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哪些人英年早逝或突然逝去改變了歷史進程?

如題。在歷史的轉折點處,站在歷史舞台中央的人是歷史走向的關鍵。俗話說天命難違,有時啊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力能扛鼎秦武王

封狼居胥霍去病

江東霸王孫伯符

落鳳坡前龐士元

奇佐良才郭奉孝

允文允武曹子桓

文武全才司馬紹

南征北戰周世宗

經謀宏遠高延安

功夫皇帝趙匡胤

推行漢制元仁宗

仁宣之治朱瞻基

弘治中興朱祐樘

抗日援朝李如松

定國開基多爾袞

護國將軍蔡松坡


雅可夫?米哈依諾維奇?斯維爾德洛夫生於1885年6月4日,比列寧小15歲,比斯大林小6歲,是猶太人。他的家境貧寒,早早就外出當學徒謀生,在閱讀進步書刊時接受了革命思想。16歲時,斯維爾德洛夫參加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從此投身革命。他有著卓越的組織和宣傳才能,工作能力很強,在黨內聲望日益提高,後來被選為了中央委員。在從事革命活動期間,斯維爾德洛夫曾多次被沙皇當局逮捕判刑,1913年還被流放到了北極圈邊上的圖魯漢斯克。在這裡,斯維爾德洛夫遇到了同樣被流放的斯大林、加米涅夫等知名布爾什維克領導人,他們共同組建了地球最北邊的黨支部。斯維爾德洛夫與斯大林曾一起住過一星期,除了討論革命外,還一同去冰上捉魚改善生活,因而結下了一定的友誼。1917年二月革命後,斯維爾德洛夫等人從流放地回到彼得格勒,在這裡他第一次見到了列寧。1917年8月召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六次代表大會,斯維爾德洛夫再次當選為中央委員,並被選為中央書記處五位書記之一,實際上負責中央書記處的全面工作。當列寧被臨時政府通緝而轉入地下的時候,斯維爾德洛夫多次主持中央委員會會議,討論列寧關於武裝起義的指示。在1917年10月16日(公曆10月29日)黨的中央擴大會議上,他被任命為領導武裝起義的軍事革命總部委員,直接參与領導了十月武裝起義。

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提出「一切權力歸蘇維埃」的口號,在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上成立了人民委員會(蘇維埃俄國工農臨時政府,國家最高行政管理機構),列寧被選為主席。同時選出了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在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代行國家最高權力),加米涅夫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斯維爾德洛夫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成員。不久,由於加米涅夫反對黨中央決議,因此被撤銷了全俄蘇維埃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職務,由斯維爾德洛夫接替。也就是說,在當時的蘇俄體制下,斯維爾德洛夫已經成為了名義上的蘇俄「國家元首」。鼎鼎大名的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也只在他手下分任外交委員和民族事務委員。

在此後的國家事務中,斯維爾德洛夫掌握的權力極大,他與列寧共同簽發了許多旨在鞏固蘇維埃政權、粉碎各類敵人進攻的重要法令。在1918年8月列寧被刺受傷後,斯維爾德洛夫主持發動「紅色恐怖」,對內外敵人進行嚴厲打擊,成為了俄國歷史上的重要一頁。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也是由斯維爾德洛夫簽署命令而被處決的。斯維爾德洛夫沉默寡言,精力充沛,工作效率極高,具有非凡的組織才幹,很快成為了列寧不可或缺的左右手。列寧稱讚他是是「廣大無產階級群眾的頭號組織家」,「就其知識來說是獨一無二的黨的工作的組織者」。列寧遇刺後,斯維爾德洛夫又代為主持人民委員會一切工作,身兼「國家元首」與「政府總理」雙重要職。他不知疲倦地工作著,像一架精密的機器一樣處理著國家日常事務,因此被稱為是日理萬機的「紅色大管家」。

在當時的俄共中央最高領導層中,列寧是無可超越的最高領袖;托洛茨基是紅軍創始人,主要負責軍事工作;斯大林以搞民族事務起家;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主要搞理論,不願做行政工作。因而主要的國務和行政工作都交給了斯維爾德洛夫,列寧也放心讓他去做。可以說,在斯大林當上俄共中央委員會書記處總書記之前,擁有實際的無限權力的人是斯維爾德洛夫。

