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自己很愛看書,假如未來的伴侶不愛看書怎麼辦?

母親曾說:「以後你的丈夫最好愛看書,或者不排斥你看書,否則他會討厭你的。」

我想知道這句話是否有道理。


很多人沒有看懂那位母親的話。其實她並不是不了解什麼求同存異,什麼各有精彩共同分享。

只是在很多時候,事情不是想像的那樣簡單。

愛看書(愛打遊戲愛運動愛旅遊愛烹飪)的人,如果能夠有幸碰到一位和他有共同的愛好和熱誠的伴侶,是一件,最為幸運的事情,其中的默契和緊密的聯繫是難以言說的。更不要提兩位可以一起為了這個共同熱誠的愛好而做的許多許多共同消磨時間的事情。

這些共同快樂而投入的時光,將是親密伴侶所能想到最幸福的事情。

而,退而求次的,是不討厭你這個愛好,這一點,可不容易。

例如,一位愛飯後健身散步,一位愛飯後打電腦,表面上可以互不干涉,時間長了。就成了疏遠隔離。

或者有某位總想一起分享時光,就漸漸會要求你從你愛看書的愛好里,拿出來時間來,做一些她或他認為更重要更有趣更有意義,更好玩的事情。

明白了么。


好感動,別家的媽說的是男人如果沒176身高沒房沒車沒有一狗的收入拿不出88萬彩禮敢上門求婚先打斷腿,你媽只要求愛看書、不討厭你,真是難得的開明。


怎麼辦?過唄。

父親曾經很愛讀書,家裡現在還有一半書都是他在結婚之前買的。

沒錯,是"結婚之前"。曾經他是會向室友借來《靜靜的頓河》徹夜苦讀的少年,現在只是偶爾在手機上讀些網路小說,品味不知比從前下降了多少。

我母親是個很少讀書的工科女,唯一讀過的課外書恐怕就是福爾摩斯,在我記事以來她閑暇之餘只讀過報紙,甚至我給她買的生日禮物書她都不會去看。

在我眼中父母是極不協調的,父親骨子裡很浪漫,愛攝影愛電影愛細節,看本《愛的教育》都會掉眼淚,母親則十分務實不敏感,我從未見過她被什麼事感動落淚過,她旅行時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與景點合影"。

我像我父親。若電視上電影放了一半,卻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往往是我和我爸一起央求我媽寬限我們再看一會兒,但母親的做法只有一個:立刻關掉電源,勒令我們洗漱。

說以上細節是因為我覺得這和父親讀書多,母親讀書少有很大關係。父親的精神世界是感性的,母親則理智過度,她的辭典里從來不會有"多愁善感",而且她也無法理解。

即使是如此大的反差,也基本上不影響結婚過日子。只是我和我爸的精神需求總是無法得到滿足。

我曾經奇怪於我爸是如何滿足自己的感性需求的,直到某一天我偶然發現了父親保留在電腦中的他與其他女人的聊天記錄和寫給別人的情書,各種纏纏綿綿的情話。是我媽從未得到過的親密感。

曾經覺得父親不是很愛母親,他看母親的眼神一點也不溫柔,從來沒當著我的面表達過親密,甚至我開玩笑把他們的手搭在一起時也會迅速抽離。安慰過自己這大概是男性的感情不外露,但那些露骨的對話和情書中對於自己婚姻的描述給了我很大的打擊,也證明了"父親果然不愛母親"。

在不解風情的母親身上得不到的溫柔愛情,父親在別處找到了。

我不知道母親是否知道父親的出軌,但據我對她的了解,如果是知道了,兩人肯定早已雞飛狗跳鬧離婚了。我也沒讓他們任何一個人知道我發現了什麼,雖然一開始難以接受,對父親很排斥,但三年過去了,我也消化得差不多了。畢竟我也同情父親,如果我是他,根本不會選擇與精神世界如此不合的母親結婚。

父母至今從未打過架,頂多是母親總在因各種瑣事訓斥父親,父親通常情況下不會還嘴,兩個人也從未鬧過離婚。

所以說如果自己愛看書,未來伴侶不愛書,兩個人搭幫過日子是沒問題的。怕的只是若一方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會去別人身上尋找。

