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的生命周期是多久?

papi醬的第一支視頻廣告以2200萬被拍賣,但後續輸出的內容並沒有獲得更大的效果。羅胖在最近的一個談話節目中對許知遠說:網紅的價值就需要一把榨取。那麼網紅們的生命周期是多久?網紅經濟之後又該如何發展呢?


其實看到問題的這個描述,第一反應是有點悲哀。

這個談話節目我也看了,不過,跟題主描述的有出入的是,這個節目的出發點其實不是羅胖子,是許知遠。

許知遠,一個懷揣著方圓意氣的書生,一個有文化理想的知識分子,在創業之路上舉步維艱,被現實灼燒著內心。與此同時,他頗為瞧不起的「文化維他命」販賣者羅胖子在兩年之內拔地而起,租著他租不起的大樓,雇著150號人上下翻飛的印著鈔票。許知遠說他是來取經的,他是來取經的嗎?其實還有一層踢館的成分在裡面,用他的話來說,羅振宇就是眼下中國這個時代的Guru(巫師),他做這個十三邀,就是為了去揭開這個Guru的真面目。

不過結果下來吧,感覺許知遠甚至連劍指風車的堂吉訶德都沒能當上,許志遠的作用更接近於《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尼克。雖然滿頭大汗的參與到新世界中來,但是最終證明自己其實只是站在一旁,靜靜的看著一波新的浪潮,一種新的邏輯,一個新的時代的升起。

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題主問自媒體的「生命周期」是多久?

其實,客觀的回答,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沒揭曉。

自媒體從爆發開始至今,也才過去三年光景,在這期間,有無數優秀的自媒體仍然在越做越大,不斷輸出乃至左右社會輿論導向,同時,大浪淘沙的過程中也死掉過無數雜七雜八的零碎號,野蠻生長,優勝劣汰,如此而已,大家才剛剛破繭,為搶灘登陸無人小島或摔或撕弄得血肉模糊,哪輪的到自然更替的規律來發揮作用呢?

在這件事情上,作為自媒體中的扛鼎人,羅胖子的說法還是挺值得玩味的:《十三邀》里他自白道,在央視做編導期間,就發現易中天、于丹對《百家講壇》的影響,崔永元對《實話實說》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節目的品牌影響力,一旦失去這個人,節目不值一提。

實際上,不要說羅振宇了,就算許知遠本人,如果不是有他這面大旗扯著,「單向街」又能有什麼活路?今天這節目,又有什麼搞頭?

風格就是人,人就是風格。在這個信息轟炸的時代更是如此,每個人在樹立起旗幟鮮明的個人品牌後,便會自然形成頑固的核心粉絲群,然後越滾越大。

周帶魚就算被知乎上千人罵萬人唾。但這絲毫不影響人家在微信號上發個什麼東西,第二天瀏覽妥妥破十萬。

大咕咕咕雞,一個活脫脫的月入2300的微禿中年男性,就連轉發廣告也能引起狂歡,公然乞討也是行為藝術的一部分。

陳馳已經好幾年不寫花邊新聞了,但這並不影響任何跟足球有關的花邊新聞評論區里,人們都在呼喚著他的名字。甚至在公布足球賽事直播地址時,如果解說嘉賓是他,會把他的名字和球隊名字一起亮出——這個待遇除了他,只有詹俊才有。

當今人的影響力已經超越了道德、爭議、價值觀。只要人的名號打響了,一切問題我們可以接下來再解決。

而自媒體就是最大程度的榨取「人「的個人品牌價值的傳播形式。

自媒體就是最廉價的脫口秀。

如果我們站在許志遠的角度上,這或許是一個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然後目睹他樓塌了的故事。確實,一個時代的執牛耳者是一群脫口秀藝人,這事兒無論怎麼想都難免有一絲恐怖的色彩。

