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鄉有哪些食物特別或特殊的做法和搭配?

這個問題來源於看到有知友說,喜歡老家東北燒烤的「實蛋」,從來沒聽過實蛋,搜索了下發現是雞蛋,食用鹼和水混合再灌入蛋殼的食物,是東北常見的食物,這實在是太太太特別了。

想吃,想做!

問題著重於特別的做法和搭配,最好是常見原材料,有地域特色的奇特做法。


我的基友去山西旅遊之前就跟我要安利,問我說去山西吃什麼,刀削麵?

我說哎呀吃啥刀削麵啊!!!吃莜麵栲栳栳啊!!!

她沉默了一會……「這名字我怕是就認得個面字兒了」

吶~就是這個

製作視頻~ 有朋友去旅遊時候拍的~

整整齊齊的莜麵卷卷碼在籠屜里,蒸熟之後又柔韌又勁道,用筷子夾出來沾上不同的滷汁就是非常飽滿的口感,柔軟光滑的面卷配上微辣的滷汁…哇真是太好吃啦~

或者直接把帶有湯汁的炒菜澆上去,我最喜歡吃番茄牛腩澆的~大塊牛肉和番茄味的莜麵卷…真的是連吃一大盆不喘氣的!!!

莜麵栲栳栳,最後那三個字就讀「烤姥姥」。我基友後來跟我聊天就直接打成烤姥姥了 其實很多山西當地飯店也這麼寫,總會腦補一個可憐的姥姥被架在火上烤。

據我對山西話的認知,「栲栳」大概是方言中指「彎曲的,捲曲的」,「栲栳栳」這個詞大概就是對「彎曲」的名詞化,是說那些莜麵做的卷卷吧~

不行了好想吃,我得研究研究怎麼做了…


用特殊熬制的紅糖水,香滑又軟糯的米條,還有冰塊做成的涼蝦,夏天一口氣吃下肚,爽快。

少數名族秘制甜品泡魯達,冰鎮的牛奶加上濃郁的煉乳,加上冰涼的西米露和鮮甜的糯米飯,掰幾塊香脆的乾麵包,刮幾片椰子肉,朋友聚在一起吹牛逼時的最佳選擇。

用豌豆粉做的涼拌豆粉可以說是每個德宏人的最愛了,清涼的豆粉,酸甜的傣家醋,豪邁的加上滿滿的辣子油和花生末,再加上香味極濃的甜醬油,爽。

牛肉圓子我在別的答案里提到過很多遍了,但是我還是要說。

軟嫩的牛血只是陪襯,灌滿了濃濃香味的牛肉圓子才是最彈牙,好吃的,牛肉真正被錘成粉末,捏出來的丸子表面難以想像的光滑。

一口下去,肉汁在嘴裡炸開,牛肉香味全吃進去了。

緬甸的啤酒,我們一般叫緬麻,杯子很有意思,比國產酒度數低一些,香味足。應該不會被和諧吧……


觀音豆腐

是小時候奶奶做的,坐標河南最南部的一個縣城,新縣,大別山深處,就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那個大別山,這裡風景優美,是著名的紅色旅遊縣城 哈哈,有點跑題了 這個就是觀音豆腐,口感不是平常白色豆腐那麼軟,有點脆脆的,有韌性,很清涼

網上找的圖

原料是觀音菜,還有草木灰,當時驚呆了,怎麼可以把草木灰放到菜裡面,多臟啊,可是成品卻綠綠的,透著光,很清爽

營養價值也很高哦,只是現在沒人做了,老一輩特色的小吃都慢慢消失了

不過前幾天看河南衛視,有個節目是貧困縣脫貧的,去了我們那裡的西河古村落,西河有幾百年的古村,青石街道,深幽寧靜,現在被開發了,遊人挺多的,也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吧,再那個節目里,看到了很多年沒看到的打糍粑,還看到有大姐做觀音豆腐,很高興,有時間回去玩玩。


