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們在日系車發生車禍後總是說日本車質量差而不反思自己的駕駛行為呢?!

其實我想問的重點是心態問題——

為什麼很少有人反思自己危險的駕駛行為?!

為什麼很少有人反思自己危險的駕駛行為?!

為什麼很少有人反思自己危險的駕駛行為?!

一直看到很多人說日系車質量差不經撞。昨天微信上面看到文章說什麼千萬別買日系車,還從各種車禍照片加以作證。

我想車本來就不是拿來撞的,為什麼在車禍後總說車子質量不好,為不去反思自己的危險駕駛習慣呢?


你趕緊買個斯堪尼亞,MAN,賓士,雷諾,沃爾沃的拖頭吧!什麼寶馬7系,賓士S,陸地巡洋艦,在拖頭面前和紙糊的一樣

好像日系車不怎麼軟么?


我個人認為,是輿論引導的作用

2015年寶馬7系195km/h撞馬自達2側面,7系駕駛員無傷逃逸,馬自達2車內兩死

2010年英菲尼迪G系110km/h追尾菲亞特,英菲尼迪G系駕駛員無傷逃逸,菲亞特車內兩死一重傷

馬自達2和菲亞特派力奧是同級別車型

寶馬7系屬於D級車,價格百萬

英菲尼迪G系屬於B級車,價格40萬不到

但是2010年那起事故,並沒有人往「XX系車不安全」的問題上引導,實際上從車輛級別、撞擊部位、車速,英菲尼迪G系明顯比寶馬輕了很多。

很簡單的道理,英菲尼迪是一款日系車,是撞擊中安全的一方。而此次事件,日系車馬自達是受害者的一方。

這些輿論,就是想說「日系車不安全」這六個字,所以2010年英菲尼迪事故沒有人說什麼什麼系車的安全性,而此次事件就有幕後黑手在炒作。

炒作方包括但不限於:大眾車公關,愛兔小將等


為了不承認自己的錯誤,總要找個借口。

從根子上說就這麼簡單。


日系車難道只賣思域花冠騏達或者飛度雅力士雨燕以及各種K car嗎?

你拿這些車和解放東風撞去那確實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我個人不否認確實國內開車習慣確實差得可以(請參考Johnny D的答案)

但是也請搜索以下這些案例(百度不行用谷歌)

豐田紅杉撞速騰,日產途樂撞高爾夫,雷克薩斯LX570撞甲殼蟲,英菲尼迪QX80撞POLO

放心,這樣的事故可能性只有一個,不管啥車統統撞成Up!(真誠臉)


1.日本人造車理念不同,這和國外遵守交通秩序的環境有關係。

車禍少,事故嚴重程度小的情況下,節省部分成本用於提高內部舒適性,提高續航,提高性價比,何樂而不為呢?

2.德國車之所以較為穩重結實(外觀及操控),是因為需要高速行程的情況較多,車會做得比較適合高速行駛。

綜合兩點,是造車的理念不同,並且事故會因為撞擊位置,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變化。

具體的可以了解下C-NCAP、E-NCAP、IIHS、J-NCAP、NHTSA等標準,

日本車非常多拿到高安全等級的。

但他們的評測,基本上都是參照公路上較大概率發生的情況來模擬的。

他們不會用極端車禍情況去評測,如大貨車側翻壓扁轎車,時速200直線對撞等,因為沒有必要也沒有用。

回到標題問題,其實問的就是一個:

為何人總是被輿論所引導?

1.國民素質太低。文化素質越低,越不容易看清事實真相。

2.長期輿論熏陶。日本車鐵皮薄,不耐撞。深究而言,還是原因1。

3.不良動機者的表現與發泄。不良動機者(包括鍵盤俠)對公民的心理如何引導都是有技巧的,防不勝防。所以為什麼屏蔽臉書,推特,這也是原因之一。

4.大部分國民搜集信息渠道極其有限。

等等。

不過,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我覺得我說的是正確的,而你覺得不是。

--------------

最後,站隊的朋友麻煩看看我這篇文章的觀點是什麼,認真讀讀,別無腦噴。



想想鄰居家的孩子成績優異懂事聽話.逮著哪天他出啥情況了,當然要幸災樂禍一下了.


日本車質量差么?我不這麼覺得

分派別似乎是國人最喜歡做的事情,甚至連選車這種事情,也會分出派別來;在國內,最大兩派自然是德系車和日系車了。但縱使有所謂的「民族情節」,日系車在國內的南方地區能見度仍舊不低,在國際市場上,日系車更是在北美、東南亞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在東歐和澳洲市場也都有不錯的口碑。

並且每當國內自主品牌有新產品,大部分媒體都將自主品牌的對手選定為韓系車,而並不是日系車。這是不是也在側面說明了,日系車還是挺有實力的呢?不如讓我們從這幾個事實,來看看國內日系車到底能不能買吧。

日系車真的不安全嗎?

