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兵法的打不过不懂兵法的。这是为什么?
解释: 从先秦到清代,中国诞生了4000多部兵书,而且主要产生在中原农耕腹地。然而,从汉匈交兵到南北朝,从五胡乱华到宋金战争,从元灭宋到清灭明,会写兵法的农耕民族常常被不会写兵法的游牧民族战败。懂兵法的打不过不懂兵法的。这是为什么?
←_←这个分情况,国府的军官不如共党的吗?我看未必,决战之后有个很经典的画面,中共的一个看守向国府的军官请教细菌的菌字怎么写,国府军官感慨到,我们这些留学国外的人怎么会败给这样的人?兵法的精髓不仅仅是计谋和利用地形,更在于执行力。果粉吹的不要不要的蒋百里先生,带一个团就跑散架了。让他指挥国军打解放战争,只怕共军要省心太多。三国王平目不识丁,却屡败名将。
无他,执行力也。
以岳家军为例,南军无好马,故多败于北军,岳家军的骨干却是一支骑兵部队,一方面是从伪齐抢好马,一方面源于岳家军近乎变态的训练。郾城大捷,岳家军虽少,个个儿郎赛虎豹,金军虽众,闻岳字胆寒。虽百万而无用。战争如此,游戏亦然。玩暗夜,有无数漂亮的战术,但是为什么你用不出来?没那个手速啊。等你也有moon的手速,你自然就浪起来了。共军能围点打援,能穿梭包围,能实现战略意图,因为他们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兵以聚散为能。国军?聚尚可称军,散则不如寇匪。日军何用谋略呢?只需无脑猪突就可全胜。
然而美军的无脑硬推被志愿军教做人。你看,兵法虽好,还得看谁用。人家写兵书的时候可没考虑你老人家带一千人就散架了。第一,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会写兵法的人,被不懂兵法的人打败。历史上著作等身的人,无一不是同一时期当中的最杰出统帅。比如初唐的卫国公李靖,不但是出将入相,而且是军事上战无不胜的军事家,同时仅根据通典当中保留的兵法,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楔形队形作为常用队形,最早提出交替掩护,最早使用纵队的军事家。正因为如此,卫国公李靖才在国内国外战无不胜。贞观灭东突厥,吐谷浑,威震天下。
第二,少数民族不写兵书形式的兵法,不等同于没有兵法。事实上正相反,少数民族从匈奴开始,就有兵法,这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派系的少数民族将领身上能看得到,比如北齐的斛律金,斛律光,就写明擅长匈奴战法。初唐时期的薛延陀,也革新了突厥的骑兵战法。至于成吉思汗的骑兵战术,更是骑兵作战的杰作。
第三,会写兵法的民族在有些场合被打败,是因为不是人人懂兵法,就算熟读兵法,有的时候也并不等于能打胜仗。术业有专攻,就算是将领,不同的人对于兵法理解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汉人有人写兵法,概括的认为汉人打仗就都应该获胜,本来就是一种很片面的理解。
你学习了拳击理论,身体结构,等等,不还是打不过干体力活的
五胡乱华是因为西晋在国内本身移民大量游牧民族,加上八王之乱国家政局动乱,所以五胡乱华很正常,他们纯粹就是跟着一起造反的。
宋朝的话,是因为重文轻武,军队腐败,而且在地缘上没有建立起完整屏障,加上几个对手太强。
当时辽国人口将近一千万,而整个宋朝差不多一亿左右。
除了辽国,还有西夏,人不多,但是几百万还是有的。
而最重要的对手,自然还有金国,五千多万人口。
文人太多,加上对手实力强劲,也包括带路党等原因,根本到后面就是一直乱。
当然,古代打仗很重要的也是马,那时候,蒙古族确实能打,没有城防跟蒙古族的骑兵打基本上作死。
明朝,这个同样也是带路党的锅,其实真打起来,满族真干不过整体的明朝,奈何分裂成一块块了。
从以上都可以看得出,被少民入侵基本总结而言。
第一,国家力量衰弱。
第二,国家分裂动乱的时候。
第三,带路党。
这三样东西扎堆,汉武帝在世的话可以让他试试。。。
把国庆阅兵步兵方阵(包含指战员)X1选中,Ctrl+A,Ctrl+C,Ctrl+V,然后打开其中一个方阵的指战员,Ctrl+F,输入“兵法”,delete。
然后让两方阵掐一架……结果(应该)不言而喻。
那么,拉一个草莓兵方阵来,再安排一个李德胜级别的指挥家,让他们和上面那个方阵打一架……结果应该就是榨草莓汁吧。
所以,排除其他客观条件只关注将领的个人能力是不行的,况且,个人能力的体现也不仅仅取决于懂不懂兵法。谁告诉你他们没兵法。我记得知乎有大神解释过为什么外族入侵中原为何那么轻易。在中原鼎盛时期,外族一直都是被吊打的份。别说入侵了,能自保就不错了。就不说汉朝霍去病之类的。光明朝朱棣就吊打多少回了。
懂不懂和能不能用对是两码事,考试前看公式看懂了,做题时不一定知道公式怎么用。再者,兵法也是人写的,总结的也都是战争打仗中的规律和经验,你能总结,别人也能总结,没读过兵法不代表自己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首先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并不是仅仅只有将领的素质,而是由包括如孙子兵法所言的“道天地将法”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其次决定将领素质的也并不是只有其所读兵法的多少,诸如性格、个人思维习惯、行事方式、战争经验之类的因素恐怕比所知兵法的多少对于将领而言要更为重要。
