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低壓cpu如此「猖獗」?
為什麼thinkpad普遍使用低壓cpu,很難買到正常的。比如i5xxxu之類的蛋疼cpu…要續航可以分機型啊,怎麼t系列的大部分也都配了低壓的?如此【大比例】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除了原本就應該用低壓U的型號,很多筆其他記本也用低壓U,是因為低壓U給廠商帶來好處。上低壓U→功耗降低→可以縮散熱、可以縮電池、可以縮厚度,縮一切能縮和不能縮的東西。一般消費者不會太關注這些事情的,只是覺得本子變薄了,原先用i3的錢買了個i5,好像佔了便宜。利益驅動,這就是低壓U泛濫的原因。
因為輕薄本確實好用。以前的筆記本像磚頭一樣,出門還要拎個大黑皮包簡直反人類。現在的輕薄筆記本用一個很小的袋子就能裝得下,可以直接放進書包里。我覺得現在的筆記本才叫移動電腦,以前那玩意兒雖然也叫移動電腦但也就搬家的時候會移動一下。
還有一個原因是第六代的低電壓u性能不低。i56200u性能可以到2代i7的2/3(2代i7與六代i5性能相近)。在cpu性能過剩的時代,對不需求大型遊戲以及可能的vr的用戶,低電壓u換來的輕薄,續航,遠比常壓u那多出來的1/2性能來得有意義。
性能滿足目標客戶下,降低發熱,縮小體積
因為低壓U滿足「輕,薄,續航叼」的趨勢,同時它又滿足正常使用而不卡,不買它買誰?這找誰說理去,
低壓U的劣勢在如今性能相對過剩的時候,沒那麼明顯,不再是低壓u做著word,同時後台掛個qq,聽著酷狗就卡的時代了,沒有低壓U筆記本能續航十幾個小時嗎?相當一部分用戶的需求就是處理文檔,低壓U綽綽有餘了。我跑MATLAB都夠了,不知道一些本科的哪來這麼多高端需求。
首先,現在筆記本的短板在電池上。
其次,cpu現在來說並不是稀缺資源,大部分時間負載不超過百分之十,從奔騰d到現在的i3,技術進步讓晶元的能耗不僅僅是單純的降低,而是智能的自適應。
形象的講,現在的cpu主頻可以像油門一樣收放自如,這對奔騰d那一代來說完全是不可想像的。流暢建立在載入某個網頁或程序的一瞬間,達到滿速,而在之後迅速調整到適合運行的頻率與功耗,而不是傻乎乎的一直油門踩到底。
這其實和現在的手機soc理念相同,驍龍820滿速並不能撐多久,但是能撐超過十秒鐘,就基本夠用了,畢竟打開一個app如果需要超過十秒,估計你會以為手機壞了。
所以低壓cpu大行其道,只是因為它適應了實際需求而已。
低壓u性能/功耗好一些,而且最後總壽命也要長一些。且對於供電電路來說,統一的電壓尺度可以更好的提高效率,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內存也一般要求是低壓的。比起性能,很多消費者更在意輕薄和顏值。所以藍綠的手機也是非常暢銷。
歸根結底一切都是為了多賺錢首先要說低電壓cpu價格比普通電壓的要貴。比如i5-4200M是普通電壓的,225刀;i5-4200U低電壓的,281刀。顯然CPU上不能省錢。但是低電壓CPU發熱小,BGA封裝節省空間。這樣不需要花太多力氣設計散熱,也不必細細的摳空間,電腦很容易做輕薄。設計難度降低成本就下來了。而且成品更好看,散熱好,雜訊小。還有最重要的,絕大多數用戶對配置什麼的根本一竅不通,低電壓普通電壓就更不懂了。知道i5比i3強已經不錯了哪管得了那麼多?
現在筆記本用戶對於CPU的性能一般都不感冒,而且遊戲本相會的也是會用到頂級I7的。 使用低壓CPU一方面可以更長的延長續航時間(配合新的haswell架構和Intel領先的製程可以讓續航變得更長),減小發熱降低散熱成本(包括散熱的通道的設計,以及可以做的更加輕薄。我現在筆記本的超低電壓I3夏天滿載不過70度,當然性能差一些了),同時以低電壓I5為例,其性能與常壓下I3性能接近,滿足一般人上網看電影等需求。 對於筆記本來說,現在固態硬碟是一個相對能夠大幅度提高體驗的一個關鍵性硬體,反而傳統的CPU相對來說在一般的娛樂工作上I3/I5/I7之間差異並不大。所以一般消費群體的筆記本廠商會更加願意使用低壓CPU,儘管性能上有所不足,但是其他方面可以節省很多成本和設計時間。 think畢竟定位不是遊戲本,低壓CPU能夠更好的讓think具備更多的形態(比如輕薄,變形等能力),而且因為發熱低所以可以配備靜音風扇,在工作時可以降低噪音等等。
講道理,對我們這種天天word郵件ppt的人,對續航和輕薄的需求比對性能的需求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普通辦公電腦上要說唯一有點耗配置的,也就是我刷excel數據有點多的時候。畢竟公司好些電腦奔四都在用你敢信~~~我認為低壓u盛行主要因素還真是節省空間和散熱設計(除了高端產品,並不是每個使用低壓u的產品都仔細去摳空間了),外加標號比較高讓人買著開心。。。
不同意一些認為低壓u就是高大上的觀點。
大家都是一樣的架構,低壓u是怎麼降低那麼多功耗的?intel有啥黑科技嗎?
