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如何看待《海的女兒》中的為愛犧牲的小美人魚?

如果小美人魚在日出前刺死了王子 ,結果會怎樣?她是否會幸福?

你覺得王子對小美人魚是否有一絲絲愛意?


小時候是分不出各個童話的色澤區別的。幾個童話集混淆在一塊,比較直觀的印象是,一千零一夜裡,有個殘暴的要砍女人頭的國王,格林童話里盛產美麗的公主,而安徒生,我不大喜歡,他故事裡的人格外倒霉。

後來忙著瀏覽別的題材,很多年不看童話。年輕時讀那些跟現實貼得很近的小說,讀久了,會讓你覺得自己很老辣、聰明,也忘了聰明跟高明,其實是兩回事。

這幾年的大銀幕,開始大刀闊斧地,吐槽傳統的迪斯尼情節。《冰雪奇緣》里,救出公主的,是另一個公主,而英俊的一見鍾情的別國王子,是覬覦權力的皇室『倒插門』。《沉睡魔咒》和《灰姑娘》這兩個經典童話翻拍里,暗黑系的美艷繼母,都比傻白甜的女主角來得討人喜歡。不,我不說女權,我只是覺得,一個女人,僅憑著美貌和好心地,就擁有了美滿的結局——美滿的意思就是嫁給王子,這個套路雖然是西方的,但思路跟中國民間不謀而合。我甚至想,灰姑娘的故事在我國如此流行,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暗合了『女性憑藉外貌完成階級跳躍』的說法,辛迪瑞拉放到當代,就是徐子淇嘛,就是李嘉欣。

你說不不不,灰姑娘的主要賣點是善良,要知道,歷史是勝者撰寫的,人生贏家們在華麗轉身之後,也可以省略掉那些驚心動魄的細節,當著媒體的面,把整一段過程,溫馨成一個童話。東野圭吾就寫過一個『盜版灰姑娘』的故事,很有趣,裡面的灰姑娘運籌帷幄,還床技一流,她閃閃發亮的沉重裙擺里,展開著翻版的白夜行。

格林童話跟一千零一夜,都是根據民間傳說,編纂而成的,當中有一些刪改,童話是講給孩子聽的,成人在規勸一些很基礎的道理的時候,也隱晦地傳達了自己的期望。太民間的故事,喜氣洋洋,像水紅色的綢緞棉被,一望無際地鋪開去,是樂觀,卻少了點回味的餘地。

這時候才想起安徒生的好來。在一眾童話里,他最清新。

初戀開展之前,沒有人會許願說,我的戀愛要像小美人魚那樣的。起初想,有個王子踏馬過來,那這他媽的生活就算結束了,真正陷進去的時候,又會想起一千零一夜,覺得自己是山魯佐德,最特別,最深刻,能讓對方移情轉性。

但只有一小撮人做到了,其餘的我們,在被失望碾壓的時候,想起了安徒生寫過的,海的女兒。

它最寫實,它早早透露了這個世界的失望。故事裡沒有壞人,巫婆跟小美人魚索要聲音,但是也信守承諾,給了她一雙人類的腿,給了她接近王子的機會。後來她的姐妹們,又用長發跟巫婆換來一柄尖刀,這是個誠信經營的巫婆,沒有童話里常見的,無緣無故的惡毒。王子當然也不是壞人,人都以為自己親眼所見的即是真相,想不到真相還覆蓋在潮水的下層。

沒有壞人,就是命運。她用盡了一切方式,也沒有得到他,他不是覺得她不好,只是遠遠有人勝過她而已。

啞了的小美人魚,像是一個悲傷的隱喻。我們為愛人做了那麼多,把能捨棄的都舍了,能交換的都換了,卻礙於自尊,什麼都沒有說。他激動地搖著你的身子,說你知道嗎,有個人對我特別好,為我做了最偉大的事情,你也只是點點頭,說真好啊,真為你高興。

你不會把那些他以為順理成章的事情,掰開來一一細數,給他解讀你花費了多少心思。

我們都啞口無言過。

而這個故事裡最偉大的一筆,就是小美人魚終於,拋開了尖刀,把它投擲到大海里。原文把這一幕渲染得很慘烈,『the water
turned red where it fell, and the drops that spurted up looked like blood』。愛是可以轉恨的,求之不得可以是人類作惡的最大動機。就因為起初遠遠張望的一眼,她沒了聲音,沒了三百年的漫長壽命,還忍受了刀尖上走路的痛感,按理說,她的沉沒成本夠多了,多到足以刺中他的胸膛,冷笑是他活該。但安徒生讓小美人魚把刀子扔掉了。

這不是聖母,也不是願賭服輸,是寬恕。是我曾經輾轉反側,想憑什麼我如此愛你,你反應卻不過淡淡,是我想不通為什麼我要如此費勁接近你,卻有人能輕輕鬆鬆地竊取你,是我不甘心你不願在我的腳本里當王子,卻樂意在她那屁顛顛地,競選七個小矮人。

譬如我們凡人,誰沒有過這麼恨意凜然的一問。

別的童話講述的,是怎麼得到。安徒生卻寫了大篇幅的得不到。

別的童話兜售的,是美滿,不是愛情,愛情不過是美滿的一個步驟而已。安徒生寫了愛,還寫了跟愛相悖的,寬恕。你知道佔有慾和毀滅欲,都是愛情自然的骨刺增生,但寬恕,是關起心底的惡魔,說真為你高興。

這個結局讓我忍不住哭出來。

這才是真的童話。它不以世俗的美滿為準則,它只告訴你,什麼是真的愛,什麼才是真正的愛人。小美人魚本身是沒有靈魂的,就像小時候懵懂的我們,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故事總是這樣的,後來她瞧見了他,就以為愛情是救贖,他輕輕一吻,就斗轉星移,抖落古今。

最後,小美人魚化成了泡沫,但云朵中的孩子們說,當她做夠了好事,就能擁有不滅的靈魂。這個積分制的靈魂或許是理想化了,但比起憑藉腳小嫁入王室的灰姑娘而言,它對女孩子們的正面激勵作用,應當更大。

《一代宗師》里馬三有一句,『師父說老猿掛印,關隘不在掛印,在回頭』。愛的關隘也是。繼續追加砝碼,或者徹底清算,都是我們普通人的做法,這沒什麼好苛責。但很早我們就聽過的那個童話里,安徒生浮現在紙頁間,跟你說不是的。真的不是的。

愛是甘願,是來日方長都留給你,一地心碎,都由我帶走。


郝廣才在《好繪本如何好》一書以《森林大熊》這個繪本探討了深刻的工業社會和自然與動物之間的矛盾和衝突。這本繪本很有趣,也很有深刻的內涵,有人就問,孩子讀這麼深刻的作品,能了解其中的寓意嗎?