當然不是說不愛讀書的人性格都糙,也不是說情感需求沒被滿足的人必然會去找其他人來滿足,何況我父母的例子還與他們那個不太開放的年代有關……但畢竟存在不好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而且若是與精神世界相合的人結了婚,估計會幸福快樂許多。

選擇能更幸福的路就是了。我不希望出現更多像我父親一樣的人,他這樣活著也很辛苦,而且並不那麼幸福。


這是陳小姐,哦不對,是徐太太婚後的第二個禮拜。

早上七點,這對夫妻一起出門了。他們倆是同一家出版社的編輯,每天一同上下班,步伐一致。

這兩人多數的空餘時間都呆在一塊,但很少談論文學話題。

倒不是因為做編輯太久造成的審美疲勞。恰恰相反,他們對編輯工作已十分熟稔,各自有擅長的一個領域。徐先生非常熱衷於文史典籍,而徐太太則偏好現當代文學,文藝腔調十足。

禮拜天,徐太太去閨蜜丁小姐家玩。

丁小姐打量著徐太太容光煥發的一張臉,笑嘻嘻地說道:「你現在終於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侶了,怎麼樣,文藝女青年,和你老公整天聊文學的感覺……蠻不錯吧?」

徐太太瞪大眼睛,像聽到什麼笑話,「這你可想錯了!我跟他是從不聊文學的好伐?就他古書堆里雜七雜八的事情,我是一點興趣也沒有的,他么,大概也不耐煩聽我講我那些通俗文學的事……」

丁小姐奇道:「那你們平時都聊些什麼?」

徐太太想了半天,面上越發茫然起來:「除了一些需要商量的大事,也沒什麼了,大概就是些……雞毛蒜皮。」

「雞毛蒜皮?」那未免也太無聊了點吧。

「——哦,對了」,徐太太看了一眼丁小姐,朝她曖昧地笑了起來,「我跟他啊,最近一直想幫你介紹對象,我們周圍也是有一些靠譜適齡男青年的,我跟他留意了下,好像有那麼幾個還不錯,可以試試,你要不要……」

丁小姐聞言臉色一變,趁徐太太講得興起之際,悄悄溜去了客廳。

丁小姐一走到客廳里,就有些後悔了。

她室友吳小姐的朋友來訪,一幫男男女女正值酒足飯飽,個個精力十足,坐在沙發上聊得火熱,朱先生也在其中。丁小姐定定神,本想悄悄去陽台清靜一會,卻躲不過朱先生的視線。她剛走到陽台上,朱先生便也去了。

朱先生是丁小姐的前任男友,兩個人原本快要結婚,卻在婚前的短暫同居後不歡而散。至於他們分手的原因,至今在朋友圈裡還是個不解之謎。

「嗨,好久不見。」

丁小姐大方地打招呼。按她一貫的作風,向來是與前任男友天涯一別,從此老死不相往來,朱先生是個特例。而朱先生的這份特殊,更讓丁小姐心裡一時心生悵然。

朱先生望向丁小姐的眼神,亦是滿懷留戀惆悵。不過數月前,他們還是一對情投意合的情侶呢。

他不再看舊情人的臉,轉頭對著天空的方向,微微嘆息:

「我記得,分手時你對我說,如果一段婚姻只能給你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那你是不願結婚的。當然,我們都知道,婚姻必然須面對許多麻煩。但你仍然想在這些繁瑣之外,保留一點屬於自己的空間,比如繼續你的寫作,繼續讀你那些永遠讀不完的書……」

丁小姐默默地抿住嘴唇。她又想起了與朱先生那段不甚愉快的同居時光。

朱先生有事業要打拚,她則須整日寫作,各忙各的,本來相安無事。

但家庭生活與單身時大大不同,需要處理的瑣屑事情多到令人髮指,朱先生自然是不在家的,而她……總是犧牲寫作時間去做家務事,實在心煩意亂。老天作證,她那時幾乎無法寫出點能看的東西來,更毋論靜下心去讀書了!

