可以有一萬個。
怎樣戒掉對高刺激的追求呢?
很簡單,那麼多低刺激的事情,總有那麼一兩個是你比較喜歡的吧?我就不信你真的那麼倒霉,喜歡的統統都是高刺激的事物,一個例外都沒有。
那就多做這些事情,多體驗那些來自低刺激事物的,不一樣的快感。
譬如你喜歡看小說,那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拚命看自己喜歡的小說。你喜歡聽輕音樂,那就把班得瑞的歌單,神秘園的歌單,循環聽一百遍。你喜歡養生,那就去做瑜伽,去冥想,去練太極。
黃昏下的校園,剛洗過澡的你,沿著校園中的湖泊漫步,耳機中循環著《無邊無際》,渾身清爽。繼而夕陽西下,宿舍樓萬家燈火,一群學生騎著自行車,伴著叮鈴鈴的鈴聲隨風遠去,夕陽簫鼓,漢宮秋月,這時你就會切身體驗到,「低刺激的幸福」中,有很多東西是你刷知乎,打遊戲所體驗不到的。高刺激的事物,很多時候換來的只是空虛和痛苦。
人間有味是清歡,概莫如是。
然後,你再平地起高樓,去知乎上看別人列出的習慣ABCDEFG,然後一個個改正,元氣滿滿地開始新的一天。去開始有一萬種可能的第二步。問題到這裡,才算是終結。
===============================================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你對你所學習的東西感興趣,於是學習對你而言,也是「高刺激」的事情,鑒於並非大多數人的情況,故不在此贅述。
這篇回答,一開始是為了詳細描寫另一篇回答中列舉的影響學習效率的諸多習慣之一,只是把其中一個習慣展開來詳細講了。至於更多的習慣作用,可以去看這篇回答——
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賦還是靠努力?
附:無邊無際 - 網易雲音樂,一首很小眾,但可能是我聽過最唯美的音樂
如果你有自己的降低刺激水平的方法,或對此感興趣,歡迎關注問題:怎樣從高刺激的娛樂中靜下心來,適應低刺激/枯燥的學習或工作? - 生活 - 知乎
===============================================
這篇文章的寫作比較追求讓大多數人產生共鳴,所以也產生了一些容易被誤讀的地方,也受到了一些質疑,現在解釋如下:
很多人一眼掃去,就以為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簡單的「高刺激就是壞,低刺激就是好,學霸都是適應低刺激的人」,這個理解是錯的。
這篇文章一共就講了兩件事情:
- 一個人所適應的刺激水平,是一個長期的全局變數,是像楞次定律一樣,難以在短期內躍變的——所以,在刺激程度相近的事情之間,切換更加容易發生。同樣對於一個低刺激的枯燥任務,從高刺激狀態進入會有非常大的阻力,但如果本來就處於低刺激的狀態,則可以很輕鬆地進入狀態。
- 並不是低刺激就能學習,而是【你所適應的刺激水平-你目標對你而言的刺激水平】的絕對值小,才更容易投入目標學習。可能對一個學霸而言,學習就是一件高刺激的事情,他適應了高刺激反而是一件好事。
我說,你做的事情本質是為了維持低刺激狀態,翻來覆去都是高刺激的事物,就是在說第一點——你所做的事情變來變去,但你已經適應的節奏和刺激度是變化不大的。
我說,你在高刺激的狀態下難以集中注意力,經常走神到高刺激的事物上,就是在說第二點——你想要的狀態和你現在的狀態刺激度差別過大,強行改變狀態後刺激水平難以躍變,所以才會走神到高刺激的事物上去。
舉個例子,你玩了一上午手機,對應的刺激度是50,然後突然把你關到小房間里只給你一本課本,適應這個條件對應的刺激度是30,但由於刺激水平難以躍變,你只會選擇和你所適應的刺激度相匹配的事情——比如在書上畫畫,而這對應的刺激度是45。
但如果你打了一上午遊戲,對應的刺激度是70,這個時候就算你在房間里選擇在書上畫畫(刺激度為45),也很有可能畫得極為煩躁,因為即使你去做這個環境里最刺激的事情,也無法滿足匹配上你所適應的刺激程度。
而如果你最近的生活中並沒有特別高刺激的習慣,比如你這兩天都在安安靜靜的讀書跑步,你適應的刺激度就是30,那麼這時就算把你突然關到小黑屋對著課本,你也可以很快適應這件事,也更能看得進去,因為這是和你目前適應的刺激程度相近的事情,切換也就能自然順滑地發生。
這篇文章就是這個意思。
並且,刺激程度也絕對不是影響你行為的唯一一個因素,很有可能只是無數種因素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比如你在懸殊的利弊考量下也會去學習,在精力充沛的時候會更容易學習,等等。本文在此,只是指出這個刺激因素的存在而已。
=================================
最後聲明:我並不是心理學,教育學和哲學等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以上內容也僅僅來源於一個普通學生對日常生活現象的觀察和反思,拋磚引玉,只作一個參考。
如果想學到專業知識,可以閱讀相關的書籍或關注相關專業人士。如有不當之處,也還請專業人士指出,誠惶誠恐,不勝感激。
放下對「結果」和「目的」的偏執。
針對人群:目標執行力差,在拖延和焦慮之間惡性循環的人(情感,工作,學習,人際)。請注意,本文旨在尋找共鳴,相信我,「自律」是個空白的口號,但尋找共鳴卻可以讓人卸下負擔,重新開始!打出這幾個字我的內心是非常痛心的,因為我過去認定的人生觀讓我一直走在錯誤的路上。
這個錯誤的人生觀就是:做事一定要以目的為主,一切圍繞目的展開。 我一直把這句話當作我做事的標準,甚至這種人生觀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優越感,因為我覺得一切以目的出發才有最高效的做事效率。那時的我簡直把自己當做了精英。 但我發現二十多歲的我,跟很多年輕人一樣,離開了校園就開始陷入無限的迷惘,不知道生命的激情在哪裡。經常有人邀請我回答類似於「人生很迷惘不知道該怎麼走」的問題,也經常有朋友,弟弟妹妹找我開導他們如何樹立人生目標,樹立人生方向。
這是一個很可笑的問題,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想做什麼,我又怎麼才能幫助你? 可很多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年紀輕輕的,就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愛。下面我要舉的例子,是很多中國式家庭培養出的孩子都會經歷的事情,這也是造成了很多人「生活沒有方向」「人生沒有意義」的原因。
小時候我學鋼琴學了幾年就放棄了,因為每天練習的時候爸爸都坐在旁邊看著我,如果我彈錯了就打一下我的手掌。每打一下,就加深了我對彈錯音符的恐懼。
上學以後我喜歡寫東西,想給爸爸看,他用「這玩意能讓你成績提高嗎?」來批評我,一句話就讓我失去了對寫東西的熱愛。 甚至現在我都開始工作了,我跟媽媽視頻聊家常的時候,我爸有時也會發火:「你跟孩子聊這些沒用的,對她業績有幫助嗎?」(因為工作跟家庭有關)」我突然覺得如果我工作失敗的話,我可能連親情沒資格擁有了。 (這基本是我最近最大的一塊心病,人在國外很想念家人,但父親只希望我工作有好的業績。)久而久之,我發現失敗是不可承受的,於是我就對結果有著狂熱的偏執。
於是我猛然發現,我失去了一種能力,失去了對事情感興趣的能力。
因為我過於在乎結果,導致我根本就不想開始。我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開始著手做一件事時就會嚴重的緊張焦慮,特別害怕失敗,不停的暗示自己失敗的後果。即使這是我想做的事情,我還是過分在意結果。
我會想:既然這樣,還不如不做。 什麼都不做,當然不會品嘗失敗的滋味。但是當然了,什麼都不做,也意味著什麼都做不成。 做不成,又會加大自己的焦慮。 如此惡性循環。我是這樣的人: 一旦開始考試,遇到一道難題內心就會湧上恐懼,會聯想到成績,會聯想到失敗,會聯想到懲罰。
一旦開始看書,遇到需要反覆琢磨的章節,就會想到進度,就會擔心自己智商,就會想到人生的失敗。一旦開始減肥,跑十分鐘,上氣不接下氣,就會想到十分鐘都跑不了,我猴年馬月才能減下來,就會放棄。這可能就是我對人生迷惘的原因吧——我害怕所有帶結果的事情,在焦慮的陰霾下,我聽不到我內心的聲音。
然後我發現,很多我眼中優秀的人,他們熱愛自己的工作,並且擁有很多的興趣。
他們做一件事真的會不及結果的投入進去,因為投入所以效率很高,因為效率高,結果就很好,得到了正反饋又會加深他們做事的興趣。 所以他們能在一條路上走得很長,很遠。他們的人生觀正好跟我相反: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可他們收穫得最多。 這個因果很混亂吧。但這就是事實。舉個例子 (可略過)
( 拿我的美服LOL友舉例,舉三個白金以上且其他方面比較優秀的人為例子,分別叫ABC。A是個很優秀的程序猿。我手機里有幾款他開發的APP。經常跟他語音開黑,跟他打遊戲從來沒有聽他生氣過,別人打字罵他他沒反應,排位賽連跪就說:「無所謂啊,我打排位賽是因為排位賽大家都很認真,這樣比較有意思。」匹配連跪時會說:「無所謂啊,匹配嘛,只要殺人殺的爽了就行唄」。 但是他的一手盲僧和卡牌被很多人說有職業水平。
B是個常春藤的學生,也是我高中同班同學。他曾是WE的陪練(魔獸爭霸的事我不太懂)。LOL中他就喜歡三個英雄——賈克斯,刀妹,皎月。永遠只用這三個英雄,跟他玩的時候3-0是他的標準開局,幾乎沒有失誤過。他只追求把自己最喜歡的三個英雄練得爐火純青,不求段位也不求輸贏。 他跟我語音時說:「一場比賽輸贏無所謂,只要我發揮的不讓自己失望就好」
C是我的學弟,每天早七點起床看書,學習比較屌,同時也是lol大觸級玩家。他是這三個人當中最自我,最不計結果的。他打排位選人從來不看陣容,總自創套路,出別人看不懂的裝備,導致他在前期總被隊友罵,然後中後期殺人殺到手軟時大家紛紛閉了嘴。
)
他們都是不在意輸贏的人,卻有著很高的水平和段位,他們不僅遊戲打得好,工作學習又特別出色。事實上,他們不在意結果不代表他們隨心所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要求,只是「投入」的人比「過分重視結果」的人做起來更輕鬆,更高效罷了。這樣的人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有幾個:活得很自我,做什麼又做的很好,大家心裡不平衡,但並不能影響他分毫。拿看書舉例:一本書一共有十六章,我看第二章就有理解困難,看了三五天,就會聯想到按照這個進度下去我一學期看不了幾本書,於是就開始焦慮,在看與不看之間徘徊,然後看不下去了。
一個「投入」的人,看到第二章,感到理解困難,於是平心靜氣的反覆看了一周,把不會的吃透。到了後來越看越快,把耽誤的時間都趕回來了。以後他再看同類書是因為有了牢固的基礎,看的速度比別人就又快一些。這就是他們不計結果,但效率又那麼高的原因。而很多被「上進」「奮鬥」洗腦的人都有這樣的結局:因為過度在意結果,反而得不到很好的結果。
目的真的那麼重要嗎?或者這麼問:我們人生的終極目的究竟是什麼?
是成績?是工資?是生孩子?是孩子的成績?是孩子的工資?還是孩子生孩子?如果這是人生的目的,那人活得跟老鼠有什麼區別呢?每天只知道打洞生子,行屍走肉。把自己本來精彩的人生活成了一個只知道完成任務的機器。
可怕的是,我既沒有老鼠的心安理得,也沒有機器的做事效率。我想,如果人生真的有目的,那就是在不打擾別人的情況下,活出自己的樣子。
現在的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能重新拾起對生活的熱愛。因為我活到這麼大,似乎從來沒有對什麼東西有興趣過。
寫了這麼多,只是想告訴所有跟我一樣迷惘的人:放下對結果的偏執,找到對生命的熱愛,投入到想做的事情里,這樣才能收穫最完美的人生。
---------------------------------------------------------------
評論區一個不落的都看了,如果我的這個答案能讓有同感的人稍稍有些寬慰,那我真的特別高興!另外我會把評論區比較典型的例子放在精選評論里。談談幾個例子吧:
1. 訂計劃為什麼那麼難以完成?之前提過我爸爸是個做事目的性非常強的人。從小我爸爸就讓我訂假期計劃,一定要精確到每個小時,不知有沒有同款家長的。訂這種計劃的最大弊端就是:每個小時都在高度緊張中度過,為了完成任務可能會敷衍了事。 而且某一天如果計劃跑偏,就會有「一切都沒有意義了」的空虛感,剛跑偏的時候還想著把錯過的計劃補回來,但肯定是越補落下的越多,心裡越空虛。高度的緊繃感帶來的後果就是長久的懈怠,乾脆什麼都不做了最舒服。有的人會說這是我「不自律」的表現,一個高度自律的人一定能嚴格要求自己完成每一個任務。我想問問:這現實嗎?只要是個人,都不可能持續生活在高壓下,精神能堅持,身體都未必能堅持。所以那些「高度自律」的經驗之談看看就好,千萬別較真兒。2. 不計較結果是不是做什麼都可以?
