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守濟南,怎麼10萬人只死傷2萬,吳化文叛變2萬,就潰散了,剩下6萬人都幹嘛了?

剩下6萬軍隊完全可以組織起來繼續拼啊。許世友宋時輪他們也不輕鬆啊,也快頂不住了。兩軍相遇勇者勝。多支撐一下,崩潰的可能是對方啊。

陳明仁在四平死傷過半,大半個城市被佔領,仍然拼到最後,不就成功守住了嘛。


我的大爺爺曾在國民政府山東省政府供職,曾任山東省主席、司令長官王耀武將軍的副官,濟南戰役的親歷者,已於建國後不久去世。王將軍沒有他的手下張靈甫有名氣,他成名是因為罵李仙洲的一句話:五萬多人,三天就被消滅光,就是放五萬頭豬,叫共軍抓,抓三天也抓不完。(一說是陳誠說的)。據我大奶奶等老人講,當時王耀武將軍是從濟南大明湖北側水門逃跑,欲回南京面見蔣先生陳說戰役經過,長官部眾人包括我大爺爺也差不多在同時出逃。出逃之前,王司令對隨員說,大家各奔前程,一路保重,此番不同於抗日,不牽扯民族氣節,都是中國人,如果被共軍捉了不必殉國,投降便是(原話已不可考,大概這個意思)。於是逃出的人挨戶敲門,向濟南市民借衣服,以便化裝成百姓分散突圍。幸而王先生主政濟南的時候,為人清介,不貪不腐,在濟南頗得民心,因此濟南市民慷慨施與衣物若干。我大爺爺逃出濟南北門後便於戰火之中與王將軍失去聯繫,後跑到尚且為國民政府控制的安徽蚌埠,幾個月後潛回魯南老家(這時王耀武將軍已經被逮捕)。時老家魯南已為解放軍所佔,遂被捕投誠。後聽聞王司令在濰縣附近被解放軍俘獲,幸而由於王的口碑好,解放後也還算比較識時務,不像黃維等人抱殘守缺,在功德林當國軍高級戰犯的學習委員,積極"學習",後來被特赦。我個人看得挺開,畢竟各有各的信仰,各為其主,心盡到了,在作戰的時候沒有貪生怕死,最後力量不支被抓住,死節只是個可有可無的形式,儘力而不能至,可以無悔矣。

國軍在濟南的失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防守城西的吳化文部2萬人的突然投共,導致軍心不穩,部隊配比突然失衡。也因為共軍以優勢兵力從東西兩個方向同時展開進攻,長官部一時並沒有判明共軍主攻方向。主要並不是因為王耀武先生本身戰術指揮能力的缺陷,王將軍的戰役指揮能力在國軍將領中算是十分高水平的。濟南解放前的最後時刻,王將軍可以控制的部隊僅余大明湖北側約一華里見方的狹小陣地,在這種情況下,部隊仍舊井然有序,指揮系統有序而無混亂和潰散,可見王將軍絕不是浪得虛名。王本身與吳共事不多,在濟南戰役前吳化文臨時歸其指揮,所以他不甚了解吳這個人。吳也跟王將軍並不交心,有自己的算盤。在吳看來,王將其安排防守城外飛機場和商埠一帶,而沒讓他進城,是讓他在外圍當肉盾,而優先保存他的嫡系部隊。再加上吳氏是有名的倒戈將軍,得厚黑學之大成,臉皮厚過濟南府圩牆(可以查查此公履歷,說起來我還與他是同鄉,真是令人汗顏)。以至於投降後任浙江交通廳長時,山東百姓上書要殺此人,否則不足以平民憤。吳化文的投降,直接導致了濟南城西的張庄飛機場被解放軍拿下,國軍失去了獲得空中補給、支援和撤退的通道。並且由於解放軍迅速搶佔了吳部的防區,造成西城牆外突然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空虛。因為吳化文一生投降過多,並且作了一些惡,所以國共雙方對其評價都不是很高。

