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1月上旬發表的微博讓你有了何種反思?
以下為截圖。
微博更新:
其實在知乎上寫東西,也很難抵制贊數以及贊數背後各方面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利益自尊自負等東西驅動的「雞賊」情緒。
這裡的矛盾是,你有時候真的認知到你順著某種情緒寫肯定會有人贊,你真的認知到有一批人在等待某個人順著某種情緒寫然後點贊,同時你自己的本心裡說不定也有這種情緒,但此時你已經分不清楚這種情緒有多少來自於你的認知,多少來自於你的本心。於是你可能就會問自己:你寫下的東西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贊,還是為了本心?
有人就會說這兩者不能統一嗎?然而統一是指一開始分開的二者融合在一起,我們的矛盾一開始就沒有清楚的分開哪些為了贊,哪些為了本心,因此說統一隻是給自己臉上貼金的狡辯。再者,能和別的東西統一在一起的本心還能叫本心嗎?
這種矛盾哪怕是對韓寒這等久經考驗的作家來說都難以協調,更別說一般人了。以為自己在用文字影響大眾情緒的人,終會發現其實真正發生的是大眾在用情緒反饋影響自己。不是咪蒙的文字引導了讀者的情緒,而是讀者的情緒造就了咪蒙的文字。在自媒體時代,這種反饋和影響甚至被清晰的數字化,和各方面利益緊密勾連,讓人連在妥協時都沒法裝得從容和虛偽一點——你的從容和虛偽一錢不值,也沒人在乎,有的是人義無反顧恬不知恥地選擇徹底不要臉。在你猶豫是不是向某種情緒下跪的時間裡,人家早就已經把頭都磕出十八般花樣了。
於是我們也許會在知乎上逐漸迎來這樣一個局面:一些問題下的答案越來越多,但真正具有差異性的觀點卻越來越少。成百上千個答案,其實表達的只不過是有限幾種情緒支配下的屈指可數的幾個觀點罷了。百花齊放的表象下,是有限幾個向情緒妥協的意見領袖們各自率領一批雷同觀點分庭抗禮,甚至很多時候幾百個答案只表達了一種情緒下的一個觀點,贊數只不過按照文采高地,關注人數,回答時間,有無圖片等等一系列變數分布在不同答案間。同理,我們以為自己看了很多不同觀點,變得越來越開明,其實我們只是翻來覆去在看一個觀點的不同姿勢,只是在變得越來越狹隘而不自知罷了。
寫自媒體的都有感觸。
韓寒所說的這種「煽動更多人情緒」的寫作傾向,正是咪蒙的成功內核。
在大家競相把咪蒙當做成功案例模仿的輿論背景里。
早就形成個人IP,更有能力煽動情緒的韓寒,以「雞賊」二字回應了這種成功。
感謝韓寒。
這幾年我身邊一直帶著一本書,從西安到上海到深圳再到北京,在好幾個城市遊盪,七年過去了,這本書始終沒捨得丟下。準確的說,它並不算是書,更像一本雜誌。這本雜誌就是韓寒在2010年發行的《獨唱團》,只發行了那一期,這可能是近幾十年來國內唯一出了一期就絕版了的雜誌。
《獨唱團》發行那年,我剛開始在西安讀大學,當時在西安去了很多書店都沒找到,後來還是託人從北京幫我搶了一本,誰料這書竟成了絕版。其實我從高一就開始看韓寒的書,《三重門》、《零下一度》看過好幾遍。但當時這本《獨唱團》卻讓我開始真正認識韓寒,甚至發現還有很多個「韓寒」。
在那期《獨唱團》里有好幾個人的文章我讀後都彷彿看到他們的靈魂在牛逼閃閃的發光,比如周雲蓬、羅永浩、咪蒙。你沒看錯,羅永浩和咪蒙。
那個時候的老羅還不像現在這麼愛吹牛逼,他在那期獨唱團里寫了一篇文章,叫《秋菊男的故事》,我第一次驚訝的發現原來寫一個人的壓抑和委屈還可以這麼寫。
文章的最後,他這麼說:「在推推搡搡的打鬧和七嘴八舌吹牛逼的聲音中,我感到巨大的委屈像童年時常常感受的那樣,鋪天蓋地地壓了下來。」
我很清楚的記得當年在看《獨唱團》時,一篇叫《好疼的金聖嘆》的文章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獨特的想像力和深刻見解,讓我隔著書都能感覺到那頭的作者一定是個很有趣很有思想的靈魂。我同時還記下了作者的名字:咪蒙。
等我第二次再聽說咪蒙的時候已經是2016年了,可是這次我看到的咪蒙卻是寫《致賤人,我憑什麼要幫你?》《其實,婚姻是男人的第二次投胎》《我能想到最性感的畫面,就是你跪鍵盤的樣子》····這些東西的咪蒙。
我不知道這幾年發生了什麼,可以讓一個活的很真實的人開始滿嘴跑火車到處吹牛逼,可以讓一個寫出閃閃發光文字的人開始熬亂七八糟的毒雞湯。
我說了這麼多是想說,這些年過去了,很多人已經不再是當初的那些人,但韓寒還是那個韓寒。
就像他給《獨唱團》寫的序言里說的那樣:
但總有一些世界觀,是傻逼呵呵地矗立在那裡的。無論多少的現實,多少的打擊,多少的嘲諷,多少的鴿子都改變不了,我們總是要懷有理想的。願這個東西化為蛀紙的時候,你還能回憶起自己當年冒險的旅程。
韓寒之所以是韓寒,是因為他一直都清楚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他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成功,什麼是雞賊式的投機取巧,他不管是被捧還是被罵都始終保持清醒,未被世俗所改變。很遺憾的是,當年曾和他一起牛逼閃閃的人如今看來都已被改變,至少這本《獨唱團》里有幾個人都已忘卻了當年冒險的旅程。
這些話反而讓我覺得,韓寒在跟我們一起成長。
試想如果他把他十幾二十幾歲一樣的文章拿出來,告訴大家這是近期的新作,你讀了有什麼感受?
