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行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RT 首先真的很嚮往這個職業 然後作為一隻國際高中狗在努力的學習 出國大概讀到碩士 留的留不下來 看天意…很好奇到底是個怎樣的職業
具體幹什麼/怎麼樣的環境~
現在剛剛下班(我在香港)
補充:當時是香港時間8月7日凌晨4:26投資銀行是與商業銀行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現代金融業適應現代經濟發展形成的一個新興行業。它與商業銀行就本源業務、功能、風險特徵、監管部門等方面都存在區別,但最主要的標誌是投資銀行主要服務於資本市場。
一、職業背景要求
廣泛地收集信息 以 跨國投資銀行的證券銷售人員為例,他必須每天瀏覽包括《華爾街日報》、《財富》、《商業周刊》、《福布斯》等在內的大量專業財經報刊;同時還要關注來自彭博資訊、路透社、 CNBC 和 CNN 的最新金融報道。在仔細研讀、消化和吸收後,他需要分析出這些新聞將如何影響客戶投資組合中的資產,將自己對信息的領悟與見解傳遞給客戶。高強度的生活節奏 如 果一個負責美國市場的證券銷售人身處亞洲,他必須在美國市場開市交易到閉市的時段一直工作(相當於北京時間從晚上9:30到凌晨4:00),因為必須關注市場每時每刻的動態和股市快訊中各家上市公司的資訊,而且還務必在第二天亞洲時區的正常工作時間準時起床上班,經過短暫的幾個小時睡眠後還要與當地客戶洽 談。這種每周平均工作50到 90小時、不分晝夜、黑白顛倒的生活幾乎打亂了一個人所有的社交生活和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一旦進入這一行,你就必須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高度自律。所以,職業銀行家應該做好長期奮鬥的心理準備,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盡最大努力獲得學習經驗,保持堅持不懈的專業精神。職業發展之路在 歐美髮達國家與地區,許多大學畢業生在剛進入投資銀行時都是從分析員做起。要想成功地做好這個工作,必須具有特別的技能,如處理電子表格技能和思路清晰地分析問題,接下來才有可能會成為高級經理。這需要同樣的技能,只是要求更高一些。在事業的中期,你的成功取決於你能否和客戶交流並順利做成交易的能力。同 時,還要了解市場情況,政治和宏觀經濟情況以及運作機制。
專業要求 投資銀行的一些工作要求很強的數 學功底。如果你數學很好,不妨考慮在理工類學科中再拿一個更高的學位(如隨機演算和微分方程學),然後繼續在財務分析和股票評估等學科中選修幾門更深的課程。在大多數分析員的工作中,正確地分析財務數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證券分析師,你必須努力獲得 CFA (註冊金融分析師)職稱。如果有一天,你有志成從事融資業務 , 並成為公司財務分析家,你最好再考慮一下考取 CMA(註冊管理會計師)。有科技和法律背景的員工對投資銀行來說價值很高:科學家可以從事任何類型的工作,從計算金融衍生產品到生物工程學;律師則可以協助設計新型證券,進行租賃經營並用他們傑出的分析能力與客戶交流。人脈關係是關鍵 「學會推銷自 己」是成為投資銀行家的基本功。進入投資銀行業的關鍵是關係網 —— 也許你早已被這種關係網所吸引,但如果你還不具備,就應迅速建立自己的人際網路。多參加一些行業會議,並在同學通訊錄里找一些從事商業的朋友。當然,關係網不一定馬上就能起到作用。進入投資銀行業後,通常情況下,你應負責把你接受的每一個項目及時做好,無論是寫報告、繪製電子表格、談生意、做研發還是制定 工作計劃。然後,一旦有機會接觸客戶並參與創造利潤,如果你能為公司談成生意,回報將相當豐厚。如果你已經成為高管(通常為董事,董事總經理及更高層管理人員),你必須要承擔更多的風險。在這種職位上不能很好地勝任工作的人,就要被迫離職。二、投資銀行人才能力素質要求
強大的人際交往與領導才能