在城破後第2天和第3天,防守城外馬鞍山和千佛山的國軍部隊1個團和1個營因為聯繫不上城內司令部,見城內槍聲停止,國軍已敗,大勢已去,遂投降。其餘的投降部隊或是因為各自為戰,被分割包圍,或是因為聯繫不上指揮系統,以為王的指揮部已經被殲滅,而且王事先已經交代過,若士兵儘力仍不能勝,則不必成仁,遂投降,也算是對國民政府仁至義盡,挺夠意思了。畢竟普通國軍當兵吃糧,打不過就投降,談不上對黨國多麼賣命。

再一個,內戰本就不是那麼得民心,這跟抗日不一樣,投降不牽扯到民族氣節的問題,如果死了,自己的這一方又敗了,未必能成為烈士,在後人心中有多麼高的評價,王在這一點上看的還是很清楚的。

第三,濟南戰役遠比想像中要艱苦得多,解放軍差一點就拿不下來,國軍原本不僅沒多少傷亡,反而計劃第二天開城反攻。具體可以看看許世友等人的回憶,國軍的抵抗還是比較頑強的。

第四,國軍在濟南本來就是實力不足,名為十萬軍隊,實則有很大一部分保安團,又沒有援兵,實際是以自身之力,防守一座孤城。王耀武后來曾主張棄城,但蔣先生不同意。後來又主張突圍,蔣先生還是不同意。在濟南戰役前,從孟良崮一戰張靈甫將軍成仁,直到最後濟南被攻下,無人來救,可見國軍內部山頭派系林立,各人有各人的小算盤,鄰近省區的友軍見死不救,沒有人關心王的死活。王在後期對此事頗為氣憤委屈,因此在城破時才打算化裝逃跑,去南京面見總統"告御狀"。話說回來,如果國軍上下當時真的能捐棄前嫌,同心一體的話,那麼"戡亂戰爭"誰勝誰負,誰得天下,還真是難分難解。

《濟南戰役》這部電影拍的時候加入了藝術加工,跟史實多有出入,例如王耀武先生不是在自己地下室被俘獲的,而是在壽光被人識破的。

王主席本人頗有生意頭腦,早年經商賺了一些錢,是國府軍政主官中不多見的清廉官員,被捕後沒有什麼家財,因此頗受共軍敬重。

不過王耀武先生投降後不久對國軍廣播一事,還是挺令人耿耿於懷的。據說氣得蔣總統把收音機都砸了,罵他是軟骨頭。畢竟分手都不黑前男友不是,何況還剛分手,王將軍這轉變,也可謂有點快了。當然,也可能是迫不得已,畢竟被別人抓住了,為了自保,要納個投名狀不是?

最後,打仗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不是說抵抗就能抵抗的,也不是說突圍就能突圍的。兵敗如山倒,山倒不是你想扶,想扶就能扶的。濟南一役,國軍在沒有外界支援(除開頭幾日乘飛機來了七個連以外)的情況下防守了八天,到最後的時候兵沒有潰亂的跡象,並給攻城共軍各部造成了相當的傷亡,個人認為作為一場對國軍來講沒有多大勝算的戰役,國軍打得還是很漂亮的。

粘貼幾個對王主席生平扒的比較詳細的鏈接,個人對第一個鏈接不是很認同,覺得其個人好惡評判的傾向性太嚴重,因此不太採信。具體我上面說的也是來自於老人零碎的回憶,時隔接近70年了,我大奶奶腦子也不是很清醒了,許多事情早已記不清,回憶不起也不可考,真實性難說,因此大家看看就好,不必太深究。我的帖子也是根據查閱的許多資料做的補充。總之一句話,王司令雖然沒死節,但其人絕不是慫包。可以說,我敬王先生之才,惜王先生之識,悲王先生之遇。王主席死前一段時間被迫害的時候,回憶起他的戎馬倥傯的光輝一生,不知道會不會頹然感慨,如夢一般。他本身才能過人,又體恤下屬,還長袖善舞,即使放在現在也是無可指摘的好領導、也是清廉愛民的好地方官,精忠而不愚忠,談起他的時候,我家裡人還是很尊敬他的。