看到有好幾個小夥伴寫漿水面,漿水菜,特意來講一下,其實不光關中,洛陽這些地方吃漿水麵漿水菜,山西部分地區,甘肅全省也都是愛吃漿水面的。

不過陝甘的漿水製法和山西河南的略有不同,陝甘這邊是用芹菜發酵,山西那邊用豆製品發酵,雖然口味都是酸冽,但略有不同。

要說在我出生的城市蘭州,那漿水面更是夏日一絕,一碗漿水面下去,突出一個酸香爽,八九十年代蘭州有句俗語,叫別看這姑娘穿得光鮮亮麗,晚上吃的全是漿水面,意思是時髦女郎只要面子不要里子,漿水面也確實便宜,因為就是一把白面,漿水幾乎不要錢。

蘭州現在一般漿水面都是和豬蹄子一起賣,主要就是因為漿水面生意不賺錢,但是蘭州這個漿水面豬蹄子可是不一般!別的不說,蘭州人吃漿水面豬蹄子一般都是剁開了一大盤一大盤的上,那才叫亮活兒,比如說農民巷的手工漿水面大王,他們家的漿水面倒還罷了,但是那豬蹄子軟糯異常,剛一上桌就鹵香飄逸,讓人食指大動!

最有意思的是蘭州人不光吃漿水面,年紀大的人喜歡把漿水加白糖灌在可樂大瓶子了放冰箱,夏天當飲料喝,比正宗可樂過癮多了,尤其是中暑的人,頭暈乎乎的時候,喝一碗漿水,裡面各種發酵產生的酶給你洗洗身體里的每個毛孔,別提多舒服啦!

不過蘭州人說起漿水面很多天水人是不服的,在他們看來,只有塞上小江南的天水漿水面才是西北最干散的漿水面,到底哪個更好,就見仁見智了。

蘭州還有幾樣雋永的小吃那是外地沒有的,一樣是甜醅子,大概是發酵的麥粒一類的東西,用水沖泡後有甜味和發酵的酒味,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道甜品。

冬天蘭州人吃灰豆子,裡面的紅棗和豆子都因為隴上特有的水土,比中原和沿海地區分外的軟糯,主要是吃食材本身的甜味,和蘇杭細點又別有不同了。

提到甜品,不得不說說我小時候沒有,後來慢慢流行起來的杏皮水,哎呀,和烤羊肉是最配不過了。

只有甘肅特產的李廣杏,才泡的出這麼酸甜可口的杏皮水,這個又是外地小夥伴享受不到的了。

還有這幾年火的不得了雞蛋牛奶醪糟,舌尖上的中國特意提到的,我居然都沒吃到過最正宗的,不得不說,那是非常流口水了!

蘭州本身是一個神奇的城市,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佛教、伊斯蘭、基督教三大宗教自古在這裡神奇的交融,兩山夾一河的地貌給了這個帶狀城市不算豐沛但足夠的水土,因此在這片土地上滋養出了別樣的文化情懷,中央電視台以水均益、朱軍為首的一票蘭州人就不說了,大名鼎鼎的毒雞湯販賣者《讀者》雜誌社也坐落在蘭州市濱河路,這個城市自古就有各種各樣各族的美食,你看我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吃的,都沒提到蘭州的鎮城之寶牛肉麵呢,而隨著生活的進步,這座城市的美食創新能力也在不斷被激發,所以我們才能看到雞蛋牛奶醪糟這麼優秀的甜品小吃。