其實我說的做事不計較結果,並不是指墮落,而是指做事會投入其中的人。做事投入其中的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只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更重視過程而已。他們大多數的精力都放在了解決問題、攝入知識上。時不時的跳出來調整一下方向。他們對問題的好奇要遠遠高於對結果的恐慌。 而咱們這個組織的人,遇到問題會直接聯想到失敗的結果,很少能靜下來思考解決方案。3. 在生存的壓力下,這種「熱愛生活」的思想簡直就是「何不食肉糜」。
咱們討論的這個問題,是人的一種思維方式,適用於大多數情況,無論你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還是為人處世或是談情說愛。仔細想一想,這種思維其實已經風靡到各個角落了。「不結婚」「不談戀愛」「不生孩子」的話題現在遍地都是,但這不代表人沒有愛,看看大多數人的觀點就知道,他們只是害怕不好的後果。還沒有談戀愛,就害怕遇到渣男;還沒有結婚,就害怕惡婆婆;還沒有生孩子,就害怕老公孕期出軌。即使渣男和惡婆婆都是極少數,很多人還是因為存在這種人,而對婚姻和戀愛退避三舍。工作和學習更是這樣,對結果的過度在意無異於「綁著沙袋跑步」,給自己徒增很多阻力,只會讓自己離目標越來越遠罷了。4. 做事真的要以「有用」為前提嗎?
這個真不能一言以蔽之。對於有生存壓力的人來說,只做「有用」的事才能維持住現在的生活水平。但對於已經跳出「溫飽」的人來說,維持健康的精神狀態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糧」,而這些「精神食糧」在普世價值上確實「沒用」。但沒用不代表不需要,事實上溫飽之上的人反而更容易不快樂。沒有生存壓力的人如果找不到精神寄託,可能過得還不如「溫飽」的人快樂。可見無論在哪個階級,人都要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兩天前寫下這個答案,寫這個答案的初衷只是「內心的想法,胡亂的表達」,有幾個問題表達的比較混亂,我整理一下:對於做事的動力,一共有一下幾種情況:出於責任和壓力,出於被迫,出於好奇,出於自我要求,出於熱愛。其中只有「出於被迫」這一種情況是屬於「被動動機」,比如deadline,期末考試等不完成會受到懲罰的事情。「出於責任和壓力」和「出於自我要求」是屬於半被動行為,都是強迫自己做一件事。其中前者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後者是不讓自己失望,也就是我們談論的主題。前後兩者都缺乏主觀能動性和「樂趣」。但兩種動機給人的壓力是最大的,因為既沒有懲罰和獎賞驅使你,你又不喜歡做。因此才有人用「牛人高度自律」等觀念洗腦,讓人覺得,做這些痛苦的事是一種「高級行為」。可是牛人並不是高度自律,牛人是「熱愛」是「投入」。「出於好奇」介於主動和被動之間,算是滿足慾望的一種。甚至說「好奇」算不上是什麼動力,只能算動機。只有「出於熱愛」才是完全的主動性行為,是人發自內心的想做這件事,而且做了會給人帶來切切實實的「樂趣」,比如母親陪孩子玩,男孩子跟朋友打籃球,科學怪人做實驗等。在這種動機下做事情,人不會太過考慮結果,會很享受其中的過程。在享受投入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實力。只有在這個動機下,人做事的效率才是最高的。真心沒想到有這麼多同道中人。而且特別神奇的是,在看了大家的評論以後,我這兩天的心態明顯不一樣了!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同感!我這兩天起的都比較早了,沒什麼怨氣了,就安安靜靜的打開書看看,一個字一個字看,不急不慌,這種感覺真的挺好的!再次感謝大家!希望還沉浸在這種困擾的人能多看看評論,多跟組織里的人交流交流,也許很快就能卸下負擔!停止追求儀式感。
在上高中的時候,坐在我邊上的兩個同學,一個是聽話的姑娘,一個是我當時班的班長。姑娘上課的時候認認真真,筆記記得一絲不苟,永遠是好學生的標準坐姿,從來不交頭接耳,我記得有一次我看了她的筆記,完全震驚了,整齊的繡花字像是列印上去的一樣,幾乎沒有塗改。出了什麼教輔書她也一定先買,以至於我們選擇教輔書的時候,從來都要去她那裡先一探究竟。
而班長同學呢,他的一筆爛字,在我們班也是出了名的,上課也不怎麼記筆記,只在偶爾講到難點時劃拉劃拉,老師的PPT放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在抄,翻頁的時候總有人喊沒抄完,可是班長從來不抄PPT,因為據他說,其實PPT的內容教科書上都有了,沒必要抄。
更讓我吃驚的是,班長的教輔書,只有一本,印象中是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的一本小書,平平無奇。
然而,每次的考試,班長一直是我們班的頭號交椅,牢牢地穩在第一名的位置。而那個乖學生,如此的努力,卻只能排在中等靠後的位置。那時候,很多人都不理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都以為是班長那本教輔書有什麼神奇之處,甚至連我也亦步亦趨買了一本。
高中一開始我也不好好學習,那時候也以為是班長有什麼高招或秘訣,一個每天按時上課按時睡覺,從不補習的人,怎麼會學習這麼好呢?直到後來我在學習上開始用心,也成了班裡前幾名的時候,才恍然大悟。
因為大多數人,在學習的時候,面對考試結果不確定性的焦慮,選擇了用「儀式感」這種東西來緩解,造成了一種「努力」和「成功預期」的假象,而這種儀式感,對最後的考試結果非但沒有幫助,還貽害無窮。
在上面的例子里,抄筆記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行為,本質上跟抄教科書沒任何區別,可班上還是有那麼多人抄,他們抄的是什麼呢?其實是一種心理安慰罷了,而這種安慰感是很多人需要的。甩掉對這種安慰劑的需求,直達本質,才是通向成功的階梯。就像班長一樣,明白學習的真正奧義,是把知識學進腦子裡,是掌握知識的本質,做題做一兩本教輔書已經足夠。也正因為如此,字寫得最爛的他,高三總共就一本教輔的他,最後上了清華。因為他把時間花在讓大腦真正吸收知識,直達問題本質上面了。知識都在他的腦子裡,而不是在筆記本上,畢竟考試的時候,只能帶腦子上考場。。。
儀式感是行使儀式帶來的,而儀式本身,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很多雞湯強調要有儀式感,其實不過是安慰劑、麻醉劑而已,就像是高中的學生通過記工整的筆記和買光市面上的教輔書來安慰自己一樣,其實並沒有任何的卵用。
儀式感是弱者的安慰劑。
那麼,我們如何避免這一情況呢?
1.遇到事情強迫自己「馬上就辦」。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幹事兒前,學習前,不需要搞什麼沐浴焚香,不需要安靜的咖啡館,以心向學,抓住碎片時間,鬧市中也能讀書。
2.養成「結果導向」的思維,不看苦勞看功勞。
中國價值觀里,最有問題的,莫過於「不看功勞看苦勞」,上面說的聽話的學生,就是拿自己抄筆記、買教輔的所謂苦勞和儀式感,當做了追求的結果,從而導致了學習成績的不理想。如果我們能以結果為導向,不斷調整自己的工作方法,那麼未來的結果就會越來越好,畢竟努力的目標不是努力本身,而是為了努力的結果,只有得到了好的結果,才能形成正反饋,從而越來越享受努力的過程。
3.分別哪些努力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只做有效的努力。
這一條叫做:不在細枝末節上浪費時間。和前兩條法則聯動,效果爆棚。
此外,安利一下我另一個回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哪些道理是你踏入社會才明白的? - 艾咩咩的回答 - 知乎
為了寫這個回答,我特意地翻了翻自己的日記。日記上的字有些潦草,但是每日反省自己,必有收穫。
1. 刪除微博等純粹為了高刺激而生的產品。這種APP除了浪費你的時間,毫無卵用。
在我念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每天拿出手機刷刷微博,不知不覺一個小時就不見了。微博這個產品也做得十分巧妙,每10MiN就一個熱搜榜。
你永遠都刷不完它。除了讓你滿足自身好奇,知道些明星八卦以外,但是這些東西毫無卵用。
知乎老實說的確有很多對於人生有益的乾貨性的建議。
但是你仔細地想像有哪些東西對你的人生大有裨益?你實實在在地告訴我,哪個答案,哪個觀點,有嗎?
或許很多知識密度很大的乾貨性回答,但是它冗長繁雜,於是,你覺得,恩,的確很有幫助,給答主點了一個感謝,收入收藏夾mark中。
老實告訴我,接下來的幾天你會不會看呢?
不會,原因是它們不如知乎上的段子,抖機靈好看。
人間有味是清歡。
2、別做高強度自律的事情。
我一直同意心理學上的一個觀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你是不是老覺得給自己寫好計劃,卻往往完不成。
以前我也是這樣啊,老是覺得鬱悶,明明在每個時間段都看似可以完成的事情卻往往完不成。
後來我才想明白原來,人往往都是會高估自己。
我每天都大概都有to do list,知道上午下午要做什麼,但是不會有那麼明確像xxx這種精確到每分鐘的計划了。
當然這條,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時間管理,最重要的是符合自己的心性。
3.別做消費主義
我算半個撰稿人,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朋友圈那些鼓勵消費的文章十有八九都是商家的陰謀。
有時候我也會拿文字去換換錢,我讀書讀得很雜,小說也看,社科也看,偶爾無聊的時候幫人寫寫文案,賺點零花錢。
一位前輩就直接告訴我,「消費主義最好的切入口就是女權和自我提升。」
一個女性年入不到五萬,鼓勵去買權貴和中產的奢侈品,你覺得扯不扯淡?
我當然不是說,奢侈品沒有存在的意義,它們是權貴和中產的標誌,就像對於王健林來說,一億真的就是小目標。然而權貴最本質的是擁有金錢和權利,你買個兩萬的包,仍然是loser。王思聰穿個拖鞋上街,仍然是權貴。
恩,朋友圈的文章說,「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於是你相信了,買個包得意洋洋地去上班。你把這兩萬塊留下來干點啥不好?你喜歡讀書,買個kindle才1000塊,喜歡旅行,2W塊夠玩多少個地方了,看多少個城市的風姿了?
那些都是商家的營銷手段,認真你就輸了。
4.熬夜晚睡,拖延
以前歷史老師出過一個謎語「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打一個人名,謎底是「康有為」。
有一段時間我在電腦坐久了,感覺頸椎疼痛不已。我發覺啊,我還年輕,怎麼就這樣了?
