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禪讓制到世襲制,究竟是進步還是倒退?


這裡實質上涉及兩個問題,首先:禪讓制到底是什麼樣的?其次,禪讓制和世襲制是什麼關係,禪讓制是否比世襲制更先進?為了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們還要涉及另一個更加基本的問題:堯舜禹時代的社會到底是什麼樣的?

現在主流的看法是認為堯舜禹時代屬於部落聯盟,但是我認為,更加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酋邦。相對於部落聯盟來說,酋邦這個詞對各位來說是一個不那麼熟悉的詞,那麼二者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來看看謝維揚先生在《中國早期國家》里所寫的內容:

到目前為止,我國學者所接受的有關前國家時期的人類政治組織的概念基本都是關於部落聯盟……事實上,在我國學者的研究中,部落社會和部落聯盟是長期以來幾乎唯一被注意到的前國家時期社會類型……而對中國前國家時期的社會狀況而言,酋邦可能是比部落聯盟更貼切的一種概括。

好了,那麼這裡就涉及一個問題,部落聯盟和酋邦的區別在哪裡?部落聯盟是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中提出的對北美部落聯合體的一種稱呼,摩爾根以易洛魁部落聯盟為例,認為部落聯盟有以下幾個特點:無最高行政長官或正式首腦;議事原則是全體一致通過;各部落保持各自獨立,相互間地位平等。

我們再來看酋邦,最早提出酋邦理論的人是塞爾維斯,他認為酋邦社會有如下幾個特點:酋長具有真正的實權;由跟隨酋長的官員組成政治機構;酋長及其官員擁有特權;酋長的地位是永久性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與部落聯盟平等、民主的色彩不同,酋邦帶有強烈的專制主義萌芽,其酋長的權力遠不是部落聯盟可比的。

其實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有了判斷,但是我們還是簡單的說明一下,為什麼堯舜禹時代中原的部落聯合體是酋邦而非部落聯盟。

首先,舜禹的部落聯合體是有最高首領的,史記五帝本紀中將堯舜禹都稱為「帝」,足以體現他們在部落聯合體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其次,部落聯盟的議事原則是全體一致通過,但是在中國卻是由最高首領決斷,這體現在部落聯合體任用官員時所採取的都是與成員協商,最後由首領決定的方式,這與北美部落聯盟的表決形式有根本不同;最後,中國的部落聯合體沒有酋長會議和人民大會這些集體性質的權力點,在北美的部落聯盟中,往往有貴族性質的酋長會議和代表平民的人民大會限制軍事統帥,而這是中國沒有的。因此我們說,堯舜禹時代的部落聯合體實質上應當是酋邦而非部落聯盟。

這裡再舉一個事例,左傳曾記載,「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這裡舜處置了四個凶人,而在酋邦的集權萌芽體制下,這四個凶人很有可能是四個敵對部落的首領。

好了,說了這麼多還沒涉及這個問題,別著急,只有捋清了為什麼世襲制會取代禪讓制,我們才能評價這一轉變是好是壞。

我無意去甄別《史記》與《竹書紀年》何者更貼近歷史,但是我們可以從堯舜禹的酋邦性質去解讀這段歷史。中國自古以來便是一個農業社會,酋邦中集權的出現來自於農業的發展,首先,依據財產多寡、血緣親疏社會逐漸開始分化出上下階層,其次,社會的發展也需要有人對社會產品進行統一的再分配,這兩點促使了權力的集中,從而使部落走向了酋邦,但是這裡的問題是對於權力的繼承沒有一種正式的合法程序,導致酋邦的繼承過程十分不穩定,為了爭奪最高權力各個首領之間戰爭不斷,換一個意思說:炎黃、顓頊時代,沒有一個部落能強大到將最高權力壟斷在家族內部,因此為爭奪權力,戰爭不斷。顓頊與共工的戰爭很有可能是為了爭奪最高權力而引發的。