作者說,為什麼不能?孩子並不是有吃有喝,大呼小叫就會快樂。他們其實有能力也願意思考接受複雜的挑戰,他們也經常問一些深刻的問題。

但是很多孩子的問題在沒有得到解決就已經扼殺在萌芽里。在面對孩子問這些問題的時候,很少有大人能做到溫柔地解答孩子心中的疑惑。很多童話也都是在問「永恆的問題」,比如《小美人魚》就在問「有沒有永恆的愛情?」「愛情要不要犧牲?要犧牲多少才夠?」「怎麼樣做才是善良?善良又怎麼防止被傷害?」

這些問題很多大人都未必能想明白吧!

正如前面幾位答案中立場不同,觀點各異的回答,這些孩子們心裡也會有朦朦朧朧的問號,也會潛意識去想這些問題,在某個觸發點也會迸發出無數的問題來。雖然小孩子看來是很唯美悲傷的童話故事,但如同看到這個問題的人一樣,其實一直都模模糊糊地長大之後才去真正思考背後的含義。

每個人對「為愛犧牲的小美人魚」的犧牲程度的理解不同,也不會有肯定的答案。我覺得以後題主有機會跟自己孩子讀這個童話時,能淺白又溫柔地講這個故事後面的含義。

以上。其實我覺得沒法看待,一因為這是童話,二要是細細用邏輯思考前因後果會破壞故事在我心中的美感。


我很喜歡這個童話,因為我常常認為自己有一條不死的靈魂,愛你是我不死的靈魂。

願你青春不死與孤獨同在,這是一句最毒的詛咒,是愛情讓人反反覆復的回憶,延長了人生300年的時間,青春不死,反覆煎熬,孤獨同在,永無結果。

美人魚喝下了毒藥,分開了雙腿。美人魚一條魚尾,是滿足少女一條腿的關於童年純貞的幻想,有一條分不開的雙腿。女孩子喜歡穿裙子也是一樣的道理,滿足童貞的幻想。

美人魚最後的歸宿並不是化為泡沫,而是成為一個孤獨的怨婦——老巫婆,不再相信愛情,用同樣的苦難報復相信愛情的少女,美人魚的故事其實是一個老嫗的回憶,老巫婆也只是另一個公主罷了,她們有著相似的命運。

一條魚尾只是少女的純真幻想,愛情是女人的靈魂,靈魂卻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會愛上人魚,因為那條處子之身的尾巴太奇怪了,男人不會愛上一個不性感的形而上學,男人不會愛上一個僵直的處女,因為處女的樣子太奇怪了,充滿幻想,複雜敏感,又不能啪啪,尷尬拘束,難以相處。

於是女子尋找巫婆幫自己完成從處女到女人的改變,交出初夜,祛除處女膜憎惡,古時候男人是很討厭處女膜的,因為他們認為處女膜上擁有著詛咒,往往將處女交由巫婆,族長破除第一次。

剪掉頭髮是為了斷了感情,殺了王子,其實也就是為了殺死自己,人魚公主並沒有死,只是變成了一個擅長回憶的人,在回憶里她的青春不死,曾經看《悲觀主義的花朵》里有講過《海的女兒》,也看過《兩色煙火》里有講過《海的女兒》,所以寫下這些。


忍不住歪個樓,那啥,的確,愛情是這個故事裡最絢麗的色彩,人魚悲哀的暗戀將愛的酸甜苦辣向大家展示地淋漓盡致,然而,海的女兒本質上講的並不是愛情,而是「自我意識」。

小人魚和其他人魚不同,不安於現狀,渴望陽光,渴望愛情,明白自己是「低等生物」,想要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這本身就是自我意識的體現,不過這方面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細說了。

重點說下:事實上,不論王子愛不愛人魚,或者說在海的女兒成型之前,她的結局都是註定了的,王子有沒有愛情這一點根本不重要。

安徒生本人似乎非常喜歡「人魚活到三百歲然後死掉變成泡沫」的說法,他寫過很多關於人魚的故事,比如說他曾經在一首詩歌裡面這樣形容一個老態龍鐘的美人魚:

美人魚已經消失,再也聽不到她的歌聲

在那波濤和褐色的海藻上,留下的是一些泡沫

甚至是小美人魚的原型,也和海洋泡沫息息相關——沒錯,就是在泡沫中誕生的絕色女神:阿佛洛狄忒

那麼,既然悲劇已經註定,為什麼安徒生一定要設置這樣的結局呢?

安徒生其實想給人魚一個好的結局,從他給海的女兒的最初的名字「天空的女兒」就可以看出來,另外,他本人在給好友的信中這樣說道:

那樣的結局完全不對!那只是偶然出現的情況,在這個世界上,我不願意看到那種情況,我讓小美人魚走上更貼切自然,更神聖的道路。我想,還沒有任何一個作家發現這一點,因此我很高興在我的童話中安排這樣的結局,您會親眼看到這點!

最終,經過修改刪補,安徒生用事實告訴我們:這個故事的著眼點就不在愛情,證據在美人魚的結局那裡。

一開始安徒生的海的女兒最後還有一段,但是在出版之前被他刪除掉了:

小美人魚說,我自己是多麼想要得到不滅的靈魂,在那個世界裡,我要同王子和大家歡聚,我應當同賦予了我全部愛情的王子在一起,我要飛到富人和窮人的房子里去,我要在孩子的房間里無形地飛來飛去,我所遇見的善良好事將會縮短我的考驗期。

可以看出,安徒生本人也想給小美人魚一個好結局,也希望她和王子有結局,可是後來他不願意了——小美人魚應該是自由的,就像漂浮在天空中的泡沫,她的幸福應該取決於自己,而不是一個已經有了伴侶的王子。

沒錯,比起所謂的愛情,永生更重要,信仰更重要,獨立更重要。

(以上內容屬搬運書本+自己的一些分析見解,搬運處記憶可能有偏差,建議還是看看原作比較好。)

在我個人看來,美人魚這個故事與其討論小人魚的愛值得不值得,更應該看的是一個有了自主意識的靈魂面對生活的選擇。小美人魚洞悉生命的可貴,所以選擇去救王子(是為了永恆的靈魂還是純粹的愛這個暫時不討論了,累),初嘗愛情的甜蜜,所以寧可放棄聲音,但是,在獨立的意志面前,她不願意再過行屍走肉的生活,為此寧可放棄自己的愛情和生命。