會不會跟我一樣,覺得這個老憤青還是很有靈氣,可惜了....缺乏見地。會不會覺得他喵的怎麼跟郭敬明一樣,年齡長了,思想絲毫不長進?(另外郭敬明寫的那些,除去抄襲不說,如果告訴我們這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寫的,還能黑嗎?十幾歲的時候,有多少人達到這個程度?除了抄襲這個主要黑點,他壞就壞在了一把年紀了,無論小說還是電影都還是一如既往的幼稚。)從一開始懟教育制度,擴大到懟形成教育制度的政治環境,再到意識到政府都是由人組成的,制度是民眾思想的凝聚,最該懟的是群眾;到最後的沉默不語,反思自己,也明白了客觀世界的複雜,自己沒本事真的指出一條路。人們也不需要意見領袖給自己指一條始終堅信的道路,就算這條路三觀再正都是在洗腦,人們需要的,是有自己的思辨能力。這一路,難道不是沒有讓人失望的韓寒嘛?年少時或許我們都讀韓寒和郭敬明,而韓寒跟著我們一起成長了,至今電影還能讓我們繼續看下去,但郭沒有。1
就在前幾天,剛剛在微博上做完訪談的韓寒發了一篇文章,叫《我所理解的教育》。截止到我下定決心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這篇文章已經閱讀量破1060萬,各類公眾號也的開始累牘連篇地評論這篇文章。但是鮮有人提及,在這篇文章之前幾分鐘,韓寒也發布了一篇內容相同,但標題是《留給你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不到1分鐘,韓寒刪除了這篇文章,改了個名字——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這篇《我所理解的教育》。
印象里,這也是韓寒自從棄筆從影之後第一次發表長篇的文章來論述自己的觀點。
而這第一次,就指明了教育。
在韓寒的年輕時候,曾經出過一篇文章合集——《零下一度》,在《零下一度》里,韓寒說:我去買個菜難道還得學微積分嗎?
事實上,早在韓寒出版了小說《三重門》之後,央視就做過一期《對話》節目。邀請到韓寒和兩位專家學者,來到現場聊一聊韓寒的教育問題。
這段視頻到現在網上依然有原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
當時參加對話的嘉賓有兩位,一位是中國社科院的研究院陳曉明,一位是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永明。
但如果仔細去看這段視頻不難發現,雖然節目的內容叫《對話》,但是節目里的嘉賓和觀眾顯然是做好了批判韓寒的角度去的,絲毫沒有平等對話的意思。因此,不妨把節目的名字稍作調整,叫韓寒舌戰群儒或許更合適。
整個節目有五十幾分鐘,在這五十幾分鐘里,大家都是圍繞韓寒出版小說然後退學的對錯(當然大部分是錯)去討論的。在這其中,依然有兩端對話非常有意思,我節選出來給大家看:
第一段是一個觀眾的發問,韓寒覺得學文學不一定要在大學裡,而這位觀眾覺得大學最重要的是一個人文氣息的熏陶。而對此,韓寒的答覆是:我不需要生活在裡面也能獲得熏陶:
(注意看這位觀眾的表情)
而第二段則是韓寒對於當時現有教育制度的一個質疑,在嘉賓們提出了一個和韓寒一樣在音樂方面有非常天賦的女孩子,在學校里獲得良好教育的例子之後,韓寒是這麼說的:
在這裡面,韓寒提出了他的觀點:「全面發展,全面平庸」。這也是對當時的中國教育的一種質疑。
在長達五十幾分鐘的對話節目里,言辭比我截取的這兩段激烈的部分比比皆是。甚至後來,再有人回顧這段視頻的時候說到:
忽然很心疼當時的韓寒,他當時才16歲,就要面臨這麼多的非議和詰難。
而韓寒,這個執意留著長發,出身在上海郊區的少年卻在那個時候毅然站到了教育制度與全世界的反面。這個舉動在當時被打上了叛逆和不知好歹的標籤。家長們嘆息,專家們謾罵,在當時,甚至有一段時間《三重門》這本書被當時的中學老師家長視為毒草和禁書,不允許學生們購買和閱讀。更多的學生卻在心裡暗自景仰,把韓寒當做他們的精神領袖。
是的,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在這次節目之後,整個社會對於韓寒的口誅筆伐和諄諄教誨仍未停止。在韓寒出版了他的第二本書《零下一度》時,出版社甚至迫於社會壓力,找了一位文學界的前輩在書的後序寫了一篇文章,叫《韓寒三思》。
韓寒後來在博客里寫道:在自己出的書後面,專門找了一個人來罵自己。這恐怕是中國出版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
時間一晃快過去了二十年,曾經的離經叛道者、教育制度的反叛者、家長們的眼中釘肉中刺韓寒又一次拿起了筆,這一次,他站在了教育的這一邊。
我們再來看一看他前幾天發的那篇文章《我所理解的教育》裡面的一段話:
韓寒在這篇文章里說到:
那麼,關於退學不退學,扯回來就很簡單了。你如果從事文科與藝術,覺得學校束縛了你的發展,在完成基礎教育之後,你可以選擇離開學校,前提是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學習,並承受代價。成功的例子也不會多。偉大的羽翼必然追求自由之光輝,但因為受不了管束而退學那純粹是懶惰。
