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李如一 IPN 播客旗下節目的主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IPN 下面除了李如一自己的《IT 公論》,還有《流行通信》、《太醫來了》、《味之道》、《內核恐慌》、《無次元》等一系列節目。

據說李如一是個強迫症患者,會給參與錄音的嘉賓寫一千字的錄音注意事項,這是真的嗎?


李如一也沒有給我主持的《內核恐慌》嘉賓[1]寫過一千字指南,不過最近有告訴我們主播們如何提醒聽眾通過訂閱來收聽而不是微信。

節選這封 bcc 給所有主播的電子郵件如下:

社交網路追求的所謂「高傳播」是以去除語境爲代價的。高傳播意味著一期節目可以被連根拔起,隨風飄揚。被在各種渠道廣泛傳播本身不是壞事,但我們需要保證這些被拔起的節目本身包含所有指向節目本體(主要就是各檔節目的網站)的信息。

現在基本每檔節目的開頭和結尾都有了一定的規範性,不過這裡我希望大家今後在每期節目開頭口播一下網址。雖然網址在每期的 show notes 裏有,但並非人人都會去讀。很多主播在節目結束時會播報網址,但有很多人不會聽完一整期。所以還請大家在開頭和結尾都播報一次吧。

播報網址時,請使用中等偏慢的語速。也可以考慮連續讀兩次。

- - -

《內核恐慌》的緣起,基本就是李如一希望 IPN 能有一款 hardcore 一點的編程類節目,「大概類似於程序員們在 water cooler 旁邊或吸煙室裡面會討論的話題」,由 Rio 和我主持。一開始我覺得&我根本只在吸煙室里聊公司八卦而已&這樣的話題不必另拆一個節目,完全可以做在 《IT 公論》以內,一期軟的一期硬的;不過李如一堅持應該獨立。根據過往經驗我相信事實通常會證明他是對的,就答應試試看。而 Rio 也為此做好了技術準備,繼續節選郵件:

有了 Rio 寫的 CMS,現在需要的就是第一期的提綱以及節目的名字,然後很快就能上線了。

節目名字我提供幾個選擇:

- 硬核科技 Hardcore Tech

- 內核恐慌 Kernel Panic

- 壞比好更好 Worse is Better

- 比特營造 Bit Builder(借用中國古代建築學「營造」的概念)

我與 Rio 均表示內核恐慌聽起來不錯。當然對此也不是毫無異議:

李:

Kernel Panic 英文是不錯,中文「內核恐慌」我是特意取其陌生化效果,語感具體如何,還要多在舌頭上滾滾才知道。當然如果二位都願意用這個名字,我也沒意見。[...] 就是因爲英文不特別,所以只說中文。

不過其實我很想用營造一詞,但「比特」的確聽起來有點陳舊。有沒有別的想法?

我:

營造法式 -&> 營造程式 -&> 程式營造。

李:

程式營造好。

我:

只是聽起來太台了。

沒關係的。另外如果光用耳朵聽或許還以爲是 urban design 節目呢。

但「程式營造」聽起來非常像《老年程序員夜話》,沒什麼酷勁。

起名這個議題就這樣無疾而終。

- - -

每一期的基本流程大概是這樣:我跟 Rio 選話題,約時間——因為時差的緣故,一般是約在我的晚上,Rio 的上午——然後做功課,總結上一期的 feedback,寫提綱;到時間開始錄音,錄完之後上傳 Dropbox 交給李如一混音,並在節目上線之前寫好 show notes。整個流程里混音無疑是最為辛苦的一個環節,要把所有的音軌對準,要抹掉各種吸鼻涕打嗝或者救護車飛馳而過之類的干擾,要刪掉明顯的口誤或者主播口述「這段一定要刪掉!」的部分然後把剩下的部分拼起來,還不能突兀,最後要把混好的音軌導出,填 metainfo,上傳。而李如一每周要為所有節目混音(似乎 Rio 也混過,但我一直管殺不管埋,不太確定)。混音的過程中他偶爾會發表一些感想,不過這時我一般在睡覺所以都不回。整個流程迄今沒有出過什麼岔子,只是有一期因為主題曲的版權我以為沒問題其實有問題而導致的問題在上線前臨時補了一段;另一期錄了二十來分鐘發現自己沒有戴耳機不得不從頭來過,所幸只有二十分鐘。

- - -

我第一次接觸到 podcast 應該是大四時買了個 iPod 然後在 iTunes 裡面下載了一堆練聽力。當時肯定沒想到八年之後自己也會做個節目出現在裡面。雖然作為主持人我還是太水,很多時候 Rio 即興說點啥我都是在不懂裝懂,但想要找一個比我更適合給 Rio 捧哏的也很難……吧?