在十月革命勝利不久,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就開始明爭暗鬥。托洛茨基是紅軍總司令,指揮全國的紅軍在各戰場作戰。他重用舊沙俄的軍事專家,因而在各級軍事崗位上加強了自己的權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緊急籌糧供應全國戰場,斯大林被派到高加索前線領導征糧工作。他用鐵的手腕迅速確立秩序,並越權干預察里津(即斯大林格勒)前線的軍事事務,撤掉托洛茨基的人換上自己的人,在軍隊中打入了楔子,因此為托洛茨基所嚴重不滿。兩個人頻頻互相指責,又相繼打電報向中央告狀。對於這兩位黨的重要領導人的意氣之爭,列寧感到頭痛不已,只能各自安撫。這時斯維爾德洛夫起到了重要的中和作用,儘力調整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各自的職責許可權,不使雙方矛盾激化。後來斯大林作為中央下到地方的特派大員,再次挑戰托洛茨基在軍隊中的權力,又是斯維爾德洛夫出面和稀泥,這才保持了最高領導層的穩定。

對於列寧來說,托洛茨基和斯大林都有比較明顯的優缺點,要用其所長。而真正顧全大局,忠誠於黨且任勞任怨,不可或缺的就是斯維爾德洛夫。這「四駕馬車」各自獨擋一面又互相聯結,才保持了俄共中央及蘇維埃俄國最高權力層的平衡與穩定。

在蘇俄內戰最激烈的時刻,列寧曾做過最壞的設想。他對托洛茨基說過:「如果白衛軍把我們倆打死的話,布哈林和斯維爾德洛夫能擔當得起來嗎?」顯然,列寧考慮過自己的接班人問題。布哈林,中央中的少壯派,有深厚的理論修養,但沒有擔任國家實際職務,顯得不夠全面。而斯維爾德洛夫,從各方面說,都是國家領導人的合格人選。列寧所以提出布哈林,是希望他專註於理論研究,脫離官僚習氣,與斯維爾德洛夫這樣的實幹家結合,成為黨和國家的中流砥柱。

然而,天不假年。在那場席捲世界的「西班牙大流感」中,斯維爾德洛夫也被感染,於1919年3月16日突然去世,年僅34歲,這正是毛澤東初上井岡山的年紀。後來有資料稱,斯維爾德洛夫是在外出公開演講時遭到工人毆打而傷重不治的,這種論調在俄羅斯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不過根據曾陪同斯維爾德洛夫最後出行並擔任秘書的波林娜?謝苗諾夫娜?維諾格拉茨卡婭回憶,斯維爾德洛夫就是在出行途中患上了感冒,又因疲勞過度、火車上飲食條件不好、下車同農民談話著涼等原因導致病情加重,終於英年猝逝。不管怎麼說,對於政治人物來說,生命終結了,再大的功勞也只能是歸於塵土。就像電視劇《瑯琊榜》中夏江惡狠狠地對梅宗主說的那樣:「人死了,就什麼都沒了!」斯維爾德洛夫之死,留給俄共的,或亦說是留給俄羅斯歷史的,就只能是深深的遺憾了。

對於斯維爾德洛夫之死,列寧痛惜不已。他這樣評價說:「斯維爾德洛夫不在了,對蘇維埃來說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我們以後要另外組織一個幾十人的機構才能完成他一個人的工作」。

也正是這樣一個擅長組織與行政工作的人物離去,才讓一代梟雄斯大林抓住了歷史的機遇。隨著蘇俄國家的壯大發展,需要處理的各類事情不斷增加,中央機關的人手也開始迅速膨脹。1917年,中央委員會書記處還不到30人,一年之後已經有602個工作人員了,這還不包括擔任守衛和執行通信勤務的武裝部隊在內。到了1920年,中央機構工作人員已經達到幾千人,作為常設機構的書記處要正常工作,必須要有一個專門的領導人。