最重要的是,在蘭州著名的靜寧路夜市上

清真和不清真的老字號比鄰而居,和諧相處,肥腸面,牛肉麵不打架,臘肉夾饃配上清真甜品滿福的很,連炸醬麵你都可以吃到回漢不同風味,特點嘛,當然是都好吃的不行啦。

這才是蘭州,一座特別包容的城市,最特別的魅力。


豬血丸子

豆腐弄碎,倒入新鮮的豬血,再加入適量鹽、辣椒面、提前切好的五花肉沫;攪拌均勻後團成橢圓形的丸子,然後熏干。

吃的時候將其洗凈切片,加入臘肉、蒜苗、辣椒,已經好久沒吃過了

~~~~~~~

這是熏干好了的成品,成暗紅色

切片炒熟後端上桌的樣子

ps: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燒肝。

先上圖

坐標山西,山西真的有很多特殊做法的面,太多了介紹不完。所以我想在這裡介紹一下燒肝,這是一道在目前我了解到的,好像只有我們那個小縣城有這種做豬肝的方法。因為它的做法真的太繁瑣,一般家裡只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做。

它的原材料是豬肝,因為一般豬肝的做法是把它切成片涼拌吃,而燒肝則是對豬肝進行更複雜的工序而做成的一道菜。

首先,需要將豬肝用絞肉機攪碎,然後混合等重量的粉(注意這裡不是麵粉,是澱粉),再加入豬肝一半重量的大蒜,同樣也是攪碎,有時還會打幾顆雞蛋,然後將這幾樣放在一起攪拌均勻。

其次,用豬油的花油,生的那種,將上面已經攪拌好的材料裹成圓柱體,如下圖:

其實花油也不是必須用的,但是我爸說用花油香,也比較方便,主要的作用是把攪拌好的稠狀物給固定成一個形狀。小的時候我爸曾在沒有花油的情況下用白菜葉子裹了,也是可以的。

再之後,將裹好的圓柱體放進平底鍋煎一煎,直到它變硬,不需要煎熟。

再然後,煎好以後還要上火蒸,把它蒸熟。

最後,蒸熟以後把這一個個圓柱體切成片,進油鍋里炸,炸到外焦里嫩,然後蘸著醋吃,簡直美味!!!

最後就是上面第一張圖那樣了!


蟹題主 @小風 妖~

外地的胖友把螺螄粉當主食,而我大廣西人民已經拿它來做月餅了……

螺螄粉月餅由糯米皮包裹著螺螄粉(米粉、花生、酸豆角、木耳、黃花菜、螺螄肉、腐竹),煎制而成。今年國慶,首次亮相於柳州螺螄粉美食節。

一切開,螺螄粉的芬芳撲面而來。內餡的米粉經過油炸,不同於普通螺螄粉的綿軟,吃起來有點像小辣條。兩面的皮被煎得很脆,中間一圈軟軟糯糯,糯米的清甜和螺螄粉的酸辣搭配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Emmm...這些都是我看新聞瞎編的,並沒有吃過,不過不少人說味道還不錯~)

還有一家本地某餐廳剛出的新品——螺螄粉春卷!

看看人家的文案:

霸道火辣的螺螄粉小姐,和溫文儒雅的春卷先生結婚了,大家都想給他們點一首《不搭》。但他們不care別人的眼光,春卷包容了螺螄粉的暴脾氣,互補的性格是天生一對。一口咬下去,他們的愛情故事,自動在你腦海播放,舌尖上的味道名叫:超幸福~

目測螺螄粉灌湯包、螺螄粉餃子、蛋包螺螄粉、螺螄粉比薩、螺螄粉壽司……即將到達戰場!!!

周末我要去吃螺螄粉春卷哈哈哈~


江西的一種很少人會做的一種特色美食 叫做包哨子 一般習俗都是過春節和婚嫁的時候會做

外表皮是煮熟的芋頭泥和紅薯粉混合成乾濕剛好

裡面的餡是一種以十錦湯的炒的形式做的 十錦湯食材有十種 紅蘿蔔 豆腐泡 香菇 綠豆 蛋 麵條 粉皮 黑木耳 竹筍乾 瘦肉 這十類具體可減少或增加都可以 還可增加的食材有花生 芝麻 將餡的食材全部切碎成粒狀 再炒熟

