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和同情心有區別么?哪個是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有一個2分鐘的動畫,非常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二者的區別。
答案顯而易見,當然是同理心能更好的解決問題。請看:同理心的力量_百度影視同情心讓對方覺得他不如你,同理心讓對方覺得英雄慣見亦平常。
就社會工作視角來說,同理心是指站在對方立場思考,能夠轉換思維理解對方的行為動機。同理心的功能在於可以探究對方行為的成因,解決需要面對的問題,或者治療創傷。其中不含價值判斷,比如說一個強姦犯你可以運用同理心來分析他的犯罪動機(童年經歷?環境成因?刺激),但是你很難去同情他。同情心其中隱含了價值判斷,你對他的遭遇判斷被你過去的經驗所影響,這其中就無法做到價值中立,對問題的觀察和看法無法做到客觀分析,這將降低服務效度,而且所產生的移情作用會讓對方覺得依賴,無法正確認識問題,也阻礙了個人的成長。 當然我說的是在專業服務中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區別,如果在現實中你和當事人存在一定的社會關係,那麼如果你真心幫助他認識問題可以盡量保持同理心,如果僅想分享情緒並支持她那可以表達同情,看你想要什麼效果。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關於同理心的定義:同理心是指從另一個人的角度來體驗世界,重新創造個人觀點的能力。
我們經常容易把他和同情心混為一談,但是兩者的概念是不同的。同情心表示你用自己的觀點來看別人的困境進而產生悲憫之心;而同理心是指你用對方的處境而感同身受。舉個例子,假如A掉到一個大黑洞底下,同情心的表現是在洞口說:喂,兄弟你沒事吧,需要水嗎,我給你送點。而同理心的表現則是一起下到黑洞底下,告訴他:兄弟沒事,有我在,不要怕。
所以同理心主要包含三個面向:
第一,同理心包含獲得觀點——一種採用另一個人的觀點的嘗試,這需要中止你的論斷,將自己的意見放到一片,同時試著去了解對方。
第二,是同理心的情感面向,使我們更貼近地區體驗別人的感受,去感受他們的恐懼、喜樂、傷心等感覺。
第三,是真誠的關心對方的福祉,不光是和對方有一樣的感受和想法,而是更近一步,真實的關心他們的福祉。
說完了同理心,我今天再教大家一個關於溝通的小技巧——釋義。
傾聽者將自己所解讀的信息重新說一次的做法稱為釋義或者叫積極傾聽。表面上看很簡單,但是真正做到完美的釋義卻很難,舉個例子。
A:我是很想去,可是我怕我負擔不起。
釋義1:你說你很想去,可是你負擔不起。
這種釋義就屬於低級的鸚鵡式回應,簡單將說話者說的話重複了一遍。而良好的釋義技巧關鍵在於要用你自己的措辭重複別人的觀點,以便能再一次對信息進行交叉驗證。所以,比較好的釋義應該是這樣
釋義2:所以如果我們能一起想想辦法,幫助你負擔這筆錢,你就願意和我們一起去了,是這樣嗎?
所以,釋義別人的信息有兩個層次。
第一種是指釋義事實性信息,這會幫助你更清楚地了解對方的想法,在最基本的層面上,避免信息混淆。「所以你是要這個周二開會,不是下周二,對嗎?」
第二種是指釋義個人性信息,「所以,我的玩笑讓你以為我不在乎你的問題?」
針對以上的釋義層次,我可以告訴大家三個小技巧,讓你的釋義顯得更加自然。
1.改變說話者的措辭:
說話者:雙語教育真是一個失敗又浪費錢的政策。
釋義者:你看看我說的對不對,你很生氣是因為你覺得雙語教育表面上聽上去很棒,但是實質上卻沒有什麼作用,對嗎?
2.從你所接收到的信息當中,抓出一個具體的例子,來向說話者說明你所理解的程度:
說話者:李是一個混蛋,我真不敢相信他昨天晚上所做的事情!
釋義者:你覺得那些笑話很惹人討厭,對嗎?
3.反應說話者的潛在寓意:
說話者:你最好晚上別一個人回家。
釋義者:你一直提醒我要小心,聽起來你好像是在擔心有一些即將發生在身上,是嗎?