於是去辦張健身卡,我也不要求要有彭于晏那樣的身材,但是鍛煉那種奮發向上的精神比打遊戲爽多了。
5.灰心喪氣,甚至積怨成疾
我看過一個大師兄朱炫的回答,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給我觸動最大的一句話是,「我聽過最美好的故事,是公主死了,屠龍的少年仍在燃燒。火苗再小,你也要反覆地燒。」
同樣啊,我現在只是一個大城市的小小少年,未來還長。
每次灰心的時候都用梁邊妖的那句話默默告訴自己:
二十年後,波瀾壯闊。
謝謝。
目前創作重心已移步公眾號:暢先生說(ID:betterlife2019)(公眾號可見個人微信)公眾號福利1.公眾號後台回復「辭彙」可獲得美國國家語料庫的最高頻2W辭彙。2.公眾號後台回復「大學」獲取來自頂尖法學院學長的建議,迷茫的大學生必看。
在拼盡全力與世界交手的同時,也請你好好地對待自己。我在這裡等你來。
寫幾點個人體會:
1.停止抱怨。
多思考「接下來能做什麼?」,而不是只停留在負面情緒之中。你每抱怨一分鐘時間,生命就浪費了一分鐘。
2.停止說話不看對方的眼睛。
眼神不要躲躲閃閃,要在別人講話的時候和對方目光正面接觸,這會讓別人感到被尊重。當然你也不要一直死死的盯著對方。
3.停止躲在角落。
一到會議或者課堂總愛坐在角落,試一次做到第一排或者正中間,你會更專註的吸收到活動的價值,而不只是低頭玩了半天手機。
4.停止默不作聲。
從來不敢在公共場合舉手發言的人,勇敢的舉起一次雙手,不管你說的好不好,你都會有意外收穫,突破心裡障礙,增強了自信心。另外,在活動中通過發言讓別人認識你,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5.停止無腦轉發「震驚的新聞」。
那些讓你覺得「開腦洞」的文章或者「震驚」的新聞,不要剛看完,隨手就轉發出去,至少你也先來知乎上搜搜啊!上學時,我第一次讀《貨幣戰爭》,看完後覺得很爽很開眼界,羅斯柴爾德成了我的談資,後來朋友推薦我看《貨幣戰爭批判》,又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才知道原書中的杜撰程度之大。
養成追究事實的習慣,是你擁有批判性思維的第一步。
6.停止插嘴。
如果你不小心插話了,而對方沒有說完,趕緊停止,用謙讓的口氣說「你先說完」,通常一個人想說什麼卻被別人打斷了,他是沒有心思馬上專註的聽你講話的,你可能不但白說,還讓給人留下沒禮貌的印象。
7.停止不吃早餐
胃炎、十二潰瘍、記憶力遲鈍、肥胖體質,堅持不吃早餐一年,還你一個糟糕的身體!
8.停止不洗頭、不洗臉、不刷牙就出門。
有的人,我一看到他頭髮上掛著大片的頭皮屑,就再也不想和他說話了。
也許你的個人形象不需要多麼精緻,但至少要保持個人衛生,洗臉、刷牙、保持口氣清新,這也是一種對別人的尊重。
9.停止過度的感官刺激。
很多人一介紹自己,有什麼興趣愛好,就會說: 「聽音樂、看電影、美食、LOL。。。」
這就是典型的感官型愛好:單純的感官刺激享受。
喜歡音樂?試著去學一件樂器。
愛看電影?試著寫幾篇影評。
喜歡美食?下次能不能講講某道菜的歷史趣聞。
娛樂放鬆固然要有,但是別永遠只停留在滿足原始的感官慾望上。
加入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有料」的人。
10.停止旁觀者思維。
很多人在職場中,只要事不關己就高高掛起,不問就不說,最喜歡當隱形人,其實,隱形的同時,你也錯過了成長的機會。
目前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有個有趣的現象:印度人做高管的人數遠比中國人多。為啥,因為印度人特別「主動」,不論職責內外的事,都搶著干,有任何錶現的機會,都爭著做。雖然他們身上的咖喱味實在不受歡迎,但這種積極到爆炸的行事作風,非常有效。中國人強調「謙讓」、「低調」、「內斂」,但是這種價值觀,不適合用在職場的競爭中。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是有道理的。
11.停止敷衍了事。
領導是怎麼判斷是否提拔一個人呢?
他會先交給你一個70分難度的事情,如果你做到60分,領導會認為你的能力只有60分,下次就給你60分的任務,結果你又湊合做到50分,好了,你已經離滾蛋不遠了。
如果給你70分的任務,你做到80分,領導下一次會給你90分的試試,你做到了100分,然後每次都超領導的預期完成工作,個人能力既得到了鍛煉,升職加薪更是自然而然。
12.停止輕易放棄。
我做銷售時,學到一條對人生很有價值的道理:做任何事情,真正的結束,是在你放棄的那一刻,而不是在別人說「No」的時候。
生活中很多場景,都會遭遇到「No」的情況,很多人一碰到阻礙,就立刻掉頭繞行。
別養成一次失敗就馬上放棄的習慣。
換一種方式再試,還不行,確定盡全力了么?再試一下。
當你經過三四次反覆,竟然以某種方式搞定了,就會得到一個全新的認知: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能力去改變事物的發展方向,只要不輕易放棄,事在人為。
13.停止不敢「做夢」。
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時,習慣於「差不多就行了」。從來不會甚至不敢去想:「我能做到多出色?」 ,也從不敢提出一個令自己「怦然心動」的目標。
我學跳舞,一開始是基礎最差最不協調的。三年後,我拿了北京市街舞大賽亞軍 。
我學打撲克,數學是我的短板,大學高數補考過4次。三年後我累計了6位數的撲克獎金,得過澳門MBP神州大獎賽全國第七。
我第一次面對1000人演講,第一個登台,在此前,我是個毫無演講經驗,且不善言辭的人。認真準備1個月,最後,我和同台的方勵、王凱等前輩相比,獲得了同樣的好評。
我做過銷售,我並非天生好手,也談不上喜歡銷售,但銷售是技能,勤加鍛煉,2年間也得過數次的TOPsales,年度優秀員工,雖然,我還不是最好的那個。
我第一次製作課程,不懂PPT、不懂產品、不懂社群運營,但之前的所有經歷告訴我,肯學就會有成就。3個月,我和@古典 一起研發的職場成長類課程賣了150萬,8000多學員,0差評。
現在,我答知乎,一開始,也從沒想過有這麼多關注者。我從上大學後,就幾乎沒寫過文字。剛來知乎,畢業7年的我,兩三天才能憋出一篇回答,到現在倆三小時也能寫出一篇文章來了,一年下來,積累了幾萬讀者,寫作也使我從另一個角度得到成長。
這些已經發生在我身上的經歷,使我相信:
不要停止做夢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無限可能
敢想像、敢嘗試、敢堅持
你做的夢,能實現。
(完)
關注公眾號:river說(rivershuo) 發送「習慣」二字,給你超棒的關於 「習慣」的資料~~~
所謂「壞習慣」,指的就是如細碎的負面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蠶食著你向前的動力或腳步。
停止這些既有壞習慣,讓你的事業和愛情立即止損,回歸正軌。
事業篇:
1.停止「討好型人格」
所謂討好型人格,指的是不懂的拒絕對他人的訴求。
自習的時候被同伴叫出去喝酒,雖然不想去,但是不知道如何拒絕,所以去就去吧;
逛商場的時候,雖然覺得這件衣服明顯不怎麼喜歡,但是售貨員殷勤得在旁邊誇獎自己半天,不買怪不好意思的,所以買就買吧。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總是喜歡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中,以他人的認可作為自己行事的準則。
然而「升米恩斗米仇」,越是下意識討好迎合別人,越容易在他人面前一聞不值。
2.停止「以己度人」
所以以己度人,就是以自己既有的價值觀來評判及要求所有人和事。
小時候我們都看過小馬過河,應該能了解,同一條客觀存在的事物,對於不同人的感官體驗都是不同的,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引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一句話來總結這種觀念
在我年紀還輕,閱歷尚淺的那些年裡,父親曾經給過我一句忠告,直到今天,這句話仍在我心間縈繞。「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他對我說,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
3.停止「踟躕不前」
面對未來的感情和生活,充滿了焦慮,不知作何選擇,反覆思量卻從來不敢用行動去驗證。
曾經我在知乎遇到過這樣一個私信問題
「你好,我想問一個問題,我現在學的是一個我不喜歡的專業,特別嚮往互聯網專業,想要去跨專業考研試試,但是我爸爸不同意,想讓我回家當公務員,我該怎麼辦」
我的回答是
「其實沒有最優的選擇,如果你真的心心念互聯網這個行業,不妨讓自己試試,避免未來後悔」
「可是我聽學長說跨專業考研難度極大,考不上很可能就錯過穩定就業的機會」
「如果你的生活觀念以穩定為主,那我還是建議回家」
「可是我又怕我回家不甘心」
「那你就試試」「可我怕考不上」「那就回家」「可我怕不甘心」
到最後,我只能回復「........」
在紀伯倫的短詩《 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中,最後一局正是揭示了這種心態
「And the seventh time when she sang a song of praise, and deemed it a virtue. 」
「 第七次,它側身於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
4.停止「等待安排」
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從小到大的學業生活,總是有人為我們設定好目標和方法,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比別人更加努力一些。
而真正到投入到社會中,思維不獨立的劣勢就開始逐漸顯現,尤其是對初入職場的新人。
職場上,遇到問題,總是寄希望得到現成的方法,能有人告訴自己下一步怎麼做,犯了錯誤,也會下意識推卸責任「為什麼你不教我」。
但其實他們忽略了一點,職場中往往沒有老師的存在,即便為你安排了師傅,也需要你去主動問,而不是坐等答案。
畢竟,學校是你交學費的地方,是用來學習的,而職場是付錢讓你工作的地方。
5.停止「交淺言深」
在職場中,還沒有清楚對方的態度和離場之前,盡量不要太「吐露真情」
畢竟職場是以利益為考量的地方,你的一些話很可能被人用來掣肘你自己。
尤其是人在處於陌生環境中的時候,特別容易因為對環境的陌生感,導致把不正確的目標當作傾訴對象。
6.停止「散發負能量」
疲憊,焦慮,壓力,這些負面情緒不僅存在於你的生活當中,也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當中。
不要在一些非親密圈子的社交場合,以及在你的朋友圈中,把自己對於生活的煩躁和焦慮都釋放出來。
那個傻X的領導,那些讓你不快的衝突,就不要讓每個人都知道了。
畢竟, 生活本身已經很讓人疲憊了,所以沒有人會希望跟一個散發著負能量的傢伙在一起。
愛情篇:
7.停止「討好對方」
女人不是追來的,而是吸引來的。有些時候不要痛苦流涕得抱怨為什麼自己「感動天感動地就是感動不了你」。
戀愛的本質是基於兩個異性之間的價值吸引(價值不等同於金錢價值,包括外形,性格,愛好等),而這個世界上最沒有意義的事兒,就是沒有價值前提下的真誠。
8.停止「聊天查戶口」
聊天的本質是兩個人基於一個共同話題的交流,那些每次跟妹子聊天都是「在嗎?」「幹嘛呢?」「你睡了沒」「你哪兒人」的男生,都是因為找不到好的話題。
這種聊天方式無疑是會引起對方反感的。
想要知道聊天的正確姿勢,可以看我公眾號里的一篇文章,添加微信公眾號「為伊戀愛學」之後(或者搜索tednec),回復「聊天」即可
9.停止「過度包裝」
如果這個男生/女生對你來說是一生的伴侶而不是一晚的魚水之歡,請不要過度包裝自己,盡量用最真實的一面去面對,不要忐忑於真實的你不受對方喜歡,不要費盡心力去猜測對方的胃口包裝你自己,這隻會讓你們的相處疲憊不堪。
10.停止「解決問題」
之前看過一本書,叫做《男人來自金星,女人來自火星》
書中的大致理論是,男人和女人大腦模塊不同,本質上是來自兩個不同星球的生物,所以男人和女人的交流不暢,往往不是因為觀念有衝突,而是因為語言不通。
男人偏向於理性思維,喜歡講究邏輯,解決問題。
女人偏向於感性思維,喜歡錶達感受。
比如
一個女生說「今天天好冷?」男生一般回答「天冷多穿衣服」
一個女生說「今天加班好嘞」男生一般關心的說「早點休息,別太辛苦」
一個女生說「今天感冒了/肚子疼/來姨媽了」,等待她的是那句經典回答「多喝熱水」
但是我們思考一下,女人要的真的是「解決方案」么?