摩根斯坦利中國首席執行官竺稼先生曾形象地說:「我們希望所有的人都既能做『方』的事情,也能做『圓』的事情。」可見,在各種情況下都能與客戶進行良好的溝通,並最終解決問題的人相對容易進入投資銀行人才搜尋的視野。出色的學習與邏輯思考能力 應屆畢業生獲得錄用後一般會從初級職位做起,如筆頭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量和工作壓力相當可觀,如果不具備縝密的思維能力和快速採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很難適應。日後如果能夠依然保持這種能力將可以遊刃有餘應付激烈的競爭。良好的基本素養和專業知識 頂級的金融機構一般並不對人才的專業背景進行限制。正如美國許多優秀的投資銀行家並非金融學、經濟學出身,但是具備相當的金融知識,能夠熟練運用金融分析工具,具備很強的分析能力是他們的共同特點。充沛的創造激情與工作能力金融是智力產業,正如竺稼先生所言:「作為一個服務性行業,沒有高精尖的技術和機器,但要區別於其它公司並在競爭中取勝,最大的砝碼就是人才!」金融業務有時非常複雜,之前可能沒有人嘗試過,這就需要團隊成員具有足夠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飽滿的成功信念和制勝勇氣金融業充滿了挑戰,在激烈而漫長的競爭過程中,必須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充足的信心,以及不畏艱難的勇氣。事實上,在正式進入任何一個國際知名金融機構之前,繁瑣的書面申請程序和筆試、面試等活動已經將那些眼高手低、毛躁虛浮的人屏蔽在外了。
兼備全局意識與實幹精神金 融業不需要夸夸其談的空想家,踏實肯干是任何一個階段必須保持的本色。初入頂尖金融機構的人工作起點都很低,即使是MBA畢業生。但對於一個對未來有規劃的職業人來說,起點正是學習的良機。和同事的談論,與客戶的商議,並非小事,你應當從中漸漸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麼,並在工作中對全局有一個思考和把握。
三、投行最大的幾個部門IBD:(投資銀行部,包括Corporate Finance和ECM,一個是幫助公司上市,整改,一個是做市場宣傳、定價等事情
Trading:交易,包括Proprietary desk(用『自己』的交易)等
Research:研究部,出各種報告,研究各種金融相關資產。寫股票評論。
Sales:銷售部,機構銷售部等,主要針對基金等客戶。
Private Bank: 或者 wealthmanagement,散戶部門等。不要小看散戶,李嘉誠,李紹基都是散戶。其實這些散戶已經完全可以成為機構客戶。定義,不是絕對。Asset Management: 資產管理,就是旗下基金。所以呢,不管是讀什麼專業,都有可能進入投行。例如讀物理工程的,可以去研究部做工程機械行業的分析員,或者去投行,做這方面的分析員。四、具有以下的優勢讓你離投行更近
地緣優勢頂級投資銀行在中國的業務雖然範圍廣泛,但是他們在中國總部卻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一線。因此在上述城市的名校畢業生在應聘方面可以搶佔很大先機。英語優勢 投資銀行招人最重要的一點是應聘者必須具備非常skilled的英語能力,口語要說得地道,英語思維要敏捷。這從他們的面試過程中可以感覺出來,因此,如果你的英語不是很好,建議首先要回去好好努力。職業化優勢 具備在AA,PWC這樣的大公司實習的經歷也直接造就後來的職業化潛力,這是一個軟優勢。因此,如果想在競爭中佔優,首先要擺脫自己的書生氣,廣泛接觸面向社會,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更寬的視野
北京上海這樣的國際大城市的佼佼者,他們平時所接觸的機會和平台更加能開拓他們的視野和增強他們的自信。他們能夠更加容易的接觸大公司,見識大場面、大人物。投行的職業發展道路 首先,進入投資銀行的途徑通常有兩種:途徑之一,認識圈子中的人,有他人推薦或者介紹;途徑之二,校園招聘。從級別上來講,從低到高大致有這些層次:Analyst(分析員,一般國外名校本科畢業、或者國內名校本科研究生畢業)Associate(經理,從分析員升任或從國外名校MBA招聘)VP(副總裁,從經理升任)Director(董事,從VP升任)Managing Director(董事總經理,從Director升任)。