最後她成功了,擁有了不滅的靈魂。

因此,恕我直言,這個題目的討論意義不大——不少人誤解了安徒生賦予給小美人魚的價值選擇。

她打從一開始,追求的就是永恆的靈魂,愛情只是手段,或者說是美人魚追求自我中的一個迷失的三岔路,幸運的是她走出來了。

(所以我神煩動畫片版,把一個好好的自我救贖的故事變成了惡俗的女追男。)

人魚選擇的變化代表的是一個女性從依附於男人到獨立爭取幸福的過程,從禁錮到自由的過程,從無情到有情的過程(結尾處小人魚第一次流淚),從低級的需要到高級的需要的過程(詳情請見馬斯洛需要層次,很明顯小美人魚最終超越了最低等的生存需要,達到了最高的自我實現,化為泡沫升天的過程可以說是巔峰體驗吧),在我個人看來,女性主義色彩很重(也包含著強烈的宗教色彩)。

其間雖然艱難重重,也包含著強烈的衝突:在完勝(愛情+永恆的靈魂)和完敗之間的抉擇,實際上,人魚拋棄殺人選擇赴死,對於她而言,有很明顯的寓意:此時的小美人魚,作為一個具有自主意識的「人」,脫離了低等生物單純的求生慾望,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正如裴多菲的那首聞名遐邇的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所以啊,題目一開始就錯了,小美人魚的犧牲,根本不是為愛犧牲,而是為了自由,為了信仰犧牲。

這樣的結局,才是真正的幸福。小人魚倘若真的殺掉了王子,那才叫落了俗套:她放棄了自己用聲音換來的獨立自由,重新回歸海底成為了一個沒有靈魂的低等生物——另一種角度來說,還有比這更悲慘的嗎?這不叫活下去,這叫墮落。

我從不覺得安徒生的這個故事致郁,相反非常積極充滿正能量,只不過大多數人看不懂罷了。

Reference+結尾的小書推:

推薦知友們看看安徒生的傳記,那裡系統地講述了這個故事成型的經過。

還有一本《安徒生的小美人魚》(丹),說得更詳細,建議一看。

如果有說得更細的求推薦~(≧▽≦)/~不過丹麥語的就算了我英語的看得都頭疼orz


08年寫的,只代表了那時的心境。那時的自己還好稚嫩,呵!呵!

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故事在人魚投向大海化為泡沫的時候嘎然而止。在西方傳統的觀念看來,海里的人魚會在黑暗的海水中唱起絕美的歌曲,以此迷惑航行的水手。但由《海的女兒》,我們看到的人魚卻是美麗的、勇於愛的。這顯然與傳統的美人魚角色不一致。

在我懵懂而又敏感的少年時代,這樣的童話永遠那麼輕易的就打動了我。愛,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限制?為什麼在默默的付出後依然悲傷?又為什麼我們總是不能夠逃脫被愛吸引的命運?愛,真的是一件如此痛苦的事情么?從此我認為這是一出為愛犧牲的悲劇。直到我知曉安徒生的生平時,我不禁將他們二者聯繫起來。人魚公主為了和人間的王子在一起,不得不忍受每走一步路腳就象被刀割一樣的痛苦。而這與安徒生為了步入當時的上流社會所必須捨棄內心理想,掩蓋自身才華的妥協是多麼的相似。或者,這個童話有著更多的象徵意義?為了我們心中的愛或追求,我們一步一步的努力,一點一點的忍受,然後發現原來的自己逐漸逐漸的面目全非。我想像安徒生在寫作人魚的痛苦時,其時的他也正感同身受,心如刀割。走在黑暗的道路上的時候,風從不知道的方向吹向我。我看見夜空中一閃一閃的星。心裡有一種空虛。我又想起了那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我是第一個,還是,最後一個?」然而在想起安徒生的時候,卻依然是他的孤獨。

這個農民的兒子其貌不揚,自小就開始參加勞動以謀生。與莎士比亞類似,對戲劇、寫作充滿了興趣。然而他創作的作品總得不到重視。反而是被他視為「副業」的童話所引起的關注越來越多。而與人魚不同的是,通過各種努力,他終於成為享譽歐洲的名家之一。我總以為,透過《海的女兒》可以看見安徒生自己的影子。而這樣的安徒生,在我看來是孤獨的。在當時,偌大的歐洲並沒幾個人能夠理解他。而他,也因內心深處的自卑感,一而再的拒絕幸福垂顧的可能。他還是沒有放棄那個原來的自己。

多年以後,當我了解了安徒生的生平以及有關他的故事。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海的女兒》的完整的故事--海的女兒在絕望的投向大海化為泡沫後,不斷的隨風上升。她想起了海底的王宮和她的父皇母后。海底巫婆對她的忠告。王子英俊的臉以及他與鄰國公主的婚禮。人間低矮的房子。她的童年。她遇見王子的那個瞬間。這時候一遍一遍的鐘聲傳來。人魚知道自己將要飄向何方。她知道等待自己的命運會是什麼。但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這種快樂是超越的快樂。她終於會沒有痛苦。而是純粹的快樂。

她終於得到了解脫。這時的我不禁一陣沉默。腦袋空空之後終於對安徒生的這一安排而稱讚。這才是這個童話最終也是最好的結局。海的女兒終於擺脫了自己心底的夢魘。她可以不再牽掛。

而作者自己,安徒生呢?我想,或者他就象這燕子,雖然住進了尋常人家的房子,卻始終不肯住進世俗之人的心裡。在他們心裡保持著自己的一片世界。那片世界只為自己保留。

他始終是孤獨。


毫無疑問,安徒生和王爾德都是男同性戀者。人教版語文教材選用了他們的作品,但是並沒有告訴學生們他們性取向的事情。「對超過20歲的女孩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厭惡感,和她們在一起,我真的會發抖。」——《安徒生自傳》。另:安徒生筆下的女性人物總是死得悲壯慘烈:換掉下半身的美人魚(因為是男人)不能說話(因為是男聲)走路刀割般痛(割掉了)即使這樣還是不能在一起(不會生)所以只有死。

有的人會立刻跑來對我講,你說的是跨性別而不是同性戀,但性取向的困擾有時可以讓人犧牲掉自己的性別認同,並不是所有的跨性別者都因性別認同問題而變性,因為「變成女人可以獲得更多的男性資源」而不惜改變性別的,也並不是沒有,而且在早期更多。

按照性理論和酷兒理論的解讀( gender theory and queer theory):小美人魚講的是一個邊緣人物(相比較人類社會)企圖超越自己的身份而加入到主流群體。儘管自己的族群有著獨特的身份認同感(類比LGBT), 小美人魚感覺到自己是一個靈魂禁錮在不屬於自己的身體里的人(類比有身份性別認知問題的T:變性者、變裝者、異裝癖者等等)。

