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裝備發展歷程中有哪些「摸著鷹醬過河」的典型案例?


兔子摸著鷹醬過河,有的時候鷹醬也摸著兔子過河啊

比如說朝鮮戰爭之後;兩個冤家一方拼了命的發展大炸逼、講究投射火力;另一方專研夜戰,各種夜視設備,各種精銳小分隊戰術………終於,他們都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大概是將來的電磁彈射航母003吧。

眾所周知,美帝作為藍星最強航母的擁有者,蒸汽彈射是其身份的象徵。比起俄羅斯和中國的滑躍式起飛,蒸汽彈射速度快,能起飛的飛機種類更多。

但是蒸汽彈射的固有缺陷也存在,在高頻率起降時,會明顯吃力。而且容易出現故障,對於少航母的國家,維護一次意味著戰鬥力不穩定,出現周期性下降。

好在,美帝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後,提出了電磁彈射的新思想,並經過幾十年的研究,2013年,福特號航母下水,標誌著電磁彈射成型。

而我軍在美帝的基礎上,提出了繞開蒸汽彈射的方針,也就是實現彎道超車,一步到位電磁彈射。

這其中,萬磁王馬院士,就是中國電磁彈射的研發核心。馬院士所帶領的團隊已經研發出了幾乎全部電力航母有關的部件。

按照計劃,2020年左右003航母下水交付的時候,我軍將成為除了美帝之外全球第二個擁有電磁彈射方案航母的國家。

可以說,鷹醬摸著石頭過河,兔子摸著鷹醬過河,然後鷹醬喜歡丟一點獎品讓其他人迷失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鷹醬和兔子把其他國家拉得越來越遠了。


著名的「排除一個錯誤選項」系列

「網友都說我擊沉了三十多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其實只有29艘。

我當年說,這個造不了幾艘。果然,2012年,朱姆沃爾特級首艦完工,即將服役,三號艦剛剛動工,原本計劃建造32艘的美國最新型的驅逐艦,已經確定縮減到了3艘了。」

「將來有可能成為一個悲劇。」

「這種思路是值得借鑒的,發展武器裝備呢,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放在我們國家就是武器發展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要盲目攀比。」


直升機

1553B數據匯流排。

和平典範」是中美蜜月期的巔峰,雙方於 87 年簽訂了向中國出口能改進 55 架次殲-8Ⅱ的相關設備的合同,總金額高達 5.5 億美元。

兩架殲-8Ⅱ在 89 年初運到美國,由美方人員試飛評估並進行改進。美方試飛力量雄厚,動用了愛德華茲基地「空軍飛行試驗中心」(Air Force Flight Test Center)6510 中隊。美方試飛項目主管是 5,700 飛行小時的資深試飛員,曾撰寫美軍飛行學校教材。同時中方約 20 名技術人員前往紐約長島格魯門公司工廠、代頓空軍基地進行培訓學習。但 89 年夏該計劃停頓後,美官方和企業都盡量避免提及所有與中國的軍事合作計劃,以免被指為「援助中國」。因此我們只能根據少量信息,對「和平典範」做一些「紙上談兵」。和平典範運動的背景是美國藉助中國,實現對蘇聯的遏止,通過提高中國軍隊的整體科技水平,提高了蘇聯全球擴張的成本。和平典範是美國為了讓中國和蘇聯對抗而支援中國的一個大項目的名字,代表有

1.影響北約各國解除49年-70年代的軍事技術禁運,使中國按自己的需要從歐洲進口武器設備.

2.J-8II戰鬥機的改裝,包括雷達、發動機的轉讓。

3.出口F-16戰鬥機給中國

4.出口黑鷹直升機給中國

5.出口或轉讓E-3預警機技術

當時的殲-8Ⅱ航空電子系統落後而缺乏發展潛力,現有雷達無法有效探測低空目標。因此美方主要是為殲-8Ⅱ裝備西方 80 年代水平的火控系統,而在發動機、機動性上沒有深入的改進。

新火控系統的特點為,採用數據傳輸標準匯流排技術,從而能夠徹底提高航電水平;綜合雷達、慣導、大氣等感測器,提高探測能力;採用先進顯示技術,提高人機工效;建立新的外掛管理技術基礎;增強自檢測、系統容錯能力,提高可靠性和可維護性。具體措施為,把 F-16 同期型號的火控移植到殲-8Ⅱ上,包括加裝 AN/APG-66(V)火控雷達、座艙顯示系統、1553 匯流排、新型火控計算機等。

加裝 AN/APG-66(V)雷達是「和平典範」最搶眼的項目,為殲-8Ⅱ添加了「金睛火眼」。這可能是首例東方戰鬥機與西方雷達的官方「聯姻」。該雷達由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研製,屬於 X 波段脈衝多普勒機載火控雷達,主要裝備 F-16A/B 等。美方賦予提供給中方的雷達一個新代號:PRC F-8 APG-66(V)。我國當時沒有能與之相比的火控雷達。該雷達採用平板隙縫天線,對大型飛機的最大搜索距離約 140 千米。對戰鬥機的上視探測距離 46 到 74 千米,下視 37 到 55 千米。具有頻率捷變能力,抗干擾性好。

同時 APG-66(V)的處理機、雷達計算機、存儲介質較先進,從而能夠提供大容量快速的處理能力。其設計具有模塊化的特點,分為 7 個各自帶獨立電源的可更換單元,插頭/插座統一而易於插拔,供電可靠,大量採用可靠性好的數字式器件。因此,APG-66(V)在戰地條件下可快速更換修理。對於解放軍來說,當時面對著敵人立體化大集團進攻的威脅,更需要截擊機長時間連續作戰,需要儘可能減低故障趴窩的幾率。