上述稱謂不同的銀行有所不同,但本質相通。一般來說,每一級別之間大致相差三年的工作經驗,按資升級。越往上,人才在不同銀行之間的流動情況越普遍。從功能上來講,投資銀行的人大致分為做客戶關係管理的和做業務實施的。前者一般相對應的級別比較高,通常VP和以上為主;後者雖然各級別的人都會做,但是主要工作集中在Analyst到VP這幾個級別。進入投資銀行業後,通常情況下,你應負責把你接受的每一個項目及時做好,無論是寫報告、繪製電子表格、 談生意、做研發還是制定工作計劃。然後,一旦有機會接觸客戶並參與創造利潤,如果你能為公司談成生意,回報將相當豐厚。如果你已經成為高管(通常為董事,董事總經理及更高層管理人員),你必須要承擔更多的風險。在這種職位上不能很好地勝任工作的人,就要被迫離職。簡單而言,如果想做到Director以上或者做客戶關係管理,即拉業務為主,要麼你從底層爬上來,積聚了良好的專業素質、客戶服務經驗以及廣闊的人脈,要麼是因為家庭的背景,或者行業的長期經驗 和人脈。其它可能性不大。五、投行筆試回顧 Numerical Test即數字能力,numerical,就是快速計算,例如工廠A,工廠B,在yr1, yr2銷售A,B,C種產品,每種產品售價X,Y,Z,銷售額比a%,b%,c%,和各銷售量,現在告訴你工廠A yr2 總銷售額為10,000,那麼A和B的銷售總量為多少?我的這個例題肯定不嚴謹,我想說的是,你會看到一個表,裡面有很多的信息,然後要求快速作答。Verbal Test
語言能力,簡稱verbal,就是快速閱讀,一段5行以上的文字,回答一個True, Don』t know, False的問題,文章內容可以從考古到金融。Verbal總的來說主要有20個話題:素食主義vegetarin food管理management(catalyst)兼并收購的相同和區別歷史研究history死亡和保險(human morality,insurance annuity)場所安全(e"er duty,e"ee safety)現代社會教育education in modern sociey teachersideology理論和模型theory vs. model科技與誠實email vs.telephone 條約法案warranty企業家entrepreneurship urgent vs. emergent犯罪率與安全感知cime vs. visibility科學知識發展provisional science環境與利益博弈environment vs. political conflict化學公司Selios部門預算budget and manager礦產資源回收reserves職場變化ambitious staff職場壓力e"er,e"ee stress 退休法案與年齡 航班安全系統airline security systemInduction test邏輯推理,就是給你4個圖,然後在a,b,c,d中選擇四個以後會出現的第5個圖。personality
心理測試,諸如:「你是一個很樂於助人的人?」,選項:1. strongly agree, 2. agree, 3. no opinion, 4. disagree, 5. stronglydisagree, 目的看你的強勢在哪個方面,溝通,數字,執行力還是什麼… (不要以為沒有正確答案,投行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人)六、投行面試小結一般首先會進行一輪電話面試,了解你的基本能力和個人情況。電話面試結束後,正式面試一般分兩輪,過程與國內基本相似,問題也主要分兩部分,先是必選題(behaviorquestions,自我介紹、申請動機、團隊合作的例子和失敗的經歷等),然後是專業題(technicalquestions)。二輪面試結束後,不管你是否被錄取,對方都會電話通知。如果你被錄取了,公司在祝賀之餘,更多的會探聽你是否還得到了其他公司的 offer,進而試探你選擇該公司的可能性。說說留學生在華爾街投行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吧?真正意義上的「華爾街」(Wall Street),並非紐約下城(downtown)那條全長不過0.48公里的「牆街」—歷史上這裡真的有一堵牆,街道也因此得名。相反,曼哈頓中城(midtown)中央車站附近那些林立的高樓更能代表紐約的金融業,它們就如同香港的中環。
