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約網車服務通過隱藏號碼來保護隱私,這在技術上是如何實現的?對其他服務行業有怎樣的啟示?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有一樣的經歷,約車之後,收到的已經不再是司機師傅的電話,而且個陌生號碼,說是為了保護司機和乘客的隱私,很好奇這是怎麼做到的?
如果這個舉措真的能保護隱私,那以後是不是就可以有效避開房產中介、投資理財等各種騷擾,沒準還能防止電話詐騙的出現。
對於號碼保護,前段時間有研究過一些相關的實現方式,目前也在嘗試做一些接入嘗試,分享下我的一些心得,請大家輕拍。
從實現邏輯上來看,其實很簡單。
1、每次乘客叫車,應用(比如滴滴)會到雲端(目前用的是騰訊雲)獲取一個臨時號碼,比如4001234567;
2、滴滴伺服器將號碼發給司機和乘客端的app;3、司機在app中選擇撥打乘客,實際上是撥打4001234567這個號碼;4、這個電話呼叫會呼叫到雲端 ,雲端因為記錄了這個號碼對應的乘客方,於是轉撥到乘客電話;5、乘客收到4001234567來的電話。就這樣實現了司機和乘客之間的通話,雙方都顯示一個第三方號碼,很好的保護了各自的手機號碼的暴露問題。
功能邏輯雖然不難,但是在技術實現上還是有些難度,比如需要解決虛擬小號跟實際號碼綁定關係的時間效應問題、大規模的消息處理等。
國外有twilio這類的服務,國內也有不少雲平台提供了服務,滴滴用的是騰訊雲的pstn,阿里好像也有一個,不過沒有看到阿里有大規模應用的實例,不過從我個人使用感受來看,騰訊的的體驗要好一些,性價比也要高一些。
現在互聯網現在講用戶體驗,傳統行業也說自己在講用戶體驗,但是你會發現最後沒幾個人真正在做。
對於電話號碼保護,真心建議一些快遞、外賣、房地產們重視一下,現在個人隱私泄露可以說已經泛濫成災,對此造成的嚴重後果數不勝數,其實基於雲的幾個簡單的API調用就能解決問題。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之前被Uber和滴滴司機都煩過,也多少因為使用約車服務被泄露過個人隱私信息。
在共享經濟時代,享受便利的同時往往伴隨著價值的付出,要麼是金錢,要麼是隱私;這也是為什麼我之前在分析 Airbnb 和 Uber 這種 online marketplace 的商業模式的時候,不斷強調兩點:trustability 和 customer rating 的重要性。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到來,各種app在用戶註冊時,選用郵箱註冊的幾率越來越小,而手機、微信、QQ註冊或者直接採用這三種途徑來登陸的模式越來越多。於是很多「註冊用戶」不就後陸續開始接到電話,「您好,這裡是**酒廠/茶莊,我們隆重的向您推薦***」,「您好,這裡是***投資理財」等等這樣的騷擾電話。有時候我真的覺得,這樣的營銷方式讓人很煩,而且很難做成有效生意。
約車叫車服務也是如此。最最開始滴滴和Uber在中國開始發展和競爭的時候,都是粗獷暴力地直接直接將車主和乘客的電話顯示出來。一度Uber也因為此成為變相的有車一族的「陌陌」。當年還記得我公司的一個mm實習生,因為做了幾次uber之後,被車主加微信騷擾,就直接把微信和手機號碼給直接解綁 --_-- . 更有甚者,之前聽一個Uber的城市經理說,他們去到一個新城市準備開始運營的時候,就有「神秘人士」約到他們,說手裡有其他約車服務的車主名單,可以「低價」提供給他們,方便他們在平台上建立起初始的一批車主用戶。
今年以後,在約車服務中,匿名電話中轉的方式終於啟用。現在,滴滴、Uber、易到用車都是清一色的使用中介號碼來顯示對方來電。這種防止互防騷擾的隱私保護機制就是雲通訊來實現的,而和滴滴合作的應該就是國內目前做的最好的容聯了。在一系列的交易單中,司機和客戶只需把號碼提交給雲通訊機構即可,這要這一環節沒有出問題,那麼隱私便不會泄漏。相當於在O2O模式中加了一層保護,而透過這層保護依然可以評價服務提供方。
這項技術並不是很難,但前期投入太大,或許有的公司看到消費者並沒有在這方面形成消費的理念或者短期內無法形成這樣的理念,於是便放棄了。而有的公司堅持下來,並不斷完善,思考,把這個東西做的利遠遠大於弊,而逐漸被廣泛運用到各行各業中。