最後用外面的芋頭粉和紅薯粉做的皮將剛剛說的炒的餡包好 要注意的是皮一定要薄 不然不容易熟

最後做好的就是一種叫做包哨子的美食啦

然而還有最後一步包好了還要煮瘦 哈哈哈

一般是加入沸水中 待起浮起來就是熟了 加入蔥葉醬油和鹽即可

也可以將其放入蒸籠裡面像包子一樣蒸熟 兩種烹飪手法各有千秋

百度介紹是地方特色名食 不過介紹非常少哇 而且近年來手工的地道包哨子也越來越少人做了 懷念這種味道...


這個這個這個!!是不是很像油豆腐,嘻嘻,其實它叫魚腐,咬開裡面是這樣的

拿魚肉,澱粉,雞蛋之類做的,超好吃的!!?(ˉ﹃ˉ?)無論是打火鍋還是隨便拿它和青菜炒還是做湯 ,好吃好吃反正就是好吃(??ω?)?嘿,好想念好想回去吃(′-ω-`)

還有一個,就是

沒錯,就是米, 叫阿燦米,高中的時候就賣到幾十塊一斤了……現在不知道多少……有個初中同學家種這個,吃了一口,嗷,真的好好吃!就吃這個飯不吃別的我都能吃兩碗那種!特香 這個好像出口的多,也好像只有我家鄉某一塊地方能種出這種米。—————————————————————————————

11月28更新

鑒於很多人問我哪裡的

我是廣東噠(つд?)家鄉羅定,粵西地區

不知道?腸粉是從我們這傳出去的哦(つд?)嘻嘻


粉漿麵條。原產南陽,駐馬店等地。我並不會做。在老家的時候經常吃,現在基本吃不到了,感覺是很特別的面啊,無法描述那種口感,看起來不好看,湯濃稠,但真心特別香。給我們粉漿麵條點贊。


坐標安徽阜陽.....

家鄉有一種神秘的食物.我在和外地的朋友形容都是覺得一臉的茫然.可以說是很神奇了.

像是熬了好幾天的豆漿粘糊.撒上一些鹹鹹的黃豆(黃豆具體怎麼做出來的不太清楚.憑感覺因該是鹵的)

就這樣.一碗名曰「麻糊」出來了.

市區有些地方貌似還撒椒鹽的說.

大部分都是路邊攤.很常見.我老家在縣城.

記憶中小時候去晚了總是能偶爾喝到幾碗好像糊了的麻糊.哈哈哈.老闆大叔總是說豆子下多了.

手裡有零錢的時候還要用豆腐皮卷上一根油條.加一點榨菜..很美味.也很懷念.

一轉眼已經很久沒回家裡看看了.更是好幾年沒嘗到了了.

很簡單的一碗不知道算不算主食的奇怪食物.

承載著我對自己故鄉的記憶.

冬天在寒冷的天.有家裡的一碗麻糊. 足夠。

(應廣大要求.特委託家鄉朋友去幫我拍了幾張照.哈哈哈.謝謝老舔孔屌屌 )

樣子還是那個樣!味道我就不曉得了(沒在家好悲催 )

盡享牛奶般絲滑 !!!

看到這個不加豆豆滴. 腦洞大開如果加糖喝會是什麼口味.可能就是傻白甜的最佳詮釋!(彷彿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ò ? ó?))

不行了.我已經受不了了.年底回家一定要約上朋友好好享受美味吧.哈哈哈哈!


小時候我奶奶有時會做一個特別的蒸蛋,叫石灰水蒸雞蛋,雞蛋液攪勻後會兌入澄清石灰水,上鍋蒸。整出來的蛋羹呈灰色的,質地比普通蒸雞蛋緊實緻密,味道略有鹼水味,帶點回味,也蠻好吃的。這個和東北實蛋有異曲同工之處,不知道誰發明出來雞蛋兌鹼水的做法。


淄博博山酥鍋!!!大家千萬不要以貌取食,被它的賣相騙到,這是讓我在外地魂牽夢縈的一道地道家鄉菜!

基礎食材:海帶、藕、油炸豆腐、五花肉、魚段(一般是青魚)。依口味我們還會放虎皮雞蛋、豬蹄、豬腿骨等大葷的食材