綜上所述,釋義是檢驗你理解說話者意圖的一種方式,而且這種方式比較委婉,也能容易讓人接受。由於這不是一個熟悉的反應方式,剛開始你可能會覺得很笨拙,但是假如你開始經常使用這種反應並且逐漸增加使用的頻率,你就會慢慢領會到它的價值了,到時候你可以再返回來打賞我哦,哈哈。
瓊瑤說:「人,活在自己的悲哀里還比較容易,活在別人的同情里才更艱難。」
因為別人的同情只會讓一個人更加自卑。當別人跌入谷底的時候,你是付出同情心還是同理心?
同情是居高臨下式的憐憫,同理是願意在黑暗的時候給你一個擁抱。對於一個人而言,當面對生命中那些不可避免的傷病和痛苦時,最重要的就是那一份想要維護卻無法顧及的尊嚴,他們會擔心:
我還能做些什麼呢?
家人會不會嫌棄自己?自己真的成為所有人的負擔嗎?這時候對他們而言需要的不是憐憫和可憐,而是擁有被當作正常人一樣看待的尊嚴。
雖然他們也不能理解彼此的行為,但是他們尊重對方的生活。而一段關係中,最舒適的相處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和做自己的自由。
我們都沒有能力讓對方從他的困境中真正走出來,但是我們卻能通過同理心讓對方感受到溫暖與力量。
因為同理心讓彼此更親近,而同情心卻讓雙方更加疏遠。講「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前提,是以善良為出發點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如果你抱著一種「你看你當時對我就只有同情,沒有同理心」的態度,去看待別人曾對你表現出的善意,那請出門右轉不送。因為不論對方表現出的是同情還是同理,我們其實都應以感激的心情回饋對方對我們的關心才是。
我曾向一位朋友提起,我很羨慕他的一種特質,幾乎每個人都願意與他深談。比如對待同一個我們都知道不會成交的銷售,我的態度生硬,充滿著質疑和挑戰,而對方跟他交談時明顯覺得積極,充滿希望。當我看到很有「身份」的「大牛」啃著乾麵包開會的時候,我覺得「他好慘」,而朋友卻說「也許他樂在其中」。
直到前不久,我偶然間看到第一條回復提到的那個「同理心的力量」的視頻,聯想到我和他對待事物的區別,才似乎找到了那個決定性的問題。
這段視頻告訴我們,同理心的四個主要特徵:
√ 接受觀點
√ 不加評論
√ 看出他人的情緒
√ 嘗試與之交流
度娘是這樣定義「同理心」的: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與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我們老生常談「換位思考」,也討論為什麼有人可以很受歡迎。我想,無非是別人與他們在一起時感覺愉快。這可以看成是一種將心比心,體諒別人心情的善良。在別人遇到困難或者心情低落的時候,讓對方紓解心結,感到溫暖,這種技能除了天賜,也許也可以修鍊get。
曾不止一次對朋友說過「至少你還……」的句式,本以為是安慰,殊不知一次敞開心扉的機會,卻讓受傷的人沒有了交流的慾望。後來我有意識的不讓自己扮演那個讓人把話噎回去的角色,嘗試著多保持好奇心,對細節提問。
但這種方式好像並沒有非常好的將我們「連結」起來,反而讓我覺得交流的太理性,擔心會不會壓抑了真情流露的部分。再後來,我發現「同理心」可以拆分成兩部分看:「同理」和「心」。之前那種用「同理」的技巧還不夠,因為說到底,人和人之間,要用「心」。
在我漸漸避免用「至少」開始聊天的時候,有個朋友宣布自己患上抑鬱症。作為朋友,我提醒自己,應該喚醒自己內心類似的記憶,走到黑洞里對他說,「嘿,我知道下面是什麼樣子,你並不孤單」。而如果不這麼做,我就還是那個對萬事萬物充滿同情,卻對當事人無濟於事的「別人」。
但從自己心裡找到共鳴,並不是給予對方「我也是這麼走過來的,你也可以」,「只要這樣做,每個人都能XXXX」這種教育式的反饋,因為那等於抹殺了其獨特性的可能。當他感到難過的時候,我們在表達「你的感覺,我知道」的同時,也需要尊重個體差異,畢竟子非魚,誰也不想自己在別人眼中是絕對的「大眾」。
同理心也並不是只有在朋友難過的時候才需要有,當我們讚賞一個人「情商高」,他可能還有這樣的表現:在別人講述其實不怎麼好笑的新聞時予以愉快的回應,在別人表達觀點時面露微笑積極認可不打斷對方,在別人接受表彰時真心的祝賀,在別人分享或者邀請時配合或予以支持。「別人」很享受與他的相處,因為他在那一刻理解對方的期望,並讓對方感到共鳴。
