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待在房間不出門,天天睡覺玩手機不工作沒交際會出問題嗎?

女生,22歲。因為沒工作在家呆了很久,也不想找工作了,就想天天宅在家裡一個人。也不愛和家裡人說話。一天能說不到十句話


如果你這個狀態已經持續很久了,比如幾個月以上,那麼我需要提醒你:不是這麼做會出問題,而很可能是你已經出問題了才會這麼做。

在評定心理問題程度時,社會功能、痛苦程度和持續時間是三個極其重要的指標,偶爾宅在家裡享受生活這很正常,但如果你宅太久了,而且與家人朋友沒什麼交流,這代表你的社會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看看是否還伴有睡眠問題、飲食問題和情緒不可控、意志力下降等問題。這些現象是抑鬱狀態的徵兆,抑鬱症、抑鬱神經症、現實遭受挫敗都會出現抑鬱狀態。雖然光靠這些癥狀並不能確診你有抑鬱症,但存在抑鬱情緒是跑不掉的了,甚至你可能正在為無法改變當前的狀態而焦慮、挫敗著。你的父母也許是認為你還年輕,覺得你可能過段時間就想通了,但隨著你的心理問題繼續發展,他們看不到任何改善的跡象,當時間一點點耗盡後,他們也會開始焦慮急躁,到那個時候你在自身問題和父母壓力的雙重作用下,將更難做出改變。我建議現在、立即、馬上去醫院做一下檢查,看看需不需要接受治療,然後再考慮怎麼從心理上進行調整。如果已經是神經症或者抑鬱症,光靠調整認知可能效果不明顯。

當然,心理層面的自我覺察也是可以同步進行的。

我們往往以為人們不求上進是因為懶惰,事實上懶惰僅僅只是一個現象,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價值感缺失。當人們能夠從行動中獲得具體的價值感時,再懶的人也會有足夠的動力去吃苦、去行動。就像很多沉迷於網路遊戲的網癮少年,當你真正去觀察他們在玩什麼的話,你會吃驚地發現他們甚至會為了一件極品裝備反覆蹲守一個boss,反覆在一張地圖上執行著繁複而枯燥的打怪操作,這些行為不僅沒有任何樂趣可言,反而會帶來極度的疲憊、無聊,可謂身心都在遭受巨大的痛苦。但由於獲取極品裝備的價值感太強烈了,他們甚至會對吃這種苦感到上癮,絲毫看不到懶惰的痕迹。

懶惰是抑鬱的產物(不一定是抑鬱症,挫敗也會造成抑鬱情緒),抑鬱又會伴生自我評價低、焦慮等情緒。所以,我們必須以價值為導向找到破局的辦法,看看是哪些不合理的信念在阻礙著我們去追求價值。看看下面這些想法是不是有一些是正存在於你的腦子裡的?僅供參考:

不合理信念一:我沒有想要的東西。

不知道在被抑鬱狀態困擾時,你有沒有感覺到無聊。正是因為無聊,所以才會不停玩手機,對吧?沒錯,當安全感和基本生理需要被滿足後,任何人都會去追求認同感和成就感,否則就會被無聊和孤獨的痛苦折磨。不管你是在用手機聊天、逛淘寶還是在打遊戲、看小說,這些娛樂活動的本質都是給了你一個代入場景,讓你去用虛擬的身份取得一些成就感,比如想像自己穿上好看的衣服被人稱讚的樣子,或是變成一個大俠行俠仗義、贏得愛情的樣子。大腦是一個很容易被騙的器官,只要有成就感,它是不會介意這東西到底是虛擬的還是現實的。你並不是真的沒有想要的東西,更可能的原因是你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贏得那些東西,所以你放棄了,你騙自己根本就不想要。

不合理信念二:我沒有足夠的天賦。

很多陷入天賦困境的人都會有這個想法:「我沒有足夠的天賦,所以我不能得到我想要的。」要知道,能否獲得能力並非取決於天賦,而是取決於我們在這個能力上花費的訓練時間。天賦僅僅只是影響這個時間投入的效率。比如我之前教一個輕度智力殘疾的人做電子表格,一般人5分鐘能學會,這人花了3小時。但一旦學會,就不會輕易失去這個能力,他後來做的表和一般人並沒有什麼區別,反而因為耐得住性子,做出的表格在格式上比一般人更嚴謹。而他也喜歡玩足球遊戲,雖然現在玩得不算好,經常被一起玩的朋友爆虐,但在和我這種足球白痴一起玩時,我反而被虐得像個傻子。我們如果想要在某一個領域做得足夠專業,那真的就需要專門在這個領域花時間。因為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一個人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專業,所以確定好一個自己願意花時間的領域就大膽去嘗試吧,要不了多久你就會發現你已經比別人牛了,當然,別人也肯定在其他地方比你牛,這不就是現代社會需要協作的原因嗎?每個人都做自己最擅長的事,而不是去做好每一件事。

不合理信念三:如果我失敗了,這將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

很多困守在家中的失業者在重新面向社會時都會非常焦慮。因為他們太急於想要改變自己的形象和處境了,以至於常常用力過猛,在面試時舌頭都打結了。事實上,失敗並不會損害我們的形象,也不是任何失敗都會惡劣到我們難以承受其後果,就比如面試失敗,那換一家公司再來一次就好了,但糾結於失敗帶來的負面評價時,我們很可能會拒絕失敗出現。其實真正讓人們厭惡的不是我們的失敗,而是我們迴避失敗的態度,我們無法承認自己有問題,這才是最讓別人感到絕望和憤怒的地方。我們失敗是因為沒有經驗,沒有方法,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所以失敗並不能說明我們不是一個好人。抑鬱者總是希望立即獲得一個確定的方法來克服失敗,好立即提升自己的形象,但方法總是非常難以獲得的,這也是很多網癮少年為何會沉迷遊戲的原因——因為雖然打裝備的重複操作很枯燥無聊,但至少它是足夠簡單和確定的,只要這麼做了就一定會成功。而我們現在需要追求的,恰好是做好失敗的準備,從計劃制定的第一個字開始,腦子裡就要想到:「我可能會失敗,然後我該怎麼辦呢?」你會發現,當你開始學習為失敗做準備時,當失敗來臨候你不僅不會挫敗,反而還會有些高興:「嗯,我早就想到會這樣了,那麼接下來,按方案二開展總結和補救工作吧!也許不久後我還能有個方案三!」