佐料:首先是一把大料(不太懂大料不多說,好像就是去腥提香的那些基礎大料)、蔥段薑片若干,最重要的甜鹹度的把握,老抽生抽和白糖紅糖之間的調配依個人口味。我家的做法一般是不放鹽,鹹度靠老抽、甜度靠白糖、顏色靠老生抽和一點紅糖,當然不要忘了倒一點白酒進去,比較正宗的會有一點甜。

最家常的做法:準備一個高壓鍋,大白菜剝幾片葉子下來整片鋪在鍋里,然後分層分別把海帶、藕、豆腐、葷類鋪進去,海帶是主角,每種食材之間都用海帶隔開,最後仍然大白菜封頂。把所有的佐料扔進去,高壓鍋飄香出氣之後中小火燜個20分鐘左右,打開鍋蓋的一瞬間,世界都亮了。

我們通常會在冬天做酥鍋,可能是因為冬天容易儲存,畢竟一次一鍋也不是三兩頓能吃完的。出鍋以後倒在一個大盆里放在溫度較低的地方可以保存多天不會壞,想吃的時候就乘一些出來。

說起肉來,肥肉我是拒絕的,但是,酥鍋裡面的肉,完!全!不!膩!我最愛吃裡面的肥肉。經過燜煮,裡面的食材都已經熟到軟糯,又十分入味,五花肉、豬蹄這類葷品都到了一個軟爛又不會入口即化的程度。如果火候掌握恰到好處的話

酥鍋不但是很好的下酒菜,也是很好的底菜。因為裡面本身有夠多的肥肉,所以冷卻以後表面會有一層油,我們會利用這層油用酥鍋燉菜,或者煮麵時放一些酥鍋進去,冬天吃起來暖暖的

有一年在學校實在想吃,於是淘寶買了兩袋密封的,味道還不錯,當時宿舍里的鍋還沒被沒收,煮個挂面吃個酥鍋簡直滿足到飛起。

好了不寫了餓了,寒假放假倒計時?


干鍋蛇狗煲。十幾年前,狗肉很賤,便宜。

起因是一家賣狗肉很出名的店,生意好到爆棚,每天人累得像狗,無奈利潤不高,老闆就打算往狗肉里弄點花樣,最後選了蛇這個價格最不透明的,其實老顧客都知道他想啥,一開始都不加蛇,老闆只能騙騙傻子,直到某日省里某位來吃過以後。。。

這店就發了,慢慢的狗只是點綴了,大家主要吃蛇,人均輕鬆突破200....

相信玉林人都知道我說的哪家。。。


說兩個四川的。

啤酒煮醪糟

四川叫「醪糟」的東西就是米酒或者叫甜酒,不知道大家一般喜歡怎麼叫。顧名思義就是煮一鍋啤酒,下醪糟進去,還可以下點枸杞。回甜,暖胃。

夾沙肉

五花肉夾紅豆沙,鋪碗底,上面放油糖調味的糯米飯,上籠蒸。蒸好了,倒扣出來,肉就在面上了。所以肉也可以做成甜點。

----------以下是補答----------

簡陽羊肉湯

比起別處的羊肉湯,四川簡陽的羊肉湯有兩個有意思的地方。一是魚羊吊湯。熬湯底除了用到羊骨、羊肉、羊雜以外,還要加煎過的鯽魚。說來也巧,「魚」「羊」二字合起來恰好就是「鮮」字。二是羊肉羊雜要炒制。吊完湯底的羊肉羊雜撈出來切片,下油鍋炒了之後再回鍋煮湯。這樣肉、雜更緊緻更有味,湯也更濃白。

(答主不是簡陽人,不過簡陽羊肉湯既然是四川的就也算家鄉菜。)


本人屬於皖南一帶

山芋粉圓子燒肉

這道菜不要太好吃,肉質的醇香嵌入山芋粉圓子里,別有一番味道,另外很有嚼勁。這道菜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簡單的是工序。難的是第一道程序要將山芋粉攪成塊狀或者圓狀,水量、火候和時間特別重要,稍不留心,就會糊成一團。

後面就是燒紅燒肉的流程,等紅燒肉燉了一小時後,將紅薯粉圓子倒入,再燉個15-20分鐘,最後大火收汁。

土胡椒炒松乳菇

松乳菇也稱雁來蕈,上過舌尖上的中國,不過那個是做成醬料。我們家鄉這邊是實實在在的吃。由於本人是菌菇迷,什麼樣的菌類都愛吃,而且吃的種類也比較多。但仍然覺得是最好吃莫過於松乳菇,簡直是人間極品、奇鮮無比。