而到了堯舜禹時代,部落間的分化更加劇烈,黃帝集團的地位日益突出,其他集團難以再發動戰爭與其爭奪最高權力,但是在黃帝集團內部各個宗族的實力也是不平衡的,因此到了堯舜禹時代,最高權力的繼承由經常伴隨戰爭的不穩定狀態,逐步演變為由勢力最大的家族領袖繼承,我們說,這種依據家族勢力與威望進行的權力繼承,可能是禪讓制的真相。堯舜禹很有可能是當時最具實力的家族領袖。但是這裡要提到的是,這個階段各個家族依然沒有能力將權力壟斷在自己的家族中,只是交接的形式更為穩定、和平了。

而到了禹這裡,情況可能發生了變化,啟戰勝了益成為了最高領袖,這意味著禹家族試圖壟斷最高權力,世襲制出現。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啟有鈞台之享】,說的是啟在鈞台舉行大會,號令諸侯參加,這是啟加強集權的重要舉措,之後啟又要面對有扈氏的叛亂,甚至在之後出現了太康失國的狀況,這些都意味著新的世襲體制遇到了傳統體制的重大挑戰,包括有扈氏在內的部落首領試圖打破啟家族的壟斷。但是歷史的進程無法改變,在少康復國之後,世襲制真正確立下來,而帶有超自然色彩的天命則為世襲制提供了政權交接的合法性,而中國自夏朝開始,也真正從酋邦走向了國家。

梳理一下,所謂的禪讓制很有可能是酋邦內部依據實力強弱、威望大小進行的和平的權力交接,與之前相比更為平穩,但是社會的不斷複雜化必然導致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直到出現一個足以壟斷最高權力的家族出現,而這個家族也將實現從禪讓制走向世襲制的改變。因此毋寧說從禪讓制到世襲制的轉變並不是一種轉折,而是一種歷史的演進,世襲制本身就是農業社會秩序從動蕩走向穩定的過程。

對於一個農業社會來說,世襲制無疑是比禪讓制更好的體制,權力的集中對於傳統農業社會而言意味著國家政權的傳遞更具穩定性,進而使整個社會秩序得以穩定下來,有利於農業生產的有序進行,對於整個社會來說無疑是一件好的事情。同時世襲制也為之後的皇權社會奠定了基礎,使得高效的官僚管理系統成為可能,應該說從禪讓制到世襲制再到帝制是農業社會從低級走向高級的必然過程,而並不是一種轉折。因此若是認為從禪讓到世襲是在摧毀「民主萌芽」之類的東西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農業社會本身就很難允許民主存在,穩定和秩序才是農業社會的根本屬性。

===========================分割線==============================

參考資料:

摩爾根 《古代社會》

謝維揚 《中國早期國家》

王震中 《中國古代國家的起源與王權的形成》

以下是幾個硬廣:

我的知乎專欄,從社會史和政治史的角度解讀中國古代史:欲以觀中國之政 - 知乎專欄

知乎歷史群,有興趣的知友可以進群討論問題,QQ群號:283338991,么么噠


「堯幽囚,舜野死。」

「堯之末年,德衰,為舜所囚」;

「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

「舜篡堯位,立丹朱城,俄又奪之」。

「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

曹丕篡位:「堯舜禪讓,我今方知」

曹魏篡漢,司馬篡魏,也是禪讓和堯舜有什麼區別。

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毛澤東

禪讓多半是沒世襲的能力罷了,想讓孩子接班,但是形勢不佳,接班人威信不足,只得讓人給篡了,後者加以美化,說的好聽一些,加上世代輿論需要,推崇一番,方才成為佳話罷了。

想世襲而不得,成了禪讓,體制上來說是差不多的,不過禪讓是一朝而亡,被篡了罷了。

禪讓是沒傳成功的世襲,本質一致,因此並沒有進步或者倒退一說。


你覺得禪讓制下各部落的首領是他們的家臣推舉的還是世襲的?

