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人和南歐人的y染色體中,都有典型的I單倍體的存在。為什麼?
為什麼他們父系基因相同?北日耳曼人南遷還是其他?以及,南歐人從文化上斯拉夫化是什麼時候開始的?I染色體真的源自中亞然後流傳到北歐和南歐的嗎?啊,抱歉可能問的太多了,非專業人士,歡迎修正問題。
謝謝邀請,因為不做這一行,愛好者表示純屬拋磚引玉首先,解釋幾個概念:
單倍體實質是「單倍群」,這個我就難得定義了,維基吧。
Y-SNP: SNP=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單個核苷酸多態性, Y-SNP就是 Y染色體上的一個核苷酸多態性。在人類基因組中大概每1000 個鹼基就有一個SNP ,人類基因組上的SNP 總量大概是3 ×10E6 個 I序列的確定是因為染色體上某些相似性,以及輔助了一些人類學上對於文明圈的考察,而被歸類的,實際上細分下去,還可能得到更多子類。故而,他只能作為一個族群歸類的參考。北歐和南歐的父系基因一個是I1,一個是I2,並不是相同的。I基因更準確上應該是歐洲土著基因,I1是北歐丹麥挪威,I2是南歐巴爾幹,而且還可以繼續分,配上母系標記,就更為複雜。I1族群所代表的歐洲日耳曼族群,確實在歐洲有梯次分布區(這個梯次分布區的成型緣由有爭議),但是未必和信史時代西羅馬崩潰,日耳曼進入南歐地區有關,因為SNP突變不是點突變,周期很長,往前推必然在信史之前了。
(順便普及一下其他的歐洲-西亞文明圈標註符號J基因叫做「阿拉伯-猶太基因」,是阿拉伯,猶太人的基因,他們都是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歷史上的閃米特人,腓尼基人,古埃及人,巴比倫人都是這個基因,都是比較聰明的民族
N叫做「極北基因」,N1是俄羅斯芬蘭,N3是西伯利亞R1a是印歐東支基因,又叫雅利安基因,印度,斯拉夫人較多R1b是印歐西支基因,又叫西歐基因,其中 U106日耳曼 L21凱爾特 M269南歐意西 M167法蘭克T是埃及基因,埃及, 衣索比亞較多)
故而,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
有一種分類法是將歐洲早期文明群體和父系基因標註合作在一起的討論法:
所以,北南歐之別,很有可能在早期(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了。。至於南歐地區的父系基因變化和日耳曼族南遷是否有關係呢?
日耳曼南遷就是西羅馬帝國崩潰時代,日耳曼對於南歐的遷入。這個是否真的影響到了I亞群在南歐的分布呢?
以下為由SNP多態性研究做的海岸遷移圖
他最多影響到H系I1a在南歐的梯次分布,不可能對於整個族群做出改變,SNP突變的周期是在人類信史之前的。。所以日耳曼人南遷應該不是主要原因。。而且日耳曼區從北歐到中歐,再到南歐北的I1族群的梯次分布,應該也並不是日耳曼南遷的原因。
事實上即使對於北歐的父系標記,也是有爭議的東西,我們引用母系標記法對於瑞典進行標記的話
從母系標記法看,北歐原住民大部分是狩獵民族,而不是早期進入歐洲的I族群,也就是所謂的「中東遷移的農業族群」,農業是由那些在遺傳學上與已經存在於該地區的狩獵 - 採集者不同的人第一次引進到歐洲的。那些早期、無畏的農夫可能跨越歐洲向北行進,定居在北部地區並最終與當地居住的狩獵 - 採集者混合。因此,看來現代歐洲人的基因組受到了第一次將農耕帶入該大陸的這一史前人類遷徙的重大影響。大多數的專家同意,農耕生活方式是在大約1萬1000年前起源於近東地區,並在大約5000年後到達歐洲大陸的。
也就是說,新石器時代形成的北歐I族群,實際上有可能是中東遷移的農業族群沿著西亞-歐洲線北遷的產物,才造成了I1族群在歐洲梯次分布,相反不是南遷造成的。。。
所以南北歐I1,I2的亞群分布,應該是遠在信史之前的早期就形成的,信史後的遷移最多影響了I1在南歐的某些比例分布而已。
附加一個關於歐洲新石器時代獵-農民族的分布圖譜:
僅供參考。。
謝邀首先需要指出一下,問題問的有些不妥。1、個人認為您的問題中,單倍體應改為單倍群。具體概念可以查維基。2、北歐和南歐的單倍群並不一致,雖然都屬於I亞群,但是具體來看北歐屬於I1,南歐屬於II2,而且I1和II2也不是鐵板一塊,往下還有更加精細的結構。而之所以這樣歸類,並不是我們真有時光機能回去看當時發生了什麼,只是在統計學基礎上看哪群人和哪群人在特定的尺度上擁有共同的祖先有較高概率。接下來開始答題。1、為什麼他們父系基因相同?答: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嚴謹,嚴格一點說不成立。他們的基因並非相同,準確的說是在一個比較粗略的尺度上,他們的Y染色體單倍型比較相似(比如某一個或幾個SNP位點的形式相同),以至於都被歸到I單倍群中,在此基礎上推斷出可能在某個較遠的時間上,他們可能擁有共同的祖先。
這裡還涉及到一個問題,為什麼Y染色體的單倍型可以作為人類譜系研究的工具?
