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產業化帶來了哪些惡果?

你們身邊有哪些現實列子?改革開放到底給教育帶來好處還是讓教育資源不平衡?最近看了陳為軍的為什麼貧窮之出路,讓人非常不爽


中國教育產業化帶來了哪些惡果?

就當前狀態看,中國的基礎教育與大學教育根本沒有「產業化」:大部分小學、中學都是公立學校,所有的有點水平的大學都是公立學校。產業化僅限於培訓機構,比如學學英語、挖掘機什麼的。

改革開放到底給教育帶來好處還是讓教育資源不平衡?

非要談這種事情和改革開放的關係,還不如找教育和新中國成立的關係。

現在的主要問題有:

  • 學校水平兩極分化,特別是中學。然而這是區域發展差異、政府撥款不協調造成的。中國的學校又不是由學區捐款來撐著。
  • 大學教育水平下滑,上大課放羊。然而這是擴招應當背的鍋。

這些顯然都不能說是直接由改革開放造成的。


偏偏教育產業化之後的收費仍然是便宜的,於是製造了很多非精英的量產品。沒有精英的素質,還做著精英的夢。

補天無用是很悲劇的。四大名著里最有悲劇色彩的當屬《紅樓夢》,開篇即訴說了這樣的痛苦。《紅樓夢》能有現在的歷史地位,跟這樣的缺憾在我們這個文化中的普遍性很有關係。我有很多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卻得不到施展的機會,只能忍受理想和現實的撕裂。本來在少年時的夢中,我有設計自己人生的才華和潛力,而今卻連一眼能望到幾十年後的日程表都改變不了。人的本能讓我認為一切的不如意都是世界的錯,但我沒有掙扎的能力,只能一刻不停的醞釀自己著的憤恨。好恨教育產業化,要是初中後念了中專,畢業後歡樂的艹廠妹,老二都該上小學了。

被人噴了「抵毀革命人民的正常需求與革命需要」了,涉及攻擊性的內容改用第一人稱,這是自黑。


難道只有我一個人覺得中國教育發展挺成功的么……

1國家花錢少

2大學生量足,跟上了中國產業發展的步伐

3優質大學便宜,同時優質大學依靠便宜的基礎教育也能進,保留了一部分階級通道屬性

從一個教育系統上我們還能期待啥?


培育了題主這種有些文化取卻沒啥作用的知識分子。


講真的,目前的教育現狀主要還是一個就算資源不均也不給你公平競爭的機會,說些什麼欠發達地區的教育資源不足,出於保護,所以不能全國統考,然而不統考統錄在欠發達地區考個大學更難,我一直覺得,如果全國統考統錄,保持現在的考分制度,各種優秀學區重特大城市的孩子真的不一定能保持現在的比例考上好大學,因為他們考不上好的可以上稍微差一點點的,出來什麼也不影響,然而對於偏遠地區的孩子來說,考學幾乎是唯一改變命運提高階層的手段。雖然現在也難了,但是考不上好大學更難,有些事情不是絕對,但是大家心裡都懂,不說明白也就罷了。老有人說什麼專科畢業家裡安排後比研究生混得還好怎麼樣怎麼樣,但是你想想你要是有這資源再加研究生學歷會不會更上一層樓呢?說一千道一萬,教育產業化,人口篩選器,讓有資源的人有文化起來,有技能起來,讓資源不足的窮二代呆在底層好好在第二產業做好螺絲釘,從而推動社會階層固化,構建和諧社會,發揚兩學一做精神為我國步入社會主義發達國家做好人口結構的準備。/手動微笑


看知乎評論就知道了。


如果沒有產業化,大部分人連三本都念不上,最親見的事例就是同樣的市內排名,擴張兩年前的只能念大專,兩年之後的則能念遼大。

至於知識分子墮落,這個和產業化無關,因為這個群體向來是壞種聚集地。


我反對學區房


主流教育只關注邏輯,導致很多90後已經習慣性壓抑直覺,失去創造力。

我是學法律的大學生,這種感覺尤甚。

補充:直覺為什麼重要?因為在人類腦力有限的情況下,根據進化論原理,擁有直覺性思維的「糊塗蟲」比凡事都要思考的「哲學家」更具有生存優勢(儘管個別「哲學家」偶爾會推動人類進步)。回到題主的問題,教育產業化帶來的大規模的壓抑性邏輯訓練,也許能在100000人中產生1個真正對人類社會有益的哲學家,那其他99999人呢?只得淪為犧牲品。