自從3年前來到這個城市,曾任摩根大通(J. P. Morgan)分析師的Henry Jiang就從未離開這片街區。他熟悉這裡的大多數餐廳、酒吧,樓與樓之間如何穿梭更快,甚至知道到哪間星巴克買咖啡等待時間會更短。
大多數工作日的時候,Jiang七點起床,邊吃早餐,邊瀏覽公司郵箱里發來的當日《華爾街日報》上的新聞,假如納斯達克重挫,他或許可以尋求購買某些公司的合適機會。
他租住的公寓也在中城,離工作的地方步行只要20分鐘。這裡到處都是「早起的鳥」,大家都趕著參加清早的會議,如果中途有人突然停下或慢下來,很可能被後面埋頭走路的人撞上。街道上到處都是行色匆匆的黑西裝華爾街人,走在路上,隨時都會聽到充滿數字的對話。
Jiang曾試圖在結婚之後搬到和曼哈頓一河之隔的新澤西,如果花同樣的租金,那裡的房子空間更為開闊,但每天會為此多花半小時的通勤時間,最終他還是決定放棄了。公司里那些高階的管理人員,則大多住在康涅狄格州。他們乘坐Metro North Train,可直達中城的中央車站。出車站後,3分鐘就可到達辦公室。雖然距離很遠,但如此便利,倒像是公司和家兩點之間的擺渡車。他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就是他未來的生活。
漫長的工作日開始之前,他多數情況下需要一大杯咖啡。他所工作的這棟高聳入雲的建築,金融危機之前屬於貝爾斯登,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貝爾斯登的名字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摩根大通接管了大樓。如果你想一窺它真正的模樣,可以看看《紙牌屋》上一季的海報。
Jiang算得上杜克大學裡的高材生。上大學時,他學的是經濟學和公共政策研究。最初,他對自己的規劃是成為一名律師,但後來覺得律師終究還是乙方,不得自主,為何不直接成為甲方,進投資銀行和金融機構?經過一系列申請和面試,他幸運地獲得了摩根大通的暑期實習機會。那時整個華爾街從金融危機中漸漸喘息過來,一些工作機會開始重新浮出水面。2011年暑假,他從杜克大學所在的北卡羅來納州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城市。
接下來經歷的,就是所有華爾街投資銀行都有的為期十周的培訓和實習。十周過後,他將從一無所知的學生,變成一個業務熟練的初級員工。
最初3周,Jiang在3個不同崗位進行了輪崗。在熟悉一些基本概念之後,他開始學習Series79—華爾街投行大都要求職員通過這項由美國金融業管理局頒發的從業資格測試;以及Series63—一項關於未來交易員的更專業的測試。每項測試通過後,Jiang都會興奮不已,把它寫到自己的Facebook上。
對華爾街初體驗之後,他最終拿到了錄用通知。10個月後,他得以重新回到了這座城市。準確地說,他又回到了曼哈頓中城。通常情況下,他每周工作80到100個小時—這意味著工作日的時候每天工作16個小時,周末則可能每天有10個小時要加班。這並不意味著,他全天候都在工作,比如可能一天無所事事,甚至只能靠自拍來打發時間,但等到高一級的職員下午六七點下班回家了,他可能丟給你一堆工作,你要全部完成才能回家。
作為畢業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初級分析師,主要的工作就是搜集、整理和分析一些財務數據。如果遇到幾個上司同時分配工作,Jiang就不得不做到夜裡兩三點。那種感覺,就像是電腦在不同程序之間切換。「有時候並不是時間本身讓人抓狂,而是你不能去控制這些時間,感覺生活不屬於自己,」Jiang說,「在那些前email和前智能手機時代,下班之後老闆就很難找到你,但現在有了黑莓,可以隨時聯絡到你,工作就成了全天候的。」
即便沒有黑莓,一些銀行現在也會讓員工在iPhone上安裝一個叫作「Good」的應用程序,這些僱員如此就不需要同時帶兩部手機,但也意味著工作和生活更加分不開了。
在忙碌的午餐高峰,Jiang都會在45街和46街的餐廳里迅速做個決定,但更多的時候,就是在電腦前面解決。通常到了下午3點左右,他會給自己再選一杯提神的飲品。「工作壓力很大的時候,人就會變得很胖,你不可能總吃沙拉這些健康食物,吃高熱量食物,才可以對抗高強度工作。」Jiang說,「外賣通常也很油膩,至於鍛煉,根本不可能有時間。」
