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災難事件報道中,為什麼中國的新聞媒體關注點更多的不是災難的本身,而是所謂的煽情事件,感動中國?

抱歉,沒有好好的說明災難本身的定義。

我理解的災難本身是災難原因(人為因素),災難的善後(捐款物資的透明與重建的資金問題),災難的中值得關注問題(脆弱的建築,人們心理問題的疏導),而不是用煽情來掩蓋問題。

可能是我對媒體的要求太高,雖然本身是學新聞的,也知道媒體是黨的喉舌。但是我眼中的媒體應該是去了解公民的每一項稅款落到實處,去督促中國政府完善解決問題。

————————————————————

再修改和補充一次

拿之前馬航事件為例,中國媒體在這次災難報道中多數只能充當外媒的翻譯和搬運工

真正對馬來西亞政府形成倒逼追問的是外媒,真正逼迫馬來政府說出事實的也是外媒,

在採訪遇難者家屬方面,一些外媒的行為也的確比我們做的更加成熟

而中國則是滿熒屏的「馬航我們等你回家」「馬航我們為你祈禱」

為什麼我們的新聞媒體會發展成這個樣子?


新聞媒體的任務是宣傳,而不是報道。所以任何新聞部門的上級都是宣傳部。

報道的目的是告知事實;宣傳的目的則是從事實中找到一種可以用來控制人心的手段。

控制人心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煽情。

通過具有高度儀式感的活動,營造一個強烈的氛圍,讓參與其中的人覺得自己很渺小,並且產生一種融入感和參與感,與此同時也有一種脆弱感和無助感;通過組織者和參與者的互動,讓參與者自己覺得自己融入一個宏大的敘事結構之中,產生和儀式組織者「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獲得一種安全感和幸福感,從而做到控制人心的作用。

自古以來,幾乎所有的大型儀式活動都是如此。所謂電視晚會,表彰大會,誓師大會,大型電視特別節目都是如此。


你能做啥?

你知道了,你能做啥?

我告訴你在東經多少度北緯多少度發生了什麼什麼災難,裡面有多少受災群眾,需要多少物資,需要多少資源,沿途道路受損如何,是否要修繕,是否需要調集部隊,調集多少部隊,從哪裡調集部隊。

你知道了,你能做啥?

你不用知道這些信息,黨國也不需要你知道這些信息。

有黨國的領導替你考慮這些事情。

你感到悲哀就捐點錢,再不行就去當志願者,你還是不需要知道這些信息。

甚至你不捐款也沒有問題,黨國的領導自然也能解決。

你也不想知道這些事情,因為這離你太遠,你感受不到一點恐慌。所有的傷亡,所有的損失都是紙面上的數據,你這個普通人根本就缺乏災難的經歷。

你需要什麼?

你只需要一個story

自干五愛看強國夢

美分愛黑黨國

小女生愛看帥哥泡菜白血病

老男人愛看戰爭熱血撕鬼子

你只是需要一個story,來慰藉自己睏乏的生活

這時候,災難發生了,媒體給了你這個story

這麼虐,這麼堅強,但是又是如此真實

高潮連連

你喜歡,媒體喜歡,黨國也喜歡。

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


反對樓上部分答案。

新聞記者的職責是什麼,大概非從業者就以為是簡單的揭露現實,這個普通人都能做到,新聞從業者也是要有職業操守的,就災難報道來說,如果說報道裡面的具體事件還不是以人為本的話,我很好奇什麼樣才是以人為本?

