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登月,登陸火星等等的航天計劃是為了技術的開發和發展,為何有技術後,要真的去執行呢?

經常有所謂花錢去登月不如改善民生的言論,而這就分成兩派,一派支持航天,一派反對支持民生。那麼這兩種觀點是否有折衷的辦法呢?本人想出來了一種可能性。基於一個前提那就是現在的軌道外航天技術基本上是沒有實用價值的,而比如登月,登陸火星,向其他行星發射探測器等等其實並不會盈利。這樣項目最有價值的地方就在於完成它們所帶了技術上的進步和突破,而不在於它們真的被完成了。那麼我的思考是,能否只在技術和理論上發展軌道外航天技術,而不真正花大量資金投入其中,去造火箭,航天器,基地等等。等到真的有這個需求,可以實現盈利時在去執行技術和計劃呢?

比如說人類現在掌握了登陸月球的技術,有了製造登陸月球火箭的圖紙,飛行軌道等等,計算機模擬出的結果完全沒有問題。那麼是否就不需要真的去執行,製造火箭,訓練宇航員真的去登陸。而是等到人類確實有這個需求的時候再去執行呢?這是否是一種節省經費的好方法呢?


我給你取消期考試,我看你啥時候能把高數啃下來。


你不發上去怎麼驗證技術啊……

其實對於人類這個種族來說,改善民生什麼的真的都是最最無所謂的事情,你不過生活一百年,等你死後你過的舒坦還是糟心對歷史和後人沒有任何影響,而發現和探索,會永遠留在歷史長河中,成為後人的食糧。當有一天人類遍布整個銀河系的時候,回顧整個歷史,有那麼一小步是我們這一代人邁出的,我覺得這才是我們這一代人生存的意義。


下次讓一個從來沒上過手術台,連實際觀摩都不完整,但是解剖理論、腦外科、甚至斷裂力學什麼的試卷統統考了100分的醫學院筆試學霸來給你主刀個腦外科手術?

還是讓一幫剛從村裡出來的,螺絲刀都用不利索的菜雞加上沒經過控制系統調節的機器手和連好車是什麼樣子都沒見過的質檢,來組裝一台採用成熟技術,在設計上幾乎完美無缺的汽車,然後你來開個高速跑長途?

我已經給你放低要求了,有理論課,光讓你操作。

現在在大部分高精尖大項目里是理論都得借著試驗來摸索總結的。

沒有多年同類系統工作的經驗,連造手機這種現在已經可以高度外包的玩意,都會變成弄到除了紅點設計獎能拿來吹之外,就只能靠罵同行和消費者是傻逼來博取關注的low貨,何況航空航天這種複雜度的東西。


不實際執行,永遠只是紙上談兵,很可能還不如紙上談兵。設計圖和實際,差得很遠。


謝邀。

實踐和理論是不一樣的,不實踐我們就不知道理論是否正確。

有這個技術不用,屬於閑的無聊。


飛機更新換代很快,等戰時再買飛機也不晚,先把錢存銀行,還能生利息。


因為你所說的計算軌道,計算機模擬基本上一個本科生加一台普通筆記本就能完成。

我們都知道要倡導科技發展。科技是什麼,科學技術。

我們不知道的是其實科學跟技術離著十萬八千里。

單缸四衝程汽油機的工作原理中學生就學過了,汽油燃燒使氣體膨脹推動活塞做功。可是在技術上,我們就是做不出來性能優良、成本低、壽命長的發動機。

為什麼呢?

工程技術的發展是一代一代工程師嘔心瀝血得來的經驗,是千千萬萬次實驗、摸索得來的寶貴經驗,而這些,是理論研究永遠給不了的。

同樣的,假如只是計算軌道,計算機模擬登月登火,那我們幾年前、十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就完成這個目標了。可如果我們這樣宣布自己可以實現登月登火,有人會相信嗎?你自己相信嗎?

還差得遠吶,年輕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既然擁有了技術,當然就要以實際行動驗證其優劣,不然徒有的技術也沒有用武之地。若按照這個理論,那麼所有的適齡男人只需要打飛機就行了,何必還要生孩子?


科學的全稱是經驗科學。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德國法國瑞典西班牙日本的首富都是服裝行業的?
在投行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普通本二,金融工程专业,为了找工作考什么证?
從經濟學角度看,雙十一什麼也不買,是種損失嗎?

TAG:經濟 | 科學 | 航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