下午7點之後,員工可以在公司獲得一頓免費晚餐—大家一般傾向於在6點40分左右點餐,7點時正好送到,到了這個時候,整個公司一層大堂里都是帶著自行車頭盔的送餐的人。免費晚餐意味著人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在這裡工作,這裡還提供洗衣、照顧孩子等各類服務,精神不振的下午,會有各種免費的咖啡因和餐食,大多數投資銀行的大樓內都有公司的健身房。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也變得越來越模糊。
這種尊重「過度工作」的文化中,人們將加班內化為正常現象。工作就像是一種新的宗教,工作倫理則像一種新的道德。每天工作15個小時不僅表明你的盡職,同時在加深這種盡職。隨著時間推移,長時間工作的狀態會不斷證明這份工作「值得如此」。無日無夜待在辦公室,則成了加入這個「華爾街俱樂部」的守則,以及整套系統運轉的必要法則。
對Jiang來講,最長的工作記錄是一周超過130個小時。整整一周,難分日夜,他基本每天早晨8點進到辦公室,凌晨6點離開,回家沖個澡,再回到這幢大樓內。
這種事情發生,往往是因為需要為一項購買決策提供可行性報告。簡單來說,如果一個銀行需要說服自己的客戶購買一間公司,自然需要提供充分的數據支持,很多數據來自FactSet、Bloomberg、SPCapital IQ等一些訂閱服務,所有這些最終要呈現為一個pitch book。這個時間通常需要在30到60天之內。它意味著,提交報告前,工作時間可能無限加長。分析師之上的Associate、副總裁、董事總經理都可以隨時對pitch book提出意見,比如董事總經理可能在凌晨3點的時候寫郵件來,希望75頁上的圖是柱狀圖而不是餅狀圖。
「有一天我從公司回家,一上計程車就睡著了,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又回到了公司,中間發生了什麼,我完全不記得。」Jiang感覺,這種生活很難真正停下來,「每個人都擔心會失去工作。」
整個華爾街奉行的是一種典型的「升職或離開」(Up or out)的文化和組織結構。金融危機之後,因為成本考慮,大銀行中往往更高職位的人被率先辭退。同時出於安全考慮,大部分金融機構都封掉了Facebook、Twitter和Gmail,如果不用個人手機,員工就無法與外界聯絡。他和女朋友畢業後就住在一起,「否則根本不可能有時間見面。」
每到周五傍晚,中央車站旁著名的Beer Bar就會異常歡騰喧鬧,數百人擠在那裡,路過時會感覺像是一大群「工蜂」集體「勞作」發出巨大的嗡嗡之聲,雖然很多人喝掉這杯之後,還要趕回辦公室工作。因為來的人太多,入口過道常常濕滑,經過時要非常小心。
Jiang則會在周末抽出一個晚上,和朋友喝酒到凌晨四五點,徹底清空自己。像他這樣的年輕分析師,實習時有的人剛剛達到法定飲酒年齡—21歲。「大家的狀態都差不多,所以很能相互理解」。這些「清空」的項目還包括吸水煙,以及喝百威的淡啤酒。如果第二天有人說自己「食物中毒」無法來工作,那基本相當於是宿醉的暗號。
「1980年代以來,人們就一直這樣努力工作,這一點基本沒有改變。」Jiang說。在他看來,努力是存在於華爾街數十年來不成文的準則。Jiang是個非常容易溝通的人,他長著一張非常有親和力的娃娃臉,但在談及工作的時候,他也會流露出非常專業和強硬的一面。和20年前的華爾街相比,像Jiang這樣的年輕人的確承受著更大的壓力。1992年,畢業生每周平均工作58個小時,而2012年畢業的學生則為72個小時。就生活規劃來說,上一代人有78%打算要小孩,現在這個數字只有42%。
這是個結果至上的環境。只要將手頭的事情完成,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但這其中充滿矛盾,它只會傾向於讓你做多而非做少。
日子久了,Jiang也漸漸摸索到一些技巧,如此,才能克服長時間工作帶來的身體和精神消耗。比如,一些工作可以外包給印度人完成,這也是近幾年間投行業興起的趨勢,而且越來越流行。他通常會選擇在上午給上司提交報告,讓他有更充分的時間查看,否則如果下午提交傍晚才得到回復,就要額外加班。
「你需要把事情推回去,」另一個在花旗工作的女孩告訴《第一財經周刊》。「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多做一點事情,可以多學東西,並不計較得失。但在銀行里你不能如此,你必須知道哪些是你能做到的,哪些需要推給別人。」
