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未婚女性,你在意婚禮嗎?為什麼?

之前提了如下問題:

相關討論:男人都不太在意自己的婚禮嗎?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9306814

大家對這個問題背後的歷史根源,現實因素都做出了詳盡地分析。這些分析,讓我對在婚禮這件事上持消極態度的人們,有了新的理解和寬容。同時更想深入了解:

未婚女人們,大家在意婚禮嗎?在意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為滿足家長?為滿足自己的小虛榮?為增加男人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成本,讓婚姻更有保障?……還是...? 期待大家的認真回答,感謝


覺得這期《生活大爆炸》里謝耳朵和Amy商量婚禮的內容很適合用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是兩個人對婚禮怎麼辦的意見不一致,用什麼舞曲,誰來證婚,祝酒詞用什麼語言……場面一度失控……

然後的結論是:如果婚禮的規劃不能讓雙方滿意,那不如直接去領個證好了,沒必要辦婚禮了。

然後這句想必是所有不想辦婚禮的男男女女們的心聲了:如果我們根本不享受計划過程,那辦婚禮還有什麼意義呢?於是兩個人終於決定去領個證就好。

但在領證的最後關頭,謝耳朵又反悔了。謝耳朵的理由讓人無法拒絕……

「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會與人結婚,所以我能找到你簡直就是奇蹟了。這就好比找到暗物質,唯一的區別是科學家是很認真在尋找暗物質,而我都沒有在找你,所以你是比暗物質更美好的存在。

但當一個人有了如此重大的發現,他不該靜悄悄地帶它去市政廳,而是會站出來告訴全世界。用拉丁文和克林貢語各說一遍。


我想,一個不在意婚禮的人,到底不在意的是什麼?

除了怕麻煩之外,或許更多的是一種對完美的執著,這種完美,不是婚禮多麼盛大多麼風光,而是:如果當事人雙方不能享受這個過程,那又有什麼意義呢?如果不能完美,不如沒有。

原本我是個堅定的不辦婚禮主義者,因為覺得既無趣又麻煩,而且我也完全不在乎社會對我的看法,愛咋咋滴,千金難買我樂意。不過看了今天這集大爆炸之後,覺得這事兒還是得看對方是誰,不是完全不能協商的。

如果雙方能夠達成謝耳朵和Amy這樣的共識,雙方都發自內心地覺得婚禮這種儀式真的對兩個人有意義的話,這麼美好的事麻煩點又算什麼呢?

但另一方面,如果雙方剛好都對儀式感無感,雙方能在「不辦婚禮」這件事上真誠地達成一致,也同樣是一種幸福呀,就像Amy在市政廳說的:

「沒有舉辦婚禮真的不會讓我感到遺憾,因為我和你一起來到這裡,已經很完美了。」

人生最大的幸福和挑戰,就是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度過一生吧。


何止不在意。

一想到買婚紗,拍照片,選酒店,寄請柬,還有婚禮當天三孫子一樣的流程,我就覺得喉嚨以下胸口以上被人塞了一把雞毛,有一種兼具噁心和堵得慌的感覺。

包括周董那樣的世紀完美婚禮,也沒辦法引起我任何類似羨慕嚮往的情緒。

但如果我公開表達「我不在意自己的婚禮」這個觀點,往往會被男人們曲解成「我這個人結婚的門檻低,好伺候,領個證就行」。

這比婚禮那點破事更給人添堵。

況且真的跳過婚禮的話,也挺容易被親友誤會的。雖然我本來就很奇怪,但我並不想被誤解。

所以總的來說,我對「如何辦一場規避所有麻煩事的婚禮」,在意的要死啊。

總覺得遊戲難度又提升了的樣子。


先說結論:不在意,不想辦。

一直認為一切中式婚禮都像耍猴。

-(想了想覺得「中式婚禮「這個詞不夠嚴謹,改一個:目前國內大眾的大多數、幾乎全部婚禮都像耍猴。)

鬧哄哄的音樂影視、惡俗的主持人司儀、廉價的親友煽情橋段、臨場湊熱鬧的陌生「熟人」、散發著嘔吐氣息的敬酒臭味、精打細算的人情紅包買賣——在我看來全部是bullshit。

還有一些地方特色,什麼讓公公和新娘喝交杯酒啊,什麼單身哥們死命把新郎打得鼻青臉腫啊,什麼往伴娘身上滋水啊、脫了伴娘衣服往伴郎身上推啊……更不用說把伴娘扔水裡這種離奇的事情。。。總之非常噁心,非常魔幻現實主義。

並不覺得辦個氣派的婚禮能提高媳婦在婆家心目中的「尊嚴」或者「地位」,更多時候效果恰恰是相反的。辦得越鬧騰越盛大,越像個光宗耀祖人盡皆知的買賣似的,明碼標價,童叟無欺,恨不得馬上在婆婆面前跪地叫媽,在父母面前磕頭感恩。

我不願意在司儀煽情的台詞之下在親爹媽面前哭哭啼啼,製造那種「從此出了自己門、被買進婆家門」的幻覺。因為我是作為一個自由的人和未婚夫一起組建新的家庭,也是作為一個平等的人從此把未婚夫的父母視為我的父母:這一點對於對方來說也是一樣的。

~~~~~~~~~~

就我自己來說,我大概不會辦所謂的婚禮,爸媽也支持我這樣做。當然也會請至親和好友一起吃個飯(最好雙方加起來不要超過四桌,因為真正值得一輩子交往的朋友、真正關心自己的親人根本不會太多),然後省去耍寶的環節,去和所有的親朋好友說說貼心的話,尤其是那些不常見面的異地友人,而不是像個假人一樣笑著輪桌敬酒。紅包也完全不需要,但是希望我請來一起吃飯的朋友帶一個小小的禮物給我,我會永遠珍藏。

省下的那筆錢,我想和我最愛的人一起去歐洲旅行。

(不要跟我說什麼婚禮和蜜月沒衝突都可以有。同樣的預算,辦了婚禮只夠玩一星期,不辦婚禮我可以玩一個月好么。。。)

~~~~~~~~~~

評論區經常提到紅包的問題。我的看法是,以國內絕大多數人的收入水平,收再多的紅包也很難抵一場婚禮的消耗。左右都是賠錢的買賣,幹嘛不少賠一點呢?

ps,我也很少參加別人的婚禮,而但凡我去參加的,就說明那新郎/新娘和我的關係,不是能用錢衡量的。


我害怕婚禮,確切地說是害怕與之聯繫起來的儀式感。並不只是反感那種耍猴一樣的低端婚禮,事實上我覺得辦得越好越嚇人。

跟其他帶有儀式感的活動相比,婚禮又最讓人害怕。頒獎儀式、畢業典禮什麼的,都是作為「終於完成了一些事情」的總結性儀式,而婚禮是個開始,把事情的開始搞得這麼隆重,總覺得讓人非常不安。