於是她求助一個有能力超越自己身份的海妖(迪士尼電影里的Ursula的原型就是美國著名變裝皇后Divine), 最終改變了自己的身份。

但即便如此,身份不被主流社會認同(不被王子接受),最終通過犧牲其困擾的靈魂得到升華。

當然,我還可以按照弗洛伊德理論發揮小美人魚的故事其實講的是:在一個女性為主的世界缺乏男性形象的世界裡,小美人魚轉移伊萊克特拉情節(女性版俄狄浦斯情節)到生殖崇拜(先是對海里類似王子的雕像的喜愛到後來對真的王子的喜愛,歸根究底就是對「陽性」的渴望)。王子是她那個得不到的父親。但本能的心理禁忌導致其最終的悲劇(得不到王子,化為泡沫)。

按照榮格理論,小美人魚的故事講的是小美人魚試圖挖掘自己的阿尼馬斯(Animus 女性潛意識的男性形象),最終找到了其投影(王子),但發現自己並不是王子的阿尼瑪(Anima 男性潛意識的女性形象)的投影。電影改編版里小美人魚收藏的畫像Mary Magdalene則是榮格原型里的標準的「聖母」(sacred feminine)。


不會幸福。而且我無法想像小美人魚會這麼做。

海底沒有許多人想像的那麼可愛,不然小妹就不會那麼貪婪地聽著六個姐姐的見聞,不會將她的花壇布置成太陽的形狀,不會苦苦等待她的十五歲成年。海底絢麗多彩,藍色、紫色、玫紅、艷紅,雪白、蔚藍、琥珀,獨獨缺少代表生命的綠色。海底有艷麗的花朵、茂盛的垂柳,但它們都沒有鮮花的香氣:海底有無數靈動的魚兒,但沒有一隻會像小鳥一樣清脆鳴叫。小妹渴望的成年禮(她可以看到上面的新世界。),也意味著她必須佩帶著華麗而沉重的珍珠與牡蠣。在我眼中,這更像是枷鎖。

海底看似美麗實則冰冷空虛。

因此,小美人魚對王子的愛包含著很多的是對生命、對靈魂的憧憬。尤其是安徒生別有用心加上的,人魚沒有靈魂,三百年虛浮的快樂之後只會化作泡沫。而唯一的解救之道只有與人類相愛,得到他自願分享的靈魂。

不能說小美人魚的愛情不純,但《小美人魚》不是個單純的愛情故事。它和其後《沼澤王的女兒》,都有相似的主題,人(魚人)意識到自己生命的空虛,從而追求更美好的生命。在此過程中會有許多的磨難。

對小美人魚來說最大的磨難是王子要和公主結婚,她失敗了,就要死了,而犧牲王子,她可以重新做人魚過接下來的三百年。小美人魚做了一個人的選擇(甚至比大多數人更要高尚),她為了愛情自我犧牲,因此她獲得了她的回報,升高到精靈的世界。

如果小美人魚殺死王子,她會怎麼樣?她依舊過著從前沒有希望、充滿束縛的人生,只不過她連一個精神寄託都失去了。渾渾噩噩回到海底,失去了對理想生命的希望,懷著空虛與幻滅,無趣地度過三百年生命。也許在死之前,她會回憶起她追求過「不滅的靈魂」。

安徒生的結尾不好嗎?小美人魚沒有死,她成了精靈,只要等待三百年不依賴王子仍然可以如願。我們都有機會幫助她。只要我們「做一個好孩子,給父母帶來快樂,值得父母的愛」,小美人魚便可以縮短她的等待,獲得靈魂。也許你就是那個能夠拯救她的人。不鼓舞嗎?

-----------------------------------------------------------------------------------------

迪斯尼的最大敗筆就是去掉了「追求不滅的靈魂」這個中心點。變成了一個女追男(還有惡毒女二攪局)的惡俗故事。

---------------------------------------------------------------------------------------

至於說性別歧視,呵呵。


我心目中的小美人魚,不同於其他答案里說的。因為我對於小美人魚的了解,都基於迪斯尼改編後的小美人魚電影。

電影情節跟傳統的童話不同,小美人魚最後沒有變成泡沫,而是在經歷風暴坎坷之後消滅了女巫烏蘇拉,救出了自己的父王,得到了王子的愛。從此happily ever after。

這又是一個很典型的童話電影,結局裡王子跟公主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能更俗套。但是我對它的喜愛卻並沒有因為這種cliche的情節所阻礙。

相反,迪斯尼所有的公主裡面,我最喜歡小美人魚,Arial。我喜歡她的理由很明確。

我不喜歡白雪公主,她除了會跟鳥兒唱歌會打掃衛生長得美之外,沒有任何性格特徵。我喜歡獵人,小矮人,都甚過喜歡她。就像那個公主對決rap里唱的

Who eats an apple a stranger gives ya

Who needs a man to save and kiss ya

她除了美一無是處,那不是我想成為的公主。(是的我就是想當小公主)

我也不喜歡睡美人,她除了作死把自己弄睡著了沒幹別的。

我同樣不喜歡灰姑娘,仙女借了她一條裙子,她偷偷溜去舞會,一進場就光芒萬丈,王子跟她跳了一支舞就非她不娶,她有一群開了掛的朋友,她沒有為愛情靠自己多努力地爭取,她是富家女兒自帶光環。這樣的公主我沒法有代入感。更不會成為我的inspiration。

但是我喜歡小美人魚。因為

1. 她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急切的想要改變。甚至不惜一切代價。

就像她那首Part of your world

里唱的那樣,擺一擺尾巴,可卻游不了太遠,想奔跑想跳躍,得先有一雙腿。

她想像人類一樣在沙灘上自由地漫步,奔跑,在陽光下度過每一天,可她確不可以,因為她跟人類不一樣,她是一條屬於大海的人魚。

這樣的矛盾點讓我很能感同身受。我們都對自己有著特別高的期盼,我們想貌美如花,想身材精緻,想博學強記,想日進斗金,想備受寵愛,想活成每個人眼裡光芒萬丈的模樣。可是現實呢? 我們可能相貌平平,所之甚少,入不敷出,孤苦伶仃。生活里沒有勝利者,所有人都在不同的時間被不同的困難打敗,站起來,再打敗。生活的真相如此不堪。

可小美人魚告訴我,我們都會對生活不滿,哪怕是童話里的公主也不例外。可是不要怕,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你便向想像中的生活更進一步。這樣的鼓勵曾讓我在很多個無比沮喪的階段里重新對未來充滿希望。因為她讓我知道,真正的勇者,敢於為夢想做出改變。