以08年汶川大地震為例,我當時還只是一個初中生,我對地震唯一的主觀感受就是當時很大的太陽,樓層晃動了幾秒鐘,我所在的地方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然後第一時間我們看新聞得到的消息就是傷亡人數以及地區受災情況,這只是一個概況。那時候我還很小,但是稍微注意一下我們就會發現,報道中更多的是凸顯溫暖人心的細節,而非那些令人絕望的事情。

我們上學期上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說過,當年在災區其實是很亂的,亂的程度一般人根本無法接受,沒有吃的,發放救濟糧的時候就是用搶的,在極端環境下人性都不復存在,如果把這樣子的事實報道出來,對當事人以及外面的人會造成什麼影響?社會上又會是什麼樣的輿論,這都是不可想像的。

新聞人沒有你們以為的那麼沒有素質,國內媒體做的不好和體制關係很大,但是並不應該否定所有的做法,新聞從業者本身就吃力不討好,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忍著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在體制內努力著,只是有的人被體制同化,有的人依舊。

惟願選擇這條路的人可以做到不落罵名,僅此。


舉個栗子:馬航

CNN 負責馬航報道的記者隊伍中,有持有飛行執照的飛行愛好者,有試飛過波音777 模擬機的記者,有專門跟蹤空難和航空新聞十多年的專業航空新聞記者,甚至還有退役的美聯航飛行員。而我國報道此事的記者隊伍統稱國際新聞報道組,職能是翻譯國外通訊社的新聞報道,其中大量的從業者畢業於外語專業,與其說是記者,不如說是翻譯。

PS:很多新聞傳播專業畢業的時候拿到都是文學學士的學位,這說明了啥?能力有限!

歷史和現實都證明技術路線和動腦子路線在中國新聞業是走不通的,所以還是打感情牌吧


反對樓上部分答案,尤其是那些認為新聞價值等同於倡導價值取向的答案。

在下北京某大學新聞專業大二學生,私以為這是中西方對於新聞價值取向的不同導致的,西媒注重發掘事實而國內注重倡導價值。就以汶川和馬航兩次災難事件為例,西方主流媒體如美國cnn,第一時間就通過數據串聯分析的手段對災難情況、失蹤人員情況、搜尋線索等做了詳細報道以及分析,速度遠遠快過國內媒體,於是國內媒體只好複製、編輯了西媒的報道然後開始報道受難者家屬的情況,通過各種煽情報道引導價值取向。

我覺得國內的媒體缺失的恰恰就是發掘事實的能力,一味的倡導價值只能讓民眾覺得反胃,而那些受難者家屬除了收到了滿屏的蠟燭,卻連自己的親屬到底在哪都不知道。

知乎首答,大概是因為專業相關吧。


災難來臨後,如何救援搶險減少損失和災後重建才是最重要的。

災難本身?什麼內容是災難本身?

至於表哥說的「沒有以人為本」,我是萬萬不贊同的。中國的救援搶險在世界上說第二暫時還沒其他國家敢搶第一,而報道災難中的感人事迹本來就是以人為本的做法之一。

通過中國媒體的報道更容易動員起全國的力量去救援災區,而這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情景又會給災區人民莫大的信心和鼓勵。


小記者簡單地說兩句。

我跑三農口,每次採訪都能接觸到很多黑暗的東西,但是寫出來的東西都是其樂融融的。

1、管制比較多——領導喜歡

每次出點事,我不敢報道那些不好的東西,因為報道了,我所在的單位承受不起,我在新聞行業的發展基本完蛋。

2、新聞媒體從業人員自設藩籬——自己喜歡

很多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擔心稿件不通過,擔心得罪領導,只能模仿以往的成功案例。

你看,以前有很多的煽情報道得獎了,我根據那個基調來報道事件,大體上是不會犯錯的。

3、吸引受眾——讀者喜歡。

其實也有一些媒體在關注新聞事件本身,但是讀者容易被煽情的新聞吸引。

關於這個可以百度下黃色新聞。

黃色新聞 黃色新聞_百度百科

4、新聞不是全部的事實,大多數時候,被報道的新聞背後是立場問題。


因為這明顯是兩條路線:

災難發生——關注災難慘狀(群眾悲痛不已)——現場緊急救援(群眾驚慌中帶著希望)——絕大多數救援失敗(群眾陷入絕望)——找出災難原因及造成較大危害原因(群眾悲痛轉為憤怒)——追究責任人(群眾的怒氣稍微得到遏制)

