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三國中荀彧對曹操的態度?

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全力輔佐曹操,而卻極力反對曹操稱王。如果他是擁護舊漢朝,那麼為何要輔助被稱為奸賊的曹操,因為在這之前漢朝廷已經掌握在曹操手裡,以荀彧的遠見卓識應該是早就料到曹操會稱王稱帝的啊。


「荀彧知道曹操的野心」和「荀彧一心輔佐曹操」和「荀彧反對曹操加九錫」和荀彧的非正常死亡,這些事件本身不矛盾。我們覺得矛盾是因為我們腦補了一個大漢忠良的形象,因為我們腦補了荀彧面對的全局問題和他的價值觀。

「荀彧知道曹操的野心」那麼荀彧的抱負和曹操相同么?如果不同他有沒有可能一心輔佐曹操么?不輔佐曹操他有沒有更好的選擇么?如果荀彧和曹操有相同的對於天下的野心,他就一定要支持曹操加九錫么?那時候加九錫對曹操、對他們的「抱負」來說是好事么?荀彧的死跟曹操到底有什麼關係?荀彧的死是被迫還是他自己求死,覺得這樣對當時的局面更好?這一系列問題,取決於你怎麼腦補的荀彧的形象和價值觀,你都會有不同的回答。我們認為一個好的解(nao)讀(bu)至少是自洽的,在這些問題的回答上。

以下是我的解(nao)讀(bu)。

首先,荀彧毫無疑問是忠於曹操的。看一個人的立場,最先看的當然是這個人的所作所為,而不是他說了什麼,或者別人怎麼說的。荀彧忠心耿耿追隨曹操二十多年,給曹操推薦那麼多人才,你告訴我他是「內奸」?「內奸」能選荀彧,還這麼賣命的?(不好意思,三國殺串堂了,不過意思大家都懂。)曹操也是非常信任荀彧的,這麼多年在外打仗讓荀彧居中持正,如果荀彧有二心,曹操敢這麼做,讓荀彧跟漢獻帝在後方舒服地呆著?敢一直重用荀彧塞給他的人?荀彧忠漢的話,這些年他在後方沒為獻帝培養人才骨幹?荀彧忠漢的話,他給曹操推薦的人全是忠曹的這能解釋?(當然我這裡說「忠漢」是相對於「忠曹」而言的,嚴格來說,就如呂思勉先生所述,曹操是大漢忠臣,荀彧自然也是。)

其次,荀彧和曹操最後分道揚鑣了么?或者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樣,他們本來就「道不同」?我認為荀彧和曹操自始至終都是一路人。道不同你自己去找曹操幹嘛?我不覺得荀彧「小白兔」一直不知道曹操的野心,最後含恨「為漢死節」。荀彧的識人之明從他給曹操推薦的人才、從他官渡時的預言就可見一斑;荀彧的遠見更是不需多說,陳壽都說他「機鑒先識」。這樣一個人,他會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會像有些人腦補的那樣,花一輩子時間挖個大坑然後自己跳進去?很多人覺得曹操和荀彧最後漸行漸遠、分道揚鑣,無非是因為荀彧反對曹操加九錫,然後荀彧莫名死了,然後曹操稱魏王了。考過GRE的人都知道(又亂入):時間先後順序不代表因果。就像,你能說陸遜是死於太子之爭么?只能說陸遜那時候就是要死的,立嗣這事只是個借口。如果稱魏公對曹操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而荀彧確實是因為政見不同跟曹操分道揚鑣,那麼死的就不是荀彧一個人了,也不會死得這麼平靜。荀彧跟曹操如果政見不合,荀彧如果真的是因為忠漢反對曹操稱王,那荀彧沒有自己人?朝中再無同樣忠漢的人了?荀彧死後,不用「剷除黨羽」?荀彧死後,荀家會不受牽連?這根本不可能。那麼我們只能說:根本沒有所謂的「政見不合,分道揚鑣」。荀彧反對曹操加九錫,是因為時機不到,加九錫對曹操沒什麼好處。這點曹操知不知道?曹操當然知道,而且我們知道曹操是一個一向都不重視虛名的人,呂思勉先生在《為魏武帝辯誣》一文中也指出曹操壓根就沒有篡漢的野心。那為什麼最後還是稱魏王了呢?因為手下將士、謀臣希望他稱魏王、甚至希望他代漢。曹操本來實權在握,這些虛名只會給他增加不必要的麻煩,但是曹操手下的人,他們想攀龍附鳳,他們想做開國元勛,所以曹操最後妥協了。為什麼曹操讓董昭問荀彧?就是自己不能說自己沒這方面的野心(這樣會寒了將士們的心的),向荀彧求救來著。而荀彧的反對「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實際上確實是堵住了一些人的嘴。試想,曹操如果真的想稱魏王乃至篡漢,荀彧這個時候說這番話反對有什麼實際意義么?荀彧是孔融楊修這種為了逞口舌之快命都不要的人么?實際上,荀彧這番話,是曹操想說而只能借荀彧口說出的話。

