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航天航空能力怎麼樣?


誒之前不是都出新聞了嗎?

印度在境內發現了兩架中國的無人偵察機,對中方提出強烈抗議。

中方表示:我們沒有派出任何無人偵察機偵察印度境內,你們如果不爽的話把它們打下來就行了。

印度隨即繼續抗議:那兩架偵察機飛行高度太高了我們打不下來!

後來中方不了了之。

印度官方請了國內的天文學家,發現這兩架「無人偵察機」其實是金星和木星。、

我一開始也以為是段子來著,沒想到是BBC報道的真事。

據英國BBC網站報道,印度軍方之前指責侵犯他們領空的所謂「中國無人機」,其實是金星和木星…… | 觀星者小組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India: Army "mistook planets for spy drones" - BBC News

現在印度的航空航天能力還有什麼想討論的嗎?


你這個問題啊,EXCITED!我本來可以告訴你們一句無可奉告,又怕你們不高興,那我作為一個普通網友就跟你們分享一點人生的經驗。

╮(╯_╰)╭

多圖預警!

多圖預警!

多圖預警!

航空航天是什麼樣的一種工業?小國沒必要,弱國玩不起。

沒有足夠工業實力的積累和足夠的小錢錢,是玩不轉這個高精尖的工業的。誠然,印度也是能躋身航空強國和航天強國的名列,因為全世界就那麼幾個國家能玩轉航空航天。如果說美國是龍頭,印度的角色應該就是鳳尾了。接下來,我們拿印度和我國對比一下:)

來個背景:印度是一個能把基本經過自己手裡大修的飛機全部摔光的國家……

1992~2004年間,HAL一共:

組裝米格-21兩架、大修八架,其中八架墜毀;(80%)

組裝米格-21BISON一架、大修一架,其中一架墜毀;(50%)

組裝美洲豹三架、大修五架,其中六架墜毀;(75%)

大修幻影-2000四架、全部墜毀;(100%)

組裝米格-27三架、大修三架,其中四架墜毀;(67%)

大修米格-29三架,全部墜毀。(100%)

印度從1947年獨立後建立空軍,至2011年8月5日已墜毀飛機數量達1001架。

截至2011年12月中旬,LCA未掉一架,真是奇蹟。

為了向飛行員證明他們駕駛的飛機是安全的,印度空軍總司令還親自開 Su-30MKI 飛了一個小時……&要是掉下來就神作了&

1. 航空

1.1 戰鬥機

印度最先進的 「自主研發,具有獨立知識產權」 的估計就是光輝戰鬥機(LCA)了。

這是一架使用複合材料高達45%的戰鬥機。

啥?F-22 才用了35%?!好怕怕哦……冷靜一下,我們看看其他數據,

LCA:過載 5.5G,最大起飛重量 13.2噸,最大速度 1.6馬赫,升限 15km。

你跟我說這貨是三代機?坑爹呢?

棍子(J-10A):過載10G,最大起飛重量 19.2噸,最大速度 2馬赫,升限17km。

筷子(J-11B):過載10G,最大起飛重量 33.0噸,最大速度 2.2馬赫,升限18.5km。

還有從棍子發展來的 J-10B/J-10C

從筷子發展而來的裝備海空軍的 J-11BS/J-11BH/J-11BSH/J-11D/J-16

還有飛豹前來圍觀

呵呵~

對於自主研發/改進的三代機,我國可以說已經吃的比較透徹了,印度屬於剛剛入門。

艦載機

印度打算把原本已經超重的 LCA 往航母上搬,在經過強化結構,抗腐蝕處理,增加尾鉤,又增加了一大堆重量,這貨真的飛得起來嗎……就算飛起來了, LCA 作戰半徑 330km 是要用來幹嘛?今年二月終於滑躍起飛試驗了一次,還是從陸基跑道上模擬的。

飛鯊(J-15):你說啥?海風聲太大我沒聽見!

記住,這是2012年的事情了。三年了。

至於第四代戰鬥機的研發,我國一騎絕塵,印度在這方面基本為零:

成飛秋山澪(J20)

粽子機(J31)

能同時研發兩型號四代機的,除了美國,也只有中國了。

1.2/3/4/5 運輸機/轟炸機/預警機/加油機

胖妞(運20)

戰神(轟6K)

空警2000

空警500

空警200

轟油6*部分機型基於俄羅斯載機平台進行改進。

印度:蛤?!蛤?!蛤?!蛤?!

╮(╯_╰)╭

2.航天

2.1 載人航天

說到載人航天工程,首先你要有大推力的運載火箭,而且穩定性還要很高。

印度目前處在一個什麼水平呢?