2. 她不喜歡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她對生活與冒險充滿熱情。

我從小就是很特立獨行的孩子,我不喜歡扎堆跟其他小朋友搶玩具,我喜歡自己在角落裡建造一個想像的王國做自己的上帝。所以個性孤僻的我很不擅長跟人交往,小時候也沒有什麼朋友。我只是單純的更喜歡自己自由自在地玩耍,卻經常被人說是不合群,彷彿我是怪胎奇葩。從小就被邊緣化,讓我一直都懷疑自己這樣的性格是不是真的不好。父母保守且傳統的教育方式讓我總是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

可小美人魚教會我做自己就是最好的。她不像她姐姐們那麼乖巧,她總是惹父王生氣,她收集一整個山洞的人類世界稀奇古怪的物品,把他們視為自己的寶藏。她對王子一見鍾情之後便不計後果的去追逐愛情。

她闖了那麼多禍,可她身上卻有一種能量,她追求自己想要的從不遲疑,她做了懦弱的我不敢做的事情。她讓我知道,跟別人不一樣不是壞事,追求自己內心的渴望更不是壞事。對於曾經膽怯懦弱的我來說,她的勇敢與熱忱在我的心裡點燃,那些麻木黯淡的角落也都被她喚醒。

3. 她愛的很純粹。可以真正的不顧一切。

就像全世界所有嚮往愛情的女生,我一直相信愛情是美好而純粹的。我並不是幼稚的人,我也知道愛情在生活里是很奢侈的東西。可是正因為如此我才更願意憧憬它。

小美人魚對王子一見鍾情,所以她願意為了追隨他的腳步不顧一切。這樣的事,在生活中恐怕都不會有好的結局。也正因為如此,童話故事裡得到王子的她才顯得那麼幸運那麼美麗。現實生活里那麼多的條條框框,每個人都那麼驕傲,願意那樣付出純粹熾熱的真心的人已經所剩無幾了。赤子之心與真正的愛情一樣難得。所以我喜歡小美人魚,我想像她一樣,在遇到真的愛情時可以勇敢地不顧一切。我是懦弱的人,我希望她給我勇氣。

不知不覺說了這麼多,提到公主這麼口若懸河,作為一個成年人其實有點難為情。

可童真從來都是可貴的。

我也永遠願意去相信,童話故事裡那些幸福快樂的結局。


小時候我讀這個童話,是一個愛情故事,長大後再讀,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宗教故事。

對一些人來說,愛是宗教。表達愛的方式就是殉道。

小美人魚根本就不認識王子。

我們也不認識王子,安徒生並沒有花費太多筆墨描述他。比起愛情故事的主人公,他更像一個配角。

主角是小美人魚第一眼見到的那個踏著海浪的人。哦不,他不是人,他是金漆神像。

再往下讀,再悟一悟,發現王子愛不愛小美人魚根本就不重要。就像神佛愛不愛你也不重要一樣。

王子根本都不知道她是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無意的。他其實就是小美人魚的命運。

命運也是無意的。

其實愛呀,回報啊,值不值得啊,這些問題都是不會有答案的。

在殉道的過程中,她找到了她的圓滿,這樣就足夠了。

信不信宗教,其實只是一個人的一個選擇。不是所有殉道的人到最後都心無怨言,圓滿與否,也看個人造化。


這個故事也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安徒生的作品之一。童年讀到這個故事會被深深的震撼,但不明所以。稍長大一點會感嘆她對愛情忘我的執著。直到我關注到原著中的結尾:

現在太陽從海里升起來了。陽光柔和地、溫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因為小人魚並

沒有感到滅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陽,同時在她上面飛著無數透明的、美麗的生物。透過

它們,她可以看到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彩雲。它們的聲音是和諧的音樂。可是那麼虛無

縹緲,人類的耳朵簡直沒有辦法聽見,正如地上的眼睛不能看見它們一樣。它們沒有翅

膀,只是憑它們輕飄的形體在空中浮動。小人魚覺得自己也獲得了它們這樣的形體,漸

漸地從泡沫中升起來。

「我將向誰走去呢?」她問。她的聲音跟這些其他的生物一樣,顯得虛無縹緲,人

世間的任何音樂部不能和它相比。

「到天空的女兒那兒去呀!」別的聲音回答說。「人魚是沒有不滅的靈魂的,而且

永遠也不會有這樣的靈魂,除非她獲得了一個凡人的愛情。她的永恆的存在要依靠外來

的力量。天空的女兒也沒有永恆的靈魂,不過她們可以通過善良的行為而創造出一個靈

魂。我們飛向炎熱的國度里去,那兒散布著病疫的空氣在傷害著人民,我們可以吹起清

涼的風,可以把花香在空氣中傳播,我們可以散布健康和愉快的精神。三百年以後,當

我們儘力做完了我們可能做的一切善行以後,我們就可以獲得一個不滅的靈魂,就可以

分享人類一切永恆的幸福了
。你,可憐的人魚,像我們一樣,曾經全心全意地為那個

目標而奮鬥。你忍受過痛苦;你堅持下去了;你已經超升到精靈的世界裡來了。通過你

的善良的工作,在三百年以後,你就可以為你自己創造出一個不滅的靈魂。」

小人魚向上帝的太陽舉起了她光亮的手臂,她第一次感到要流出眼淚。

在那條船上,人聲和活動又開始了。她看到王子和他美麗的新娘在尋找她。他們悲

悼地望著那翻騰的泡沫,好像他們知道她已經跳到浪濤里去了似的。在冥冥中她吻著這

位新嫁娘的前額,她對王子微笑。於是她就跟其他的空氣中的孩子們一道,騎上玫瑰色

的雲塊,升人天空里去了。

這個結尾讓我幾乎忘記這是個悲劇,小美人魚的身上充滿了殉道者一般的宗教色彩,看似終結的死,帶來更恆久的生。她脫離了形體,超越了自身的愛恨,如同上帝。

無論如何掩飾,人類的愛總是帶著利己的目的。愛著別人是為了也被其所愛。愛情更多的美好,是在對方的眼裡找到一個完整的自己,歸根結底也逃脫不了人性本能的私慾。

可是也有例外。《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龍洋一曾問「上帝是什麼」,神父回答「上帝即愛。」原諒不可原諒的人,並且愛他,那就是上帝之愛。《悲慘世界》中的芳汀,把她的身體和尊嚴絲毫不剩的獻給了愛情和母性。有的人的愛,讓人不能理解也讓人驚恐,因為她們最可貴之處,在於違背了天然存在的人性,超越了本能的私慾。宮二說,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把「我」放下,才見「神」性。在痛苦和絕望中掙扎的人來說,忘記自我,是最大的幸福。海的女兒將聲音作為祭品,換得了人類的雙腿,此時她追求的僅僅是「生而為人」。當她像人類一樣擁有了愛情,又用生命作為祭品,交換了不滅的神的靈魂。海的女兒來到地上,再去到天上,終於成為daughter of air。捨棄肉身的過程難道不和宗教中立身成佛的故事一樣嗎?「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同樣的松子拋棄了為人的本能,成為了龍洋一的神。

