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開發都在推崇「全棧工程師」 那麼"全棧設計師"為什麼沒有設計師在推崇呢?
樓主其實並不推崇「全棧工程師」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就好…如此類推 是不是還要有「全棧設計師」 「全棧運營師」 ……這並不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時刻保持學習的態度並沒有錯…但是不要腦殘粉就好…最後樓主其實是設計師…坐等大家吐槽…
全棧工程師代表著你有創業的能力,牛逼的全棧工程師意味著未來的CTO
瀉藥
這真是個讓人吐槽的話題啊
信息不對稱的說
雖然偶會點設計
但始終不是設計圈的人不知道設計圈有沒全棧的概念題主你說你是設計師
姑且認為你熟悉設計圈吧推論出設計圈沒全棧說法然後說所謂的前端開發都在推崇「全棧工程師」
是不是前端推崇我還真不知道特別是都推崇……以上吐槽完畢
說說個人看法
僅僅個人不代表大眾事實上存在崗不同待遇不同的問題
如果崗位性質相似僅僅工種細分如碼農
但凡某細分工種在工資上更有優勢那麼其他工作就會向它逐步滲透傳統上看明顯後端比前端工資上更有優勢
那麼前端向後滲透有利於必然有利於工資漲幅等等設計崗相關的其實也有這樣現象
但是可能不用這種詞兒比如設計崗位可能向攝影、廣告、影視方面滲透技能設計師,之前有可能是切圖仔,或者反之等等產品從畫人品圖到畫UI滲透等等關於分工啥的
分工專業是由集體(社會)環境決定的分工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對於個人來說加強自身優勢才是最重要的必然會偏向全
這樣能有更多的崗位選擇餘地自己議價能力也強當然對公司來說
財大氣粗已經給碼農溢價了那麼要求全棧啥的不過分如果沒啥溢價那級別上就是榨取更多剩餘價值什麼的了所以說怎麼分工得根據所處集體環境來決定額
對了如果從產品到設計到開發到運維乃至到運營都自己來的現在貌似還沒財大氣粗的公司這麼來雖然有人真能達到如此神級那麼也只能有一個稱謂「給皮包公司打雜的」因為,一個是跨界,一個只是跨棧。 前者的領域知識是不通用的,而後者則是一個基類的不同細分。
==========================Update=======================================
狹義一點的全棧無非就是前後端都通(廣義上可以涉及更多的領域,這裡不表),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件成本非常非常大的事情,因為構建你整個計算機知識的體系和理論是可以共用的。比如數據結構?看看Immutable.js;比如演算法?看看React diff。會寫Parser,所以弄的出Angular,了解MVC的模式,才會有今天MVVM在前端的引入。 所以,無論是前端跨後端,還是後端跨前端,很多時候都是領域知識的復用,所謂跨棧。但Design就不一樣的,視覺傳達、圖形表示、藝術渲染等等sense 和 一直以來了解的計算機知識是完全無關的兩個分支,相比前後端之間知識因為類似,所以可以觸類旁通。無論是設計到計算機,還是計算機到設計,要找到和「計算機概念」共通的「Pattern - 模式」會少太多。所以不得不從頭開始學,然後積累基礎知識,再謀求突破。 因此,此為跨界。(當然,不排除有轉型能別快的,天資逃不掉呀)
舉我自己一個例子,我學3ds Max 在入門上花費的時間遠遠大於我再入門一種通用編程語言的時間。
當然,以我看來,跨棧其實已經很不容易,跨界更是出彩,因為不同領域的組合擦碰的火花往往會綻放更為燦爛的煙火,但同樣,你為此付出的代價也會更高——天賦與努力,還有,持之以恆。
======================================================================我看了你樓下的評論,但從我的角度來看,業餘玩票無所謂,可如果作為員工來說,我不太建議同時分挑兩種以上的角色職能的,可以閑暇接觸嘗試,因為和同事溝通的成本會減低,但是同時負責,我反而不支持這種做法(除非我在此之前已經認可他的價值觀),第一,單人負擔太重,容易產生消極情緒;第二,同時向多端發展,時間所限導致專業儲備有限;第三,雖然跨界人才是稀有人才,但也不是只有複合工種才能體現高價值。
另外,對於一件事物,不同的角色會有不同的立場和看待問題的方式,如果你一力承擔了所有的角色,這個事物,最終更容易往你希望的形態演化而不是向環境中人們更確切需要的形態發展,你沒辦法對事物很好的建模,人總有自己的目力所限,所謂寸有所短,尺有所長。而不同身份的人的認知疊加在一起,才能更立體的、複合的看待事物或者問題本身。
所以,我的態度一直是"專業領域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才去做,才能保證最高的效率"。就像我BOSS早年間考出了好幾張CCIE的證書,但公司網路哪怕出了故障他不會自己去弄,因為如今他的角色已經完全不同了。