恐怕當年那些狠批韓寒的專家學者們再也沒想到,韓寒幾十年後拿起了筆,對抗的是幾十年前的自己。
2
與韓寒當年叛逆而直接地對抗應試教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個人——劉亦婷。
可能很多人對於這個名字已經不太熟悉了,可在差不多十幾年前,這個名字幾乎是讓所有望子成龍的家長如雷貫耳的一個名字。
在18年前,這個就讀於成都外國語中學的女孩子被哈佛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了。而真正讓這個女孩子被全國人民知曉,還是那本由她的母親和繼父共同創作的暢銷書《哈佛女孩劉亦婷》。
在這本書里,劉亦婷的母親劉衛華講述了她培養女孩的多條心得體會。甚至包括——年幼的劉亦婷和繼父打賭,用手握住冰塊一刻鐘。
這段「握冰試驗」在書發行後的一段時間,被許多家長奉行,並實踐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很多學校甚至還讓學生回去握冰,並把這個作為作文題目,讓孩子們記錄感受。
這些舉動,在當下看來,無疑是有些殘忍和不講道理。
可事實的結果往往和理想差距很大。在若干年之後,大家再次去細細考量劉亦婷和她的哈佛之旅卻發現了這樣幾件事情。
1、劉亦婷當初曾經在美國交換留學,而她交換的那個美國人叫做拉瑞。而拉瑞的身份是一名政府官員,當初拉瑞的主要工作就是促進中美文化交流。這個拉瑞也是劉亦婷的哈佛推薦人。
2、在當時,劉亦婷的母校成都外國語學校剛剛被德瑞教育集團投資,投資方為了打響學校的名聲,需要在短時間樹立一個典型。而一個「哈佛女孩」無疑是最好的典型。
儘管這兩個條件並不能證明劉亦婷錄取哈佛的原因,劉亦婷的父母也極力否認這一點,但這兩點不得不讓人再次反思,可能劉亦婷的哈佛之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和純粹。
現在的哈佛雖然還是中國人心中頂級世界名校的代名詞,可隨著最近幾年中國的學生越來越多地走出去,哈佛也不再神秘。
真正值得玩味的部分在這裡:在《哈佛女孩劉亦婷》里曾經刊載過劉亦婷日記里的一個片段,在這個片段里劉亦婷寫道:
這個無奈的結論深深地刺痛了我,希望中國快點富裕起來的願望比任何時候都迫切!走上陽台仰望星空,點點繁星中似有小女孩渴望的眼睛。就在這一刻,我心中勇氣了一種強烈的衝動:我要把我的一生奉獻給中國的經濟建設。我要以科學文化知識為槓桿,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讓貧窮的兒童都能上學……
這樣的豪言壯語在當年無疑很暢銷,也很符合中國家長們對於優秀學生的幻想:努力學習,錄取國外一流大學,努力學習報效祖國,成為新的天之驕子。
可在網上可查詢到的劉亦婷的工作簡歷中,她畢業之後經過三個短期的實習,就在美國進行創業,經過兩次創業失敗後,現在成立了第三家金融公司,並成為合伙人。而劉亦婷本人也在國外成家,嫁給了自己在哈佛的校友。
你看,現實和理想從不相同。
當然,寫這一切出來並不是為了批判什麼,易位而處,我們也難免作出和劉亦婷一樣的選擇。
只是作為韓寒的對立面和補足,給出了所有中國家長都滿意答卷的劉亦婷,卻在之後的人生沒有為中國家長們提供一個滿分的未來。
3
韓寒和劉亦婷無疑為中國式教育做下了兩個註解:
韓寒肆意妄為,按照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標早早離開學校。幾十年後成為了中國青年意見領袖、中國拉力賽冠軍、十億票房電影導演、甚至還玩票性質地出過一張專輯,最終卻在幾十年後感慨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反思自己早早離開學校的結局。
劉亦婷憑藉一張錄取通知書變成全中國家長心中的偶像和天之驕子,成為中國應試教育的範本,卻在幾十年後兜兜轉轉,在異國他鄉過得難說順遂,卻也還算順利,只是和當初的地位相去甚遠,算得上泯然眾人,卻也絕口不提回到祖國,建設家鄉。
中國已經比十幾年前強盛的多,但我們卻不得不指出一點:這種強盛和劉亦婷們往往關聯不大,卻和韓寒們聯繫密切。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中國的80后里湧現了許許多多和韓寒相去甚遠卻出奇相似的年輕人們。他們腳踏實地地在中國這塊寬容的土地上,努力踐行自己渺小又偉大的理想,在實踐自身理想的過程中,終於將這個國家變得更好。
在眾多社會發展的試驗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規律: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基石往往是次優秀者,他們基數龐大,勤奮踏實,在努力工作的同時偶爾仰望星空,並總有奇蹟。
而在當下,中國的教育的縮影也變成了另外幾個極端的縮影。
一個就是「衡水中學」。這所學校每年的在校學生有8000人,以嚴苛的教育制度和堪稱軍事化管理制度和高考工廠的名號為大眾所熟知。在衡水中學的校規里不乏存在一些「反人道」的規定,例如與外界隔離,每天五點半起床,十一點三十才晚自習下課;對於學生的著裝和髮型都有嚴格規定,違反者直接開除;三周休假一天,上自習課如果走神則立刻請回家休息等等。
