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什麼都看開了,為什麼還活著呢?

不好意思,我覺得需要補充下呢。

我並沒有說我看開了一切,也沒有尋短見的意思。

只是單純地想到,對於那些什麼都看開了的人,難道不像是在一個房間里(暫且不論裡面是否有人或者是人滿為患),想開了以後,笑一笑,打開門走出去嗎?

對於那些認為本題矛盾的人,世上本來很多事情就是矛盾的。

也有很多已經活著但是已經死了的人。這又要重新定義本題的活著。唔……還是看各位的各自的理解吧。只是希望能討論下,請別問我看開了哪些 這類問題。

附上真誠的謝意!感謝!


在我人生的某一段時間,我也有類似的想法「人始終要離開這個世界,那活著有什麼意義呢?」

我要恭喜你,你有這樣的疑惑的時候,並嘗試去尋找答案的時候,你會對自我,對生活的意義有更深刻的的理解。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人活著不是為了註定死亡的結果,而是享受探索世界,完善自我的過程。

下面引用@周曉農的回答的一段話:

有科學家認為,太陽將在40億年後消失,人類必須在未來的8億年中,去往新的棲息地。有的人就會據此認為,太陽會消失,地球會消失,那麼人類也可能會消失。

本月還有報道說,諾貝爾獎獲得者,天文學家布萊恩·施密特指出,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宇宙終將消散。他說「1000億年以後,除了我們所在的銀河系,所有星系都將消散,人們看到的宇宙將空無一物。」這就更厲害了,連宇宙都要消散了。

這不是科學家的錯。這是科學家依據他們的觀測進行的一個理性推導,這一推導與我們頭腦中的一個假設發生了衝突,這個假設就是:人類的生活將越來越美好。那麼,如果人類也有可能不存在了,還美好什麼呢。虛無了。

其實,宇宙間事物存在的狀態,總是變化的,有出現,就有消失。人作為一個有意識的生命體,如果因此不去感受生命體驗的豐富性和認識事物變化的規律性,等於是放棄自己的存在了。


有時候以為自己看開了,那也只是你自認為的看開。你不知道看開是個什麼境界,一切都是你以為


隱約記得《西藏生死書》寫到,死亡只是一面鏡子,讓你有機會看到自己的一生。就好像是我們用了一輩子的時間來準備的,以便給出最後的答卷。因為佛家是講究輪迴的,所以生死的界限不明,認為人所要經歷的總要經歷,如果此世不經歷,那就輪到來世繼續,所以佛家講究自我修行,此世修下世的福報。

可惜,我不相信輪迴,這樣就比較尷尬了。所以早些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活著覺得萬事不過爾爾的話,那剩下的時間裡我豈不跟行屍走肉無異,那活著做什麼。

以前,想像自己在地球之外俯瞰這個星球,或者是在銀河系外俯瞰時,那些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流聲,大廈中格子間里的不斷翻動的文件聲,馬路上高速行駛的汽車聲,便都歸於寧靜和渺小。覺得自己「看開」了,反正歷史反反覆復上演的同樣橋段,人類之間來來去去就是那幾種糾葛紛擾,萬事萬物都是用著一種極其宏大的循環在輪迴著。

而我們就是這樣循環中渺小的存在,一切不過爾爾,無所可留戀。

但是,後來發現一些有意思的情況:那就是現在的我每每回想一年前或者幾個月前的自己,就會覺得自己看開更多事情了,這就證明在某個時間節點所謂的「看開」,其實只是那個時間節點上你認為的「看開」,就好像真理可以無限接近但是卻永遠無法到達一樣。所以只要活著,你可以更加接觸到「看開」的階段。

另外,「看開」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來看待一個事情的始末,但是自己親歷又產生很奇妙的感覺。這個用最俗氣的話來說就是「我們都走在死亡的路上,但是重要的是路邊的風景」。活著,可以看到更多的風景。

最後,「看開」了所有的事情也就不會有太大的情緒波動,對萬事萬物會更有把控的感覺,而死亡則是宣告這種把控感的放棄。

回到最初提到的每當俯瞰這個星球時候產生的渺小感,我反而不認同自己最初所謂的「看開」,現在的我覺得:「在這個星球上看到的每次風起雲湧,每次日落月明,每次的繁星閃爍,都是這個龐大的星球,在為我這個渺小的存在而展示。也許從大爆炸開始,幾億年來的不斷演化,只為我在那時那刻能夠一睹它的恢弘」。自我中心也罷,唯心主義也罷,這便是我理解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所以,你其實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時刻的你如何「看開」,而死亡則是剝奪了未來時刻的你「看開」的權利,這何其殘忍。