松乳菇一般採集於農歷三月和九月,所以在家鄉也被稱為「三九菇」,興許是童年經常上山採摘,所以對它有一種說不出的情節。而最近幾年家鄉人對這種菌類近乎痴迷,在一個小縣城甚至是小鎮,價格被炒到了65一斤,70-80一斤,仍然有很多人趨之若鶩。

家鄉人對這道美味最多的做法就是用土胡椒一起炒著吃。注意,這邊一定要是土胡椒,所謂土胡椒就是個頭比較小,吃起來辣椒味很足。

一般喜歡和嫩的土胡椒一起搭配著炒,加點老抽,松乳菇的鮮味融入到辣椒中,辣椒也變得很上口。雖然品相一般,但是味道真是極好的。

元宵果

這道菜通常在元宵前後吃,因為實在是太有地域特色,以至於我在網上半天都找不到圖片。最後只找到這麼一張,湊合著看看。

元宵果的原材料是用米粉做的,中間夾雜著臘肉丁、醬干丁,放入少許鹽。具體做法,我不得而知,只知道大致流程。

猶記得發小媽媽做的元宵果特別美味,剛開始工作幾年,發小媽媽為了讓我們都能吃上元宵果,早在正月初幾就開始做了。然後我們一群人在某個下午早早地就在她家圍坐著,等著新鮮出爐的元宵果。當熱氣騰騰端上桌時的那一刻,我和夥伴們齊吞口水,然後大快朵頤,說不出來的滿足感。

水秋粑

在農村,有個農曆三月三的鬼節,相傳一定要在此之前吃上水秋粑,才能驅魔辟邪。

它的原料很簡單,一種生在在田壩的植物——水秋,以及糯米粉。分為有餡的,無餡的。有餡的一般包上臘肉丁、雪菜、醬干丁。

首先是開春時,去田壩上採摘大量的水秋。回家之後用熱水綽一遍後晾乾,然後與糯米粉一塊,在做成橢圓狀,包上餡,放到鍋里蒸。

水秋的清香配上糯米,奇特的口感,碰上有餡的,我一口氣能吃4個。

豆粽

對於粽子大家肯定司空見慣,每個地方都有,但是我的家鄉包的是豆粽。我幾乎是從小吃到大,沒有覺得它特別好吃,就覺著還湊合。

在上大學後,第一次吃蛋黃粽、蜜棗粽、肉粽,剛開始覺得很美味,但是吃多了,就覺得膩的慌,我的味覺還是深情於家鄉的豆粽。

原料是大豆、紅豆等,其中會拌有香油(香味濃郁的菜籽油),再加上糯米,它的個頭比一般我們吃的要大,而且包法也不太一樣。細長細長的,很苗條,調皮的小孩子最愛咬吃靠近底部那塊,很軟滑。

家鄉那邊對粽子的吃法不僅僅局限於蒸著吃,還會將其切成小塊,用香油煎著吃;還會在土灶里用炭火烤著吃,而我吃過最好吃的,至今還回味無窮的就是用炭火烤著吃的豆粽,烤出了糯米鍋巴的那種。


終於有人邀請了一個正常的問題,我就不明白為啥都是營養學的問題跑來邀請我??

我只負責吃和做,懂一丟丟飲食文化(?????)

但是,@小風不好意思了,這道題,我是來強答的(???)?

入題,湖北特產——豆絲。

這個東西,我估計,整個湖北都是。

在湖北當地,還有很多名字:豆粑、豆磚、餅磚、豆折,名字多到,幾個湖北人在一起,能為這個東西的名字吵起來( ̄▽ ̄)~*

豆絲在湖北很多地方都吃到過,在荊州監利吃過,在咸寧通城吃過,在赤壁吃過,武漢也吃過。

然後,黃陂說是它的特產,新洲也說是它的特產,通城也說是它的特產,就武漢自己不說是(黃陂和新洲現在是武漢的兩個區)。

豆絲是用豆粉、米粉一類食材做的,但是至今,家裡都沒人能清楚滴告訴我,到底裡面具體有什麼。

果然,不是出生在吃貨家庭的吃貨,很茫然……

這是乾的豆絲。

按照傳統的習慣,豆絲是過年時主要吃的東西。一般都是大年初一的那頓早餐,對哦,這個是早餐哦!我要放進另一個答案里!

豆絲煮熟就容易碎,所以煮好的豆絲端上來都是糊糊,但是我個人很喜歡這個東西。

一般會在豆絲里放臘肉和青菜一起煮,青菜的話,白菜居多,喜歡放白菜的人也多。

