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很多愚蠢的地球人「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既然中華文明講究講究謙讓謙虛,這種心態是怎麼造成的?
好多人的答案感覺都離題很遠啊。題目是:
是不是很多人「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答案就是一個字:是。
題目補充好像是特指中國人,而且還提到了傳統的謙讓文化。謙讓文化和嫉妒的確有一些衝突,前者是「把資源讓給別人,不使用暴力競爭」,後者是「渴望得到別人也有的東西」。
但嫉妒不是中國人的特權,嫉妒(Envy)是人類的共性。
每個人都想獲得更多的資源,用以生育後代。當你看到別人有資源而自己沒有,就更加刺激了你獲取資源的需求。嫉妒作為貶義詞,特指一種負面情緒,會促使你通過不正當手段滿足你的需求,可能是通過暴力奪取資源,也可能是直接破壞別人的資源。而作為中性詞的Envy就叫羨慕,僅指你希望獲得別人也有的資源,不強調你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
而謙讓則是文明形成的一種社會文化,通過後天教育作用在個人身上,在東亞儒家文化圈尤其明顯。
總結:嫉妒是人類的共性,而謙讓則需要後天的教育。因為很多人,從小就被父母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
跟國人有什麼關係。。。。是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這種情緒
阿蘭·德波頓在《身份的焦慮》中就有解釋各種關於身份焦慮的原因,並提供一些減緩這些焦慮的可能性方法。
關於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並不是見不得所有比自己優秀的人。你會見不得周杰倫那麼會唱歌,見不得姚明比你高嗎?那些你不希望好的那些人,恰恰是你身邊周圍的人。因為你恰恰是在這個交際圈中進行自我定位,也可以說是身份的定位。當你覺得周圍的人過得沒有你如意的時候,不能說你會幸災樂禍,而是說你會產生一定的自信:自己過得還不賴,請注意:這種心理絕對沒有絲毫道德上的缺陷。你對自己感到滿意與幫助你身邊的人不會有衝突,相反你會更願意幫助他們。
謙虛謙讓還是有些道德意味的。在進行道德判斷之前,請先認同這種心理是合理的。你其實不是希望別人不好,而是希望自己不要比別人差。這是身份的焦慮。而謙虛謙讓,則是意識到自己的不完美,意識到別人有自己尊重的長處有點,你自己就會內發地謙虛了
問題中「謙虛"和"見不得別人好"並不是同一個問題的兩面。所以無需自責。2016.01.11更新:
差不多兩年了,忽然間想補充一下原答案。沒錯,眼界短目光狹隘確實是原因之一。經過了這一年,我發現我們太難做到不去嫉妒別人的優秀了。清心寡欲的境界,我們似乎要到四五十歲,經歷無數以後才能真的掌握。包括我,這兩年里,嫉妒的情況還是有,看不慣別人比自己好還是會時而出現。我想說,我們都喜歡對比,喜歡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究其根本,我們當中許多人忠於錢,忠於信仰,忠於某個組織,但很少會真正地忠於自我。忠於自我,不是忽略身邊人,不是自我中心化,而是理解自己所長所短,明白內心的感受,即便生活節奏和社會變動多快速和劇烈,都建議各位,多關注自己的身體,心靈的感受。因為只有自己才能成就自己。嫉妒心並不能持續地為你的前行提供源源不斷的正面力量。所以,2016年,先多和自己交流,多關注一下自己,再去看別人的生活好壞吧。
原答案:
因為狹隘。因為眼界短。各位知友的答案,我都很仔細的看了一遍(其實只看了有贊同的...哈哈)
為什麼,對於我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狹隘呢。我需要結合我的自身經歷說起。本人准大三,在大二的時候,有幸參與了一些大學的TEDX分享會,還有一些小眾的分享會。透過分享會,眼界不斷開闊。我特別感恩在這個時候,我能成為一個自主發起的跨界分享平台的負責人。(在知乎,不亂推廣) 參與的分享會多,舉辦的少,但在我現今僅有的資源,讓我發現,眼界和心態是連接在一起的。當你的眼界足夠寬廣時,你看見身邊的人做得出色時,你不會「見不得別人比你好」,因為你的視線已經越過了這個人,你再更遠處,看到更美的風景。所以,你的心態自然會平和,不會嫉妒。而當今大學生,額,我讀的是三本學校,所以不敢狂妄的談重本學校。就以我身邊為例,閉塞的校園環境,所謂引入的外界諮詢,永遠是打折、電影、唱歌、街舞,要麼是和利益掛鉤,要麼是和面子掛鉤。眼界的狹隘會讓你的心思只會留意在當先的一圈子人里,心裡永遠只會守住那幾句心靈雞湯,以為就一生夠用。所以,要想擺脫「見不得別人比你好」的心態,先修行,開闊眼界,行動可以在當下,但視線永遠只會停留在下一步,那麼所有在你前面的人,都會是你的阻礙。全世界到處都有這樣的人……
無能者的嫉妒,當然就是詛咒別人都比自己倒霉。