在這個人人自危的世界裡,有人會說,她顯得胡鬧,荒唐,沒有意義,也不值得;她太衝動,她太卑微,她本可不如此。可是她如此,如同佛陀喂虎,耶穌受難,良秀畫女一般「忘我」。可惜眾人看她,依然看到的只有「自我」。她一生的意義,也許便是如一尊泥菩薩來超渡世人。紀德在《窄門》中所述:

「你們儘力從這窄門進來吧,因為寬門通向地獄,進去的人很多;

然而,窄門通向永生,只有少數人才找得到。」

最好和最壞的時代,我們馬不停蹄的奔向冰冷的地獄。可是這個世界正是因為這些「道」的受難者和不滅的靈魂,終於有了一點溫情。


到丹麥的哥本哈根

爸爸 你要去看看海灘上的

小美人魚

-給她拍一張照

-讓她游到你的鏡頭裡來

-坐在海水中的石頭上

-她的腿一定會疼

-求你了 爸爸

-做一次她的王子吧

-她的王子

-已經和別的公主結婚了

-也許 你清晨起來

-她一定不在那個石頭上了

-她總在黎明

-回到船上

-當太陽的第一縷光波照到海面

-她的心碎了

-滾熱的身體 化成了

-海中 冰冷的泡沫

-爸爸 在丹麥的海里

-給我裝一小瓶泡沫回來

-那是小美人魚永遠不死的靈魂

-海關一定不會阻止

-一個美麗的靈魂

-過境

-

-


我覺得這是我讀過最浪漫最有詩意的童話,沒有膚淺的因為美貌一見鍾情幸福快樂地永遠在一起,沒有一個惡毒的女巫讓聰明善良的主人翁鬥智斗勇,,,小美人魚迷戀的東西也許並不值得她這樣的犧牲,但這就是浪漫本身:不去用價值衡量付出和收穫的「愚蠢」。

王子愛不愛小美人魚?這不重要。小美人魚一定要愛上這個王子而不是別的什麼人么,一定要如此犧牲么?不一定,我們甚至不知道那個石膏雕像會是誰,如果小美人魚遇到的是別人會如何。小美人魚僅僅是在期待愛情的時候遇到了那個王子。並且她願意為愛情本身做出這樣的犧牲。

故事的正文在小美人魚變成泡沫就應該結束了。不要問值不值得,不要問幸不幸福。很多事沒有應不應該,只有願不願意。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不是所有的犧牲都有人感激,不單單是對愛情,所有你想要的東西都是如此,你永遠不能期待等量的回報,但想要得到什麼總是需要至少等量的付出的,求而不得是常態。當愛情當理想當渴望終歸於泡沫,你會為自己的付出感到不值么?你難過是因為得不到,還是付出了太多?

寫給孩子看的童話應該是什麼樣的?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善良、懂得犧牲就會得到想要的?五六歲的我讀這篇童話的時候很感動,現在亦如此。那時的我讀完後覺得「我也許不會為愛情如此犧牲,但未來如果有讓我痴迷的東西,即便它並不值得,但為一份美好的幻影盡最大的努力本身也不是很令人遺憾的事情,即便求而不得」。現在我依然認為人生的主調就是「願者上鉤」四個字。什麼更有價值?怎樣更幸福?這樣的問題怕是誰也無法回答。所以我認為,孩子們讀的故事應該指引他們認識到自己願意做什麼、願意付出什麼,而不是忽悠他們「只要」如何如何,「就能」如何如何。

很多年之後,我們長大了,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擅長「保護自己」,越來越「現實」,越來越「不浪漫」,越來越「自知」……我們已經不太可能為很可能得不到的東西傾盡所有了,我們甚至不願意全力以赴地去付出和嘗試,因為害怕失敗、害怕失去、害怕得不到。這個時候回頭想想這個童話,突然發現小美人魚是那麼勇敢的人。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還依然熱愛著它。」這大概是差不多的一個意思吧。試想有一天你完完全全地失敗了,你會否認你曾經熱愛的一切(殺死王子),以保護自己脆弱的內心,還是會無怨無悔地接受失敗的結局、殘酷的真相?所以說小美人魚是勇敢的,令人欽佩。


屬於起先是悲劇故事,後邊因為各種改編,先改成喜劇,然後熱門的故事。

國內經典神話小說的相關例子,是白蛇傳。較早的關於白娘子的傳說,是明代《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一章,我把這篇文章引用過來:第二十八卷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在這早期版本里,白蛇是壞的,法海是好的。小青也不是青蛇,是青魚,和白蛇一起被關在雷峰塔下面。

後來改編版本出現了,也就是常見的《白蛇傳》等民間傳說故事,白蛇和青蛇變成好的了,法海變成壞的,還有法海被鎖在螃蟹殼裡等版本,歷史上被多次改編成戲劇,還有趙雅芝主演的《新白娘子傳奇》等各類影視作品。

經過改編,悲劇變成喜劇了,更讓人覺得妥當,故事也流傳得更加廣。

《白蛇傳》這個故事被充分挖掘其商業價值,還是最近一些年,被改編影視作品以後。

再來看看丹麥安徒生的這部《小美人魚》。

起先安徒生的版本是個愛情悲劇,和老版本的《白蛇傳》或者《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很相似。然而安徒生創作此小說的時候,據說是因為同性之間的愛,而非異性戀。網上有一些資料說明,童話大師安徒生是個同性戀,同性的愛,我們很難理解,但他很痛苦,於是寫下了傳世名著《小美人魚》。

然而原著過於悲傷的悲劇結局並不受到許多人的喜歡,後來搞動漫的迪斯尼(現在譯作迪士尼)公司製作了一部改編自該童話的動畫片《小美人魚》,改編了一個美好的結局,還有多部續作。在真人影視作品中,也有小美人魚等角色客串。