如果斯維爾德洛夫還在世,那麼他就是這個專門的領導人,也就是總書記的不二人選。無論是領導才幹,還是他的領導地位,或是列寧的信任程度,斯維爾德洛夫都當之無愧。因為斯維爾德洛夫不在了,列寧才苦於中央領導層中缺少有能力處理日常工作的人物。對於斯大林,列寧對他的工作作風並不放心,認為他「只會做辣菜」,太粗暴。但從托洛茨基到李可夫排過去,都是喜歡做理論工作的空談家,只有斯大林喜歡腳踏實地地從事日常工作。而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本身,也不是最高權力機構,只是處理委員會日常事務和整理傳達政治局、中央委員會和黨的代表大會決議的機構。這樣,列寧才同意斯大林擔任總書記。

斯大林一上任,就一步一步地擴大了總書記的職權。因為他既是政治局委員,又是組織局委員,還是總書記,身兼三職,實際上就成為了政治局和它的兩大職能部門——組織局和書記處的唯一聯絡人。這樣,斯大林就完全控制了這兩個部門,在傳達和執行政治局決議的時候由自己來夾進私貨,在決定各級幹部任命時由自己來大筆一揮,在向中央高層進行彙報時可以自己任意截留。反正列寧在病中不能管事,托洛茨基和季諾維也夫等人不喜歡管這些瑣碎的事,斯大林就可以在行政工作中乾綱獨斷,在各級領導崗位上換上自己的人。就這樣,中央委員會書記處的權力不斷膨脹,直到實際上成為了俄共的最高權力機構。

當列寧察覺這一切時,他已是沉痾不起,無力去親自與斯大林對陣交鋒。最後關頭,列寧懷著強烈的歷史使命感與責任心寫下了《給代表大會的信》,力圖做最後一搏。然而,因為種種原因,這封信卻未能在俄共(布)十二大上宣讀,讓斯大林逃過了第一劫。由於病情嚴重,列寧再也沒能夠重返政治舞台。8個月後,病魔過早地奪去了他的生命,也毀掉了人類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創造更好的發展道路的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如顯示該用戶不存在,請點擊下面「搜一搜shentingxue2017朋友圈、公眾號、文章等」查找即可。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狄奧多西一世,江湖人稱屌爺、屌皇,羅馬帝國皇帝。

其實人家死的倒也不算晚,48歲,考慮到當時人的壽命。

但是屌爺死的不是時候,把東部整頓了一番之後,西部仍然是稀爛。

要是屌爺能多糹幾年,多半會把羅馬教宗給拆掉,就像他拆安條克一樣。

不過啊,屌爺對帝國西部興趣有多少也是個問題,畢竟他在西部呆的那麼幾年也沒做什麼。


抖個激靈好了。

雷·巴斯

此人被稱為唯一一個可以征服喬丹的男人,他曾在大學NCAA聯賽中面對著喬丹打出了單場47分的驚人成績,相比之下飛人那場只拿了19分。

可惜天妒英才,1986年選秀大會,他作為榜眼被凱爾特人選中後,過了兩天就因可卡因吸食過度死在了自己的宿舍里,年僅24歲。

話說凱爾特人自1986年到08年的沉淪一直不被上帝眷顧,選中了能對抗喬丹的人,可惜被毒品扼殺了,難得淘到了攻守兼備的雷吉劉易斯,居然在賽前訓練的時候猝死了。。。。。。這兩次非正常的打擊一直讓凱爾特人90年代幾乎是沒了聲音,不然的話,喬丹等人能不能90年代統治聯盟,還說不定呢!