APG-66(V)藉助脈衝多普勒技術,能夠在地面雜波干擾中搜索並鎖定目標,從而發起攻擊。老式單脈衝體制的雷達,基本無法做到這一點。APG-66(V)的工作狀態很齊全,空空模式例如格鬥、快速搜索、自動截獲、自動跟蹤等。空地模式包括真實波束、8:1 的多普勒波束銳化、地圖鎖定、對海搜索跟蹤等。因此 APG-66(V)奠定了 F-16 良好的火控基礎。在這一基礎上略加發展後,F-16C/D 型就具有了完善的空地作戰能力。

殲-8Ⅱ最初的火控系統,限於雷達體制,僅能對付中高空目標。這也是米格-23、F-104 等典型第二代戰鬥機共同的特點,一般只有上視能力,無法下視探測。有了 APG-66(V)這樣雷達,殲-8Ⅱ才能夠有效的攔截低空突防的敵方飛機和導彈,例如當時已大量裝備蘇軍的圖-22M「逆火」轟炸機和蘇-24 戰鬥轟炸機。

當然 APG-66(V)也有其缺陷:探測距離偏近,最初甚至沒有連續波照射器,無法使用 AIM-7「麻雀」等中距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APG-66 發展到 APG-66 ADF 型後,F-16 才能使用 AIM-7。直到改裝搜索距離增大 50%的 APG-68 雷達的 F-16 新型號出現,「戰隼」才真正具有了超視距空戰能力。對於承擔截擊任務的殲-8Ⅱ,真正適用的雷達其實是 APG-68。不過美國當時並不會提供該雷達給中國。

座艙顯示系統

先進火控要包括適當的輸出顯示手段,才能真正形成戰鬥力。美方為殲-8Ⅱ座艙增加了多種顯示設備,包括下視顯示器(Multifunction Display System MFD)和新式平視顯示器(Head Up Display System HUD),具體型號不詳,估計類似 F-16 相應部件。F-16 的下顯是高解析度、高亮度的電視/光柵顯示器,採用先進 CRT 和光學濾波技術,可顯示包括多種模式的雷達成像、字母數字和符號疊加輸出等。F-16 下顯還可以輸齣電視制導武器相關視頻圖像,但「和平典範」並無加裝對地制導武器的計劃,因此改裝的火控應該不包括這一部分功能。而殲-8Ⅱ原有的顯示手段僅為簡單的波形輸出和機電儀錶,功能單一,更無法滿足光電制導對地武器的需要。

以往老式的光電瞄準具僅能為飛行員提供簡單的瞄準光環。飛行員通過標示和經驗上預知的目標尺寸進行估算,測距、攻擊精度都較低。還得需要經常低頭查看座艙儀錶信息。改裝新型平顯後,殲-8Ⅱ飛行員可直接讀取火力控制、飛行數據、雷達信息和機動能量管理信息。空對空作戰時,飛行員可透過平顯看到目標,同時看到投影疊加的雷達目標截獲指示符號、瞄準光環、最大/最小發射距離指示、瞄準操縱點、彈丸示蹤線(熱線)和速度矢量。上述提示信息在作戰中能成倍數的提高飛行員工作效率,例如投擲航空炸彈時,飛行員只需觀察目標以及平顯上火控系統輸出的瞄準操縱點,按指示適時按下發射鈕,投出炸彈,即可準確的命中目標。巡航時平顯顯示方位、速度、高度和操縱信號等,可減低飛行員的工作強度。

1553B 標準對於軍事愛好者來說可能有幾分陌生。筆者認為「和平典範」中,1553 標準是最重要的一環。沒有它,之前提到的雷達、導航系統的改進計劃,等於空中樓閣。

上世紀 60 年代時,由導航/平顯/武器瞄準系統(INS/HUD/WACS)組成的綜合火控系統,配上遠距空射武器,使戰鬥機如虎添翼。但作戰信息數據總量暴漲,而設備間介面各異,互聯協同難度大,成為作戰效能的瓶頸。同時,由於缺乏統一標準,開發、維護和改進的成本不斷上升。於是 1973 年後,美軍方先後公布 MIL-STD-1553A(USAF)標準和 1553B 改進標準。粗略的說,單個機載電子設備就類似於計算機區域網 LAN 中的單個計算機,1553 標準類似於通信協議,堪稱現代作戰飛機電子系統的「脊梁骨」。其核心就在於「標準」二字。有了 1553,雷達光電探測、導航、本機感測、座艙顯示、外掛管理和火控計算機等得以完美的聯結綜合,構成了第三代戰鬥機標誌性的分散式集中控制系統。F-16A 是採用 1553A 標準的第一種作戰飛機。

以雷達為例,之前提到的先進的人機界面,需要火控雷達具有複雜的對外介面,同時脈衝多普勒雷達又需要強大的內部介面進行處理運算。如果沒有 1553 這樣先進的匯流排,這兩個介面的性能都要大打折扣。

1553 匯流排具有高速、靈活的特點,通信效率高,修改、擴充和維護簡便。下面列舉一些數據,熟悉計算機的朋友應當有所體會:MIL-STD-1553B 是數字命令/響應式分制多路傳輸數據匯流排,傳輸速率 1M 比特/秒,足以滿足第三代作戰飛機的要求;字長度 20 比特,數據有效長度 16 比特;半雙工傳輸方式,雙冗餘故障容錯方式,傳輸媒介為屏蔽雙絞線。

1553 匯流排的冗餘度設計,提高了子系統和全系統的可靠性。匯流排本身(包括匯流排控制器、雙絞線、偶合器等)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超過 10,000 小時,在全系統中基本可忽略其故障率,比殲-8Ⅱ原有聯結方式好得多。同時可以省去殲-8Ⅱ設備間複雜繁瑣的點對點聯結,僅此一項可令全電子系統的重量減輕約 5%,並節省空間、耗電。數字傳輸方式與傳統的模電方式相比,速度更快、反應時間更短、保密性更好、抗干擾能力更強,能充分發揮火控設備性能。字差錯率小於千萬分之一。在後勤維護方面,標準的介面、插卡非常容易拆卸,可以方便的通過數字式工具進行測試/虛擬。經測試僅地面測試一項,就可比以往減少 30% 的維護工時。

