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水量那麼大,萬一潰壩會發生什麼後果?

假設由於某種不可抗力因素(戰爭,天災,人禍等)導致三峽潰壩,有什麼後果?三峽又有哪些措施確保安全?

三峽水庫水位突破169米(圖)-搜狐滾動


關於論證小浪底、洪澤湖大堤、核電站、化工廠之類的同類高附加傷害目標選擇優先性的回答被刪了……我的本意是就最高票回答的衍生:能夠使三峽大壩潰壩的災害的後果,可比三峽大壩潰壩本身嚴重多了。三峽都炸潰壩了,同等附加傷害的目標敵人打起來也不會有啥顧忌了,除了沒有嚴重的輻射殘留問題和毀滅的速度慢一些外,全面常規戰爭的破壞力實際上是可以不亞於核大戰的。

大壩潰壩洪水和一般洪水的區別就是,洪水是以一個巨大的波峰向下傳播並沿途衰減。洪水規模和水庫蓄水量,潰決口底部高程、寬度,潰決歷時,下遊河道及沿岸地區的糙率、地形、距離有關。大致的相關關係簡單動腦就可以想到,具體計算我不熟(我是電工,不是水工)。

以往的潰壩事故當中,拱壩失事的壩肩失穩、土石壩的漫頂沖刷、滲流破壞發展過程是極為迅速的,可在數小時內發生,並導致大壩完全損毀;而三峽是混凝土重力壩,這類壩設計主要考慮揚壓力,也就是滲透水的浮力和壓力,從20世紀初工程學界注意到揚壓力並以此為依據設計重力壩開始,從未有高重力壩由於揚壓力失事,所以要讓這樣一個重力壩失事,只有通過外力破壞壩身結構來實現,也就是硬啃混凝土。而且由於混凝土的抗沖刷性,潰口很難擴大。

三峽大壩本身有一系列開孔,比如船閘和升船機,壓力鋼管引水管道,但是這些開孔即使被破壞,其潰口的尺寸較小,並不會顯著的增加本來很大的長江的流量。要造成顯著的流量增大,需要一個百米級的大潰口,這麼大一潰口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就三選項,要麼核彈;要麼把三峽交給專業爆破工程隊,用幾個月的時間打洞裝葯做準備;要麼在三峽庫區搞幾條船,每條塞上千噸炸藥,在壩前找對地方沉下去炸——後兩種情況是把所有人都當傻子才有可能的。

三峽潰壩的有關論證和試驗在50年代就陸續開始了。大致結論是百萬噸級核彈可以在三峽上面開一個1km的口子。就算兩到三枚百萬噸級核彈襲擊,完全潰壩,下游宜昌至枝城河谷地帶及葛洲壩將全滅。由於峽谷地形的限制和緩衝,三峽本身非常狹長的水面限制,到達枝城的流量仍高達20~30萬立方米/秒,而枝城流量超8.2萬立方米/秒的情況下荊江大堤將潰決,洪水漫堤將向江漢平原及洞庭湖湖區傾瀉。

三峽論證時,論證了無三峽工程式控制制長江中游洪水的情況下,1870年洪水(宜昌流量10.5萬立方米/秒,15天洪量為975.1 億立方米,30天洪量1650億立方米)在枝城附近向北潰決(潰口1,.5km寬,潰決流量約8萬立方米/秒,24小時內潰決水量52億立方米)的結果,江漢平原瞬時死亡人數超50萬(1979年人口密度),1700平方公裡面積遭到毀滅性衝擊。在此種情形下通過西涼湖、武湖、東西湖緊急分洪381億立方米超額洪水,漢口水位超過29.73米水位時間可以控制在16天。——《假如1870年荊江洪水再現江漢平原洞庭湖區災情難以想像》彭登模 《中國水利》 1992

但是按我在被刪除帖子中所說的,三峽汛限水位145庫容約為170億立方米,相對於長江中游的分蓄洪區規模而言並不算大,在枝城附近潰決後,一部分洪水向南進入荊江分洪區,經荊江分洪區和洞庭湖松滋等口門進入洞庭湖;一部分洪水向北潰決,進入江漢平原,由於地勢低平淹沒面積巨大,但洪峰流量將迅速削減。

三峽滿蓄情況下,每天按荊江6萬安全流量可最大下泄52億流量,有時間預警下可迅速降低水位,10天內可以基本卸空。即使高水位潰壩,由於洞庭湖,主要分蓄洪區都是空的,除潰壩洪水波衝擊範圍外,武漢的安全是可以保證的。

也就是說三峽潰壩的主要受災地區,除下游峽谷段遭到毀滅性破壞外外,主要受災區域為湖北荊江兩岸江漢平原及洞庭湖湖區,影響數千至萬餘平方公里,其損害大致相當於無三峽時1870年洪水潰決的數倍到十數倍水平。死亡人口數量在數百萬人水平(宜昌、荊州等幾個主要波及地區總人口不到2000萬,還得扣掉在山上住的)。而把這兩核彈扔武漢,或者在江漢平原地爆也能搞死差不多的人。

現在的問題可以歸結為,三峽在核大戰時吃百萬噸級核彈的年概率與1870年洪水的水文概率(0.001/年,實際上1860、1870就來了兩回)有幾個數量級的差距了。簡單的算,不考慮一般年份的防洪效益及其他發電、航運效益,三峽吃百萬噸級核彈的年概率如果小於十萬分之一,那麼三峽針對1870年級別稀遇大洪水的防洪效益將抵消其遭到破壞的損失。


——————2016-1-11更新

感謝各位知友的捧場,讓這個答案在默默無聞幾個月之後成為高票之一。

最初寫這個答案的時候我的目的是很簡單的。我摘錄蔡其華女士(長江水利委員會原主任,水利部原副部長)的文章,只是想告訴各位,三峽潰壩問題是貫穿了三峽工程立項、建設、管理和運行的整個過程的。在這其中,水利工作者、政府以及軍方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以保證三峽工程的安全運行,並在遭遇特大不可抗的事故後不至於造成難以挽回的重大損失。所以想看乾貨的各位,請直接拖到最後,或者去知網下載蔡其華女士的文章《關於三峽水庫幾個熱點問題的思考》。

梁啟超說「天下唯庸人無譽無咎」,評論區里有人不認同我的答案,我也是高興的。請有異議的各位說出問題,大家有理有據的討論就是了,但是類似於「難道三峽工程就一點問題都沒有嗎」這樣的問題,我是不會回答的,見諒

——————2016-1-8 補充

這個答案在過去幾個月的時間沒人理睬,本來已經淡忘了,但最近幾天陸陸續續多了幾個贊,又讓我想起當時答題時的怨念。我實在不能理解,三峽潰壩後果明顯是一個學術問題,且不說web of knowledge,難道大家都懶得去知網上看看嗎?