沒想到,網上竟然有一張這麼漂亮的,臘肉豆絲成品圖。馬賽克網址!

總之,這個算是我小時候最重要的味道了,因為熱乾麵隨時都可以吃得到,但是豆絲,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過年的時候有得吃。

對我而言,豆絲是一種「好像」很神奇的食物。

然而,在湖北如此廣泛的東西,我在其他地方都沒遇到過?!

是我錯過了什麼嗎?

所以,豆絲本身雖然不是一種奇葩的食物,但從小到大對我而言,跟豆絲相關的事情都好奇葩哦⊙?⊙!


煎燜子,妥妥的天津味,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燜子」是天津家鄉味兒的代表作品,它的做法很簡單,味道卻很容易勾起食慾。在天津悶子有綠豆粉的悶子和山芋粉的悶子。口感略有不同,不過都是外韌里彈,軟糯香甜,蒜香混著芝麻醬,味道不複雜,但是很飽滿。

小時候姥姥用的是地瓜面(也就是紅薯面)和水一起倒鍋里和勻,量大概一瓢地瓜面兌小半碗水。

用小火加熱,一邊加熱一邊攪拌,慢慢會有透明的結塊出現,繼續攪拌至全透明,攪拌不動為止。

然後取出來擱盆里放涼,放冰箱冷藏七八個小時左右。

之後在鍋內倒油燒熱,放入燜子塊,不要事先切塊,直接放入鍋中,拿鍋鏟切碎,更好入味。

煎至透明,喜歡火大的可以煎至焦黃,口感更佳。

配料~蒜汁:蒜拍碎,少許鹽,溫水調勻。

芝麻醬:少許鹽,溫水調稀

再然後煎好的燜子依次加入醬油,蒜汁,芝麻醬,辣椒油,蔥花香菜,拌勻即可! 如果再配上幾串雞湯豆腐串,

哇,美滋滋,想想就流口水啦


炒苕粉皮

我婆婆偶爾會做,把苕粉調勻了下鍋煎成餅皮,再切塊,跟五花肉、蒜苗、辣椒一起用郫縣豆瓣炒了,很香很好吃,就是洗鍋不好洗。


當然是「香醋擺不壞,餚肉不當菜,面鍋裡面煮鍋蓋」(我小時候還聽過「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嘗『三怪』太遺憾」的說法)的那個鍋蓋面呀。江蘇鎮江的小夥伴們懂的~~~

說起來還是中國十大名面之一,還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

鍋蓋面用的麵條是「跳面」。所謂「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麵皮,用刀切成麵條。

這樣做出的麵條有細微的毛孔,使得湯頭的汁水容易滲進面里,吃起來勁道十足,老少皆宜~在煮麵的時候,大鍋里還要放個木質小鍋蓋~在大鍋里飄來飄去~ 煮出來的面就特別香,特別好吃。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家麵店,「張二麵館」,可惜沒拍到大鍋的樣子,被老闆擋住啦。小時候住在附近我就一直去吃,這家店開了多少年就火了多少年,現在我人在上海,每次回去排上一個小時隊都要去他家吃一碗鍋蓋面。下次有小夥伴到鎮江告訴我,我帶你們去吃呀。

真的特別特別好吃,嚼勁十足,料還給得特別足,不是那種很硬的口感,絕對老少皆宜。

最後這個是媽媽做的「面鍋裡面沒鍋蓋」的「鍋蓋」面,也好好吃~

咦,在這兒正經答題呢,怎麼突然就想家了……


推薦閱讀:

有什麼東西是別人都愛吃而你不吃的?
你見過哪些有趣的食物?

TAG:美食 | 烹飪 | 地域文化 | 美食做法 | 奇怪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