通過主持《內核恐慌》,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知識結構,此前許多一知半解的話題變得二知一解,許多以為自己知道的話題也晉級到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境界。不過最為顯著的功效還是語文水平的提升,許多念錯半輩子的字被聽眾來信糾正,講話瞻前顧後顛三倒四的毛病也日漸好轉。總之主持這個節目對我來說助益良多,相較之下其聽眾所能得到的乾貨實在少得可憐。所以每次把錄音拖到 Dropbox 裡面的時候我都會默念李如一先生的文案:「六檔節目[...]雖然主題各有不同,但它們都具備不接地氣、不反智和濕貨多這三個特點」[2],然後我們一直非常不接地氣而且濕得一塌糊塗這件事就會讓我心安理得了。當然,內核恐慌再濕也濕不過 IT 公論:「本節目系一種綜合性之科技節目。收聽對象,並不限於社會上某一階層。凡職業部門不同,知識水準互異,而對於科技有共同興趣者,從任何角度,收聽此秀,不致味同嚼蠟,毫無所得。一切題材,即就雅俗兩極之範圍內,伸縮去取,盡量適用多方面之需要,以求俗不傷雅,雅不背時。」——調寄《分類例解尺牘作法》。

感謝李如一給我的這個機會以及他的辛苦工作。感謝 Rio 的不嫌棄。感謝女朋友贊助的 Blue Microphones ? Yeti 麥克風(是的,本題所有答案都是軟文,都是推廣,就是要你去買這隻麥克風),並在我錄節目或準備節目的時候燒飯做菜刷鍋洗碗端茶倒水輕聲慢步。感謝聽眾們的來信。感謝趙阿萌的這個問題,不問的話我還真沒這麼多感想。

- - -

李如一像個 hub,是唯一一個面見過所有主播的人。我期待有一天所有主播能在線下一聚。這樣一來 Rio 就可以達成他跟席妙雅握手的夙願了。

- - -

[1] 《內核恐慌》請嘉賓血淚史如下:第一次找的嘉賓是李如一自己;第二次苦口婆心請到 @珵cici ,結果被 IT 公論搶去了;一直到二〇一五年二月八日播出的第十期才終於有了正式的嘉賓 @柳成蔭 &也只是被 IT 公論請過兩遍的自己人&

[2] IPN 常見問題解答(FAQ)


已編輯更新:

李如一沒有給我主持的流行通信嘉賓寫過一千字指南,不過最近有告訴我們主播們如何提醒聽眾通過訂閱來收聽而不是微信。

嘉賓錄音指南如下:

「具體錄音要訣如下:

1. 請將 iPhone 底部對準嘴巴,和嘴保持同一高度,並保持大約 5cm 的距離和 45 度夾角。不要正對著底部說話,也不要離得太近。

2. 錄音時需要戴上耳機,並將耳機音量調節至自己剛好能聽清對方說話的程度。最好是不自帶麥克風的耳機(例如 iPhone 配的耳機是自帶麥克風的)。

3. 錄音時請儘量保持身體穩定。任何細小的聲響都有可能被麥克風捕捉到。若感到疲乏,可以在對方說話時活動身體,但自己說話時請儘量保持靜止不懂。

4. 錄音軟體請用 iTalk for iOS:

https://itunes.apple.com/us/app/italk-recorder/id293673304?mt=8

錄音質量請選 Best。」

總的來說體驗就是在面對一個完美主義的老闆(從我個人感覺來看就是研究院裏的導師那種,算播客導師吧)。

今天我主持的流行通信http://ipn.li/popdispatch/ 要錄第一期英文節目,嘉賓Maira Kalman並不喜歡用我們慣常的skype方式錄,我們都在紐約於是我去她家錄,我還為此買了一個話筒。李如一老師指示說一個話筒錄現場音質是不及格的,也就是說首期我們錄汪建偉老師時候也不及格,於是他正好昨天到紐約,所以我今天中午去拿他的話筒。去拿話筒前我還有點莫名忐忑,因為每次錄音總有不完美之處,李如一老師就會指出來結巴多的地方,然後截出來讓我聽了體會,然後提醒注意。有的時候開頭結尾我會說漏說錯信息,也會被提醒。並重新錄。