災難發生——關注災難慘狀(人民悲痛不已)——領導第一時間指示並現場緊急處理(人民感動)——救災指揮部成立及動員大會(人民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精神)領導累到在處理災難的一線崗位(人民激動落淚)——現場救援出現奇蹟(人民悲痛情緒大幅緩解)——關注被救援者逃生原因(自救知識普及並告訴大家錯誤失敗案例及造成的惡果)——關注救援隊伍(多方努力、領導關注、永不放棄)——救災成功表彰大會(人民精神得以鼓舞)——全國巡講大會(傳遞多難興邦的精神)


災難本身有什麼說的。比如一場地震,你希望新聞直播間24小時給你講這個地震是怎麼發生的,地震原理是怎樣的?新聞媒體的作用不是讓人們在災難面前更加恐慌。就像小學考試成績差,老師不管怎麼批評,最後還是會鼓勵你加油不要放棄對么。


我們的新聞尚未學會以人為本,依然是口條的功能。


我是新聞工作者,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你關注的這些點沒人看。人們喜歡看的真的是書本上批評的,腥膻色的東西。也就是幾位前輩都提過的貪官的情婦啦之類的。

回到災難類報道,人們開始會關心傷亡情況,並以此來判斷災難的嚴重程度。當超過一定數值後,便開始關心災難細節了。

以德國墜機為例,第一時間大家關注死了多少人,然後鎖定嫌犯副機長後,開始扒他的八卦,諸如前女友,抑鬱症,前前女友都被扒出來。至於航空公司招人的制度漏洞,飛機安全漏洞,如何防範真的沒有人關心。

說實話,我倒感覺樓主比較適合宣教,不太適合新聞。新聞人本身不能感覺高人一等,背負使命,無冕之王啥的幻想,無非就是保持好奇心,分享所見所聞所想所感。

如果確實想走官派路線,反倒是官方比南方系更能實現理想,同學你知道通天的內參嗎…


因為關注災難本身會被滅稿


我感覺好多答案扯偏了……

有很多人和媒體也都會寫關注事件本身的報道,但是 沒有人看 !!

煽動民眾情緒是最簡單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吸引眼球的方式,而一個媒體都需要看客支持才能繼續下去,所以就形成了將吸引眼球變為首要的趨勢。

並且這些煽情事件做起來相對簡單,即便一個中小學生也知道怎麼玩煽情,但是要深入報道調查事件,描述始末詳解經過,這就需要時間更需要功力。等你真的寫出來了,基本就落後了,於是沒人看,還出的慢。這種方式,在現在這個高速信息時代,就是在慢性自殺。

但是真正關注事件本身的深度報道還是會有人會寫的,一般來說會在事件沉澱下來後出現,如果你真的想看,可以等過些時日(一兩月甚至半年多)之後,再去搜索相關報道內容,應該能找到你想要的東西。

至於說國家媒體的任務一說法,我想說的是,宣傳和報道都是媒體的任務,這倆也完全不衝突。但是媒體本身越大,肩負的責任也就越大,你不能像小報紙雜誌那樣抓兩個點就隨便亂說。但是作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你又不能不拿出東西表達觀點進行報道,所以就會先煽情之後再說事。

就拿CCTV來說,如果你真的經常去看的話,他們不缺乏有深度的採訪報道(選題方面不論),只不過這時候多數人早已不去關注了。正好也是上邊的問題,很多人只是第一時間去關注這些大媒體,而不會給予時間等待詳細的報道,所以很多時候給人感覺是只會煽情。


大事件中的小人物。好萊塢都這麼玩。


這個問題怎麼不說「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了?

題主給定義下什麼叫災難本身吧?定義好了再來找資料看「是不是」,最後再說「為什麼」。


新聞不是小說

雖然現在很多時候 小部分新聞比大部分小說好看


因為某些媒體的功能從來不是報道事實 而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來引用一個論據 就是說我不是平鋪直敘的告訴你哪裡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 大家都什麼反應 然後受眾去做價值判斷 而是說 你看人間自有真情在 我們是多麼好的國家 多麼好的政府 先給一個價值判斷 然後引用論據 說你看地震有人救 家屬有人管 各種力量積極救援 這就是不同 一個是記敘文 一個是議論文


因為大災之後有大愛 血濃於水 我們都是**人


因為國人都愛看, 看的人多了錢就多。錢多還不能不犯忌諱真是爽歪歪!