婚禮上你還要穿著自己平時不穿的衣服,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和朋友的多年陪伴,就好像你只有在這一天才想起他們一樣,甚至好像從此以後都不會再需要他們了一樣。

我小時候我爸會跟我提起,他要在我婚禮上放《親親我的寶貝》然後把我的手交給我的丈夫。我很希望能實現他這個願望,但這場景真的,光在腦子裡想想就讓我全身發麻了。我肯定會哭到不能自理的。

能跟婚禮媲美的大概也就只有過年了,明明你還有許多事情沒做完,卻要停下手中的一切工作來迎接一個人造的高潮,大家突然變得寬容喜慶,然而過年這個活動本身並沒有讓任何事情變得更好。

真的怕,怕這種「好的現在你的人生到達了一個頂點」的儀式感,更怕「在這之後一切都要開始走下坡路了」的潛台詞。你和你所愛之人的感情在此刻最大化(以後會逐漸趨於平淡);你父母對你的養育就此告一段落(以後他們會開始老去)??更別提在你的婚禮上,你會是主角,對於我這種總擔心別人注意到我、而我剛好(幾乎必然地)表現得不夠好的人來說,太煎熬了。

那,要是有一天我真的辦了婚禮,我會覺得很開心,這說明我找到了一個人,我對他如此信任以至於願意拉著他的手經歷這一切。

會相信跟他在一起,日子能越過越好,父母能對我放心。以及,跟他在一起的我,會是我自己很喜歡的樣子。

這種事想想就覺得實在是小概率事件,還是挺值得期待的呢。


完全不在意。

我們是去年年底結的婚,挑了個比較好記的日子,和他去民政局領了證。領完證我們走在街道上,他問我這一刻是什麼感覺,我當時就念了兩句詩: 還是平日舊滋味,漫垂鞭袖過街西。 感覺就是完成了一件早該完成的事情,因為拖延症才搞到今天。

我們觀念非常一致,婚禮,尤其是中國時下流行的婚禮,就是各種大惡俗的匯聚之地。豪華車隊,披金掛銀,假得認不出本人的婚紗照,胡吃海塞酒水橫溢。明明自己不信教,還要找個油嘴滑舌的司儀模仿外國神父問那幾句車軲轆話…… 那一套流水線做下來,給人的感覺並沒有神聖或者浪漫,只讓我覺得乏味。

我在結婚前,最恐慌的就是婚禮這一大套東西。兩人達成一致並且說服雙方父母后,感覺心裡一塊石頭落了地,婚姻那麼漫長,就讓它平靜的開始吧。

ps,寫完看了下題目,問的是未婚女性,真是尷尬。就當是已婚婦女強答吧,最起碼我曾經是未婚女性╭(╯ε╰)╮


高票的竟然都是不在意嗎。

我在意啊,在意的要死。

其實我也討厭參加婚禮。

交錢吃一頓飯,無聊的客套,咋呼的司儀,惡俗的整蠱,煽情的ppt。

這是我看到的婚禮。

但是不代表我的婚禮就得這樣啊。

現實沉重,我可以當個漢子在外獨當一面。

但是還沒壓垮我從小就有的公主夢。

我要婚紗,要鑽戒,要兌現讓姐妹當我伴娘的承諾,要告訴所有人我願意嫁給身邊這個人,要讓家人看著我美美的出嫁。

我不否認這就是一個浮誇沒有實際意義的儀式。

但是這個儀式感,真是讓我好嚮往啊哈哈哈哈。


誰能不在意啊!!!!!

但是現實就是——錢包是容嬤嬤你就是紫薇,生活就是小黑屋你被摁在地上打啊!!!戰五渣啊!!!!

剛做了人生中第一回伴娘,算是徹底粉碎了我對婚禮的幻想——沒有錢(能滿足我要求的話,大概得20/30萬吧——那特么我得有錢成啥樣?????)的婚禮就是一場鬧劇,為了回收份子錢罷了——然鵝我又比較裝逼,很反感這套。

高品質是一個沒有錢就真的做不到的事兒,我曾經手機里存過無數張各種高大上各種少女心怦怦跳的婚紗照,好多個高大上婚禮的小視頻,然鵝,當我親手摸到芭莎里出租的婚紗的那一刻,我就明白——那些婚紗就是幾十沓毛爺爺縫出來的啊!能不美美美嗎!!

誰心裡沒個公主夢啊!

我也有啊!!!!!!

可是我沒錢啊!!!!!!!

沒有公主命啊!!!!!!!

房子都買不起花幾十萬辦婚禮我是不是有病?

我還有個鳳冠霞帔夢呢,然後我跑去中央大街老鳳祥看了看——霧草這玩意也能看??霧草這叫精緻??霧草這這這這也叫設計師精心設計出來的哪個設計師你出來看我不拍你十斤爛西紅柿的!!!

可我還是不死心,我就照著知乎上某位(我記不住名字……)答主(她po了好多好多張自己穿定製漢服各種美美美的皂片)的推薦,去問了價位,然後我——

我給不了自己一個夢幻的婚禮,又不願將就,所以我現在對自己婚禮的決定是——

沒錢就去旅個游,多花點錢拍套特別美美美的婚紗照,彼此都割肉買個自己特別想要又比較捨不得買但是買了還是承受得起的東西,我的閨蜜我給包來回機票,別整份子錢,還不如你給我織個毛衣來的有心意,兩家人去酒店吃頓飯,完事兒!

有錢那就得yoyoyo!!!

婚紗那必須定製!!!

租加長林肯!!!

但是老子要坐馬車上去禮堂!!白馬!!要那種腿上自帶流蘇UGG的白馬!!

新鮮的玫瑰花跟扔傳單似的撒!!

樂團現場演奏!!

婚車全都得賓士!!給我鋪開半條街!!

花童要敲可愛又不熊的!!

服務員那都得是專業模特!!野模一邊兒去!都是帥哥!!為啥不請女模特??我沒人家漂亮!!我的婚禮必須我最美啊!!!!

所有來賓的來回機票都包了!!

——

不行了不行了不能再寫了男票要哭了……


在意。

但如果是目前這種,台上有個唧唧歪歪的司儀,兩個尷尬到狗帶的新人,下面一群大吃大喝順便起鬨的賓客。

我選擇扯個證兒就行了。

就是太在意,所以我選擇不將就,與其以後想起來心塞,還不如一開始就沒有。


現在有一個極端是,一提到婚禮大家腦海中就是「陋習」啊「人情世故」啊「俗氣」啊之類的詞,但是婚禮完全是可以不辦成那個樣子的。你那麼討厭那麼厭惡,你就不要辦這種婚禮啊!