哪些惡果?哪能有惡果呢?開什麼玩笑?就算有些人在大學裡屁都沒學到,你要說大學無用論,分分鐘跳起來拍死你。


大學的門檻降低。哦不 沒有門檻。

並沒有真正做到教育的普及。注意 我說大學的普及沒有真正的做到教育普及。


教育產業化沒錯,方向錯了。讓一大批不知道珍惜的不友善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當年如果大學不這麼大踏步的擴招,而是逐步擴張,剩下來的教育資源拿來辦技校,就不會出現現在這種大學生沒文化而技術人員奇缺的操蛋情況,


與其說是教育產業化帶來的惡果,倒不如說是大學擴招帶來的惡果。現在為什麼社會社會上有大學學生不值錢的論調,是因為大學教育質量太低,既無實用性,又無學術性。本科畢業生,碩士畢業生,走上社會後,做著只要初中,高中學歷就能做的工作,這樣的大學生,價值在哪裡。

說這段話,絕不是說讀書無用,而是提出怎樣讓讀書有用,怎樣有好的師資來幫助學生成才這個問題。西方大學生,尤其是本科生,數量並不少,但畢業之後,哪怕到麥當勞,做的也是經理以上的職位。這有他們人口基數小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大學教給了他們有用的工作技能。西方大學裡,很多老師都是有多年實踐工作經驗的,教的都是案例,不紙上談兵。老師也是專心做研究,即使是教授,一年不出成果,例如論文數量,也會被淘汰的。要讓大學生值錢,大學首先要值錢,要有高質量的教育。


學了英文,一輩用不上。

學了數學,只會用excel。

學了語文,不會寫情書,不會寫報告,不會寫日記。

學了體育,不會自己運動鍛練身體。

學了物理,不會接電。

學了歷史,不懂古文。

學了地理,不會用地圖導航。

學了化學,不會看商品原材料。

學了生物,不會生小孩。

學了z治,不會投票。

學了思想品德,不會排隊。

學了計算機,不會翻牆。

....


教育產業化是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它或許不會消亡,但它的弊病一旦彰顯出來,就一定會有崩盤的一天。我是藝術生,2008年我進入畫室進行系統的藝術生考前集訓班,經過半年學習於2009年高考考得還算不俗的成績,雖然不是什麼特別好的學校,但是我沒有後悔過。

學畫的過程是很苦很累的,當時的我成績在年紀可以排到前十,但是因為從小與藝術結緣,我當時毅然決然的選擇學美術,就像繞了一圈回到原點的感覺,班主任一開始非常反對,後來拗不過我,還是放我走了。

在畫室的生活,有很多精彩,老師們是師大的教授和副教授組建的一個團隊。半年的時間,我也是第一次離開家自己一個人過集體生活,學習和生活的半年,我學到了很多,老師認真負責,助教的學長學姐也給當時懵懂的我很多專業和生活上的啟迪。當時老師講解范畫的時候,會手把手地教學,很多技法,老師會通過各種技法讓你加深理解,當然這個也要看學生的悟性。那年高考的藝考,我在省里排到第十二名,成績非常好,文化課又沒怎麼斥力,高考的時候也很順利,學校和專業都是我自己選的,我自己喜歡的。現在我當年的畫室更加發展壯大了,已經是省內首屈一指的佼佼者,優秀學生也是一批又一批。