是生意,是政治, 唯獨不是新聞媒體。


不準備正面回答,就摘錄幾篇和總局等有關的文章

一、首先由最近畢節留守兒童事件想到的三年前畢節官員對記者的那句質問

「你是記者,你是黨的喉舌人,你是為人民服務還是為黨服務的?」南方周末 - 「黨」與「人民」的選擇題再現江湖

二、主管部門和新聞媒體領導談杜絕虛假報道

強化責任 恪守道德 剷除虛假 胡占凡

二、虛假新聞的產生原因

第一 :利益的驅動。

經濟利益的驅使,使新聞呈現商業化傾向。個別新聞媒體把經濟利益凌駕於社會效益之上 , 為假新聞開了綠燈。有些記者編輯甚至媒體自身,在金錢面前迷失了本性,背離了新聞宣傳的崇高使命,將新聞當作牟利工具,利用新聞報道搞創收,刊登有償新聞、虛假新聞,造成了失實和欺騙。更有個別記者,在採訪的時候索要錢財或好處,給了錢就發,不給錢不發,甚至是威脅對方發批評性報道以索取財物,這些行為都嚴重地損害了媒體的公信力和新聞從業者的形象。

為了完成任務或為了出名不惜造假。有的記者名利思想比較嚴重,為縮短成功之路,忘記了新聞人應該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基礎和行為規範,急功近利,製造虛假新聞,追逐「轟動效應」。什麼假都敢造,什麼故事都敢編,簡直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在功利思想的驅使下,有的新聞采編人員已經形成一套造假的潛規則,不深入一線去採訪,而是憑感覺,想當然,捕風捉影,生編亂造那些聳人聽聞的爆炸性新聞,以求先聲奪人。

為了吸引眼球炮製假新聞。當今媒體的競爭日趨激烈,這使得一些媒體對發行量、收視率、點擊率、可讀性、趣味性看得比真實性更重要。現在,有一種說法,「大報抓導向,小報抓市場」。這是十分錯誤的。在這種發行至上、眼球至上的觀念引導下,一些媒體挖空心思打「擦邊球」,片面追求吸引眼球,急功近利,只要能擴大份額,什麼東西好賣就登什麼,什麼內容有市場就炒什麼,迎合少數人的獵奇心理。比如,前幾年一家報紙刊發的《新聞從業人員平均壽命45.7歲》,從常識判斷就是假的,但我們的記者就是敢把它寫出來,還過關斬將地順利刊出。事實是怎麼回事呢?是「上海調查,在職死亡的新聞工作者的平均壽命只有45.7歲。」這種現象如果任其發展,將會嚴重地腐蝕記者隊伍,甚至會丟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

第二 :作風不實,捕風捉影。

有些記者修養不足,素質不高,給虛假新聞埋下隱患;有些記者對自身要求不嚴,作風浮躁,缺乏紮實的工作力度,給虛假新聞的產生開了方便之門。新聞記者一旦沾染上浮躁之氣,就會沉不下心,穩不住神,就會將黨性原則拋之腦後。有的記者為了趕時間搶新聞,沒有認真去核實新聞信息來源,而是採訪打電話、缺料網上「扒」,造成新聞要素及情節不準確;有的記者不採、不訪,直接在通訊員來稿後署上自己的名字交稿完事;有的記者為多發稿,聽到爆料或從網上看到一些線索,加上「誰誰誰說」或「據消息人士透露」,不經核實就署上名字交稿;有的記者面對新聞素材不認真分析核實,甚至偏聽偏信,將社會傳聞作為新聞線索加以使用,致使報道不完整、不準確、甚至完全失實 ;有的記者面對新聞素材,不開動腦筋尋根究底,而是草率成稿,能見報就滿足了;有的奉行「拿來主義」,把其他媒體的新聞稿稍事加工就搬到自家的報紙上;有的乾脆從互聯網上直接下載,換個地名和時間就發稿;還有個別記者喜歡出入高檔場所,雙腳不接「地氣」;有的編輯把關不嚴,對採訪稿件不加甄別,輕易放過;這樣的作風當然會出虛假新聞。