很多明星的婚禮提供了良好的典範(奢侈鋪張方面不算)。雖然我們沒有錢把婚禮辦在海島古堡,但完全可以不讓自己的婚禮出現low到爆的神曲,事先和婚慶公司及主持人對好台本,不要出現低俗的環節,事先和家裡人伴郎伴娘商量好,不要搞太過火的搶新娘活動。

兩個人結婚,可以選擇宣告世人,和大家一起分享喜悅,並驕傲地宣布我不再單身了,順便收收那些年交出去的份子錢。也可以選擇自己知道就好,只要兩人都開心。

最爛的人是一邊數落各種傳統中式婚禮的陋病,把只在新聞中看到的反面例子拿出來當堅實的論據,一邊無視配偶意願和心情嚷嚷著不要攀比不辦婚禮的人。這樣的人第一缺乏組織能力,無法協調家人和各環節安排出一場溫馨簡單的婚禮;第二缺乏共情能力,無法體會並且拒絕去努力嘗試實現配偶的心愿。


現在大多人提到中式婚禮就頭疼,不外乎是因為人情世故的強壓。有人說理論上你完全可以規避這種老形式,該改良的改良該簡化簡化該取代的取代,然而我要說的是,事實上太難。

同為姻親結合,中式婚禮強調的分享喜悅和西方是不一樣的。你經常能看到西方新人乃至明星在一個小教堂里當著親朋好友交換戒指,這種私人婚禮相當普遍,有的甚至就在自家後花園。然而天朝,你邀請的人絕對不等於你真心要與之分享的人,甚至很多人是你爸媽的朋友、你老家的遠方親戚、你素未謀面的乾爹乾媽。

說到形式,相比簡單的宣誓盟約,中式婚禮的重頭戲是瞎熱鬧。現場嗓門最大的是司儀,激情最大的是狐朋狗友,腦補起新人父母養育之恩簡直李陽附體,一頓起鬨接吻親熱,在場的熊孩子又是搶菜又是搜集每桌的飲料。最噁心的是,現在鬧洞房居然成為了一部分心中的趣味環節,藏鞋子堵門向新郎要錢成為了閨蜜情深的樂子?

EXCUSE ME?

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樣的。

其一,中國向來重視宗法族群,就算是八竿子親戚也是當面認證家庭融通的人。你要是不請你三姑六婆,甚至就會變成旁人眼中「鬧矛盾」的印證,人家回頭也不會請你。這種儀式性的你來我往,不管是紅白喜事、婚喪嫁娶、小兒滿月、團年過節都有存在,的確是中國傳統社會聯繫家族感情的方式,倒沒任何問題。

其二,這一代的新人多是獨生子女,你的父母撫養你長大,傾注的是完全精力,在你做任何抉擇的時候,他們的情緒都成為了你不得不考慮的因素,甚至有些親情綁架的情勢。人到年紀,一次體面而「深情」的婚禮,帶給他們的心理滿足感尤其高。相比含情的執手相送,中式婚禮還多了一層奇怪的新媳朝姑跪拜斟茶、小兩口真情告白父母天恩的環節,大有舊社會的感覺。

其三,家族各家庭人口的生活環境和道德素質參差不齊。這絕對不是說50、60後的親戚就是老頑固,你會發現你90年的表親堂親,可能也是熱衷調戲伴娘的那類人。這部分人大都是搞臭一次婚禮的主角,落得新人隱忍的不快。

其實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理論上完全可以解決,很多新人也有這方面的覺悟,但是最後都礙於長輩。

對,就是長輩。

我一直覺得父母長輩對於親情有相當程度的誤解,畢竟在孩子長成的這些年他們也有各種奇怪的誤解,比如愛是犧牲、愛是委屈、愛是控制、愛是冷臉。

到了婚禮那一日,很多父母理解的「傳遞」不是將孩子的手鄭重交付給另一個人,而是一片「熱鬧」下收好份子錢邀其他親戚吃一頓大餐。很少,真的很少有父母能夠做到完全真正尊重下一代的意志。他們的手伸得很長,事無巨細教你,除了中國新人在建立新家庭困難時父母的經濟強勢,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自認為這才是「世故」,是指導子女成家立業的生活經驗。

我的堂姐是一個小清新的人,小時候帶著我這個小跟班,一直對自己的未來有著羅曼蒂克式的夢幻幻想。姐夫是沿海人,兩人偶然相識,最後結婚。

她設想自己的婚紗是這樣典雅的——

婚禮現場是這樣夢幻的——

新婚之夜是這樣羞羞的——

當然,普通人和明星相比,顏值和財力都有差別。但是想要完成一個浪漫的婚禮,也並不難。更何況,表姐家小康,姐夫家大康。

堂姐的婚紗照是很美的,但去參加婚禮的我卻是懵逼的。

婚紗是淘寶質感的,花童是男方家裡的小孩,司儀扯著嗓子瞎叫,自己在雙親面前完成了新人感恩宣言,矯情到我臉都酸了。現場一幫人一起,非要起鬨親嘴,非要聽新人講過去羞羞的故事。現場的小孩亂跑一氣,弄得她那桌大學同學尷尬不已。

總而言之,現場最後的走向差不多是這樣——

這和我堂姐的設想完全不同,最後隱約知道這是我姑媽和親家的一力操辦,大部分的賓客名單都是長輩先寫的,只給了選喜糖的權利。

我堂姐的例子有點極端,主要還是因為兩人結婚太早經濟沒獨立話語權。大部分新人基本上還是能夠把控婚紗、請帖、喜糖、場地等的選擇權,但是所有長輩都會介入一些,或多或少。

這真的就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不可能也不想去爭辯,作為新人你只能盡量謀求與父母意見的折衷點,比如微調環節、斟酌名單、提醒觀眾。有很多新人定製請柬喜糖、精心設計卡通形象、製作感情回顧畫冊,的確會讓婚禮變得稍微有趣一些。對於有心辦婚禮的,最後倒也相安無事。