在互/物聯網交易當中,評價機制提高了服務質量,加速了優勝劣汰,但也激發了供求雙方和競爭者之間的矛盾。大部分消費者在購買到不符合預定用途或者不滿意的商品和服務時,選擇沉默,自認倒霉,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因為看到了身邊出現的各種寄壽衣、寄恐嚇信,打電話噴三天三夜的賣家行徑之後,採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但是,如果把約車的保護模式生搬硬套把雲通訊入駐線上交易的話,無疑對賣家是不公平的。雖然提高了買家評論的真實性,但在這樣一個網路上充斥著「鍵盤俠」的時代,這樣的機制無疑給賣家套上了「減速+流血+傷害加深+詛咒+虛弱」的種種debuff,顯然是弊大於利的。這種機制如何修改,做到因地制宜,是未來發展需要跨越的一大難關。
因為之前我一直在矽谷工作,所以也經常在前同事們討論矽谷初創公司的一些情況。在美國矽谷,今年6月23日,Twillo在紐交所上市,一夜之間從15美元每股上漲到收盤價28.33元,幾乎翻了一倍,成為一隻強力的「獨角獸」。Twilio是幹什麼的?很簡單,幫助應用的開發商在其應用中加入電話和簡訊功能,使用者直接在應用中點擊就可以撥打服務提供方的電話,後續又在電話基礎上加入網路電話功能,進一步縮小開發商的成本。對,這麼一件事,縮小了大量的成本,所以它們成功了,而且他們還沒有設置隱私保護功能;就像iphone也沒有像小米,華為那樣設置騷擾電話監控功能,況且Airbnb也不敢把用在國外的房屋合作模式生搬硬套到中國來。美國的誠信指數比中國高,而在現下的中國,這一功能再需要不過。希望這種匿名電話的模式以後成為標配(類似於用戶密碼要SHA-1混淆後存入DB一樣),在各大O2O或者移動互聯網應用上多保護用戶的隱私信息。
國內華為也有類似雲服務。目前在房產中介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華為的雲話音服務叫caas,可以了解下。這個有好多種實現方法,
對於矽谷的創業公司來說,最常用的也是最便宜的是基於twilio的VoIP回調介面。 https://www.twilio.com/docs/api/twiml基本流程是程序向twilio買一堆號碼,然後用VoiceURL回調告訴twilio,任何打入這號碼的電話,請發一個web請求到我指定的VoiceURL.
把某個小號(如 13888888888)與被呼叫的號碼(如13000000000)在程序裡面做綁定。並且只顯示給用戶公開號碼: 13888888888當有人呼叫這個號碼的時候。 twilio會向你的指定URL發一個restful請求,這時候程序就可以指定twilio如何去操作,比如,用顯示號碼為 13888888888的號碼打電話給真正的電話 1300000000並把音頻與當前通話綁定。 這樣就實現了用戶號碼的隱藏。然而國內就尷尬了.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實現一個簡單的H323客戶端 來做這個操作。
現在移動聯通都有對於集團客戶的IPX電話,可以使用H323協議(甚至有些地方支持SIP協議)進行電話呼叫。 首先把集團某個電話與某個真實號碼在資料庫里綁定,當有人呼叫這個號碼的時候,啟動你自己的323電話客戶端,撥打真實的電話,並把兩邊的音頻流進行對接 (當然會牽扯到一堆的音頻編碼問題,不過這都是小事情)。阿里小號的實現方式與此並不相同,阿里小號是通過運營商的呼叫中轉來實現的。即,對打入號碼進行無條件轉至真實號碼,對於呼出電話,則首先通知伺服器要打的真實號碼,伺服器通知運營商進行電話呼轉就好了。同類產品有「阿里小號」app ,採用的技術叫做 VOIP ,簡單的說就是把閑置的通話資源,比如一個閑置手機號,映射到一個號碼上,起到一種轉發的功能。
對其他行業沒啥啟示,非要說啟示就是,獲取用戶資料更難了哦我們都知道隱私問題在這個時代並不是新鮮事。我還記得在好幾年前,當時人們還很流行將照片存在QQ空間上時,就經常發生私照流出這種侵犯隱私的事件。而受害者往往都認為,他只是將私照上傳至私人空間,卻沒想到那個地方如此「公開」。
隱私問題甚至出現在互聯網之前,只是在當時,需要憂慮隱私問題的大概只有一些政商名流與明星。但如今這個一切都互聯網化的時代,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每個環節個人信息都可能被泄露。小到坐專車遇到騷擾,大到個人信息被賣,層出不窮,防不勝防。隱私數據已經成為關乎人們正常生活的一個關鍵節點。個人信息泄露,將會對人們的正常生活造成巨大衝擊。信息泄露中對消費者傷害最大的是手機號碼泄露,由此帶來的危害包括無窮無盡的騷擾電話、欺詐電話以及性質相同的不良簡訊等。