丁小姐心想,並不是人人都能像茨威格的妻子那樣,為了保證丈夫的寫作狀態而放棄自己的寫作夢想啊,至少她不能。

朱先生走了以後,丁小姐獨自在陽台上回想他們的初次見面:

一群朋友出來玩,她與他恰好坐得很近。起先只是隨口聊聊,後來無意聊到了某位名作家,兩人如逢知己恨遇晚,一整個晚上都在聊文學話題,望著對方的目光從沉靜到深沉再到熱烈……

和朱先生在一起時,丁小姐從來都不會無聊,他是這世上最了解她的人之一。

思及往事,丁小姐幽幽嘆氣,可惜,她後來才明白,結婚的必需條件,根本就不是志同道合呀。

徐太太是個行動派,很快開始為丁小姐介紹男人。

她一貫認為丁小姐行事離譜,又容易自我苛待,下定決心為她尋一個好男人來照顧她的生活。

丁小姐雖聲稱「我是要找可以結婚的人,不必要有什麼學識淵博、文藝優雅的條件」,但第一,徐太太與她相識多年,知道她雖然嘴裡鄙視文藝男,但實際還是對文藝男略有偏愛;第二,徐太太身處狹窄的文學圈,能介紹的,無非也就是徐先生那一型的文藝青年了。

於是,一大波文藝男向丁小姐矜持靠近,她反正來者不拒,竭誠以待,但聯繫下來,終究都是不溫不火的節奏。

徐太太打電話來問過丁小姐幾次,聽到她輕描淡寫的口吻,便知這事沒戲了,只囑咐丁小姐定要善待人家,搞文學的大多脾性溫良單純,丁小姐向來毒舌,可不要隨便傷了人家的心。

丁小姐很快應了,笑著掛斷了電話。

丁小姐常覺得世人對她這類人有嚴重誤讀,彷彿所謂的文藝女青年,真的不食人間煙火似的。

事實上,丁小姐在多數時候並沒有「談論文學」的高級需求,她寧可一個人安靜地閱讀寫作。她和普通的女孩子一樣,希望未來伴侶能提供給自己的,是「情感上的撫慰」。

比方丁小姐曾肄業在家,頹廢終日的那段日子。那時徐太太還是陳小姐,還深陷於上段戀情的泥沼不能自拔,過著哀怨的單身生活,也還未遇到徐先生。

陳小姐很擔心丁小姐的精神狀態,於是溫情綿綿地前來探友。

她聽說丁小姐已晨昏顛倒數月,不由十分緊張,信誓旦旦地表明心跡:「如果你不想工作,我來養你啊,但你一定要對自己好一點。」丁小姐心裡很感動,但嘴上仍說:「切!就算被包養,我也要找個男人包養啊,你還是先解決自己的問題吧……」

但不可否認,丁小姐願與陳小姐保持如此長久堅韌的友誼,便是因為,她的陳小姐有一顆十分難得的溫柔心。

如陳小姐這樣溫柔的異性,丁小姐並非沒有遇到過,只是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那個溫柔的男人是姚先生。

她與姚先生是在工作中認識的,彼時丁小姐還是一名廣告文案,某日去甲方公司提案時,見到了年輕有為的姚先生。

姚先生當時還是個沉浸於失戀陰影的可憐男人。他調侃般的向每個人,包括相識不久的丁小姐,大方訴說自己那段悲慘的失戀遭遇。丁小姐饒有興緻地暗暗打量這男人,發現他連目光里的失落情緒都懶得遮掩,就這樣大喇喇地把傷口晾出來娛樂大眾,不由莞爾,這男人可真坦率!

後來,就漸入佳境了。

丁小姐是個敏銳的人,也很懂得把握一段關係中的距離感。她非常清楚自己與姚先生之間互有好感,也很聊得來,雖然姚先生不懂文學。

他們認識一段時間後,丁小姐就習慣了與姚先生分享自己的情感。

路邊看到可愛小狗兩三隻,立即拍下來發給姚先生看,兩個人馬上如火如荼地開始討論養狗的事。心情莫名低落了,向姚先生髮牢騷,姚先生淡定地回復她,「做人呢,最重要的是開心,不要想太多,讓自己開心點嘛。」

姚先生是個很有情趣的人,丁小姐有理由相信,如果她嫁給姚先生,婚姻生活一定不會只有繁瑣與無聊。姚先生雖然不會做飯,但至少會溫柔地分擔家務事,他們會一起設計房間,姚先生和丁小姐一樣興趣廣泛,總能找到有趣的事做。然後……