「和平典範」以 1553B 標準為基礎的航電系統,比殲-8Ⅱ原有系統提高了一個台階。其火控/導航狀態分工清晰明確,信息處理速度快,維護升級簡便,擴展性強。此外西方武器系統基本上都符合 1553 標準,我國引進的一些先進武器只需進行相應改進,即可自行加裝到「和平典範」上。更重要的是,1553 標準決定了不同廠商的航空電子設備的規範化、標準化,有助解決我國航空工業的一些問題。儘管「和平典範」計劃夭折,我國仍確立了 1553 的標準地位,同時開發了更先進的光纖 1553 介面技術和設備,並進行了新型光纖匯流排的研究。日前我國已研製成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1553B 匯流排協議介面晶元。

新型火控計算機

新型火控計算機是「和平典範」的大腦,儘管沒有具體型號的信息,但基於雷達、顯示系統等已知材料,可以推斷其基本情況。它與慣導計算機、火力瞄準計算機、雷達處理機、外掛管理計算機組成了飛行火控系統,是系統核心。該?、提示信息等,選擇、設定和發射外掛武器。在作戰時,火控計算機進行科學的飛機能量管理計算,在戰鬥時確保戰鬥機在最佳格鬥飛行狀態,平時則可增大續航時間和距離。

在空空作戰時,火控計算機可為殲-8Ⅱ飛行員提供格鬥、空空導彈、快速射擊、前置跟蹤等。快速射擊時,計算機模擬連續彈丸流的命中點,飛行員從而可以迅速捕捉到快速開炮攔截敵機的準確時機。前置攻擊時,計算機將瞄準光環投射在由目標距離、飛機動態、距變率決定的適當位置,飛行員調整飛行姿態使光環套住目標,即可瞄準攻擊。空地作戰時也有多種狀態供不同用途。

其他

「和平典範」選用的 LN-39 慣性導航系統是利頓公司 80 年代初的拳頭產品,為 F-16 早期型號採用。其精度優於殲-8Ⅱ原有產品,工作穩定,平均故障周期長。外掛武器管理系統改變了殲-8Ⅱ以往外掛單一、彈種難以擴充的缺陷,採用了微處理機和標準介面技術,可管理控制多種中美製航空武器。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改裝的各個西方電子設備的可靠性高,組成的全系統的可靠性比原有系統有了革命性的提高。電子設備的改進還提高了殲-8Ⅱ的續航性能,如起降時可採用優化的飛行路線、高度,從而降低起降消耗的燃料,這對航程不算大的殲-8Ⅱ很有好處。

由於電子設備的變化,殲-8Ⅱ原有的電源標準、功率輸出不符合新的要求,因此必需改用美方相應的電源系統。同時增強了冷卻手段,避免系統過熱。

後記

89 年後,「和平典範」最終夭折,但影響是深遠的。我國技術人員切實的學習掌握了美方設備和軍企人員的先進技術,更重要的是深刻體驗了西方先進航空技術的整體性、可發展性和前瞻性。這一嘗試雖沒有直接成果,但進一步明確了我國戰鬥機技術追趕世界一流水平的方向和道路。因此,筆者認為實施「和平典範」的結果,應該說是成敗各半,從長遠角度看甚至是成功的。

在中美合作取消不久後,殲-8Ⅱ改進型的指標已遠超出「和平典範」水平,發展出了殲-8ⅡM 等若干改進型。新的改型具備了一定的超視距空戰和對地攻擊能力。其中突出了綜合火控系統的研製,力圖實現「和平典範」未盡的任務。新的殲-8Ⅱ改型,通過脈衝多普勒雷達、數字式綜合火控系統、空中受油技術、組合式自衛電子對抗系統、新型外掛系統、可靠性和維修性改進和氣動設計等一系列改進,最終將接近第三代戰鬥機的水平。筆者認為,儘管我方未能獲得原定數量的 APG-66 雷達,但此雷達為多國所採用仿製,我方進行研究借鑒並無困難。而俄羅斯的 ZHUK 雷達更是殲-8ⅡM 型的外銷標配。同時通過我國科研人員的長期努力,在上述方面,乃至中距空空導彈、空中加油技術、慣導/GPS 綜合導航技術、高速光纖匯流排等領域都取得長足進展。這都是「和平典範」從未觸及的領域,具有重大意義。

1553B匯流排簡介

1553B匯流排是MIL-STD-1553匯流排的簡稱,其中B就是BUS,MIL-STD-1553匯流排是飛機內部時分制命令/響應式多路復用數據匯流排。1553B數據匯流排標準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公布的一種串列多路數據匯流排標準。1553B匯流排能掛31個遠置終端,1553B匯流排採用指令/響應型通信協議,它有三種終端類型:匯流排控制器(BC)、遠程終端(RT)和匯流排監視器(BM);信息格式有BC到RT、RT到BC、RT到RT、廣播方式和系統控制方式;傳輸媒介為屏蔽雙絞線,1553B匯流排耦合方式有直接耦合和變壓器耦合;1553B匯流排為多冗餘度匯流排型拓撲結構,具有雙向傳輸特性,其傳輸速度為1Mbps傳輸方式為半雙工方式,採用曼徹斯特碼進行編碼傳輸。採用這種編碼方式是因為適用於變壓器耦合,由於直接耦合不利於終端故障隔離,會因為一個終端故障而造成整個匯流排網路的完全癱瘓,所以其協議中明確指出不推薦使用直接耦合方式。