相較於過去人們對於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有著清楚的界線,信息透明大爆炸導致的是這條界線越趨模糊化。在互聯網、行動電話這類科技出現之前,「公共/私人」通常有個明確、清楚的答案,而不像現在。就像在微信中,工作上的客人和親朋好友前所未有的混合在一起。
享受著透明帶來的速度同時,我們其實同樣也受到信息透明的隱私威脅。就拿專車來說,我們的聯繫方式一方面是最有時效性的溝通工具,卻也會把個人隱私向陌生人公開展示。如果說信息透明大爆炸確實讓某些能掌握速度的人得利,那麼在公開與私密界線模糊的難題上,它則是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的人。而如此一來,在這個所有人都暴露在隱私風險的時代中,我們必須重新思考關於隱私的問題。
如今一項信息的私密與否,就只能依其當下情境來判斷,換言之,就是當事人「是否願意公開」。對於信息透明時代的用戶來說,問題已然變成:要服務?還是要隱私?或者,換一種方式來說,今天,也許我們享受越多便利的服務,就意味著我們越沒有隱私。像《大數據》作者所說,在今天,信息一旦被分享後就不再為個人所控制。重點不是我有沒有辦法看到(或說出去),而是我有沒有被允許看到(說出去),如果沒有而我做了,這就是對於隱私的侵犯。
儘管各類網站、應用在保密性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各軟、硬體企業已經意識到用戶對於安全問題越來越關注。研究顯示,約30%的人會優先考慮簡單與便利,然後才是安全性。這意味著對於當前的企業而言,與其全心投入提升安全保障,更需要從客戶的觀點重新思考網路安全的作法。能做到這點的企業也更能建立客戶的信任。
隨著隱私在社會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伴隨隱私泄露出現的負面事件將越來越多,成為很多熱門事件的源頭,在這樣的形勢下,保護隱私,尊重隱私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誰能夠敏銳地察覺到這一點,將隱私上升到公司重要戰略的高度,這對於用戶是一種尊重,也將得到用戶的擁護。
有人會問,隱藏手機號碼不是很多年以前的技術么?的確,這是一項非常基礎和簡單的功能,很容易就做到不改變原有通話體驗情況下,隱藏通話兩端真實號碼。但在專車這件事上沒有那麼簡單,其中的重點不在於隱藏,而在於每次交易周期內需要提供給服務方和被服務方各自的臨時身份。叫過網約車的人都知道在司機接乘客的過程中,需要電話溝通甚至反覆溝通才能最終確認身份和位置。如果通過單純的隱藏號碼,往往會被認為騷擾而屏蔽;通過隨機分配號碼方式,則無法回呼並且每次都是新號碼無法標示出身份;但另一方面,如果這個小號長期保留,從技術上沒有可行性同時也無法根除被騷擾的可能。
所以網約車應用不約而同都採用了臨時號碼這種解決方案,這一方案其實在電話會議、客戶服務領域早已實施,只需要匹配上訂單系統就可以應用,其實現機制如下圖所示。
但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哪一家網約車應用,都不是一開始就採納這一方案(節約費用),說到底,是對於隱私的重視並沒有放到特別重要的位置。
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如何設計兼顧安全、方便以及隱私的服務,其實是一門很有價值的課題。有人把互聯網比喻成為圓形監獄(邊沁提出的概念)。在這座建築物的中央塔上的看守者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看到監獄中任何一個人的一舉一動,而由於強光的照射,囚犯則無法看到中央塔,因此他們無從得知自己何時被監控。不管囚犯實際上是否有被監控,這種不對稱的監控導致了他們不得不假設自己無論何時都在被監視。福柯將圓形監獄用作一種比喻,代表的是一種抽象、隱晦的權力關係。
相信很多人都會注意到在註冊許多網站時,都不得不對自己的隱私做出妥協,填寫許多與使用產品無直接關係的信息。而且,更重要的是,用戶往往無從得知自己在使用服務時所留下的信息會如何具體地被處理和使用。就像網約車這個例子,儘管有隱藏號碼的技術,但應用平台並沒有足夠的動力一上來就為隱私而增加成本。
