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拍的照片都只能是記錄性質的,做不到表達?

本人攝影新手,學攝影不到半年,也看了一些這方面的書,拍出來的畫面自我感覺只能是告訴別人「這兒有個這個事物」,做不到表達。佩服一些攝影人,能很好地在照片中亮出自己的觀點,請高手幫忙指導,這要怎麼鍛煉?怎樣才能讓自己的照片做到有觀點有表達?


I. 先放上:紐攝第一課里提到的三個原則:

  1. 這張照片我要表現的主題是什麼?

  2. 我怎樣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攝主體上,又如何把觀賞者的視線引過來?

  3. 畫面簡潔了嗎?是不是只包括了有利於把注意力引向被攝主體的東西?是否舍掉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不必要的每一項內容?

———————————————

II. 給個我自己的一次拍攝實例,當時是進行了如何去表達的思考。僅當拋磚引玉~

最初我看到的情形是這樣的:

我發現這三個人首先坐得比較疏離,再仔細觀察三人的外錶行為,意識到了這可以表達隔閡。先用手機拍了一張以免錯過時機。

總結出情景關鍵詞:外表行為距離隔閡

我並沒有滿足於上圖的效果,因為很明顯它並不能表達出我的所見所思。

思索了一會後,我自然地挪動到了他們的前方,裝作玩手機,拍下了下面這張圖:

以下內容為我思索的內容:

截取局部——圖裡可反映出三個人主要的衣著特點區別:風格、材質、搭配等等,以及三人各自的行為,同時省去了面容(我不要臉地說我感覺這樣比較含蓄,哈哈),這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攝主體。而且還排除了第一張圖中的眾多干擾元素(前面三原則中提到的畫面簡潔,如後面車窗外站台的景象、車內的欄杆、小電視邊框等。

水平構圖——並列顯示三人,同時三人之間的距離體現得比第一張圖明顯幾千倍(這也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攝主體,把觀賞者的視線引過來。光亮的地鐵座位也強調了這一特點。總結:此圖成功地表達出了我認為的該情景的關鍵詞:外表行為距離隔閡

在500px上發過,最高熱度為87.3,算是合格的作品吧……


其實用拍照片來表達還是挺難的,我也想去表達,但經常是我表達了別人看不懂,別人表達了我也看不懂。不過這個不著急,先慢慢拍著,其實,記錄,不也是攝影的意義嗎?等時間久了,表達出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我在公眾號發的一篇文章正好說到了表達這件事,貼出來,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原文鏈接:為什麼拍照?【3】 -- 韓沖 -- 傳送門

為什麼拍照?不僅是因為相機好玩,也不止於記錄生活。在一些時候,拍照的目的,是通過畫面進行表達。

相較於繪畫、文字、音樂,大部分照片顯得沒有那麼抽象,不過,建立在具體客觀基礎上的照片,也是切片,有選擇,有取捨,有表達空間。

以前我在一篇文章中寫過,廣義上講,每個人拍的照片都是自己的照片。同樣的一座城,有人拍物的城、有人拍人的城、有人拍事的城、有人拍空的城……每個人的照片都和別人的千差萬別。這裡所說的千差萬別,就是用照片來進行表達的差別。

拍照這項活動,就是給了我們另一種表達方式。

在觀看一些攝影師作品的時候,尤其是那些風格比較鮮明的攝影作品時,通常能在欣賞畫面的過程中,感受到作者通過照片傳遞出來的情緒。這就和我們看完一篇文章或者聽完一段音樂以後的感覺是一樣的。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被文藝細菌感染的那幾年。整日為春天的到來而憂愁,為秋天的到來而悲傷,也就是傷春悲秋,至於夏天和冬天,則因為天氣太熱或者太冷而忘掉了憂傷在寢室打遊戲。正是所謂傷春悲秋的那幾年,我的手裡多了一台相機。

以後的事情可以想像:我拍了落葉、春芽、學校和學校附近公園的垃圾桶、拍開裂的樹皮、拍天上的雲彩、拍電線上的鳥兒……帶著嚴肅的思考去拍那些能讓我感到悲傷寂寞或者希望的東西,同樣嚴肅地回味著它們,我想那個時候,就是我在進行樸素的表達。

其實這種表達還是很有效的,時至今日再翻看那些照片,還能感受到我當時那種酸爽的文藝氣息。

而如今,雖然還是會在氣溫舒適的時候矯情,但是不會再拍那麼多照片了,慢慢地,我已經把鏡頭更多地對準了人。

雖然拍攝的內容不同,照片表達的功能卻從來沒有削弱。至於表達的效果,則是考驗一個拍攝者的最大難題。首先,自己的照片要讓自己讀得懂,其次要想很好地表達,就需要讓觀眾也讀得懂。到了這個層面,所謂的器材、技術都不在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讀過多少書,走過多少地方,經歷過多少人,想過多少事兒。

同樣的,我們想讀懂一個攝影師的作品,也需要充實完善自己,才更容易與作品產生共鳴。這也是我不太願意和別人分享我對某張照片感受的原因,同一個地方,每個人拍的內容都不一樣,同一張照片,每個人讀出的內容也不一樣。

想要表達,自己的內容要大於照片的內容。


我們不只是用相機拍攝,我們帶到攝影中去的是所有我們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愛過的人。 ----- Ansel Adams


題主說的意思就是「只拍到了景物,個人卻認為對傳達一種情緒或感受而吃力」,是這樣的嗎?