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飛機機載電子系統沒有標準的通用數據通道,各個電子設備單元之間連接往往需要大量的電纜。隨著機載電子系統的不斷複雜化,這種通信方式所用的電纜將會佔用很大的空間和重量,而且對傳輸線的定義和測試也較為複雜,費用較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美國SAE A2K委員會在軍方和工業界的支持下於1968年決定開發標準的信號多路傳輸系統,並於1973年公布了MIL-STD-1553標準。1973年的1553B多路傳輸數據匯流排成為了未來軍機將採用的技術,它取代了在感測器、計算機、指示器和其他飛機設備間傳遞數據的龐大設備,大大減少了飛機重量,並且使用簡單、靈活,此標準的修訂本於1978年公布,即MIL-STD-1553標準。1980年,美國空軍又對該標準作了局部修改和補充。該標準作為美國國防部武器系統集成和標準化管理的基礎之一,被廣泛的用于飛機綜合航電系統、外掛物管理與集成系統,並逐步擴展到飛行控制等系統及坦克、艦船、航天等領域。它最初由美國空軍用于飛機航空電子系統,目前已廣泛應用於美國和歐洲海、陸、空三軍,而且正在成為一種國際標準。我國於1987年頒布了相應的軍標。

二、1553B匯流排的特點

1553B匯流排是一種集中式的時分串列匯流排,其主要特點是分布處理、集中控制和實時響應。其可靠性機制包括防錯功能、容錯功能、錯誤的檢測和定位、 錯誤的隔離、錯誤的校正、系統監控及系統恢復功能。採用雙冗餘系統,有兩個傳輸通道,保證了良好的容錯性和故障隔離。綜合起來1553B匯流排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實時性好,1553B匯流排的數據傳輸率為1Mbps,每條消息最多包含32個字,傳輸一個固定不變的消息所需時間短。數據傳輸速率比一般的通訊網高。

二是合理的差錯控制措施和特有的方式命令,為確保數據傳輸的完整性,1553B採用了合理的差錯控制措施――反饋重傳糾錯方法。當BC向某一RT發出一個命令或發送一個消息時,終端應在給定的響應時間內發回一個狀態字,如果傳輸的消息有錯,終端就拒絕發回狀態字,由此報告上次消息傳輸無效。而特有的方式命令不僅使系統能完成數據通訊控制任務,還能檢查故障情況並完成容錯管理功能。

三是匯流排效率高, 匯流排形式的拓撲結構對匯流排效率的要求比較高,為此1553B對涉及匯流排效率指標的某些強制性要求如命令響應時間、消息間隔時間以及每次消息傳輸的最大和最小數據塊的長度都有嚴格限制。

四是具有命令/響應以及「廣播」通訊方式,BC能夠以「廣播」方式向所有RT發送一個時間同步消息,這樣匯流排上的所有消息傳輸都由匯流排控制器發出的指令來控制,相關終端對指令應給予響應並執行操作。這種方式非常適合集中控制的分散式處理系統。但1553B 匯流排價格高昂,限制了它在工業領域的普遍性應用。

三、1553B匯流排消息傳輸機制

1553B匯流排上的信息是以消息(Message)的形式調製成曼徹斯特碼進行傳輸的。每條消息最長由32個字組成,所有的字分為三類:命令字、數據字和狀態字。每類字的長度為20位,有效信息位是16位,每個字的前3位為單字的同步字頭,而最後1位是奇偶校驗位。有效信息(16位)及奇偶校驗位在匯流排上以曼徹斯特碼的形式進行傳輸,傳輸一位的時間為1 S(即碼速率為1MHz)。同步字頭佔3位,先正後負為命令字和狀態字,先負後正為數據字。

在這三種類型的字中,命令字位於每條消息的起始部分,其內容規定了該次傳輸的具體要求。狀態字只能由RT發出,它的內容代表RT對BC發出的有效命令的反饋。BC可以根據狀態字的內容來決定下一步採取什麼樣的操作。數據字既可以由BC傳輸到某RT,也可以從某RT傳輸至BC,或者從某RT傳輸到另一RT,它的內容代表傳輸的數據。

1553B匯流排上消息傳輸的過程是:匯流排控制器向某一終端發布一個接收/發送指令,終端在給定的響應時間範圍內發回一個狀態字並執行消息的接收/發送。BC通過驗收RT回答的狀態字來檢驗傳輸是否成功並做後續的操作。

消息是構成1553B匯流排通訊的基本單位,如果需要完成一定的功能,就要將多個消息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新的結構叫做幀(Frame)。幀的結構見圖2。在圖中,完成一個消息的時間稱為消息時間,兩個消息之間的間隔稱為消息間隔時間,完成一個幀的時間稱為幀時間。在實際應用中這三種時間都是可以通過編程設置的。

四、1553B匯流排在武器通信中的應用

基於軍事上的需要,現在武器上的電子設備不斷增加,如何將電子設備加以有效的綜合,從而使之達到資源和功能的綜合已成為武器發展的必然要求。武器綜合電子系統的基礎就是採用數據匯流排結構,利用數據匯流排使處理機(包括硬體和軟體)、信息傳輸以及控制顯示3個分系統為各種任務所共用。這樣就具有以下優點:減少武器設備體積和重量,提高武器系統可靠性,降低成本,提高檢測精度等。現代武器對本身通信系統的要求一般有以下幾點:

一是能有效實現各子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且滿足特定的通信特性;

二是通信子系統相對獨立地工作,對應用軟體儘可能透明,且佔用主機的時間儘可能少。

三是通信系統靈活,易於修改。

四是通信子系統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

而1553B匯流排的優良性能恰好能滿足上面幾點要求,從而使其在現代武器系統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已成為戰車、艦船、飛機等武器平台上電子系統的主要工作支柱。

航空電子系統通常包括十多個機載計算機子系統,如何有效的實現各子系統之間的數據通信對整個航空系統的成敗無疑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自1973年美國公布了軍用標準MIL-STD-1553B匯流排後,它就迅速的被應用於空軍,在F-16、F-18、B-1和AV-SB等多種飛機上得到應用。

目前世界上可以作為軍用標準和專門的艦用戰術數據匯流排有許多種,但使用的最多的還是當推美國的MIL-STD-1553B。1553B的傳輸介質有同軸電纜、屏蔽雙絞線、光纜等,通過變壓器藕合或直接藕合方式把終端藕合到匯流排上去。這種數據匯流排的傳輸速率、傳輸距離、遠程終端數,能較好的滿足各類中小型艦艇以及潛艇系統通信的要求,故應用十分普及。