這就涉及到一個概念:重組抑制這裡引用維基中文中的解釋:『X染色體和Y染色體之間的基因重組已被證實是對生命體有害的,它會導致雄性動物丟失Y染色體在重組之前所含有的必需基因、雌性動物多出原本只會出現在Y染色體上的非必需基因甚至是有害基因。所以,在演化過程中,對雄性有利的基因就逐漸在性別決定基因附近聚集,後來這個區域的基因發展出了重組抑制機制以保護這個雄性特有的區域。Y染色體不斷沿著這種路線演化,抑制Y染色體上的基因與X染色體上的基因發生重組。這個過程最終使得Y染色體上約95%的基因不能發生重組』。(Y染色體,具體可搜索該頁面定位重組抑制的部分)所以在這個基礎上,Y染色體的保守性一般是很強的,沒事不會變來變去的(因為一變往往就意味著生下來的兒子沒法正常生孫子),所以較之以常染色體和X染色體,更適合於分析人類譜系(常染色體和X染色體減數分裂的時候即使發生了重組一般而言也不至於出太大問題)。2、北日耳曼人南遷還是其他?答:如果你說的是西羅馬帝國時期的時候的事情的話,我個人認為現有證據下,北日耳曼人南遷最多也就能解釋北歐到南歐Hg I1a的單倍體型的人口比例梯度變化。Hg 1的單倍體型SNP突變產生的時間遠早於任何人類歷史留下記載的年代,約為24,000 加減7,100年,具體可參見文獻將附在答案的最後。3、具體的遷徙途徑問題在這裡先貼一張圖吧,問題評論里有人提到了。(資料來源:單倍群)下面來說一下這張圖這張圖是根據Y染色體單倍型SNP多態性的研究基礎上,基於海岸遷移模型做出來的(Coastal migration)。這個圖的基礎是對各民族的Y染色體單倍型SNP多態性大量的調查,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假設:人口遷移路線上會留下攜帶這個單倍體型的後代。基於這個假設和現有數據證據,研究者才「猜」出了這麼一個可能的東西。但是這個圖是一個很理想化的解釋,因為有大量的歷史事件沒法接觸到(比如哪個民族比較倒霉被徹底血洗了之類就沒法追查了,或者哪個民族被整體趕到了個什麼地方也會對結果產生很大影響)。另外,用這種方法能夠估計的時間其實變異程度還是相當高的,所以以我個人的想法而言,這個結果對於說明歷史上的真實情況只能起到一個參考作用。國內分子人類學最近很紅的組應該算復旦生科院的金力老師他們的組了吧,前一段時間的曹操家系研究就是他們組做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搜索一下相關文獻仔細研究一下。本人並非遺傳學專業,但是由於本專業也涉及到分子遺傳學知識,加上聽過相關的講座,對這個問題也比較有興趣,私下裡掃過幾眼維基,難免偏頗膚淺。歡迎大家多多批評指正,共同討論。參考文獻:https://www.familytreedna.com/pdf/DNA.RootsiHaplogroupISpread.pdf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6114819單倍群不是基因,只是非基因片段,用來標記父系源流的位點。
I系出非洲以後,曾經在中西亞流轉,因此在這些地區留下痕迹,進入歐洲後滅掉了歐洲的尼安德特人,I系漁獵居民在歐洲也被叫做克羅馬農人(這兩者直到近年才被對應起來),是歐洲人的底子
中東農人自小亞入侵歐洲,並未徹底改變I系在歐洲的主體地位,因為中東農人是先和巴爾幹I系混合,再向北向西遷徙的,越向西北,中東農人的成分越微薄,北歐一些地區甚至完全沒有
將I系在歐洲的分布攔腰斬斷的是印歐人,特別是R1b,他們征服了歐洲西部所有地區,北歐I系保留多是因為寒冷的天氣和沼澤的掩護,巴爾幹I系保留多是因為複雜山區的保護推薦閱讀:
※能幫我解釋一下我的Y染色體DNA單倍群的來歷嗎?
※維吾爾族到底是一個獨立的民族還是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混血民族?真正的純種維吾爾族長什麼樣?
※生活中有哪些意想不到的事其實不是由基因決定的?
※人的精神動力來源於哪裡?
※白人和拉丁裔長相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