經過迪斯尼公司的改編,安徒生去世百年,他的名著改編動畫片商業價值也被充分地挖掘出來了。悲劇變成喜劇,也更適合小孩子觀眾來觀看。

說明什麼問題?說明悲劇故事缺乏商業價值,悲劇變喜劇,更加好看。

而且該系列動畫還改編了多部經典遊戲,從FC到PS系列主機上都有。

講個熟悉的,FC版本的《小美人魚》的遊戲標題畫面。

想看到更多懷舊經典遊戲和生活相關的故事,可以關注平機王作者的這個專欄:

懷舊經典遊戲題材科幻小說《平機王》系列 - 知乎專欄

想重溫懷舊經典遊戲帶給你的難忘的感動,可以關注平機王作者的另一個專欄:

【教程】怎樣玩懷舊經典遊戲,不定期更新。 - 知乎專欄


小時候特別接受不了美人魚為了王子變成泡沫,好吧雖然後后里面有了永恆的靈魂也還是無法接受,覺得王子是個渣渣,那個人類的公主是個第三者,氣的很。長大後才明白,人魚公主的愛情只是她一個人的愛情而已,如果說王子是因為以為人類公主救了他而愛上她是個誤會,那麼後來兩人相處相愛的感情都是真實的,也許王子在海中昏迷前看得那一眼讓他一見鍾情,但哪敵和人類公主相知後的日久生情更濃厚踏實,再說我覺得風雨中看那麼一眼就愛上真的有點扯。

你看,人魚公主變成小啞巴與王子朝夕相處的那麼多日子王子也並沒有愛上她,其實就已經很明顯了,王子從始至終都沒有愛上過人魚公主,他愛的是人類的公主。

所以說,人魚公主的故事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愛情故事,一個暗戀的故事,故事裡誰其實都沒什麼錯。

而且,長大後我覺得永恆的靈魂比王子好多了好么~~(づ ̄ 3 ̄)づ


不知道為什麼安徒生的童話經常以小女孩為第一視角進行(中國人的很多故事卻喜歡用書生為主角的男性第一視角)。

這個故事裡有非常多的現實隱喻:

首先故事裡沒有超自然力量,連巫婆都遵循等價交換原則(就像鋼之鍊金術師里小豆丁為了復活媽媽搭上了自己弟弟的肉身,而不是原先準備好的材料;為了進入真理之門,付出了自己的一條腿;為了弟弟的靈魂,付出了自己一條胳膊)。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代價,不論是一次付清還是分期付款。

故事裡交換的東西:小美人魚的聲音和痛苦——人類的雙腿,小美人魚的性命——王子的愛/不朽的靈魂。所有這些都有豐富的寓意

故事以小美人魚追求愛為中心展開,但是小美人魚所期望的愛是什麼呢?她的愛具有強烈的吞噬性和侵凌性

決定每個人在關係里做出行動的不是對面那個人真實的想法,而是我們自己對那個人的看法和情感。小美人魚對待王子的方式,正是她心裡愛的表達,也是她期望王子對待她的方式,還有可能是她從小被對待的方式,裡面隱藏著深深的絕望——一切沒有解決的問題的最終形式……小美人魚喜歡王子什麼?這是個謎,但是人所有幻想的動力來源都不可能是人已有之物。換言之,看故事的人認為的小美人魚的愛里包含了什麼,她的現實中就缺少了什麼。更遺憾的是,在故事裡王子的形象非常模糊,看不出他多少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只在小美人魚的幻想世界裡才有價值,甚至小美人魚並不在意他本身怎麼樣/對他的表達和存在並不在意。還有,王子如果要得到小美人魚的愛,必須付出自己一半的靈魂。我可以為你付出一切,即使我對你一無所知/沒有興趣。

然後她為了王子放棄了自己人魚公主的身份,象徵放棄了人與人關係原本平等的地位,因為在幻想世界裡每個人都是自己世界的王子和公主。成為了擁有雙腿、不能說話的人。擁有雙腿走在地上的痛苦,正是一個人為了另一個人改變自己行走、思考、表達和一切的痛苦。為什麼不能說話?因為在她的世界裡,為了迎合王子的期望,放棄了表達自己意願的能力。在這段關係里小美人魚把自己的需求看得非常輕。同時也開啟了一場賭局:賭注是自己的命。從賭局開始,小美人魚其實是立於不敗之地的,參考海瑞死諫嘉靖皇帝:意見被採納是臣子的本分;被皇帝泄憤殺掉則成就忠臣/昏君的千古絕唱。一本萬利的買賣。付出的代價是:在關係里如果一個人不知道怎麼尊重自己,別人也很難知道怎麼尊重那個人。遊戲還沒開始她就輸了,就註定了這樣的愛只存在想像世界裡……

小美人魚和王子的感情進展究竟如何?很親密,至少是情人以上。首先,她和王子交流的方式——舞蹈/身體交流,放在故事裡有隱藏的性暗示。更重要的是,她可以隨意進出王子的寢宮,並輕而易舉取得王子的性命。都說明他們的關係其實不一般。越是親密的人,我們的防備就越少,也可能被傷的越深。如果把那次被放棄的謀殺具象化,那就是說在成為泡沫之前,小美人魚手上其實有王子最要命的東西。然而她卻不是王子結婚的對象,成為王子的結婚對象究竟需要什麼條件呢?可以類比冰與火之歌卷三冰雨風暴,羅柏和簡妮的故事。

最後小美人魚和王子如果結婚了,只是一般童話的套路;故事的高潮是小美人魚為了王子化為海上的泡沫。這是最高潔的愛(可見雲中鶴那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殺傷力)。同時在這一刻——人在表達「我愛你」的時候,想像世界裡對方也是一樣愛自己的,她付出的一切在那一刻得到了她最需要的回應。她的故事也在這一刻成了代表愛的傳奇,在愛情故事裡死亡從來都不是終點。然而這樣的愛卻只在他們沒有交流時才能產生(對應了為什麼小美人魚沒有聲音),一旦王子醒來,小美人魚也沒化為泡沫,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所有的童話都在表達一種心理現實,回應著人們內心深層的需求,這也是童話打動人心的原因。這故事的很多部分幾乎可以原封不動的放在普通人戀愛的經歷裡面。


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優秀的文學作品中總是會給人以共鳴和內心深處自我的一種映射,其實我小時候喜歡看的童話是類似《穿靴子的貓》這種,智斗大怪物什麼的,還有《義大利童話》中的《那不勒斯士兵》這種,一個當兵的揮起劍就能幹掉巨人。 其實是因為很小的時候,學齡前,我生活在工廠附近的農村,而父母都是天天上班的,把我一個人扔在家裡跟玩具為伍,所以,給自己最踏實感覺的,就是自我的力量,那個時候我最喜歡的東西是 火車,而且是蒸汽機車頭。 八十年代的工廠,對農村來說,就是先進,光明的代名詞,而火車則是充滿力量的東西。

象《海的女兒》這種關於愛情的童話 是初中後才看的,最初的愛情教育其實不是它,而是83版的射鵰英雄傳,所以最初接受的愛情認知是 你好我好,你對我好我對你好,始終都要在一起的,

看了《海的女兒》以後,形成的印象就是 小人魚是正常的,合理的,王子是配不上她的,小人魚應該遇到一個傳統英雄史詩中的英雄,能斬殺惡龍的齊格菲,海格力斯一類的人物,所以用一句話總結《海的女兒》就是:美好,但缺乏力量。

成年後,再去翻童話,觀感已經截然不同,而且會更其它的一些意味深長的故事聯想,類比。

有一個疑問始終存在:愛情中,那個全力去愛的人,是愛上了對方,還是那個因愛變得更好,更無私,更符合普世道德觀的自己?