最近南京事故中,馬自達遭側面強撞而解體引起了新一輪的派別安全性之爭,其實,這種側面的高速撞擊,即使豪華車也無法做好側面的防護,更何況一輛注重經濟性的緊湊級小車。車內成員的生還率除了車體材料結構,還由很多因素決定,如撞擊速度、撞擊位置等等。200KM/H的碰撞和60KM/H的碰撞,生還率能一樣嗎?

不能排除日系車也曾有過偷工減料的時候,幾年前,由於國內的日系車生產線大多和日本本土一樣,因此後防撞梁也一併被「簡配」了;但近幾年的新車,都採用了北美的生產線,由於在北美碰撞測試中,對後方撞擊的緩衝有明確要求和指標,後防撞梁自然也不會缺席。

日系車省油只是因為車輕嗎?

十幾年前的日系車,車重普遍相對德系車要低,但如今全球車廠都在向著輕量化設計邁進,同級別的德系家用車和日系家用車,車重往往只有幾十千克的區別,低配車型甚至出現德系比日系還輕的情況。

而日系車省油的原因,更多的是在用動力系統的優化。除了例如創馳藍天、混合動力等新的引擎技術,相對德系喜歡的雙離合變速箱,日系更喜歡效率更高的CVT變速箱,雖然在換擋速度和駕馭感上給人的感覺稍差,但省油的功夫真不是吹出來的。

為何日系車駕馭感沒有德系那麼「整」?

在日本本土,一個家庭往往都擁有多台車,因此日系車的調教和設計往往都會走極端:設計成去買菜的車就會做得很舒適,設計成去玩的車駕馭感就非常好。而有人抱怨沒有開過駕馭感好的日系車,那隻不過是他開過的車都太家用罷了;你見過有人抱怨豐田86、日產GT-R的駕馭感不好嗎?

日系車真的技術老舊嗎?

日系車並不是技術老舊,上文提到的馬自達創馳藍天、豐田和本田的油電混合動力,都是日系車先進技術的代表。只不過相對大眾的TSI+DSG黃金動力組合,馬自達的宣傳力度遠遠不夠,很多消費者也都不明白為何13:1的壓縮比,卻只需要喝92號的汽油就能跑;而混合動力更悲劇,直到現在,很多消費者都沒弄懂搭載混合動力系統的車,到底需不需要充電…宣傳投入的不足,實在是國內日系車的一大敗筆。

在國外日系車質量這麼好,國內的日系車能做到嗎?

常常看國外汽車雜誌的車友都知道,在《消費者雜誌》一類的測評類雜誌中,日系車的可靠性常年稱霸前十。日系車優秀的可靠性,很大程度取決與較為封閉的零件供應商體系,而實際質量方面,和原產地也有不少關係,如人工較低的本田墨西哥工廠,生產的飛度質量遠遠不及國內,在可靠性上的得分自然也不高。

國內日系車的品質也和當地的供應商有關,生產質量方面與發達國家的工廠差異也並不大,但國人的換車頻率普遍要比國外高許多,通常國內消費者之會把車用3到5年,就會換一台新車,日系車可靠性的優勢,自然變得不如國外明顯了。

日系車設計真的更人性化嗎?

人性化的設計通常也是日系車在測試中的加分項,但幾年前,德系車也都紛紛開始加長軸距、增加後排空間。並且,如今像杯架一類的細節零件,德系車也從那種偏機械式的,精美卻不耐用的設計,漸漸向實用、便利、耐用方面靠攏,不得不說,日系車在人性化細節設計部分的優勢,正在慢慢減小。

內容搬運自公眾號:車人網

其實常開車的就會知道,日系車沒那麼差,只是被敏感的國人妖魔化了


這是兩方面的問題,不能扯到一起。

主動安全,也就是駕駛行為的安全

被動安全,就是車輛的安全措施和安全性能,包括車輛本身是否容易失控等等,當然車輛的碰撞安全水平是最重要的。

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是相輔相成的,被動安全不夠,靠主動安全彌補那是廠家忽悠人。


那些說日本車質量差的潛台詞就是不喜歡日本車罷了,日本車質量好壞並不是關鍵。你一本正經的去討論日本車質量,其實沒什麼卵用。


要是有心去收集德系車發生車禍的照片或視頻,也會得出「德系車不經撞」的同樣結論。


國人愛國心理作祟,拿寶馬七系前部撞馬二側方,怎麼都是馬自達吃虧啊,不說車輛側方是全車軟肋,就好像拿重卡撞電動車,好歹法律還保護電動車呢


我用頭撞你的側腰好不好嘛~

讓我試試嘛~

讓我試試嘛~

讓我試試嘛~

矮油你別跑嘛~


瀉藥。

如果是純追尾事故呢?