中國式發展中的國家,這樣的人可能階段性多一點。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自己的失敗固然難堪,朋友的成功更讓你不安
對此的解釋我想用行動鏈來說明一下:首先,這是一種心理認知失調,因為在你的內心當中有一個完美的「自己」這個形象,一旦有人對你的這種形象造成威脅,於是就會產生一種心理失調。會在心理上抵觸這個事實。第二,當出現抵觸這個事實之後,人們出現的行為就會如分水嶺一般,有的人接受了這個事實,有的拒絕接受,比如出現自欺欺人的方式來說服自己,「我如果像他那麼努力學習成績肯定比他好」,「她的臉一看就知道是整容的」。於是決絕接受事實的,慢慢的會淪為底層。第三,在接受事實的人群中,又會有劃分,一種就是崇拜情緒,另外一種則是補救。兩者的區別在於是否有行動,前者只是被動接受;後者則是開始分析自己,自己的弱點什麼的,從而期望維護住那個「完美」的自己。
1.爭強好勝的社會氛圍(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2.單一偏頗的評價標準(有錢就是爺,一瘦遮百丑)
不自信~~~
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這是嫉妒的表現,嫉妒是人的天性,不管美麗醜陋,年輕年老,是人都會嫉妒,嫉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嫉妒之後,作出的行動,只要不落井下石,學會包容能過且過吧。中國人最大的劣根性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嫉妒心太強),尤其是見不得自己的親戚朋友比自己強;大家都窮或都富的時候關係很好,一旦貧富拉開,矛盾就會出來;別人比你過得好的時候,你可以羨慕,但不要嫉妒;別人過得不如你的時候,你可以無視,但不要羞辱。
我覺得這種心理特正常,沒必要自責,這就是我們動力的來源,不管有意無意人是會把身邊的人當做目標,特別是那些沒有比自己差距太多,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一隻猴子看到另一隻猴子有兩隻母猴子服侍他,他很不爽為什麼我只有一隻母猴子跟著我,於是他也找了兩隻母猴子,最後他的基因傳了下來,那些那些清心寡欲的公猴子基因漸漸消失了,所以我們的基因中就有著看來自對同類競爭意識的野心,我是這麼說服自己的,要麼我超過他要麼他把我甩的我追不上他,我覺得這個心理在一定程度以內是健康正常的。
嫉妒乃是原罪,人類的劣根性跟國家和地域無關,只要是人七宗罪你就全部都有,只是嚴不嚴重而已,所以不要為自己的嫉妒而感到羞恥,正常表現,你不嫉妒那才不是正常人。
妒忌是人類的天性,每個人都會有惡意萌生的時候,但是這時候會有其他的因素來干擾。就像一群小孩,有個壞孩子要搗亂,其他的好孩子會出來阻止,哪邊人多哪邊自然勝利。大部分時候,都是好孩子贏了,所以惡念也被壓下去,但是有時候壞孩子也會取得勝利,這時候人做出的事就失去理智,完全被負面情緒操控了。作為一個正常人,理所應當的是身體里的好孩子多過壞孩子,就像白細胞殺死病毒一樣,即使萌生了不好的念頭,也不該放任他。我有時候不能理解,為什麼那麼隨意就可以說出或做出傷害別人的話和事,比如說嫉妒,在嫉妒自己朋友的時候,難道不應該是代表友情的好小孩打敗嫉妒的壞小孩嗎?難道別人比你過得好就能成為傷害別人的理由嗎?曾經我的身邊確實有著這樣的存在,讓我很苦惱,我很重視感情,但是這樣的惡意又讓我產生一切都是虛情假意的幻覺,但是現在我想通了,有些人見不得別人好是因為可憐,因為從小就一直很可憐,從童年的時候就處處不如別人,造成了現在的性格。對待這種人,有兩個辦法,要麼就是理解她們的處境,把自己放在一個憐憫的高度,用寬大的胸懷去接納他們的惡意,要麼就是努力讓自己生活的很好,把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傻孩子永遠踩在腳下。
自我認知過高,結果現實不如他所願,產生了嚴重的認知失調,為了消弭認知失調帶來的負面影響,只有找各種理由去降低外部認知的影響
不懂自愛,不懂尊重,極度自卑,價值觀飄忽浮躁
首先要知道其他國家的國民 也普遍存在 這個人性特點 先擺正心態 至於國人相對比例是多是少的原因嘛 請看其他答案補充
不是見不得別人好,是見不得身邊的人好。
我又不比你差,你怎麼能過得比我好呢
也有可能是因為國人喜歡炫耀,正好有人喜歡嫉妒。
國人多是背負著不安全感前行,偶爾偸個懶,就有一群人跑在自己前頭。
在前面的人佔有更多資源,擁有更強話語權,更可以碾壓底層。而在後面的人往往想維持現狀,於是抱團在一起,打壓冒頭的人。
若是人人尊重多元,互相認可,使得每個人都被承認有獨特的價值,自然不會有見不得別人好的人。推薦閱讀:
※整個春節電視里都在放中國人在日本搶購馬桶蓋,吳曉波說的日本馬桶蓋真的值得去日本買嗎?
※中國人元朝時候統治過俄羅斯這種觀點真的流傳很廣嗎?
※「日本國民素質普遍比中國國民素質高」這個說法是否屬實?為什麼?
※為什麼中國自古就不重視僑民,現在很多中國人會認為華人華僑被屠殺是活該而且跟中國沒什麼關係?
※中國人現在是否還有民族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