總之我今天的感覺就是寫了一章論文見老闆,或者小時候開家長會? 但還好當時李如一老師從寒冷的室外進入到室內,眼鏡就起霧了,我急中生智說哈哈你眼鏡花了? 破冰成功。

李老師不太干涉我在節目裡聊什麼,但最近也提醒我們不要跑題太離譜,以及很當代的五分鐘沈默是會被剪掉的。

不過今天錄現場雖然安靜但不知道錄得算不算過關,因為李老師不在我瞎佈置的。李老師後來看了照片說嘉賓離話筒太遠了? 我還記起來我結尾可能說漏了,主動回家重錄了一遍。

然後我也會把英文這期的內容翻譯成中文寫出來。

今天錄音的嘉賓Maira kalman說你們幹嘛不iphone錄,我說怕音質不好,她說,it"s good to work with some perfectionist though.


大家好,我是IPN旗下播客《太醫來了》的主播之一陳語嵐陳太醫,由於工作的緣故,下周起不能再作為常駐主播陪伴大家了,不過我還是很樂意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IPN旗下做播客的這七個月的一些感受。

我當初被該神秘組織的《太醫》分舵舵主@初洋初洋找上的主要原因是:

我有多年臨床經驗,對於醫療話題已經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啪!「要臉不要你?!」

呃,是因為我三觀奇正,聲線迷倫...

啪啪!「抽不死你!」

555說好的打人不打臉呢...

好吧,我被選中是因為我是一個逗比。

眾所周知該神秘組織的最終boss@Lawrence Li李如一先生不是一個逗比,這個神秘莫測的男子在世間留下了許多傳說,關於他有各種各樣的揣測與臆斷,但絕對沒有人覺得他會逗比。而我們又已知陳語嵐是一個用生命去逗比的匪夷所思的傢伙,於是...

其實吧題主你會有耳聞說李如一給嘉賓寫一千字概要什麼的,我覺得會有這樣的傳聞不奇怪,因為一哥寫email跟一般人寫email是不一樣的,他會當作一封正式的信件來寫,光是稱呼、敬語、禮貌用詞、信末祝詞就很大一版。其次他在為初次接觸某物的人介紹方式方法的時候,其實他的姿態是很謙虛的,有種生怕自己講得不夠清楚浪費對方時間的意味。最關鍵是他不是那種凡事但求無過的人,他是要做什麼事就會有心要做好做精的人,他不一定苛責他人,但是在他那個環節他一定會儘力。

比如說,我最後一次去逗比他是因為他好心送我們每人一個高級話筒(很高級的!真的!媽蛋我都快不幹了還騙了人家一個話筒也是蠻可恥的!)然後為了深入淺出地給我們示範如何正確使用這隻話筒,他居然就拍了一個視頻發給我們。然後我看完這個視頻之後心情十分激動,立刻就反饋道:

一哥你居然留了個山羊鬍子!那你怎麼吃面啊?不會把鬍子吃進去嗎?

一哥沉默了,again。

異常有禮貌的,思維敏捷的一哥,每次被我逗比後,就會出現這樣的沉默,我一直很想知道他正面斥責我:不要再這樣神經了!是什麼樣子,但是他一定不會,他總是沉默。

然後初洋就會來收拾我...