谢邀。第一次有人邀请我回答问题,有点小激动。毛主席说过:兵书多坏事,少读为佳。意思是说,兵书可以读,但不要读太多,精读一本就够了,太多就杂了,就变成只会纸上谈兵,不会灵活运用。
项羽看兵书三天就烦了,霍去病也不看兵法,但是谁敢说这俩人军事水平低?什么原因?──天赋。
我是个星际玩家,苦心钻研出一套无敌战术一旦用出来啥byun,卫星,输本这些只会莽一波的莽夫都得跪。国内选手更是不堪一击。。。。
然而实际上我连天梯青铜组都打不过,和困难电脑A的有来无回。。。。先说个题外话,楼主看足球吗?穆里尼奥和任意一个中国国足运动员,谁的足球知识更丰富?谁更懂足球技战术理论?而能够上场踢球的人又是谁?至少从穆里尼奥年轻时的职业生涯来看,他还是安心做个世界级主教练吧,上场踢球还是交给球员去干。这个例子至少说明了,出色的知识理论体系虽然有用,但是和具体的结果并没有必然的关联。要想获得胜利结果,除了理论知识,还要有出色的执行力。毕竟结果都是实打实干出来的。说回到兵法,首先兵法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全球战略是兵法,一个十字路口的攻防战术也是兵法,一间矮平房的争夺同样也是兵法。这几种情况所用到的知识技能都可以全做兵法,只不过是不同维度的兵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楼主提到的匈奴,蒙古,所谓“五胡乱华”时期的羯,氐,羌和鲜卑,以及后来的满清并不能简单归类为“不懂兵法”的人,尤其是蒙古,你说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不懂兵法?孙子兵法固然是兵法,但草原人也不是生物学上的弱智,也会有自己的作战之道。同样的,具备不同才能的人,在作战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也是不同的,而楼主所说的内行输给外行的几个情况,很多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这方面的混乱,比如宋朝,明朝的文官带兵瞎指挥的情况,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再者,战争的胜负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军事问题。怛罗斯战役唐朝输了,能说唐朝军事不如阿拉伯人?二战日本输给中国,那么中国军人当时的军事素养就要高于日本???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元的。
你所谓的不懂兵法,应该是指不会写字没有文化之类的吧,谁说一定要看兵法书就一定会兵法呢?中华文明几千年兵法大家才有几个?稍微懂点的就可以称之为名将了,大部分将领都是文盲打文盲,但不妨碍他们的战术使用。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面对各种恶劣情况,无能者早早的就会被淘汰,所以和农耕文化交手时,初期胜面会大些,但最后往往胜利的还是农耕民族,无他,人民在保卫自己家园时一定会英雄辈出,在同样的损失下,游牧民族一定最先崩溃。
你想着他会从某某地突破。结果他直接A了上来你调兵不急直接丢了点。再加上各种因素反攻不可能。我的游戏日常
因为这世上有一种技能,叫天赋
这个问题和为什么大学毕业的要给没读过大学的打工一样
游牧民族也有兵法和战术,曼古歹战术就是代表,一般是你追着追着,人家就赢了。游牧民族对比农耕民族有先天优势,全民都是骑兵,没有土地的束缚。充分机动兵力,游击战术,大纵深。 试想一个只会天下武学理论的王语嫣,即使有很多聪明才智,但还要保护一个不会武功的段誉,是怎么也打不过四大恶人的。
泻药 其实我觉得还要分情况华丽分割线待续
五胡大多或多少接受汉化,很多在魏晋甚至汉末就居于中原,学到兵法很正常后金核心建州部早年就是跟辽东明军混的,门清,和俄罗斯车臣一个路数真游牧只有蒙古……几千年就这么几个还不说明问题吗游牧部落社会也有兵法,只不过是这样老汗:老大你来,如今你年纪老大不小了,阿爹今天把平生用兵之法教你,咱家能打胜仗能占着大汗的位子就靠这个儿子:爹你每次打仗不都是说靠x神保佑打赢的吗老汗:那都是骗人的,一会我教你你都记着,这是咱家口口相传兵法,万万不得泄给外人……
谢......没邀就不谢了......尴尬
一句话概括,战争,和战役,是有区别的。
战争的胜负,大多在开战前就已经确定了,中国历史上被周边游牧民族吊打的时候,基本都是国内矛盾激烈、阶级固化、政治黑暗低效的时候。
没有一个朝代,是在最强盛的时期,跟外敌死磕然后磕死的。大多数朝代,如果在上升期和鼎盛期,即使是几场战争失利,也会迅速恢复,而不会崩溃。
而战役,或者说是单一的一场战斗,大多和战术或者兵法就有关系了,历史上也有好多国家被吊打但是个别将领打出几次胜仗的例子就不举了。
毕竟中国也不是人人都精通兵法,个别将领精通兵法、统御精兵良将是没有办法阻止整条战线的溃败的。何况王朝末年,一般都是流民四起,经济困难,战事连连(内寇外敌),兵源质量、训练水平已经后勤很多时候都不能得到保证,这时候单有一腔兵法也就没什么卵用了。推薦閱讀:
※奴隸制的廢除,對美國影響有多大,表現在哪裡?如果奴隸制至今還在,會怎樣?
※古代軍事中【正】與【奇】的區別?
※日本和滿族有可能有血緣關係嗎?
※英國脫歐公投,很多評論稱之為民主鬧劇。關於民粹主義和精英主義,以及我們的制度,有哪些共通和各自不足?
※古代的人真的分辨不出女扮男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