但為時代的庸俗捶胸頓足,許志遠難道是第一個嗎?他不是,王小波也不是。《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托克維爾在觀察剛剛形成新移民社會的美國時,發現了這個問題:在美國新大陸上民主氛圍空前高漲的同時,原先的文化格調則一天天被拉低,此前的文化巨擘再也不具備過往的那種一呼百應的號召力了,相反,各種流行文化席捲了北美大陸。

但托克維爾說,這不是一件壞事,這恰恰說明了隨著美國民主的空前發達,文化的解釋權下移了。過去,文化是幾個書生文人關起門來自己商量出的一套標準、體系,講著獨特的黑話。但如今,隨

著文化、經濟權利的逐漸平等、文化再也不是幾個人可以決定的東西了。因此,庸俗化是民主的必然結果,也是文化應有的宿命。

許知遠在批評羅振宇、于丹等「俗人」通過販賣囫圇吞棗的文化膠囊賺的盆滿缽滿時,總在忽略他們在文化平權上的深刻影響。在智能手機,信息爆炸無差別的覆蓋到每個人的面前時,不要忘了,並非每個人都有知乎精英們閱讀文獻,從最完美的信息來源中,摘取出最完美的真知灼見的能力。如果不是有這種文化膠囊不斷的把平民化的文化產品普及向社會,那麼信息獲取能力差的人,將永遠被困在文化的低洼之中。而文化精英們,也更加難以得到大眾的尊重和理解。從這個角度來講,這種看似「庸俗」的自媒體,扮演了當代中國火炬的作用,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對他們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生命力,都懷著樂觀的態度。

最後一個懸念是,時代浪潮如此,那許知遠這樣的人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騰訊新聞作這個節目的時候,微妙的保持了一種紀錄片的冷靜,用鏡頭背後看不見的一隻手,塗抹出一個在生活中緩慢受錘的許知遠和一個在時代的風口上翱翔的羅振宇。羅胖在最後說,他覺得這些唱輓歌的人是在浪費生命,「浪費生命」四個字在這個爭分奪秒的印鈔工廠里顯得格外刺耳。這裡或許是我最不認同他的一個地方——許知遠成不了羅振宇,但羅振宇同樣也無法取代許知遠,只是因為,唱時代的反調,從來都需要有偉大的勇氣才行。


如果不是靠純內容價值吸引的自媒體作者,其實都是紅不了太久的!君不見當年的鳳姐那是有多紅!可是現在呢?慢慢的就消失在大眾視野里了!現在再提網紅,五年前的網紅你還記得誰?所以,我也認為羅胖說的沒錯,趁自己還紅,趕緊賺一把!因為你不知道你會紅幾時!而一旦網紅過氣了,那就沒有什麼價值了。

所以,網紅的周期也不是固定的,或許一年、或許兩年,紅過五年以上的,實屬罕見!


關於自媒體的周期,看前面幾位朋友說的都有道理,自媒體的時間長久是靠內容為基礎的,內容越可持續提供,自媒體存活時間越長。

但是,依照現在我們看見的現狀,價值的持續提供卻不是單一的因素,有多少持續提供價值的自媒體慢慢消失了。還是忽略了用戶的需求。

用戶的需求很叼,持續的匹配很重要:《激勵相對論》中給我們提供了一份可行性的思考框架。也就是激勵的五條法則,即匹配法則:不匹配的獎勵就是懲罰;變化法則:不變化的獎勵就是懲罰;及時法則:不及時的獎勵就是懲罰;足額法則:不足額的獎勵就是懲罰;公開法則:不公開的獎勵就是懲罰。

這個才真正決定了自媒體時間的長久。

換個角度來說,把自媒體當個槓桿。不管是這個時間由多久,能把自己的價值展現出去,能在結束之前吸引來很多機會,玩自媒體也就夠了。


移動互聯網表現出來的特質是什麼:快!變化!