但從衡水中學畢業的學生卻大多數對這樣的規定表達了理解和感激:如果不是衡水中學,我的人生可能就是另外一種樣子。
事實也是如此,衡水中學每年本科達線率達到90%以上,比起由資本投注的私立學校著重培養明星學生,衡水中學顯然是把精力放在了每一個學生身上。很多衡水中學畢業的學生們經過衡水中學的洗禮,大多考上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學校。
另一個則是各式各樣教育集團投資的「外國語學校」。這類外國語學校大多為私立,每年的光是學費就高達幾十萬,提供最優渥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教材。在國內頂尖的幾所外國語學校里,大多數人都避開了高考這座千軍萬馬的獨木橋,而是早早搭上了國外名校的直通車,通過推薦或考試的形式,在高中就被大批國外名校錄取。
在之前的一份報紙里,我看到了這份報紙用一整個版面的篇幅報道了一個高中生在高中階段因為喜歡歌劇,高中的時候多次參加學校組織的歌劇演出,並早早被國外一流的藝術大學錄取——雖然光芒萬丈,這卻是大部分人不能企及的人生。
前文里,我特意拿韓寒和劉亦婷拿出來作為兩個對比。在十幾年前,故事剛剛開始的時候似乎就早已寫下結局。而我們也不妨做一個有趣的假設:如果韓寒當年上的不是普通重點高中,而是和劉亦婷一樣搭上了國外留學的快車道;如果劉亦婷當年沒有獲得國外留學的資格,而是和國內大部分考生一樣經歷高考,事情會怎麼樣?
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是,正如韓寒在《我所理解的教育》里所說的那樣,中國目前的高考制度雖然確實存在許多問題,但它也是無數寒門學子得以改變人生的唯一途徑。而素質教育的精英教育也剛剛在中國抬起了頭。我們在未來,還會看到無數中國學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也不難驚奇地發現原來早在學校里,起跑線和未來飛翔的軌道早已畫下,有些人註定是搏擊長空的雄鷹,擁有我們難以想像的人生。
韓寒和劉亦婷,這兩位代表了中國教育的冰與火之歌,卻在幾十年後用他們都沒有預想到的人生經歷,給我們一些啟發。
在現在的社會,機會比幾十年前多出了何止數百倍。在這個時代,網路平台的高曝光率讓任何一個真正有一技之長的人都能找到用武之地。
家長和老師們也越來越多地不再迷信名校和正統教育,反而是用一種更開明也更寬容地態度去理解孩子們的選擇。
教育也不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你死我活,而是逐漸變成了一項頗為昂貴的投資。家長們絞盡腦汁,費盡心思,繳納高昂的學費和擇校費,甚至不惜花數百萬買一個僅能算名額的走廊,為的就是讓自己的孩子能夠享受足夠優渥的教育。讓孩子擁有順風順水,萬無一失的人生。
可是,世界上哪有什麼事情是萬無一失的?讓大部分家長們費盡心機給予的,無非是為了未來的發展添上幾塊籌碼,真正值得去奮鬥的還是我們自己的未來。
而這恐怕也是韓寒當上父親之後,真正想要在這篇文章里說的。
現在站在時代的埠上,再去看韓寒和劉亦婷,雖然才過去十幾年,卻足足像有一個世紀那麼遙遠。
時間尚早,別張開眼睛。
寫到這裡,我想要用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的結尾里的一句話來作為結尾——這位在2006年嶄露頭角,狂賺幾千萬的暢銷書作家,卻在出版了一本書之後安心去繼續他的公務員生涯,或許他的答案才更好——
成功的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 文章首發於我的公眾號:不會談(buhuitan001),文章原標題《韓寒與劉亦婷——中國教育的冰與火》,如需轉載,歡迎私信。 ·
·另外,關注公眾號後台回復關鍵字「韓寒」獲取《韓寒三思》全文 ·
我喜歡韓寒,從來不是因為所謂叛逆,或者什麼莫名其妙的公知。甚至這些標籤,都是媒體和某些所謂粉絲強加上去的。
韓寒一直是那個韓寒,他有超越很多同齡人的睿智和才情,也有很多同齡人成長會經歷的迷茫和幼稚。
但是大部分情況下,他都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並堅持做下去。
很多年前,在博客為王的年代,在韓寒還是所謂的公知,甚至所謂的當代魯迅的時候。
韓寒已經明確的在自己的博客和書裡面表示,雖然我退學了,沒有上大學。但是不論賽車有多忙,我從來沒有放棄學習。
不上學不等於不學習。韓寒很多年前已經明確說過了。
然而遺憾的是,某些媒體需要一個符號,希望他能說出自己不敢說的話,做自己不敢做的事。又或者為了搞噱頭博眼球。
某些年輕人也需要一個偶像,來給學業無成,事業無成卻又中二不已的自己找個精神依託,來逃避現實的失敗。
當年覺得簡直妙筆生花的《三重門》,現在重讀,字裡行間都可以感受到一個年輕人的故意賣弄。但是又怎麼樣呢?嘲笑過去的自己?
無論青春有多青澀,都應該值得銘記。
--
多說一句,那些覺得韓寒變了不再怎樣怎樣的人,你希望韓寒做的事情,你自己怎麼不去做呢?你又在做什麼呢?慫恿韓寒前面開路,自己躲在安全的角落等著得利?
