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道家哪個形成的時間早?
作為宗教,佛教比道教早
如果你說的是「佛教」和「道家」,也就是作為哲學思想的「道家思想」比,那道家就太早了。因為所謂「道家思想」是後人劃定的一種思想體系,這個範圍可大可小,就看用什麼標準去劃分。如果使勁追溯,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國文明的源頭
首先講一下佛教和道家的由來,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
佛教的由來和發展是規規矩矩的宗教發展,起源於印度、尼泊爾地區。在繼承當時的婆羅門教等印度古宗教的基礎上,釋迦摩尼做出一些創新,產生了佛教。
而道家則是一個後來總結性的概念。道家上承周學,人物最初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可能可以推向更早;但是道家等諸子百家概念則是在漢代形成的。也就是說在春秋戰國時,道術已為天下裂,有了思想流派的大致分類,卻沒有明確百家分別。所以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後來被分類時,出現了派別之間混雜(兵家、法家、縱橫家書籍被歸類在道家,後來又被歸為各家)、派別內思想相互排斥(道家莊子一派斥楊朱一派),某些學派在後來被質疑是否能獨立(名家),還有稷下之學之後,百家混合難分(雜家各有所重,卻又雜合百家。呂氏春秋傾向道家,但是歸類於雜家)。所以按概念形成時間來說,佛教早於道家,(佛教作為一個發展軌跡正常的宗教,可以看做從一開就形成概念)。按照思想流派發展來說,道家早於佛教(如果佛教堅持四聖諦、十二因緣產生於釋迦摩尼,而非繼承於印度古宗教)。如果要說老子和釋迦摩尼的誕辰來討論先後的話,也只能大致地說一下。
首先,我們說到老子,一般就指認為道德經作者,但是道德經是如何成型,成型於什麼年代,是否一人所作都很難確定。當然如果不死扣的話,我們可以忽略這這些問題,只考慮一個問題:假設道德經作者老子存在,老子是誰?一般的說法是指老聃,據考證出生於公元前571年左右(不知具體考證,大致來源可能是孔子幾次問禮,以及出關年份)。如果不承認老子就是老聃的話,那麼這一部分就答不下去了。再看釋迦摩尼,說法更加多,這裡引用季羨林先生的文章:釋迦牟尼活了80年,這沒有異議。爭論不休的是他滅度(逝世)的年代。只要把這一點弄清楚,他的生年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佛滅年代,異說甚多,據說約有60種。只在中國的西藏地方,就有14種之多。參閱呂澂:《印度佛學源流略講》,任繼愈:《漢唐佛教思想論集》。關於這個問題,德國著名梵文學者HBechert在他的新著《重新探討佛陀生卒年代芻議》(Contribution to the Discussion on「The Date of the Buddha Reconsidered」,1980年10月瑞典皇家人文科學院印度研究討論會上的發言,作者寄來了打字原稿)中又重新作了分析研究。其中比較通行的、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一,南傳佛教各國主張佛滅度於公元前544年或543年。二,我國蒙藏黃教主張佛滅度於公元前961年。三,我國內地有公元前 1027年說;根據「眾聖點記」,則為公元前485年,較中國的孔子早死6年。四,在西方學者中,德國威廉·蓋格主張公元前483年說,荷蘭學者亨利·刻恩主張公元前370年說,日本學者有公元前386年說和384年說,加拿大學者瓦德主張公元前486年說AKWarder,Indian Buddhism(《印度佛教》),Delhi,1970,P44~45;採納得比較多的是公元前483年說。
另外有至於其他說法,如《周書異記》等書中記載,多為佛教徒傳入中土後偽造,不予考慮。而季先生所列說法,也未必正確,我也不知道各位專家如何具體考證得年代。總結來看,近代學者專家對釋迦摩尼的滅度年代推定,大約定於公元前384-公元前486年,換算到出生年代,晚於老子幾年到幾十年。而在宗教內部來看,無論是南傳佛教、藏黃教、佛教經書中記載,釋迦摩尼要早於老子至少幾十年;另有《眾聖點記》記載為公元前485年。
情況大致這樣,需君親自判斷老君和佛祖是同時代人。老君大八歲。
但佛教是佛祖親手建起來的組織,而「道家」是個鬆散的學術聯盟。那時候說誰是個「道術之士」,和現在說誰是「科學家」一樣寬泛。如果以莊周學派論,庄真人比佛祖小了近200歲。如果論漢初的黃老學派的話,那就更晚了。
另外,道教幾個初期流派(太平道/五斗米教)建於東漢,都是佛教的仿品。不過他們比佛教的戰鬥力可強多了。比如太平道,土生土長的炎漢朝,事前根本想像不到宗教能把烏合之眾組織到那種地步。
道家其實就那樣,庄夫子講道理,那是越講越糊塗,那個繞的喲,到頭來把自己都繞進去了。道教的歷史就精彩的多。性格內向的修修長生,性格外向的建個教派,形而上的鎮日清談,形而下的採買爐鼎,和皇帝們一起煉丹,和老爺們一起點金,和草民們一起造反,這都是道士們乾的事。
以下與本題無關!!!