印度發射成功率最高的火箭是PSLV,92.86%

印度近地軌道載荷最大的火箭是GSLV,5噸。

我們的長征二號F近地軌道運送能力 8.6噸,可靠性0.97,航天員安全性指標0.997。

這發射成功率誰敢坐?你當發射火箭是布朗運動呢?

*號外號外:新一代長征6號首飛成功,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取得重大突破*

就算有了大推力火箭,還得有打得出去,收得回來的技術。返回式衛星就是通向載人航天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環。

2007年,印度發射了首個返回式太空艙,返回艙重量468公斤。2014年底,印度進行了首次模擬載人飛船再入試驗(CARE)。

我們的首個返回式太空艙是什麼時候?上個世紀70年代,尖兵系列,第一個返回艙重量 600kg,神舟飛船的返回艙質量是 3200kg

圖為遠望四號,已退役,但是等一下我們還會再次提到它。

有了火箭和返回技術,還得有測控技術。印度已經發展了他們自己的測控網,並在月船一號任務里經過檢驗,但是還是要靠俄、美、歐的協同來進行測控。我國已經建立/租賃了由地面固定、機動測控站,海上遠望號測量船隊和天鏈衛星組成的天地測控網路。

此外,還有與生命保障系統相關的一系列研究……

與航天心理學相關的一系列研究……

與失重狀態下生理健康的一系列研究……

航天員訓練的基礎設施……

2.2 深空探測

印度於2013年11月5日 2:38 PM 向火星發射了 火星軌道探測器,成功入軌,重量15kg……是全世界第四個成功進行火星探測任務的國家。

我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 螢火一號(115kg) 跟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號一起發射,沒能成功變軌……

月球探測方面我國領先於印度。嫦娥任務無論是從次數上,規模上,任務載荷上都遠遠超出了印度的月船計劃。

2.3 彈道導彈/運載火箭(更新ing)

這是印度的彈道導彈覆蓋範圍。

這是我們的。

這是印度最先進的的烈火5(射程5000km+)

這是我們這次閱兵上的黨費(東風-31A,DF-31A,射程10000km+)

潛射彈道導彈(SLBM)

印度的話應該是K-15(700km+)和傳聞已久的K-4(3500km+)

我們的094級核潛艇及其搭載的 巨浪-2(8000km+)

反艦彈道導彈(ASBM)

DF-21D

DF-26

這個黑科技沒什麼好說的,就是黑。233333。這兩個型號的公開面世,將ASBM數十年以來可行性的爭論徹底畫上了一個句號。赫魯曉夫同志,你是對的。據稱遠望四號被 DF-21D 當作靶船擊沉,也算是光榮退役,為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做出了最後的貢獻。

3. 總結

印度建國時擁有著比我國更好的工業基礎,然而,數十年過後,結果大家都看到了。

:)


謝邀,三個字:呵呵噠,

先說航空吧,本人是航空世家,外公外婆在剛建國就跨越大半個中國背井離鄉來為中國修飛機,父親是哈工大第一批本科畢業在某航空名校當老師後因某事件被牽連被迫下海,母親則是從出生到現在年過半百了一直呆在外公外婆的工廠里,我從出生就在看飛機,看著自己頭上的翅膀從殲六變成了殲八,從殲八變成了蘇27,又從蘇27變成了殲15,最後從殲15變成了殲31…父母都希望我繼承他們的本行振興中國航空事業,結果我不爭氣的學了生物…

航空從一開始就是大國的玩具,大國指的不只是體量,還有工業實力,所以民國那麼多人口養不活幾架得以跟日本海航抗衡的戰鬥機,所以新中國能在剛剛建國就可以在美國人眼皮底下建立米格走廊…只有有了足夠規模的工業體系,才能玩得起航空,但印度現在還是個農業和第三產業並重的國家,沒有工業的支持,航空就好像失去了土壤,

有人統計過亞洲排名前十的航空公司,印度的排第九,僅僅強於中國直升機集團(雖然個人覺得這個排名沒啥意思,除了中國那五家和日本三菱,其餘的在國際上都沒任何存在感)。然而印度比起中國還有個優點,畢竟印度在國際上左右逢源,可以方便的獲得東西方的武器,而且印度領導人一向嬌傲,能造的,絕不買,自力更生,只不過工業基礎太差,那架LCA可以說是和中國殲十同時開始研發的,只可惜技術拙計,但現在也只是剛剛試飛…在不被外國屏蔽,自己還大力發展的前提下還和中國有這麼大的差距,印度航空之差可見一斑。