有人說,三峽水量多大啊!三峽潰壩還不得把長江中下游都淹了?三峽水庫設計水位(175m)下的庫容只有220億方;遇特大洪水的滿庫容約300億方;真要到了有戰爭預兆的時候,會降到145m甚至更低,只有100多億方。那麼長江中下游有多大面積呢?平均下來能有多少水深呢?我不想去細算了,但粗略估計就知道恐怕還沒有一場暴雨的水多吧。而且要知道,三峽水庫不是湖泊型水庫,而是河道型,三峽水庫的淹沒面積達到1000多平方公里,但平均寬度只有1.6公里,長度則達到650公里左右。換句話說,水庫的水並沒有全部壅在壩前、等著壩一垮就全部瀉下來,恰恰相反,水庫尾部的水流到壩前都需要數天的時間,這樣一個逐步下泄的過程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小大壩處的流量、減輕下游的防洪壓力。再加上長江河道泄洪、洞庭湖調蓄和公安分洪區的綜合運用就可以減輕洪水災害。

有人說,三峽大壩多高啊!要是壩垮了的話,流量和水能該有多大啊!水衝下來還不把下游都毀了?要知道三峽大壩是重力壩,是鋼筋混凝土鑄成的。什麼樣的炸彈能把這些混凝土全部炸成齏粉呢?就算是整體結構被破壞,也會剩下一塊一塊的混凝土堆在那裡,也能限制一部分流量、消解一部分水吧。退一萬步講,三斗坪下游幾十公里的高山峽谷也不是吃素的,它們像漏斗一樣會限流、會消能;而且如果啟用了分洪區,下游的水能和流量也會大大減小。

有人拿75.8潰壩來說事。但是請注意75年潰的是土石壩!所謂土石壩,簡單說就是土和碎石夯起來的。大家都知道土會被水沖走,使得壩的豁口短時間內急劇變大。可三峽是重力壩啊,那就是一座山,而且是跟花崗岩基岩緊密連在一起的啊,有誰見過一座山被沖走的嘛?而且75年那是在河南,河南什麼地形?宜昌又是什麼地形呢?

還有人拿98年的洪水說事, 說98年的洪水都慘成那樣,三峽潰壩不得更厲害?要知道98年的洪水是全流域的……什麼是全流域呢?簡單說就是到處都持續暴雨,下游的水排不出去,所以被淹了,而不是上游放下來的水把下游淹了。

蔡其華的文章裡面只提到潰壩後沙市的最高水位,為什麼是沙市呢?為什麼不是武漢,不是南京呢?因為,根本就不關武漢、南京的事嘛。當然,下游水位的上漲肯定是有的……

————————————忘記了是哪天的原答案

三峽大壩人防問題歷來為設計人員所重視。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長江委曾針對三峽水庫做過各種方案的潰壩試驗研究。在論證過程中,樞紐建築物專家組邀請國家人防委員會、總參工程兵部等有關單位專家參與充分討論,提出了三峽工程人防問題專題報告。

報告指出,基於現代戰爭有徵兆可察,且重大水利設施一般非為戰爭的首批攻擊對象,有可能預警放水。降低戰時運用水位,是水庫工程經戰爭實踐證明有效的主要人防措施。在三峽工程樞紐建築物設計中,已考慮戰時與平時運用相結合,泄水建築物有大泄量的底孔,下遊河道允許泄量相對較大。

按下遊河道允許泄量下泄,降低水庫水位所需時間較短,由正常蓄水位 175 米降至 145 米、135 米的時間最多為 7 天。此時,水庫庫容僅 103 億~170 億立方米,潰壩影響大為減輕。三峽水庫下游有 20 公里長的峽谷河段,壩下游 38 公里的南津關峽谷底寬僅 200~300 米,對潰壩洪水將發揮約束、緩衝和消減作用,有利於減輕洪災損失。

潰壩模型試驗表明,在大壩遭突然襲擊嚴重破壞發生潰壩時,由於狹長峽谷所引起的緩衝作用,可以減輕危害,荊江兩岸不致發生毀滅性災害。水庫戰時運用的適應能力,既取決於樞紐工程本身的性能和固有設備的能力,也取決於下遊河道的過流能力以及分洪措施等。水庫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 145 米時,如發生潰壩,當下游枝城河道泄量小於 5 萬立方米每秒時,沙市水位不超過 45 米,下游堤防可避免潰決;當枝城河道泄量達 6 萬立方米每秒時,沙市水位達 45.63 米,超過堤防設計水位 0.63 米,通過荊江附近蓄滯洪區的運用,經戰時搶險,可保荊江河段兩岸大堤安全。

為了盡量減少潰壩損失,戰時水庫運用水位控制在 145 米,必要時短時降到 135 米甚至更低,是可以減少潰壩損失的。

摘自:

蔡其華. 關於三峽水庫幾個熱點問題的思考. 中國水利報, 2011 年6 月2 日第 002 版.

廣告一下,本人另有一個關於防洪減災的回答,不斷更新中,歡迎探討。

如今有哪些對洪水的調控手段能最大限度減小洪災? - Penn Jason 的回答


《由2016長江中下游地區洪澇災害關於三峽大壩安全性討論》

今中外,水庫大壩一直都是軍事對抗中的主要打擊目標,也是恐怖分子破壞和要挾的主要目標。築壩壅水、破壩放水、水淹敵軍的戰例為數不少。

早在2400年前,中國就出現了智伯與韓宣子、魏恆子攻趙襄子的晉陽城時,引河水灌城的成功戰例。

20世紀以來,由於重型轟炸航空兵的出現,摧毀對方內地大壩成為可能。

二戰中,交戰雙方都轟炸過對方的水壩,給 雙方造成慘重損失。朝鮮戰爭中,美軍藉助其航空兵的絕對優勢,對朝鮮的所有20多個大型水庫都進行了大規模轟炸。每次大壩被毀,都有大片即將成熟的農田被淹沒而絕收,下游公路鐵路交通線被徹底損毀,造成的後果遠遠超出轟炸機上萬架次轟炸的威力,實際殺傷和破壞甚至超過中小型核彈。 越南戰爭後期,美軍同樣毫不猶豫、毫無仁慈地大規模轟炸並摧毀了越南北方的水壩堤岸系統,給北越造成了慘重損失。

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軍隊在台兒庄先勝後敗的困境中,也曾掘開黃河花園口,引大水灌豫東,成功地阻止了日軍的追擊,但同時使豫東數百萬無辜平民受災。

英國的水庫大壩專家哥爾特斯密斯等曾指出,打擊對方的水庫設施,是國際軍事較量和國內政治較量的一種手段。在軍事較量和政治較量中,大壩是被對方打擊或被對方威脅的對象。擁有大壩的一方,處於被動;威脅和打擊大壩的一方,處於主動。如果把大壩當作達摩克利斯之劍,這劍就懸在擁有大壩一方的頭頂上。

長江中下游是祖國大陸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經濟最為發達。有人把中國大陸的經濟分布比作弓箭,沿海地區為弓,沿長江為箭。長江中下游一旦蒙受三峽大壩潰壩的災難,這弓箭就有弓無箭,經濟體系必然癱瘓 而三峽工程位於中原的腹地,在國防整體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又十分敏感。中原歷來是兵家常爭之地,在和平環境下,中原亦是存兵之所。所以,人們不禁發問:建起三峽大壩,中國大陸的經濟重心與軍事戰略機動力量,是否就全被置於這達摩克利斯劍之下了?