軍用車輛及各類戰車作為陸軍地面武器的作戰平台,經常工作在強振動、高噪音、粉塵多,溫度變化大的惡劣環境中。因此,其內部電子設備間的數據通信要求通過嚴格的故障檢測,以達到較高的可靠性、殘存性和容錯能力。在實時性方面,動力系統一體化控制要分別對發動機和變速器進行控制,二者之間的數據通信要求一條消息的最大響應時間一般極短,這樣才能實現對發動機和變速器的實時控制,從而提高整個動力系統的綜合性能。此外,還有一些對數據通信的特殊要求,如協議簡單性、短幀信息傳輸、信息交換的頻繁性、網路負載的穩定性、高安全性和性價比高等。1553B匯流排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很好的實時性,對於動力傳動一體化控制這種數據通信種類多、數據量大、實時性要求較高、網路節點少的系統,1553B匯流排比現有的絕大多數匯流排具有更多的性能優勢。

1553B匯流排在武器通信系統應用中的關鍵技術一般有以下幾條:

一是匯流排介面硬體和軟體設計。採用介面卡或介面控制器形式與武器各子系統的硬體連接。同時,需要編寫相應的通信控制軟體,包括傳輸層軟體和驅動層軟體,通過信息和資源的共享,按照武器的作戰目標,在應用層上真正實現功能的綜合。

二是介面控制文件(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 縮寫ICD)。ICD由通過1553B數據匯流排在武器各電子設備之間互聯的介面信號組成。根據武器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目標,必須編寫符合要求的ICD文件,確定匯流排上傳輸的周期性數據和隨機數據。只有這樣才能確定數據流之間的相互關係,高效率的實現功能的綜合,有效提升武器的作戰性能。

三是匯流排表。匯流排表是指一個周期內所有可能傳輸的匯流排命令集。根據武器平台的控制要求,確定一個周期內傳輸的命令和消息隊列,按照大小周期劃分時間片,對消息隊列進行排序和優化,使匯流排負載達到平衡,提高匯流排的利用率和數據傳輸的實時性。


上面有人提到了戰艦上的通用垂直導彈發射系統。

在垂髮這一點上,我覺得中國不算是「摸著鷹醬過河」。

事實上,中國目前現役的4種垂直導彈發射系統,是完全不同的四種垂直導彈發射系統。

051C,是里夫-M,轉輪型發射,冷發

052C,海紅旗9,非轉輪,圓形,冷發

054A,紅旗16/魚8,方型,熱發

052D,海紅旗9,方型,冷熱共架

前三種垂髮促生了《水面艦艇導彈通用化垂直發射裝置通用要求》這個國家軍用標準(GJB 5860-2006K)的誕生,這個自己去網上找吧,很多的,公開資料。

也就是說,我國在搞垂髮上,實際上是自己實驗了以後,才決定要用哪種垂髮的,而不是摸著鷹過河。

在052D上的確認以後,才有了055的一脈相承。

在海軍裝備發展上,其實我國海軍這方面一直是個大雜燴。

有摸鷹的,還有摸熊的,甚至有摸雞的,整個中國海軍裝備發展就是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完全摸著某個國家出現的裝備幾乎沒有。哪怕是052C型,也是俄系和美繫結合,到052D的主動陣+主動彈結合,甚至已經不是我們摸鷹了,而是鷹摸我們。

我覺得最摸著鷹過河的東西,海軍陸戰隊比較多,這些裝備可能很多人都沒怎麼關注過,但可能真的是最摸鷹的幾種裝備都在海軍陸戰隊了。

舉個例子。

726

這是726登陸艇

這是美國的LCAC

噸位,尺寸,速度,投送距離,基本上都在一個水平。

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東西。

不出意外的話,這玩意最終產量很可能會超過50,072,071包括075(新型兩棲攻擊艦,四萬噸級)在內都會用這玩意。

別看海軍陸戰隊小,但實際上071,075,包括這個726,甚至包括新型的05式突擊車(類似於美國EFV),實際上都是最接近美系裝備的東西,其實原因倒也不複雜。

美國海軍兩棲艦隊拖出來都能吊打全球,如果說美國海軍除了航母以外,其他裝備相對於其他國家還是互有優劣的話。

那麼美國海軍兩棲艦隊就完全算得上是吊打了……

在其他戰艦上,可以摸鷹,可以摸熊,甚至可以摸雞摸牛。

但在這方面,你只能摸鷹。

我現在就等TG的鱉版F35了。


我來個十八摸,好容易湊滿。看了 @真的有神仙 的我補了DSI,看了 @Pixlr 的我補了05式兩棲突擊車,另外魚雷和PL-4的錯誤已經修正,特別感謝評論區。陶式的爭議比較大,而 @zaken 說的66式定向地雷確實是個漢化版,所以做了替換。

(特別聲明,無意指責兔子山寨,僅指兔子思路喜歡跟鷹醬。另:多圖小心)

一呀摸,摸到一架鷹醬的MQ-9

二呀摸,摸到一個拉姆導彈

三呀摸,摸到一個黑鷹直升機

四呀摸,摸到一個F22

五呀摸,摸到一個密集陣

六呀摸,摸到一個RAH-66「科曼奇

七呀摸,摸到一個宙斯盾

八呀摸,摸到一個X47B

九呀摸,摸到一個悍馬車

十呀摸, 摸到一支卡賓槍M4A1

十一呀摸,摸到個M20超級巴祖卡

十二呀摸,摸到個MK46魚雷

十三呀摸,摸到AIM-7C一枚

十四摸,摸呀摸到個JDAM

十五摸,摸到一個DSI進氣道

十六摸,摸到一個GPS

十七摸,摸到一個M18A1反步兵定向地雷

十八摸:摸到一台EFV 兩棲突擊車

下面我們慢慢開摸啊~~~~~~~~~~~~~~~~~~~~~~~~~~~~~~~~~~~~~~~~~~~~~~~

一呀摸,摸到一架無人機,鷹醬的MQ-9,轉眼彩虹4在伊拉克攻城撥寨立了功;

二呀摸,摸到一個拉姆導彈,轉眼海紅旗10就服役有了戰鬥力


三呀摸,摸到一個黑鷹直升機,又摸又用實在好,您的好友直20立馬上線


四呀摸,摸到一個F22,只能用眼睛摸,轉眼3架殲20編隊飛過了上空


五呀摸,摸到一個密集陣,轉眼7-30火力全開成了中國戰艦的最後一道防線,突突突突!!