進而讓人想到一個有趣的例子。不少學者認為,狗能從人類的神態中讀出情緒,從而以適應人心情的狀態與人相處。例如當主人感到沮喪,他的寵物犬通常都會默默的在他身邊陪伴。如果久別歸家,狗狗會用一切他能表達的方式熱烈表達它對主人的思念,毫不吝嗇。它不懂什麼是同理心,但是主人會覺得,自己的感覺,它知道,因此並不孤單。這就是治癒系汪星人比我們中的大多數做的更優秀的地方。
從前有個人患上精神病,總喜歡撐著一把傘蹲在路邊,唯一會說的一句話是:「我是蘑菇,我是蘑菇。」路人有時繞道而行,有時施捨一點硬幣,有時嘲笑他瘋癲,有時悲憫的請上帝寬恕這個可憐的人。有一天,醫生也撐了一把傘,蹲在他身邊。他轉過頭疑惑的看著醫生,開口問他「你是誰?」醫生笑著對他說:「我也是一朵蘑菇。」
走近他,接受他的觀點,理解他的行為,讓他感到並不孤單。就像最初視頻里說的,往往能夠讓情況好轉的,不是「回應」,而是「連結」。
以上文字首發【南北】公眾號,轉載請註明,歡迎關注~
amp;https://pic4.zhimg.com/e6a59b9df971cf3d74a49c120530ba47_b.jpg&" dw="258" dh="258" w="258"amp;>http://weixin.qq.com/r/w0UHHwbEP1tArUJ89xDR (二維碼自動識別)
在我個人的理解中,這二者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別,就是「我」所在的角度。
同情心是我站在我的角度,價值觀,情感體驗中對對方的判斷,比如我覺得這個乞丐好可憐,是基於我自己覺得人吃不飽穿不暖感覺好可憐,要是我一定會很難過,但不知道對方是怎麼想的。有時候與社會共同定義的標準有關,比如生活美滿需要有妻有女,看到一個老頭子獨自一個人生活,有人會覺得好可憐。
同理心就更多的站在對方的角度上,以對方的角度對方的感受去體驗,以他之眼看他的世界,盡量避免自己的價值判斷。
當然是同理心可以更好的解決問題,不然難免會老冒出一個疑問,明明(「我」認為)是這樣的,他/她怎麼能這樣呢?不講道理啊!這個問題有意思。
簡單說,角度不同。
同理心站在對方角度;同情心站在自己角度。
同理心下,能看到、感受到對方當下的心理狀態;同情心下,看到的自己,我覺得你慘你就慘,然後我同情你,至於人家是不是真的慘,對他不重要。
那麼一解釋,後面一個問題就有答案了:當然是同理心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
公眾號:影心理
微博賬號名:心理諮詢師賈睿
分答賬號名:心理諮詢師賈睿
預約心理諮詢,請聯繫助理,微信號:xinliwanka
說些剛入門的心理諮詢師對同理心比較淺的理解,拋磚引玉:
同理心是一個心理諮詢師必備的技能,也是最基礎的技能,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修鍊到最高境界就像羅傑斯所說的,同理心是一種能力。
站在來訪者的角度:心理諮詢中,同理心發揮作用了,那來訪者就會覺得諮詢師-「他懂我」,「他理解我的難處」,「我終於找對人了」,「他明白我的...」,「他肯定能幫到我」。
站在諮詢師的角度:對來訪者的經歷遭遇了解之後,先暫時放下自己的任何價值觀,嘗試在腦中想像一個角色,或者想像自己,擁有來訪者的性格和信念,然後經歷了來訪者所遇到的事件,然後經歷了各種糾結或痛苦,直到現在來找心理治療。然後諮詢師把體會到的有技巧反饋給來訪者。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同情心是將心比心-將自己的心去比較別人的心。同理心是將心同心-將自己的心去同步別人的心。個人覺得同理心是指理解別人的經歷,遭遇,同情心是對弱勢群體或經歷痛苦的人的憐憫,兩者需要平衡吧非專業觀點
同理心:用對方的眼睛看世界,難度超高。同情心:用自己的眼睛看對方,且感到對方可憐(或者說對方身上有自己的影子),相對容易一些,但是硬要自己同情自己無法同情的人,也有很高難度。