如果航空是大國才能玩的起的東西,那麼航天可以說就是被包養的中二大國才玩得起的了,說起航天,最常說到的三個名字是科羅廖夫,馮布勞恩,錢學森,前兩位都是二戰之前就幻想著星空,後者則是在美國得到了馮布勞恩的真傳。馮布勞恩在元首的大力支持下傾全國之力研發導彈,而中美俄三國的航天事業,也都是在德國的導彈技術為基礎,三位元老的中二幻想加上國家的舉國體制下帶出來的。現在我們說起航天,想到的只是天上多少衛星為我們導航導播,或是在嫦娥登月時簡單遐想一下,我們不知道的是,在航天的起步階段付出了多少艱辛。

而現在的社會,除了技術雄厚的歐盟和日本以外,也有一些窮國也在搞航天,例如巴西,伊朗,朝鮮等,所用的無疑是用飛毛腿一類的導彈改裝的而已…印度的火箭技術能強一些,但是總體上還是不如中國垂垂老矣的長征系列。

然而需要說的是印度對航天的重視程度遠遠高於我國,雖然我們有空間站,載人航天,探月計劃等壯舉,但是我們的一系列航天計劃很大程度上都是圍繞實際應用來的,中國純為了科研目的發射的實踐系列衛星但現在也只發射了十顆,用於科學研究的神舟飛船也只有四次,因而每次發射都有無數高校要擠著搶衛星,可能要等到天舟飛船發射了才能有足夠寬裕的航天科研空間吧;

而相比之下,印度則更多的把航天資源用於科學研究,可惜具體資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印度在航天科學研究領域的項目撥款是要高於我國的,當然也不排除有相當一部分經費是被用於其他研究或者是被貪污掉了。

然而雖然技術拙計,印度這個國家的民族特色還是有的,那就是好宣傳,好玩假大空,所以我們看到印度的火星探測器比我國更早到位,其實火星探測我們只需要一台長征三號就可以搞定,然而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批,後來借蘇聯的火箭失敗了兩次,就沒這事了…

航天航空這種高精尖技術,可以說是國家最高工業和研發水平的體現,對無論是材料,加工,數據控制,還有導航等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工業水平是一方面,研發則是另一方面,缺一不可


哪壺不開提哪壺


20xx年新聞聯播:我台最新消息,印度政府今天下午宣布向北京發射烈火x號導彈,向我國發動一次核打擊,我國導彈防禦系統並未檢測到相關目標。另據塔斯社報道:莫斯科郊外出現蘑菇雲狀爆炸現象,俄軍戰略火箭部隊已進行飽和反擊。目前國際社會尚無法與印度方面取得聯繫以證實此事。


我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航空航天系讀碩士。我們系的排名還算比較靠前,屬於UIUC工學院裡面少有的中國人較少的系。有多少呢?UIUC是美國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學校(有可能是之一),工學院又是UIUC中國人最多的學院。像CS,ECE,CEE這些強勢專業,上課坐一半中國人絲毫不稀奇。而這屆航空航天的新研究生總共六十來人,中國人加上我三個...

然而印度人還是坐了一小半......所以每周系裡研討會看到這麼多印度面孔,就覺著人要崛起......

======================================================

評論說到美國的技術封鎖和中國自己高校培養的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都的確是真的。不過我的答案和這也不矛盾。

出來之前在北航讀了6年航空發動機,所以我知道這種學校的這種院系出國氛圍是什麼樣的。出國人數從我那一屆的5%到這兩年的10%已經是相當可觀的進步了,再稍微往前數數,大我三級的學長他們小二百人的大班,最後出來的只有三個人。如果刨掉出去以後轉機械計算機的,人數就更少得可憐了。

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都說美國的學校把我們加入了黑名單,說這個專業在國外找不到工作,甚至說即使回來了,國內對你的態度也會謹慎一些。不知道這些是否全是真的,反正聽起來足夠嚇人,也就打消了出國的念頭。北航保研考研的比例又高,在國內的地位也還算可以,所以出去幹嗎?不是找罪受...前面的人都留著了,後面的人缺少目標和動力,自然選擇出國的人也不會太多。

不是說北航不好啊...我只是覺著,相對封閉的環境總是有他的劣勢。即使在美國接觸的大多是基礎的東西,這邊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技術水平,總能多多少少看到一些吧?作為全球航空航天水平最高的國家,你總能在這兒學到點什麼吧?印度人和我們所有國際生一樣面臨著畢業很難在這裡找相關行業工作的窘境,但是依然大批大批地過來。我不知道是國家行業政策有支持,還是什麼自身原因,總之看到這些面孔就讓人很有壓力。