呀摸,摸到一個科曼奇,一會出直-10出來滿天晃,可惜心臟不太好(原來寫阿帕奇,看了資料感覺不太嚴格,參照虎和科曼奇多些,為了湊鷹醬,就科曼奇吧)


七呀摸,摸到一個宙斯盾,轉眼一個一萬噸的貨下了水


八呀摸,摸到一個X47B,轉眼中國」利劍「就出了鞘


九呀摸,摸到一個悍馬車,好摸又好用,中國也有猛士呢!


十呀摸 摸到一支卡賓槍M4A1,中國就有了CQ 5.56

十一呀摸,摸到個M20超級巴祖卡,中國就有了51式火箭筒,例子有點老,為湊十八摸答主我容易嗎??


十二呀摸,中國漁民摸到MK46,軍方就有了魚7


十三呀摸,摸到AIM-7C一枚,一會會國內霹靂-4就掛上了灰機!


十四摸,摸呀摸到個JDAM,中國立即就有了LS-6


十五摸,摸到一個DSI進氣道,一會兒我們的發財號也有了(看了 @rabbitor 後加的)


十六摸,摸到一個GPS,鷹醬你扭扭捏捏放不開,我就自己弄個北斗


十七摸,摸呀摸到美製M18A1反步兵定向地雷,於是有了著名的66式反步兵定向地雷。這個確實幾乎就是漢化版了。


十八摸:摸到一台EFV 兩棲突擊車,中國就有了05式兩棲突擊車


好容易湊夠十八摸,不容易啊!!!


殲20與F-35

殲20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致敬」了F-35

  • DSI進氣道
  • EOTS光電瞄準系統
  • DAS分布孔徑系統

上上圖上圖:F-35的EOTS和殲20的EOTS

上上圖上圖:F-35的DAS和殲20的DAS;幾個被動紅外感測器數量、位置完全一樣。

最後,至於DSI蚌式進氣道,我共不僅學了,還幾乎都給用濫了,還先於F35率先應用了。

上面幾圖:F35、殲20、殲10B、JL-9、FC-1的DSI進氣道。

圖片來源:全部是用bing隨便搜的。


敲重點,說一說運20,外媒有說是波音的工程師把C-17的技術泄露給了中國,該工程師還被以間諜罪判刑。零基礎的大型運輸機的研發經驗,上來就是C-17級別的運輸機,有了戰略運輸機,具備了遠程戰略投送能力,空軍才能名副其實地稱為戰略空軍,不像其他大型裝備,穩紮穩打,比如055,需要追溯到中國第一艘現代化驅逐艦112號,也是接近20年的實踐積累,而說到大型運輸機,共和國的長空,只有不到30架的俄制伊爾,只有大量的使用經驗,從汶川地震到人道救援,我覺得運20的誕生,在大量借鑒國外設計研發經驗的基礎上,完全自主製造,真正是從0到1的跨越。

這麼大規模的項目,研製周期只有國外同類型飛機的一半,官方的原話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我國對大型機載平台有著迫切要求。21世紀初,發展大型預警機成為我國的迫切需求,而大型預警機需要大型飛機作為平台,所以,運-20應運而生。

二是我國高度現代化的航空工業能力為運-20的研製提供了堅強支撐。

三是中航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進行了前期技術儲備。早在1993年,西飛就開始了大型運輸機的前期論證,後來,還提出了研製200噸級大型飛機的目標。這些努力在運-20的研製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四是充分借鑒了國外同類機型的先進技術,有效彌補了自身經驗匱乏的缺陷,走了一條成功的工程設計路線。五是動力系統直接使用俄羅斯提供的發動機現貨,降低了研製風險。

官方說有以下幾個特點,是不是很熟悉?

一是機體布局合理。運-20採用寬體設計,看起來比較短、粗,具有新一代軍用運輸機普遍的外觀特徵,其加寬、加高的貨艙使之方便運輸大量超寬、超高貨物。運-20在機體結構、減重以及氣動布局上的設計遠勝伊爾-76,其耗油量比後者低20%。在相同的航程情況下,運-20的運載量會更大。

與C-17相比,運-20的頂置翼盒使中央翼高出機體,保持了機體內徑的完整。由於機翼沒有插入機艙,形成了獨特的「駝背」外觀。翼下凈高度比C-17高出很多,有利於按最大機艙高度裝載單件超限貨物,能夠運輸C-17不能裝載的超高貨物,也能夠運輸伊爾-476無法順暢載運的主戰坦克等重型超寬裝備。這一獨特裝載性能,使之可以運載我軍絕大部分大型車輛。如果運-20更換成國產新型大推力大涵道比渦扇-20發動機,其性能還會進一步提高。

二是對起降場地適應能力強。運-20採用常規布局,大展弦比主機翼,機翼的前緣後掠角恆定,尾翼為懸臂式T形垂直尾翼,並採用了複雜的三縫襟翼設計。其液壓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能依靠重力應急自由放下,使之對起降場地的適應能力很強,短跑道起降性能優異。

三是應用大量先進技術。運-20採用輕質材料,運用了3D列印技術生產的零部件,突破了數百項關鍵技術。在空氣動力學、大型結構設計、超臨界翼、綜合航電系統、高可靠性操縱系統的研製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這降低了飛機的結構重量,提高了升阻比。所以,飛行員描述運-20的飛行感覺是:飛機平穩,具有優良的氣動特性、起飛著陸特性和承載能力。

在別人的經驗基礎之上;