禪讓制的首領只是在國家統一程度不高時各方勢力的稱霸的一個頭銜,這個頭銜兼任國家統一的象徵,對整個國家來講只是個霸主,他的力量主要來自於他自己部落的實力,作為國家統一秩序的象徵是沒有什麼實權的。

或者嚴格意義上講,這根本不能算國家,充其量就是一個聯合國。把禪讓制下的部落聯盟當統一的國家,就跟把封建歐洲當聯邦制並稱讚歐洲沒有專制一樣可笑。


禪讓制過渡到世襲制在人類各個文明社會從低級階段發展到高級階段的過程是普遍發生的,中華文明是這樣,歐洲文明是這樣,美洲文明也是這樣。那從人類文明發展的這一規律來看,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當然是進步的。其實就是古代社會部落聯盟選舉首領的一種制度,儒家把其美化成禪讓。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有禪讓性質的權力轉移大概是戰國時燕王噲讓位給國相子之。但這並不被本國貴族及鄰國承認,數年後齊國攻燕,燕王噲和子之都給殺死。此後中國歷史上的所謂禪讓,都是篡位。

世襲製取代禪讓製為什麼是一種進步?因為這樣權力的繼承就有了制度化保證,降低了政權動蕩的可能性。比如明代的文官集團拚死反對皇帝廢長立幼,文官都是儒生,難道他們不知道選賢與能的重要性?當然不是,但是相對於選出一個賢能的皇帝,文官們覺得保證繼承製度的穩定更為重要。就算選出的皇帝蠢如豬,文官集團也能保持大明帝國平穩運轉。但如果儲位不明,官員站錯了隊,到時身家性命可能都要丟掉。

總的來說,制度大於個人的意志就是一種進步。


個人覺得,題主和一些答主有這樣的觀念:禪讓制相比於世襲制,更加民主,更能選出合格的統治者,因此它被取代是不應該的或不好的。

物種也罷,制度也罷,以「能適應當前狀況並活下去」為首要目標。大家都覺得人類是高等動物,萬物靈長。現在來一次全球核戰爭,人類和大型哺乳動物都滅亡了,蒼蠅蚊子蟑螂以及各類細菌病毒活下來了。從結果看,誰更高等?

下面答題

—————————————————

當然是進步

首先,被廢除時期的禪讓制並不能維持穩定。

禪讓制之所以出現,是部落聯盟/酋邦社會出現了多股力量制衡的一種體現。打一個非常不恰當的比方,部落聯盟會議相當於聯合國,當然隨著聯盟的演進,其權力逐漸升級,最後合成為一個國家實體。

而這種聯盟/酋邦本身是一種很不穩定的存在。穩定的結構基礎是制衡的力量相當,那時的部落聯盟能互相制衡嗎?有一個主要的部落,其實力遠高於其他部落,這時的部落聯盟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基礎,自然會被取代。

其次,世襲制的國家提供了一個聯盟時期沒能提供的統一環境。

社會生產要向前發展,它天然地在呼喚一整套相同/相融洽的制度和環境。現在的世界各國,基本都採取了公制單位,基本在使用相同的貿易規則。古代各部落之間的交流,也會催生出這種統一整合的需求。而這樣的環境,部落聯盟沒能提供或者說國家做得更好。

最後,在社會面臨一些重大問題時,大多數人都會期望一個領袖出現,帶領大家解決問題,走出困境。一旦有人做到了,他將獲得驚人的威望和地位,而在解決問題期間,也會出現新的制度和一整個以他為首的新社會集團,這些都是走向集權的相當有利的條件。我相信夏之前的大洪水就是這樣的事件,而禹的地位也達到了因遲到斬殺氏族首領(防風氏)的地步。


個人觀點:這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誠然,禪讓製表面上看上去民主些,挑選一個德高望重的、大家都信得過的人來當首領,符合我們大多數人心中精英治國的理念。但是,為什麼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禪讓制被世襲製取代呢?