蒙哥汗,滅宋,


周世宗、朱標……


織田信長應該算一個,如果不是死那麼早,後面就沒有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什麼事兒了。


萊因哈特皇帝和楊威利提督


一個卓越的領袖早逝了,令人嘆息。同時,一個可能的禍害世界的惡棍也早逝了,但誰也不知道。這樣正負相抵,歷史該怎麼發展還是怎麼發展。

過去我以為列寧在,蘇聯就不會出現斯大林主義專政。列寧多活十年,整個二十世紀共運就會前途光明。

然而我想錯了,列寧察覺官僚專政傾向,他是解決不了的。布爾什維克全面接管政權,還最終要搞計劃經濟。那麼最終黨的領袖就是官僚首腦。黨的所謂無產階級專政與官僚專政也就是一回事。

斯大林也連篇累牘地反對官僚主義。斯大林解決不了的,也沒指望列寧能解決。

托洛茨基意識到問題,希望通過不斷革命解決。這個路線行么?堪比文革。列寧如果也想通過輸出革命解決問題。那麼列寧只是蘇俄的毛澤東。文革沒解決問題,托洛茨基或列寧同樣不會。

有一種認識,說蘇俄儘快打出去,打贏波蘭,聯合德國,歐洲總革命。讓德國先進工人支援俄國革命。克服生產力不足的困境。就不會官僚化。工人民主沒建立就是因為革命沒傳播到先進國家。這完全錯誤。

即便說這都成了,半個世界都如此共產主義了。但基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的政權,必定都是國家壟斷政權。超越國家利益實現國際共產主義沒有可能。這至多是提前幾十年出現社會主義陣營。工人民主落地就是一黨專政的斯大林官僚專政。要專政借口總是找得到的。

這就是歷史局限。

二十世紀的國際共運已經窮盡了一切可能。它本身就是民族解放與國家壟斷的產物。有鮮明的時代性。沒任何一個領袖的早逝不會改變歷史的長遠行程。

金融共產主義學堂:eziv587


一提到英年早逝這個詞,我腦中揮之不去的名字只有一個:évariste Galois

大家總覺得這個皇帝那個將軍對歷史的影響才夠勁,這個美人那個英雄的故事才深刻,然而我深切認為伽羅瓦的早逝的損失超過亞歷山大王。只有對自身和宇宙的認識在真正的將人類向前推進,相互gank搶人頭說到底只是負和遊戲而已。

在我看來,伽羅瓦完全就是一個早夭的牛頓/高斯/愛因斯坦。比照這些人如果缺少會對人類進步造成的影響,就可以推斷過早的失去了伽羅瓦我們究竟損失了什麼。

缺了誰地球都轉,但是有那麼一些人,缺了他你甚至不知道地球在轉。


袁世凱,老天只給了他58歲。

要知道多少知名歷史人物的功業在這個時候才剛剛起步,歷史沒有給他一點點犯錯和糾錯的機會。

如果他能像鄧公那般高壽……


三國 郭嘉 孫策 周瑜

明 朱標


任何一個人的死亡都會改變歷史進程

蝴蝶效應


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我想說一位 —— 趙世炎

如果他沒有那麼年輕就英勇就義的話,我相信加上他的能力一定會讓新中國的成立來的更穩更准更狠。

先來總結一下他那僅僅26年卻又很精彩的人生。

1901—1904年,出生。他的母親凡事以身作則,他母親的為人潛移默化底影響了趙世炎的一生。

1905—1915年,聰明過人。他特別喜歡讀書,基本可以說是過目不忘。 在革命黨人舉行的武裝起義中,他很想投身到革命里報效自己的祖國。

1915-1920年,他非常的熱心腸,樂於助人,身邊的人有了什麼問題都跑來找他幫忙,時間久了,它便成了大家口中的「外交大臣」。

十四歲的時候,少年的他用筆作武器去討伐袁世凱,小小年紀的他與封建的勢力進行了鬥爭,展現了他的英雄氣慨。

十八歲的時候,在李大釗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少年學會,積極底參加了五四愛國運動,那時候的他開始初步了解了馬克思主義。因為他內心要比同齡人都成熟,並且他提出的意見均能得到大多數同學的認同,他便又成了大家口中的「及時雨大哥」。同年,他開始了一年時間的法語學習,為了留學做準備。

1920—1924年,趙世炎開始了他的留學生涯。

十九歲的他帶領著百餘名留法學生一同出發開始了勤工儉學的道路。同年,他在法國工廠里每日工作八小時,但是為了學習馬克思主義尋找救國的道路,下工後還要堅持學習三個小時。