興建三峽工程是黨和國家經過長達30多年的反覆論證後才決定的,對三峽大壩可能成為未來軍事打擊的重要目標早有考慮。因此,在建設大壩的同時,我國也構築起了一個嚴密的防禦網。雖然工程全部竣工要到2009年,但有關的防禦早就部署就緒,並在不斷加強。

中國已經在整個國土上建立了重疊嚴密的地面雷達網,一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地面大型相控陣雷達、超大型超遠程雷達、架設在高桅杆上的先進低空雷達,以及其他一系列高科技遠程強抗干擾雷達近年陸續裝備軍隊,使中國對空搜索能力空前提高。

在中國本土以及周邊地區,性能良好的雷達預警及對空指揮及電子干擾能力,足以應付危機。

中國不僅擁有強大的對空預警和指揮能力,而且擁有強大的防空火力體系。中國裝備戰鬥機和防空導彈高炮的數量列世界第一。在國土防空作戰中,一系列先進戰鬥機完全可以發揮出最大威力。中國防空導彈和高炮品種齊全,對空火力高中低空、遠中近程相互重疊、嚴密配套。

三峽遠在龐大中國的腹地,距離邊境海岸1000公里以上,即使巡航導彈和隱形飛機進入中國境內才被發現,從邊境或海岸飛到三峽也需要1個多小時,中國完全可以從容地組織多次攔截,直至將入侵者擊落。

從實際情況看,目前世界上也只有美國的B-2隱形轟炸機才有深入中國腹地,轟炸三峽的航程。其他即便如先進的F-117和F-22隱形戰鬥機,由於不可能在中國上空安全地空中加油,所以沒有攻擊三峽的能力。總之,強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完全有能力保衛三峽大壩的安全,任何兵力兵器要想突破中國多層次密不透風的立體防禦體系,偷襲三峽大壩都屬於白日做夢。

海灣戰爭中,美軍的激光制導穿甲炸彈威力巨大,曾穿過3米厚的鋼筋水泥層,將地下隱蔽部炸出一個3米的大口子。新一代的精確制導武器給世界各國的重 要設施提出了新的挑戰。然而,三峽大壩是一座堅固的混凝土重力壩,由2689萬噸混凝土外加29萬噸鋼筋和25.5萬噸鋼材組成,壩高185米,大壩底部寬121米。作為一座龐大的重力壩,每一個壩塊都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來保證穩定性。由於三峽大壩建設時採取了提高大壩抗攻擊能力、減輕破壞程度的工程措施,所以無論是激光制導穿甲炸彈還是戰斧巡航導彈,都可能連3米的口子也炸不出來。常規武器對三峽大壩的破壞性,是沒有什麼作用的。至於人背肩扛的常規小炸彈,對極端堅固的三峽大壩只能是「隔靴搔癢」。因此,一般的恐怖主義行動,也不能對三峽大壩構成威脅。

總之,正常情況下,用常規武器是不可能炸毀三峽大壩這樣經過抗空襲特別加固的超級水利設施的。自保能力堅如磐石。

當然,為預防萬一,建設者們對三峽大壩的戰時安全也做了充分的準備。

如果真的發生了核戰爭,那對於整個人類都是毀滅性的打擊。但戰爭一般都有預警,我們可以提前把水庫的水放干,核武器的破壞作用也就有限了。目前世界上各國都是用戰前迅速泄放庫水到安全水位的方法,來避免超級水庫的戰爭風險。例如美國庫容118億立方米的大古力超級水電站,在察覺戰爭徵候時,能夠在10天內將庫水泄到安全水位。那麼三峽水庫的泄水速度如何呢?

三峽水庫在每年6~9月汛期,是按145米水位運行的,庫容只有172億立方米,不足最高庫容的一半,那時放水到安全水位是很快的。再加上採用「以水攻沙」的措施,可在短短几天內把水放到135米的安全水位以下。三峽水庫的泄水時間是目前世界現有高壩水庫中最短的。當水庫泄水後,大壩總泄水能力為6萬立方米/秒,同時下游沙市荊江江段可通過的安全泄量為6萬~6.8萬立方米/秒,即使大壩被毀,也不會對下游造成破壞和衝擊。

專家認為,即使三峽大壩在高水位運行時被核攻擊所破壞,由於壩體極為堅固,多數情況下,壩體也不會完全崩潰。大壩底部殘存部分仍會攔住部分水流,從而減輕對下游的衝擊。即便三峽大壩被完全炸毀,對於下游大城市威脅也不大。由於在長江下游早就建有許多分洪區域,以及防洪堤等許多堅固的防洪工程,潰壩後,受到庫區曲折河道的阻滯,江水從庫區上游流到大壩處,少說要兩天的時間。而且,從三峽到宜昌江面上有3個大的轉彎,每個轉彎處都是很高的山峰,可以有力地緩衝水流。到宜昌以後,江面變寬,水流驟緩,附近的幾條小支流,可以容納一部分水流。緊接著,下游的葛洲壩也可以阻擋一部分水流。此外,從宜昌到荊州區域,還有幾條比較大的長江支流可以回水。進入荊江分洪區後,還可通過分洪減輕中游武漢、九江等大城市壓力。

為了得到三峽工程萬一遭核武器襲擊而潰決後的水災影響範圍的準確數據,水利部門進行了多年的研究試驗,試驗表明,大壩潰口在寬度為1000米、700米、400米3種不同情況下,在宜昌測得的最高水位基本相同。多次潰壩實驗結果表明,三峽萬一潰壩,對下游地區的破壞作用有限。


三峽如果潰壩了,一般來說是三種情況

  1. 世界核大戰,人類社會進入核冬天
  2. 政權總崩潰,中國失去基礎的國家能力
  3. 大地震、隕石墜落等世界級自然災難

這三種情況下來,都是至少數億人死亡的結果,而三峽潰壩本身根本不算是個事兒


超過200個贊了,得做一下更新。

網上關於三峽工程的資料多是近些年的,以描述工程、美景為主。想要找些專業性強的東西還真不容易。一方面是三峽水庫建成後迅速成為了旅遊景點,網上能找到的多是外觀、水位、旅遊等信息。另一方面,三峽水庫的論證工作完成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多數資料為紙質,即使數字化了也難得流出到網上。

原答案憑記憶寫了些關於三峽垮壩的分析,基本無數據支撐,專業程度與幾位高票答案相差很遠。

補充強調兩點

一、三峽水庫垮壩的可能性極小,一旦戰爭的烈度達到能摧毀三峽大壩的程度,那是滅國亡種的問題,三峽垮壩在這種問題面前不值一提了。

二、舉全國之力興建、舉國關注的三峽工程,真的不存在豆腐渣的問題。這點不想多講,用腳後跟考慮一下就行。如果按我的看法,倒不如說在安全考慮上層層加碼,造成工程安全的余富很大,事實上有點浪費。

———————————————————— 原答案——————————————————

不查資料了,憑記憶寫答案吧,純原創。

唯一能造成三峽水庫垮壩的因素是核戰爭。這是經過反覆論證後的結論,參見有關文獻,相信百度上也能搜到很多。(搜了一下,還真不多)

如果在滿庫情況下遭到核打擊造成垮壩,後果會怎樣呢?

影響因素有三條:1、三峽水庫的庫區地形特點。2、三峽壩址至三峽出口的地形特點。3、三峽出口以下的地形特點。

分條解釋:

1、三峽庫區細長,從三斗坪到重慶200公里,全程高山聳立,這種存水的形式,在水利術語里,叫槽蓄。形象一點講,三峽水庫像一隻裝滿了水的水龍帶,如果突然打開袋口,水會漸次湧出,不存在整庫幾百億立方米水同時通過同一斷面湧出的情況。

這與758失事的板橋水庫不同,板橋水庫像一隻水盆,打破後整盆水從缺口迅速湧出。

2、印象中,從三峽水庫壩址三斗坪到三峽出口宜昌,有90公里峽江(長江委蔡主任說是20公里,是她說的對)。這段峽江中超過90度的急轉彎好像有9處。潰壩的洪水在這90公里細長彎曲的峽江中折衝激蕩前進,洪峰會迅速衰減。經過計算、和模型實驗,我印象中在三峽出口處,洪峰會衰減到10米左右(相對於原江面而言)

3、三峽出口以下,基本一馬平川,有巨大的洞庭湖和荊江分洪區做為承泄區,加上荊江大堤潰堤後,洪水會慢散,洪峰迅速衰減。不會對武漢造成太大威脅。

洪水的行進,是有速度的,記得三峽上馬前,還按照荊江大堤夜間潰堤和白天潰堤估算死亡人數。那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通訊、交通、社會動員能力下估算的。