不合理信念四:只有當我取得成功後,才能夠證明自己,才能獲得解放。

人生的幸福其實並不來自一次巨大的成就,就像很多中了彩票的人,往往最後過得並不開心。當我們能夠找准自己的位置時,我們往往能夠發現很多「小而確定的幸福」。比如昨天我還做不到的一件小事,今天我已經能夠做得更好了,這就是一種小確幸。這種不斷出現的小成就是激發我們不斷在一件事情上花時間的原動力,就像網癮少年窩在家裡玩手機打遊戲,每打死一個怪,離最終boss更近一步,他們都可以得到快樂,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正在離自己夢寐以求的極品裝備越來越近。在街上堵車的時候,往往車開始動起來時,也會得到不亞於終於到達終點站時的快樂。我們真正要做的就是脫離對虛擬環境的依賴,回到現實中去確立自己的目標,每天做的比昨天更好一點,每天找到一點小確幸。

抱有這種不合理信念的人還容易堅信「我這麼糟糕,不會有人喜歡我、需要我」,所以非常想要用一些成功來證明自己,想要追求完美的自我。但有趣的是,別人又沒有透視眼,讀心術,怎麼一眼就能看出我們很糟糕呢?唯一可能的原因是我們不修邊幅,看起來確實比較糟糕。而正常環境下,人們對他人的喜愛並不一定源於一個具體的成功或好處,而是取決於別人在面對具體問題時的態度。我們喜歡勇敢真誠的人,不喜歡懦弱虛偽的人。舉個例子:假如你在異國他鄉,因為語言不通正饑寒交迫站在街邊。這時你看到一個華人拿著小國旗向你走來,你會不會很激動?其實這個同胞你並不認識,但正因為同是華人,在異國我們更容易做出報團取暖的選擇,你能夠有信心他會幫你。正是這種相信對方會做出好的選擇的信心給你帶來了認同感,但事實上對方只不過是在走過來,還什麼事都還沒發生呢。

在面對具體困難時,你的選擇比你是否真的能成功更加重要。

不合理信念五:我希望定一個計劃,但如果達不到目標,又有什麼意義呢?

實際上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多少能實現的計劃,計劃的真正作用是給了我們一個起步的參考,讓我們調集資源去為實現目標而努力。至於最終是不是能實現原定目標,這都不會影響到我們已經調集起來的資源。比如有位已過不惑之年的老大姐來找我諮詢如何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我們發現她只有高中文憑,這個文化程度是肯定不能考資格證的,那麼第一個計劃就是要取得一個能夠被國家認可的本科文憑。所以這個大姐立即就可以著手準備去讀書的事。至於最後拿到文憑後是不是要去考諮詢師,那也不一定了。事實上最後這位大姐因為拿到了本科文憑,已經被單位提拔,找到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暫時也沒有打算去考心理諮詢師了,而是選擇了其他專業職稱。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我們不斷在為自己的人生添磚加瓦,這些資源總會有用得到的地方,怕什麼?

不合理信念六:我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實現我的目標,所以再等等吧。

拖延行為有一個典型的心理現象就是,拖延者總是會盲目地樂觀相信未來會有一個更好的自己去解決現在的麻煩。對,人確實是會越來越好,但如果現在根本就不動,那些麻煩也是不會自己消失的,反而會越積越多。真正讓我們無法動起來的原因是我們的目標定太大了。就像之前我講到的那位老大姐,一開始她定的目標是「要考過三級心理諮詢師」,這個目標一出現,她馬上就會面對學歷、工作時間衝突、經濟壓力等諸多問題,然後馬上就會覺得太難了,隨即脫口而出:「還是算了吧,現在工作有點忙,等今後有時間了再說?」,而更改目標為先拿一個函授文憑後,可操作性就要強得多了,第一步就是去翻翻朋友圈,看看有沒有人拿過這種文憑,問問經驗,介紹個老師就可以開動了。我們需要意識到,當我們開始在用今後再說來拒絕行動時,我們應該立即停下來好好檢視自己的目標了,一個同時指向多個問題的目標往往是無法執行的,或者也可以說「人類總是會懶得去執行這樣的目標」。


會出問題。

我之前曾在某一業內壟斷公司工作了6年,薪水豐厚,福利極佳,但是前提是你能承受每周工作70小時以上,無任何私人生活,隨時加班出差,且日復一日的超高強度工作(大概一個人相當於其他公司4個人)。

因拒絕調往其他地區分公司,我主動辭職,想著休息一段時間,嗯,結果就休息了一年,當時未婚,且存款比較充沛(基本上只花掉了定投的利息),父母也感慨我一直太累,所以外部無任何壓力。

第一個月,豐富愉快,第二個月開始,感覺每天過得奇快,四個月後,沉默寡言,易怒敏感,半年後,整個人渾渾噩噩,生理時間完全打亂,外部形象邋遢,開始越發的不愛出門,不再注意健康,經常一睡一天。

大概一年後,我對大部分事失去了情感,莫名的疲勞,還有產生了偶爾短時間失憶(突然發現天黑了,卻除了起床外完全沒有其他印象)或者失語的情況,多次因瑣事和其他人打架,自己覺得問題嚴重了,去醫院查出抑鬱症,吃了一段時間的葯,沒有任何作用,長時間失眠,每天都用父母在世等借口強制自己不自殺。

幸好有天自己突然想開了,先是打理好自己,然後去圖書館看書,再然後準備各類資格考試,忙起來後最明顯的效果是能睡著了,後來被獵頭挖到了另一家規模相對小一些的公司,每天正常工作,加上公司年輕人多,氣氛活躍,在一年多後基本回復正常,只是除了和父母外,情感一直比較冷漠。

姑涼,勸你一句,孤獨最可怕,無所事事最無聊。。。工作並不只給我們帶來薪水,它還帶給我們朋友和動力(大家都很忙,你的發小一般都在上班,估計很少有時間陪你),人,真的不能宅在家。

評論區的小夥伴們,每周工作70小時真心不是每天十小時,去掉一周休息一天,然後去掉午休1小時,上下班的一小時,還有外聯什麼的,基本每天在單位時間最少14小時,我的工作就是各種審批,強度大的要死,還要提出解決方法。。。確實很累。


這分兩種情況:

1.你有錢有愛好

2.你沒錢沒愛好

說到底,如果你心裡沒有什麼事,沒半點包袱,手裡握著足夠的錢,有自己的愛好,你將迎來人生最幸福的時光——

不需要社交。不需要思考別人說的話。不需要化妝。不需要思考穿什麼。不需要在意形象。愛幹嘛幹嘛。

你可以:

睡到自然醒

看電視劇

看綜藝節目

看書看漫畫

網購配送食物

自己下廚做飯

買個縫紉機

買個烤箱

買個麵包機

買個鑄鐵鍋

買個好看的花盆

買個組裝傢具

買點手工材料

鑽研自己的愛好

買個樂器學學

真的,這叫人間樂土。

但大部分人都是沒錢沒愛好的那一類,那你就只能:

睡還是到自然醒

中間摻雜失眠和突然醒來,睡眠質量極差

午睡睡過頭醒來的一瞬間還特別想哭

吃飯恨不得少吃三頓

外賣堆成山

頭髮懶得洗

每天心事重重

看別人朋友圈都覺得刺眼

一想到心事就煩躁

連遊戲都沒心情玩

還鑽研愛好呢,廚房的火半個月沒打開過了

除了電熱水壺煮泡麵什麼料理都不會

書和漫畫也跟不會去看的

你只會在床上一邊翻滾一邊想我得改變現狀

高中生病在家休養的時候我大概就是1的狀態,住家的護工照顧我起居,閨蜜給我送作業,我不用思考任何煩惱的事情,學習也懶得管,年紀太小壓根不會顧慮未來,過著神仙一樣的日子。

大二暑假在家挺屍的我大概是2的狀態,開始擔心未來,開始反思過去,想要有點幹勁但連幹什麼都不知道,吃飯全靠外賣和營養沖劑。每天午睡醒來都很焦慮,看著外面的夕陽就什麼都不想做。感覺整個人都是崩潰的,渙散的,面黃肌瘦。

所以大三果斷七月沒回家,每天泡圖書館,八月回家了也每天去圖書館,早上吃完早飯一杯一點點,中午和閨蜜正常吃午飯,晚上偶爾看看電影或者偶爾吃頓好的,今年暑假雖然特別焦慮壓力特別大,但真的沒有和去年一樣狀態特別不健康。

說實在的,很多人選擇蹲家裡就是因為壓力大,但經過我兩個暑假的切身體會,都是壓力很大,都心事重重,都被壓得喘不過氣。

但宅在家裡的狀態就真的非常不健康,每天只想這些事情又不去解決,循環往複就會越來越糟。

出門去學習工作的話雖然壓力也大,但會看到自己一點點在做,而且又很累,所以睡眠也好了,一日三餐都吃了加上騎車去自習,身體也好了。晚上回去很餓就順便買菜自己做飯,心情就也不錯。

一般人真的很難過有錢有愛好,家就是天堂的日子,不能的話,就從床上滾起來,不然你這輩子等著玩完吧。


會的。千萬不要這樣。

我曾經經歷過兩個月幾乎不出門的日子。當時是我phd第二年,我在準備開題。因為老闆太忙沒時間細細指導我,一切都得靠我自己來。而且我和男朋友當時剛剛分手,心情也很不好。我住在學校的宿舍,是單人間。為了節省去辦公室的時間,以及避免受同學的打擾,我選擇在家裡寫論文跑數據。宿舍樓下就有食堂,所以我也不必買吃的。每天起床後去樓下吃東西,吃完了上樓寫,然後再下樓吃,再上樓寫。不和任何人交流,偶爾和父母視頻。這樣的日子我經歷了大概兩個月。

我首先意識到自己出了問題是因為我的心情變得越來越差,為了一點小事就暴怒,特別糾結,極度敏感。比如今天的數據沒有跑出結果,我就會想摔枕頭。和父母視頻的時候,一言不合我立馬就掛電話。而且惹怒我的都是小事。要知道我從前是一個心很大的人。

其次是我變得特別懷疑自己。我經常問自己是不是根本就不是讀書的料,怎麼寫了一天才寫了一頁。其實這是很正常的。我現在畢業了一天撐死也就兩頁,更何況當時我才第二年。然後我不停的想為什麼我和男朋友會分手。儘管是我提的,但我總是在想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讓我倆無可挽回。但是事實是,我倆分手的原因是因為異地,並不是感情不和,而且我們現在也還是朋友。

更重要的一點,每天不出門讓我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外表。我可以不化妝不穿漂亮衣服,反正也沒人看。飲食睡眠的不規律讓我滿臉痘痘。而且因為沒有任何活動量,我在兩個月之內胖了10斤。後來我花了三個月才把這10斤瘦回來。

總之那是我最不願意回憶的三個月。從身體到心理我都極度不舒服。後來我強迫自己每天去辦公室,慢慢回到了正軌。所以樓主最好不要做這種嘗試。


會。

我大學基本宅了四年,很宅很宅,現實中沒朋友,一下課就躲宿舍上網,不愛和人交流。

這樣做的後果是:我大四那會兒組織語言已經感到困難了,語序經常是顛倒的;腦子轉得很慢;很討厭與人交流,路上遇到熟人躲著走,寧可餓著也不和別人一起去食堂;無論是見面打招呼、寒暄客套、還是湊在一起閑聊,我都沒辦法順利融入。

在此之前我是靠稿費吃飯零花旅遊養小(nv)白(peng)臉(you)的,自從語言貧乏語序混亂後,就再沒正經寫過什麼東西。

所以適度的宅可以,千萬別放棄與人交流,否則就會像我現在這樣。

————————

統一回一下吧:沒好,還是挺嚴重的,而且會影響工作上的溝通。

糟糕的不止語言能力,還有心理問題。衍生出自卑敏感玻璃心,總覺得自己很沒用,別人都討厭自己。

比如評論里有人說:看你現在挺好的呀/你答題看不出來這種情況。雖然知道人家沒有惡意,但還是忍不住想:是不是他覺得我在編段子?為什麼要覺得我在編段子?

有人問怎麼治?大概就是硬著頭皮主動和人交流吧,我也在努力克服,雖然對我來說真的難。

希望有同樣煩惱的人都能好起來。


一、

一個男孩,20歲左右。和我交流的時候,他總說自己有自閉症。

和他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說的自閉症,並不是醫學上的自閉症。而是一種自我封閉。

高中沒上完,他就把自己"宅」在了家裡,不想繼續上學,也不想出去工作。

整天待在家的時間,除了睡覺吃飯,他就是打遊戲。他喜歡玩手游陰陽師,玩得痴迷的時候,幾乎只睡4個多小時,「很累,但很有成就感,比和人打交道輕鬆多了。」

他可為手游花上10個小時,卻不願意走出家門1個小時。

他說,看到外面的環境,心裡總是慌慌的,不知道該怎麼和人打招呼,不知道怎麼面對匆匆的人流。他也告訴我,交往時曾經有不愉快的經歷,比如同學曾經侮辱過他,親戚曾經歧視過他。