丁小姐陷入了臆想。

但姚先生沒有父親,這可是個問題。

丁小姐的母親對這點很敏感,她曾三番五次暗示過女兒,「一定要找家庭健全的男孩子,你還年輕,不知道家庭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多大」云云。丁小姐以前根本不聽老人言,但後來吃了幾次虧,也就對母親的話漸漸留心起來了。

母親對女兒的勸誡,一定有一些是有實際道理的。

但單親家庭又怎樣?丁小姐望著姚先生溫柔好看的側臉,又有些不以為然了,凡事不能一鎚子敲死嘛,姚先生不說他是單親家庭出身,誰能看出來?他這麼幽默、樂觀、可愛……

丁小姐覺得自己快忍不住了。本來嘛,愛情來了,誰能忍得住?

她有信心與姚先生締造一段美妙的婚姻。

就在丁小姐預備表白之際,姚先生反倒主動出擊了。他邀她去他的家鄉旅行,順便……見一見他的母親。丁小姐心中既忐忑,又竊喜。

這卻是一場地獄之旅。

旅行回來後,丁小姐便正式把姚先生當作自己的「親友」,而不是未來伴侶來對待了。

姚先生很快明了丁小姐之意,便順著她所希望的發展軌跡,與丁小姐做起了「好朋友」。丁小姐不無傷感地想道,到了這種地步,他依然是如此地善解人意。

後來他們的關係一直很不錯,但彼此都心知肚明,他們之間,到此為止了。

丁小姐一直記得在姚先生家裡,與姚先生母子一起吃飯的情景:

姚媽媽是個瘦小的女人,神情帶著單身母親式的堅定,一頓飯從頭到尾沒展露過一絲笑容。

丁小姐幾次想開口活躍下餐桌上的氣氛,都被姚先生嚴肅地制止了。他用冷淡的眼神告訴了丁小姐一件事:在他們姚家的餐桌上,是不允許歡聲笑語的。

飯後,姚先生對丁小姐說,「我母親這麼多年一直在為我吃苦,我希望,以後在很多事情上,你能順著她的意思,讓她高興一點。」

丁小姐愕然地看著姚先生,她知道自己又犯了理想主義錯誤,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她失去了與姚先生共組家庭的信心了。

應該不會有五了。

原本是應邀而來,半夜發瘋而作,如今筆力不逮,就此打住,各位海涵。


不是有這麼一句話么,長久的感情需要三樣東西維繫:

1.兩性的吸引,即相互喜歡

2.性格的合適,愛好相近,但是不是指完全一樣啊,可以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嘛

3.三觀一致,我覺得這點比較重要哎。如果你和你未來那位價值觀都不一樣,一起生活一定會有數不盡的矛盾的。


愛情在我看來大概分兩類,因為彼此相同而互相愛慕的,以及因彼此不同而互相愛慕的。前者固然很完美,但可遇而不可求。而我跟我愛人大概是後者,因為在對方身上發現了太多的新鮮而走到一起,又因為能夠堅持做自己而保持了新鮮。我覺得這樣也十分好,所以你既然愛上一個與你的人,接納他她做你的愛人,那麼就不妨想想,這個可愛的人兒,究竟是把讀書的時間用在什麼讓你心動的地方,旅行?音樂?繪畫?甚或是在廚房裡為你快樂的烹調美食?


扯。

人各有異,人必有異。

只有當兩者中的一方行為習慣和另一方呈衝突狀時,才會造成矛盾和困擾。

比如你信基督,他不信,你們依然可以很好的相處。但如果你信基督,他是反基督組織成員,你們就是處於對立面的。

愛好顯然是種中性的東西,有人愛看書,有人愛打遊戲,有人愛種花,有人愛養寵物,有人愛音樂,有人愛旅行……這些全都是能共生的。

勉強算問題的有:你習慣在卧室擺花,他對花粉過敏;你周末喜歡逛街,他周末喜歡睡覺…

問題的解決辦法就是買沒花粉的花,周末找女伴逛街,等等。

這些真不是事兒,不然為啥我隔壁那對女愛吃辣男吃辣會死的情侶還活得好好的?