自媒體的概念一直定義不清楚,每個人理解都不一樣,甚至自媒體到底是不是偽概念都很難確認,所以根據作者的問題暫且狹隘的把自媒體定義為網紅去討論。

這個時代雖然沒有改變網紅成名的難度,但是改變網紅成名需要積累的時間,很多甚至是莫名其妙一夜爆紅,但同樣也決定了速食麵臨衰退期的命運,在《社交紅利 2》這本書里作者列舉了很多例子如「臉萌」這樣的應用,「圍住神經貓」這樣的小遊戲,開發團隊不停的在開發這樣的小遊戲,不停的迭代,優化,在一個小遊戲衰退前開始另一款遊戲的運營...

絕大部分網紅註定生命周期非常短,這個是肯定的。忘記在哪裡看到的絕大部分人上微博就一件事情,等事情發生然後看熱鬧,熱鬧自然是來的快,去的也快。

脫離網紅,回到媒體,自媒體不管怎麼樣還是媒體嘛,這個媒體團隊更小一點,說的話更接地氣一點,改變迭代更靈活一點...然而互聯網的特質依然發揮作用:論壇-網站-博客-輕博-微博-公眾號-微視頻...平台一直在變,內容一直在變,在前一個時代你做的越大,新的時代來臨你註定改變最難。

雅虎為什麼做不好搜索引擎?人家是門戶入口的老大嘛,微軟為什麼一直移動端做的不好?人家PC領域都快壟斷了嘛,不是他們領導人沒有遠見,不是戰略有問題,而是原來的利益相關牽制住沒辦法執行而已。

大公司是這樣,個人小團隊同樣如此,所謂本性難移,現代變化的速度是我們這個擁有90%都是遠古大腦的人類來說無法適應的,我們能做的只是隨波逐流,跟隨趨勢,你也許是一個弄潮兒,但是你永遠不知道你會不會死在下一個浪下

其實沒什麼不好,時勢造英雄,各領風騷數幾年,但是身處這樣一個時代作為個人我們要如何應對?

努力思考研究,嘗試理解趨勢,成為下一個站在風口的豬?《異類》這本書很清晰的告訴我們:成功是由一系列可預知的、強而有力的優勢環境和機遇構成的。雖然可以預知,但是優勢環境和機遇確是目前無法控制的,你只能稍微的增加幾率,但是99%的都是失敗者,這點幾率不足為道。

既然追不上,那就安安靜靜的做自己,提升自己的專業性,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其實就足夠了。

我的內容總是太過正經,人家說你寫的文章要會賣萌,能吐槽,還賤賤的才會被大家喜歡,然而那並不是我的風格,我也暫時不想去改變,因為

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不是迎合,而是做自己!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時間都被分割成了碎片,傳統媒體比如報紙,電視,雜誌等都需要整片的時間去閱讀,相比之下,自媒體就很佔便宜了。

而且適合做自媒體的平台很多,註冊基本是免費的,所以沒有門檻,誰都可以做。

現在國內做的比較好的有這幾位: 懂懂日記,秦剛老師,大膽叔叔,六神磊磊

他們每天都會更新乾貨文章,所以越來越火。

這幾位大神都火了挺久了,暫時看不出哪天會消亡。


瀉藥

這個主要看自媒體的提供者堅持多久。。。


以內容為主,可千秋萬代


我覺得自媒體不側重價值觀輸出,而是長期的陪伴作用,只要內容吸引眼球,有正能量,並且長期堅持下去,會有持續增長的效益


佔個坑。

————————————

自媒體什麼的我完全不懂,對這三個字概念也很模糊,就不發表愚人之見了。出於一個普通青年的看法,個人認為羅胖說的沒錯啊,就是抓住機會趕緊撈一把錢。現在這些網紅,基本都是靠負能量和低俗抓住大家的眼球,即便反應了社會現實,也很搞笑,也不得不說真的low。除非成功轉型,過幾年後,誰還能記得起啊?


推薦閱讀:

武漢為什麼要建立「網紅小鎮」,發展前景如何?
如何看待網紅林小宅出書?
AKB48、SNH48 這類養成模式可以在網紅孵化上實現嗎?

TAG:自媒體 | 自媒體營銷 | 網紅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