有答案嘲笑印度摔飛機...你有想過我們經歷過什麼才有今天嗎?舉個例子大躍進時期航空產業也一樣,造出的絕大多數飛機都是上不了天的破銅爛鐵,如果當年美國有知乎,大概也是這麼嘲笑我們的吧。現在呢?嘲笑剛學會說話的小孩不會跑步...真是...不太合適

最後再說兩句,黑名單似乎是真實存在的,但是沒你想像中這麼嚴重,想過來總會有人要你。如果足夠優秀,就有足夠牛逼的學校發offer,無論是碩士還是博士。行業內的工作的確不好找,如果真想搞這個留下大概得先去別的行業,拿到綠卡再回來,確實難了點。或者在高校找教職,沒了解過不知道難度是什麼等級。

再吐槽一句國內航空產業的待遇,這麼折騰一通,再回去研究所,待遇有點讓人心酸。

=========================================================

在評論裡面收到了無數的正能量,謝謝大家。其實我懂自己的斤兩,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大概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這裡我只是從一個極小的,我看到了的角度提一個印度在這個領域的一個小小小小的側面而已。大家說的都很對,這樣的現狀顯然不是我三言兩語就說得清的,背後牽扯的東西實在太複雜。

=========================================================

感覺需要說明一下...我轉專業的申請剛剛被批准,所以就算是投入到全民CS的大潮中了。完全是個人選擇問題,六年多前到北航讀這個專業絕大部分原因是意外,這也是我對高考體系唯一的一點抱怨,寒窗十年金榜題名時(說的好像考了狀元哈哈哈)卻並不知道自己將來想學什麼。所以我試圖找到一個適合的起點重新開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轉專業不是因為就業壓力,不是因為出路問題,我的大多數同學和學長(學姐在哪裡)都去讀了phd,不少希望將來留在學術領域發展,我在北航的導師曾經也說歡迎我上完學回去組裡。畢竟各大高校普遍要求留學經歷,所以有這方面的想法來美帝讀航空航天工程是一條不錯的路。


居然全是黑的。情何以堪。。。

2014年9月24日,印度火星軌道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 是全球首個第一次嘗試便成功入軌的國家。

大部分技術和部件也是印度本土研發,耗資大約45億盧比(摺合約七千四百萬美元),經費僅是美國宇航局的十分之一,是至今最省錢的火星探測項目,比拍一部好萊塢電影便宜


航天領域的話,可以重點比較印度新一代運載火箭GSLV-III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Mk III

和長征5

Long March 5

在載荷發射能力和液體火箭發動機性能方面,印度離中國尚有一定差距,但近年來的進步還是顯著的。不過值得一提的是GSLV-III的固體火箭助推器直徑為3.2米,~~目前中國公開報道的最大固體火箭發動機直徑為2米

2015年7月16日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發展成果展:2米直徑3段固體助推器~~

「2016 年8月2日更新」:直徑三米固體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基本趕上來了。如果有需要的話,超過印度應該沒什麼懸念

直徑3米!中國自主最大固體火箭發動機點火成功

話說俄羅斯這些年太丟面子,印度、韓國與其合作(受其指導)的火箭發射多次失敗,中國與其組隊發射火星探測器也失敗了,直接耽誤了中國火星探測計劃的順利實施。

印度的火星探測器雖然只有15公斤,但成功吸引了全球的關注,也先於中國一步正式加入了火星探測俱樂部,更何況其總花費還沒有好萊塢拍《地心引力》花得多:

India"s Mars mission: cheaper than making a film about space

這酸爽,就像你精心準備叫了輛豪車去見女神卻半路拋錨,結果隔壁小子騎單車搶先一步和女神打了個招呼。

載人航天方面,印度差得比較遠,但也於2014年年底進行了載人飛船再入試驗

Crew Module Atmospheric Re-entry Experiment

更新:2016年5月印度首次發射了外形類似太空梭的可復用飛行器驗證機

India Launches Prototype Space Plane on 1st Test Flight (Photos)

RLV-TD - ISRO

初看標題我還納悶為什麼要重複美國太空梭的老路

Criticism of the Space Shuttle program

看到維基百科上的項目詞條才算了解背後原因

RLV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rogramme

印度的長遠目標是設計由超燃衝壓發動機推動的可復用二級入軌系統,以降低發射費用

在世界範圍內,該類似概念早已提出,相關試驗也已進行多年。相信中國應該沒有落下,只是沒有見到公開報道


匿了。

爺爺是嫦娥系列首席科學家,父親也在這個系統,本人也算半個航天人。

目前來說,稱得上有航空航天能力的國家也就那麼幾個,印度好歹也算有一點吧,不過這個一點也真的就只是一點了。航空航天能力不僅僅是幾項技術的堆砌,而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牽涉到方方面面,印度還在這個門口徘徊。而我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在這個領域早已談笑風生。如果要給一個評價,只能說印度的進步空間很大。