運-20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到駕駛艙人機功效的分析和評估,如,設計人員身上布滿各種動作捕捉裝置,通過頭戴式顯示器,用完全虛擬的方式設計駕駛艙;再如,可以檢驗駕駛艙整體布局的美觀度、飛行員視野與頭部活動空間、操縱手柄(或按鈕)與顯示器等布置合理性、儀錶板反光影響、顯示屏亮度舒適性及駕駛員飛行疲勞等。駕駛艙還裝備了4個大型液晶顯示屏,這是我國軍用運輸機首次配備平顯。

經知友提出,配的座艙圖是錯的,重新改正後;

運-20使用多輪多柱式起落架,可在條件惡劣的簡易機場起降,就連機場旁的草地經過平整後也能起降,最短時六七百米就能飛起來,在比較粗糙的機場如山區的小機場就可以降落。據悉,中國進口的伊爾-76MD運輸機起飛距離最少需要800米,美國的C-17運輸機簡易機場起飛距離不到427米。

很多人說是繼承伊爾-76,其實拋開動力而言,任何一個國家的基本空氣動力學和航空工程的規範都是類似的,實際上,更仔細的看看,Y-20與C-17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從後掠懸臂高翼到相當圓形的機身,主起落架組件和T尾。乍看之下,如果所有的識別貼花和旗號被刪除,同時忽略引擎直徑,大多數人會發現很難分開兩架飛機。

雖說從無到有,在氣動效率上略優於伊爾-76這個老師,伊爾76貨艙又長又窄,而運20明顯跟C-17一樣由短又粗,在運載性能上肯定高於伊爾76的,但是綜合性能而距C-17這個老師還有點遠,不光是技術上的,技術上可以模仿波音的設計規範,還有更多的戰略上的實際使用經驗。

帶背部加油管的運20,CG圖

各大型運輸機,參數對比。


濱海戰鬥艦算不算?鷹醬海軍畫了個大餅,把國會姥爺們都忽悠瘸了,整了幾條船出來還是回頭老老實實的搞伯克3。TG一邊吹著科幻的朱姆沃爾特,一邊愉快的掏出了055。


最典型的要算空軍第四代戰鬥機了吧。

美國的ATF(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先進戰術戰鬥機)計劃從1981年開始發布任務計劃書,1984年9月到1985年9月完成概念定義階段,1985年9月到1986年10月完成驗證/演示階段,然後在驗證/演示階段勝出的洛克希德公司和諾斯羅普公司各自組成團隊進行競爭。1990年8至9月,YF-23與YF-22先後首飛。

而中國航空系統內的先進氣動布局研究和隱身技術研究正式開始於1985年年底,起步可以說比美國晚了幾十年,但是到1992年某所就拿出了第一型隱身戰鬥機方案(雖然還不是很成熟,之後進一步完善成某著名構型),這其中對美國ATF項目與其他隱身作戰飛機的長期跟蹤起到了重要作用。

想像一下當時的場景:一邊J-8B的外場測試還在作為重點工作進行,另一邊先進氣動布局的隱身戰鬥機方案已經做了好幾個。如果中國航空系統沒有進行長期持續的預研工作,沒有對美國下一代戰術戰鬥機研發情況的跟蹤(YF-22一公開土鱉就琢磨著做比例模型進行研究),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


這就是常說的後發優勢,說兩個例子吧,正好一個是美帝留用了的一個是美帝不要了的。

1,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DSI)進氣道,肥電上用了美帝都說好!611所看見了,說這個東西應該很屌,發財04號原型上開搞,用了果然碉堡了,J20上接著用,連601所的發財31也用上了。

2,EFⅤ兩棲遠征戰車,美帝說不行不行,跑的游的是快就是上岸了太脆皮,砍了砍了。兔子看見了大叫一聲這TMD給我量身定做的呀,登島太好使了,搞搞搞。於是有了05式兩棲突擊車。


海紅旗10防空導彈,俗稱鱉拉姆

這是拉姆

這是鱉拉姆


紅旗-10,艦載末端攔截導彈

很大程度上模仿了美國海拉姆

制導方式上使用被動紅外(透明玻璃罩內)+被動雷達制導(兩個伸出的小天線)

導彈飛行控制也照抄了單通道、滾轉彈體的控制模式。

這裡要補充一下紅旗-10和傳說中的「要你命3000」也就是FL-3000N之間的關係。

首先FL-3000N不是紅旗-10的出口版,他們的技術淵源完全不同。

紅旗-10用的是PL-8空空導彈的160mm直徑彈體和固體發動機,換上類似海拉姆的被動紅外+被動雷達制導導引頭。

FL-3000N要小很多,是用了天燕90的90mm直徑彈體,導引頭倒是和紅旗-10類似。

其實,當時競標海軍末端攔截彈的項目有三個,紅旗-10、FL-3000N,還有一個是更早出局的前衛-3。前衛-3直接用了最小的單兵防空彈彈體,激光駕束制導,方案是最簡單廉價的,當然性能也是最差的,最早出局。

留下FL-3000N和紅旗-10後,紅旗-10勝出,FL-3000N轉為外貿。所以很多人一看到國內艦艇上裝的導彈就吵吵要你命3000其實是錯誤的。


著名的「考克斯報告」。

有意思的是,事件的雙方均認為自己吃了虧。具體不詳述。

以下資料引用網路來源:

「1996年2月15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美國勞拉公司研製的「國際通信衛星-708」失敗,隨後,火箭研製方——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邀請勞拉公司和休斯公司等美國航天企業的專家組成一個獨立調查委員會,共同對發射失敗原因進行調查。調查組組長由華裔科學家、勞拉公司副總裁Lim博士擔任,成員是來自勞拉、休斯、戴姆勒-賓士航天部門的科學家,以及通用動力、國際通信衛星公司和英國宇航的退休專家。

在早期調查中,中方調查組將注意力集中在火箭陀螺儀的內框架上,認為發射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陀螺儀內框架力矩電機的一條導線斷裂,並通過實驗成功模擬了火箭飛行前7-8秒的姿態。但獨立調查委員會認為有必要對全程22秒飛行進行復現,並通過遙測數據將問題鎖定在了陀螺儀的隨動框架上。