其實對隱私的保護是一種選擇和義務。從客觀上說,人們願意通過犧牲自己的個人隱私來換取更好的服務,因此多數時候隱私問題並沒有那麼誇張。但如今隨著對隱私問題的重視,各大科技公司都開始重視這一塊,像早期因隱私問題被人詬病的 Android 系統,在一代代的更新中也開始讓用戶可以更方便地查看相關應用所涉及到的系統許可權。
在網路時代,我們應該從情景出發去理解隱私,意識到公共與隱私不是矛盾的概念,尤其是有大把技術方案結合產品設計可以兼顧安全、便捷和隱私的保護。
儘管還有很多隱私問題尚待解決,但我認為現在我們只是處於一個過渡階段。相信在不久的未來,無論在個人、社會、商業還是法律的層面,隱私的保護機制會越來越完善。
可以想像,未來的互聯網世界,將越來越重視隱私的存在,在商業上尤其如此。希望更多的公司,能在一開始就想到性價比最好的解決方案,而不用等到最後再來想辦法彌補。在一個眼神都可能引發血案的時代,你每天用滴滴優步打車,不得不將個人手機號碼暴露在他人的眼下。網路上已有女孩打車,司機看她比較漂亮,就記下手機號對其進行騷擾的案例:
網約車模式不可阻擋,幾年間刮遍全國。不過混進約車隊伍的人員參差不齊,之前開計程車的還好一點,如果遇上之前開黑車的街頭混混,拿到漂亮女生電話號碼後發生什麼就不知道了。新聞里出事故的情況不少,有被砍斷手筋的,有被性騷擾的,又被鎖車內不讓下車的,各種惡劣情況都有發生。
還有乘客取消訂單引起司機的不滿,對乘客進行簡訊轟炸的。還有打分不高懷恨報復的。廣州有個女生就是因為打了差評,電話、頭像被掛到了黃色網站。前些年淘寶上一個差評就引來殺身之禍,現在你在滴滴上打差評也得慎重,稍不注意就引來滅門慘案。
很多知友也遇到類似情況在知乎上提問尋求解決:
不看不知道,這樣的事發生的情況還不少。遇到騷擾的乘客,無論是被簡訊騷擾、簡訊轟炸、電話騷擾還是信息被掛上網,生活都會受到影響。尤其對於滴滴這樣每天1400萬單的巨頭來說,萬分之一的人遇到,一年下來積累的數量都很龐大。
另外,通過手機號可以獲知的信息不止於此。還可以搜索到你的微信,進而可能探查到微博等社交賬號,通過這些信息,你的年齡、工作單位、日常生活、居住地點都可能被推斷出來。
人肉搜索可不是多好玩的。你看網友人肉王寶強經紀人宋喆解氣,要輪到你頭上,把你年齡工作單位居住小區男女朋友都扒出來放網上,你就只有哭了。微博、知乎上已經發生多起類似事件。
互聯網、智能手機對人的生活滲透越來越深,手機可能比你更了解你,你的喜怒哀樂,你的衣食住行,你的身體狀況,都被以數據的形式記錄。有人說互聯網時代人類沒有隱私可言,從某種程度上他說的是實情。
隨著隱私問題日漸突出,滴滴和優步都在尋求技術辦法。現在兩個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出行公司,在應用內集成了容聯「號碼衛士」方案,把泄露用戶手機號碼的問題就此解決。
其技術原理如下:
乘客下單後,手機號碼不會直接發送到司機,司機收到的其實是一個本地固話或400電話號碼。司機接到訂單回撥這個號碼就接通乘客。到達目的地後,這個號碼被系統回收。整個過程司機無法知曉乘客個人的手機號碼,相當於中間隔著一個防火層,從而避免了可能的信息泄露和騷擾。
如果你撥打過房產公司電話,或者在網上租過房或者買過房,一定有收到中介電話的經歷,隔三差五就問你租不租買不買;電話諮詢保險公司、證券公司諮詢也是類似。他們是搞到一份電話號碼名單就密集撥打,跟詐騙電話一樣的,靠龐大的撥打基數期待有幾條落網之魚。
由於高超的話術技巧,也可能是普通人疏於防範,總有人上當受騙,最近不是還發生大學生被騙5000元學費後死亡的案例。所以上述技術不僅對計程車行業適用,其他如房地產、外賣送餐、金融服務等行業企業也在採用,保護用戶隱私逐漸成為新的基礎服務。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極品司機、極品房產經紀人、極品外賣送貨員,用得多了總有機會遇上兩個。作為滴滴、鏈家、餓了么來說,這麼大的平台不可能都管得過來,所以一勞永逸直達根本的技術方案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姿勢。
用第三方服務
比如容聯雲的號碼衛士號碼衛士_匿名通話服務阿里大於的私密專線,但是好像還沒上線:http://www.alidayu.com/service/axb?spm=a3142.7791109.1999204275.2.0YnEst米糠小號:米糠小號_保護客戶真實號碼,防止號碼泄漏漢雲通信:隱藏撥號、語音雙呼、點擊撥號、保護雙方隱私信息(此條不是廣告,只是前段時間調研的結果,各位有使用的歡迎來一起討論和比較效果)你聽過代理伺服器嗎?如果沒聽過,翻牆總聽過吧~