三峽水庫的論證,從孫中山時期就已開始,期間論證了無數的方案,做了無數的勘探、調查。三峽工程無論設計還是施工,都是國際壩工史上的典範。工程本身不存在垮壩的可能。

手機碼字,無法提供更多數據,只好定性的說一說。

————————————————補充————————————————

再補充強調一下,三峽工程本身很安全,以上講的只是最壞的一種垮壩情況。如果中國與別國發動核戰爭,是有可能造成三峽垮壩的。如果真的發生核戰爭,恐怕絕大多數人盼的是快點在老子頭上丟一顆核彈,痛快死了算鳥,那時真不會有人關心三峽水庫垮不垮呢。


這個問題學水工的同學應該都知道吧,每個學水工的同學應該都有去三峽實習過,實習的第一天一般都是聽講座,那個講座的老工程師應該都有說過。

理論上說三峽是不會因為自然原因潰壩的,最大的可能是戰爭。如果你去旅遊,導遊會告訴你的官方說法是大壩屬於聯合國公約規定的戰爭中的保護建築,不能炸的。當然這只是官方說法,實際上以我朝對本土安全的敏感,基本上什麼事都做過最壞打算的,我們做過潰壩實驗,結果是湖北的同志們趕快跑,湖北是基本完蛋了,尤其是宜昌的人,三峽就在你們那,當然你們最慘。影響大概是到上海可以結束(注意,這個結束不是沒有影響了)。綜合考慮的結果是,代價我們可以承受的起。

順便說一下,湖北的朋友不要太害怕,就算出問題了,也有你們的反應時間,宜昌是可以大約24小時的反應時間。要知道,三峽下面還有個葛洲壩呢,當初設計葛洲壩,就有著萬一要是三峽出問題了,可以靠葛洲壩來爭取反應時間的目的在。當然,最重要的目的是作為三峽的反調節水庫。

我怎麼覺得我引起了不必要的恐慌?大家應該只是開玩笑的吧,以防萬一,我還是申明一下,我所說的都是最壞情況,發生的概率非常低,各位與其擔心這個,還不如擔心出門的時候被車撞了,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還大點。


答主好像逗比了,有點答非所問了,當時想的是首先你連弄潰壩都做不到,還考慮什麼後果,結果寫著寫著就歪了,寫的時候很匆忙對不起。。。。。

另:答主非水利專業人士,是個工科狗,比較喜歡和水有關的結構物,工科狗喜歡搜集資料,就把平時的資料放出來,和更多人分享觀點。

第一·三峽是重力壩,相當於自身墩起來的一座山,常規打擊很難破壞,核打擊的話效費比太低,都打中部了,不如打擊東部經濟人口密集區,

第二三峽選址三斗坪,當年選址一共有15個參考壩區,結果選址三斗坪原因就是三斗坪地下為堅硬完整的花崗岩,天然地基強度好,所以地質災害不用擔心。

第三三峽向下有數道彎曲,天然彎曲的河道會減緩水流,在三峽下游還有葛洲壩,也會保障下游安全。

第四三峽設計時,水利部模擬過潰壩1000米 700米和400米,在經過科學的實驗模擬後才通過現行的修建計劃。

最後 戰時肯定會減少庫存,來保證即使潰壩的水頭也不會太大的。三峽最大泄洪能力是每秒11萬立方 11 0000x60x60x24=95 億立方,三峽庫容才多少?393億方,幾天之內三峽庫容就能清空

綜上,三峽工程是無數專家用無數的數據思考出來的,三峽籌划了一個世紀,無數工程師為解決種種問題也思考了一個世紀,關於建和不建撕逼了太多,可以這麼說,現行方案是經過無數考慮的最優方案。另外央視有個三峽的紀錄片,全景展示了從提出,到規劃,到撕逼,和最終的批准施工。


作為一個外行我不懂,但我看過個老師的論述,貼給樓主。以下是內容:

===============

(1)「隔行如隔山」

這句話是發自肺腑的,也是我平時絕少參與其他行業論戰的原因。對於三峽這樣的巨型工程,國內外水電界、環保界內部雖也有一些爭論,但都已經非常深入和細緻了,而微博或微信上對XX年一遇洪水、誘發XX大地震等看似頭頭是道的分析,從業人員都是當作笑話來看的。用Google搜一搜,會發現也有一些行內人士站出來解釋和反駁過,但都被反對的聲音淹沒了。從我另一個長篇回答《 如何衡量建設一個水電站的造價,規模,造價,回報率?》可以看出,水電站的規劃和設計是非常嚴謹的過程。像三峽這種巨型工程,光設計費就有上百億,從水文與水能研究和規劃,到十幾萬米的鑽孔和分析,到建築物的選址比選和結構設計,最後再繪製詳細的混凝土鋼筋圖。數百人花十幾年來研究和計算,設計成果要用汽車裝(基礎資料要用火車裝)。即使是這樣,在大大小小的方案審查會上,專家或領導還是會提出一堆或內行或外行的問題和意見,建設單位就再花千百萬去做模型試驗和專題研究,如水庫誘發地震研究、河道水力學模型、壩址地質力學模型、蒸發對氣候的影響等。幾千億的人民幣,不是隨隨便便就投下去的。這裡無法一個個展開說,我只能拍著胸脯說,請你相信, 外行能想到的技術問題,內行早已想到過,這一思路甚至對任一理工學科都通用。下面我針對性地解釋題干中說到的幾個問題。

(2)解釋幾個問題

長江防洪角度

我注意到維基百科上甚至有「三峽大壩防洪能力誤讀事件」這一詞條,這個我要解釋一下。首先,水文氣象學中講到的「百年一遇」並不是精確地指大約百年就會出現一次,而是指每年出現的概率是1%。同理「千年一遇」指的是每年0.1%,「萬年一遇」指的是每年0.01%,"20年一遇「就是每年5%。0.01%的數據也不是在一萬年的資料中翻出來的,而是根據50或80年的資料計算出來的。這種「N年一遇」的說法我曾有機會向鄭守仁和張超然院士請教過,是長期以來約定俗成的叫法,的確很容易讓公眾誤解。對於維基百科這個詞條里提到的前後說法不一的問題,是新聞題目過於簡略造成的誤會。實際上嚴謹而又簡略的說法是這樣的——「三峽面臨0.01%洪水時大壩不垮,但已無暇發電,僅能全力泄洪,其下游如同沒有三峽一樣需要直面洪水;三峽面臨0.1%洪水時仍有餘力發電,甚至能幫下游抵擋一陣以便人員撤離;三峽面臨1%洪水時如大軍陣前橫刀立馬,攔蓄所有洪水力保下游無虞」。這樣是不是很好懂了?根據史料記載,長江最大的洪水是1860年的每秒9萬噸,我們這代人經歷過的1998年洪水僅有每秒6萬噸。而三峽1%的洪水就已經考慮得很大了,是每秒8.37萬噸,0.1%達到每秒9.88萬噸!再遇到1998年洪水我橫刀立馬啊!再遇到1860洪水也不會死人啊!這樣一想有沒有感覺大壩很牛逼?