然後,我們來說荀彧為什麼死,跟曹操究竟有沒有關係。我的觀點是:荀彧的死是荀彧和曹操的君臣默契。荀彧的死我們知道,史書中有三個版本:1以憂薨;2空盒子的故事;3那個大家普遍認為不可能的伏皇后事件。既然3不可能,我們討論下1和2,討論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分歧。很多時候,史書記載出現分歧是因為「史實敏感」。那麼,荀彧的死敏感么?曹植寫的誄,潘勖立的碑,如果真的是「政見不合,被曹操逼死」的敏感事件,這些都不可能存在。荀彧的死既然不敏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分歧?以前我在考慮荀彧之死的時候都會以三國志記載的「以憂薨」為準,但是荀彧在「憂」什麼呢?陳壽又不告訴我們。「以憂薨」和「空盒子」的區別是什麼?「以憂薨」,表面上荀彧是自己死的,我們實際不知道荀彧的死因,因為我們不知道憂從何來;「空盒子」直指曹操。「空盒子」是一個非常美妙的故事,無論是不是編的。即便是編的,也反應了荀彧和曹操的默契。那麼如果是編的,根本不存在那個空盒子,史書為什麼要記錄這個故事?因為它告訴我們荀彧死的原因。前面我已經說了,「以憂薨」實際上沒有告訴我們死因,那麼死因總得有交代吧,所以有了「空盒子」這個故事的補充:荀彧的死是荀彧和曹操之間的一場默契。因為是「空盒子」,不是放了一杯毒酒的盒子,所以曹操沒有去「逼死」荀彧,是荀彧自己選擇去死的;但是盒子是曹操送來的,告訴我們荀彧的死跟曹操有莫大的關係。荀彧和曹操這麼多年的默契還需要這個「空盒子」?也許「空盒子」根本不存在,編這個故事就是為了告訴我們真相:這是一場默契。

好了,既然荀彧的死是一場默契,那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呢?荀彧這個時候死的價值何在?我在前文有提到陸遜的死作為一個例子,這其實就是我對荀彧的死的一個推(nao)測(bu):荀彧選擇自行削弱荀家、潁川士族的力量,這是對背後家族勢力的保護,也是對曹魏勢力的妥協。陸遜到死才明白自己一腔忠心並不能改變孫權的不安,士族力量終究是架在皇權頭上的一把刀。荀彧的死,使得曹操可以繼續和士族合作,給了彼此一劑定心丸。(喜歡玩三國殺的同學估計都會深有體會:忠臣該求死的時候就是要主動求死,不給主公添麻煩。)

好了,我腦補得差不多了,不知道這個版本的腦補是不是可以解釋大家關於荀彧和曹操關係的種種疑慮。Anyway,歷史是任人打(nao)扮(bu)的小姑娘嘛,,,


荀彧又不是神,怎麼能看穿幾十年後的未來?你有上帝視角,知道曹操是奸雄。但是荀彧跟隨曹老闆的時候是什麼時間呢,191年,還是十八國聯軍侵略洛陽...啊呸,十八路諸侯共伐董卓的時候,曹老闆才剛剛起兵,正義凌然,以匡扶漢室為己任,誓要拯救天下萬民於水火之中......跟著曹老闆,乃是匡扶漢室的上上之選啊!


理想信念使然。


三家未統一,稱帝不是時候


荀彧在大多數的時間裡都是曹操最得力的謀臣和心腹,如果曹操和荀令君不是一條心的話,怎麼會讓荀彧長期擔任手下一把手的工作,要知道曹操這個人有知人之明,性格又多疑,如果荀彧和他觀念不一致,且擁護漢室的話,這不是自掘墳墓嗎,這不像曹操這種奸雄所為!況且以荀令君的智商,作為當時最傑出的人才,在荀彧「輔佐」曹操多年的情況下,說荀彧不知道曹操的心跡我想可能不大。況且老曹又不是第一天想篡漢了,他自立丞相,而且開府,手下官屬僚臣一應俱全,把漢獻帝架空了,其行為比起董卓,李、郭等人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且囂張跋扈,想幹什麼幹什麼,明眼人估計都能看出曹操代漢的「志向」。

我還是比較同意王夫之老先生的觀點:荀彧是因為晚年感於曹操的行為越來越偏激,篡權的跡象越來越明顯,越來越明目張胆,終於良心發現罷,相信荀彧在跟隨曹操的過程中,有過很多掙扎,內心很矛盾過,才下了決心,促使他以自己的生命和曹操抗爭。我想荀彧也是知道自己為曹操所記恨,是難免於一死的(見邊讓、崔琰等),可還是選擇順從內心的良知。


荀彧以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但後來曹操卻是亂世之奸雄!曹操的那個稱魏王深深傷害了荀彧的心!在荀彧心裡曹操應該是一個漢朝忠心不2為劉家穩固江山的人!曹操是奸雄如何事情都可以忍,連叛變也可以!但政治上是說一不二的!荀彧的反對使曹操不開心,所以不和以前一樣信任重用荀彧。荀彧何等人也!受到這種待遇,深感報國無門!原來自己一生跟隨看重的人並不是自己理想里的治世之臣!那不如去死!


推薦閱讀:

曹操和苻堅,曹魏和前秦,如此相似但最終的命運為何迥然不同?
劉備為什麼要殺死前來聯合的楊奉?
為什麼現在的人普遍欣賞項羽而不是劉邦?
歷史上有哪些我們熟知的名人支持奴隸制?
你怎麼評價中國面孔復原的曹操真容?

TAG:歷史 | 三國 | 曹操 | 三國演義書籍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