但是,有一些根本問題迴避不掉。話不敢說太滿,很多抵觸婚禮的新人,想要去旅行或者簡單代替,基本會被父母干涉。

「你不辦婚禮,別人怎麼知道你結婚了?」

「有了結婚證就有效力,難道不辦婚禮我就不合法了?」

「莫名其妙就結婚了,別人怎麼看你?」

「你是在意別人怎麼看你吧。」

「我不管,多寒磣,別人說你娶個媳婦婚禮都辦不起。」

「......」

最後,退步的多是新人,尤其是沒有獨立維持生存質量資本的新人。

「我不想婆婆覺得我不懂事,以後難相處。」

「我不想岳父覺得我摳門。」

「我媽威脅我不然就不給我首付,沒辦法,應付下吧。」

「不想請我二姨媽那奇葩,我媽的同事都要坐一桌,我所有朋友才一桌。「

「不然我爸要跟我斷絕關係啊。」

配偶之間的意願,最後往往都會被原生家庭逼迫到鬆動。也許你自己的父母你可以任性,但是你未來的父母可就不敢輕易得罪,又不敢一直把配偶推出去擋。

最後大家一起配合演出一場天地君親師沒有君師,真是亦可賽艇。

最後點題,你問我在不在意,我當然是在意的。

我的公主南瓜馬車夢就讓婚紗照實現吧,一想到男朋友那群「中美十年內必有一戰」的同學,我就堅定了一點——

要體會幸福就兩個人做點羞羞到處走走玩玩,要分享喜悅就買點好糖吃點好飯,要孝順父母就以後少吵架多理解,既然中式婚禮變成走個過場,只要不犯底線,大家就愉快數錢。

反正都是要原數給出去的啊,不收不就虧了么,不跟錢過不去。


謝邀。

挺在意的啊。

從小到大參加過很多場婚禮,看著哥哥姐姐們一個個結婚,被婚禮上的他們深深地感動到了。

關於婚禮的記憶,我的是這樣:婚禮前一晚,牧場的爺爺輩老人們會齊聚新人父母家裡,一溜兒擺開盤腿坐在炕上,有人起個調就開始唱了,能唱一晚上,這就是蒙古長調,口渴了喝一碗磚茶繼續唱。有些老人只喝奶茶,那就得熱一熱了。

有個愛炫技的叔叔偶爾會跑進來,來一段呼麥,炕上的爺爺就會用蒙語說他兩句。

第二天早晨,有些老人睡著了,有些老人還醒著唱著,聲音啞了些。

姐夫的車來迎親了,姐姐姐夫跟長輩敬酒。蒙古族敬酒之前要唱歌,結婚唱得最多的還是《送親歌》《酒歌》《蒙古人》之類的。

喇嘛會給新人念經,保佑他們未來一切順利無災無難。

過後,婚車開往牧場南邊的敖包,新人再對敖包敬酒。

這是我記憶中的婚禮,接受長輩的祝福,接受喇嘛的庇佑,接受敖包的見證。

很多人可能覺得婚禮很吵很鬧,繁文縟節不堪其擾,我也很討厭這些。

雖然我不信藏傳佛教,沒有民族主義,已經說不了多少母語,可還是希望,我的出嫁婚禮可以按照蒙古族傳統風俗進行,這樣的儀式,能讓我覺得我和一代代祖輩們的生活是互通的,能感知到我是他們生命的延續。

我一個哥哥,在生活無數的小事中和父母充滿了矛盾。婚禮上他看到那麼多長輩對他的祝福,哭得不行。

也許,一直延續的這種儀式可以讓父母子女的關係得到改善達成和解吧。

嗯,我希望我的婚禮能得到祝福,還希望穿著蒙古袍子騎上馬在牧場上拍婚紗照,會不會有人覺得我瘋了啊。

哎,還是希望趕緊嫁出去吧。


當然在意啊!超級在意啊!

目前進度是領證未辦酒,正在籌備婚禮。

不然我為什麼守身如玉直到把自己交給會娶我的人啊!就是為了這種儀式感才對得起我對感情的認真態度啊!

從籌備,兩個人規劃、討論細節,到執行。這是我們人生大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幹嘛不在意呢!

不僅在意,還要求對方必須參與進來,這樣才有真實感啊,讓他親手一步一步去強化他要娶我這件事,去親手把許諾給我的責任感和幸福落實。

也許很煩,但是未來的生活里更煩的事多了去了,這一步都慫了,我怎麼敢和他繼續走。

我也煩那種惡俗的婚禮。就是為了讓自己一生可能只有一次的婚禮不俗、很浪漫很美好,所以才要事事親力親為啊!

從日子到場地,到婚紗,到鑽戒,到婚禮環節,到喜糖點心菜,哪個都要盡善盡美!

我就是要在結婚那一天當公主!哼╭(╯^╰)╮頭紗都選好了,要王冠式的哼!

看了一圈戒指,覺得紅寶石戒指雖然逼格高,但是還是鑽石和婚紗搭啊。日常也很百搭,就喜歡亮閃閃的東西,就喜歡就喜歡就喜歡!

然後T家的鑽石的確看著比其他家的亮,貴就貴了吧,反正奔著一輩子就一回,一戴就是一輩子,買個最好的最喜歡的沒遺憾的。

婚紗打算買個量身定做的修身素體婚紗,和一堆輔料,自己DIY。

我自己的婚禮,自己設計婚紗多有趣!哎嘿!這才是全球唯一限量版!上帝保佑我別瑪麗蘇情結髮作,往上面縫倆翅膀……OTL

COSPALY的經驗終於能用上了哇哈哈哈!!!!

然後PPT自然是我自己做呀!誰要婚慶公司惡俗的PPT模板做出來的破玩意了!

剪MV的技能終於能用上了哇哈哈哈!!!!

婚禮場地的布置,目前傾向於用多肉植物,賓客的禮物也是。

自己的頭花捧花之類的,可以用軟陶多肉啊!瓷實!

捏土的技能也終於能用上了哇哈哈哈!!!!

請帖我自己畫,自己印。

畫畫的技能也終於能用上了哇哈哈哈!!!

婚紗照不去影樓拍,我要穿著我自己做的十分抗造的婚紗和我漢子出門拍去。找不同的自由攝影師拍膠片的。起碼拍三套不同風格的。

為此我倆在減肥……我還好,跟他在一起太容易胖了……不運動會胖死……嚶嚶嚶……

還得苦練一下化妝技術,我十分不喜歡所謂的新娘妝,感覺臉上粉都要裂了……

最近他在練習給我扎頭髮,還有模有樣的,編個蜈蚣辮妥妥的。

喜糖就大白兔,我倆都很喜歡。

喜酒就澳洲的甜葡萄酒,有逼格又好喝,度數不高不怕喝多,還不貴。

菜的話我是想弄自助立餐會的。被斥胡鬧……嚶嚶嚶……

還在琢磨。

反正我不喜歡那種一大桌的,哼。

司儀就他的好朋友哇,才不要那種以為自己在主持快樂大本營的傻逼司儀。

整個婚禮,我要風風光光讓自己和他結婚。讓我爸正式把我交給他,然後哭成狗。

這個儀式很重要,我就是需要讓他永遠都記住這樣的一天。

我們婚禮之後就必須相互包容忍耐了,再也不能孩子氣說不過了,討厭你我要走之類的話了。

這種責任需要儀式。

無論富裕還是貧窮,無論健康還是疾病。會不離不棄。

我敢當著父母和親朋好友的面立下誓言和遵守約定。也希望他可以說話算數。

然後,餘生,請多指教。

這麼美好的一件事,為什麼不去做呢?

最後,婚禮上誰他媽敢鬧我伴娘,我立刻脫了高跟鞋砸他滿頭包,然後直接徒手扛起,扔水池裡去!

呔!敢來老娘婚禮上撒野!


完全無所謂啊。

我相當不講究。只要倆人過得好就行了,多大陣勢的婚禮又不能證明感情有多好。婚姻的保障不靠一個形式。

面子這東西,別人給你叫面子,不給也就叫張臉。最重要的是開不開心。

不過感覺如果我不辦婚禮,會被我爸媽打死。233333333


哪能不在意?