另外,據說王先生在待在功德林改造的時候,一度非常鬱悶,給當年的下屬,正在杭州當官的吳化文寫信,道:「君為座上賓,弟為階下囚,你當初起義時應當對我說一下,咱們一起起義不好嗎?」吳化文看信後哈哈大笑,回復道,你當年滿腦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要是告訴了你,你能不槍斃我?賣友求榮的"俊傑"本色顯露無疑,讀來令人唏噓。忠臣良將下場是蹲監獄,反而善於見風使舵的人常青不倒。不知道彼時的王將軍又是怎樣的一番滋味。

另外,我個人認為,不要太相信香港的那些個落魄前國軍將領出的書,他們逃到香港後為了糊口紛紛著書,並且為了博得眼球,信口雌黃,為了洗脫罵名,無不爭功於己,諉過於人,把自己辦事不力的責任推到同袍身上,很多英勇的國軍將領活著的時候受這群人的擠兌,殉國了還被在香港苟活的他們潑髒水。他們為了糊口,在書里是什麼大新聞都敢弄的。

水木社區-源於清華的高知社群

濟南戰役_互動百科

抗日名將王耀武:抗戰打滿全場 文革夫妻雙亡(轉載)_天涯雜談

http://m.baidu.com/from=844b/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0%2Csz%401320_1001%2Cta%40iphone_2_4.4_3_534/baiduid=FF3D85DFAE63CC772EC66D8ED44F1FCE/w=0_10_%E5%90%B4%E5%8C%96%E6%96%87%E7%8E%8B%E8%80%80%E6%AD%A6%E6%8A%95%E9%99%8D/t=iphone/l=3/tc?ref=www_iphonelid=17255055490379270658order=1vit=osrestj=www_normal_1_0_10_titlem=8srd=1cltj=cloud_titledict=30title=%E7%8E%8B%E8%80%80%E6%AD%A6%E5%90%B4%E5%8C%96%E6%96%87%3A%E4%B8%A4%E4%B8%AA%E5%B1%B1%E4%B8%9C%E4%BA%BA%E7%9A%84%E5%AE%B6%E4%B8%8E%E5%9B%BDsec=9549di=411e59c249158f3bbdenc=1tch=124.0.0.0.0.0nsrc=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EQGG_z6MBTurpkGexP4kHREsRF8qR7jTUS4Ku8S0crxJbzLi3mRU7xJ_raxhxmdN7H8lc4X5bM8_U1eeqid=ef76458c1bb5c8001000000356a2a149wd=