不可能有生活習慣和愛好完全一致的情侶,甚至連保持中性狀態無衝突都很難。畢竟是來自不同家庭背景成長於不同環境的人,保證大方向即基本價值觀的一致,小事情上就磨合吧,日子都這麼過的。

不然世界上能忍得了你的只有你自己。

我是個素食者,日後吃肉的可能性基本為零,但和現在的室友一起做飯並無矛盾,也不在意未來的男友乃至家人是不是肉食者,還是儘可能的權衡各項選擇最優吧。

如果樓主未來男友因為樓主愛看書討厭樓主,只能說,他為討厭你而找的借口不太高明。


無妨,總有契合之處,才會選擇成為彼此的終身伴侶。能夠接受不同於自己的對方,這樣就足夠了。


不喜歡看書沒關係,喜歡看你就好啦


我敢說 「愛看書」和「排斥看書」這兩種人在價值觀上差異絕對大!所以樓主應該不會去選擇這種人做老公的。


恰恰是一個真正很愛看書的人必定學識淵博,心胸寬廣,對待萬物都保持敬畏與寬容之心。

所以,對方喜不喜歡看書又有什麼關係呢?


你找個愛看書的不就行了,找有車有房父母雙亡的不好找,四肢健全愛看書或者聲稱自己愛看書的男人滿大街都是。

那句話肯定沒道理。


我回答問題常用的一句話:

「沒有任何"請與我保持一致"的想法」(來源,羅胖的邏輯思維微信)

母親曾說:「以後你的丈夫最好愛看書,或者不排斥你看書,否則他會討厭你的。」

你丈夫可能會討厭你,也可能不討厭你.你母親不是神,她不能看到未來.

我想知道這句話是否有道理

作為一個網路上回答你問題的陌生人,我說「恩,有道理"或者"恩,沒道理"對你有影響嗎?

我希望能給你正面的影響,所以告訴我那個回答對你有正面的影響,謝謝!

「沒有任何"請與我保持一致"的想法」

但我希望你有你的想法.


他可以不喜歡看書

但是最好是欣賞喜歡看書的人

再不濟 至少不能排斥

夫妻嘛,我個人覺得不要找和自己太像的,你需要的不是另一個自己。。


-

謝題主邀。

很早就看到這個問題了,因為沒有想好,所以當時沒有回答。

這個問題很好,其實我也想有此問。

我覺得,您母親是明智的,很能夠抓住事物的本質,即使不是一針見血,也是用心良苦。

我覺得,反智主義並沒有走遠,相反它已經滲透到了社會許多人的血液中。這是種社會風氣,讀書只為稻粱謀,它不是像古希臘一樣,求知是因為愛智慧,而是把知識當作晉陞向上爬的階梯,這樣就難免有急功近利之舉。

最近在看<京華煙雲>,陰差陽錯,姚木蘭嫁給了曾孫亞,為了做一個"好女人",受到的委屈和不公,已經讓我這個講究自由主義的人無法不為之動容,我想說的是,她的寬容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那個社會,是社會中人的不寬容和爭強好勝,若都退一步,往往就海闊天空。

在一個正常且開明的社會中,女人並不是玩物,也有獨立性,即使戀愛中的女人也不應該完全喪失自己,依附於男人,她們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一間屋子,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一個主張私生活不被干預的人也不應該去干預別人的私生活。相對於物質生活,本人更看重精神生活,也就是形而上的一面,在這個意義上,我不是一個樸素的庸俗的以至任何意義上的唯物主義者。我覺得,人活著應該有一些精神追求,應該有一些上下求索,也應該有一些雲淡風輕。婚後生活的一大夢魘就是個人私生活的彼此袒露,無限的親密極易引發意想不到的疏遠,可以是態度上的,也可以是行為上的,更可怕的是心靈上的。所以,我的看法是,不要把婚姻看作完成時,當作一切就緒,萬事大吉,而是以孩子的心態去面對它,始終充滿探索的慾望和愛情的好奇,把婚姻的每一天都用來重新追求,把愛情的催化劑點入婚姻的化學液。

當然,這不免理想化。可是人總是要有點理想的。司湯達信奉的格言始終銘記在心:不自由,毋寧死。婚姻不是自由的墳墓,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自由於容忍之外,此為方家的通途。