當初說好的

100克拉大鑽戒

星級游輪

五星級大酒店

米其林餐廳

國外蜜月大半月

就咱倆小兩口,我盯著你去兌現。

至於擺酒禮儀耍猴 who care?

唯一在意的是我這幾年隨出去的份子錢。

拉個群

群收款

挨個來

收了當年我隨給你的份子錢。


不在意,但是照顧長輩的要求,準備就請個客吃個飯就好了,儀式什麼的就算了,我寧願花請婚慶公司的錢出去玩幾天。

至於請客吃飯的目的,是告訴鄉親父老,某某家的女兒,是正大光明地嫁出去的。

再一個,就是回收這麼多年送出去的禮,沒辦法,就這麼俗。


無論是未婚還是已婚,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都是:不在意。
BUT!認為有辦婚禮的必要。

so,接下來的內容就是談「為什麼認為婚禮有辦的必要?」「如何籌備一場『不無聊、不形式化、不浪費』的婚禮?」 的乾貨分享了。

---------多圖------預警-------高能虐狗---------慎入----------------------------

為什麼認為婚禮有辦的必要?

我不是一個期待過婚禮的美少女,電影里女主角從年少時就對婚禮的種種憧憬的劇情,我是沒有的。包括後來,以各種不同的身份參加婚禮,從伴娘、「花童」、跟拍攝影師等等,每次都覺得:婚禮好麻煩,我可不要辦婚禮。

個人認為,婚姻只是人類群體生活中眾多契約關係中的一種,婚禮則是說明這種關係的一個儀式。兩個人只要彼此相愛,是否結婚都不是必需的,婚禮,又何談重要?

然而,兩年後,我領了證。

結婚證件照

再一年後,辦了婚禮。

啪啪打臉,說好的無所謂呢?說好的boring wedding呢?

一、既然無所謂,也就無需執著於「要」或「不要」;

二、辦婚禮,是給家人一個交代;辦一場有趣的婚禮,是給自己一個交代。

我與馬爾斯決定去領證是因為——有了結婚證,辦簽證就更容易些,反正彼此都認定是這個人了。

坦白說,當民政局的工作人員讓我們一字一頓地念完結婚誓言,走出民政局的時候,確實還是有很不一樣的感覺,心裡居然有個「為對方負責」的按鈕亮了起來。

領證一周年

我們去領證,雙方父母是不知道的。就是怕他們催我們辦婚禮。原本領了也不想告訴他們,但沒出息的兩個人,因難以抑制的歡喜,領完當下就向父母們分享了這個消息。我們不想辦婚禮,是覺得無所謂,也正因為不在意,所以家人認為要辦,我們也可以辦。婚禮定於領證一年後,日子是他爸爸選的。

當然,婚禮和婚禮之間也是有區別的,有「AH」商業秀場般鋪張熱鬧的「世紀婚禮」,也有扎克伯格和普莉希拉·陳家後院的低調完婚。so,儀式要辦,就按自己喜歡且適合的方式辦。

紐西蘭旅拍系列 ;奧克蘭;攝影/諶默

不想辦婚禮的理由主要就是:嫌麻煩。覺得無聊、形式化、浪費。原本我是打算把婚禮全權交給長輩們,我倆走完場就行了。但是答應辦婚禮過後,就發現,這件事兒啊,只能自己來辦。

讓父母去辦,只是把麻煩丟給了他們,要想「不無聊、不形式化、不浪費」,就得自己來。

那麼,接下來就是:

奧體森林公園 攝影/史珺琪

如何籌備一場「不無聊、不形式化、不浪費」的婚禮?

1、婚禮策劃師

這個非常重要。獨立策劃師的好處是更有創意也更靈活,很幸運的是,我和我的策劃師非常合拍,她能理解我的想法,也總有辦法幫我解決,我們倆總是一拍即合。

策劃師劉穎是我通過之前在北京做婚禮策劃師的大學同學秦琴介紹的,我跟她說想要辦婚禮找一位獨立策劃師,她二話不說就給我推薦了劉穎,並說「她一定能滿足你想要的婚禮」(在此要感謝秦琴,如今她在成都做婚禮策劃)。

事實證明,她倆都太懂女孩兒了。一個好的婚禮策劃師除了能幫忙定製出合心意的婚禮,也能合理設計和控制各部分的開銷,我的完美策劃師,幫我實現了「辦成一個大爬梯」的婚禮。找一個適合的婚禮策劃師——這是整個策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沒有之一。

2、選場地

2016年的初春,我和劉穎第一次見面,在東四的仰望咖啡館。我們簡單地溝通了一下婚禮的想法和風格,發現她完全能get到我的點,很快就開始選場地。

我想辦的是草坪婚禮,此外婚禮地點最好離老公父母家近一些。此外我們定的婚禮的日子是個旺日,結婚的非常多。所以確定了需求後火速開始預訂,打了大概五六個電話,就找到了適合的場地。

我在電話里便跟酒店預訂了場地和客房。自此,居然就給劉穎留下了一個我「辦事很果斷」的印象:「沒有人家裡、老公商量,也沒有再對比、糾結竟然當時就做了決定」。大概是因為提前想好要求,所以決定起來就不糾結了吧,當然,也要感謝家長們的開明。

3、確定婚禮流程

確定了場地和風格,接下來就是制定婚禮流程了。我們的要求也很簡單:婚禮要簡單、有趣、有參與度。我希望把婚禮辦成一個爬梯,而不單單是一場眾人圍觀的儀式。我們雙方家裡也沒有什麼要求和特別的風俗,所以我們果斷去掉了很多奇怪的步驟,比如切蛋糕、倒香檳酒、領導講話等。

好朋友作為送婚戒的幸福「小」天使

留下了一些我們認為好玩、必備的環節,圖為接捧花

3、婚車

我們的婚車是五輛復古自行車(在此感謝我們的老大哥傅胖子幫我們借車和友廿小黑幫忙運車)。婚禮當天,新郎和伴郎騎著自行車來接親,然後再載著新娘和伴娘騎走(新郎、新娘都住在酒店園區里)。

布置「婚車」的新郎和伴郎

準備上樓接親

伴娘伴郎們參與進來一起玩,來賓也覺得很有趣

接親紅包

4、現場布置

戶外婚禮對酒店的要求會高一些,還需要支付草坪使用費用(北京是這樣),但好處也是不少的,除了清新自然又好看之外,大家的參與度更高,當然,最重要的是好看呀。

草坪婚禮隨便布置一下就很好看

布置起來也很容易出效果,也省去了砸到布置和室內燈光上的開銷。我們現場放置了照片牆、KT照片板(5m,正反兩面,作為簽到台的背景,增加辨識度,以免賓客找不到)、提琴四重奏現場演奏和甜品台(這樣來賓在等待的時候不會覺得無聊)。