這些受過屈辱的記憶,成為他拒絕離家的理由。

他承認,有時也會有空虛無聊,感慨壓抑和不自由。但他更害怕外面刺眼的陽光,害怕外面喧囂複雜的人事。他寧可把自己封閉在家裡,成了家舍永遠的囚徒。

二、

在傾聽他描述的時候,我感覺到他有很強的挫敗感。

挫敗感,正是他們最強的情緒。面對家的封閉,他們很挫敗,甚至會有憤怒感。他們會責怪同齡人,責怪曾經的同學,他們欺負自己,歧視自己,侮辱自己。他們為此屈辱,咬牙切齒。他們也有很強的無力感。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在新的環境中生存,不知道該怎麼和外面人打交道。他們也害怕離開熟悉的家庭環境。這樣的環境,雖然也有不少不滿,但是唯一感到安全可依靠的。

所以,他們牢牢地抓著這個籠子,害怕籠子外面的環境,只能緊緊蜷縮著自己。

小鳥長大了,會伸展翅膀,在藍天中飛翔。而這些「小鳥」,翅膀卻總是孱弱。他們無法讓翅膀茁壯起來,甚至不願意振動翅膀。他們只是小心翼翼伸著小爪,在鳥巢的的邊緣徘徊,一有風吹草動變驚恐地收回來。

離不開鳥巢的「小鳥」,總是有很多的理由,比如缺乏自信、社交恐懼、身體不好。但是這些理由,又僅僅是理由。解決了這些問題,他們也並不會離家。他們不離家的理由,其實是深層次的。

他們的父母,特點各色各樣,有的沉默,有的活躍。一些家長十分能幹,一些家長可能也挫敗。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旦孩子有了狀況,就把孩子緊緊抓在身邊。這意味著,他們與孩子沒有合適的界限。在某種程度上,他們與孩子是一體的。孩子的問題,他們解決;孩子的計劃,他們張羅;孩子的情緒,他們主宰。他們把孩子緊緊裹在心靈界限之內。在這些父母的庇護下,孩子也沒有了獨立的人格。他們成了父母的附屬品,成了原生家庭的寄生物,成了永遠飛不起來的小鳥。

這些「小鳥」心中,或許也有心魔。但這些心魔慢慢變成的,是對家庭過度的依戀。即使心魔慢慢不存在了,依戀心理依舊很強烈,強烈到焦慮和固執。那些依戀也可看成是焦慮性依戀的一種。他們害怕分離後新環境的殘酷,甘願滿足溫暖但日益局促的空間。在狹窄的空間里,他們是無法擁有完善的自我,也無法塑造完整的人格的。對外部陌生環境的排斥,也伴隨著他敏感脆弱的自尊,較低的衝動控制力,以及纖弱的感覺調節力。這些都意味著不完備的自我功能。真正的自我也無法舒展開來。

他們的人生,也沒有了意義,只能年復一年的抱怨,日復一日的自我麻醉。沒有了外界的陽光,生活也失去豐富的色彩。

三、

戀家的孩子需要離家,巢中的小鳥需要飛翔。

要讓他們走出家門,需要足夠的推動力。

這個推動力,家人的影響力最大。家庭合理界限的設立,需要家人共同的努力,父母雙方的協調配合。父母需要與孩子建立適當的界限,改變兩者過分依賴的關係。父母既需要鼓勁,也需要斷奶,讓孩子不能完全依附家庭母體。讓他們明白,不可避免的分離,使他們成長的必然部分。

對於戀家的孩子來說,他們也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好離家獨立的準備:

一是良好的精力。長期在家裡無所事事,他們也會變得慵懶無力。他們喪失了足夠的精力,做任何事情都是無濟於事的。就像不願用翅膀振動小鳥,他們的翅膀也必然柔弱無力。這時,他們要做的,是恢復起碼的精力。比如,每天堅持運動一段時間,哪怕小跑10-20分鐘,都可以讓他們的精力一點點地恢復,讓他們的情緒也一點點強韌起來。在充足精力的基礎上,它們才能擁有改變的新起點,邁出離開舊環境的第一步。

二是明確的目標。他們需要找到自己的目標。這些目標不是外部設定的,而是自己努力尋找的。一開始,可能是一些幻想和興趣,慢慢成為探索的方向,最終成為人生動力所在。這一部分的探索過程,可以在心理諮詢中獲得的。在心理諮詢師的協助下,他們感知自己的情緒,整理自己的記憶,在記憶中刻畫自己的主題,沿著主題一點點發展人生動力。在和環境的磨合中,他們找到自己的目標,也形成鞏固的價值觀。

三是行動中的自控。有了明確而有動力的目標,他們就要在行動中學會控制。就像小鳥剛剛飛翔的時候,需要慢慢習慣對翅膀的控制力。在新環境的獨立行動中,他們也要逐漸習慣自控,比如調節自己的情緒,處理自己的人際。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的觀察、反饋和調整。他們可以設計一個進展表,作為自己行動的助推器。進展表上面的行為,是依照目標劃分的,根據期望高低排列。結合自己短期、中期和最終目標,每天堅持觀察、評估和改進行為,他們也收穫行動的力量和自信。

四、

沒有人會拒絕自由。自由是非常寶貴的,是我們一切理想的源泉:

自由意味著我們有堅定的目標,能主動踏上人生曲折的道路,迎著頂峰閃亮的朝陽走去。

自由意味著我們有強大的控制,在泥濘的爛泥路能邁出腳步,保持前進中的平衡和自信。

自由意味著我們有生命的動力,我們的生活中有豐富的主題,可以創造自己的輝煌傳奇。

但自由也是有代價的。

這個代價就是克服習慣的慣性,如果我們熟悉了慵懶,熟悉了無力,我們的感覺也會慢慢鈍化,無法察覺到自由的滋味。

而離不開鳥巢的「小鳥」,恰恰沒能品嘗自由的滋味,也感不到世界的廣闊和豐富,也錯過了世界的美好和精彩。

這是最遺憾的。

對離不開家門的孩子,我想說的是:

"也許在離開原生家庭的一刻,你會感到天陰陰的,風冷冷的。你會懷念家裡的空氣,雖然窒息壓抑,卻有熟悉的懶洋洋。這時,希望你記住,作為一個立志自由的人,你會有更廣闊的世界。你會慢慢熟悉自己的力量,慢慢會發現自由環境中的活力。你可以有充沛的精力,有無畏的精神,變得果敢、自信、有力量。在世界的繁華中,你再也不會壓抑;在人生的大道中,你再也不會孤獨。你可以和世界自在交流,與未來生涯激情對唱。讓獨立強大堅韌的自己,釀出濃郁醇厚的人生美酒。"

更多文章請看微信公眾號:szhswx

https://pic3.zhimg.com/9fd39a67dae672fba50c9b8daf18d8d6_b.jpg

如需預約諮詢心理諮詢,可發郵件到astoryofheart@163.com


長時間以來,我們被灌輸了一種思想:宅在家等於墮落,等於跟社會脫節,等於不願意開眼看世界,等於廢物。

但知乎上有一堆問題,諸如:怎麼把家裝成全世界最舒服的地方?