評點他人容易,做好自己很難。
退過學的韓寒苦口婆心勸不要退學,拿到985碩士的咪蒙苦口婆心勸大家趕快退學,但無奈現在很多人喜歡相信咪蒙。
說明一旦一個人想要認真做點專業的事情(而不是自我感動或者在小圈子裡抱團),他就會真正地接觸社會,接觸活生生的人。進而會變得比較誠實,比較務實,比較清醒。拍電影也好,開賽車也好,都是一個道理。為什麼學生噴子背後大多數都是慘不忍睹的專業成績,教授噴子背後常常能看到各種走穴,知乎噴子背後基本上都文後附帶智商稅二維碼?就是這個道理。結合今天新發的另外一篇文章,這種對專業領域的敬畏就更明顯了。https://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404195316512510143jumpfrom=weibocomfrom=groupmessage
「每當你覺得驕傲自滿時,就去幫上小學的孩子輔導一下作業吧」。
想像一下,老師讓小野背誦乘法口訣表,然後家長簽字,父女倆點燈熬夜,大半夜好一通背。最後實在背不下來了,她爹說,先給你簽了字啊,明天早上去學校的車上咱們接著背,說完一看,小野坐旁邊兒已經睡著了。
你說韓寒為什麼與中國教育和解了?當然,大概率他壓根兒就沒跟中國教育開戰,只是被人亂貼了標籤。可是他為什麼這時候好端端想這麼多,說了這麼多柔軟的話,還開始思考讀書的必要性了?
大概這就是當爹的感覺吧。
爹大抵是這個世界上最遜的身份之一。當爹的不留長劉海;當爹的嘴上說以後放手讓孩子去打拚,暗地裡還尋思著給姑娘掙錢;當爹的以前在人家樓下彈吉他唱歌,現在恨不得抓著雙筒獵槍坐在門廊上,給路過家門口眼神兒不對的小流氓們一人來一槍;當爹的年輕的時候懟自己的老師懟上衛星電視,長大以後小孩兒家長會回回都去,完了還得乖乖排隊加班主任微信。
每當看到朋友圈裡那些當年叱吒風雲名噪一時的,在公共課上與教授對峙的,騎著摩托拉著妹子滿街亂轉的,被別的學校的小混混追殺借我自行車逃命的,一起網吧里四聯座打星際的,吃串兒喝啤酒都能喝多了躺地上打滾的,還有拿了學分績第一志滿意得去和人家妹子表白結果發現妹子根本不記得他的,各種各樣的大神,都開始曬娃的時候,我就感慨萬千,人有多複雜,就能有多簡單,任你以往多逍遙,有個小傢伙叫你一聲爸爸,你這個後半輩子就算是搭進去了。
我剛剛看見一個答主說韓寒這寫的都是網上嚼爛了的言論,沒什麼意思。說得挺對的,確實沒什麼意思。二十年前,全國人民驚呼,我們八零後是垮掉的一代,滿腦子都是叛逆。你們現在再看看,看看我們垮掉一代的代表人物,辦的這些個半夜輔導小孩兒做作業的事兒,說的這些個陳芝麻爛穀子的話。
哎,小野她爹。
但凡有一點點閱讀基礎的人,但凡有一點點文學常識的人,但凡有看過他的小說的人,都能明白,他的小說,每一個字都是他自己寫的!
可TMD這又能如何呢?他的口無遮攔,得罪了太多人。看看方舟子是怎麼構陷他的。縱使沒有一丁丁點的證據,縱使全都是胡說八道的推理,縱使沒有半點實錘,縱使全都是無中生有的臆測,又如何呢。依然有無數不明真相的人、無數嫉妒他的人、無數看他不順眼的人,執著的相信那些小說那些文章不是他寫的。執著的相信那些都是他父親代筆的。
過去的他口無遮攔、年少輕狂,不僅僅得罪人,而且留下太多的話柄。至今關於他的新聞下面,還是會有許多人用「韓二」來諷刺他,來嘲諷他的「代筆」,儘管從來沒有哪怕一丁丁點證據。一點都沒有。三人成虎,況且是許多人在故意搞他,是非黑白被輕易顛倒。沒有人能體會他經歷的磨難與委屈,沒有人能明白他內心曾有過的凄涼無助。他想辯解,卻根本無從說起。堅持正義,堅持自己的信念,堅持為弱者鳴不平,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幹嘛和自己過不去?幹嘛不去做郭敬明?好好的掙錢,好好的追逐名利不好嗎?