實木架照片牆,婚禮結束後我媽和婆婆把照片瓜分,各自拿回家掛在房間里了,不浪費

上面寫著D和Q,分別是我們倆名字的最後一個字

此處有個經驗教訓:1、攝影師不怕多(跟拍婚禮是個體力活,能幫你拍婚禮的朋友都是真朋友。在此謝謝臨時扛起相機的梅大寶,么么噠!);2、提前事無巨細地跟攝影師交代很有必要,最好列個要拍的場景單子,我的婚禮現場場景就沒拍全。

5、婚紗照

因為不想拍千篇一律的流水線作業婚紗照,於是我們帶著婚紗和相機去了紐西蘭,一邊玩一邊拍了婚紗照(自駕穿越紐西蘭:我們決定帶著相機和婚紗去旅行)。

紐西蘭旅行婚拍系列,這張用來做了婚禮現場的KT板 ;基督城 ;攝影/諶默

跟化妝師試妝那天,試完妝去奧森,學妹阿史用兩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在太陽落山前給我們拍的一組婚紗照。

奧體森林公園 攝影/史珺琪

以及我們去泰國玩的時候也自拍了一些照片(點擊看更多自拍和合影——除了前置攝像頭和自拍桿,你還可以這麼玩)。

小清新天堂拜縣 哪哪都是布好的景 攝影/自拍

清邁街頭 攝影/自拍

6、婚紗

網上盛傳「你要不怎樣怎樣,婚紗都是租的」之類的言論,其實我倒不覺得,租婚紗有啥。婚禮當天,我穿的三套婚紗就是租的。婚紗店是策劃師推薦的,我就去了這一家,看到了喜歡的,就敲定了。新郎的禮服倒是有必要定製,因為男士禮服合身非常重要,並且以後參加一些重要的場合也需要穿。

出門紗

儀式紗(新郎和柯南撞衫了

敬酒服

紐西蘭旅拍用的是定製的輕便款婚紗,方便攜帶

7、伴娘伴郎服裝

伴娘服跟婚紗一起租的。伴郎的衣服是給力的伴郎弟弟們自己準備定製的,跟新郎服一樣,因為要合身並且以後還能穿。我為他們準備了領結、袖扣、香水以及婚禮當天要穿的襪子、婚禮前一天敷的面膜。拿出來一部分費用拿來給伴郎、伴娘們買禮物,比買一次性的服裝更實用和環保。

新郎和伴郎

伴娘們

8、司儀

我們原本打算讓朋友來當司儀,想這樣會有趣一些。後來意識到,司儀是現場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有強大掌控力和現場氣氛的調節能力,還是要找有經驗的專業人士,朋友來客串未必會有效果且朋友壓力會很大。我希望現場增加一些和來賓互動的環節,讓大家都能參與進來。這個要求一提出來,我們的司儀就想到了一些點子,事實看,效果也很好。由此可見,請風格相符且專業的司儀很重要。

可惜只找到這麼一張司儀的照片,右

9、增加環節

因為馬爾斯喜歡彈吉他,於是在從爸爸手中接過新娘之前,彈唱了一曲,他最喜歡的歌手趙雷的老師趙照的《當你老了》(感謝朋友廿小黑一起的吉他伴奏)。

10、等餐視頻

為了防止大家等待無聊,在室內的屏幕上播放一個等餐視頻。視頻是我自己剪輯的,視頻的前半部分是求婚時朋友們的視頻(來參加婚禮的朋友們在現場在視頻里看到自己應該也蠻意外的吧),後半部分是我們倆日常和出去玩時候隨手錄的一些。婚禮前事情多焦頭爛額的,本打算找人做,一問要1w多,還未必能做出我想要的效果。得,那我就自己做吧。

11、婚禮請柬

用來婚禮前發給來賓們,作為地圖和引導十分有幫助。電子相冊和紙質請柬都不適合,我需要的就是一張簡明有效的長圖作為電子請柬。好朋友也是設計師的紅莓醬幫忙做的,非常棒(比較長,此處就不貼了)。

12、伴手禮

想過很多方案,做日曆、明信片、自己手繪的卡片裡面放上一張彩票……最後因為籌備原因都沒有實現,每人一罐喜蜜,求婚那天,皮皮送我們的一罐,我們也算把這份甜蜜與大家共同分享(謝謝幫我們手工包喜蜜的皮皮、豆豆、火樂、小黑、黑妹、曲豆豆、蕭然)。

暫時就想到了這麼多。當然了,遺憾也有。原計劃的after party因為事情太多而取消了,很多大老遠從外地趕來的朋友都沒來得及聊聊、一起喝點酒扯扯皮啥的,是我對於婚禮唯一的遺憾。

總的來說,能讓家人和重要的朋友們一起見證這個過程,對我們來說是有意義的,看到大家享受這個過程,就覺得非常滿足。

生活里需要儀式感

婚禮其實就是少有的親人、朋友共同參加的一個大party。同時,婚禮還是最完美的相親場景,常聽說有的情侶就是在參加朋友婚禮上認識的,不管怎樣,能跟家人和朋友們分享這種甜蜜和快樂就很好,不是嗎。

我們總是說,生活里需要儀式感。在我們現在的生活里,儀式真的不多。對我們自己來說,儀式的意義無外乎就是讓我們接受一種變化,無論是滿月禮、入學典禮、畢業典禮,還是成人禮、婚禮、葬禮……儀式把抽象的變化變具象,讓時間節點變得明確且具體。人需要一個莊重正式的儀式對外(他人)也對內(自己)宣布,從這一刻起,你開始接受生活里的變化。

連吃一頓飯看一場話劇過個紀念日都要儀式感地發個朋友圈紀念一下,對於婚姻這種人生大事,你說不需要儀式嗎?

家人們都說這是他們參加過最有意思的婚禮,我自己對於整個婚禮的效果和預算的把控,也比較滿意。家人和朋友,大老遠排除萬難過來。也有的朋友沒來得及被邀請也送上祝福,久不聯繫但一下子又拉近了距離。還有幾位好朋友精心準備了禮物,還另附了親筆手寫的信,格外溫暖,十分珍貴——感恩家人朋友,一起成就了這個難得的的聚會。

(關於「紐西蘭旅拍」和「旅行自拍」這兩個內容我有在其他問題上答過。不太玩知乎,不知道咋加鏈接,囧,大家要是有興趣就找找我的回答吧……我的回答倒是不多比較好找……謝謝你看完這篇!)