大部分是將性能也降低省出來的唄,常壓u通過強行降頻去「模擬」低壓u,也能達到相近的功耗;
反過來低壓u卻沒法超頻超到那麼高吧。
有關的實驗詳見http://acer.it168.com/thread-2251574-1-1.html雖然很老了,但是還是有一定參考意義。因為薄啊,雖然是T系列,但是你看看T440和T440s厚都都在20mm左右,這麼薄不用低壓基本沒有幾個模具能承擔標壓+獨立顯卡的散熱。
「但是低電壓CPU發熱小,BGA封裝節省空間。這樣不需要花太多力氣設計散熱,也不必細細的摳空間,電腦很容易做輕薄。設計難度降低成本就下來了。」
上邊這話虧他也說得出,不需要花太力氣設計散熱?筆記本TDP頂天了也就差個幾十瓦,散熱設計成本能差多少?還不如別的地方一個零頭。
不必細細扣空間?這話也說得出?哪個低壓沒有變薄變輕尺寸更小?低壓的X1Carbon 不知道比標壓內部空間緊湊多少了,居然還好意思說不用細扣空間。你要是想要標壓的T440p T540p那種厚機器等著你呢。
至於說是因為便宜的,我只能呵呵
都是i5價格一樣ARK | Intel? Corei5-3317U Processor (3M Cache, up to 2.60 GHz)ARK | Intel? Corei5-3210M Processor (3M Cache, up to 3.10 GHz, rPGA都是i7,標壓反而便宜ARK | Intel? Corei7-4510U Processor (4M Cache, up to 3.10 GHz)ARK | Intel? Corei7-4710HQ Processor (6M Cache, up to 3.50 GHz)性能高所以貴?ARK | Intel? Corei7-4770K Processor (8M Cache, up to 3.90 GHz)呵呵桌面版i7 4770k才多少錢?上邊那個姓孫的還是別來秀了。
是為了輕薄和美觀,現在筆記本的主流就是輕薄和長續航,因為大多數用戶都是拿筆記本打打網路遊戲,看看視頻什麼的,用不到多高的性能。這些低壓處理器採用Bga封裝,也就是焊在主板上,這就省去了CPU插座這個部件,僅此一項就可以減少三毫米的厚度。 而且15W的處理器...連散熱模組都可以省去很多材料,通常就是一根兩毫米厚的超薄銅管串著低端獨顯和CPU....
除了本來就該用四核處理器的筆記本,很多其他筆記本
上低壓U→功耗降低→可以縮散熱、可以縮電池、可以縮厚度,縮一切能縮和不能縮的東西。
追求性能追求傻了吧?
是不是一個筆記本電腦好不好就取決於烤雞啊?只要烤雞不降頻,機身多厚多醜,風扇噪音多吵都無所謂啊?為了更薄,更好看,更輕,續航更長→去掉用不著的性能→低壓CPU
這才是我們需要的,別以為每個人都需要性能。6300u早就超過3210m了,而且發熱還小得多。
在你們嘴裡就成了閹割了?搞笑,貼吧民科真厲害。
我認為,對於非超級本而言,追求性能比追求輕薄重要。我一點不認為一般用戶花錢是為了把大磚頭變成小磚頭的。你在意過一本一千頁詞典的重量嗎?
在不需要較為強悍的處理能力的時候。比如普通上網打字辦公,簡單的寫個代碼。低壓U都能勝任。還有低功耗超長續航時間的優勢。旗艦超極本動輒15個小時的續航。輕薄方便的超極本在厚度散熱模塊上要對重量做出妥協。上高發熱的U。續航與輕薄都無法保障。並不是所有人都要打遊戲都要搞一些高負載任務的。有時候辦公。本子上面的商務氣息與高端的感覺。在於客商接觸時雖然不會成為加分項但是有可能減分。各方面來講。低壓U有自己存活的市場。而且便宜啊(笑)。
我的t440,i5-4200u 8g內存,處理器佔用率一般都在百分之三十以內,內存佔用5個g左右。這還是在打開了十幾個軟體的情況下,當然都是辦公軟體,所以如果只是作為辦公,而不是打遊戲或者渲染視頻,這個處理器就足夠了。
除了續航還有輕薄和體積呢…
很簡單,隨著技術的進步,要麼性能更強,要麼功耗更低,標壓是前面那條路,低壓是後面那條路,都有市場。
而且現在6代低壓已經趕上2代標壓了。
i5 6200u 2.3~2.8
i7 6500u 2.5~3.1
i5 2430m 2.4~3.0
i7 2630qm 2.0~2.9
推薦閱讀:
※如何查看筆記本光碟機位和主板的SATA介面版本?
※吸入式光驱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采用的笔记本不多呢
※如何看待Ryzen7/5 2700u/2500u這兩片被一些媒體冠以「吊打八代酷睿的晶元」?
※為什麼有的電腦配了i7賣的比i5的還便宜很多?
※在筆記本領域有沒有像手機領域裡王自如這樣做評測視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