第三 :虛假新聞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沒有樹立起牢固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當前,在一些新聞工作者中,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不熟悉了,淡化了,遺忘了,特別是目前采編隊伍越來越年輕化,使得這個問題更加突出。一些新聞工作者沒有把自己定位在黨的宣傳工作者上,而是定位在新聞職業者上,這是定位上的根本錯誤。必須清楚,在中國從事新聞工作,首先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這是一個大前提。對普通記者如此,對各級決策者更是這樣。所以我們明確地提出,要「政治家辦報」,這一點我們堅定不移。我們的輿論陣地,我們的報紙,要永遠掌握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人的手裡,這一點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動搖。

三、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職業道德

第一 :認清角色定位,當好喉舌工具。

新聞工作的喉舌工具性質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最核心的內容,也是最根本的原則。馬克思在《萊茵報審判案》中指出:報刊「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無處不在的喉舌。」喉舌論既說明了新聞工作的性質,又說明了它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些人認為喉舌工具是過去革命戰爭時期和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時代發展的需要,認為強調黨性和喉舌作用會影響新聞報道的客觀性,會影響按新聞規律辦事,會影響新聞信息傳播這一基本功能的發揮。這是非常錯誤的,也是十分片面的。新聞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總是要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我們黨和國家的政治立場、政治主張和政治觀點,我們的任何媒體都概莫能外,都不能搞特殊化。媒體放棄喉舌的地位,實際上是一種自我矮化,註定是不會走得太遠。

我們的媒體是黨領導下的新聞媒體,媒體的責任是與它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工具的角色相一致的。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媒體堅持正確導向,擔負政治責任,都是題中應有之義,是我們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也是黨和人民對我們新聞媒體的期望和要求。

第二 :履行社會責任,做好價值引領。

媒體責任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當今時代,信息的傳遞和獲取越來越便捷,新聞輿論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媒體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以及對人們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響日益加深,媒體承擔的社會責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加強媒體的社會責任建設成為一個緊迫的課題。為此,媒體不僅應對新聞事件進行客觀地報道、解析,還要以其正確的價值觀影響和引導受眾。傳播積極、健康、有益的內容,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等現象。

三、一位剛入黨的編輯記者關於學習胡占凡台長講話的幾點感悟

    雖然作為一名中國網路電視台的「老人」,但我還是個年輕的黨員、年輕的編輯,在剛剛到崗3個月的時間裡,不斷的學習黨規黨章和業務知識,而就在今年的7月20日,在我台黨委的組織下,我有幸參加了關於《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專項學習活動,現在向黨組織彙報一下我的學習體會。

    在會議一開始,是畢雲天同志的發言,通過他的發言,我全面的了解學習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容。會後,我通過黨小組發在群內的網址,登陸單位內網,通過視頻資料積極、認真的學習了中央電視台分黨組書記、台長鬍占凡做的《堅定信念 堅持理想 堅守責任》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報告,同時結合自己在日常的工作,可以說收穫頗豐,對我這個剛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黨員來說,再次提升了我的「視野」。

    通過學習我得知,本年度各廣播電視系統開展了很多學習工作,尤其是中央電視台,作為全國廣播電視的「老大」,在台內率先很對播人員和主持人組織開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培訓工作。中央電視台還特別安排時間,對全台主持人和播音員再次進行了3天全日制培訓,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專家講課、輔導、報告、甚至答卷考試、撰寫體會等等,大家會後都對學習表示了贊同,表示不僅收穫了知識更讓自己了解了編輯記者這個行業。我雖然不是主持人,但是作為編輯的我通過學習也感到責任重大,而胡占凡台長所演講的以下幾點是最讓我記憶深刻的。