另,沒有署名照片來源的皆為付費請攝影師拍攝,避免有做廣告之嫌,就沒有署名,不知道你們這旮沓啥規矩,要是不合適,我就再加上,哈哈。


6.27 領了證,但是不想辦婚禮。

實在是覺得辦婚禮的費用比較鋪張,我自己也沒有婚紗夢,也不喜歡走形式。

我和我老公比較獨立,如果辦婚禮,不會問父母要費用,父母的錢希望他們留著自己用,所以如果辦婚禮,就是我們小兩口出錢。

可是我們倆也不希望一結婚先背個十幾,二十幾萬的債務,也不指望收禮金來鋪張。

本身覺得在一起就是為了過日子的,我們倆也不想要什麼儀式。

我們也不在意別人的祝福,畢竟重要的只有彼此。

說好了等手裡這窩小狗都出窩了,妞妞配好了,11月天氣涼爽的時候,出去玩個十天半個月。

然後回來,請兩邊關係近的親戚,吃一頓飯,菜色可以漂亮一點,但是我不需要婚紗彩妝。彩禮也可以不收,只當請吃了頓飯,大家開心一下。

領完證以後,跟我老公去逛戒指也看了幾次,老公備了一萬五給我買,但我不喜歡鑽石,覺得不過是塊小石頭,我們這有50分的,一萬以下吧,依然覺得不夠喜歡。

然後老公說,不買的話,直接折現給我,或者買了多少,剩下也折現給我。

其實我想要的,一個紅色的彩寶戒指就可以,圖個外觀漂亮,大概也就兩三千吧。我自己喜歡,性價比又高,買著玩玩也不心疼。

對我而言,重要的是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可以打打鬧鬧,可以互相調侃,每天早上一醒來被一群小狗圍著,這個摸摸那個抱抱,這種真實的生活,就勝過了婚禮千萬倍。

我不喜歡為了面子而鋪張,我也不覺得不辦婚禮會被公公婆婆看不起(我公公婆婆可乖了),說到底我性格太偏男生氣,簡單直接帥氣。

反正無論辦不辦婚禮,老公啥都聽我的了,已經是家裡小霸王了,就不用昭告天下了吧。


我在意婚禮。

我想過最好的婚禮,就是新婚夫婦和雙方父母,坐到一個桌子上吃頓飯,聊聊天,感恩父母多年撫育,拿出從此將認真築起新生活的決心。

我也在意求婚。

我想過最好的求婚,一定在同居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已經反覆聊起婚姻並覺得雙方可以共度一生。某個晚飯時刻,夾著碗里的米粒,喝著杯中的檸檬水,平淡的說,今年結婚如何。

我還在意婚紗照。

我想過最好的婚紗照,就是拿著我倆的相機,租了簡單的婚紗,背起三腳架,然後在旅行中,他拍我,我拍他,留一些有情感有紀念的照片即可。

至於大嗓門的司儀,浮誇的酒樓婚禮妝,紅包份子錢;

以及包下電影院求婚,組織發動哥們兒在大街上求婚,紅酒杯里突然喝出個戒指;

還有僵硬的婚紗照,炎熱夏日卷著紗裙和一堆新人趕赴景點拍攝,後期ps到親媽認不出的照片——

這種排場性的東西,是真的不想要也不在意。

我在意的是這婚禮是否能成為我日後美好回憶的一部分,在意的是我的婚姻是否能得到親人和好友的誠摯祝福,在意的是婚禮那日站在我旁邊的男人是否是我一生所愛。


還是那句話啊,男同胞們不要看著這題下面的這些女青年都這麼明事理這麼新潮,就真的隨便扯個證炒倆菜就算完了啊,你這是給自己留個雷你造么。。你真的保不齊她什麼時候就改變心態了,過兩年參加哪個閨蜜婚禮,簡潔溫馨,突然又想要"普普通通的小女人的幸福了",到時候你跟她說"是你當初自己說不在乎的啊,可別怪我沒給你辦啊"你猜下場會怎樣?

人這麼善變,又是情緒動物,在不在意婚禮就跟想不想要娃一樣,得由很長一段時間來檢驗的,可矛盾的是,真實結果出來的時候,往往已經沒有彌補的餘地了,十幾二十歲意氣風發的姑娘,不婚主義都經常掛嘴邊,能做到的有多少?況且,後悔試了,和後悔沒試,哪個更錐心?"婚禮沒滿意"和"壓根沒辦"完全是兩個級別的雷!要不要埋,看情況決定吧兄弟!慎重啊!

樓上有位姑娘說得好啊:那些說不辦婚禮的,都知道吐槽中式婚宴粗俗不堪,做戲一場。而這也正是因為她們都相當在意自己的婚禮,所以才不想辦的千篇一律,辦得像耍猴一樣啊。。婚禮≠沒意義≠爛俗,不要被這種固定思維給限制住了嘛,當然有超凡脫俗,充滿理想與愛的婚禮啊,只不過要花費超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去換而已。。

——————————————————

以下原答案:

在意。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只想邀請雙方至親至交十來人,辦一個簡單而鄭重的小儀式。發精心設計的手寫請柬,請大家吃親手做的蛋糕和點心,和對方交換自己手打的素銀指環。要有好大好大一片繁複堆疊的淺色的花簇,給它們繫上緞帶,還要有溫馨質樸紀實攝影。

當然我覺得自己很大幾率沒辦法享受這樣的婚禮了。

沒錯,大多數新人結婚,惡俗到不行,要土不洋的酒席,弄個小舞台,幕布上貼著好些聯歡會風格亮紙片和粉紫雙色氣球,玩得興起,「不知道是哪邊的兄弟」還要起鬨新人玩三俗遊戲,一個勁吹流氓哨,奇葩親友鬧氣氛,喝得臉紅脖子粗硬拉著伴娘灌酒,傻比司儀用綜藝節目腔營造著奇怪的喜劇氣氛——「下面有請我們英俊瀟洒的新郎閃~亮~登場~~大家歡迎~~」 。。

我不知道有多少對鴛鴦會真心喜歡這樣「熱熱鬧鬧」的婚禮,但大家都不可免俗地做了,就當自己是對人偶,只求不出差錯就行。

其實我能理解他們,就像能理解也許幾年之後的自己。

二十年來,親戚朋友一個接一個地喬遷做壽、婚喪嫁娶,自己爹媽每一年光是打出去的紅包,人情來往就是四五萬塊,年年如此。而家裡卻從沒辦過什麼酒席,從沒收過一次份子。雖然他們自己倒是無所謂,他們也不願把兒女一輩子一次的婚禮當做回收人情賬的工具。但是你多多少少也會在心裡為爸媽算計著。畢竟「萬」對於我來說,仍然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哪怕就當這麼一次人偶,你也想為他們把這幾十年給出去的份子錢都收一部分回來。

除非,等到我結婚的時候,我有自信對爸媽說:酒席我們就不辦了,人情也不必收了,不就幾十萬的事情嘛,我不想為這點錢壞了我理想中的婚禮。這麼些年來打出去的人情,女兒自己送還給您倆老。到時候給叔叔伯伯大姑大姨們寄一份伴手禮,結婚的消息知會一聲就行了。