我覺得《海的女兒》所描述的應該是後一種。它的價值方向是善良。

而成年後我喜歡的故事很多是象《紅舞鞋》這種,也就是類似《聊齋》中的《野狗》這種充滿詭異氣氛的,充滿詭異,懸疑,未知,而其背後的支持力量,應該就是旺盛的好奇心,也就是尋求真知的意願。所以在價值方向 上,追求的是 真

在電影《紅櫻桃》中,納粹軍醫紋身者,說了一段話,類似「他們始終在追求力量,而力量卻不是永恆的。」我明顯能感覺到他沒說出的後半句「美才是永恆的」 這麼看來,他追求的價值取向是 美。

所以最後,真,善,美;你追求的是什麼?


他周末回上海參加校慶。我和閨蜜去看劉若英的演唱會。

他是一個很悲觀主義的人。和他認識半年,他一直過得很不快樂。可是周六下午,他和我說,I am so happy。

因為他見到了之前很喜歡的學姐。他和我說她身體不好,可是還是一個很positive的人。他說他曾經很喜歡她,可是因為出國沒有辦法去追她。他說他送給她的第一份禮物是Burberry的香水。他說she lives a peaceful life now, I am so happy for her. 他說she"s the best of the kind. 他發了一條朋友圈,說it"s so good to see you and nothing else beats it. Nothing else,這裡面也有我。

於是我在演唱會上放聲大哭。一向驕傲女王性格的我,為什麼會允許有人這麼對待我。這半年,我以assistant,以朋友,以coworker的身份,緊緊的跟著他。可是我唯一不能陪在他身邊的,是作為一個女人。

閨蜜說問清楚,他到底是什麼意思,你不可以允許有人這麼對待你。我也很想和他說,我不想聽,我不想聽到你和我說你有多喜歡多想念另外一個女人。我只想你看著我,我只想你開心是因為我,我只想你的笑容對著我。

可是我發給他的text是,She can make you happy. I am so happy for you. Keep in touch with her.

閨蜜說你瘋了嗎,我說,我不想破壞他今天的好心情。不管問與不問,我都已經難受過了,沒必要讓他和我一起難受了。

所以我明白為什麼人魚最後會把匕首扔掉。因為我和小人魚一樣,相信愛是信仰。不管你再怎麼傷害我,我都可以寬容你。因為你是我心裡最柔軟的位置呀。一想到你,我就恨不起來。我只能恨我自己,為什麼沒辦法讓你和看著她一樣看著我。你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如果我殺死你,換來自己300年的生命,可是沒有你的300年,對我來說會那麼漫長,是一種折磨。我要的,是你快樂。就算陪在你身邊快樂的那個人不是我,可是我可以退而求其次,只要你快樂。


王子是不是有情意這不重要,愛一直是一個人的事。

有一個人可以心系之,足夠了。

兩個世界的生物不能勉強在一起,你忍受痛苦改變原來的自己,勉強融入那個世界,他一個人接受你他的世界可不接受。

該放棄的時候就放棄吧,做一條鹹魚沒有什麼不好。

人世精彩卻不屬於你,回到安靜的海底,還有無數魚蝦龜蟹為伍,何苦做人呢。

要什麼愛情

要什麼愛情

要什麼愛情


其實以上回答已經很完備了,但是看到了這個話題還是忍不住說兩句。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曾經認為小美人魚的悲劇來自於她從未將自己的身份與愛戀告之王子-----因為設定中巫婆的交換條件,她無法開口說話,無法將這一切挑明了來說。我那時糾結於這個設定,覺得特別矯情。我想當然的認為,只要王子明白當初救起他的究竟是誰,小美人魚的愛情就能水到渠成開花結果。

然而長大之後再看,才發現這悲劇的後面不是不是誤會,不是錯過,而是一種宿命,一種隱喻的象徵。王子不會愛上小人魚,無論他是否知道她是誰。若真是因為知道身份而支付出的愛,那也不是愛了。然而他明知道自己「該」愛誰,卻還是能一邊將美人魚當做「那位姑娘」的替身,一邊準備與自己新娘的婚禮。王子的愛如此廉價,即使真的得到了也不會是獨一份,其中的真誠度更是要打個問號,這樣也無法實現靈魂共享吧。

很多人都認為小美人魚愛的不值。然而王子對她而言不僅僅是一個愛戀的對象,那個石膏像也不一定就是這個王子。她愛了他很久很深,但這個他只是她的一個夢想,一個信仰和寄託。她交付了言語,一步步踏著利刃走上陸地,暗地裡鮮血淋漓只為了離自己憧憬的人近一點,就像是虔誠的獻祭和奮不顧身的追隨。

突然想到一句被用爛了的狗血台詞:「我愛你,與你無關。」

然而也有人說,這樣沉重的愛情,只會讓人避之不及。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這樣孤注一擲的去愛,太過純粹深沉的愛,對於生命中有太多權衡的人而言,他們承受不起。

扯遠了。

其實現在覺得這結局反倒是對小美人魚最好的祝福。既然愛了,那就不妨愛到底,與偉大高尚無關,只是一直到最後,都能坦蕩的說一句「我愛你」。


想想屈原,作品「移情」而已,中西方手法,殊途同歸,這不是愛情悲劇,而是為了自己信仰殉道。

既然是為了自己的信仰,對方接不接受,凡屬次要。


推薦閱讀:

被喜歡的女生背叛是種什麼樣的感受?為什麼她浪夠了還有臉讓我原諒她,還想著嫁給我?
如何理解王菲的《懷念》里的這種愛情?
年齡是愛情的障礙么?
金錢能買到愛情嗎?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談談你對愛情的看法?
如何看待那些年紀輕輕卻有著非常物質化愛情觀的女生?

TAG:童話 | 安徒生 | 愛情觀 | 安徒生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