我想,題主所說的看開,應該是指佛學裡的頓悟,既這種與宇宙和諧統一天超脫的狀態,對外界的誘惑無渴求無野心。

我也一度為這一問題困擾過。但有兩本書讓我對這一問題的困惑減少了許多。

一是,赫爾曼黑塞的《悉達多》。

這本書講述的是主人公悉達多,家族不凡,並受著良好的教育。突然有一天,他做出了一個所有人都不解的選擇,既離開家鄉,去尋找自我,尋求頓悟。同時,此書描述的幾個不同的人尋求頓悟的過程,這之間的對比性也非常有趣,比如擺渡人通過觀察河水的變化達到了天人合一的超脫,從而獲得了終極真理;而一個妓女通過聽得道高僧佈道,也獲得了這樣的頓悟。而主人公自己,在開始學習沙門那種完全的禁欲主義(被普遍認為是得到頓悟的一個較好的方法),到遇見了一位擺渡人,跟隨他觀察河水的變化。經過很長的時間後,悉達多獲得了終極真理,看到了宇宙的永恆,萬物背後的深邃。人同河水,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每個瞬間都不一致。死亡也是宇宙變化的一部分,死並不是消亡,也是繼續。

第二本書是英國小說家毛姆的《刀鋒》。

《刀鋒》寫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主人公拉里代表的不僅僅是他個人,還是在經歷戰爭之後的那一代年輕人。他們和拉里一樣,都對自我產生了懷疑,對未來生活感到迷惘。

拉里本來是一個活潑的少年,和所有普通人一樣,熱情理想,可是在一次戰爭後,他的同伴為了救他而犧牲了自己,拉里的個性就發生了變化。他總是沉默寡言,對許多當時年輕人感興趣的事滿不在乎,看起來總是一個人靜靜的在思考。相信看過這本書的人,都會記得拉里的這句話:那些死的人死的時候看起來是多麼死啊。他發出了疑問,如果上帝是存在的,那為什麼會有惡的存在,為什麼會有死亡。他懷疑自我的存在,於是開始了所有人的訝異的尋求自我之路,如果用拉里自己的話來說的話,就是他要去晃膀子。在經過了許多年後(具體多少年我忘記了),拉里重新回到巴黎,並對人生已有了一個不一樣的看法。他發現:"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所珍視的一切美好的、有價值的事物,只能與醜惡的東西共同存在。"

回到題主的問題來,在看開之後,為什麼還要活著呢。

這兩本書中的主人公,悉達多以及拉里,都獲得了這樣的終極真理。那麼為什麼他們還要選擇繼續活著呢。

黑塞書中的主人翁在獲得了宇宙的奧秘之後,並沒有對他接下來生活的闡述,只是詳盡的描述了他獲得頓悟的這個過程。

而毛姆書中的拉里,在經過了許多年的晃膀子之後回到巴黎,將自己的每年兩千英鎊的資金捐了出去,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我在另一本評論性的書籍中看到作者將這形容這為"自由的實踐",是實現自己對自身的關懷,成為掌握自身的實踐者。拉里抱著這種無我無求的態度走向了一條自我完善的道路。

所以我揣測,在獲得了終極真理後得悉達多,也許會像擺渡人一樣,繼續待在河邊觀察河水的變化,或者如同書中的另一位智者開始了佈道之路。

正如河水,人、宇宙都是不斷變化的,與是否看開沒有關係,它就是這樣的一直變化著。此後,悉達多、拉里都在感受這樣的變化,體驗著宇宙的永恆,萬物背後的深邃。而並不是在得到頓悟之後,在尋找到自我之後,就步入了一個失去了人生意義的悲劇中。


其實看開了的人一般會分為兩種:


一種拋卻世俗,著重於自我修鍊,追求圓滿境界,世人很難見到他們,古今高人隱士就是此類;

另一種積極入世,希望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圓滿,將世界變成理想國,耶穌釋迦摩尼甘地就類似於這種,此類人數量很少(因為太難)


南懷瑾先生講易經時說過一句話,易學成了,做什麼事情都預先知道結果,就不願意去做了,人就廢了。說的是真正看開了的人往往無益無害於社會。


人生不止有一個瞬間覺得已經參悟生命的真諦。


在人生的一些階段里,經歷了或痛苦或起伏的人和事,暮然回首,似乎百年人生不外如是。這感悟也許是出自一夜失眠,也許是一聲再見,亦或者是午後陽光,總之那一刻,想通了。


不再去糾結四級,不去想沒有通過的考試,吃著差不多的飯,睡著昨天的床,沒有了惶恐和困惑,也沒有了存在,日子就那麼照班的過著吧,似乎不必去留戀,也沒有理由惋惜,所以,死了吧。