    編輯記者是受約束的

    胡占凡強調:我們的編輯記者不要片面的只聽西方宣傳,尤其是年輕的製片人及編輯記者,更要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不能道聽途說。他舉例說到,比如大家一致認為最自由的美國,算是多元化社會,但它佔主要地位的意識形態也是完全一致的,他的價值觀那就是歐洲白人的文化價值觀,而在思想意識方面推崇的是以私有製為基礎、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所以這個基本認識我們要從社會制度層面、從價值觀的層面要加以廓清。到現在為止,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媒體不受管理、不受制約,區別只在於管理的方式不一樣,管理的手段不一樣。

    對於新興媒介的管理

    胡占凡強調:從近期暴光的問題大家能看的很清楚,包括微博、微信,大家總是以為西方有多自由,但是恰恰相反。西方媒體如何管理自己員工的微博、微信?一句話就是不許。咱們和西方媒體比已經松很多,西方國家對新聞實施的管制是非常嚴格的,手段很多,包括立法限制、司法限制、行政管理、國家保密制度、特殊時期新聞管制、政府引導輿論等一整條做法。還包括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廣播電視講話、新聞公報、單獨約見媒體負責人等等。

    編輯記者的角色定位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社會體制下,我們的編輯記者也必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到為黨和政府人民工作這樣一個位置上,我們的新聞工作者必須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開展新聞宣傳工作,就要認清自己在新聞傳播當中擔負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必須要認識到我們的編輯記者本質上是受黨和人民重託,代表新聞媒體在採制編輯新聞,而不是代表哪個人和哪一個集團的利益在開展宣傳工作信息傳遞工作和調查研究工作,這些都是代表人民,因此,必須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全局工作的高度來觀察問題思考問題,並進行分析判斷。這點不光是對我們普通編輯記者製片人,對部門的負責人更是如此。

    胡占凡強調:現在有一些編輯記者角色定位發生了錯位出現了偏離。比如說有的編輯記者熱衷於挖社會陰暗面,只對負面新聞感興趣,認為這才是記者真正的價值所在,對正面報道成就報道不屑於故,甚至有些編輯記者忘記了自己是黨和人民的代言人,成為一部分利益群體的代言人,從這部分利益人的角度出發,去採集新聞,為這些人表功當他們的喉舌。這些尤其在小報小刊上表現的極為嚴重,多數都是有償新聞,所以這些都是不可取的。中央電視台作為國家媒體是黨、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宣傳工具,我們所有的采編人員最終代表的都應該聽黨的聲音、政府的聲音、人民的聲音。

    堅持正確的導向

    即包括政治導向、思想導向、價值導向、也包括行為導向、審美導向等等。這裡面最重要的是政治導向,所以在中央電視台當記者或製片人第一個要有的是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大家必須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在事關政治方向和事關選擇這些大的問題上千萬不能自行其是,要聽招呼守紀律,同時更要自我約束,無論做什麼宣傳,無論什麼形式的節目,我們頭腦里都要有大局、有是非觀,不能傳播錯誤的思想言論和價值觀。

    確保導向:

    那麼要確保導向,首先要確保我們的新聞從業者(編輯、記者、製片人)要有真實水平,政策水平。事實上我們發生的很多差錯是由於政治上的無知或者是不了解政策造成的。還有就是對一些提法不清楚造成的,或者是對發生的一些時事政治不了解造成的。哪些要報哪些不能報,哪些要搶報哪些要穩妥處理,每天都會遇到,怎麼辦?就看平時的積累和編輯記者自己的水平。