11.停止「不合時宜的表白」
所謂不合時宜的表白,指的是你還不確定對方的態度時,試圖用表白的方式去升級這段關係,那結果自然是「自古表白多白表」。
表白不是發起衝鋒的號角,而是宣布勝利的旗幟。
12.停止「羞於誇讚」
一些心理年齡優質的小男生,往往還處在「使用跟她作對的方式來引起女生注意」的階段,通過一些打壓調侃試圖引起女生的注意。
這是因為東方人的性格比較含蓄,羞於表達出對對方的強烈認可,認為只有不靠譜的人才會「花言巧語」
然而正確的方式是,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當你發現對方的閃光點時,大方表達出來。不管跟女朋友說「你今天的髮型真漂亮」,還是跟男朋友說「你剛才的三殺真帥氣」。
以及對辛苦碼字的答主點個贊,都是改變羞於誇讚的好時機。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為伊戀愛學」,或者搜索「tednec」,每天都給你一篇情感攻略。
提前謝謝大家的認可。
http://weixin.qq.com/r/SERAWITEtdnKrcA79xFa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其他關於情感的回答
約會除了吃飯看電影還有其他項目嗎? - 紅酒雪梨的回答 - 知乎
單身的人如何脫單? - 紅酒雪梨的回答 - 知乎
男朋友非常窮是怎樣一種體驗? - 紅酒雪梨的回答 - 知乎
撩妹技能收集!請問各路英雄是如何撩妹? - 紅酒雪梨的回答 - 知乎
追妹子時有哪些一踩就爆的雷區? - 紅酒雪梨的回答 - 知乎
拒絕「無意識刷票圈」這種壞習慣。
來,我建議大家和我一起做一個動作。
打開微信。
進入設置。
點擊隱私。
朋友圈更新提醒:關閉。
這樣的操作後,以後朋友圈有更新將不再出現「紅點」提示。
然後我來說說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以前每天都會刷很多次朋友圈,而且必須刷到上一次看到的地方。有時候打開微信發現有這個紅點提示,就強迫症似的一定要去點掉。然後點進去了,就會覺得「來都來了,那就看看有啥新鮮事」。於是莫名其妙花了好幾分鐘翻朋友圈。這幾分鐘倒是不打緊,關鍵是擾亂了我本來的學習、工作、手上的事情。這是我所謂的「無意識刷票圈」行為。
比如工作時候,同事發微信問個事情,本來幾秒鐘就能解決的問題,結果看到紅點點,於是不知不覺的刷了10分鐘朋友圈。再回到工作,剛剛做的什麼都忘了,又得花很久時間去進入狀態。
沒有紅點提示之後,我欣喜的發現自己明顯降低了刷票圈的次數。大概一天刷1-2次,午飯後刷一次,或者睡前刷一次。只有自己想到要刷票圈的時候才會點進去,光是這樣就已經對我的工作效率有了極大的提高。
接下來,慢慢的變成了2-3天才想起來,「哇塞我好久沒刷朋友圈了」,這時如果有興趣或者比較閑,我就去翻一翻,如果有事,我會覺得「積累了那麼多,一會兒翻也翻不完,算了還是做事吧」。
再接下來,我現在已經完全不刷朋友圈了。因為我本來也沒有「點贊社交」的需求,自己也幾乎不怎麼發,所以慢慢的也就養成了「不刷票圈」的習慣了。
我倒也不是建議每個人完全不看朋友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交需求。但是關掉這個提示之後,至少可以幫助你減少「無意識刷票圈」這種壞習慣。
記得只有當自己主觀想刷的時候再自己點進去,別被微信設計師的這點小招數給坑了。
多扯幾句朋友圈這個東西。我理解大多數人都有一顆八卦的心,想看看別人在做什麼,有什麼新鮮事。但是花這麼多時間在這上面,並沒有很多益處。
多數人發的都是他們的高光時刻,講真你看了能有什麼好處呢?不如多關注自己,關注自己今天學到了什麼,相比昨天是否有進步。關注自己的讀書和健身計劃是否完成,相比昨天是否有成長。我認識好幾個牛逼的人物,他們從來不看朋友圈,甚至微信都很少用,固定時間回複信息就行了。他們都選擇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在豐富自己的生命上。
別人的生活那麼有趣,你好奇著什麼時候也能像他們一樣?
關注自己,關注自己。
沒有被邀請,試著在各位大佬中間掙扎求生存。
我想說的只有一個:不要拒絕鍛煉。
人是需要運動的。不論從激素水平還是心理學水平上,人都是需要鍛煉的。借用 @edmond 大佬的答案,人會追求刺激→更高的刺激。
降低刺激的方法我目前只想到了鍛煉。
運動和鍛煉是不同的。之所以這麼區分運動和鍛煉,是因為:
1.鍛煉是不斷重複一個或一組簡單動作以達到增強或維持基礎身體素質的行為。
2.運動是需要觀眾的,比如你打籃球、踢足球、打排球等等,哪怕是游泳(非訓練狀態),你都會有或多或少爭強好勝的心態,畢竟場上的人,也是你的觀眾。因此你還是會處在刺激→更高刺激的模式裡面,於是會有一些「愚蠢的、超出自我極限花式動作」出現。回想你每一次受傷的經歷(除了被打,裝逼被打不算排除範圍),你會發現這個問題。
鍛煉因其行為簡單,對心理刺激量就很小,甚至可以說,心理上全無負擔。但是跟一般行為不一樣的是,生理刺激量很大,你的生理功能很容易就會飆到極限。你的腦子需要分泌形成欣快感的物質降低鍛煉帶來的疼痛感、不舒適感,於是你的刺激模式就脫離了日常的刺激模式。鍛煉的時候你是會內向尋找快樂的,你會跟前一刻、前幾天、前幾個月、前幾年的自己進行比較,不需要觀眾,不需要別人的評價(當然偶爾也會有人評價,開心一下就過去了)。
以上。
在各位大佬的夾縫中掙扎求存。
一定是壞的坐姿。
原因很簡單,一個上班族或學生90%的清醒時間是在「坐」著的狀態。而大多數的「坐者」從來不知道該怎麼正確的坐。
尤其在中國,計算機前的白領人數指數型增長,導致了每年社會上出現巨量的頸椎病和背部腰部疼痛患者。而在中國很多人又有小病不管的諱疾忌醫的心態,平時不知道預防,出現了問題的徵兆又不願意去就醫或改善,只會使用拖字訣。往往到了非就醫不可的地步已經到了頸椎病或駝背的中晚期,必須手術介入治療,可以說是辛辛苦苦幾十年,全在為外科醫生打工。
而正確的坐姿不難學會,可能只是佔用幾分鐘時間,但意識到坐姿這個問題的人少之又少,意識到了刻意訓練並且內化成生活方式毫不費力就能坐出來的就更加的少。
所以這個壞習慣一旦改掉,能讓你在人生90%的時間都舒舒服服的,並且節約幾十上百萬的手術費用,你說是不是一輩子受益匪淺,並且未來的你會感激你沒有給他挖下這個大坑。
這是我在網上找的圖片,現在很多人的坐姿和裡面的幾位男生並無二致。 我3年前,也被嚴重的頸椎病困擾。那個時候我是個程序員,每天就是對著電腦敲鍵盤。我的脖子後面有個骨頭隆起很高,側面看我駝背的厲害,頭前引。我的感覺就是每天脖子總是莫名的難受,躺著的時候總有一邊在疼,背部是麻木的。終於受不了其中困擾,去了醫院,x光片子顯示頸椎3、4節有錯位,長了骨刺。而且附近軟組織增生比較厲害,肩胛骨附近肌肉成條索狀趨勢,屬於中期的肌肉勞損。
但現在我好了。骨刺是不可逆的,無法修復(所以永遠不要以為得病了總能康復,改善和預防從現在就要開始!)。但其他方面,我的脖子不疼了,駝背也消失了(之前走路說難聽點像大猩猩走路)。原因一方面是找靠譜的知識來修復自己的問題,但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成功的阻止了不正確的姿勢導致的問題惡化!
我的疼痛問題當然是因為長期不正確的姿勢導致的,作為文字工作者,首要就是坐姿影響最大。這裡對於看這篇文字的文字工作者,為了省幾十年以後做手術的那幾十上百萬費用,勸你收藏這篇,時不時的看看。將裡面講到的方法付諸行動,並且養成習慣。
是一篇2萬字長文,我寫了一個禮拜。因為坐姿確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兒。就像自來水,你以為很簡單,擰開水龍頭就能喝,但為什麼你能喝到自來水,立刻就跳入一個市政管理系統的坑了。
我整理了一個目錄,都用黑體標出來。可以跳著看。建議順著讀完。對你有幫助就收藏,裡面介紹到的動作以後常常溫習。
1、 你的姿態有多重要
2、 一個錯誤的坐姿將導致啥問題
3、 正確的坐姿如何做出來(重點)
4、 需要選擇椅子輔助坐姿嗎
1、 你的姿態有多重要
如果你是程序員或熱門行業的工程師,那麼你大概率是996工作制,也就是每天在辦公室工作12個小時,工作6天。上班期間除去端茶倒水,出去散心的時間,算1個小時,那麼每天不管是在開會還是在寫代碼,基本都在坐著,這樣上班期間要坐11個小時;上下班不管是開車還是地鐵,也都是坐著,算2小時;在家裡看電視,吃飯,看書,打遊戲,也是坐著,算2小時。
我想這是大多數上班族的生活狀態,那麼每天就要坐15個小時左右。也就是說60%左右時間都在坐著。算你每天睡覺7小時,那就是坐著佔了你90%左右的時間。
我在亞馬遜買過一本外文書,叫Pain-Free:Sitting, Standing, and Walking,中文翻譯過來就是解除疼痛:坐姿、站姿和走路。就講這三個姿勢就講了整整一本書。實際上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個白領,清醒狀態下,除去坐姿、站姿和走路這三個基本的姿勢,其他的各種姿勢你使用不到1%的時間。所以這三個姿勢非常的重要(當然,我還願意加上睡覺姿勢,因為你生命的99%的時間都在做這4個動作的其中之一)。如果你的其中一個姿勢出現了問題,比如坐姿,那麼你生命90%的時間都在使某個肌肉產生勞累,這個肌肉在你一生的時間裡痙攣、僵化、緊張、變長、失效,多麼可怕。
2、 一個錯誤的坐姿將導致啥問題
錯誤的坐姿有很多種,但我覺得我們目前最普遍的是這兩種。
1、在計算機前的典型姿勢
這位姐姐的姿勢便是典型的在計算機前的姿勢了。很多人的姿勢畸形的更加嚴重,甚至出現身體向前傾的現象,這樣會使背後的羅鍋更加明顯。當然這位哥的姿勢已經很說明問題了。最重要的問題有兩點,頭前引和肩胛骨前移。
我們看到圖裡面這位外國小哥,他就是頭前引的嚴重。他的第7節頸椎處向上,開始前傾,當頸椎前傾後,為了保持眼睛平視前方,就要保持「腦殼」上仰。這就相對於正確的紅線姿勢,導致了下面圓圈處的背部軟組織(筋膜)被拉長,導致了上面圓圈處的頸椎第2、3節處軟組織(標1的線段)長期強迫用力,被緊張,增生。被拉長的背部肌肉會讓你感覺不舒服,脖子後方有個硬硬的鼓包,被緊張和增生的頸後會讓你感到一按就疼。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感覺轉頭困難,背部時不時的刺痛一下。
再看這位哥的背部,由於要操作鍵鼠,手被「牽引」到了前面,肩胛骨就被跟著牽引到了前面,原本應該在脊柱兩側挨著的肩胛骨就跑到了上面,前面。這就導致了駝背圓肩的情況出現,斜方肌上側、胸小肌變短,緊張;斜方肌下側、中側,菱形肌被拉伸,變長。時間久了走路像猩猩,側面看駝背圓肩。背部中間部分發麻,變得沒感覺;按捏斜方肌上側,經常會有激痛點出現。
2、癱坐、陷在沙發里或側坐在沙發沿看電視
其實原理很簡單,由於重力,長時間保持葛優癱、陷在沙發里或者側在沙發沿,都會讓脊柱由直變彎,哪裡受力就彎哪裡。正坐著葛優癱、陷在沙發里就會造成骨盆後傾,腰椎、頸椎曲度加大。側坐、半卧在沙發沿就會造成脊柱側彎、頸椎病等問題。
3、正確的坐姿如何做出來(重點)
你要明白這一點,坐姿不能說是一個姿勢,因為它不是靜止不動的事情,而是身體在呼吸作用下對重心的動態調整。也就是說你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調整重心,在日常生活中鍛煉已經不平衡的肌肉,讓「姿勢」回到正軌,並且有可能終結疼痛。所以這一部分就是全文的重點!
