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文革時期供養了全國嗎?
山西人還想說山西在文革期間供暖了全國呢。。。有意義么?搜了一下數據,有
"1949年6月~1995年,上海市地方財政收入合計5339.25億元。其中1949~1978年佔總數的36.62%,1979~1995年佔63.38%;稅收收入佔51.35%,企業上繳利潤、地方自籌和中央專款收入等佔48.65%。同期,地方財政支出合計1568.18億元,其中1949~1978年佔18.49%,1979~1995年佔81.51%。"折算一下,78年之前上海的財政收入合計1955億,財政支出合計290億。也就是說85%以上的稅收是統籌給了全國。
同時國家財政支出數據我沒查全,52年是176億,77年是843億。簡單用直線法估計一下,這29年全國財政支出總和為14775億。刨掉上海後支出14485億,其中1665億是來自上海統籌的稅收。也就是說粗略估計大概有10%的財政支出是來自上海。
由此可以得到兩個判斷:
一、這些年上海的確把創造的絕大多數稅收都貢獻給了全國。二、上海的貢獻從全國角度來看是相當重要的。別人說上海供養全國,又沒說憑上海一己之力養活全國。題主至於這麼激動么。
作為東北長大的小朋友,從小到大一直被教育是關里人拿走了我們的石油、煤炭、鋼鐵、水泥、木材和電力,而只把污染留給了我們。計劃經濟時代是我們東北人養活了全中國。關里人對我們比日本鬼子還壞。遼寧盛產大豆,可是文革時關里人每月供應半斤豆油而遼寧人只有三兩,所以給陳錫聯起了個外號叫陳三兩。
就我看來,上海人一般談這事都是有人說上海還不是靠剝削全國發家的時候
當時的全國統籌性是某些人無法想像的。而且,時至今日,我國某些糧產區依然在供養全國。從1959年開始國家開始實施新的財稅政策,直轄市的財政分配由國務院直接決定。所以從1959年起上海向中央上繳的錢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在戶中央直屬的單位的收入,這部分收入直接上繳中央財政,第二部分則是地方財政收入,由國務院直接分配上繳比例。而當時上海地方財政所分的配額至多只有18%,最低的1968年只有5.8%,其餘全部上繳中央財政。這21年是上海為中央財政負擔最重的時期了。
「我們的XXX供養了全國/全世界」
這句話,我聽東北人,北京人,山西人,上海人,浙江人,江蘇人,廣東人,四川人,雲南人,廣西人,新疆人都說過。
這句話就和
「我們那裡的話差一票就是普通話」
「我們這裡的美食天下第一,別的都是異端,外國人外地人吃的那根本不叫食物」「XX名人其實是我們XX人」本質上是一樣的,聽聽就好
不僅是文革時期,之後也是供養全國。比如上海益民食品廠。
其實有本書,叫&<上海支援全國&>分上下兩冊;沒錯,這本書是上海的出版社出版的;你說上海人雞賊也好,說上海人摳門也好,或者說出於優越感也罷,這本書里所有的內容均來自於解放日報文匯報及各省的資料室,一定程度來說,算得上是史料翔實;
上海能加工食品,不能生產食品,只能出工業品為爭奪食品出一臂之力
如果考慮工農剪刀差,誰也不欠誰的又是這種先拿結果,然後去找原因的神邏輯。上海供養全國只是結果,不先去找根源,然後根據這個根源去推倒出結果就是耍流氓啊!上海是把大部分本地生產的資源給了全國,但全國資源不先統籌後已極低的價格賣好多到上海,上海靠本地資源能造出什麼?全國農民不給上海生產大量工業用糧和市民需要的口糧,上海那麼多工廠和城市人口去喝西北風?
我看到有人總結的就很好上海引領了全國,全國造就了上海,誰也不欠誰的。
上海出產稻穀和肉製品嗎?沒聽說啊?一個經濟體,誰也離不開誰,都是互相供養。
這答案不火,掛個人試試,希望他是二代移民吧:
我在這匿名開個地圖炮:
上海人幾乎百分之百都認為上海在文革時期供養了全國。你給他把數據拿出來也沒有用。
讓我印象極為深刻的一次,和一個上海的朋友聊冬天實在很冷,那位朋友一臉篤定地說上海的冬天絕對比你家冷,然後扯了一堆體感溫度空氣濕度海邊風大,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上海比我家不知冷到哪裡去了。注意我這位朋友說的是室外而不是室內。
你說我一個哈爾濱人你非跟我比這個。。。
總而言之,上海人就是覺得無論什麼上海的都是最好的,哪怕是冬天也是上海的最冷。
一個事實是文革剛結束的時候上海的工業產值是全國的四分之一,國家統計局網站就能看到,而現在上海的產值才佔多少?可怕吧?事實上文革期間全國經濟一片混亂,也就上海這種家底厚的地方能撐著,別的地方已經垮了。上海有益民食品廠。
這就夠了。
供養全國?文革的時候幾乎99巴仙的外匯都是從廣交會來的,我大廣州還沒說供養全國呢上海人一貫的自大罷了改革開放30多年,舉全國之市場供奉上海,又怎麼說呢?
以下為複製的評論內容
我的意思是,在一個經濟體內,沒有哪個城市是可以單獨生存的。上海也好,深圳也罷,大連天津青島廈門廣州香港,都一樣。作為開放港口城市,離不開廣袤市場的支持。而上海,無疑是這些城市中最幸運的。得到了這30多年來幾乎所有最好的政策支持。
是的,這裡面有上海自身條件得天獨厚的原因。但不應該理解為理所應當。所以,上海引領了全國,全國造就了上海,誰也不欠誰的。我們的晚餐並非來自屠宰商、釀酒師和麵包師的恩惠,而是來自他們對自身利益的關切。亞當斯密,《國富論》(1776年)
大陸養香港,中國養世界。
現代自由經濟活動之下,沒什麼養不養的。除非是自大邪惡統制經濟,但是這個叫做剝削,搶劫。哀,中國農民啊。
當然,題主談的文革,跟特色。但是我也不覺得是上海在養,只不過是交易而已啊,只不過上海大清而已。大清養了日本?我們沒那麼善良和有病吧。
上海當地人一般不會去思考這麼深奧的問題,我們更關心早飯吃甜大餅還是咸大餅?吃小籠包還是吃生煎饅頭?晚點要買什麼菜回去?這個季節該吃什麼?超市今天有沒有什麼東西打折?哎呀,青菜又漲了五毛錢。
推薦閱讀:
※買房專業術語都有哪些?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怎麼樣?
※上海有哪些雞尾酒很正的或者裝修比較有趣的或者音樂很棒的酒吧?
※如何看待閔行體育公園工作人員溺死狗事件?
※靜安為什麼與閘北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