最終,雙方調查組共同確認,用於陀螺儀隨動框架伺服迴路HMS501J的一個功率放大器的三個引腳沒有輸出信號,是導致事故最可能的原因,中方進行了完善的故障復現模擬實驗,並根據專家組意見對調查報告進行了完善。

就在1996年當年,美國國內一些議員開始借這次事故調查,猛烈抨擊勞拉公司和休斯公司在為中國「完善導彈設計」,理由竟然是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的技術來源於中國的東風導彈,幫助長征火箭找到一個偶發故障就是在幫助中國完善導彈設計。

後來,眾議院政策委員會主席考克斯牽頭的委員會以這次事故調查,還有著名的「李文和案」為由頭,炮製了長達800頁的秘密報告,對中國在核技術與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橫加指責,以充滿主觀臆斷的語彙,極盡詆毀之能事,甚至不惜自污地描繪出一個被中國間諜滲透到千瘡百孔的美國。

最終,考克斯報告在美國國會以近乎全票的優勢通過,並直接促成了1999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將衛星及相關零部件全部禁止向中國出口,甚至任何包含美國元器件的衛星都嚴禁由中國的火箭發射升空。這項禁令直接導致剛剛成熟的中國對外發射業務基本退出國際市場。」


最典型的莫過於和平典範工程,以色列人賣給共和國點武器,美國斧正了中國軍隊的武器研製過程。

陸地勇士系統……90年代就吹得沸沸揚揚,到今天除了幾個子系統,都被砍了。

F35的研製說明強行通用真的挺蠢……要不是海軍陸戰隊型號F35的進程能加快很多,不過這個有政治原因就不說了。

朱姆沃爾特……現在看就是驗證艦,當年可是美國人眼中的下一代主力。

但我個人而言,是非常反對這種跟進研究的。跟太緊別人的步伐容易迷失自己的夢想,而且事實上缺少了非常多的其他方案的實驗數據,這些數據是非常寶貴的。我們少走了許多彎路,可能也失去了很多機會,不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武器。所幸這種情況正在改變,現在的反艦彈道導彈,高超音速飛行器都是很好的例子。


作為最大的美粉,兔子摸到的最大的寶貝是一定要建成並保留完整的大工業體系。

雖然咱家的工業體系是毛熊教的,但是其重要性還是賊鷹身上更好的感知到的。從一戰二戰的完美崛起,用庚子賠款建清華,抗戰時的援助,在朝鮮越南的過招,海灣戰爭、銀河號、炸館、南海的次次打臉鞭策,以及去近年來開始現顯的去工業化導致的惡果。

也許將來我們會這麼說:

與毛熊用從生到死兩個方面向教會了兔子要怎麼對待紅色政權一樣,賊鷹也用從興至衰兩個方面教充了兔子子要怎麼玩完整的大工業體系。咱是摸著兩個超級大國過河的


………………更新一發……………

竟然沒有說全球第一快遞的!

這才是真正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山姆的潘興2,曾經懸在華約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我們的東風21

摸著他過河,然後讓他無河可過

………………原答案………………

RAM

FN -3000

黑鷹

直20


「鷹醬」是指美國嗎?中國兵器行業參考美國的還真不少,起步也很早

1975年越南抗美戰爭勝利後,越南政府贈送了一批戰場上繳獲的美製武器給中國,包括:

「陶氏」反坦克導彈

BLU-82燃料空氣炸彈

M109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

175毫米自行加農炮

M102式105毫米榴彈炮等放在南苑機場

根據總參裝備部的指示,20院組織了有關單位對這批樣品進行了認真的測繪分析,相繼提出了研究報告,對中國兵器工業的技術發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鑒。

【陶氏導彈】通過對陶氏導彈和發射裝置的測繪分析,使中國掌握了該導彈設計原理和一些單項技術,大量使用在中國正在研製的紅箭-8反坦克導彈中。並且藉助這次測繪,研製成功了陶氏導彈干擾器,驗收實驗中,取得5發全乾擾成功的佳績,獲得外方的好評。

【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通過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測繪,獲得了大量火炮技術特別是底盤技術,用於自行研製的155毫米自行榴彈炮,而且對我國PLZ-45在科威特市場上戰勝美國M109榴彈炮出口又很大幫助

【雲爆彈】這在我國當時還是空白。在獲得了燃料空氣炸彈的樣品後,有關單位立刻進行了測繪分析。1978年在官廳水庫工程兵靶場進行的實驗證實了其巨大威力。從此開始了中國雲爆彈的研製工作。

【菠蘿彈】BLU-3/B俗稱菠蘿彈,通過援越抗美戰爭,我們增加了對鋼珠戰鬥部威力的認識,開始了對這種戰鬥部的研製,並廣泛運用於手榴彈,反坦克火箭筒和各種火炮,火箭炮,航空炸彈等。

越南戰爭中,中國獲得的「鷹醬」的各種實戰武器,成為助推中國兵器行業發展的巨大助推器


美帝每打一次局部戰爭,就會試驗新武器新戰法,每一次都是土共都學到了不少。尤其是遠程精確打擊、空軍優先、海陸空共享數據鏈…很多都直接摧毀了很多軍事專家和將軍舊有的作戰方法和思維。


最主要的,標準化生產零部件。。。

沒有80年代的和平典範,後來的高精尖武器就會被TG工廠可怕的合格率打敗。。。

這一點可以套用到民用工業里。。。


推薦閱讀:

中國為什麼還沒有淘汰殲7?
關於美軍士官制度中以老帶新、技能水平評判等細節的問題?
包頭在軍事上面的意義?
如何評價特朗普威脅派兵入墨,清理「壞蛋」?
冷兵器時代的攻城戰鬥中,攻防雙方是如何組織戰鬥的?

TAG:軍事 | 空軍 | 海軍 | 軍事裝備 | 陸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