成也蕭何敗蕭何。錯誤的坐姿能毀了你的身體,正確的坐姿能讓你強身健體。
正確的坐姿我先給個範例,但我並非嘗試告訴你坐姿需要注意哪些局部要素,因為良好的坐姿不是通過統一的標準形成的,而是每個人自己尋求出的結果。我要做的是告訴你尋求這個良好結果的過程。
這個過程只是圍繞著一個關鍵點進行的,覺察——或者叫做肌肉感覺Kinesthetic awareness。
對的,你以為需要鍛煉肌肉的事情,實際上是信息最重要。美軍二戰時期摧毀一個戰略點需要動用大批的飛機投下巨量的炸彈,到了海灣戰爭由於信息技術的使用,摧毀一個戰略點只需要出動一個架次的隱形戰機投下數枚導彈就能夠實現。
人體是相通的。比較前沿的康復理論中(如費登奎斯、楊達),肌肉-覺知-心理是互相關聯很緊密的。這就為我們找到了一個效率很高的處理身體問題的辦法,和美軍的發現即摧毀理論一樣,可以叫做覺知即解決。你自己可以感受一下你的手指,舌頭,身體前半側是否感覺比後背,頸後,屁股來的感受靈敏呢?這些地方相比後者,是不是也不容易出現莫名的麻木,疼痛呢?你也可以嘗試做一下內家版「囚徒健身」 配圖 之「洗膀」 - 知乎專欄,當你做過哪怕只是一百次洗膀之後,是否又會重新發現自己失去多年的肩胛骨,後背?
回到找到自己的坐姿。這個事情的原理並不複雜,也沒有那麼多的要背下來的地方,簡單的說就是建立你在坐著的時候對身體重心的感受。如果重心靠前你沒有覺知到,那麼為了保持平衡,身體會自動「代償」保持平衡,也就是後背的肌肉被迫緊張而你卻無所知。
下圖是一個正確坐姿的演示:
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正確坐姿要有如下4個步驟,我然後再講講開車時、操作電腦時和操作手機時的注意點:
1、準備好椅子
2、找到屬於自己的骨盆-脊柱-頭的上下聯動(關鍵點)
3、覺知你的重心,調整呼吸
4、調整你的頭、肩附
附1、開車時的調整附
附2、使用計算機時的設備位置附
附3、使用手機時的調整
附4、書寫時的調整
1、準備好椅子
這裡並不是要求你去買一個人體工程學椅,我後面會說到。相對於挑一個好椅子,學會使用自己的身體要重要的多。這裡的椅子要求椅面高度合適,初次練習坐姿的時候,建議你找一個硬質椅子,在你坐在上面時,腳面能到踩在地上,不能懸空,坐在上面時大腿與地面基本平行。
相信在平時的坐姿,大多數人在使用後者的樣子。這種人基本上已經出現了髂腰肌、腘繩肌緊張的情況。
那麼在準備椅子的同時,最好使用小毛巾折成楔形,墊在屁股後方。
比如折成這樣。
2、找到屬於自己的骨盆-脊柱-頭的上下聯動(關鍵點)
屁股在椅面上「滾動」,也就是嘗試坐姿時有意識的骨盆前傾,骨盆後傾,你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儘管你可能司空見慣。——那就是在你調整骨盆的「滾動」同時,你的頭也在進行同時調整,脊柱也在進行不同的曲度調整。
當你的骨盆後傾時你的脊柱向後在彎,頭是低頭的;而當你骨盆前滾,到了前傾時,你的脊柱又向前彎了,頭不由自主的在向上仰。這就是骨盆-脊柱-頭之間的上下聯動。聰明的你一定意識到了,只有在一個合適的位置時候,才能讓你的視線平視,這個位置的骨盆,就在一個正位,沒有過分前傾和後傾。
骨盆後傾,脊柱自然的向後彎,頭自然的低下;
骨盆前傾,頭自然的仰起,脊柱向前微彎。
這裡有一個想像療法,那就是想像你的屁股上有個尾巴,你在做的時候需要把尾巴甩到你的身後,而不是壓在屁股底下,這樣是一個比較快速找到感覺的方法。
實際上我們在坐的時候,由於上身的重量和骨盆的形狀,確實傾向於骨盆後傾,也就是屁股滾到了後面。這樣就導致了背是彎的,頭是前引的。很多人可能暫時能做到骨盆的中立一會,但隨著在操作電腦時候的注意力集中,就忽視了這裡的知覺,隨著身體的「垮下」,骨盆又不自覺的後傾了而不自知。這就是為什麼椅子上我推薦放一個楔形毛巾的原因。當然有些人體工程學椅子有腰靠,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持你的背不去後彎,這兩個措施的根本原因都是阻止由於上身的重量導致的骨盆後傾。
上圖是一個糟糕的坐姿,骨盆後傾導致了脊柱向後彎,頭前引。
3、覺知你的重心,調整呼吸
當你找到了基本平視的位置時,脊柱應該大致在比較直立的位置上。可以進入微調階段,方法依然是滾動你的骨盆,這個時候的標準就變成了能否長期保持骨盆的位置了。
在什麼情況下骨盆可以長期保持在這個姿勢下呢?——答案是呼吸順暢時。
使用腹式呼吸,如何使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的好處我就不在這個話題里贅述了。當使用腹式呼吸身體感覺放鬆時,骨盆的微調就可以說結束了。
什麼算是使用腹式呼吸時也能比較輕鬆呢?在做腹式呼吸時,如果僅僅感覺肚子變大了,甚至肚子向前凸,帶著脊柱向前彎的感覺,證明骨盆前傾的過了。只是感覺得到呼吸時腹部的發力和動作是不夠的,在一個比較輕鬆的呼吸時刻,會感到呼吸時腰後,腰側的肌肉也隨著吸氣,肚子變漲而被拉伸。在這種呼吸情況下,才能長期的保持放鬆狀態。
a圖中的呼吸模式使你永遠無法放鬆,這樣正確的坐姿是無法保持的,b圖中的呼吸模式使你前後側都放鬆,才能長久的保持。
如果你很難找到這種感覺,可以先感受跪姿下的呼吸,這個姿勢下的呼吸很自然的會讓你身體直立,呼吸同時放鬆前後側,然後切入到坐姿進行一些對比。
4、調整你的頭、肩
你可以刻意的去做一做頭前引,刻意的去做一做頭向後撐,找到合適的位置。
頭前引的時候,如果進行仰頭低頭動作,背部會感覺到牽拉;頭向後撐時,如果進行仰頭低頭動作,頸部前側會有很大的感覺。這個時候聰明的你應該也明白了,會有一個位置,在你仰頭低頭的同時,不會牽拉到背,也不會對頸前造成影響。這個位置其實好找,就是想像中脊柱的鉛垂錢,你的頭定在這個鉛垂線上。(小知識:頭的重量在4-6kg左右,頭前引狀態下的頸椎壓力相當於應該承受壓力的2.7-10倍)
肩的調整:
肩的位置可以想像自己的胳膊上有個齒輪,你能夠讓肩峰沿著齒輪旋轉,平時肩峰停在齒輪的最低處。這也是肩部最放鬆的位置了。
好了,講了這麼多,相信你已經會通過這幾步找到自己的坐姿了。
接下來我介紹一下在這些常見場景下坐姿的調整:
附1、開車時的坐姿
汽車設計同時要兼顧安全,如果脊柱是垂直於地面開車相對於「躺姿」開車不安全。但汽車座椅設置的糟糕的部分在於——在水平和豎直方向上設計的都太過於凹陷,不光使脊柱過彎,同時前推你的肩,讓你駝背。這裡的關鍵點是找到合適的措施使脊柱雖然後傾但並非後彎嚴重,使肩不要被推到前面去。
這裡需要在汽車靠近你背部中側、緊挨肩胛骨的位置的位置放置一些支撐,像下圖這樣:
接下來按照這個順序調整:
1、臀部盡量後移,不要讓脊柱「向後倒」過多;
2、調整背後的靠墊,放在正確的位置;
3、肩膀環繞,向後下方行走;
4、調整與方向盤間的距離,使得肩在第3步的位置時就能輕鬆操作,不需要將肩送出去;
5、調整頭的位置,像之前講過的一樣;
6、調整後視鏡的方向,使得頭在這個位置的時候能夠輕鬆使用,以後出現了無法看清後方時,調整頭的位置,不要調整後視鏡(後視鏡可以說是一個自己坐姿的檢查器)
附2:使用計算機時的姿勢調整
使用計算機時更多是對設備位置進行調整,建議你去買一些可調位置的支撐件,比如高度可調的桌子,鍵盤位。我強烈建議尋找一些能夠對肘部進行支撐的椅子和平台,這將會極大改善肩胛骨和頭前引的問題。
我自己畫了簡易的示意圖來說明其中的要點:
1、腳要著地,大腿基本與地面平齊,這裡腳不要懸空;
2、要有楔形毛巾支撐屁股,或有腰靠支撐背部,使得骨盆不會後傾;
3、調整骨盆-脊柱-頭的聯動,使得視線能夠平直,調整LED顯示器的位置,適應視線;3、要讓肩峰自然下垂;
4、要有肘部支撐,這個支撐最好是能夠個性化調節,使得肩部放鬆情況下肘部有支撐;
5、要有腕部支撐,避免滑鼠手;
附3、使用手機時的姿勢調整
現在使用手機的人增多,單手使用手機長時間刷知乎、看小說等情況很普遍。這就造成了單側肩-肘-腕-手-指的全面疲勞,也造成了單側的頸椎部分脊柱側旋、側彎;不正確的使用手機也造成了很多低頭族。
其實使用手機時站著、坐著上半身要注意的事項是一樣的,我就僅說說上半身的注意事項。
1、盡量雙手使用手機,將手機放在中位觀看,這樣就避免了脊柱側彎、側旋;
2、不要聳肩,肩峰在齒輪的後下方;
3、不要頭前引;
4、盡量讓肘部有支撐,
5、調整手機在基本平視位置,這個時候一般還是要稍稍低頭的,千萬不要頭前引,找頷首的感覺;
附4、書寫時的調整
書寫時所遵循的規則是完全一樣的——設置身體能夠保持自然平衡的環境。如在學校里或公司的工作台前,支撐的高度不合適,眼睛焦距的平面距離或高度、角度不合適——那就調整這些適應你的身體姿態,而非調整身體。
我知道有些看答案的人還是學生,可能學校的桌面不適合你的姿態,這個時候就需要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做一定的改造活動,使得你的焦距平面配合你的頭與視線,比如墊一些書,或想辦法製造一個斜面台等。當然,如果條件真的不好,至少保持不要頭前引,找到頷首的感覺。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個可調的斜面會讓你的書寫、閱讀倍感舒服。
這裡的注意事項和看手機的調整很像,不贅述了。我放出一些範例供大家參考。
前蘇聯的織布女工
美國的女孩
4、 需要選擇椅子輔助坐姿嗎
需要也不需要,關鍵在第3部分,如果不會坐,再高明的人體工程學椅子也無濟於事。這個東西起的是錦上添花的作用,作用佔了10%吧。Herman Miller比較有名的Aeron座椅 ,看看其設計回顧,並沒有提到有改善坐姿的考慮,而是考慮舒適性更多一些。這和汽車廠家設計出來的舒適座椅是一個道理。但沒有想要「醫好」你的考慮。
這是另一個人體工程學椅,而看了我前面說的那麼多,你其實應該已經意識到了,這個下圖的方案其實並不能解決你的問題,而更加讓駝背和頭前引的問題嚴重了(骨盆後傾)。
而一款專門用來輔助好姿勢的椅子,會對人體坐姿有專門的研究(避免廣告嫌疑我隱去商標,只留一些說明)。
上面椅子明確註明了設計思路是使脊柱在一個自然位,不光是為了舒適,更多還是「something that heals you rather than hurts you」。
但這也只是錦上添花的作用,切記。
這個凳子阿里巴巴可能只賣幾塊錢,只要你姿勢正確,就能讓你有個舒服健康的身體。
整個事情我都說完了,相信你對如何搞定一個正確的坐姿已經有了一些概念。但是不要看看就完事兒了,我說的方法可能你不一定認同,但這個姿勢的重要性請不要否認。不論怎麼樣,這個問題一定要重視起來。切記。
下面是我對正確坐姿的一個更加全面的回答,除了我說的這些,還有關於現代人不良坐姿怎樣形成的,如果身體已經在坐時出現了問題怎麼矯正,和上班族需要怎樣搭建自己的健康體系這幾個問題的看法,有興趣的可以移步這裡——如何保持正確的坐姿?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好了,文終,謝謝觀賞。
1、關閉微信的朋友圈,退出對你沒有用處的微信群,只保留10個對你有用的微信號,只要開始做了,立刻就能節省出很大一部分時間。同理,刪除微博、今天頭條或各種新聞類產品,也有同樣的效果,各種熱門新聞、明星八卦,除了浪費你的時間,沒有什麼用處。
2、上面很多人提到的停止打飛機,第二天就能精力充沛。
3、 假如你有總向你索取而從來不付出的朋友,立刻跟他們斷絕來往,做的越快受益越早。
4、停止不良的購買習慣,把先消費,後付款,改為先付款,後消費,學會延遲消費。還清信用卡上的債務後,會立刻讓你擁有很強的幸福感
5、要是平時比較小氣,從來沒給朋友或家人買過禮物,停止這個習慣,把錢花在別人身上,或者做些慈善,能立刻獲得好心情。或者時間越長,收益越大。
6、壓力太大或無精打採的時候,重新擺個姿勢,站直,雙手插兜,揚起頭顱。身體姿勢會影響行為和心情,這能立刻見效。
7、停止說「我覺得」「我認為」「我以為」。這是不自信的信號,說明你懷疑自己,而在職場上則是災難的開始。(有很多人對這條都很難理解,本來打算專門寫篇文章來說明這個道理,前段時間看到有篇文章:「我以為」,是職場災難的開始 說的特別好,直接加個鏈接就行。)
8、別總板個臉,臉上帶著笑容,你和他人都感到舒心。大家都會喜歡你!