十二歲的趙世炎收到了陳獨秀的來信,便立刻與張申府聯繫,然後同劉清揚周恩來陳公培等人組成了旅歐共產主義小組。同年,二二八事件發生,趙世炎堅持勤工儉學,努力的去團結以蔡和森向警予為首主張政府發補貼的蒙達尼派學生,共同革命。同年,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趙世炎李立三等人在巴黎召開了拒款大會,揭露了中法秘密借款的陰謀,號召愛國華人聯合法國人民共同鬥爭去取消這一借款,然而失敗了。但是他們不曾放棄,最後,由趙世炎周恩來等人領導的長達兩個多月的拒款運動終於取得了完全勝利。同年,趙世炎率領中國勤工儉學生爭取里昂大學的就讀權,為維護合法權益而鬥爭。然後鬥爭失敗了,蔡和森向警予李立三陳公培陳毅等人被遣送回國,然後本應也該被遣送回國的趙世炎因得到了聶榮臻的幫助逃了出來。

二十一歲,也就是1922年6月,在趙世炎周恩來張若飛的領導下成立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在勤工儉學的青年學生中廣泛開展共產主義活動。同年,在趙世炎的幫助下,經過鬥爭吃盡苦頭的華工終於獲得了自由,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二十三——二十四歲去了北方,終於就讀了莫斯科東方大學,入學後趙世炎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每天早晨都比其他人起得早,為了爭取一分一秒學習。

1924—1927年,趙世炎回國參加革命。

二十三歲,支持孫中山北上,身為中共北京地委書記,趙世炎前往天津迎接孫中山,並在群眾歡迎大會上講話。

二十四歲,趙世炎和夏之栩走了一起,成了令旁人羨慕的革命伉儷。同年,五卅運動慘案發生後,北京人民在趙世炎等人的領導下立刻行動了起來,舉行遊行罷工罷課,聲援上海人民的鬥爭。

二十五歲,參加並領導了三一八示威運動,促使段祺瑞政府倒台。

二十六歲,在趙世炎周恩來等人的親自指揮下,上海工人大起義取得了完全的勝利,上海這個大都市終於回到了人民自己的手中。

1927年7月2日。黃昏,大雨。因為叛徒的出賣,趙世炎在上海北四川路的公寓被捕,當時夏之栩懷著他們倆的孩子,為了提醒趙世炎,夏之栩的母親掙脫開敵人往樓下扔了一個花盆,但礙於那天雨太大了他不但沒有聽見也沒有看到扔下的花盆。

他被拘於英租界臨時法院,化名「夏仁章」。共產黨得知消息後命令王若飛不惜一切手段將趙世炎營救出來。

7月4日,夜。趙世炎被押解到楓林橋淞滬警備司令部軍法處。

7月5日。上海報紙登出「共產黨夏仁章被拘」和陳延年英勇就義的消息。

7月6日。在獄中,他受盡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後來由於叛徒韓步先的指供,敵人才發現他原來就是施英。趙世炎把敵人的法庭當成講壇,理直氣壯地宣傳黨的正確主張和共產主義美好理想,憤怒揭露蔣介石充當帝國主義走狗、叛變革命、屠殺工農的滔天罪行。它通過內部關係給黨組織送信說:我已經沒有希望了,但要爭取。

7月18日。在獄中堅貞不屈,寫長篇遺書。

7月19日,清晨。趙世炎慘遭敵人殺害。臨刑前,他振臂高呼:「工農兵聯合起來!打倒新軍閥蔣介石!中國共產黨萬歲!」劊子手連砍數刀,趙世炎的頭顱雖然已經滾落在地,而他的巨大的身軀卻仍然挺立著,嚇壞了劊子手。

英勇就義的那一年他才不到二十七歲。

他的一生都在不停的為共產主義事業做著無私的奉獻,哪怕他的一生只有二十六個春秋。

趙世炎曾說: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我能活成什麼樣,而是為了,我能讓大多數人活成什麼樣。

鄧小平的女兒曾接受採訪時說道:他們那時候的人不搞終身制,沒有地位的觀念。比如說,在法國,趙世炎比周恩來地位高,周恩來比陳延年地位高,但回國後陳延年的職位最高。大家都不在乎地位,沒有那些觀念,就是幹革命。他說,這就是早期共產黨員的特點。他還感慨地說:在那個時候能夠加入共產黨就不容易。在那個時代,加入共產黨是多大的事呀!真正叫做把一切交給黨了,什麼東西都交了!