能源發展角度

對政府而言,三峽工程必然收益大於投入,幾千億買來的防洪能力提升、供電能力提升,那是官員的政績。這裡不解釋「收益都是央企的不是百姓的」這類政治問題,單論能源戰略。華東和華中地區的朋友前幾年可能都會有被「拉閘限電」的悲慘經歷,這幾年可能就好一點了,因為多個水電核電已經投產了。國家要解決GDP增長、解決新增就業人口,就要不斷地開發生產力,那麼就必然要用電。可是,煤的產量是固定的,煤礦企業早已火力全開,但還是不夠火力發電廠用,不上水電怎麼辦吶。何況開發水電是很划算的。三峽平均每年發850億度電(根據江水流量略有浮動),這是什麼概念呢?2013年黑龍江一省全社會用電量是850億度,湖北一省全社會用電量是1600億度。三峽發的電,每度由電網公司以0.25元的價格收購,這一年就是200億元,十年就回本了啊,再往後簡直就是印鈔機!何況水電站是沒有「壽命」這個說法的,像網上說三峽大壩壽命只有60年我只能呵呵一笑。三峽專門留了170億立方的庫容給泥沙,現在每年僅有1.5億立方泥沙留在庫內,將來由於上游開發,還會逐年減少。大壩只要不垮這電就能一直發下去。所以國電、華能、華電等五大傳統電企,也爭著搶著去建水電站,因為真的一本萬利啊(三峽由於移民工程浩大,所以成本還算高的,一般水電站5~8年回本)!2008年金融海嘯前幾年,用電量巨大,煤價暴漲,那幾年電力企業在火電板塊都是虧的,誰水電站建得多誰笑!

環境保護角度

發達如美、法等國,上世紀都已經把國內水電站開發完了,所以這些國家官方現在也很少指責中國的水電開發了。因為大家都知道,比起粗放式建設的火電廠的碳、硫排放(正規大火電廠要好得多),水電已是非常清潔的能源,因為水電基本上是「零排放」(相對水電站對發電量的貢獻,建設時的哪些建築材料生產過程的碳排放是毛毛雨)。在哥本哈根國際會議上,中國承諾在2020年減少碳排放,方法之一就是用水電換下小火電,這也是受到國際一眾環保組織、環保強國的認可的。比起小火電排放到大氣中不知道今後怎麼處理的碳和硫,水庫誘發的次生災害是「可控」的。網上流傳的水蒸氣逆襲、庫區地震肆虐其實是不符合科學常識的。近十年國內外災難都在增多,不能把什麼都往三峽水庫上扯吧。看看地圖,水庫對長江水位的抬升不過是一丁點,不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的。

對百姓是好是壞

分開看吧,移民的和不移民的。移民我後面講。不移民的恐怕還是好處大,要不是便宜的水電和核電,電價早漲到不知道哪裡去了,這幾年通脹那麼厲害,可是電價基本上沒漲啊,華東華中的同學們你們都是三峽的受益者啊。說到國家層面,財政投資是有規劃的,比如每年5000億給醫療、5000億給教育、5000億給能源,這錢不投能源也不會發到我們每個人手裡,我們只管拚命幹活交稅好嗎!不建水電站他們也不會少收稅好嗎!至於說到造福百姓,誰知道!百姓只要收入、社保越來越高,花銷越來越少就好了啊。

(3)負面影響

乾貨來了!現在真正讓行業內人士頭痛的,是這樣三個問題,以後吐槽請集中在這三點上。

移民

移民的同志們犧牲太大了!尤其建三峽的時候,國家在移民這一塊還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研究不透、補助不足、扶植不夠。領導一聲令下,搬!多少人離鄉背井。這是當時國家治理手段的嚴重缺陷,留下了諸多遺留問題。所以現在矯枉過正啊同志們!現在的要求是」先移民,後建設「,移民規劃做不好工程不許干!居民新址選得不滿意重新選!我們做一個鄉鎮的安置規劃給他做了九遍啊!九遍啊!施工圖都出了,結果鄉長說換位置!說原址風水不好!但這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工程上的問題可以用計算解決,社會學上的問題就複雜了,現在看來再好的點,居民移過來之後生活得好不好,很難講。

生態

魚道根本沒用的好嗎!你引魚裝置火力全開它也不來的好嗎!那是長江啊,多少水生動物、庫區植物都會死的,會絕種的!人類的發展對動植物的影響簡直是碾壓啊,動植物在人類面前都是戰鬥力只有0的渣渣啊!

環境

我們有時在怒江、雅江上選水電站站址的時候也會覺得內疚。青山綠水啊,會消失的啊。挖山啊,真的是綠油油的山啊,全炸了啊!有時候我們也想,真的不要建了,不要建了,核電快快發展,我們也節約用電,國家你環保法律嚴一點,讓我們這幫孫子小心一點,給孩子們留一點東西吧。


發現很多人還是糾結於潰壩的後果,那麼我們可以考慮下面這些問題:

1.假如有一天太陽黑子大暴發,導致地球上的無線通信徹底毀滅,那麼晚上我不能跟女朋友打電話了怎麼辦?

2.假設世界上連續發了很多場洪水,所有的小麥產區都淹了,可是我不喜歡吃大米只喜歡麵食該怎麼辦啊?

3.假設外星人侵略地球,而且是可以改變物理規律的高等外星文明,導致地球上的計算機全都不能用了,明天的LOL我不能簽到了可怎麼辦啊?

其實題主擔心三峽潰壩的災害,和上面這三個扯淡的問題本質上是一樣的。能讓三峽潰壩的災害,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已經遠遠超過了讓中國完蛋的範圍,那是要讓整個地球一起完蛋的節奏。

至於為什麼有這個判斷,上面的專業論述已經很多,不浪費篇幅了。


看我看我~here~here~身為一個學水利正好又是水利水電工程的考研狗的我想說幾句。

首先對於地震這一因素而言。大壩作為擋水建築物與工民建不同主要承受的是來自水的水平應力,而地震所給建築物造成危害的也就是水平應力。相對主要的水壓力來說,地震只是附加應力,也就是說,對於大壩而言地震對它造成的危害遠遠小於水壓力。所以在設計階段是對於一些中小型大壩來說設計時可以不考慮地震荷載,(當然說到這裡有人會說,不考慮是黑心工程之類的了,那麼在這裡多說一句,工程為的就是使工程安全與造價達到優化,就好比現在室外28度穿件外套就可以了就不用再披著被子出門了一個道理。)但是,對於三峽來說屬於大型工程,在設計時是考慮了地震荷載的,水工上的這個地震荷載考慮與工民建不同,不是所謂的抗震等級什麼的,簡而言之,如果有地震能震垮三峽大壩,那估計是恐龍滅亡事件即視感了。

其次,對於人禍而言,三峽的戰略位置也是經過考量的,這個就牽扯到軍事上的事了,導彈攔截之類的,畢竟不通軍事,這個我就不作評論了。但是要知道如果是可預知的人禍,那麼可以採取的下下策便是舍小保大,比如說將水拍到泄洪區而保一些戰略重鎮之類的,但是這是萬不得已才會用的方法,所以是下下策。

對於三峽來說,它的壩址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是最堅硬的花崗岩。而且葛洲壩的建設就是為三峽做鋪墊的,相當於是三峽的試驗模型,因為葛洲壩的成功才開始建設三峽。對於三峽的功用來說,它的一個作用是為了防洪也就是治水,而它在這方面的功勞可以對比三峽建成前後周邊地區的洪水資料就可以得出結論。另一個作用便是發電,那麼對於爭議的電價來說,不能僅僅看到現在的電價高於之前便得出三峽無用的結論,應該結合前後用電發展情況進行對比再做評價,我國現在的水力發電所佔的比重還不大,火力發電還是主導,因此水電其實起到的更大的是對電的調峰作用而非主導。