既然舒服了,為什麼不能理所當然地享受?

網上有個段子,自從用了智能行動電話,我的智能、移動、電話越來越少了。

其實,只是我們溝通的方式在變化。

看帖,看電影,看書,看綜藝,看新聞,聊微信,都是溝通。我們不能因為有人不愛說話,就覺得人家不愛溝通。

其實,觀察下現在很多年輕人,他們不愛跟家裡人說話,不代表他們不愛說話,不愛交際,只是跟家裡人沒有聊天的慾望。

家長長期擺出威嚴,而孩子逐漸長大,需要的是朋友之間的平等交流。

大多數家長是做不到的,不能把責任,單方面推給孩子。

長期宅在家,並不是出問題的源頭。

不是有大v說,自己老婆十年都不出門嘛。

不愛跟家裡人說話,也不是問題。

因為你還年輕,還沒有到和解的年齡。

不工作,如果家裡有足夠的經濟條件,收入也不是問題。

我們苦逼兮兮地上班幹活,甚至周末加班,聽領導傻逼的修改意見,不就是為了賺錢,為了痛快地享受生活嗎?

問題在於,玩手機給你的樂趣,能夠持續多久?

前段時間,我瘋狂地打王者榮耀。

一天在線時間,甚至達到了九小時。

晚上閉上眼,腦子裡都是峽谷的戰況,小兵來了,愷又偷襲了,小短腿在打塔啊。

連說夢話,都是快跑快跑。

可是,這種瘋狂密集的玩,就像曾經你特別特別喜歡一個男生,忍不住偷看他,忍不住回想他跟你說過的話,並敷衍出幾百種內涵。

最終有一瞬間,灰飛煙滅。

回頭再看,如過迷障。

這種快樂,終究是不長久的。

如果你不喜歡出門,那你也要找到真正能讓你充實的樂趣。

能讓你感受到生命在變得有質感的樂趣。

而不是掏空你熱情的荒廢之樂。

當然,如果你去爬幾次山,去漂亮的林蔭道上散散步,甚至去超市逛逛,發現一包好吃的拌面醬,你會發現,這世界很值得你親近。

家裡就算是全世界最舒服的地方,但陌生的體驗,哪怕辛苦,哪怕會晒黑,哪怕淋了點雨,哪怕被陌生人騙了,都很新鮮啊。

就像,我有段時間超愛麻辣香鍋,外賣會點,出去吃飯會吃,連約會都建議吃麻辣香鍋。

但總有突然膩的時候。

宅跟玩手機,是你現在最愛的口味。說不定哪天膩了,你會喜歡冒險,喜歡出走,喜歡聞一聞霧霾的味道。


看到這個問題 我心裡一股火就往上冒。當然 我不是針對題主 我只是想到我一個姐姐 真的想起來就特別生氣 想打人。

我這個姐姐 初中學歷 乾脆讀不進去書 早年就天天在外面玩 和社會上的混混一起遊盪。她爸媽勸阻多次 她根本不聽 好不容易把初中熬出來 畢業證都沒去拿 上學生涯就草草了結了。

後來 她沒事情做 就去她爸爸的店裡幫幫忙 她爸爸給她按時發工資。但是她說話特別沖 根本不經過大腦 比如有個人姓寇 她就喊倭寇倭寇。。就這樣 她爸爸生意都不好做了 就叫她去麵包店什麼的上上班。

她自從上班 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遲到很頻繁 而且她這個人腦瓜不靈光 屬於你說一點她做一點 擠牙膏的那種類型。而且人際交往的問題很大 說話不中聽同事們都會受不了 換了五六家店 沒有一家能超過一個月。於是時間久了 她就開始慢慢的待業在家。

那時候她也就二十歲吧 開始徹底不去上班了 但是她爸爸媽媽漸漸的給她介紹對象 叫她去相親。那個時候她長得還蠻好看的 皮膚特別白 眼睛也很大 身材也看的過眼 所以即便學歷不好 工作沒有 家境尚可的情況下 偶爾會有男生願意相處。可惜她根本掂不住幾斤幾兩的 對那些男生頤指氣使 而且經常說什麼「你愛談不談」「滾滾滾我不喜歡」之類的話 有一個男生其實真的很喜歡她 經常跑她家樓下等。可惜 一直到這個男生的孩子都三歲的時候 她還是這個德性。

慢慢的年齡比較大了 26 27左右吧 其實介紹對象的也就少了。這個時候她已經在家宅了好多年了 好了重點來了。

由於沒有工作壓力 她黑白顛倒 失眠特別嚴重 眼角的皺紋像一把小扇子一樣 眼袋很大 臉部狀況跟四十歲阿姨不分上下。時間久了 當然身材也走樣了 腿很腫 肚子也出來了。而且不出門的人都懶得化妝吧 她永遠穿著睡衣 素麵朝天 精氣神特別差。再說說有多懶 她的床單被套幾個月都不洗 一個月能洗澡一次就不錯了 而且都是半夜去洗 一洗就快倆小時。晚上裸睡 床單上全是汗漬 枕套上也一樣。。她媽媽要給她洗 她就發火 每次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她就會勃然大怒。她的記憶還停留在初中的時候 高興了聊聊天 內容還是初中同學上課的時候怎麼了怎麼了。她挑食也很嚴重 啥也不想吃 而且吃飯時間和正常人不一樣 午飯要晚上六點吃 晚飯要晚上十二點再吃 她媽媽每天多做好幾頓飯 非常辛苦。

再補充一點吧。我這個姐姐從來沒有存款 自己完全沒有收入 除了電話費 好像也沒什麼支出。她連內褲都不買 她媽媽拿去新的也不要 整個人非常邋遢。她爸爸給她買手機的時候 我說不然別買了 有了新手機更要24小時打遊戲 她爸爸說不給買新的怕她玩瞎了 她手裡的舊手機反應特別慢 她還是特別耐心的玩 舊手機對眼睛也實在不好 她從來不讀書 但是眼睛近視快一千度了。她最可怕的地方在於 無論如何都能做好一隻寄生蟲 你斷網 她就一直睡覺。有時候她家裡來個親戚朋友 只好把她的房門關起來 她爸媽覺得尷尬 也就慢慢不叫人去家裡了。