我覺得也是先各種拍,一邊學習基礎,這需要很長時間去訓練基本功(當然追隨有經驗的前輩,且對方也願意教授與你」真經「那樣進步會很快,不過這幾率很小,能學到一二著實不易),在此期間多看相關雜誌,你也可以發現現在市面上大部分攝影教程相關書籍入門的只有一些實用基礎技能,而沒有太多涉及感受傳達的內容,即使有也是很模糊的,還沒有真正理解作者意思就已經說完了。

(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畢竟這也是手藝活,內外行的關係總是這樣的,即使再說得有多麼清晰,作為一個學(xin)徒(shou)來說,還是如天書。。)

可以多去參加一些攝影展,多看一些優秀的比賽作品什麼的,藝術方面的內容是共通的,那些想表達出來的內容皆可參考相關領域的大手所創作出來的作品集以及多角度評論來慢慢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

在這之後需要多多拍攝,可以擺拍,但對於提升有一定局限,根據身邊的情況混合學習與多題材拍攝,先把身邊的事物拍好,慢慢來吧。

多看看藝術作品,體會其中共同的精髓,取自人文與自然中的素材經過主觀的刻畫及刻意烘托的的氣氛所帶來的情感表達,是永恆不變的信條。

技能+感受+思維創造=成就(環境我們改不了,只能進行線性調整)

以上僅個人看法,願意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在以上所述中如有的不當之處望指正。謝謝!


攝影本來就是記錄性質呀。

不管拍什麼,攝影最本質的就是記錄,記錄歷史,瞬間,觀念。

你想問怎麼記錄?還是要問怎麼拍「小清新」?

還是想問「怎麼構圖」?

能發一些照片上來,其實更好回答


表達美也是表達


從每天拍幾十張到每天只拍一張就好了。訣竅就是少拍多看


反問自己,你拍這張照片的時候想要告訴你的觀看者什麼,對著一個命題多拍,比如說 環衛工人 你多拍 從最開始的你只能單純的記錄他們的形態和動作,慢慢的發展成,你能通過他們的動作不僅僅記錄,還能表現出更多的內在特質


多拍多欣賞和你的相機溝通 按快門時候請思考 所展現的畫面是否有使你強烈按下快門的願望?


學會像手一樣感知與觸摸,在眼前的人身上尋找一道光

她身上發出來光,光線在最美的那個角度,你會在照片中帶有一份細細的情緒

用心來感受那一縷光線,而不用眼睛。

=================================================================

其實上面是學習交互設計時體驗到的一些感性的瞬間。


記錄就是表達。


主要缺少綜合藝術知識和人文實踐。


跟題注有同樣的困惑,後來看了

「給初學者的第十封信 攝影的記錄和表達」

覺得有些眉目了。


每張照片都表達了一些東西

每張照片同時又紀錄了一些東西

照片的紀錄功能永遠大於表達

為什麼攝影大師的照片都配標題

那是因為照片無法完全表達


加強對生活的閱讀理解能力


還能做到記錄性質已經很不錯了,很多人拍照還停留在拍兇殺現場的性質。


我覺得就是不會講故事,語文不是體育老師教的。一般來說(我所經歷的)體育老師都愛說故事,而語文老師就會蹦詞兒。很多時候我就急於別人不理解我,總是在說總是再說,可是他還是理解偏差些。現在我覺得只要不說清楚環境,情景,原委,上來就跟別人說事兒,基本上都是雲里霧裡。可能這就是心有靈犀吧,和你總在一起的人,知道你說話基本環境情景,原委關係,很容易理解你的隨便一個眼神。所以,你的照片可能就是少些這些你沒有在乎,但是照片沒有也不能表達出來的東西。


photo by liyuan


推薦閱讀:

有哪些扎心的圖片?
你認為相機里拍得比較好的一張照片是什麼?
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吸食鸦片的照片而看不到太平天国运动的照片?
关于网络相亲,陌生男和陌生女要照片,征婚的愤怒?
我兒時的證件照配一段什麼話惡搞一下合適?

TAG:攝影 | 照片 | 攝影技巧 | 攝影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