最後,說到三峽大家都在說黃萬里的反對,其實黃萬里反對三峽的原因是因為他考慮的是三峽大壩建成之後的泥沙問題,他提出建成之後的泥沙以卵石為主,會對水工建築物帶來嚴重危害,所以反對,而不是所謂的三峽大壩禍國殃民。針對這個問題,三峽的建設者也採納了黃萬里的意見,在三峽的上游段建設了其他的大壩以提前攔截泥沙(卵石),當然這樣一來卵石問題便轉移到了其他上游大壩上,在這方面也在不斷的改善泥沙問題,就好比作業,一天做完會累死人,但是每天做一點一個月做完就相對輕鬆多了,難題也就有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了。

我想推薦大家可以去網上看有關三峽大壩介紹的視頻,搜索關鍵字三峽大壩就可以找到。有關的書籍也不少,也可以看下。對於三峽建設者們,除了黃萬里,大家還可以了解下潘家錚和林一山,關於他們的傳記或者訪談都可以看下,當然還有其他的建設者們也值得了解。

我以上的話的憑據來源有以下幾個方面:1、大一的時候認識實習,去了葛洲壩、三峽大壩,by the way,我們去三峽不是去景點,是真的去了壩上,嗯,對,就是進去還得過三道安檢口的壩上,其中三峽大壩兩側的山體有看到,包括其中的邊坡錨固也看了,五級船閘也看了,挑流消能也看了,葛洲壩就更不用說了。當時給我們講解三峽大壩的是一位已經九十歲高齡的李工程師,他是當時三峽建設的參與者之一,他先是在前一天花了近六個小時的時間給我們在報告廳講了介紹了三峽,並展示了當年建設者們繪製的地質地形圖以及大壩的布置圖等材料,然後再花一天時間在大壩現場讓我們一邊看一邊講解。

2、我們的專業課老師們在上課的時候會經常穿插三峽大壩為例讓我們加深印象,換言之幾乎所有的水工學生(不僅僅是我們學校的哈~)三峽的信息是必須要了解的。

嗯,這些也只是我按自己所知的答案,如果有不妥的地方還請指正,有不同的看法也可以互相交流,如果有言語不當的地方還請包涵~就醬~考研汪看書去了~^_^

——————————————————————————————————————————

嗯,我也發現偏題了,那麼再補充一下,綜上所述,垮壩原因分成兩種

1、自然災害,其中以地震災害為主。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垮壩,那麼導致的後果就是末日即視感,並不是因為垮壩本身的災害多大而是造成垮壩的自然災害的威力很大,至於兩者間的關係上面有說,就不複製了。

2、人為因素,其中戰爭因素為主。如果是人為因素導致的,那麼後果分為兩種,如果是可預警的災害那麼處於泄洪區的地方會毀滅(不知道這個詞恰不恰當。。。)然後就是戰爭ing,如果是不可預警的話那麼大半個中國被水毀壞不是沒有可能的。

補充一下,其實三峽帶來的問題相比之下,垮壩雖然後果十分嚴重,但是概率不大,對於三峽來說最值得解決的問題也可以說是現在的難題其實是水質變差的問題以及相應的生態問題,當然這些問題也都在大牛們也在努力解決ing。


終於有個跟水利沾邊的問題這麼多人關注啦~我等在知乎潛伏這麼久,可以在這個問題下面找同行了。

//~~~~~~~~~~~~~~~~~~~~~~//

先說看法:三峽大壩如果潰壩,那麼單說潰壩本身是不會造成太大的災害的。使三峽大壩潰壩的災害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實際上真的不用分析那麼多。根據現在的洪水預報技術以及水庫防洪調度技術,三峽水庫是不會因水位過高而潰壩的(三峽大壩作為混凝土重力壩,原則上講洪水漫過壩頂,也不會導致大壩潰掉)。在三峽水庫調度的過程中,大壩是不可能被洪水衝垮的,反而會產生湖北已經變成「北湖」的時候,而三峽大壩本身仍不會潰掉。

那麼就目前來看如果三峽大壩潰壩,那麼一定具有足夠長的遇見期。在這個遇見期內,三峽水庫的水位一定已經消落到某個水位以下了。而在這個水位下大壩潰掉後,下泄的流量不會太大的,對下游基本不會造成大的災害。

關於下泄流量問題:三峽水庫作為一個「狹長」(回水基本到重慶)的水庫,那麼即使水庫在較高水位潰壩,下泄流量也不會太誇張,大壩下游很長一段河道相當曲折,洪水出這段蜿蜒曲折的河道後勢能將得到很大的削減。

所以大兄弟們還是應該放心的......


謝邀。

理論上三峽潰壩的可能性極低。在設計上也採用了相對保守,也是可靠性最高的混凝土重力壩方案(幾乎沒聽過這種壩型有潰壩的,豆腐渣工程除外)。可以把三峽大壩當做是一座山,炸山哪那麼容易,就算是核武器,也不是一兩發能解決的。

如果萬一潰壩,那結果真不好說。但沒經過水力計算和模型分析的答案都是耍流氓。

PS1:我個人是相信設計三峽的水利前輩和同行對此問題有充分的考慮和嚴謹的計算,但計算的成果和最終領導的決策又是兩回事了,大家都懂的。

PS2:像三峽這麼大型的工程,必須進行水力模型試驗才能確定潰壩的影響,並且是反覆多次。我本人是沒有能力算的。


據傳,誰敢攻擊我三峽,我就實施核反擊。

所以後果就是,長江中下游會損失嚴重,那個2B國家被我核打擊回到石器時代。


很多同行說的很好了,但發現評論里很多行業外的朋友不能理解,為什麼題主問潰壩會怎樣我們卻回答潰壩的概率很小。問題出在對潰壩的理解,不說專業名詞,打個比方,大家把大壩和兩岸山體想像成一個水盆,現在我在盆上鑿個洞,水會漏。但那不叫潰壩叫漏水(並不貼切,一時想不到更合適的例子,同行輕噴)。潰壩相當於這水盆突然的,啪,碎掉了,或者啪,整盆水缺了很大一大塊,嘩啦,水體瞬間傾瀉而出…我們水壩和兩岸山體又不是玻璃陶瓷做的,比起潰壩我們更擔心泥沙問題,長期緩慢累積下來的環境問題。

另一個要說的是一個情況,哐當,體量足夠的物體掉入盛滿水的是盆里,水直接從水盆里濺出來,後果類似於潰壩。這個出現過真實案例,具體哪個國家哪個壩忘了,由於是混凝土拱壩,受力條件很好,僅壩頂有個缺口,其程度相當相比於水壩體量,類似於你家吃飯的碗,頂上碰了點小缺口。水壩整體都還是穩定的。當時大致情況是庫岸山體,整體的,突然的滑坡(想像下泥石流)。滑坡體沖入水庫,水直接濺起百米高,翻越水壩沖向下游…這樣情況當時那個水壩居然都是基本完好的。這個案例給我帶來的震驚遠遠大於我國的板橋水庫事件。