我們單位有輛標誌307,某次出任務被堵在高架上,結果後面的一個本田追尾我們,衝力太大頂著我們的車追尾了前面的尼桑。

兩個日本車完敗,標緻的維修費800元以內全搞定。


日本車的質量好和日本車不結實是兩個概念吧!我感覺樓上大部分人都在故意混淆這兩個概念!

國內噴日本車的主要是噴日本車不結實(在碰撞過程中),並不沒有說日本車質量不好啊。因為質量這個概念涵蓋的範圍更大,要討論研究起來更費精力,所以有些精日就開始偷換概念了。

日本車在發生碰撞中不結實(嚴格來說是不如對方車結實)這個案例太多了,但我覺得不能說它是質量不好,而是因為它就是這麼設計的,碰撞出這個效果來就是廠家的初衷。國內噴日系車的主要原因就是對廠家這種設計思想不能接受罷了!跟質量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日系車一直強調的就是 」輕「 和 」軟「, 」輕「是為了經濟性(確實省油),」軟「是為了保護行人(也有道理)(但駕駛員的安全廠家就不管了,有時感覺日系的東西都是這樣,小的地方真是聰明至極,大道簡直蠢的讓人想哭,電子產品和IT上也是這樣)。但日系再牛逼也沒法跟牛頓三定律對著干。兩車對撞(後追尾和側撞也同樣適用),由於動量守恆,總是質量輕的車子(包括其中的駕駛員)承受的瞬間加速度大,也就是衝擊力更大。即使兩台車A和B都有絕對剛性(怎麼撞擊都不會變形),它們以相同的速度值對撞,如果A車2噸,B車1噸,碰撞在500ms內完成,對撞時兩車的速度矢量分別是 +60KM/H和 -60KM/H,各位可以翻翻高中物理課本自己算算是A車的司機慘還是B車的司機慘。這個沒什麼好抬扛的吧,算出是多少就是多少,跟屁股坐哪邊一點關係都沒有。

(算了估計很多人懶得去翻物理課本,我就直接把結果也寫出來吧:對撞完成後A車因為質量大繼續以20KM/H的速度按原來的方向行駛,而B車則以20KM/H的速度向跟自己原來相反的方向行駛。那麼對於A車司機來說,碰撞只是把自己的速度由60KM/H減到20KM/H,跟踩了急剎差不多,而B 車司機的速度則在半秒內由原來的-60KM/H變為+20KM/H,相當於撞到擋風玻璃上又被重重的彈回來。這種情況下,A 司機可能只是在醫院住個幾天,B司機搞不好就再也不用去醫院了。)

這也就指出了上面有些人拿自己的CRV和別人的明銳舉例子有多SB, 明擺著CRV質量更大些,怎麼撞也是明銳吃虧不說,如果國內的日系車都有著CRV份量,那基本上沒人噴日系車了。這是典型的拿特殊代一般的作法,而且這個特殊選的還不怎麼好,估計那位CRV的車主沒學過《數理統計與概率論》。

上面說了」輕「,這裡再說一下」軟「。日系車軟也是比較出眾的,車架軟一點來收縮吸能是對的,但要軟到保護行人就實在有點過了。軟的最後底限是駕駛室不能發生形變,這樣一是保護駕駛員,二是讓駕駛員有機會從駕駛室內逃生。所以車子該軟的地方是發動機艙,而最不該軟的地方就是駕駛室,多硬都是合理的(當然實際上不可能無限硬)。國內噴日系的主要地方就是它在不該軟的地方軟了。(我只能說設計師腦殘,跟質量沒有任何關係,精日們不要噴我啊。)上面也有人提到南京寶馬撞馬2的事故,說只這個撞擊位置換成寶馬也完蛋。我說這是胡扯!為什麼?因為寶馬也有側面被撞的實例,而且撞它的也是一台高速重型轎車:奇瑞的G5(此車也算是國產中奇葩中的奇葩)。當時G5(整備質量2.0噸)以90KM/H的速度撞擊了寶馬5系的左側門(駕駛員一側)!!!結果是兩車司機下來相互拍馬屁說對方的車好,一點事都沒有。

原文:前面看了一個G5撞福克斯的帖子,心血來潮,發個G5裝寶馬5系的。。(轉載)_汽車時代

從這個事故可以看出寶馬的駕駛室是真的硬,沒有被G5的車頭戳破,否則寶馬的司機真的就完蛋了。再反過來看G5,車頭潰縮(這裡軟了),但駕駛室沒有變形,司機可以自行打開車門逃生,該軟的地方軟了,該硬的地方硬了!