評論里有人質疑我們作為親人 沒有和她好好溝通。我想說 你試過跟一個木頭樁子講道理嗎 14年來 你講話的時候她根本頭都不抬 一直在打遊戲。說去醫院 直接就發脾氣 賴在床上 我們也不能抬她去吧。我認為她的爸媽非常盡職盡責 有時候飯端到床上求她吃 她還會說很難聽的話。她根本不想變好 也不想過更好的生活 所以無欲無求的打遊戲 也吃定了她爸媽不會趕她出去 所以就肆無忌憚折磨爸媽 威脅說叫她出去 她就躺在樓底下。

所以題主 你年紀還小 真的不要一直宅在家裡。我說的這個故事的真實性 我願意拿人格擔保。長期不出門 和社會脫節賺不到錢都不是最可怕的 可怕的是人生在一定意義上停滯了。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作息完全混亂 再也很難回到正軌。你可以給自己好好規劃一下 周內去上班 賺多賺少無所謂 多和別人接觸 周末喜歡呆在家就呆著吧 沒有關係。

不要放任自己胡亂生活 你對生活的不負責的態度 會受到生活的報復。談個戀愛 認識一點同事 培養愛好 和老同學喝喝酒唱唱歌 怎樣都好 不要就此宅起來。我和你差不多大 我也喜歡不出門 但是我不敢毫無顧忌的宅起來。

希望你慎重考慮 對自己負責任 好嗎。有時候一旦做了這樣的決定 可能你以後也很難逆轉 我不是逼你出去奮鬥 但是你要好好生活。以上。


剛剛結束這種狀態,狀態持續大約3周。

1.說話少

舍友把床位租給別人了。

我和那個租舍友床位的人一天不超過3句對話。

他下班回來:「hi」

我一般嗯哼一聲。

然後就到了晚上11.30:「熄燈了啊」

「OK」

早上出門我都不說話。

2.看上去無所事事。

我在8月12號回的學校,回來學校以後,同一個課題的師兄恰好回家了,我的實驗又無法單獨開展。

於是我每天就呆在宿舍無所事事了,無聊的時候就開始刷知乎…

所以我在這段時間知乎答題很頻繁。

漸漸的,這樣僅僅過了幾天,我發現我刷知乎的頻率越來越高,可怕的是,我突然發現很難改變了。

幾乎隔幾分鐘就會刷一次(我把手機設置成了15分鐘不動就會需要開機密碼,我隔一陣就刷一次,幾乎沒遇到過要輸入開機密碼的情況),我看看有什麼問題能回答,有什麼回答有意思,我就收藏,點贊。

原來每天下午會去的一兩個小時的健身,我也開始拖,我告訴自己明天再去,找各種理由推脫。

原來幾乎3天能看一本書,現在一本金瓶梅上冊都沒翻完,翻幾頁書就會不自覺的刷一下手機

我開始覺得去食堂也沒意思,人太多,我內心有一種愧疚感,覺得我整天上網,我的狀態一定特別的差,出去以後我怕所有人都會看穿我,看穿我懶惰,自制力差,不務正業。

我開始點外賣,我每天出門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出門看到人讓我有點不適感,事實上要是外賣能送到宿舍里,我不會出門。

我覺得刷知乎是我能得到快樂的時候,我會得到陌生人的贊同。

於是為了得到快樂,我更加頻繁的刷知乎,更加難以靜下心來。

大腦整天處於一個疲憊但還在不斷尋找刺激的狀態,對我來說這個刺激就是知乎上的贊同和評論。

我越是感到內疚,我越是無法擺脫現在的狀態。

隨著時間的流逝,心境愈來愈沉重,愈來愈頹唐,無所事事會胡思亂想,帶給自己的煩惱遠超過專心做事時100倍。

我想要逃避社會,最好自己一個人呆著。

結果師兄前幾天回來了,活活把我叫過去實驗室了。

你猜怎麼著。

做了幾天實驗,病全好了。

在《自控力》一書中,作者解釋了為什麼壓力會引起慾望

壓力包括憤怒、悲傷、自我懷疑、焦慮等消極情緒,會使你的大腦進入自動尋求獎勵的狀態。

而最常見的能緩解壓力能激活你的大腦獎勵系統的方法——吃東西、喝酒、購物、看電視、上網、玩遊戲。

大腦里的多巴胺告訴你,這麼干吧,你會感覺良好的。

事實上,當你真的採用這些方法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感受到的是麻木,而不是放鬆。

更加可怕的是,你一旦採取了錯誤的減壓方式,你會產生罪惡感。

這會帶來一種「那又如何」效應,舉個例子,當一個人因為前一晚喝酒過量,感到羞愧時,他們更可能在當天晚上或者以後喝更多酒!

導致更多墮落行為的不是第一次的失守,而是在第一次之後產生的羞恥感、罪惡感、失控感和絕望感。

為了打破這種惡性循環,你需要和自己和解,而不是一味的愧疚、罪惡,要學會從心裡原諒自己。

每個人都會有經歷這樣的時刻,你就想想那些你的偶像,你生活中敬佩的人都會遇到自己的難關的,沒必要覺得自己無藥可救,咱們是可以改變的~

可以找一些有效的緩解壓力的辦法(而不是上文提到的那些方法)。研究發現體育運動、瑜伽、祈禱、閱讀、聽音樂、花時間和家人在一起、按摩、外出散步、做一些有創造性的愛好,都可以有效的緩解壓力。

找點事情做起來,只要開始改變,是可以向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的啊~

祝好~題主。


會出問題,100%出問題,100%出很嚴重的問題。

2010年4月7日,日本豐川,30歲的「家裡蹲」岩瀨高之因為家裡人停他的網路,拿刀殺了自己的父親和侄女,重傷了母親和弟弟兩口子。

2010年11月12日深夜,日本廣島,78歲的父親再也無法忍受,拿金屬球棒撲殺了「家裡蹲」30年的兒子。

這樣的事件每年都在發生,據調查日本的殺人事件55%都是家人之間發生的,而這其中常年不工作不出門的「家裡蹲」和家人之間的矛盾佔了很大一部分。長期待家裡不出門,不僅親人很擔心,「家裡蹲」本人也會自我譴責,但是又無法踏出第一步。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深,抑鬱症成為高發癥狀。最終一旦有一個導火線,就會出現殺人後自殺的情況。

國內即使不工作整天在家裡,如果是獨生子女或者和家人關係比較好的話受到的壓力會小很多。很多人過個暑假就和父母各種鬧矛盾,更不要說整天在家不工作沒有其他交際了,那時候肯定和家人矛盾不斷。

各位家裡蹲的同學,請一定要儘早走出家門,即使是和朋友出去瘋也不要整天在家裡。


半個死宅明確告訴你不會。

比如題主你天天刷知乎或者打遊戲,就會交到網友,就會有人在來你的城市的時候問你要不要一起去博物館。然後你的網友會變成你的好朋友,並且你會學到很多新知識。人生變得更有深度。

但是首先你要多看書,喜歡學習,喜歡博物館.............