至於題主問的,潰壩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這個取決於潰口尺寸,位置,形狀,以及潰壩時的壩前水頭,上下游情況等等。這些條件都不知道,你抓個多專的專家都無法給你一個參考性的描述。此外潰壩洪水其計算方法僅有個半經驗半理論公式,半經驗意味著,其適用範圍比較有限。針對特定工程,會專門建立模型,進行大量的,反覆的實驗,才能得處一個具有參考意義的結論。三峽設計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高速水力實驗,而且,是同一實驗,兩所以上不同高校的實驗室都要做,互為檢驗。具體實驗過程只有親身參與者才知道其所參與的實驗的內容,實驗過程你抓個內行來看,如果主攻方向不同,都只能了解個大概。所以,題主問的問題,實在太寬泛了。我也只能做個極起外行的回答,如果潰壩,那結果是災難性的,遠大於暴雨洪水,一座中型水庫潰壩,就很可能摧毀一座小縣城。可對於從業者,思路首先是防患於未然,地勘、設計、施工、運行管理都要盡量完善,完善完善再完善。其次是監測預報應急預案,最後才是預警組織轉移,讓問題再盡量小的時候被發現和控制。潰壩以後咋辦?泄洪清庫容啊,將威力見到最小,然後災後重建啊。如果潰壩原因是自然災害,那必是移山倒海之力,渺小的人類還想啥,跑呀?難道還召喚復仇者聯盟么…如果是維護運行調度等人為原因,我想問,如此重中之重,都考慮了核武威脅的工程,你確定都敢在這上面捅婁子,不會先於潰壩就有點亡黨亡國了么。如果是戰爭…現代社會的武力和戰爭觀念面前,大國間的戰爭打到要炸壩…那是打成啥樣了。各位如果非要假設什麼原因能使三峽潰壩,我只能說,導致原因比潰壩更加可怕,那種威脅前,不覺得一座三峽大壩太渺小了么…

最後,本人並非覺得三峽有多好,業內在許多方面都有爭議,連理念都有分歧,但潰壩這個的擔心真的不在點上…


答案更新在後面

學水利出身

三峽大壩是重力壩,是建在岩基上的,如果水流漫壩衝擊岩基很難會使岩基發生破壞。重力壩是通過自身重力阻擋水流的,自身呈梯形,力學性能良好,除非是裡面的鋼筋大規模斷裂,否則潰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真正需要擔心潰壩是土石壩,壩兩岸水位高差過大都有可能造成壩體滑坡,如果漫頂土石壩必潰!

10月11更新,分析一下能使三峽潰壩的情況。

1.核彈擊毀:根據模擬實驗得出要使三峽完全被核彈擊毀需要3到5顆百萬當量的核彈直接命中,如果真到了那種情況,中國擔心的應該是滅國了,能讓3到5顆核彈直接命中三峽,代表著中國二炮部隊已奔潰,中國二線以上大城市已毀滅,那時候誰會在意大水?

2.地震震毀:三峽建設前光地質考察了十幾年,為的就是避開強地震帶,可以這麼說,直接在三峽下面發生地震把三峽剪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三峽周邊地震,使三峽發生沉降是有可能的,但是不會使三峽完全喪失攔水能力,真正能把三峽完全震毀的時候,人們擔心的就完全不是水災了,而是這場地陣足以毀滅華南。

3.工程問題:這是最不可能的,樓上答案說的好,哪怕天安門豆腐渣,都不用擔心三峽豆腐渣,這個工程是中國在水利方面的形象工程,也是中國幾代人攜手建設的世紀工程,代表著中國水利水電工程的最高技術,出現質量問題無疑就是打全體水利從業人員的臉。


以下是方舟子的微博合集《方舟子看三峽》:

@方舟子: 美國大約有75,000座水壩,其中大壩8,100多座,大約2,400座是水電站。第一高壩為1966年建成的加州Oroville大壩,高230米。 著名的胡佛大壩是第二高壩,221米。最近完成的大壩有1999年建成的加州七橡樹大壩,高193米,2003年建成的加州Olivenhain大壩,高 94米。

@方舟子:三峽電站是世界最大的電站,總裝機容量世界第一,但是三峽水庫不是世界最大的水庫,在世界水庫的排名只是第24位,一些大水庫的水域面積和蓄水量要比三峽水庫大幾倍甚至十幾倍,且都已建成半個多世紀。如果水庫真的對氣候有影響的話,三峽水庫還排不上號。

//@方舟子:美國第一大、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怎麼樣?那上面有40多座大壩。//@毛毛語絲:科羅拉多河於美國和長江於中國能等同嗎?//@方舟子:胡佛大壩總庫容352億立方米,僅次於三峽(393億)。胡佛大壩攔江建在美國主要河流科羅拉多河上,河上還有20多座大壩,如果在中國,早被罵慘了。

//@方舟子:世界第二、第九大水庫都在加拿大,那地方怎麼樣?//@nknymphet:都不是什麼好地方 //@方舟子: 回復@考拉2009:按面積算世界最大水庫是迦納的沃爾特水庫,8482平方公里,三峽是1045平方公里。按庫容算世界最大的水庫是辛巴威的卡里巴水庫,1800億立方米,三峽是393立方米。

//@方舟子:打人之前先發打贏預告,是柿油黨的創舉。我們靜等原已聲稱「最近細讀黃萬里著作」的五嶽謊人惡補幾天之後如何證明黃萬里的預言如何一一應驗,讓重慶的「長江已經快成河溝」。

//@方舟子:這就是柿油黨一貫標榜的「教養」和「風度」。//@三思柯南:翻譯一下:「看我的姿勢多麼優美!相比之下我用的論據是真是假根本不重要。我們有更大的目標!!」//@笑蜀:說得好,他算個屁,小丑耳。我們有更大的目標,就是追問為什麼明明禍國殃民的事,卻誰也擋不住,到了今天才來馬後炮

@五嶽散人: 越寫這個關於三峽的長文,就越是對這個有興趣。前段時間看還不覺得什麼,綜合起來有目的閱讀與了解,越覺得這個事情不簡單。打贏方舟子已經沒啥懸念了,有 本事你就別刪當初質疑我的微博。不過,這個目的已經不算什麼了,整個工程以及後續的東西,才真的要好好梳理一下成文才行。

//@方舟子: 五嶽謊人原先說:「最近細讀其著作,才知道黃先生的預言一一應驗。」惡補後變成:「現在細讀其著作,才知道黃先生的預言一一還未應驗,但並不是說他的預言 失效。」大家爭論的是當前的氣象乾旱,他能扯到無關的N年後水文乾旱,他老婆是穿越N年後給他打電話說重慶「長江已經快成河溝了」?

————————我叫分割線————————

以下是方舟子的科普文章《水壩壽命到底有多長?》:

  近幾年來國內媒體上不斷地出現反對建壩開發水電的呼聲,其中一條經常被提到的理由,就是水壩壽命有限,因此水電並非永不枯竭的可再生能源。這個推理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水壩就像一切人工建築,當然都有一定的使用壽命,但是一座水壩報廢了,並不等於一條江的水電資源枯竭了,完全可以再在江上建新的水壩繼續利用;一條江的水電資源枯竭了,也不等於全世界的水電資源枯竭了。只要地球上還存在著有落差的江河,水電資源就是永不枯竭的。

  不過,如果水壩的壽命不長的話,是否值得大興土木去建它,倒是需要慎重考慮的。那麼大壩的壽命到底有多長呢?著名「環保人士」對此卻沒有統一口徑。

  有的說最多只有50年,例如「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高明在一篇反對怒江建壩的文章中如此說:「僳僳族、怒族、獨龍族等少數民族持續利用了這些土地2000多年,且還可持續利用下去,而水壩的壽命只有短短的50年!」

  有的則以100年為上限,例如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委員、多家環保民間組織成員沈孝輝在《怒江六問》一文中說:「水力發電不屬於『可再生』能源,是因為水庫大壩是有壽命的,一般為幾十年至100年不等。」《中國環境報》記者、「自然之友」成員丁品也說:「一般水庫大壩壽命只有幾十年,最多也不超過百年。」

  最近「自然之友」會長梁從誡在接受《中國投資》雜誌的採訪時,又把水壩的壽命翻了一番:「所有的水壩都是有壽命的,大概壽命200年。人類建水壩用來發電、灌溉整體不會超過200年。」