現在的他,經歷方舟子打假事件,早已明白了這個世界的黑暗。縱使他手裡有《三重門》所有的手稿,依然無法為自己辯解、為自己發聲。他已經明白自己對立面的可怕,哪怕對方沒有一丁丁點證據,哪怕對方完全是在主觀臆測胡說八道,依然可以「坐實」他的「代筆」。輿論被控制在對方的手裡,現在可以搞得他名譽受損,將來還能搞得他聲名狼藉,就算搞死他也是輕而易舉。他怕了。他接受了教訓,與這個殘酷的世界妥協了。如此而已。
就像范仲淹,年輕時也是書生意氣,想要搞什麼慶曆革新。後來他知道,那些利益受到損害的權貴們是他得罪不起的,自己所謀不但不可能成功,還會被強大的惡勢利所吞噬。後來,他也就學乖了。不再執著於曾經的理想。
人,總是要成長的。畢竟,他現在已經有了金麗華和韓小野。雞賊這個詞用的不錯 很準確,其實韓寒更像是一面鏡子,20年前韓寒剛出道的時候 中國和發達國家差距還很大的時候,民族自卑感很強,正是大家相信日本孩子和中國孩子有素質差距的時候,整個社會需要聽到有人懟各種體制問題,不是韓寒雞賊,而是只要是個媒體就有雞賊屬性。
講個真實的小故事,韓寒郭敬明哪個時代,媒體看到韓寒郭敬明火了,是很熱衷於炒作80後作家的,我身為思想水平寫作水平比他們高一點的同齡人,當然也有媒體採訪我,也是有電視節目邀請我,當時有個電視節目,很雞賊的找了一群「80後作家」,險惡的誘導他們說些教育體制不好,我們的文章寫得好和教育沒關係云云,我看穿了導演的險惡用心,到我說話的時候我就故意大談我們語文老師對我的幫助很大,我們的課本其實編排的很科學,設計很合理,只要認真學習語文課本就可以達到很高的寫作水平云云,結果節目出來我的鏡頭一個都沒留一句話都沒留,節目的基調就是「體定問,我陷思」。
這句話現在看起來是個笑話,其實當時是媒體做節目的主流思路。「體定問,我陷思」是當時最受歡迎的節目 韓寒在微博火的時候 有一大批靠「體定問我陷思」走紅的人,這些人現在也都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其實也就是經濟上有點小進步,和國外的差距縮小了,信息也越來也通暢,看到了別人也拉屎。主流思維和價值觀慢慢有轉變 體定問不再是唯一受歡迎的套路。 老玩家都不喜歡現在的知乎,和知乎之前開始減少社交屬性,增加媒體屬性有很大關係,自媒體公共號機構號共同的屬性就是雞賊。你不雞賊,點贊的人就不多,就上不了熱門,不年輕的讀者感受不到這種雞賊有多噁心,像我這種從小就討厭雞賊的人當然就玩不下去了,只要你是個媒體從業人員,希望讀者越來越多,沒辦法就得雞賊,蠻可憐的一個反饋系統。很多人不得不陷入其中,也蠻可憐的。韓寒一直是站在獨立思考最前線的人。
他的思想在不斷進化演化,在韓三篇出來以後,他基本上和大部分公知劃清了界限。
實際上個人的力量從來都是薄弱的,尤其是在社會科學這種事情上,個人想成功實現自己的目標要麼自身能力很強能夠建立組織,要麼依靠別人的組織。
很不幸,大部分人天賦都是不足的。所以想實現他們的理想社會很難。當然側面也反應出他們的理想社會暫時不符合歷史的發展趨勢,因此才不能一呼百應。
韓寒意識到這一點後就開始搞一些自己能幹的事情,因此會在做事中成長,事情做得多了後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知,觀點自然和先前不同。
20歲的觀點和17歲往往就有很大的不同,何況這麼多年過去了,韓寒自然也有很多變化。這種變化稱為成熟是不妥的,因為再過一段時間可能又不一樣。我們可以稱"這是韓寒在新的人生階段的人生感悟"。
要說我有什麼反思?我的觀點基本和韓寒同步。實際上,絕大部分80/90後的觀點都是和韓寒同步的。可見經濟基礎確實決定上層建築。窮的時候什麼都是錯的,富的時候有錯誤也可以被原諒。有人說,韓寒把自己吹過的牛逼都實現了。
而現在,韓寒把牛逼實現了之後又承認自己錯了,不想那麼做了。
可見社會還是唯成功論。你不成功,不僅沒法好好地吹牛逼,甚至都不能完美的把牛逼收回來。
然而還是不得不感慨,韓寒雖是成功者,也不過是個普通人。他的一些觀點也是具有時效性的,時代變了,也就不那麼正確了。當然也許是他變得成熟了。不再任性,也不再犀利了。
所以別再把韓寒比做什麼人了,這是在給他招黑。他成為不了當代魯迅,也並不偉大,至少現在不是。
因為偉人總是死性不改,偉大的觀點也永不過時。
………………
有人產生了誤解,那就多說幾句吧。
很多人提到了韓寒反思自己「雞賊」的事,他說有時自己寫雜文想要去煽動更多人情緒。我覺得,煽動情緒與否不是最重要的,一個文人在批判的時候,心中是否抱有赤子之心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批判的目的是真正想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那麼他堪稱偉大。
而韓寒承認了自己是雞賊,可能他曾問過自己的本心,到底是要做改變這個世界的英雄,或者只是做一個贏得人心的名人,最終他選擇停止下來。也可能是被停止下來。
當然還是不能強求他什麼,他雖然不能像魯迅那樣永遠保持熱血與批判,至少也還在反思,沒有變成繼續煽動情緒的惡龍。在大家對韓寒退學這件事熱議到微博熱搜第一之後,韓寒隔天在one上悄無聲息的發布一篇文章《我所理解的教育》。