如果你同我一樣在自殺中走出來過,你就知道,自殺是為了解脫,是為了逃避。痛苦也是我想要的,只要我尚能承受。


人生可能有一些無聊又狗血的橋段被你預見,但是只要你堅持前行,總會有更多的未知。


也許不是每個人活著都非要有意義,但是,活著沒有意義的人,死亡就更加的沒有意義。


不知道我的感覺跟題主的感覺是不是類似,因為我也想過問這樣的問題但是每次都欲言又止。(第一句模糊+模糊+模糊真是有些心虛)

我對自己小學記憶最深刻的畫面就是某天下午三點左右,我坐在窗邊,看到外面陽光灑在五六層樓高的松樹上,風吹來,松樹規律的擺動。那時的感覺就是:自己不過是個人而已。從此「不過是xxx而已」的想法就一直困擾著我。因為不斷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到最後好像什麼都沒有意義。現在仔細想這中間我沒有看開一切,明白其中一些之後有的只是孤獨,而且以我的學識之淺我還說不清,這更加重了那種孤獨。從另一種角度說我急切的想要去明白一切,為我解釋不了更多而感到無力,而且隨著需要考慮的「現實」的增加Mr.curiosity好像再也回不來了同樣讓我感到無力。

就像上面一個匿名回答的那樣「想像自己在地球之外俯瞰這個星球……然後自己渺小」大致是從世界出發看自己,&>的狀態,後來他從自己出發看世界,變成&<了,反著看就沒那麼渺小就有種安全感。不過我也有過這種階段,不過到現在&>&<的狀態我都感覺自己渺小。(並不是說這種階段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只是並列,就是題主那個比喻,我從這個房間走到那個房間去了。不在乎房間里是什麼,只是「開、關」matters。)

後來又衍生出:我有了什麼「奇思妙想」之後會不自覺的想到中國有14億人,世界有70億人,想到我想到的不知有多少。這之後看到網路上一些「自以為是」的人也就見怪不怪了,同時也對自己的「自以為是」有了更多的孤獨感。(到底和我想的一樣的人在哪裡,我們能不能一起坐下來討論自己的想法)這個讓我又愛又恨的互聯網,愛的是總有不同的聲音冒出來,自己認為正確也好錯誤也罷;恨的是總是渲染出我自己「看清了他們」的想法,有時呵呵一笑心裡卻不自覺念叨「wqnmlgb」。我想,真正看清一切的人不會有「黨同伐異」吧。

看過手塚治虫的一個叫「火之鳥」的漫畫,他想像了從源頭到可能的未來,結果就要畫「現在」的時候他自己卻回地下去了,如果是看開了一切然後安心死去也不是沒有可能吧。也說不定是看開一切後急切想要畫出來結果造化弄人心力交瘁死去了。who knows。(這是個比喻)

私以為題主就是和我相似的想法,我也正好說出我想的,可能是為了排遣說不出的孤獨感,也可能是尋求認同。我知道生命還要一天天繼續,每件事情都有努力的必要,我需要對自己愛的和愛自己的人負責,但,這不過是我這一生而已。

我想對題主說也是對自己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什麼都懂,一個人從出生的一張白紙到成年閱歷漸豐需要很多的學習。你我如果能真的看開一切那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撒手不管做閑雲野鶴(當然有人覺得無力改變會選擇這樣的道路,無可厚非),而是有更多的責任,即使是看破紅塵、博古通今、德高望重的聖人也是不斷用行和知來教授身邊的人。我們需要為後代進步,不管知識「正確」與否我們需要教給後代,也同時需要培養出他們深入和判斷的能力,如此讓他們能夠再進一步。這樣想來那些真正看開一切的人似乎可能這樣做:他打開了房門,讓更多的人走進這間房間,然後等到看清這個房間的人走出來後他又在門外迎接他們走向另一個房間去。

當然還有可能看清一切的人已經無所謂生死無所謂世事,他就在你身邊你也看不到他了,浮雲一樣你們這些凡人也沒可能了解他們的想法吧,哈哈。

正是我們沒有了解一切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做出這樣的思考,不能簡簡單單的說解釋清楚,上面有很多人說得很好,我希望每個有過思考的人都能完整寫出自己的想法,有這麼多的可能才會讓想到這個問題的人想到更多的可能。

