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中國人只是泛指,並不是特指所有人,就好比你說到日本人德國人,大家都覺得他們守時)沒有時間觀念?

活動正式開始時間往往在約定時間的半小時甚至一小時之後,而不用在約定時間準時到達已經成為潛規則,守時有這麼難嗎?


相當一部分中國人的行為,是被一種叫 「不這樣做會有什麼損失」 的思維方式所左右的。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

旅行團的導遊,無論怎樣溫言軟語讓大家準時回來集合上車,都是沒有用的,總有人流連風景,直到導遊氣急敗壞的大喊:「再不來就不等了,開車走人!」 事情才會在最後時刻發生戲劇性的轉機。

究其根源,我覺得是國人沒有習慣被尊重,而更習慣被命令,被威懾,這是上千年極權統治留下的心理後遺症。國人或多或少,在基因中都繼承了這樣的思維慣性:在被要求時,下意識的尋找底線,以獲得更多的活動空間。這是一貫被強權剝奪其他選擇,被迫練就的生存智慧。

在與體制的長久對抗中,國人缺乏時間觀念,成為一種 「最消極」也 「最安全」 的反抗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對開無聊會議最晚到場的那個人,還是抱有一份敬意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釋,不爽大家就摺疊:

先看結論:人是從猿類進化出來的,在目前還活著,以及已經滅絕的所有猿類中,你見過有一種猿類乾淨、守時,善於合作,有組織性紀律性嗎。。。

再看原因:人類是從猿類進化出來的,猿類長期生活在樹上,食鮮果、不愁吃,樹林茂密不用刻意隱藏自己的蹤跡,吃完了直接拉便便到樹下,這個物種的環境使他們根本沒必要具有合作精神、計劃安排和集中注意力,環境讓他們更爭強好勝、而不是更具備合作精神,也不需要有時間概念。

環境劇變,猿類中的一支被迫從樹上走到地下,和高組織高紀律性的食肉動物生存競爭,這逼迫他們去掩蓋自己的糞便以掩藏蹤跡,壓抑爭強好勝的天性,發展出組織性和紀律性,以便提高狩獵成功率維持生存。

但最終,人類就進化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既有狼性又有猴性,也知道組織性、紀律性重要,但有時就是忍不住,這兩種都是本能,都是本質。

進化只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改進,無法重構,就算猴性對人類再沒用,也沒有辦法把這個特徵給去掉了。

順便說一聲,人普遍性地有拖延症,跨時間跨空間跨文化,說明這就是這個物種的特點之一。

不只是中國人,其他人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現存的所有人類,都是四萬年前從非洲第二次出走的智人的後代。


如果時間值錢,那麼大多數人都會守時。事實上,現在守時的人越來越多。不守時的人,要麼是他的時間不值錢(於是他意識不到別人的時間值錢),要麼是他認為跟你的會晤不重要。


這個問題更妥當的提法應該是為什麼西方有些國家的時間觀念特彆強烈——首先中國在其悠久的歷史上對紀年一事相當重視,並不能說時間觀念不強,其次世界上絕大多數文化在LZ所謂的時間觀念,也即精確到分秒的時間觀念上都是散漫的,越是有歷史的文化越是如此。這並不是說因為悠久所以對時間麻木或無所謂了,而是指新興文化受工業社會影響更大,這也是強烈時間觀念的真正來源。工業社會流水化的生產需要將生產過程中的一切因素都標準化和精確化,這也包括了時間。在農業社會中,大家也重視時間,但是這時間是和溫度和光照和降水結合在一起的——比如節氣,而精確到分鐘乃至秒的時間對農業生產並無多大意義。如果翻看18、19世紀歐洲那些社會觀察和文化批評者的論著就會發現工廠與工人這些字眼時常出現在他們對於時間概念之變化的描述里。在此之前,歐洲社會在農業之外對於知曉時間的需求大概也就是教堂通知眾人進行晨禱和晚禱的鐘聲了吧。

當然,鐘錶的發明在技術層面推動了這樣的時間觀念的形成,這也是不可不提的。但根本來說,時間本無區隔,對其進行劃分全是出於生活需要,因此隨著和西方快節奏的商業社會的接軌,中國也在被迫逐漸適應這樣的時間劃分,就是這樣。


相比之下,你讓法國人往哪鑽呀?你讓義大利人怎麼活呀?