走sip,annoymous應該就可以。運營商那裡應該也有辦法,就看走什麼協議了。
謝邀。其實就是伺服器二次呼轉的技術,這個已經非常成熟了,只不過看平台願不願意用。我記得最早在一些同城社區平台見過。原理基本上大同小異,都是伺服器生成一個特殊的號碼,當司機或顧客撥打的時候,先連伺服器,伺服器再把兩者聯通起來。
我翻完了所有的回答甚至包括倆被摺疊的答案, 居然都沒有一個人答到正點上.......
這個技術叫「三方通話」,不是什麼新技術......這技術有年頭了,開發成本極低........百度一下「三方通話」遍地都是服務方,集成一下sdk做個簡單開發就行,原理就是呼叫中心裡的三方通話,跟電話會議一個性質。。。。。。。真的是震驚啊.....傳統行業現在已經落後互聯網行業不是5年了,目測得有10年差距......三方通話是要錢的,無論是司機還是乘客撥打電話其實都是向伺服器發了一個表單請求,伺服器記錄到呼叫方(其實叫發起方)和被呼叫方的號碼,然後伺服器向兩方發起通話,即滴滴的呼叫中心先後向乘客和司機發起一個小型的電話會議,這個主叫通訊費用是滴滴來承擔的。
這個技術真的好多年了,有不少網站都在用,只是你們平時沒關注過。利益相關:某互聯網公司員工。
隱藏電話號碼是我司率先使用的一個feature,feature的意思是,這是app里的一項功能,只有通過app內選擇聯繫driver/rider才會隱藏號碼,從你的contact list裡面直接撥打號碼是做不到的。
上這個feature確實是我們為了更好的保障用戶安全而開發的,因為之前會有行程結束後司機打電話騷擾乘客或乘客騷擾司機的狀況。anonymous call feature設定為:司機接單後雙方才可通過app(只能通過app與對方聯繫;行程結束後此功能關閉,雙方無法聯繫。
怎麼做到的?工程師團隊在app加上這個功能,我司給通信公司交話費買號碼及通話費用。
以後自己有沒有可能使用此功能避免騷擾?或許有做這個的app吧,我沒查不清楚,但通過contact list撥打電話還是會有號碼。
不過這個feature現在已經關掉了,你猜為什麼?其實不要把滴滴想得那麼高上大,這招主要是為了防止跳單而出現的。
「NAT」唄
實際上,司機是打給屬於約車公司的某號碼,約車公司通過來電顯示,查到綁定這個手機號的司機,找到他當前行程的訂單的乘客電話,通過約車公司的平台撥到你手機上,然後你接電話,搞定。這時,留在你手機上的也只是約車公司的撥出號碼而已。
你給這個號碼撥回去,一樣可以打到司機的手機上,也同理。
這個對應關係僅存在於司機接單到行程結束這段時間,超過這段時間你再打,沒有行程信息,就找不到「對方」了,也就沒法打通,或者只有約車公司的語音提示了。(我們暫時無法接通您的電話,請用優步賬號綁定的手機撥打……之類的)
這其中沒啥新鮮功能吧,也不涉及什麼任意顯示號碼。
缺點對公司來說就是有成本,本來乘客和司機誰打電話誰付電話費就好了,現在無論誰聯繫誰,約車公司都得付話費。另外有些場景(乘客在車上丟東西,乘客下車沒付錢之類的)需要在訂單結束之後聯繫對方,這時候除了找約車公司客服就沒辦法了,也算是個缺點。感覺很多回答都混淆了回撥技術和小號技術。
目前撥打電話隱藏號碼的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回撥技術,一般是平台啟用該功能,通話的雙方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電話,像容聯、阿里的隱私通話、網頁回呼等都是該技術;一種小號技術,其實就是呼叫轉移功能,由通話的某一方啟用後生成一個專用的小號,然後使用這個小號與另一方通信,像阿里小號等各種小號都是該技術。
電話回撥技術的核心就是A如果想和B通信,首先A通過各種途徑告知伺服器要和B號碼通話,然後伺服器分別向A和B撥打電話,接通後將A和B的通話串起來就可以了。
小號技術的核心是A如果想和B通信,但是不想讓B知道自己的真實號碼,就提前向平台伺服器申請一個小號C,然後將C號碼的呼叫轉移都轉到A號碼上,然後用C撥打B的電話,一般由於號碼資源有限,有一定有效期。中國電信 手機密號業務
先佔個坑,擼完代碼再來補充
利益相關:某通訊雲服務「隱私通話」開發者歪個樓
近期是個啥情況,神州專車一年期就開始隱藏號碼,咋就沒人說這事呢?
