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版護照最後一頁的第二句英譯有語法錯誤嗎?

bend, perforate, expose在這個地方應該都是及物動詞吧?如果是的話,expose後面就該加it,指代this passort。可是現在沒加,那就是把這三個詞都當不及物動詞。可是bend當不及物動詞的意思不適用這個語境啊。perforate的情況一樣。而expose只有及物動詞的詞性啊。所以,expose後面就該加it啊。但是中國護照上的譯文不是隨便寫的吧?我反正完全糊塗了。求方家賜教。

.....................................................

2016年5月21日更新:word reference論壇居然也有人在討論同樣的問題A Sentence on New Zealand Passport: Wrong Grammar?目前有兩個英國人覺得是省略了it。


1、這句話的語法沒有錯誤。

2、這裡的賓語省略不是簡單的承前省,因為即使去掉第一句,直接說 Please do not expose to extreme temperatures. 依然沒有語法錯誤(例如我們可以說 Please keep refrigerated,即使完全不知道省略的賓語為何,也並不影響我們對這句話符合語法的判斷)。

3、這裡可以省略賓語的原因在於,此句是一個指示性的祈使句(instructional imperative)。單純的指示性語句未必允許這種賓語省略,例如可以說 keep refrigerated,但不可以說 *You should keep refrigerated,可以說 Bake for three minutes,但不可以說 *You bake for three minutes;同理,單純的祈使句,如果不表示指示,也未必允許這種賓語省略,例如 (You"re heating the pie for too long.) *Take out immediately. / *Remove from the oven immediately. 都不符合語法,而必須說 Take it out immediately. / Remove it from the oven immediately. 只有同時滿足祈使句和表達指示這兩個條件時,才可省略賓語,而 Please do not expose to extreme temperatures. 恰恰符合這兩個條件。


上面有人舉出了很多國家(包括英語國家)護照上的寫法。實際上,聯合國下屬的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的文檔 Machine Readable Travel Documents (Doc 9303, 7th edition, 2015) 中就是這樣建議的:

鏈接:http://www.icao.int/publications/Documents/9303_p9_cons_en.pdf

中國以及同樣寫法的國家,都是嚴格按照國際民航組織的建議去寫的,並非自己發明或者誰抄誰。

這種重要文件上的措辭,都有定例,而且一定是字斟句酌過的,基本沒有語法錯誤的可能。一味訴諸一些母語者的「語感」反倒容易出問題,這是因為這裡面有語體上的差別,一般人可能並不那麼熟悉公文、文件上正式書面語的語體特徵。就像漢語中,要和對方單位、公司接洽,口頭上通常需要尊稱「貴公司」等等,這也是一般母語者的語感,但實際政府機關的公文寫作中,「你處」、「你局」是很常用、很正常的,但不熟悉公文寫作的母語者把這些一讀出來,就會覺得「這怎麼這麼不禮貌,是錯的吧」。其實都沒錯,母語者的「語感」也是對的,只是語體不同。

回到這個問題。語法上的解釋,這個答案下的很多答主都說得很好。及物動詞省略掉賓語是很正常的現象,書面文件中很常見。


更新:

這句話是標準、正確的英文。如果一定要找一個語法解釋,前文有人說了,是省略賓語。蔣澈的答案也給出了這句話的來源。如果要補充完整,可以在expose之後加一個it,但是這樣讀起來會顯得累贅。

但問題在於,為什麼我們會覺得這句話有問題呢?

我覺得,一方面在於對於中國人英語能力的偏見。Chinglish這個詞語害人匪淺,大家潛意識裡都覺得除少數人外,中國人的英文都不夠好。但實際情況未必如此,很多官方機構的英文,都是比較標準的。

另一方面,作為英語非母語的我們,對於英語的感知存在偏差。換言之,我們的語感是靠不住的,畢竟我們所接觸的英文和母語人士相比較太少。

所以在碰到此類問題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去求教母語人士,看看他們之間是不是存在爭議,看看他們的解釋是否令人信服。然後再自己搜索語料庫以及出處,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判斷不會因為所謂的「語感」或對Chinglish的歧視出現偏差。