印度打個布朗運動彈,天朝的反導系統立馬抓瞎,你說厲不厲害


印度的航空實力如何,看這個新聞:

印度將一次性發射103顆衛星,印網友:對ISRO就是小菜一碟http://www.santaihu.com/2017010603.html

印度人不愧是嘴炮第一,一百多顆衛星,嚇死寶寶了

然而,除了三顆主要衛星之外,剩下一百顆,加起來500kg——也就是說,評論一顆十斤!!!

坑爹啊!!!微型衛星都算不上吧!!!

所有衛星加起來1300kg。感情還比不上其他國家一顆呢。據說是類似導彈搭在多彈頭的技術,印度這個逼裝得好啊。


這種問題最好的辦法是看行業內的公開屬性的論文分析。而不是在知乎上看抖機靈的回答。除了技術層面外,印度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們的發射基地。

1971年建成的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場,其維度優勢比2016年才正式啟用的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的維度還低。它位於印度東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島上,在馬德拉斯北部100公里處,地理坐標為北緯13°47′,東經80°15′。而我國海南文昌的發射基地維度是;北緯19度37分,東經110度57分。國內之前報道說,在海南(北緯19度)發射地球同步衛星比在西昌(北緯28度)發射火箭的運載能力可提高10%至15%,衛星壽命可延長2年以上。 所以印度的維度優勢導致其火箭推力不需要特別大。目前全球除了法國和義大利的火箭發射基地在赤道附近,最接近赤道的發射基地就是印度的了。


航空技術看飛機,

航天技術看導彈。。。

題主,你對印度的飛機有沒有了解?大名鼎鼎的印度斯坦航空有沒有聽說過?

題主,你對印度的導彈有沒有了解?導彈扔出去不預設靶標的你有沒有聽說過?


雖然航空不行。不過運載火箭還是有點特色的。


LCA光輝戰鬥機: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的飛機,同時期中國的殲十也開始研製。1998年,殲十首飛,3年後的2001年,LCA首飛。2005年,殲十服役了。10年後的2015年,難產的LCA終於也服役了。

GSLV MK3火箭,高43米,箭體最大直徑4米,起飛質量640噸。在當今的國際火箭家族裡面的確是個大個頭了。

至於運載能力嘛,近地軌道8噸(自稱是600km圓軌道),地球同步轉移軌道4噸,自行對標比它細的多的長征3號乙。


1992~2004年間,HAL一共:組裝米格-21兩架、大修八架,其中八架墜毀;組裝米格-21BISON一架、大修一架,其中一架墜毀;組裝美洲豹三架、大修五架,其中六架墜毀;大修幻影-2000四架、全部墜毀;組裝米格-27三架、大修三架,其中四架墜毀;大修米格-29三架,全部墜毀。印度從1947年獨立後建立空軍,至2011年8月5日已墜毀飛機數量達1001架。

三哥的水平,挺高……這種還敢飛……

———————————————————————————————————————————

我才看到排名第一已經有這個了,抱歉,重複了,再補充句,HAL—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然後列出來33架,栽下去了26架(原來數的,沒重新數,錯了別打我)


很強,附近的大國,中日韓都在搞航天,印度沒理由不砸重金。

最可怕的是,經歷百次失敗,印度依然熱情高漲。

我知道大家喜歡嘲笑印度的各種摔機和失敗,但是印度是越失敗越砸錢,我不知道印度用於航天航空的資金是否佔用了其他項目的資金,也不清楚這部分資金用於民生能帶來多大改善。

僅僅就航天這一塊來說,印度的氫氧發動機是領先的。

不管你說印度的技術是買的也好,是偷的也罷,哪怕是火星人送的,你也不得不承認,印度在航天方面並不全部落後


局座說,印度的這個火箭吧,他容易爆炸。


投向巴基斯坦的導彈最終飛向月球,完成了印度首次登月工程,


如圖所見,當然是好到無敵的!


推薦閱讀:

《巴霍巴利王》里的主演都是高種姓貴族嗎?不然他們為什麼可以演王子,國王,太后,王妃諸如此類的角色?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在當今世界屬於哪個級別,請先定義你認為的「戰鬥力」再展開討論?
為什麼戰忽局張局座如此熱衷於黑印度?
去印度出差要注意什麼問題?
怎麼看印度推銷LCA戰機單價8500萬美元?全世界有這樣的傻子嗎?

TAG:印度 | 航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