http://www.360doc.cn/article/5421489_369520263.html

http://news.163.com/14/1223/05/AE4KCFK700014AED.html


作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兼山東省主席的王耀武為了守衛濟南其實已經拼盡了全力。王耀武身為山東人,且為中央大員兼封疆大吏,於公於私其不可能不奮力守城,其執掌山東時的作為已經可以說明其對於山東鄉親鄉土的感情(具體可見王耀武曾侄孫王統一《王耀武山東紀事略》)。濟南交戰時在外有32萬對手(14萬攻城及18萬打援),且裝備坦克等重武器(在攻擊永固門時,華野就用了4輛美式坦克,王耀武防守只有陳舊的日式老舊坦克,見范林《攻佔濟南:華野激戰八晝夜 許世友活捉王耀武》一文),且己方主力援軍始終沒有趕到,加之內部濟南西線指揮官吳化文率2萬人投入對方陣營,而濟南守衛隊伍僅9個正規旅(吳化文未走前共為9個旅,拉走2萬人後的王耀武的有生力量剩餘更少),整體戰鬥力並不是很強悍,王耀武向中央緊急要求調遣來的老部隊74軍(整編74師)也僅僅被空運來7個連,還都未配武器(見范林《攻佔濟南:華野激戰八晝夜 許世友活捉王耀武》一文)。可以說守衛濟南所能依靠的唯一強力隊伍就有這7個連,陳納德的空中力量曾竭力支援,但無奈其飛機數量有限,對戰場狀況是杯水車薪、心有餘而力不足。王耀武在如此艱困的情況下能堅守八天已屬不易。9月16日開戰,戰至24日,王耀武彈盡援絕,他的隊伍甚至有一手提大刀、一手持短槍就上陣的(見王濟生《憶濟南戰役》)。22日,王耀武還協同秘書王昭建前往前線,在南門與華野交火,之後王耀武又前往坤順門前線冒著華野炮火站立許久慰問官兵,之後末尾餘下時間始終在大明湖指揮部坐鎮,異常平靜,最後一日,見己方取勝無望,為避免更多手無寸鐵的麾下同袍傷亡,王耀武召開會議講:「現在我們外無援兵,內有叛逆,在十倍於我們的重兵之下,已經苦戰了8天,盡到了軍人的天職,無愧於心,我王耀武已經無用武之地。我們不能成仁,我們已經盡了天職,這是內戰,大家自求生路去吧!我是黃埔學生,不能擅自投共,我將親率軍士,向北突圍,以報校長栽培之恩!」之後突圍(見郭靜《濟南1948:王耀武兵敗時刻》)。可見在當時的狀況下,王耀武已經血拚到底了。


一場足球賽,場上10人,怎麼2個人打假球,各種莫名其妙低級失誤坑隊友造烏龍,然後內訌干架主動申領倆紅牌下去,剩餘8個隊友發現後就會一蹶不振,形成潰敗,不可收拾?

為什麼?因為人是動物,人有心理,人有士氣。氣可鼓不可泄,當剩餘人員都泄氣到覺得再努力再抵抗都是徒勞的時候,一句繳槍不殺,就可以讓「十四萬人齊卸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這10萬人不是十輪大卡車的10個輪子,兩個壞了,其餘能不受影響照舊工作。這是一顆賽艇的10個漿手,當8個隊員死命往前劃,2個隊員公開往後滑,剩餘8個人還有啥士氣?還有信心繼續與同心協力的賽艇一較高低嗎?


已經達到了略差一點的現代軍隊的水平,這是超水平發揮,王耀武就知足吧。

湯恩伯守長江那才是國軍的正常水準。


這都不滿意。。。。這個戰竐率已經可以笑看三大戰役了啊


去除吳化文部,傷亡25%。一部分軍隊已經投降,城防失手,飛機場也丟了。這種情況下才崩潰,老王和濟南守軍也算對得起老蔣了。


就是六萬頭豬,共軍抓三天也抓不完!

——楚大小姐很憤慨。


一支部隊損失三分之一就是失去戰鬥力了,這已經40%了,打不下去了。


這個比例是真心很高了


吳化文就沒有叛變,也就是八萬人。共軍三十四萬人圍城。你告訴我怎麼打。


吳化文部叛變有2.3萬人,濟南守軍共傷亡約2.4萬人,被俘5、6萬人。打得還算英勇吧。


兵敗如山倒,很多時候,一件事情的成功是因為一個堅毅的強有力的領導,而一種潮流或者失敗,是因為一群無頭蒼蠅在咋咋呼呼。人民創造了歷史,而傑出的人,改變了歷史。

古人一直強調士氣,士氣,就是這個道理。強大,永遠源自於內部:對一個人來說,是內心;對一個團隊(軍隊)來說,是士氣。


傷亡能達到20%而不崩盤的,就已經是精兵了····


推薦閱讀:

該在《馬關條約》120周年做些什麼?
為什麼歷史教科書不提65年印尼九三零事件?
中国 1949 年建国初期可否不识别民族?
中國投這 8 次反對票的意義是什麼?當時為何要投反對票?

TAG:濟南 | 中國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