    電視工作者特點:閱讀能力

    通過學習,胡占凡台長反覆在強調一點,即編輯記者的閱讀能力。他說:編輯電視記者的素養一定要比其他行業高,要有廣博的科學知識、文化知識、專業知識、我們希望每個編輯記者都要成為你自己那個領域的專家和內行。雖然這個只是希望現實中達不到,但是至少不能外行,再退一步至少不能徹底外行,這是最低要求。徹底外行就做不了這個工作。除了專業以外,更要有專業素養,不是讓你上知800年下知800年,但是對複雜的世界你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至少是一個皮毛的了解。怎麼了解,我覺得我們的編輯記者要保持一個相當的閱讀量,即看書。這個對誰都很重要,但是隨著網路的普及,閱讀逐漸變成了瀏覽,還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捧著書看呢?這是個問題,這不僅是中央電視台的問題,全中國的閱讀量都在減少,所以必須要加強閱讀量,而且要深度閱讀。

    綜上所述:也許我不是胡占凡台長嘴裡的記者、也許在我的工作中不會遇到太多的抉擇時刻,但是我最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和中國網路電視台的一名編輯,有必要也必須認真學習胡占凡台長所講的這些理論。通過學習,我確實學到了很多平時接觸不到的知識與平時想不到工作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所以本次學習對我的政治意識和工作上的防範意識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文/於惠子)

四、胡占凡在廣電總局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二、今年廣播電視宣傳的工作重點

  現在2006年已經時間過半,2006年廣播電視宣傳工作的重點,這裡要再次強調。2006年我們廣播電視宣傳工作歸納起來重點是12個方面:

  1、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斷增強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2、全面準確地宣傳好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

  3、進一步做好經濟建設的宣傳。

  4、大力營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良好輿論氛圍。

  5、深入開展思想道德建設宣傳。

  6、做好建黨85周年、長征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這是今年兩個非常明確的具體工作任務。

  7、推出更多的廣播影視優秀文藝作品。

  8、進一步促進國產動畫片的繁榮。

  9、增強對外宣傳的時效性和影響力。

  10、切實提高宣傳引導水平。

  11、建立抵制低俗之風的長效機制。

  12、進一步完善宣傳管理制度。

  應該說這12項任務很多項目工作是互補的,是互相依託的,比如說我們建立抵制低俗之風的長效機制、完善宣傳管理制度、提高宣傳引導水平,這些是我們做好宣傳任務的保障。但是由於它很重要,所以我們單獨列出來,作為今年的任務,我們要在全年工作中把握住這12個重點工作。

  第二,要切實解決確保輿論導向、價值導向和節目品位的問題

  任何節目都有輿論導向問題,新聞類節目有,談話類節目有,娛樂類節目也有,所以哪一類節目都不能放鬆導向問題,導向有政治導向,也有價值導向,這些導向都要確保,都是我們社會主義中國廣播電視的起碼責任,在社會主義中國做廣播電視工作首先要確保導向。這裡面有這麼幾個問題:

  一是選題問題。起碼的要求是正確,選題要是選錯了,導向、價值觀都談不上。所以我們在製作節目搞策劃的時候,一定要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這個選題政治上、價值觀上有沒有問題、適不適合做、適不適合在大眾面前談論,定位不能有任何模糊,選題錯了全盤皆輸。其次選題要有益處。如果選題對社會沒有什麼益處,看了以後沒有什麼幫助,沒什麼啟發,甚至有害,這樣的選題不能做。有的選題談不上正確和錯誤,但是要健康,要能公諸於眾,要能公開談論,要健康,要正面,要做良師益友。另外,有些選題就是不能選,或者要慎重。比如說審丑這類選題不能選,把社會醜惡的東西拉出來津津樂道,而不是批判,這不是我們該做的。還有暴露性的,暴露一些不宜暴露的,不宜在公眾媒體里出現的東西,比如說隱私,這和低俗也有關係。

  另外,不是說不能請明星,可以請,關鍵在於主持人的引導水平。還有明星之間的互相吹捧,很俗氣,所以請明星要慎重。

  還有一個不能選,就是有些性的話題,比如說同性戀、變性人,我覺得目前的國情不宜討論。

  二是主持人的問題。首先要明確定位,在所有節目當中,主持人的作用就是牽線搭橋、連接過渡、掌握現場、把握走勢。就是這麼一個作用。主角是請來的嘉賓和表演的節目,不要過分自戀。對主持人提這樣幾個「不」:

  1、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要為嘉賓、觀眾服務。過去主持人什麼樣?就是節目預報員,報幕的,主持人就是從報幕上演變過來的,其實主持人的工作無非就是說一句話,下面是什麼節目,誰演的。當然,時代在前進,主持人的作用也在變,通過出色的主持可以使節目增光添彩、生動活潑,這些是我們要鼓勵的。問題是要明確不能以主持人為中心,要以節目為中心、以嘉賓為中心、為觀眾服務。

  2、不能以低俗為美,以丑為美,拿肉麻當有趣,主持人要有正確的美醜觀。

  3、不能變成藝人。文藝工作者給人民群眾奉獻了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要感謝他們。但廣播電視工作者和文藝工作者是兩個概念,有區別。工作性質不同,要求不同。很多言行藝人能做,主持人不能做。

  4、不能搞奇裝異服,怪髮型,要瀟洒健康。

  5、不能模仿港台腔,要講普通話,也不能刻意地講方言。各級台和局要抓這個問題,我們是持證上崗的,不達標不能做,除了極特殊的,比如說請港台主持人,人家本來就是港台人,我們從來沒有要求港台人不能講港台話。在廣播電視里其他的內地人要講普通話,如何管都有明確的要求,不能無視這些要求。

  6、不能講髒話、下流話,要守住文明底線。我們是文明社會,我們是政府辦的電台、電視台,講髒話、下流話,不允許。各個台要制定懲罰措施,凡是講髒話、下流話的要處罰。

  7、不能以性為興奮點、圍繞性做文章,要準確把握話題。該談什麼就談什麼,不許拿性開玩笑,不許性暗示、性挑逗,男女之間打情罵俏,不允許。

  8、不能隨心所欲,亂開玩笑。策劃開始就要把住關,要說的主題必須在節目里體現,不能言之無物,隨心所欲。

  9、不能是非不分,黑白不辯,要有人文關懷和道德感。

  為什麼對主持人要求這麼高、這麼細?因為現在我們的大多數節目最終都是由主持人體現的,我們有再好的節目策劃,主持人上不去這個節目也不會好,所以主持人至關重要。他怎麼表現、怎麼發揮,決定著我們節目是不是成功、是不是低俗,所以各台要明確這個問題,抓低俗要拿出很大的力量來提升主持人素質。

五、傳統媒體不許播的內容 新媒體一樣不允許播出

2014中國網路視聽產業論壇昨日在滬落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路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羅建輝在會上表示,網路視聽原創節目雖然數量增長勢頭強勁,但粗製濫造的現象仍然存在。他指出,從監管來看,未來傳統媒體不允許播出的內容,新媒體一樣不允許播出。

羅建輝在發言中指出,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等一直存在的問題仍不斷地在網路視聽領域發生,有的還相當嚴重。比如粗製濫造的多,節目創作脫離實際,不少自製節目存在低俗現象。他表示這與發展產業繁榮的目的背道而馳,會動搖整個產業的基礎。對此羅建輝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播出導向;二是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三是要大力提高節目質量。就節目質量,他具體談道:「首先要比高不比低,努力提升成績、水平。 目前也有這樣的現象,有部分人創作的時候,不但和以前的作品比低俗,還心存僥倖,要打政策的擦邊球。我認為,這是毫無社會責任感的表現。我在這裡要強調一下,傳統媒體不允許播出的內容,新媒體一樣不允許播出。而傳統媒體鼓勵的內容,新媒體更加鼓勵。」


推薦閱讀:

汶川地震保存至今的廢墟中的屍體會被挖掘下葬嗎?
如果在香港發生七級乃至八級地震,會出現怎樣的狀況?
城管參加了抗洪搶險嗎?
如果地球發生無法避免的重大災難,人類的技術、學識如何傳承給後人?
歷史上有哪些災難嚴重到打斷了一個國家的崛起過程?

TAG:記者 | 新聞業務 | 災難 | 新聞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