同理心和同情心有區別么?哪個是能更好的解決問題?答:有區別。更好的解決問題?不懂,要看你想解決什麼問題。下面是個簡單的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對比。如果想安慰朋友,可以用同理心開始,如果想讓朋友振作,不妨在運用同理心的時候,使用同情心,讓他/她能夠感覺到希望。簡單說:同理心的做法是感同身受,抱團取暖,弊端在於兩個黑暗的人會容易一起走向絕望;同情心的做法是提供希望,關心振作,弊端在於容易變成一人站在高地上說教和指責別人,容易讓對方更加痛苦;
同理心 Empathy
試著想像一下,陷入人生低潮時,就像掉進一個深穴,怎樣都爬不出來。這時「同理心」會走下來陪著你,與你分享它的經驗,讓你知道 You"re not alone.(你並不孤單)。同理心能夠接收到對方的感受、不多加評論,並察覺對方的情緒,進而進行交流。
同情心 Sympathy
另一方面,「同情心」會試著在困境之中,硬是想要擠出 silver lining(一線希望)。Silver lining指的是太陽在烏雲後向前照耀時,在烏雲邊緣露出曙光,就像鑲了一圈銀邊一樣,引申為困境中的一絲曙光、一線希望的意思。最常用的說法為: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每朵烏雲都有一絲曙光。)
而為了要帶給人希望,「同情心」常以 at least...(至少...)起頭安慰別人。但這樣不僅無法讓對方 feel better(感覺好點),更會使得你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事實是,我們沒有能力使對方的困境好轉,但我們能透過彼此心靈上的連結,讓對方的感受好一些。你呢?在朋友面對困境時,付出的是「同理心」還是「同情心」呢?
「同情恰好有兩種。一種同情怯懦感傷,實際上只是心靈的焦灼。看到別人的不幸,急於儘快地脫身出來,以免受到感動,限於難堪的境地。這種同情根本不是對別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他觸及自己的心靈。另一種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無感傷的色彩,擔富有積極的精神。這種同情對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決定耐心地和別人一起經歷一切磨難,直到力量耗盡,甚至理解也不歇息。」 茨威格《心靈的焦灼》 我想同理(empathy)應該就是茨威格所說的那種真正的同情(sympathy)吧。
同情心包涵兩部分,善心與愚蠢。同理性也包涵兩部分,理性與理解。最好的做法應該是,用同理心去同情別人。
同情心:他這樣好可憐,我應該以我的方式幫助他一下。同理心:他為什麼會這樣可憐,如果我是他,我需要什麼什麼樣的幫助。
同理心是我們…同情心是你…
同情心:我從跪著乞討的老乞丐面前走過,停下,給十元錢。
同理心:我看見乞丐跪著乞討,繞過去,停下,從他背後遞過食水。
竊以為同理心更起作用「同情心」你用自己的觀點來看別人的困境進而產生悲憫之心。
「同理心」你用對方的觀點設身處地地思考他的處境進而感同身受。例如說,對於一個未婚媽媽和一個無家可歸的人而言"你的同情心與同理心之差別何在?當你同情他們時,他們的困惑、喜樂和痛苦還只是他們的自己的經驗"當你和他們產生共情時,這些經驗就好像變成你自己的經驗。「為」別人感到快樂和痛苦是一回事,「和」別人一起感受快樂和痛苦則要深遠的多。 詳情見《溝通的藝術》p121視頻生動,具體。同情是旁觀和理解,同理是共情,是旁觀和感受。
這幾天在醫院陪老人,說一個小故事。
醫院的病房內禁止做飯,這一要求一直被嚴格執行,只有一個地方例外——惡性腫瘤住院部的護士會睜一眼閉一眼。因為這裡有很多病人舉全家之力治療,同時會努力省下每一分錢。
推薦閱讀:
※為什麼家境較優越的人心機較少?
※為什麼一部分所謂的「人渣」「流氓」「無賴」「黑社會」也能取得一定世俗上的成功?
※如果未來人類可以無性繁殖,會不會實現真正的男女平等?
※如何評價崔永元等沒有專業知識卻在批評某些專家及其言論的人?
※你會對18歲的你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