想要免俗,歸根到底還是得有錢到不在乎錢嘛。

依我這懶散的性格,這輩子發家致富是不大可能了,按我這尿性,指望能傍到大款富二代也是基本不可能了,所以,我估計自己若干年後可能也還是沒辦法掙脫這個怪圈吧。

不過你要問我在不在意自己的婚禮,那幾乎是沒有猶疑的。

好些人說婚禮只是一個儀式,我認同,但你一定要說旅行比婚禮更有意義,這就是無稽之談了。旅遊也有高中低端,也有跟坑爹團被導遊像狗一樣的罵,逼著你買東西的,一定要拿二人無攻略世界游來和縣城酒樓小家庭結親酒來對比,這不太公平吧。婚禮只要你真心愿意操辦得獨具匠心,也絕不會比旅行索然無味到哪裡去。

況且,形式和儀式,完全是兩種概念。儀式不是瞎講究,而是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高考誓師,沒辦法讓你多考幾分,只能讓你再不敢對高考掉以輕心;新年倒計時,和平常的熬夜其實也沒什麼區別,可為什麼偏偏那一夜的煙花能讓你感慨良多?婚禮也是一樣的,從身體到精神,反覆確認,濃烈的氣氛是推手,雙方都不由得更加認真、嚴肅地對待這場戀愛。新女性們不是十分推崇即使物質條件再窘迫,也要活得精緻么?不是很喜歡「情人節窮到身上只剩五塊錢,最後我買了半斤米和一朵玫瑰花」的故事么?這就是對儀式孜孜不倦的追求啊。人是需要儀式感的,而這也絕不是愚昧的體現。


您好,

在意的。

不止是我,其實樓上的姑娘們都是在意的。

傻x又煽情的司儀,滿臉堆笑的父母,一大堆認不出是誰只想在宴席上撈回本的親友,

似曾相識的廉價感紗簾帷幔,說不清道不明不倫不類的點蠟燭香檳塔之類的流程

更重要的是彷彿ps出來的認不出本來面目的新娘。

正是因為在意的,

所以不希望自己成為無數千篇一律案例中的一員。

我以為我不在意婚紗照,所以我拒絕了婚紗照,但是我精挑細選了一件婚紗讓先生送給我。因為和先生約好了,我要踩著帆布鞋,穿上他送我的婚紗,一路走遍天涯,拍一輩子的婚紗照。

誰說我不在意?

我不要鑽戒來證明先生的財力和對我真心,但其實先生給我過的第一個生日禮物我選了一對戒指,想要把這個作為我們的定情信物。雖然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但也花去了先生薪水的一大半,其實當時在挑選戒指的時候我也是非常忐忑的。

所以,誰說我不在意?

我也以為我不在意婚禮。

是的,如果要我化得親媽都不認識站在一大堆假意的恭維里僵硬地陪著假笑的話我是拒絕的。

但是,

如果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幾張桌子鋪上白布,桌上擺著精巧的點心,精心搭配的插花,絲帶,蝴蝶結;或者豪華大氣的酒店城堡和莊園。

美麗的姑娘們,先生的好友帥小伙,無論你風光或者失意都是真心為你開心或者憂傷的親友們。

也許你穿著閃閃發光的華麗婚紗或者只是一條簡單的白裙子或者是一件對你有或者你們有特殊意義的衣服,化著你喜歡的妝容,總之那一天你和你的愛人都是你們最喜歡的最美的樣子。

你們穿過或者綠色的草坪陽光下的露水晶瑩璀璨或者莊嚴肅穆的紅毯周圍的人都噤若寒蟬。

最後來到舞台中央成為今日的主角,在衷心祝福你們的人兒面前,說出你們最想對對方說的話,而不是別人認為的你們應該對對方說的話。

這樣的婚禮你不想要麼?

所以說,在意的。

只是婚禮的形式多種多樣,

就是因為在意的,

所以討厭那些她們不喜歡的模樣。

不敢說所有人,

但至少大部分姑娘,

其實是在意的。

雖然,

我是已婚。

ps 插圖本人手繪渣渣,是我預計在未來的婚禮上要用的,算是個劇透了吧,哈哈。

——————9.12日更新的分割線——————

突然很有種衝動想要在這個答案下,小小的角落裡更新自己的心路歷程。

在遇到我家的小狐狸以前,婚禮結婚這一切在我心目中都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子,我從沒有想過,也沒有要去想。

只是兩次。

一次是我指著我家附近,那個在我們這個行政區最著名的一家五星級酒店,每到夜間五彩霓虹,對我媽說:我以後就在那裡舉辦婚禮吧!

然而事與願違,一個和我較了十幾年勁的姑娘在那裡舉辦了她的婚禮不說,我的前任分手後一個月就在那裡舉辦了婚禮—從此那裡成了我心中一個噁心的地方。

另一次則是我家樓下的公園,我曾幻想要在那裡舉辦一場溫馨的草坪婚禮。然而也只是想想罷了。

在遇到小狐狸先生以後,慢慢我開始考慮以後,幻想和他從此以後永遠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

正好那期間我看到了關於海島教堂海邊婚禮的報道,於是關於婚禮我突然改變了主意,想要和小狐狸先生來一場旅行,然後在少許親友的見證下辦一場小小的婚禮。

至於擺酒嘛,想想就頭疼,還是算了吧。

結果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原因很簡單,海島婚禮可以辦,風風光光地接親擺酒也不能少,為此我和父母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關於婚禮的話題一度成為了我家的禁忌。

後來想想不就是砸錢的事情嘛,好好攢錢吧,到時候一樣擺酒神馬的讓你們開心一下吧。

好了,問題又來了,我自己的策劃是小王子星空主題,我媽又嫌棄不夠大紅大紫的喜慶,矛盾又出現了…不過好在這個問題還在協商解決中,因為他們對於婚禮現場的概念還在上個世紀末,前日我哥大婚,嫂子定的是森林系的現場主題,別說沒有大紅大紫,森林系你懂的,綠葉,樹樁,白紗幔……|* ̄?? ̄|對於母上大人的傳統觀念多少能帶來一點衝擊啦。

抱歉,絮絮叨叨了那麼多,估計大家都沒明白我的意思。

其實就是我一路心路歷程的變化,

在遇到小狐狸先生以前,我是毫不在意婚禮的,然而遇到小狐狸先生以後我開始考慮這些事情了。

考慮這些事情以後又是一系列個人憧憬與父母傳統觀念的激烈碰撞了。

人,總歸是會變的,等一切都塵埃落定了,我們再回頭看看自己曾經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情吧。


推薦閱讀:

跟不愛的人結婚,會幸福嗎?
二十六七歲的女孩還沒找到合適的男朋友是應該繼續單身等待你的另一半出現還是將就結婚?
女朋友太优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婚姻家庭諮詢師是個什麼樣的職業?
如何看待生活大爆炸第十季24集(内含剧透)?

TAG:婚姻 | 男性心理 | 婚禮 | 女性心理 | 親密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