內容如下,建議閱讀時間十分鐘
《寒暄》專欄即將不定期更新,歡迎大家關注。微博#韓寒#超級話題也歡迎大家的水貼,給自己主持的超話打個廣告嘿嘿嘿。韓寒那天發布長微博,比較吸引我注意力的,就是第七條,可能因為我俗。
「我住在郊區,是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喜歡田野的味道,喜歡自然的開闊,我喜歡那樣的生活。你要是讓我住在上海那種頂層豪宅里,天天看著黃浦江外灘陸家嘴,看著這個光怪陸離紙醉金迷的城市,我……我……我他媽也很開心啊。」
這篇長文給我的反思就是
歪日,老子當年粉的人沒錯,這貨就是非凡。韓寒只有一個。
……………………………………………………………………………………………
更?韓黑旁友們看見之後請自動略過我這篇文章,蟹蟹你們。敢在我回答下面叫囂著詆毀韓寒的人,現在應該都涼了。其他韓粉們佛系愛寒,他們脾氣好,我不一樣。我的感悟就是:韓寒混了這麼多年,能忽悠的依然只是高中和剛上本科的小孩子。
很開心他是我年輕時的偶像。
他的獨唱團我一直留著呢,還有三重門,還有通稿2003。
麥大麥是我最喜歡的他的小說里的男主人公,女性的話是喜樂。
「痛苦來臨時不要總問:「為什麼偏偏是我?」因為快樂降臨時你可沒有問過這個問題。」因為他的這句話,讓我變成了一個樂觀的人。
因為喜歡韓寒,我也喜歡上了寫作,雖然寫的不好。
我不喜歡《乘風破浪》,但喜歡《後會無期》。
始終不覺得他是個公知。
喜歡過他不後悔。
寫得很好,簡直可以一洗韓寒的電影給我的糟糕印象(這是我個人品味問題,反正我不喜歡他的電影)。
韓寒還是那個韓寒,話對不對兩說,反正很真誠。很明顯,韓寒在反思自己。
他意識到有些寫作最後會變成情緒煽動,所以就不寫了。雖然文章「犀利」是他的一個標籤。
韓寒可以坦蕩蕩說出「退學是一件失敗的事情」,現在的教育其實也挺好。雖然「抨擊應試教育」也是他的一個重要的標籤。
韓寒說表達是奢侈的,他要對資本負責。這聽起來非常不文藝,雖然文藝也是他的一個標籤。
韓寒還說,他住在郊區是因為習慣了,但是紙醉金迷也是ok的,這聽起來好俗氣。雖然脫俗是他的人設啊。
這些都說明他不在乎什麼標籤,不在乎什麼人設,也基本不怎麼在乎粉絲的「感情」。即使很多人希望他繼續叛逆,繼續文藝,繼續不俗。
韓寒之所以現在不用這樣做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沒必要了,韓寒現在是不怎麼需要賣人設而活的。
相比之下,咪蒙和很多自媒體就是靠煽動情緒,寫什麼「xxx是沒有xxxx」的這種「微博體」來獲得粉絲,從而獲利。這些人不管心裡怎麼想,嘴巴上對自己煽動情緒的一套是奉為圭臬的。他們在圈粉的同時也被粉絲給綁架了,這些人本質上是「賣身又賣藝的」,他們賣的東西一部分是人設,所以他們說話得小心謹慎,不能違背他們的人設,一旦和人設不符合,就得完蛋。
咪蒙是只能倡導精緻生活了,不能說她要去瓦爾登湖。
反過來,某些人是不能說他要精緻生活的,他必須各種文藝范,雖然這個人的生活比大部分人都精緻和小資。這些人不是作家,他們早就偶像化了。他們必須定期生產一些東西來維持他們在粉絲心目中的人設。那些粉絲對於他們的喜歡更多的是對某種人設的依附。
韓寒可以賽車可以拍電影(雖然電影很爛,但是和小時代一比突然就好多了)。韓寒能依靠的東西很多,所以他是可以變化的,我們可以發現他在不同時期的思想上的轉變。這個人真是真誠可愛。
回到我個人,我頭頂上有一個「數學優秀回答者」的標籤,所以有些人會「很奇怪」我在一些和數學無的問題下面回答。還有人特意提醒我不要在非數學類的問題下面做什麼回答。這些人不明白,我根本不想讓一個標籤限制我的表達,即使我的表達不是那麼優秀,雖然我說得爛,但是我就說了,因為我樂意。我來知乎,首先是為了讓自己開心。
但是,哪天我真的變成大V了,真的靠這個賺錢了,我還會那麼隨性嗎?希望吧,所以我很佩服他。
利益相關:曾經的韓寒粉絲,雖然我早就不粉任何人了。
PS: 韓導演,希望你早點拍點能看的片子。這是因為我個人眼光有點挑剔,評論區很多人覺得看得下去,這樣至少證明很多人是買賬的。
他跟我同歲,四個月前我說了類似的話。
是不是我這個歲數的人,都會在某個時段腦袋開光?這是給鼓吹『讀書無用論』者的一記響亮耳光。
雖然『讀書無用論』在知乎是個笑話,但這個論調和它的衍生版本,在中國一直都很有市場,網上時常刷到相關的文章段子。
例如,XX初中輟學,然而他的小夥伴卻最終考入了名牌大學,十年後,身為部門經理的XX,已經開始考慮到底要不要錄用他名牌大學畢業的小夥伴…… 你現在偷的懶,將來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同學們都該看看)
正因為『讀書無用論』這個論調著實離經叛道且不講道理,所以難以通過講道理或者是列數據的方式來說服別人。因而鼓吹者為了增強其說服力,經常用的就是樹立一批『新典型』來對抗『讀書改變命運』的論調,也就是用少數孤例去感染受眾。
但論調就是錯的,所以這種典型也往往是有問題的。