鄧小平到法國的時候才十六歲,年齡小大家對他也很照顧。他那時非常敬佩趙世炎,甚至可以說趙世炎是鄧小平的馬克思主義啟蒙「老師」。

我想借用趙世炎兒子趙施格的一篇「我的父親趙世炎」中的一句話:「我偶爾會想,如果那天沒有下雨,或許父親就能見到我出生。」 是呵!或許那天不下雨可能趙世炎就不會被抓走,他是不是就會看到全中國解放,有他的奮鬥一定會加快新中國的成立,他做夢也希望的就是中國人民站起來。或許那天沒下雨,我們的歷史也會因此而改變吧,可能總理會是趙世炎?只是我的猜想。可能會有更多的人知道他?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誰又知道呢。一切都應該順其自然,該發生的永遠都會發生。或許那天沒有下雨我可能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對他如此的崇拜,因為時間和年齡會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二十多歲的他思想單純鬥志頑強敢於創新,可往後誰又知道呢?隨著年齡的推移顧及得也會越來越多更何況身處政治圈的人,這我就不多說了。

反正在我心裡,趙世炎一直是我崇拜的英雄,從小到大,沒有人可以代替,希望這樣的他永遠在我的心裡,成為我前進的榜樣和動力。

安息吧革命烈士!

(不好意思我略微跑題,這可都是我純手工打出來的!)



我覺得應該是以下這些人:

亞歷山大大帝

法正

曹叡

祖逖

王猛

元恪

宇文邕

薛舉

柴榮

朱標

武田信玄

古斯塔夫·阿道爾夫

伊麗莎白一世(彼得羅芙娜)

清咸豐帝

清光緒帝

(匆匆看到和想到的,待補充)


沒人說國姓爺鄭成功嗎?他去世時剛剛39歲,這才是天妒英才呢。要不是去世這麼早,南明,乃至南洋,都會不一樣的。


在平行世界裡,戴笠密報委員長一份名單,「劉斐、郭汝瑰、熊向暉.......」

---

可惜,

1946年3月,戴笠因飛機失事身亡。

遷台後,委員長:「若雨農不死,不至失大陸!」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時期後周開國皇帝,在位六年。

公元959年四月,柴榮親率諸軍北伐契丹。至寧州,刺史王洪以城降。之後,領兵水陸俱下,至益津關,契丹守將終廷暉以城降。至瓦橋關,守將姚內斌以城降。鄚州刺史劉楚信以州降。五月,瀛州刺史高彥暉以本城歸順。這次出師,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柴榮正準備乘勝奪取幽州,遇疾而返。六月,柴榮因病班師回到汴京。後駕崩。

從石敬瑭手中流走的幽雲十六州隨著柴榮的去世而從中原政權手中喪失了三百多年。之後的遼,金,蒙古,能對南方如此強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幽雲天險的喪失,導致南方中原地區防禦洞開。如果柴榮能夠完成統一大業,女真,蒙古這幫少數民族面對強大的中原政權還能不能崛起很難說。如果能夠壓制蒙古帝國,避免宋代繁榮的商業發展被打斷,也許中國,世界的歷史將被改變。


推薦閱讀:

有沒有憑一己之力逆天改命的英雄?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中的「人民英雄」具體都包含哪些人?
如何評價《一封關於劉胡蘭的家長來信》及其回復?
守望先鋒中狹路相逢時,遇到哪個對方英雄壓力最大?遇到哪個英雄會異常開心?
相比Dota2賽事 為何LOL的賽事中選手的英雄池那麼少?

TAG:中國歷史 | 人物 | 英雄 | 世界歷史 | 歷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