寫長了就像高考議論文了,只能對自己「呵呵」,不過這也算是某些前人教給我的東西,不知是感激還是遺憾。等以後懂得更多的時候再回來改改吧。

另外附上「渺小」的圖片。


看開了的一切,依然吸引著我。


世界是荒謬的,

人生是無意義的,

我們卻依然不斷掙扎。

畢竟,

這個世界,

是我們最初和最後的愛。


為什麼?因為要做的事情太多,所以不去問這種問題。


如果真的都看開了,就會覺得還是要活著,即時最終每個人都會死去,即使活著所追求的一切都將變成虛無。我想到曾經看孫睿的小說裡面,他寫的一段話,我覺得這就是真的對生活有了深刻地體悟:

活著究竟為了什麼?


家人、愛情、理想、報仇、還債、真相、過好日子、繁衍後代、證明什麼、轟轟烈烈地死去......這些都是後天賦予人不同的價值觀而讓他們去這麼想的。


活著本身可以什麼都不為了,因為當我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在活著了。


活著是件被動的事兒。


人不是為了什麼,才活著,而是發現自己活著,才去想是不是得為點兒什麼活著。


===========================================


你看,其實,活著本身就是意義。然而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動物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人會因為活著而賦予生命更豐富的色彩和更飽滿的內容。但是,色彩和內容也不過是為了活著而服務,活著才是載體,色彩和內容的是點綴。


人生三個境界,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當我們開始思考為什麼活著的時候,就進去了看片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了。現在我們覺得活著就是活著,是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的境界。表面上看好像跑一圈又回到了原點,但事實上這個過程卻讓你真正體悟到了生命的存在和深度。


這個過程不也說明了,活著都會死去,但是仍然要好好混嘛?因為我們是因為活著的這個過程而深刻和精彩。


既然什麼都看開了,為什麼不能活著呢?


如果知道了今天晚餐的內容,那還需要吃這頓晚餐嗎?

我還是會選擇吃掉它的,因為裡面雖然有我討厭的芹菜,但是也有我喜歡的三文魚呢。


一點淺見,忘了在哪兒看到的。對於世事,要看透,而不是看破。你所謂的看開,大概還在看透的層面。叔本華表達過這樣的意思,他說,人生唯一值得思考的事情就是是否要自殺,但他自己好好活著。為什麼要活著?你問問自己看透生死了嗎?生命應該是一個自然生長自然消亡的過程,作為我們個人,重要的是你要享受這個過程,無論是在時間維度還是空間維度,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你如何證明自己曾經來過這個世界。這樣一個活著的意義夠不夠?入世世俗一點看,你所謂看開,有沒有想過其實是你對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一個武斷的自我判斷,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有那麼多事情你根本就不曾親身體會,不曾親身體會何來看開一說?重要的是你要去嘗試,去體驗。而不是靠自我去想像,然後得出看開或者是看透的結論,這當然是有些世俗的觀念了。


隨便瞎說了一些,供參考。


菩提本無物,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什麼都看開並不代表無欲無求,而是看得透徹與深淵。

什麼都看開只是看淡人生生死,而不是界定生死


這個問題有點笨。

請問你現在是活著還是死著?

如果你是活著,請你考慮你為什麼要死,而不是為什麼要活著,因為你本來就活著。


生命的珍貴在於有限,看開只是停留在看開的表面,用有限的生命去體驗生活的辛酸苦辣,身體力行的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親情的溫暖,愛情的熱辣,友情的堅定,還有各行各業,生命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誰敢說自己看開了,給我們十輩子都不夠!這才是生活的樂趣和生命的珍貴所在!


好好活著,

就是勝利。


在一個房間里,什麼都看開了,笑一笑,然後走出去。又是突然發現房間外的東西還是有些地方沒看透,又回到房間了。

在一個房間里,什麼都看開了,笑一笑,然後自殺了。剛從房間里出去的那個人走了進來說:你傻呀,房間外面是什麼你都沒看過,你怎麼知道自己都看開了?不過那個人已經活不過來了


未曾死過的人,如何說死亡是解脫呢?


推薦閱讀:

我要怎麼和大男子主義的男友相處?
為什麼好人做一件壞事就難以被原諒,而壞人做一件好事就可能被原諒以前做過的壞事?
什麼是普世價值?
一本書與自己價值觀相悖,還有必要讀下去嗎?

TAG:生活 | 價值觀 | 人生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