是效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實用主義佔了上風。相對於規則模糊的禪讓制,世襲制是一種簡化機制,有一套成文的法則,比如「嫡長子繼承製」、「立長不立幼」等等。依據這套法則,皇位繼承的過程明確、高效、名正言順。

再回過頭看禪讓制的標準。從結果的角度上來說禪讓制更好。但問題是道德品質無法量化,怎麼去比較兩個人的德才兼備?沒有一個硬性指標去強行區分幾個候選人是不是要付出更多社會成本?最後的結果又怎麼能確保讓大眾信服?堯很偉大,但不能保證每一個人都像堯。

綜上,世襲制是一種簡化機制,所以它能一直延續下來。

其實,簡化機制在今天的社會無處不在。以我們熟悉的信任為例,它就是一種簡化機制,因為信任關係的存在我可以放心把我私人的東西託付給你,不然我還要花時間去懷疑它或者事先做了很多防範措施防止它違約。想想看,沒有簡化機制的生活會是多麼麻煩痛苦。


尚書等史書中記載的三代之治的記載都經過了西漢定稿前歷代各方人士出於各種目的的修飾和包裝以符合周人的禮制。就像用無產階級史觀去包裝歷朝歷代的農民暴動和流寇,使之成為偉光正的無產階級農民起義一般。

首先且不論五帝是否存在,根據現有的文獻,從黃帝的繼承者少昊直到堯的五名「帝」都是黃帝的直系後代,顯然此期間的帝位交替並不能稱為禪讓制。

其次,從堯到姚重華再到姒文命任期內的兩次「禪讓」式換屆黑幕重。舜囚禁堯八年,堯的兒子丹朱全家滅族,禹把舜放逐到了湘水,抑鬱而死。春秋筆法何其神奇。換成本朝大概就是太祖二十三年,副帥心血來潮欲攜家北訪羅剎國,經韃靼國空域,遇仙人,整機飛升天界。

最後,吐槽下周人編造歷史的水平,黃帝姓姬,咱也姓姬,咱認個祖宗。(完全無視黃帝部落所在地和周人發源地相隔上千公里還隔條黃河)帝堯之後外姓竊據帝位逾千年,如今咱黃帝子孫王者歸來(以卑鄙手段)滅了殷商,正是天命所歸。


經濟決定上層建築


禪讓並不是最早的首領制度,而是原始社會中後期的產物,最早就是世襲禪讓並存,原始式無私模式的年代沒必要去拘泥這些,有兒子就兒子,沒兒子就族人里找一個,反而是後期兒子不行了,才會想著禪讓


禪讓制很有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只不過是後代史家自己編的,極有可能一直以來沿用的都是世襲制


禪讓制這種粉飾太平的謊言你也信?權利的爭奪從來都是血腥和赤裸裸的!


進步退步當然要有標準了。你的標準如果是當代的價值觀標註的話:老百姓的生活環境的話,肯定是世襲制是進步啦

禪讓看上去是民主,其實只是和現在一樣的多頭政治而已啦。

當然兩者的區別是現在已經歸納到一個系統裡面了,禪讓是貴族多個系統,他們在本部裡面都有著獨立的司法,政治,軍事,外交權利

世襲制雖然沒有了選票,但是禪讓老百姓也沒有選票啊,由於皇帝限制了貴族,整體來看,百姓的生活環境是更好了


同為高中生,問過老師,提供一種高考傾向的回答(?):

是歷史的進步。經濟的根本是生產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而王位世襲制是生產力發展、私有制發展的結果,是階級對立的產物,所以是歷史的進步。

雖然高中的文科比較……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吧√


同高中生,題主可以對比西方民主制度和東方君主集權制度的利弊,差不多。


對政治制度了解不多,但個人還是很傾向禪讓的。舜和禹就是這樣走上王位,為社會造福。但是為什麼還會出現紂王這樣的昏君,也是費解。


推薦閱讀:

古代的畫像通緝是否有用?
大秦帝國真是亡於農民起義嗎?
為什麼會出現中華、印度、希臘、西亞 聖人迭出的「軸心時代」?
國人崇洋媚外、缺乏民族自尊心表現有哪些?

TAG:歷史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