前段時間和朋友去重慶玩,和她留學輔導的老師見了面聊了聊,得知了現在關於藝術高考培訓這塊,風氣已經完全變了。老師機械地教學,學生機械的學習,沒有一點變通。具體打個比方,老師教範畫,放大屏幕,就拿一張照片,畫完之後讓學生畫,原封不動一模一樣的照著畫。這是我完全沒法想像的,因為美術高考的科目就那幾項:素描,速寫,水粉,水彩,要麼畫人,要麼畫靜物,每個人的悟性不同,色彩感覺不同,觀察的角度不同,畫出來的東西完全不同,包括一個人畫同一個場景同一個角度也會畫的不同。但是聽同學老實講,現在完全不是這樣,所有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老師畫的原畫,光影不會分析,色彩只會按照老師給的公式調,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水平下教育出來的藝考生畫的再好也沒用。教學完全割裂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割裂因材施教這一重要的前提,是藝考教育機構只認錢、坑學生坑家長的非常愚蠢的做法!

再有就是近年來,聽單位年齡大的同事講,現在高考的高參,也就是高考報名指導也發展成一個產業了,一個學生高考報名居然高達9800元人民幣,最便宜的也要6000多。據說高考結束後孩子升上大學還包括大學生生涯規劃和畢業後的職業規劃,要我說,這完全就是扯淡呀。一個外人如何能左右一個孩子的意願呢,如果高參的顧問工作做得不成功孩子的前途和搭進去的前途又該怎麼算?!如果說這是胡鬧,我覺得不為過。現在的社會經濟狀況造就了一大批這種類似的尷尬的不倫不類的所謂「新興教育產業」,包括留學機構等等,但試問又有多少是真正為學生服務的?

最後想說,關於教育產業化,不應該只是下不讓補課的禁令一類的,而是更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和利益出發,增強這些教育機構的責任心,合理地進行市場調控,避免行業的畸形發展。


簡要談談教育產業化的弊端和危害如下:

1,破壞教育公平,窮人的孩子更加上不起學了,輟學率升高了。

2,上等階層有錢有權,受到的教育越好,學歷越高,就越會繼續佔據社會上層,這就加劇了階層固化,形成社會愈發不公的惡性循環。所以說教育不公是最大的社會不公。

3,教師也逐利,助長拜金主義,把學生當搖錢樹,在課外的收費補習班才教重點。這樣的言傳身教,學生看在眼裡,將來長大還是會繼續帶壞社會道德風氣,也是一個惡性循環。

4,大學瘋狂合併、改名字,貪大求全(因為這樣招生多,經濟收入也就越多),面撒的太廣,太追求綜合化,反而不利於提升專業方面的教學水平。尤其是醫學院被合併以後,和大學一樣追求論文指標評價體系,更重要的臨床實踐能力反而有所下降。也帶來了醫學院的附屬醫院法人地位不明等問題。

5,教育資源在地域方面的分布不均,集中在發達地區,貧困地區的教師也都想出來,導致貧困地區的教育質量下降了。這同樣會加劇階層固化。


中國教育也配叫產業化?

沒出現學費能吃掉收入平均數1/2的前十大學就不叫產業化。


大家都來上學了,沒人去造反了。。。


教育真正實現產業化的只有職業教育,這還是在公立職業教育完全被放棄徹底垮掉之後的事情。公立學校沒有垮掉的生態位民間資本完全沒有能力進入。

中國的民族資本家,也不是我說他們,一個個都是扶不起來的阿斗,對基礎教育這種投入高回報低的行業,完全不會進入。只能在教輔行業混混。

不過現在私立大學和中學在中國認可度越來越高,教育產業化會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不好好讀書長大就XXXX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推薦閱讀:

十歲的小朋友讀金庸小說,第一本應該推薦哪本?
既然人一生都是在修行,那我們如何在二三十歲的時候教育我們的孩子?
如何評價劉鳳科鍾秀勇徐金桂等人離開厚大另創立瑞達法考?新成立的公司前景如何?
教育是應該尊重個體的特立獨行,不同,各自的精彩,還是應該將大多數人認為對的主流思想灌輸給孩子?
如果有機會拿到一張船票,你選擇離開還是留下,遠赴海外生子到底有沒有必要呢?

TAG:紀錄片 | 教育 | 農村 | 貧窮 | 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