看了上面兩段,我們可以推出一個結論:最好滿大街除了自己的車子外,跑的都是又輕又軟的日系車(馬2、凱美瑞之流),這樣跟誰撞都能活命,日系車主的死活他們自求多福吧。


有一次坐計程車,被一台霸道給別了,出租司機罵:「標準的日本漢奸!」(什麼狗屁說辭這是?),然後扭頭問我:「是不是?」,想徵求我認可。我沒理他。

過了一會兒,他又看見一台改裝的新奧德賽,挺像日本本土街上跑的那種,挺漂亮,不過本田標被摳掉了。

他很興奮:「這車得可貴吧?」

我說:「這是本田奧德賽,不算很貴。」

他沉默了一陣,覺得被打臉了,得爭口氣:「日本車,日本車都不好。」

我問他:「你從哪聽說的日本車不好?」

他說:「新聞上、手機上,各方各面都說了。」

我又問他:「那你開過日本車嗎?」

他想了想,堅定地說:「開過!根本不如我現在開的這(捷達)」

我問:「啥車?」

「夏利!」

呵呵呵……

--------------------------------------------------------------------------------------------------------------------------------------------

再說一個事吧,去年有一次走城際快速路,坐家裡的一台CRV,路口等燈起步時被一台斯柯達明銳追尾了。當時後車的車速可能有60kph,我們剛掛檔起步,被懟後往前拱了幾米。因為CRV屬於城市SUV,底盤高於緊湊型的轎車明銳,從外觀上看:CRV只有後保險杠下端的塑料部分破損,外觀幾乎沒啥變化;而斯柯達前臉整個變形了(前保險杠掉了,引擎蓋翹了)。圖我就不上了,不過當時從旁邊路過的人見此情景的表情都很震驚(我也很驚訝),畢竟在輿論的引導下人們普遍認為日本車都是紙糊的。

事故原因應該是因為後車司機開車打電話,注意力不集中。好在後車司機態度很好,很配合,表示修車時會全額賠付。後來修車時候發現,CRV後備箱下面放備用輪胎的地板變形了,得換,其他沒啥問題。嗯,被4S店要了7000多。估計那台斯柯達修好得一兩萬。:)

--------------------------------------------------------------------------------------------------------------------------------------------

當時去日本交流,當地大學的老師(中國人)表示,日本的汽車工業對質量要求很嚴格,同一個車系不會出現某一台質量非常好或者非常差的產品,標準很統一(不知道是不是只限日本國內)。

一位經營某日系品牌4S店的大叔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也認為日本車的質量是很可靠的。除了有一台常年不動的BMW7裝門面,平時他只開萌萌的小不點雅力士,偶爾開歌詩圖:)

不過個人有一個直觀的體驗,進口車和國產合資車相比,還是進口車的感覺更好。凱美瑞方向盤輕是公認的,剎車的回饋很肉也是一個大毛病。而進口的大霸王(普瑞維亞),2.4升發動機、馬力170匹,和2.4升、167匹的凱美瑞相比能明顯感覺到大霸王很有勁,剎車的反應也很明顯。

當然,高端品牌里撇開凌志、無限、謳歌的性價比,個人也更喜歡BBA之流。


前兩天在紅綠燈十字路口看到連環3撞

最前面一車被追尾

中間是瑞納,後備箱撞扁了。

最後一輛車是豐田普拉達,就裂了一兩道口。什麼樣子都沒變

換個途觀試試?


有的時候被撞的車是無責的,有時候就是意外,安全性在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是評價一個車的重要依據


謝邀,車本來就是用來開的,不是用來撞的,撞了以後,只要人沒事,車撞成啥樣都是保險公司出錢修。至於說日本車安全性差,大概來源於德系的宣傳吧。看看美國的25%偏置碰撞測試,就知道日系車多牛逼了,雅閣是得分最高的,簡直打臉。再說,德系日系在參加完測試後,基本都一個慘樣。


民智未開


推薦閱讀:

在高速上遇到緊急情況,猛踩剎車會不會導致車輛熄火?
左腳剎車是否反應更快更安全?
怎麼判斷車身和兩邊車或者物體的距離?
如何有效提高新手駕駛員的汽車駕駛技術和心理素質?

TAG:心理學 | 汽車 | 交通安全 | 日本汽車 | 駕駛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