宅不可怕,可怕的是做井底之蛙。

--------------------------------------

評論區有人說我不叫作宅,還有社交。

我說說我為什麼是半個死宅吧。

基本上除了上學刷圖書館運動就沒什麼出門的理由了,通常是一個人出門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假期出去玩也經常是一個人出行。

放假回家可以悶在小區里一個禮拜不出去,就是在家看看書,刷刷手機。

很嚴重的獨來獨往,儘管同學都叫我social queen,但是我估計是現身率最低的social queen了。

認識的人很多,基本上能微信解決我就不現身。能硬生生的把同學發展成網友。

不過,有人叫我肯定會出去。

不知道unti-social題主和我比誰嚴重。

總之一個人的時候多充實自己,倒不至於活得不健康。

----------------------------------

謝謝評論區的提醒,題主的生活方式貌似比我想像的不健康的多。說難聽點叫做鹹魚吧。

我自己曾經也頹廢過,也是因為那場挫折變得獨來獨往。從只和父母說話,到可以在網上和別人聊天,再到現實生活中重新站起來,我基本上是一步一步的逼著自己做該做的事。只是我可能比題主幸運些,我自幼愛讀書。

可以宅,可以不運動,可以不與人交流,但是真的真的請題主養成一個閱讀的習慣。要是暫時看不進去,霸道總裁文也不是不可以,慢慢的轉移到經典文學、科技、哲學、歷史。知識多了自然就自信了,張嘴說話只是早晚的事。


會。

心理上就開始有點崩潰,會時常胡思亂想,莫名擔憂焦慮。會譬如說對忘得差不多的人突然「舊情復燃」,對過去糾結後悔,對未來焦慮不安,晚上甚至會失眠。

身體上更崩潰。每天玩手機,時間長了頸椎不好眼睛彷彿要瞎。頸椎不好又會頭暈頭疼。就這樣一直下去過不了幾天免疫力下降就開始生病......

總之就是生不如死,最後明白寧願在單位累死也不願意在家閑死。

-----------------------------

有一陣子早上醒來頭疼得不行,被逼得想出去走一走,於是就早上出去繞著小區走了走,頭就好多了。

晚上失眠逼得晚上吃完飯也出去繞著小區走走,或者走上18樓樓頂天台吹吹風,看看朕的天下......累得滿身是汗,回來洗個澡倒頭就睡。

選擇早上和晚上,一是因為不熱不曬,二是因為人少清靜(當然也要注意安全)。

於是那段時間身體健康,白天玩手機也更精神了,還瘦了......

總之就是生命在於活動吧。


看誰

我爹很早就退休了,因為他結婚非常晚-……

本來就沒有幾個朋友,再加上退休了,不愛出門,就天天在家裡看書和管教我

很多年過去了,我爹還是沒什麼朋友,不過考了日語和法律倆自考的學位……

沒有那我管好,不光沒管好,我還因為經歷過過度管理,搞得現在誰都難管理我了,不管在哪工作了,領導看我都覺得好為難,還好我的工作也是一個主要靠自我管理的行業,所以還能湊合混一混-……

不過你雖然和我爹一樣,天天宅著,但是你沒看書也沒管孩子,所以日語和法律你估計是考不來了,孩子應該也不會像我一樣難管教-……

但是你看手機了,所以我的結論是你會得頸椎炎……然後一無所有……


如果一點問題都沒有的話,提問者你會來提問題嗎?

至少是,這種生活並不能讓你感覺到希望或者特別幸福。

否則你也不會來問。

有時候不是某事件(比如這裡說的『宅』)會導致問題,而是它是另一個問題的表徵。

比如,對於一個很抑鬱的人來說,他可能也會有這個待在房間不出門,天天睡覺玩手機不工作沒交際的表現。

出『問題』其實是三類情況。現實中三類情況可能重疊。

①它不導致問題,但其實是問題的表現。也就是上述說的抑鬱的可能性。

②它是否與當下的環境形成穩定的狀態,避免了一些痛苦或風險。比如,你昨天走在路上,聽著音樂還唱著歌,突然就被搶了!還受到生命威脅。然後接下來不出門。

③它確實在隱隱地使得一些「問題」出現,配合某些情景後會突然爆發可怕的後果。比如,不交際,與人溝通的能力退化啦,不運動體重上升啦內分泌失調啦。這時候,突然又來個地震啊親人去世什麼的。總之你必須出門了,但是你不習慣了。加上眼前的壓力,人就很容易崩潰了。

具體來說可以列出很多種可能性。

人際交往對人極其重要。如果一個孩子,早年沒有人跟他穩定互動,他是會有精神病傾向的。雖然成年人這方面要穩定,但總體還是有個限度的。

沒工作也可以有事做。

讀讀和工作有關的書啦。

網上刷刷簡歷啦。

實在不行,和朋友訴訴苦說自己最近苦逼也行。

不工作不是問題,問題是沒事做。


會,會很要命。

去年考研的時候,我獨居過一年。

開始每天去自習室學習,堅持一日三餐,晚上跑步。

實習結束之後,因為各種原因,放棄了考研,開始了噩夢一般的生活。

開始從去自習室看書變成在租的房子裡面看課外書。由於離食堂比較遠,從一日三餐變成不吃早飯。

又過了段時間,開始瘋狂打遊戲,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坐在床上或躺在床上,午飯和晚飯也都靠外賣解決。

再後來突然要看動漫,24集一天就可以看完,基本上廢寢忘食,只是在晚上出去吃一頓晚飯,有時候太晚,吃不上晚飯,就去超市提一大包零食回來,度過第二天。

我的精神狀態從滿腔鬥志到孤獨難耐,再到渾渾噩噩,最後只是麻木地活著了。所以有時候還會想自殺,也有被害妄想。

兩個月除了買東西付錢和打電話要生活費的時候,沒有和外界說過一句話。

看動漫笑出聲時,下意識地捂住自己的嘴,覺得自己根本不該笑,因為我只是一個人。

今年暑假的兩個月,在家也是,除了吃飯的時候露面,其他時間都把自己鎖在房間里。整天喪得要死,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和熱愛,說沒有一點心理問題我自己都不信。