9、在購買物品時,保持一進,二出原則。當你在生活裡帶進某樣新東西時(網上購物,收到禮物),除去另外兩件相似物品。
10、當你打開一封郵件後,請給出自己立即處理它的空間。閱讀、回復、採取行動,或將其存檔。不要讀完就完了
11、吃完飯的時候,不要立刻坐下來,一定要站立15分鐘之後再坐下。先把碗洗了,收拾下廚房,還活動下身體,減少拖延。
12、停止抱怨。你給別人貼上『標籤』,常常會刺激他按照你給他的冠名來採取行動。
13、女孩子別讓男朋友猜你的心思,直接了當說出你的要求或希望,這能讓你男朋友立刻獲益。
14、準備吵架或發脾氣之前,:暫停一下。學會克制自動化反應衝動,讓自己從情緒中抽離出來冷靜思考,不急著給出自己的判斷;而要給對方表達的時間與機會,多收集一點信息,更多地了解對方,給自己作出更好選擇的機會。
15、不要每天都不做計劃,早上花上5分鐘,寫下首先要完成的三件要事,當天就能獲益。
16、任何一件,2分鐘可以完成的事情,立刻去做。
17、領導安排工作的時候,要立刻確認。先明確5W1H(對誰,做什麼、何時、何地、為什麼這麼做以及怎麼做),當時向指標示者請求任務的詳細信息。
5分鐘內馬上開始安排進程和計劃。有疑問立刻確認。
18、當你覺得自己拖延症發做的時候,可以先把電腦關了,坐在椅子上,什麼也不別做,堅持15分鐘,可以用一個手機定時器定時,然後手機倒扣在桌子上。
19、聊天時多使用開放式的問題,一個開放式的問題讓對方不太可能用一到兩個簡單的詞就回答(因此開放式的問題絕對不是簡單地用「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問題)。
20、當你想批評對方的時候,先讚揚對方一處優點,然後再說批評的話。
21、喝水少,試著在你的辦公桌上放一個足夠大的杯子,並每天早上接滿水,這會讓你多喝水。
22、收到對立名片的時候,立刻用印象筆記或名片全能王,掃描一下,幾秒鐘就能歸檔,然後還可以寫個腳本,直接發封個人介紹的郵件到對方郵箱中。
23、如果總喜歡同時做多件事,拒絕一心多用,一次只完成一件事。減少拖拉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而你及時完成工作的能力也會加強。
24、當你總做好老人的時候,用破唱片法則來拒絕。它需要你像破唱片一樣,一遍由又一遍的重複同樣的話:我不同意。
25、在介紹對方先說人名,後說身份,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另外在介紹其它人的時,用職業、愛好和一、二件有閃光點的事情,引出他喜歡的話題,會讓別人的印象更加深刻,別考慮自己的回報。
26、在寫郵件時,盡量把」我「改成」你「。 據說,精神病患者使用我這個詞的頻率要高出常人12倍,一旦把郵件中的我換成你就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友好。
27、總丟東西的人,每次都讓東西各就其位。 一定要培養把東西放在穩定地點的習慣,每一種東西都是自己的使用使用,遵守如下原則:
- 用後放回原處
- 視線之內
- 同類物品放一起
- 為所有物品找個家
28、每天睡前花15分鐘,把明天要穿的衣服,提前找到放到床邊,把要帶出門的東西,放到門口。每次都能節省時間。
29、不要等著哪個條件具備才開始,立刻開始去做。
30、每天早上選擇一件壓力最大的事情,立刻開始去做,哪怕只做五分鐘。
這30條改變壞習慣的建議,都能讓你立刻獲益,馬上看到效果。可以每天嘗試一條,堅持30天。
謝邀,某幾個高票回答說的都挺好了。
不過某幾個回答提到的不一定是壞習慣,當然了,好壞本來就是主觀性非常強的詞。
------------------------
1、不要在任何時候、任何人面前說另一個人的是非,因為這件事沒有任何收益。你永遠不知道傾聽你說話的人是什麼來頭,你也永遠不知道被你說的那個人背後有什麼關係。
2、不要把不良情緒、負能量帶給旁人,尤其是親近的人,不然只會既讓自己心情變差,又帶壞了周圍人的情緒。
3、不要參與【與自己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爭論,這樣的爭論無論輸贏均無任何收益。比如知乎上大部分「討論」。
4、不要在手機上安裝過多信息接收類的APP,很多社會新聞標題都是博人眼球,毫無觀看價值。我覺得手機上有一個微信就夠了。
5、不要看到網上書店搞活動就買很多書,大多數時候這書來不及看,久而久之就淡忘了。滿200減100,滿200-80等活動,實際上就比普通時候便宜個二三十塊錢。
6、很多人為什麼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因為他們整天把時間浪費在了說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大多數情況都是在說別人的閑話。更要命的是,這些事很容易記住,正事反而記不住。
7、不要見風就是雨,不要做謠言的二傳手,謠言包括網路謠言,以及別人的閑話等,不然你等於也是有責任的。
8、開車的時候不要路怒,你在車裡罵娘,別人也聽不見,你搖下車窗罵娘,這種行為更是(不友善辭彙),到頭來就自己擱那兒生氣。開車時少按喇叭,尤其是小區里,多禮讓行人。時常看到司機看前車、前面的人不走就不停地按喇叭,嘴裡還罵罵咧咧。
9、作為一個男生,腦子裡不要有太多淫邪思想,最忌諱在安靜的環境,在發獃的時候想一些有關於女孩子的,但卻是一些八字都沒一撇的事情,沒有任何收益,就是耗費精神。
10、不要對任何一個明星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一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純粹浪費時間;二是可能會在未來某一天,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11、有意識地剋制一些陋習,諸如擠眼睛、翻眼皮、擠鼻子、挖鼻屎、摳耳朵等。
12、使用電腦時,坐姿不要太隨意,否則長此以往腰椎腰肌必出問題。
13、聽別人說話時,不要打斷對方;看別人觀點時,通篇看完再發表意見,不要看到某一點就馬上反駁。
14、不要一刀切看問題。比如讓你吃生蔬菜,你要知道,不是只吃生蔬菜;讓你看某些書,你要知道,不是照搬照抄書上的內容,也不是只看這些書別的不學。
15、不要過分地享受一些意義不大的【儀式感】,我們還是倡導一種實用主義。
16、不要渴了才想到喝水,時不時地喝上幾口。
17、在外吃飯切忌用自己的筷子、勺子在菜里這邊挑挑、那邊揀揀,盡量使用公筷。
18、不要伸著脖子低著頭吃飯,那樣很猥瑣,應該把飯碗拿在手裡吃。
19、面對人講話時不要下意識地皺眉、挑眉。
20、說了上面這些,很多人肯定不涉及這些,不涉及最好,代表你不擁有我認為的這些壞習慣,但不要因為你個人沒有,就抨擊這個答案有問題。
看了一下,和某高票說的差不多,那個大V的回答我也點贊了,大部分說的都很對。
可是他說的很多都是從0到1的過程,這比較困難,需要堅持。
一,
做事情,要麼Never,要麼forever(要麼永不,要麼永遠。)比如說戒酒,戒煙,戒擼…如果你對自己說,這是你最後一次做某件事情(比如說躺著玩手機,比如說,吃完這一頓大餐明天再去減肥),相信我,你一定會一直做下去,
除非,你這一次也不要去做。
二,生活小技能
1,擺放東西每個物品都有自己的位置,並且每個物品都在合適的位置。按照下面4條規則保持房子井然有序:* 取出來什麼,記得放回去* 打開什麼,記得關上* 弄掉了什麼,記得撿起來* 取下什麼,記得掛回去?2,出門記得一句話,「伸手要錢」
身份證 手機鑰匙錢3,將家中超過一年不用的物品丟棄、送人、出售或捐贈。比如看過的雜誌、書,不再穿的衣服,早先收到的各種禮物或裝飾品。
三,兩三分鐘原則
只需要花兩三分鐘就做到,而且有助於培養自己的好習慣的事情,不要猶豫,馬上去做!比如說,洗完今天穿的內褲比如說,刷牙比如說,把剛才喝水的杯子放回原位。四,便宜有好貨,但不符合時間成本。
比如說花一晚上在淘寶比價。花一兩個小時在批發市場為一件衣服討價還價。五,一次只專註做一件事
儘可能不做Multi-task。六,不要不分重點,佔有慾太重
下載了一大堆學習的App,卻長期不用花了很長時間去搜索一大堆雅思資料,缺不看。買了一大堆書,卻束之高閣。下載了一大堆文獻,真正理解的沒幾篇:....其實你不是在學習,你只是做了「搜集狂」的工作,這些工作簡單易做,誰都可以做得到,學習費神費腦。
你沒有在學習,去想要這種「看似在學習」的方式聊以自慰,趨易避難。結果卻是一無長進,還安慰自己沒功勞也有苦勞。
時間裡可以沒有你,你卻不可以妄想省略時間。
不要自欺欺人了,讓自己真正地有所長進吧!
七,生活美容篇
1,閉嘴!都給我用鼻子呼吸!用鼻子呼吸,而不是用口呼吸!口呼吸的話,後果有很多,最要命的是嘴突。嘴突的話會顯得特別土,像山頂洞人,吶,如下圖這個會鼻子發育不良,顯塌。前顴骨發育不良,笑起來沒有蘋果肌。!!! (鏈接在下面)不僅如此,你牙齒不咬合,雖然閉嘴但還是張開牙的話,牙齒就會一直變長。下面圖左是口呼吸面容,圖右是鼻呼吸面容知乎上這個答主分析得特別專業,大家可以看一下,評論都是恨不得早十年看到這個答主的這篇回答。鏈接:用鼻子呼吸和用嘴呼吸對臉型有影響嗎?