以上。


我覺得排斥倒不會,不過同樣愛看書,喜歡分享你的觀後感很重要。因為曾經和人聊天的時候,只不過話趕話表達了對一個電影的感覺,被對方說想的多,原話:「想那麼多幹啥!」 完全不是討論的節奏!我也不是文藝青年,只不過是偶爾想表達一下看法什麼的哎。總之當時的感覺很不好。所以不排斥很重要,不一定要和你一樣喜歡,但是不排斥,喜歡聽你講這都是關鍵問題。


在論壇上看到八卦有講夫婦因為學術觀點衝突吵架到離婚的……所以相處有時候真也不是單一愛不愛看書的問題了。

我想,應該是「觀念」「觀點」能夠包容,才是能相處的重點。

既使大家愛好不同,但看事的觀念類似,或者具有能夠包容對方的行為的觀念,就不會衝突了。

比如你愛看書,對象不討厭讀書的人,他不影響你讀書,你也不影響他的日常生活,也不討厭不愛讀書的人,這方面就OK。

喜歡讀書也不一定會討厭不愛讀書的人,不愛讀書的人也不一定會討厭愛讀書的人。這個邏輯應該好簡單吧。

再例如對消費的觀念不會衝突,應該用的要用,或者都知道「時間就是金錢」或者都節約。

對待家長、子女的觀念,衝突少,生活長期就相容了。

還有對於個人空間的大小問題、對婚姻本身(比如家務事分配啊、金錢啊等)的觀念是否一致。

所以處對象要先多聊聊。觀察一下性格、觀念是不是衝突。

愛好應該在於其次吧。(有相同愛好更不錯,如果不會觀念衝突的話)

基本上以上的東西對於「結婚」要求已經算高。感覺上現實里很多婚姻是不適合的,湊合過的而已。至於感情是生活培養的……

還有心理學講,人不需要什麼性格互補,是和相似的人在一起更為舒適的。

另外一票否決應該是有暴力傾向的對象,發現不對就立即離開對方。

最後的最後問一下,你找伴侶,不會排斥不愛看書的人嗎?


這背後其實是你母親對看書不看書背後所存在的性格差異產生了憂慮。

作為過來人,她們不一定能點出道理,但是會點出事情的表象,我們能做的就是,看進事情背後的道理,建議樓主好好與母親溝通性格差異的問題。


我喜歡買書——我不知道我算不算多麼的喜歡看書——也基本每天都看書……

這樣,正好不會影響我老婆上網逛淘寶或者看電視劇!

同理,未來你看書的時候正好不會影響老公上網或者遊戲——天作之合呀!!!


有可能你們都愛看書,可以靜靜在書房裡各自看書,也有可能你們一個在書房裡看書,一個在旁邊打遊戲,這和他會不會愛你、婚姻是否幸福有很大的因果關係嗎?

即使今天他愛看書,可能十年後他就愛登山,又或者你今天愛看書,可能十年後更願意旅行,這和他會不會愛你、婚姻是否幸福有很大的因果關係嗎?

其實我覺得有時候不太要在意別人的看法、想法,尤其是父母的,他們往往會說一些他們認為正確的、自認為是為下一代好的、擔心的話,其實根本沒有考慮到時代的變遷,觀念的改變,自己孩子的想法等因素,而且包裝著「過得橋比你走的路都多」、「我都是為了你好」之類的光環,這種時候不應該一味的相信。或者說,對於任何人、書本、網路上的東西,都應該有一個自己的判斷,當然,來知乎提問也是個好辦法。

我是這麼想的,如何組建、維繫一個幸福的家庭,這裡很重要的是責任感和包容,讓彼此相處融洽,即使有分歧也會找辦法解決。

誠然,每個人成長環境、價值觀都不一樣,我覺得這真的沒有一個很標準的解決辦法,需要各自花時間花精力去找到辦法。


推薦閱讀:

一直想找個人和我一樣愛看書,愛聽音樂,愛旅遊的,特別是對書籍的熱愛,為什麼這麼多年的都找不到??
王小波的《白銀時代》看不懂,還要繼續看嗎?
讀小說有沒有必要性?
感到人類太過渺小、人生沒有意義,應該如何開解或者如何不開解的思考下去?
如何向喜歡看起點網的老爸推薦《三體》?

TAG:閱讀 | 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