還有就是,你說的,無論是設計還是產品還是前端還是後端還是交互,其中都是大有門道內藏乾坤的,不是大手一揮,就簡簡單單可以攻城拔寨的領域。我的觀點是是否是全棧設計師並不重要,其實如果條件允許,交互工作交給專業的交互設計師最好。但是如果你也很懂交互,在UI設計的過程中就能夠更快更好的理清邏輯,設計出符合產品需求的設計稿。比較推崇自己做自己設計的動效,其實很多時候有和動效設計師溝通的時間自己已經把需要的動效設計完成了,這點還是比較有效率的,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團隊來說,做完還能把自己做的動效發個Dribbble、Behance什麼的,一舉兩得。
見過不少交互,視覺設計,動效,建模,平面,品牌等都做得非常犀利的設計師,不知道他們算不算與全棧工程師同等意義上的全棧設計師,但是感覺這才是一個設計師的完全體吶(╯‵□′)╯︵┻━┻我也在向這個方向努力奮鬥著~~後面說下我個人的經驗~~
大學學的是通信工程,有一點編程基礎,畢業後自學設計,現在是一名UI設計師。
首先我的經驗是跨界是非常難的,就像我在大學學的是通信,課程都是模擬電路,數字電路,信號與系統,C++等。完全就是標準的工科男,沒有美術基礎。然後畢業後才開始自學UI設計,是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因為完全沒有接觸過,一切從零開始,剛接觸PS的時候只會用鉛筆和橡皮擦,學慣用鋼筆,學了一個禮拜才學會。這就是跨界的困難,這樣一個人想要做到和設計類學生畢業有至少相同水平的程度,幾乎是不敢想的。
後來進入一家小公司,有個很靠譜的前輩呆著才真正開始了設計之旅。如果沒有人帶,真的是沒法完成這個跨界的轉變。
在後面的工作生活中,又開始自學交互,Ae動畫,C4D建模渲染,發現後面學習的這些難度相較於之前從零開始學設計完全是不一樣的,學習的過程相較於之前簡單多了,因為很多東西都是互通的,尤其是PS和AE,然後AE和C4D。相關性非常強,所以學的很快,這就是跨棧和跨界的差距。
我自己接觸到的實際情況是所謂的全棧式還是一個不錯的形式。
之前在小公司,交互我自己做,視覺自己做,動效自己做;開發我做不了,但是有一些基礎的知識鋪墊,和開發同學溝通起來異常順暢。現在在大公司,工作中做不到全棧,但是在交互這段開始就開始會加入自己的想法進去,和交互、產品同學溝通的時候也會非常順暢,常常能夠提出一些交互方案來參考,而且熟悉交互對後面的視覺設計也非常有幫助,很多時候其實討論完交互後,視覺的設計路子也就初有眉目了。後面的動效一般就直接自己做了,一方面自己知道自己的設計適合什麼樣的動效來配合,而且在設計之初,也會有動效的思路在裡面,還是非常不錯的。而且懂一點編程也能在設計的過程中大概估計這東西軟體工程師們能不能較好的實現。
所以同意上面的答案,不必拘泥於是不是所謂的全棧設計師,能夠通過自己學習和努力達到自己目標所需要的技能要求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全棧只是一種方式,不是目的,無所謂推崇不推崇~~
以上。我來加一個把
以前是做硬體,寫51,avr,stm8
每天折騰的都是操作系統原理,各種usb,232,fat表協議
寫個ui,還要狀態機湊合,還要一個一個像素的描點。顯示的漢字,還要一個個點陣數據取出,專門放置到程序中,沒有取的漢字,無法顯示。
可用內存從256個位元組,好容易掙扎到幾k.
折騰電路,畫pcb,畫的昏天黑地。
,,,,,,,,,,,,,,,,,,,,,,,,,,,,,,,,,,,,,,,,,,,,,,,,,,,,,,然後需要寫上位機,c#吧,入門方便
c#還可以寫網頁???順便寫寫吧
逐漸寫著c#,發現太不好用了
資料庫映射那個好用???
換php
用著yii,mvc真爽
可是硬體公司沒人搞前端,js,css還是要自己研究
jquey, bootstrap過吧
於是現在前後端,軟體,資料庫,硬體,還有生產製造都過了一遍。
有沒有同經歷的呀???畢竟電路原理到大型web都做過後,思路,想法和一般人不一樣了。你想多了。
前端開發平時跟後端開發一起工作,在任何一個項目中都有交集。一個項目組有前端必有後端,平時接觸的多,做的事情也類似於職能的上下游的關係。
就好比工業設計師和結構工程師、模具工程師的關係一樣。現實中還是有不少工業設計師後面也能兼任結構和模具。
但是,如果你的「全棧設計師」指的是既能設計手機又能設計建築又能設計app的話,這隻能說明你本人的強大,不具代表性。除非你覺得學生在對各個行業都缺乏最基本了解情況下的飛機稿也算「設計」的話。
因此,你的這個「全棧設計師」的難度就近似於一個前端工程師同時會做機械工程師和硬體開發工程師的事情。
然而我們平時說的「全棧開發」指的不是這種超人。最後,如果題主既能做設計又能寫代碼,其實有一個更好聽的稱謂:「獨角獸」。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近期知乎流傳學前端不要看書言論?
※有什麼適合碎片時間看的計算機基礎書籍推薦?
※HTML 和 CSS 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寫成之後,怎麼防止別的公司扒皮?模仿不說,扒源碼的問題怎麼防?
※網易前端微專業的一道js題求解?
※JS如何跨域操作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