有一些朋友和關注者會和我聊天,有時候會疲於應對,真的沒人理我了,又覺得悵然若失。

不排除某些大神和自制力強的人不受影響,人是需要社交的,獨居久了,就像回到原始社會一樣,很大程度上會出問題。


臭不要臉自己來回答的。

我希望大家能從另外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整天待在家裡玩手機的人是懶么?以我的工作經驗來看,並不是。他們不懶,他們只是沒有方向。

這些人往往是自我價值的評估和現狀產生了巨大的差異之後,才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個女人跟我說,他的博士老公快要瘋了,因為找不到工作。一個博士怎麼可能找不到工作呢?工作當然能找到,但是和學識相匹配的工作很難找到。於是自我認知出了問題,天天在家打遊戲。

所以我認為並不是說天天在家打遊戲而導致了交際出了問題,而是因為生活出了問題才會打遊戲。

什麼樣的人打遊戲?大部分都是生活中沒有存在感的人,才會在遊戲中尋求carry的感覺。這是一種情感補償。生活不能出人頭第,那遊戲中或許可以,畢竟我要去一個崗位上證明自己,老闆可能不給機會,但是遊戲不會拒絕我的。

所以我覺得如果你的朋友開始天天玩遊戲不工作了,你不要去責怪他玩遊戲,而是應該關心的問一問,你現在遇到了什麼困難,需不需要和我傾訴一下,或者讓我給你點建議。沒有人會傻到花大把時間去做一個毫無意義的事情,他做了,一定說明他正經歷著困難。

試著和他溝通,聆聽。


只是不出門的話,不會,但是工作必須要有。

我是個寫手,日常就是在家裡宅著碼字寫文,有社交恐懼症所以非常不喜歡出門,算算看這一個夏天,我出門的次數應該是不到一隻手。

不過跟人的交流還是要有,無論是跟朋友打電話也好還是平時跟父母交談也好,必要的和人的溝通還是要有的,而且為了不讓自己跟社會脫節,一些新聞也必須要關心。

其實我覺得在家上班和出門上班,沒有什麼不一樣。比如說寫手這個圈子,你進去了,看到的東西不比在外面上班的時候看的少。網路社交和現實社交相比,雖然局限性大,但是能接觸到的東西卻比現實社會更寬廣,只是針對這樣的話,我覺得網路社交並沒有什麼問題。

所以我奉行的原則是宅可以,不出門也可以,但是你宅著必須要能給自己帶來財富,是有意義的宅。至少我人宅在家裡現在賺的並不比那些每天在外面奔忙的白領少,這種生活方式也適合我自己。而且是年輕人的話,不要晝夜顛倒,也不要生活紊亂。

所以題主我覺得你想宅的這個想法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你不想工作。如果你能想辦法讓自己的工作地點變成在家裡的話,那日子就會變得很有意思了。

宅也可以是好好的享受生活,而不是混日子。希望題主明白。


如果你不喜交際,我覺得沒問題,這是一種生活方式。

但是,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可以沒有語言交流但不能沒有精神交流。這種精神交流可以是自己思考,也可以是與親近的人無聲相處,彼此也能擁有極大滿足感。

於我而言,不出門不會傻也不會死。但若是置身熙攘人群里,沒有思考沒有探索,只有盲目嬉鬧快樂,事後反思的時候真的覺得自己不曾活過。

但是題主,你的「不願意工作」與「不想開口說話」是不是有關聯?

若有關聯,可能會是自閉。這種情況下還是要積極交流,改變現狀。

如果沒有關聯

你就是懶

個人愚見(⊙o⊙)


會……

會長胖的……


會出問題。

前段時間的暑假,我自己在家待著。我爸媽走得早,回來的遲。

閨蜜去上班了,沒人陪我出去。

我也沒男朋友。

每天早晨醒過來家裡一個人沒有。

訂個外賣然後晚上再做飯給爸媽。

大概兩個月出了不到10次門(不算出門倒垃圾)

開始的三天我幾乎快要瘋了。在家裡真的太爽了。手機電腦Wifi隨便玩還有空調和好吃的。媽的人間仙境不過如此了吧。

一個星期之後我就有點累了。空虛。長時間的不說話我開始喪失了對生活的興趣。

早晨訂外賣也沒有激情。

看恐怖片也沒人陪,看不下去。

刷劇也覺得無聊

更恐怖的是我開始失眠。經常一宿不睡。精神狀況也出現問題。不想動,不想看。不想說話。

只在爸媽回來的時候會說幾句。

我感覺我要抑鬱了。

後來由於心情太過壓抑,找 @劉暢 聊了聊。

哭著給他發語音。一邊哭一邊語無倫次的說我好難受,我不知道做什麼,我覺得太無聊了…

他很細心的安慰了我。

後來我漸漸找了點事情做。每天都會想晚上給爸媽做點什麼菜吃,做的好的會發朋友圈。

把十大禁片可以找到資源的看了看,截了圖準備做圖解用。

認識了許多朋友,和他們一起聊天

在知乎創作。

可是我還是感覺到空虛。一個喜歡我很久的男生約了我三次出去吃飯,我拒絕的理由都是不想洗頭。

結果他把我拉黑了……

我還是不想出門。

我感覺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人一旦安逸過了頭,就會胡思亂想沒有幹勁,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你想獲得的,你要擁有的。全都在手邊。那麼還去奮鬥有什麼意義呢?

題主現在的問題就是沒有工作閑的。等你工作了娛樂時間少了,再在家無所事事一天你會覺得是God在保佑你。

解決方案:

1.做點菜給家裡人吃。不會的問百度

2.淘寶幾卷圍巾線,給你父親織個圍巾。在過些日子冷了就可以帶了。

3.建議抄一本你最喜歡的書,通讀一遍,抄寫一遍。會很有收穫。推薦王國維《人間詞話》,噹噹有賣。

4.買個瑜伽墊,弄個瑜伽視頻跟著練。

5.你趕緊找個男朋友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知乎上缺乏有效的思維碰撞?
董卿被狐狸狗催眠是真是假?
自從學了日語,整個人都變得玻璃心了?
心理戲特別多怎麼辦?
看完輕音之後。。徹底抑鬱了?

TAG:心理學 | 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