其實答案很簡單:西方人現在的時間觀念和文化是工業革命之後長時期形成。中國長期的農業生產只需要在意農時就可以了,不需要像工業文明中那樣精確到分秒。

有理由相信,幾十年上百年之後,更大的城市,更高級的知識工作者,會更加重視時間。


我告訴你終極原因那是因為你沒有跟印度人打過交道!


因為


我覺得 我們很守時間的呀 你們說的情況也沒見到過呀?


簡單評論一下:

農業社會的產出取決於農民做的功,然而做工時間是根據農民自身決定的。

反觀工業社會,資本家購買了工人一定時間的產出,也就是說資本家會儘可能的加大時間內的產出。再加上工業社會協作分工的細化,工人必須準時做工才能適應協作生產。由此,時間觀念就更精確了。這種守時,也是由工廠主所發起而推行的。

從鐘錶製作商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端倪,鐘錶手工業在歐洲興起而成為了一種身份的象徵,英國工人大多數在工業革命時期擁有懷錶。懷錶對工人們來說是不需要的,因為他們服從上級的時間安排。所以在這裡擁有懷錶是一種流行和身份。對鐘錶,這種物化時間的產品,的財務投入,使得時間的重要性被突出了。也就是所謂的 時間就是金錢。 我認為這種物化,加強了守時的觀念。

史實上,任何農耕民族都有對時間的觀念,但他們的做工並不完全取決於他們自己的安排,而取決於天時。天氣時節使農民做工以「趕」的方式。詞語農忙和農閑即是反映這種做工密度不規律的農業用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到了限期才趕工,或者臨時性的提高生產效率,如富士康奇蹟,的行為,或許也算是這種文化的延續。

從教育體質上,我們也可以認為部分高考過關的大學生,由於考期收到了壓力,期望,過多的練習和過大的競爭,在精神上已經倦怠了。它的癥狀就會有諸如:失去動力,拒絕練習或工作,精神,身體疲倦, 以及無法集中注意力。在這種請款下上大學,將有可能造成更多的鬆懈,所以不會那麼遵守時間。經過參與社會和企業的鍛煉後,會恢復警惕和敏感。所以倦怠的大學生可能會不守時

如今的守時需求,除了氣候上和協作上,由於交通和通訊的發展,生產將會更多的顧及到市場的需求。同時市場和金融的發展,也會加深時間的重要性,市場和金融複雜度較高的社會,會更守時。

另外,從組織和個人的關係上來看,個人的情況下,人只需要照顧到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的生物鐘。而人結成組織來獲得更多利益,如果個人在組織中的效率比單獨的情況低,組織就會瓦解。組織因此通過權威,即合法的權利,來使人放棄自我的意識而服從領導的指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權威不夠,個人就不會服從集體,在這裡就是不守時的情況。權威大了,未經懲罰也會有所顧忌。權威達成社會管制。 對於社會管制而言,個人主義更講究自身負罪感,集體主義更強調恥感,如果有一個人他既不接受個人主義中互不侵犯權利,又不接受不給別人添麻煩 的信條的話,或者只部分接受有利觀點,他就有可能不會遵守這種管制,所以不守時。如果一定要把這種情況和中國聯繫起來,那我只能推測,中國社會處於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相持階段,造成有些個人的取向不明。


遲到是一種習慣,可以通過規則幫助人們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有款軟體「微不遲到」,運用契約金幫助人們守時參加每一次活動,遲到者的契約金將被均分給準時到達的人。在微信公眾號上關注「微不遲到」,開啟誠信時代。


搞笑,我們中國人把生命就精確到秒了,這算不算有時間觀念?


中國人把時間看作循環,今天過完了還有明天,二西方人把時間看作實實在在的東西,浪費掉就沒了


鴨梨山大的蟹妖……

可能在靈活性跟原則性的權衡中,我國文化更注重靈活性,自古以來講原則的傢伙都沒什麼好果子吃……

另外,這種情況應該主要是出於違約成本很低,比如上司約下屬,長輩約晚輩,被坑的一方一般也不敢有什麼微詞;而如果誰約客戶簽一個幾千萬的合同,一般不會隨便推遲吧……


推薦閱讀:

大家有沒有覺得時間過得好快?這是為什麼呢?
如何巧妙的混進草莓音樂節?
如何看待「北京房租負擔全球第一 達平均工資1.2倍」?
柏拉圖說的時間是永恆的映像是什麼意思?
如何證明世界不是在5分鐘前被創造出來的?

TAG:時間管理 | 中國文化 | 時間 | 社會學 | 中國人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