如上。

再次感謝認真考證並提供語料的同學們,尤其是蔣澈,使我受益良多。

——————————————————————————————————————————

上面有人解釋說是省略賓語,感覺說的有一定道理。

但在此之前,我覺得需要糾正的一個觀念就是:紐西蘭人/美國人/英國人寫的英文,不一定就是語法上正確的。

這句話我第一眼看起來很奇怪,是的,有點奇怪。讀了兩遍,有時候覺得比較順,但總覺得哪裡不太對頭。因此,我決定深入研究一下,諮詢一下外國友人。

先佔位,待更新。


你不覺得這種場合出現太多的名詞和代詞顯得很啰嗦而且不正式嗎,尤其是這些名詞和代詞指代的還都是同一個東西的情況下。

「緊急剎車僅供緊急情況下使用。濫用將被處以罰款。」

「緊急剎車僅供緊急情況下使用。濫用它的人將被處以罰款。」


在新聞標題、警告語等追求簡潔的場合,有些詞是可以省略的。

比如,食品中的乾燥劑包裝上會寫DO NOT EAT,這是可以的。

但是護照上的這句話出現在完整的句子中,並且句子節奏舒緩,沒有警告語的語感。所以我認為應當在expose後加上it。加一個it就足夠了,它可以同時作為bend, perforate和expose三個詞的賓語。


正確。

英語表達中有個現象,叫做object omission(賓語省略)。以本題為例,被省略的賓語屬於definite objects(明確的賓語)。英國赫特福德大學語言學和語義學家、Marjolein Groefsema對此有所研究,並歸納出如下原則:

an argument can be left implicit if the rest of the utterance makes immediately accessible an assumption (or
assumptions) which gives us an interpret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具體地說,根據上下文,如果賓語是顯而易見、可以找回的(recoverable),就可以省略。例如:

Paul lied about his age, but Mary found out ___

又如:

He walked fiercely along the short street into Leicester Square and
stopped ____ outside an amusement arcade.

第一句省略了his age,第二句省略了walking,which are both RECOVERABLE from the previous discourse.

回到原題富有爭議的第二句話,

For best performance, please do not bend, perforate, or expose to extreme temperatures or excess moisture.

由於前文已述

THIS PASSPORT contains sensitive electronics.

Therefore THIS PASSPORT, a definite object, is omitted in the second sentence, as it is recoverable on a contextual basis.

所以,下文省略了this passport(可以用it指代)這個明確的賓語,因為它是可以找回的。


中文有。

我會改成:

「請勿將護照彎折,打孔。亦不要將其置於極度寒熱或過分溼潤的環境。」


中國護照後面確實是正確用法

紐西蘭護照和澳洲護照上用的也是

The travel document contains sensitive electronics. For best
performance, please do not bend, perforate or expose to extreme
temperatures or excess moisture.

Certificate of Identity or Refugee Travel Document


很多人已經從國際民航組織的文件中找到了出處,但是個人認為,僅從「語感」角度,也是不應該加it的。

按照題主的說法,如果在 expose 後面加 it,那麼實際上是 bend,perforate 和 expose 共用 it,但是問題就在於 expose 後面跟的是 to...,這就導致這種「共用」顯得非常彆扭,實際上我看到這樣的寫法第一反應是這個 it 是 expose 專有的賓語,是不和 bend 以及 perforate 共用的。那麼如果按照題主說的,所有及物動詞都加賓語的話,就要再加兩個 it,顯得非常冗長累贅。


Ce passeport contient un composant électronique. Il convient d"en prendre soin, et en particulier de ne pas le plier, le perforer, l"exposer à des températures extrêmes ou à une humidité excessive.

英語要不要加不知道,反正法國護照是全部都加了(en = of it,le和l" = it)

不過法國護照上的英語也確實沒加it,於是只能說是法語和英語的語法不一樣。用法語寫文件省略賓語是一種非常不正規的寫法。


省略了賓語

啰嗦一句:中國人重視語法到了過分的程度


學習了。省賓語


沒有錯誤,不要用高中的英語語法分析方法來分析實際生活中的英語應用


先佔坑 回去研究

貌似確實有點問題 少了一個 it

等我學好語法再來


一進來看到的就是圖中的狀態,還沒看到圖下面的文字。當時我想的也是及物、不及物這些事,點了「顯示全部」後發現問題也是問的這事。也就是說,我也產生過這個疑問:這句話是不是錯了?現在英文的電影電視劇看多了後有了一個認識,那就是小學生才查語法,大人只在乎意思。沒有貶低誰的意思,只想表達出意思。記得《美隊2》結尾黑姐說過「You know why?」這不就是中文的語法嗎?英文語法明顯不對啊,正確的應該是「Do you know why?」這種「語法錯誤」太多了,這個只是剛好記住了。所以能明白意思就行,糾結語法就落了下乘。當然,自己用還是稍用點心,不要這樣:「You is good, she is no good, I is good.」


推薦閱讀:

深夜給了我淺色的床單,這是什麼意思?
中文裡有敬語嗎?
「在語言學上,評價一種語言的發音是否優美,有一個公認的標準,那就是輔音數量和母音數量的比例,比較合適,最好是一比一。」這個公認標準的出處是哪裡?
是什麼因素讓古人使用「xx者,xx也」這樣的句式?

TAG:英語翻譯 | 語言 | 英語 | 翻譯 | 中國護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