舉個例子,王健林前段時間還說過:「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我們從萬達招人的標準和他兒子的教育經歷就能看出,首富本意肯定不是鼓吹讀書無用論,但這句話卻常被人拿去為讀書無用站台。
類似的還有,蓋茨和喬布斯的大學退學經歷,或者是,為什麼壞學生最後都當了老闆這種段子。它們有的是斷章取義,有的就是瞎編亂造,但可氣的是還真有人信。
韓寒是我們中國土生土長培養出來的,相比蓋茨和喬布斯這些大洋彼岸的人,他的經歷也可以排除國情的影響,自然也可以給我們更多親切感。所以韓寒的出現讓『讀書無用論』的鼓吹者如獲至寶。
在種種原因的推動下,韓寒一度成為了一個符號,一個叛逆精神的象徵,一個對抗現行教育體制的英雄。有的時候,他可能只是幾句抱怨,但很快就會被用到『讀書無用論』的鼓吹上。
我到現在都一直在慶幸自己沒去上大學,而且我覺得高考是一定要改革的。我將繼續不遺餘力的說高考和大學的壞話。我很早前就說過,現如今的大學像妓女一樣,只要有錢,全國所有大學都乖乖排成一排隨便你點,想上哪個上哪個,願意多花點錢甚至可以幾個一起上。
韓寒博客2013年文章
韓寒這句話,我後來在很多文章里都看到過。韓寒作為一個有名氣有地位的公共人物,別人引用他不摻假的原話,對他的讀者是有很大影響力和說服力的。就在韓寒新發的微博文章里,他也提到有人學他退學,對此我挺痛心的。
讀書的意義無需太強調。中國從近代史的屈辱史,走到今日的飛速崛起,這跟中國人骨子裡重視教育的傳統是密不可分的。
今天,連『讀書無用論』塑造出來的英雄韓寒本人都站出來反省並重新認識到了教育的意義,那麼希望『讀書無用論』的鼓吹者和信奉者也能儘快意識到。
我個人不建議在大學前離開學校。 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學習讀書的確未必在學校,但學校和高考,是基本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你要是普通家庭,更應該感謝與遵循。
韓寒微博2018年文章
【Tips】微信公眾號:科研學徒(kystudent),歡迎大家關注。
九零後作家在八零青春文學之後集體陣亡,就像電影藝術里第七代導演再也沒有出現過。
而韓寒作為80後作家裡的佼佼者,年少成名。
在被稱為傷痕文學的新一代年輕人之中,他是那個時代的弄潮兒。叛逆輕狂,卻也一覽眾山小。
同時代之中不論是張悅然,顏歌,落落還是春樹都只能望其項背,而不能與之匹敵。後來,又出來一個張傻傻。一出道便是天之驕子,文學界力捧,馬原保駕護航。然而風頭還是蓋不過韓寒。
只有同樣從萌芽走出來的郭敬明,才能與之平分秋色。
他們在90後文藝小青年裡,各佔半壁江山。從成名之作,杯中窺人開始。韓寒就在創作各種奇蹟,當時同時創造奇蹟的還有郭敬明。說實話,剛開始讀這篇文章,我不相信這是出自寫出杯中窺人,穿著棉襖洗澡的韓寒之手。
不知是,不再年少輕狂少了憤世嫉俗,還是久未提筆下手生疏。韓寒的犀利老練變成說教煽情。更令人詫異的是,他一篇洋洋洒洒,便否定了過去口伐筆誅的天才韓寒。
否定了,那個三重門裡的韓寒。
這今人意外么?
說實話,一點也不。18歲成名的韓寒,不論文筆多麼老練,多麼富有批判思維以及媒體所報道的天才性。
生活積累下來的閱歷和知識儲備,還不足以成就禁得起歷史沉澱的思想。這個年紀,對一個作家來說,還是閱歷尚淺,思想簡單。
我不相信這是僅僅憑藉天才二字,便可以逾越的鴻溝。幼稚荒唐,很多事看不清看不透。
年歲越大越明白生活之道,開始反對年少無知的觀點和認知。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難免脫離最初的自我本身成長本來就是與自己的對抗,不斷否定自己的過程。
回頭望望十八歲的自己,他也一定也會發笑。
所以現在,他承認自己以前的看法錯了,我也一點不意外。
相反我覺得這也並非是36歲的韓寒剛剛悟出來的道理,因為如此,怎麼對的起天才韓寒這個名稱。
在青年領袖時候,他應該就能明白。
沒人能一直憤青下去,包括韓寒。但,卻不能說。
在那個還是博客的時代,他是公眾知識分子,是意見領袖。韓寒已「死」,這才是他真正的獨立思考。
這幾年韓寒似乎一頭扎進電影行業,不務正業。
有人說這篇文章是韓寒為了開專欄吸引眼球,這對韓寒本來就是小菜一碟。
不論批判應試教育,還是博客口水戰,一直到後來對時事鞭撻,他總能吸引媒體注意,這也是他的天才之處。開專欄也好拍電影也好,如果韓寒再經過時間沉澱,有自己的真正思考。
殺一個回馬槍,寫出真正的一部留名文學史的作品出來,這才是他最精彩的一幕。
畢竟,小四在他的白銀帝國越走越遠,現在這個質疑並推翻自己的韓寒,似乎又能讓人看到一點點希望。
如果他的這個回馬槍沒能扎出來,可能一直被質疑的80文學,就真的沒有什麼希望。推薦閱讀:
※你最喜歡的關於雪的詩句是哪一句?
※閱讀網路小說與經典文學的區別是什麼?
※《誅仙》這種層次的小說真的能叫精彩么,哪些小說算和《誅仙》真正一個檔次?
※降書順表是一種什麼文體?如何學習寫作?
※錢鍾書為什麼把《圍城》結筆在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