毫無疑問,進入這幢建築的每個人壓力都很大。辦公室里,大家無論穿衣還是行事,也有些微妙的法則。女性通常都會穿黑色套裝,如果穿紅色,那一般是職位很高的人,雖然這個群體里的女性並不多。當然她們在茶水間的那些談話會遠離工作,而是大多關於明星八卦、哪裡的髮型師更好以及最新的時尚趨勢。
根據《紐約》雜誌商業記者Kevin Roose在Young Money一書中的描述,為了能夠專註而且長時間地工作,摩根大通收購和併購部門的一些分析師會服用一些藥品,比如安非他命(Adderall)和莫達芬尼(Modafinil)。後者在華爾街正變得越來越流行,莫達芬尼並不會使多巴胺增加,所以一些科學家認為使用它不會形成依賴—儘管在這一點上也存在分歧。
紐約漫長的冬日裡,這些年輕的分析師比一般人要更長時間待在封閉的空間內,可能很久見不到日光。體檢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被診斷為「維生素D缺乏」。這和Jiang曾經生活的環境顯然不同。他在美國西南部亞利桑那州的吉爾伯特長大,那裡陽光充沛。他的父母依然生活在那裡。
對健康的犧牲,就像是這場高風險遊戲必然付出的賭注,而這無異是一場煉獄。無論如何,第一年和第二年在投行的經歷,對那些嚮往商務艙、牛排大餐、夜間城鄉間車接車送的年輕人,就像是召喚他們的燈塔。
當你進入重要崗位(Front Office)的時候,你考慮的可能是如何掙到更多的錢,而非失去什麼。」Roose說。這並不是秘密。靠長時間的工作來獲取高薪,這是吸引他們來華爾街的重要原因。
第一年過去了,Jiang拿到的薪水大概是7萬美元加相同數量的分紅。但在進入摩根大通工作6個月之後,Jiang已經開始去面試一些新的機會。在投資銀行中,這樣的面試會在春天特別活躍—每年1月和2月都是獎金決定和發放的時間。
所以往往到了每年3月的第一周或第二周,投行內就會出現很多「預約牙科醫生」或是「家裡有急事」的說法,一些一年級分析師藉此去面試新的工作。如果能夠進入私募基金或對沖基金,對他們往往預示著美好的職業前景,比在投行的收入高很多,年薪達到20萬美元很常見。
Jiang也順利拿到了一間不錯的私募基金的offer,頭銜升至associates,這意味著很多的出差和責任,但有著更好的待遇,每天的工作時間也無需那麼長。Jiang說自己喜歡下廚,這樣一來,周末的時間他終於有可能用Slow Cooker為女友試驗一下新菜。
因為家庭本來很富裕,後來選擇結束了兩年華爾街分析師生涯的時候,Jiang感慨,「雖然收穫了很多的經驗和朋友,但這真是漫長而又短暫的兩年。
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高大上!
錢是多,但沒多到你花不完的地步,初級員工確實不高。如果是標準的投行部門,你就是天天拉杆箱坐車,飛來飛去的命。天天出差!要知道中國大多數企業都在偏遠的開發區,你懂得。訂做西裝在郊區塵土飛揚。如果是證券公司其他部門,你也想的太好了。以為手指一點,市場就上漲了?不虧就很好了。以為自己金口一口,產品就能賣出去?以為研報一出,股價立漲?就算是公司領導,你還不是得去跪舔富凱大廈和各個權貴人氏的XX?總之,就是那樣了啊。別預期太高,但還是不錯的我求你們了,國內的證券公司別出來丟人現眼了,大家所說的投行基本上是外資大行。雖然國內證券公司在性質上算是投資銀行,但是不論層次還是待遇都是屌絲級別,你們不是大家所艷羨的那種「投行」。外資大行entry level年薪百萬,國內證券公司entry level一個月萬兒八千的,真的別現了。外資投行那是金融精英,國內證券公司的員工是實打實的金融民工。
推薦閱讀:
※普通本二,金融工程专业,为了找工作考什么证?
※從經濟學角度看,雙十一什麼也不買,是種損失嗎?
※2017年全世界各國的國民財富加起來,換算成美元是多少?
※我們總是聽說「社會財富不斷增加」,人類交易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錢)財富?錢不是等價交易來交易去的嗎?
※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和節能減排、勤儉節約矛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