我們在太醫小組裡,自主權很大,基本上除了開頭結尾要表個態報個家門外,中間就隨便我們愛怎麼講怎麼講。大多數時候我們之中的大哥是初洋,他是一個很有魄力和鬥志的人。有他在我們就會覺得很安心。@田吉順田雞哥的特點是柔中有剛。他們是思維速度非常快的人,看他們討論問題會很吸引人,以至於討論完後覺得消耗太多能量,有點餓...而我的特點只有一個,就是逗比。

好啦,那個,他們說我有一種才華,就是可以把晦澀的東西說得放豬的都能聽懂,甚至,那頭豬也聽懂。

但是很遺憾的是,我要再進麻風病區工作了,每個月都有一周住在那裡。那裡不要說網路環境,有時手機都沒信號。我沒法每周都參加節目錄製,所以只好告別太醫,告別IPN了。這段時光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也逗比得很愉快,我想我還是會懷念這一切的,對我來說,這是一段非常好的體驗。


本人並不是 IPN 節目旗下主播,但好朋友是,之前在她那兒偷看到過李如一跟所有他旗下主編的對話記錄,對其中一段印象很深。

當時他說起他們的某期節目在朋友圈獲得了很高傳播,但他卻覺得這未必一定是好事。因為這可能會令單期節目和整體的節目割裂開來,而社交網路上追求所謂的「高傳播」往往都是以去除語境為代價的

說實話這觀點對我的震動還挺大的……

#那些肅然起敬的瞬間

PS:這問題是我提的,剛才發現有人幫我把問題中的中文和英文單詞之間加上了空格。

這個世界確實應該多一些較真的人。


首先,我是一個聽眾。

很不好意思聽了那麼久節目從來沒有給過節目反饋。

看到這個問題雖然我不是主播但是忍不住藉機會誇一下各位主播。

IT公論和內核恐慌我每期必聽,而且都是睡覺之前聽,養成習慣之後沒等到更新聽不到最新一期都睡不著覺,就拿出之前錄的反覆聽。這是我訂閱了n多播客節目後現在唯一在聽的幾檔。

其他幾檔節目也會每期聽,不過沒有那麼迫切,尤其是味之道,因為我都是晚上聽,一聽口水就忍不住啊

特別佩服李如一,一直堅持做下來,而且又開闢了其他幾檔節目,作為聽眾,向你致謝。 李如一思路清晰觀點明確,rio聲音特別nice,我在聽的過程中曾一度模糊的認為那就是我一個朋友的聲音,因為音色和說話的方式真的太像了。

好了最後我是來粉吳濤的。吳濤幽默風趣卻又不失專業性,聲音特別有磁性(有點像爸爸去哪兒張亮的聲音,有一段時間我一直以為自己在聽張亮,好吧,我自己也醉了),而且特別會賣萌啊啊啊啊,我最愛聽吳濤了(害羞,好吧我是個男的)。

好了,我要去聽播客睡覺了。

最後,再次致謝。各位主播辛苦。

(手機碼字,版面亂,抱歉)


首先,我是一個聽眾。

之所是聽眾,也是拿到了6以後才關注播客這個應用,關注關注就發現到了這個ipn。

我第一次聽的也是IT公論,之後陸陸續續聽ipn檔下其他節目,不知何時突然有種跟抽風似的上下班走在路上總是聽這些玩意(同事說聽這些玩意都是廢話沒勁,但我可不這麼認為哦!)。

IT公論和內核恐慌我每期必聽,而且都是睡覺之前聽,養成習慣之後沒等到更新聽不到最新一期都睡不著覺,就拿出之前錄的反覆聽。   最後我建議最好可以把每期內容除了通過音頻外,是不是也可以有文本下載哦! 畢竟長時間帶耳機或者外放總會帶來影響。  支持IPN越做越好,我這個吝嗇的人就省去會員註冊 ~~


聽了一段時間IT公論, 每期信息量很大,私以為即使沒有千字注意事項,每期開講前至少也有準備詳細大綱和每個話題的充分備課。

我認為李如一老師雖然不做技術,也有技術男的嚴謹和理性, 聽節目他應該是位對質量有要求的人(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強迫症吧)。

李如一老師和rio是我在互聯網見識的人中很喜歡的一類,在專業領域認真嚴謹, 對未知領域也能保持足夠的興趣, 勤于思考, 不吝分享。

經常告訴自己要多看書多學習,多見識多思考, 想著有天自己擅長領域足夠專業能上這個節目扯一扯, 或者和這些人聊聊天, 分享見聞感想。

總之, 一個有強迫症的人不會太無趣~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IT 公論》的會員制?

TAG:播客Podcast | 不鳥萬如一知乎用戶 | IT公論Podcast | IPNIntelligentPodcastNetwork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