Verver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972857/answer/795706312,鍛煉優雅天鵝頸
聳肩探頭駝背除了體態不佳之外,還會造成斜方肌粗壯,沒有優雅天鵝頸...林允為什麼顯脖子粗呢?因為她有發達的斜方肌呀3,瘦臉
瘦臉針只針對咬肌肥大有用,因為它的有效成分肉毒桿素是讓咬肌萎縮從而使臉變小的。其實不一定要去打瘦臉針,記住「不用則廢」的道理就好啦!注意一些小習慣:不要經常嚼口香糖,魷魚乾不要用力咬豬骨頭之類硬東西不要只用一邊牙齒咀嚼4,不要催吐減肥
胃酸是一種腐蝕性很強的東西。你吐出來的東西必然包含胃酸。催吐:胃酸會腐蝕消化道,請百度食道癌。胃酸腐蝕牙齒,使牙齒變黃,甚至敏感,蛀牙催吐需要長時間趴在馬桶上,臉朝下,會造成臉腫,毛細血管破裂,臉充血,甚至臉會變方(這個變方原因有待求證。)5,緩解痛經
1,只說一個確實有用的配方:紅艾草煮雞蛋2,有一些女生經期之前會咳嗽多痰,切記不要吞咽痰液,會加重經痛。3,忌冰冷,其次是忌辛辣八,忌見物心喜
人歡出事,狗歡吃屎。獲得佳績,撿到便宜,切勿見物心喜,得意忘形,見色忘義。九,與人相處1,與人相處,宜恭敬少言。2,親而不褻 ,近而不狎,3,少做無用社交,但「多做無用之事,以遣有涯之生。」4,不要和眼界不一樣的人爭辯。下面這些壞習慣如果能改正,立竿見影與否不敢說,但好處肯定是有的。
1.過度消耗朋友感情:親,能給我投個票嗎?老同學,能給我點個贊嗎?你以為這些都是小事,朋友幫你也不過舉手之勞。最後,你的孩子勇奪八次萌娃大賽冠軍,你差不多也沒朋友了。
2.躺床上玩手機:此舉一則傷眼,視力越來越差,妹紙和你打招呼你都看不見,有損氣運。二則傷頸椎,曲度變型,悔之晚矣。三則影響睡眠,不論是玩手游還是看小說,刷知乎,在高強度的刺激下,很難按點睡覺,不玩到筋疲力竭,你是捨不得閉眼的。久而久之,睡得越來越晚,人也越來越蠢。
3.感情上過分主動:一直毫無保留的對一個人好,以為能感動天感動地,感動對方來愛你,最後只感動了你自己。這種男默女淚的事每天都在上演,有些人追得久了,就漸漸演變成一種「儀式感」,不斷的做些傻事來證明自己「痴心絕對」,然而多半是沒有什麼卵用的,大好年華浪費在鏡花水月的感情里,光陰虛度。至於什麼是「過分主動」,大家自己理解咯。
4.頻繁刷社交軟體的存在感:包括朋友圈,空間,每天不刷幾條動態,不看幾十個人給你點贊,渾身難受。到後來,你養成了慣性,每天都要發一兩條動態: 吃個拌面要拍照,出門遛個彎要咔嚓一下老大爺,你以為自己是交際花,實際大家心裡早不愛跟你玩兒了。
5.超前分期消費:現在信用卡,支付寶,京東,各種分期消費都很方便。旅遊能分期,電子產品能分期,看別人買,你也跟著買,完全不考慮自己的經濟情況。於是,你會發現工資越來越不夠,生活越來越苦逼。
6.不規律生活習慣:肚子餓了才去吃飯,三天沒喝水了才想起燒水,實在忍不住了再去廁所,不愛惜身體的人,健康總不會太好。別得意,只是時候未到。
7.喜歡反駁別人:生活里總喜歡反駁別人的,漸漸也沒人愛和你說真話,網路上喜歡反駁別人的,性格太自我且不成熟。事實上,百分之八十的撕逼都是閑得蛋疼,別人和你的觀點不同,不會影響到你生活,就沒必要一直死磕。即使是辯論,理性的點到為止就成。
8.關注太多無意義的事:微博上明星出軌,你在評論區忙著罵仗,班級同學(公司同事)換了對象,你趕緊去打聽美不美,微信上關注的十個情感號,每天他們推送的雞湯你必看,最後你問自己:懂了那麼多道理,為什麼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可人一天的精力就那麼多,你用在自己身上有多少呢?
9.過度思考:這是一種糾結病,在晚上發作時尤甚,也可以叫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對一個問題或計劃,反覆斟酌,付諸全部精力,考慮得面面俱到,簡直完美。第二天起來,什麼都忘了,倒不如寫在紙上,制定一個大致計劃,認真落實,在行動中出現新的問題,再去完善。事實上,猜想和思考是最費精力的,真正的實踐,反而沒那麼的累。
10.碎片化閱讀:碎片化閱讀最大的缺點就是,看了就忘。看的時候激情澎湃,刷新頁面翻篇,等於沒看。建議建立自己的知識系統體系,或是做筆記,沒事的時候帶著思考的回看,才能看出效果。(或者給回答摁個收藏,點一個贊,馬克下你的足跡,偷笑( ′▽`)
@edmond 基本贊同。但我還想補充一些,再談一下如何解決問題,即方法論內容。(一)「刺激」其實很正常。我們不是只有一個自我,而是多個自我的混合體。人類的天性本就是如此,其中不僅包括想即時滿足的的我,也包括目標遠大的自我。我們生來就會受到誘惑,也能抵制誘惑。人類生來就能感覺到壓力、恐懼或失控,但同時也能讓自己平靜下來,能掌控自己的選擇。其實面對你所說的「刺激」,也就是多巴胺的分泌,需要自制力。而自制力關鍵就是理解這些不同的自我,而不是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自己。在追求自制力的過程中,罪惡感、壓力和羞愧是我們常用來對付自己的「武器」,可效果卻微乎其微。自制力最強的人不是從與自我的較量中獲得自制力的成功。而是學會如何接受相互衝突的自我,並將這些自我融為一體。(二)關於「刺激」即多巴胺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技術較發達的時代,現在科技層出不窮。我們對其依賴性也越來越大。現在科技有著「及時行樂」的特點,通過刺激,我們大多數人就成為了多巴胺的「奴隸」。知乎,微信,扣扣,貼吧…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刺激,來獲得接到新消息的刺激感。刷微博知乎看到了榜姐,在b站看到了搞笑視頻,在知乎看到了一些「嚼貨」 都會讓我們覺得有所「收穫」。我們可能會捧腹大笑,就不停的刷新…刷新…再刷新…就像強迫症一樣查看自己的手機,就是因為手機能提供多巴胺的刺激一樣。電子遊戲同樣如此,電子遊戲的設計者就有很強的目的性,他們有意識地控制了我們玩遊戲的心態。通過「升級」和「獲勝」,激發了我們對遊戲的興趣。這也是人們很難戒掉遊戲的原因。於是我們變成了「俘虜」。(三)談談解決方法個人覺得用「獎勵」來克服刺激可能較為有效。(類似於番茄)舉個例子,以前在戒酒戒毒的過程中,最有效的的干預治療法被稱為「魚缸法」。通過藥物檢測的病人有機會從魚缸中抽出一張紙,一半的紙上寫著一個價格,從一美元到二十美元不等。有一張紙上寫著較大的獎勵——100美元。每一個沒有寫價格,而是寫著「繼續努力」。這就意味著,當你向魚缸伸出手的時候,你可能獲得一美元的獎勵或者是一句激勵的話。這應該不算什麼獎勵作用,但它確實能起作用。在一項研究中,83%可能拿到「魚缸獎勵」的病人堅持了整整12周的時間,而使用普通治療法、沒有獎勵的人卻只有20%堅持了下來。想想看來,魚缸的「獎勵」要比他們想像的少的多。這就是獎勵的作用。與小獎勵相比,我們的獎勵系統面對大獎會更加興奮。這也是人們更願意買彩票的原因之一。也像我們會想像到「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說說更實際的例子吧,我們通過努力會考上一所較好的大學,找到一個好工作,減肥10斤……這些都是「獎勵」,想著這些你將會獲得的獎勵,做出具體的規劃,瞭然於胸。真正的計劃是不需要寫出來的,在心中。這些計劃需要結合良好的習慣一起服用,效果俱佳。心裡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想清楚自己的現狀,得出自己的方法論,努力取得最優解。有明確的目標還不夠,還需要適合自己的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養成好的習慣會有效的減少「刺激」,提高闕值。自己心中制定一個計劃,開始執行。開始你會覺得「啊,好累啊,我做不下去啊,這才幾天啊,我就不行了……」其實好的習慣培養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難在於堅持,而簡單在於堅持的習慣。堅持的習慣是它讓你不這麼做感到不舒服,感覺今天白過了,這就變成了簡單。而難是因為我們與生俱來的「惰性」和「自我否定」,就像上面說的那樣,感覺自己堅持幾天就不行了。其實不然,堅持一天你就成功了一天,即使你第二天沒去做,第三天你再去堅持,慢慢就變成了良好的習慣,量的積累促成質的飛躍。一切都不難,只在於你是否願意堅持。是否願意堅守本心。是否想與別人不同。
我猜很多知友都能在一分鐘之內回答出不下五個希望停止的「壞習慣」,比如「晚睡」「(大晚上)吃垃圾食品」「每次打開手機,不自覺的點開微信刷了起來,然後就忘記剛剛為什麼要打開手機來著」……
題主問的很有意思,停止這個壞習慣我能「立即獲益,而且未來我會十分感激」,只要停止我們就能立即獲益,我們竟然還在執迷不悟,這到底是為什麼?
其實,從亞里士多德時期開始,哲學研究的領域就長期存在一個謎題:為什麼人們會無法做到那些明知道是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而到了如今這個時代,這個謎題變得更加難解。
我們顯然進入到一個鼓勵「即刻享受」的時代。2007年,研究者做了一個實驗,將人與黑猩猩的自控力做了比較。參加實驗的人們是40個來自哈佛大學和德國馬普研究院的學生,以及19隻出類拔萃的黑猩猩。他們需要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食物作為獎勵物,然後做出選擇:要麼立刻吃掉2份自己最喜歡的食物,要麼等待2分鐘,然後就可以吃掉6份最喜歡的食物。結果顯示,儘管黑猩猩的大腦並不如人類那麼發達,但有72%的黑猩猩選擇為了更大的獎勵而等待,但只有19%的人類選擇了等待。
哈佛大學的Daniel Gilbert分析認為,如今的我們更願意「出售未來」:在快感面前,我們會受到「延遲折扣」的影響,即我們等待的時間越長,這份獎勵對你來說的價值好像就越低——感覺打了折扣。要我們為了未來的目標放棄眼前的享受太難了,即便只需要等待兩分鐘,我們也會選擇「出售」自己未來的獎勵。信用卡之所以能夠被廣泛接受,和這一點有直接的聯繫。
所以說白了,我們每天面對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個情境:面對一些眼前的誘惑,我們是控制自己,還是及時行樂?即便知道對未來的自己不好,我們是不是還是總是無法控制住自己的衝動?應對這些情境所需要的能力有很多種說法,比如自律(self-discipline),意志力(will power),自控力(self-control),ta們大致都是在說一個東西。
美國心理學會(APA)關於自控力的定義包含以下五個方面:
· 延遲滿足的能力,即為了達到長期的目標,而能夠抵禦眼前的誘惑的能力。(劃重點,這就是題主說的「未來的自己會十分感激」的部分)
· 能夠推翻那些無用甚至有害的想法、感覺和衝動的能力。
· 在行動的時候,採用一種更為冷靜的認知系統,而不是一種衝動的情緒系統的能力。
· 能夠有意識地給自我設定規則,並努力遵守。
· 一種有限的、可能被損耗的資源
我們的自控力與很多因素相關,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主要有兩點:
首先,大量的研究嘗試探索自控力和人格特質或基因之間的聯繫。結果顯示,自控力與不同人格特質之間不存在必然的聯繫。你是內向還是外向,自戀還是自卑,和你的自控力之間沒有關係。同時,研究顯示,自控力的高低與基因的影響並不大,它更是先天與後天共同作用的結果。
其次,研究者發現,不快樂的人自控力會比較差,因為不快樂的人對自己的未來沒有那麼多期望,也不在乎未來會有更差的結果——他們會想,「那又怎樣?」。因此,這些會想「那又怎樣」的不快樂的人,更容易做出一些只是眼下一時爽,卻會有長期損害的事情。
一個不快樂的人,可能會因為覺得「反正沒有未來可言」,而在現在作出很多有風險性的舉動,酗酒、風險性行為、瘋狂購物、暴飲暴食、對待另一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爆發、等等。而這些行為,會進一步加深他們對未來不抱希望的信念。研究者認為,產生這樣的惡性循環是因為,他們選擇用更多的墮落行為來應對羞恥感、絕望感、失控感,這是最快速、不辛苦就能改善自己心情的辦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負面情緒很多的人選擇半夜刷劇/吃東西發泄,而不是美美的睡個好覺……)
那麼,陷入這些壞習慣惡性循環中的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呢?在意識到這些是壞習慣之外,我們只能去訓練自己的自控力才能戰勝它們。(我們在這個回答里講到一些關於自控力的研究,感興趣的知友可以看看: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 - KnowYourself 的回答 - 知乎 )
這裡也分享出以下兩點迅速提高自我控制成功率的策略供你參考:
1. 注意力分配策略
研究顯示如果你將的注意力集中在「誘惑」上,即便是集中在「我要抵禦誘惑」上,你自控的目標也會更容易失敗。這是因為,只要你的注意力在誘惑上,你的自控力就在持續地被損耗。在你想集中注意力學習和工作時,簡單的一個舉動——把手機收到抽屜里,就比把手機放在桌面上更能幫助你集中精力。
重要的是有意識地讓誘惑離開自己的視線、從而進一步離開自己的思緒;有意識地把注意力放到其他事情上。
2. 執行意圖(ImplementationIntention)
心理學家提出的另一個快速提高自控成功率的方案叫做「執行意圖」,他們通常使用「如果……那麼……」的句式,幫助人們提前計劃「如果出現了那些可能使自己自控失敗的情形,自己該怎麼辦」。結果發現,提前思考完成任務可能會遇到那些干擾性的誘惑,如果出現了那些有阻礙的情形,自己的應對策略是什麼——這樣的思考能夠極大降低這些誘惑出現時,對自制力的損耗,從而提高自控成功率。
比如一個人在戒酒,ta要去一個社交場合,ta提前對自己說「如果有人提出給我一杯酒,我就說我要一杯檸檬蘇打水」。這樣,他成功控制住自己不喝酒的成功率就會提高。提前做好計劃,能夠幫助你在那些時刻不需要損耗自制力地作出決定。
除了這兩個策略,再分享一份適合實操改掉壞習慣的自律訓練的四步法:
a. 明確目標(Clarify your goal)
在一切行動開始之前,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Tessina,2009)。這個目標不需要多麼宏大,相反我們需要仔細思考並了解自己,這是自律訓練的第一步——幫助我們在做出行為反應的時候,進行內在衝動和長遠目標的權衡和思考。
在確立目標的階段,了解自己的長處與弱點,力所能及也很重要。例如,你的目標是改掉學習的時候刷手機的壞習慣,那麼你可以先設定一個2小時的鬧鐘,這2小時內將手機調成飛行模式……
b. 細化目標(Break it down)
將目標拆分成具體的執行方式,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到某些方式的重要性。而如前文所述,人們對實現方式重要性的認知,有助於人們更好地自律。
另外,可視化目標(visualize yourgoal)也有利於我們訓練自己的自律能力。我們通過想像的方式,將完成分期目標的每一個方式、步驟,而不僅僅是行動結果,在腦海中進行「可視化」。在此過程中,我們也會對每一種實現方式的重要性有更清晰的認知。
c. 做出行動
在第二步驟中,我們將目標拆分成具體的任務,那麼接下來就是做出行動的時候了。儘管這個步驟無需過多的解釋,但在實際生活中,這卻往往是需要最多努力和自律的一步。
d. 為每一小步慶祝(Celebrate)
在完成每一個分期任務之後,我們需要慶祝自己取得的(哪怕只是一小個)成就。一方面,慶祝作為一種完成任務後的儀式,是一種「延遲的滿足」,這本身就是「自律」的一種培養和體現,同時也是對所付出努力的一種自我肯定(self-affirmation)。
當然,如果你猛然發現壞習慣總是讓你淪陷,先別急著苛責自己,自我批評對於提高自控力並沒有幫助。先關心下自己的情緒:你是不是不快樂,對未來沒有期許?再關心你為什麼要改掉這些壞習慣?改掉壞習慣對我有什麼好處?養好相應的好習慣是我真正想做的嗎?還需要給自己鼓勁兒:我比我想像中更有潛力。在這三點之後,嘗試訓練你的自控力才是值得考慮的事情。
以上。祝我們都能戰勝「壞習慣」們~
文中引用出處詳見: 明知道對自己好,為什麼總做不到?| 關於「自律」的科學
你的自控能力強么?|研究:不快樂的人自控力更差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囤貨!