=====更新=====
只顧著過嘴癮,話說得太滿,結果被人懟得一頭汗:
這個問題,老實說我沒法回答。
因為莊子很聰明,他在論述之前,先預設了一個立場:支離其德。什麼是支離其德者?就是無賴啊。有人說莊子是游世主義,游世主義是什麼?是「認真你就輸了」。
但是人不可能永遠歡笑。假設莊子偶爾認真一下,那就是我說的:他就把自己繞進去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請問《莊子》是大言是小言?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請問莊子是能不亡還是不盡?
莊子說話的時候,「九萬里而培風」,立意極高遠;但莊子不做實驗,光靠推理,怎麼辦呢?
三個辦法。一是遞進式的提問,又不作回答
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吾誰與為親?汝皆說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遞相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真。
二是無限否定。這不是簡單的「是不是然不然」,而是否定個體,「齊生死等萬物」。比如說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
可是接著就是
雖然,有患。。。
再比如
匠石之齊見櫟社樹,曰:「散木也……」
然而
匠石歸,櫟社見夢曰:「……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
三是到了動真格的時候,只詮釋,不下定語。比如子綦和子遊說三籟,說到最後
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子綦曰:「夫天籟者,
這裡動真格的了,於是
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所以到底是什麼?
——誰都說不清楚。
他這些筆法在寫《人間世》時十分鋒利,寫到《齊物論》就開始把人繞糊塗了
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蜉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但這還不算完,等他在《養生主》裡面為「養生」提供辦法的時候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記得當時我年紀小,讀到這裡的時候,沒有任何感觸,甚至有點想笑:夫子唉,您這八級工式的精緻處世哲學,比人家「 終身役役而不見成功」的,又高明到哪去?
…………
但笑完之後,我又忽然懷疑,夫子在寫「遊刃有餘」的時候,到底是板著臉的呢?還是一邊寫一邊偷笑呢?
攤手~
你說道家與佛教相比的話,那一定是道家,注意不是道教。
道家在盤古開天地時候就有了,華夏五千年里,道家是最早的學術,九天玄女傳奇門遁甲與黃帝。大戰薩滿蚩尤。那個時候,道家已經產生。
在後世,佛教傳去中國之後,也有很多結合道家思想的地方。
甚至文成公主進藏,帶給藏密一些道家思想。太晚不一一列舉了,如果有興趣,真的可以調查一下。
道家是廣義的華夏思想,超脫於儒家的規矩,佛家的忌諱,道家思想是能屈能伸,瀟洒自如,活在當下。
呂岩說,伏羲傳道至於今。
佛教給道家提鞋都不配,一個阿三宗教傳進來,有什麼目的?為什麼要發展那麼多信徒?做了多少本土化改編,自己動腦筋想吧
差不多的時間,而他們也都明確無疑地繼承了前人的成果。
佛教之前,就有許多類似道教的外道在印度,佛教是在他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葛洪的「雖久視不死,而舊身不改」?
※中國古代有一回佛道在焚經台比試燒書,佛教勝出,是不是有這個事情?
※哪句道經讓你感觸最大?
※身心靈,靈修,寶瓶氣,印度瑜伽是否是同一淵源的,互相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