  我查了一些國外的資料,發現有的說水壩的典型壽命為50年,有的說是100年。大概這就是國內反壩人士的資料來源。但是典型壽命只不過是說多數水壩(包括小型水壩)如此,卻不是壽命的上限,所有水壩都不能超過它。據三峽總公司總工程師張超然介紹,三峽大壩「是按照千年設計,萬年的膠合來考慮的」,在反壩人士看來,應屬天方夜譚吧。

  我國著名水電工程專家潘家錚院士對此是這麼說的:「水壩如人也有壽命,但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不能籠統說一座壩有多少年壽命。早年修建的小土壩技術水平低,壽命必然短。如果按現代的科學技術設計施工,維護良好的水壩,運行時間就很長了,我們常說百年大計,水壩壽命就不止一兩百年,如三峽這樣的現代化工程,至少能運行上千年。要知道,兩千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現在還在運行啊。」

  我們該聽誰的呢?本來水電專家在這個專業問題上是最有發言權的,但是許多人認為他們有維護本行業利益的嫌疑,反而更願意相信外行的話。其實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國內水電站的新聞,就可以知道「短短的50年」的說法是無稽之談。國內有些著名水電站建成的時間早就超過了50年,例如吉林豐滿水電站1942年建成,到現在還在運行。中國第一個水電站雲南石龍壩電站1912年建成,也還在發電,最近聽說要退役當文物了,也是由於水源污染、枯竭造成的,並非水壩本身不行了。美國著名的胡佛大壩今年要慶祝建成70周年了,卻絲毫沒有退役的跡象。

  要證偽「大壩壽命最多不超過百年」的說法,則需要到國外去找。的確,國外有許多現役水壩的壽命已超過了百年,例如埃及尼羅河上的阿斯旺舊壩於1902年建成,美國密歇根的波德曼水壩建成於1894年。人類開發水電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近期內自然無法證偽梁從誡的說法。但是這種說法又有什麼根據呢?如果僅僅是因為目前還無法被證偽就能成立,我們豈不是也可以繼續翻番,說水壩的壽命是400年、800年、1600年……你證偽給我看看?

  《中國投資》的報道稱:「寬容和保留反對的意見對這個社會是一筆財產。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家錚曾評價對三峽持有異議的人:『那些反對大壩建設的人,實際上也對大壩的建設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對於那些屬於學術爭論的反對意見,也許如此,但是像這些反壩人士這樣在媒體上信口開河,除了誤導外行和讓內行笑話之外,不知還能有什麼作用,算什麼社會財富?

怒江小水電停建是值得高興的好事嗎? - 雅赫維的回答


先上乾貨,三峽潰壩的影響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嚴重。以下內容來自於《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安全及長期使用問題研究》,作者是鄭守仁院士。

1983—1988年在湖北省蒲圻陸水水庫壩址試驗場進行了大比尺(水平比尺1∶500,垂直比尺1∶250)的潰壩試驗研究,潰壩模型範圍壩址上游為全庫區,下游至沙市以下6km。潰壩試驗研究以下2種情況:①大壩瞬時全潰(沿壩基全斷面潰決),潰口寬分別為200m,250m,400m,1000m;②大壩瞬時半潰(壩體沿孔口處潰決,高程110.00m以下壩體尚能攔蓄庫水)潰口寬分別為400m和1000m。試驗結果表明:三峽大壩遭受核武器破壞而壩體全潰時,100餘億m3庫水短時間內下泄,壩址至沙市江段沿岸受潰壩形成的特大洪水直接衝擊而導致洪水災害。但由於三峽水庫為峽谷河道型水庫,潰壩後壩上游水面坡降陡,突泄庫水水量受峽谷控制,潰壩洪峰尖削,歷時很短,僅數分鐘即急劇下降。壩址下游長約40km為西陵峽江段,且多急彎;尤其是蓮沱至南津關長20km的峽谷,兩岸山體陡峻,江面寬200~300m,還有3處90°的彎道,峽谷河道對潰壩突泄庫水有很大的約束作用,使潰壩洪峰衰減很快。為減輕潰壩洪水對下游的災害,考慮臨戰前適當降低庫水位運行並在下游採取相應的分洪措施,可以將潰壩洪水淹沒損失限制在一定範圍內。在庫水位145m的試驗條件下,宜昌水文站實測潰壩洪水過程,流量大於60000m3/s的時間僅2d多,一般情況下3~5d潰壩洪水即全部退至原河槽內。與天然洪水相比,潰壩洪水峰高而量小,如1870年的歷史洪水和1954年的大洪水,宜昌水文站洪水流量長期居高不下,洪量超過1000億m3。潰壩試驗表明,採取預降庫水位和分洪措施後,潰壩最大的洪水災害面積為3000km2左右,淹沒農田為13.33萬hm2,受災人口為100多萬人,淹沒範圍只相當於1954年洪水導致長江中下游淹沒範圍的4%左右,遠小於歷史上發生的一次大洪水的災害損失。災害範圍局限在上荊江一帶洲灘圍垸內,不至於影響沙市和荊江大堤的安全,屬於局部地區性災害。在採取一些防護措施後,災害可進一步減輕。


水庫有個正常水位,有個警戒水位(這個水位依舊在大壩承受範圍內)

超過警戒水位後,會有溢流孔!!!

或者直接從大壩頂端漫流(就算到了這個地步,大壩依然是安全的)

很多大型水電站設計要求是:在突發事件下,短時間內無人值守,大壩也能承受水位漫頂

給大壩開幾個孔?

沒見過大壩開啟強力泄洪模式?

炸船閘?

你確定這麼高水位能用單級船閘?

都分級的好不好?

船閘是最不怕炸的好不好?

頂多就是個溢流孔罷了!!!

小水電站潰壩的原因大多是:

大暴雨後!

泥石流衝擊!!!

泥石流衝擊!!!

泥石流衝擊!!!

與其擔心潰壩

不如擔心廣東的核電站發生嚴重熔堆事故

又剛好遇上強颱風吧~~

想想輻射雲被風颳得遍布江南

這酸爽才讓人睡不著

強烈要求題主開個核電站熔堆遇上強颱風怎麼辦的話題!!!


三峽潰壩很嚴重,同樣,核電站事故也很嚴重,但為什麼還要建核電站?美國甚至建了100多個核電站,為什麼美國敢建那麼多核電站?不怕別國攻擊嗎?當然怕,但他有強大的武力,有導彈防禦系統,甚至把太平洋和大西洋都納入了管理,所以美國的戰略縱深非常大。中國若想保障三峽和核電站的安全,必須把東海南海納入勢力範圍內(包括台灣),大力發展武力,從而威懾對中國有敵意的國家,並且也要建防禦系統,甚至空基武器,只有到了沒有哪個國家敢嘗試攻擊中國的地步,中國的三峽和核電站才能安全!就像@Woody huang


說的:「能夠使三峽大壩潰壩的災害的後果,可比三峽大壩潰壩本身嚴重多了」。


想起了以前彎彎某名嘴在電視里叫囂xx導彈打到三峽,我想真有那麼一天,估計台北已經轟平了吧


推薦閱讀:

華為的麒麟 950 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人類對於未來科技的預期是否過於樂觀?
如何看待美國對中國 4 家超算機構禁售英特爾至強處理器?
有哪些常見民用技術是從航空航天技術轉化而來的?
為什麼一些手機的低配版是降頻的CPU?真的是因為降頻的CPU是次品嗎?

TAG:自然科學 | 科技 | 水利 | 中國 | 帶有假設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