很多人囤貨的習慣來源於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陷阱,繞開這些陷阱,改善生活的效果立竿見影
例如:
出去旅行最怕啥?「 ···來都來了··· 」
收納整理最怕啥?「 ···反正不要錢··· 」
妍醬上門整理的家庭,多多少少家中都有幾個囤貨王,所囤物品,出鏡率最高的除了衣物,就是各種一次性用品、瓶瓶罐罐、傳單報紙,日積月累,這些看似不佔地的小東西,逐漸吞噬了自己很多的生活空間。
NO.01 - 瓶、罐、袋、盒 -
「 留著總歸是有用的 」,這樣的想法是個坑,除非你當下就能想到如何利用這些物品不然,妍醬主張,留一丟九
1. 塑料瓶
2. 牛奶瓶
3. 包裝袋
4. 超市塑料袋
5. 快餐紙袋
6. 罐頭盒
7. 禮品盒
8. 快遞盒
9. 牛奶盒
10. 鞋盒
11. 酒水包裝盒
NO.02 - 卡、券、單 -
買的沒有賣的精,各類折扣券,嘗鮮券,試聽券,領取之前,停下來想個幾秒,拿了這個券自己到底會不會去聽!對自己是否有價值?
12. 積分卡
13. 保健品體驗券
14. 養生講堂試聽券
15. 保健品領取券
NO.03 - 各 類 小 樣 -
小樣,不僅僅指化妝品,還指那些酒店裡的洗漱用品,試問多少人每天都搜刮一邊酒店的洗漱用品,並天真開心的認為自己賺到了,並且在未來出行的時候可以用上呢?
16. 化妝品小樣
17. 保健品小樣
18. 小包番茄醬
19. 小包調味品
20. 酒店洗髮水
21. 酒店肥皂
22. 酒店梳子
23. 酒店茶包
24. 酒店潤膚露
NO.04 - 一 次 性 用 品 -
這,妍醬有個學員,坐飛機喜歡搜羅各種飛機上的餐具、杯具之類的,認為這飛機上的一次性用品質量好···。切記,質量再好,你回家了不常用 或 用不上,到最後都成了閑!置!
25. 一次性餐具
26. 一次性鞋套
27. 飛機上的一次性航空杯
NO.05 - 特 色 贈 品 -
還是那句話,買的沒有賣的精。
買個手機殼,送耳塞、手機膜、手機屏擦布、屏幕清潔噴霧···來個套餐12345的N件套。看似超值的背後,那麼多套餐產品真的都用得上嗎?
28. 買XX產品贈XX
29. N+1件套
30. XX 超值套餐
NO.06 - 宣 傳 畫 冊 -
逛個傢具店、展會、博物館之類的,拿了一打的宣傳畫冊,質量又好又重,回家了還會再翻看嗎?
31. 宣傳畫冊
32. 產品目錄
33. 廣告傳單
34. 折扣傳單
http://weixin.qq.com/r/VjhkfE3E1xCorQkf921E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1.擺脫拖延症。2.不要用你最該脫貧的年紀拿來脫單。大家好。今天我來做一下深刻的自我檢討。
一個月前剛被檢查出來胃癌前病變,腸化生與低級別內瘤變。我23歲,已經有5個醫生告訴我,這是六七十歲的人才得的病。。。
(不幸中的萬幸是及時做了胃鏡檢查了出來,要不然下次在查很可能就是胃癌)
我之前的生活習慣:
嗜辣 熬夜(每天1-2點睡) 間隔通宵畫圖
抽煙(壓力大的時候) 嗜酒(40°以上洋酒)
專業原因壓力大且累
查胃鏡之前其實並沒有什麼感覺,只是偶爾胃燒。
查出來之後立馬變成好寶寶。。
戒辣戒酒戒煙
規律飲食早睡早起。。開始健身
這個病貌似完全治癒的可能性比較小。。還要定期複查胃鏡確保沒癌變。。
我才23啊~ 淚奔
剛拿上美國某技校的錄取通知連機票還沒買呢
現在已經成了藥罐子。。。
其實也要感謝這病,沒有它我或許現在還處於之前虐待身體的階段。。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啊。。
還有千萬不要有倖存者偏差!別以為這只是概率事件!在我查出來之前我也覺得那些二十三十歲就得胃癌的倒霉事從不可能落在自己頭上。。。
年輕的時候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
未來你一定會感激自己的
相信我!
(ps。。雖然我之前抽煙喝酒又想紋身。。但我依然是愛學習的好寶寶。。筆芯~)
----------------------------------------------------------------------
謝謝大家祝福哈~ 寫這個答案就是為了給那些生活習慣跟我之前差不多的年輕人一個警告。。
另外這個病其實沒有特定的治療方案,去西醫頂多開點保護胃黏膜的葯。。
能不能逆轉主要要靠養和運氣。。。總之就是保證病別往前發展,最好還能後退幾步就行。。
另 我胃鏡檢查之前並沒有啥胃痛之類的癥狀,胃口也很好。。就是偶爾胃燒。胃鏡下檢查結果也是淺表性胃炎,但是取了活檢之後才發現是低級別瘤變。所以呀。。大家要是不放心也去做個胃鏡查查比較好(感覺像是醫院廣告。。)
出來工作兩年多,接觸了不少人,曾經也有過一些壞的人際交往習慣,今天把它們都寫出來,希望能夠對你們有所啟發。能夠及時改正,將來肯定受益匪淺,如果不能,也就圖個樂呵樂呵。1.任何事情,要提前講好原則和底線。無論是和朋友打交道,還是和客戶談生意,事先把自己的各項原則和底線,拋出來,是最為明智的選擇。很多人覺得這樣直接暴露出自己的稜角,會讓別人產生距離感。做人做事,應該能退則退,能忍讓則忍讓。這種刻意委屈自己,討好別人的心態,反而會讓別人覺得有漏洞可鑽,有機可乘,於是別人就得寸進尺,而你呢,一步退,則步步退。在談戀愛的時候,這一點更為重要。戀愛中的人,以為自己的退讓,是一種寬宏大量的表現,自己可以為心愛的人,付出所有,只要對方開心,自己就能快樂。殊不知這樣的一種寬宏大量,到最後大多都是以抱怨和互相憎恨收場。所以,與人打交道,事先把原則和底線給列出來,醜話說在前面,可以減少之後一味地妥協帶來的罪惡感和厭惡情緒,於人於己,都是最好的。2.別好為人師。這個社會的信息是極其分散的,任何人只要比別人稍微用心一點點,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別不信。你只要比別人稍微用心花一個月的時間學習辦公軟體,你就能比其他同學懂得多的多。你只要比別人稍微用心花一個月的時間在知乎認真寫答案,你就能比別人收穫更多的粉絲。你只要比別人稍微用心花一個月的時間來跑步,你就能別人更加精神滿滿。如果你拿著這些所謂的成績,去跟外行人做對比的話,肯定能收穫不少的贊同和鼓勵。哇,原來你的辦公軟體這麼厲害。哇,原來你是知乎大V。哇,原來你跑步氣都不喘。但你引以為傲的成績和牛逼哄哄的標籤,在內行人眼裡,都是渣渣。所以,你不用在別人面前,炫耀這些表面上的成績來獲取可憐巴巴的存在感,也無需通過指導別人如何過日子,來證明自己有多牛逼哄哄。試想,當這些外在的存在感都消失的時候,你會不會對辦公軟體,撰寫文章,跑步保持著初心?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總是對的。3.事情還沒做之前,別給自己預設困難。我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往往會著眼於「困難」,而非「有利的條件」。想想,你上個星期擔心的事情,是不是到最後,大部分都是自己預設出來的。我們經常被灌輸這樣的一種觀念: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子的,長期的憂慮,並不能給你帶來任何的好處,它只會增加你不去做一件事情的困難想像。憂慮產生害怕,害怕之後不敢去做,不去做又錯過了時機,錯過時機又產生憂慮心理。惡性循環,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給自己預設過多的困難。邁出腳下的一步,或者你可以找到自己遲遲不肯行動的原因。腦中千萬步,不如腳下的一小步。
http://weixin.qq.com/r/1zrYwDfEVGorrXOj92-F (二維碼自動識別)
多一點點的耐心,在一切事情上。
想拒絕什麼事情的時候,不要用反問句,用商量的語氣。
這句不明白我舉個例子。
在家裡吵架經常是這樣的。
比如,去把窗戶關一下。
你不想去。
那麼你怎麼說?
我們經常說,你咋不去關。
然後就有時候會吵起來了。
那麼你試著緩和一下,哪怕撒個嬌,賣個萌,也比這句強。
推薦閱讀:
※數學,是否應該按照教科書的體系和順序來對定義和定理進行學習?另有哪些高效的學習方法?
※如果世界上80%的人都具有和你一樣的學習、思考能力,世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一年時間提高150分的方法?
※年輕人有哪些方面的知識(技能)是不必精通但是需要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