所以說神州專車是個好公司,一年前規模那麼小的時候,就願意花這麼多錢做隱藏號碼的事情。
滴滴和優步砸了這麼多錢,用戶補貼,司機補貼,公關五毛,對用戶安全卻這麼不上心。一定要出了這麼多安全事故,才來考慮給差評以後用戶的人身安全?
利益相關:滴滴計程車用戶,優步粉轉黑,神州充值用戶。怒答一發,這麼多從技術從商業上分析多好多好的答主們,我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明這項技術在某些時候是多麼的不方便。
不管怎樣,上周我們一小女生把手機掉在了滴滴專車上。結果按照當時的約車電話聯繫不上車主,因為滴滴隱藏了真實電話。
好吧,接著就跟滴滴客服聯繫,結果都是一口規定不能給我們車主電話號碼。撥打丟失手機號碼,N次無人應答,只能看著蘋果找回手機裡面的地圖定位越走越遠,但就是無法聯繫上。
聯繫了很多次,終於又個客服小妹同意給了我們車主號碼。本來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這裡被弄得很複雜了,但是我們在這裡還是很感激這位客服。
趕緊和車主電話聯繫上了,結果人家在車上找了下沒發現。而且在我們之後他只接了一單就回自己公司上班了。
於是問題來了,下一單的滴滴乘客電話號碼怎麼拿?
根據車主的描述,那位乘客今天準備去另外一個城市,我們依然看著蘋果地圖上的手機定位,那位乘客不停的在火車站附近移動。
我們只好又再次和滴滴客服聯繫,但這次他們就死活不給我們號碼了。需要報警,然後由警務人員和他們溝通才能取得下一位乘客的手機號碼。當時我一邊開車去根據地圖上的定位追蹤著,一邊又讓另一位同事在110和滴滴客服中間斡旋。
我知道滴滴有自己的規定,有保護車主和乘客隱私的責任,可是這件事因為這些所謂的規定卻導致複雜,糾纏不清,影響了我們找回丟失手機的最佳時機。
後面我們自己開車追蹤,離手機定位非常近了,然後同事下車去繼續人工追蹤,定位到了一台大巴車上。結果大巴馬上就要發動了,司機和售票員都請我們同事下車,以免影響發車。我同事答應買票坐車,才得以留在車上。於是我繼續開車在大巴車後尾隨,這時滴滴專車車主也願意視頻連線,在車上指證誰是哪位乘客。我也和110取得了聯繫,他們支持我們在前面通過安全的方式讓大巴停下,然後他們會派人來調解。
再後來,滴滴專車車主其實記不得哪位乘客的長相了,當時視頻連線就沒有指出是誰。但是我們大巴車上的那位同事,也就是丟失手機的小女生,直覺比較厲害,看準了是一位大媽,大媽開始不承認,後來在全車人的譴責聲中把手機交還給了我們小女生。
最後大巴靠邊停車,小女生下車,手機完美找回。推薦閱讀:
※單台伺服器中如何存放幾千萬張圖片?
※1萬億條數據怎麼存儲和查詢?
※如何把 Web 頁面上抓取下來的海量文本信息從非結構化信息變成結構化信息?
※現在有沒有好的TiDB實踐案例?
※Hbase1.1.2的HTablePool已經被棄用,用什麼來代替HTablePool呢?
TAG:互聯網 | 生活 | 應用程序Application | 安全 | 大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