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庸作品好在那裡?


小學六年級開始讀金庸,已經快十年了,一直想寫點什麼,直到現在才真正動手。

最初喜歡上查先生的作品是因為小說人物的名字設定,讓人覺得很自然親近,簡單,不矯情(後來慢慢才發現名字背後的故事,那是後話)

我當時那個年紀,身邊的同學在看的都是各種青春校園言情,我不喜歡,看到名字我就不舒服,怎麼喜歡的起來,一些稀奇古怪的姓氏配上強裝文藝的名字,給我一種芙蓉姐姐凹造型的即視感,這一方面,現在的言情小說改進很大,防噴,我就不舉栗子了。

說回老人家起的名字,大氣又平實,試想現實生活中你遇到一個叫陸菲青的人,一個叫程靈素的人,我想你也一定驚嘆於這個名字的藝術性,就是這種舒服的感覺讓我當時覺得金庸簡直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家。後來我發現名字背後的故事,絕對是巧合,恰逢課上正在講「朱,正色;紫,間色之好者。惡其邪好而奪正色。」而我也正在讀天龍八部,看到阿朱阿紫的名字,瞬間感到了一絲微妙,於是查閱了資料對比書的內容一加印證,一種發現新世界般的興奮感衝擊的我好幾天都不能平靜。

先生取的名字有的直接來源於詩詞,像任盈盈、殷素素,有的取義於詩詞,比如木婉清,阿朱阿紫,有的是直接來源於史實,西施范蠡,張三丰,武當七俠之輩,有的應用諧音,紫衣對應緇衣,有的名字與性格武功結局甚至是衣著相結合,頗有紅樓夢判詞的感覺,比如五行對應的五絕,非常耐人尋味。這一趴網上的解讀非常多,隨手一搜就有,我不再贅述。

說過名字,跟著我想說說先生作品中人物的刻畫,讀金庸我最驚嘆的就是他對於人物的把控,絕對的大家風範,絕對的出神入化!

第一,每一個人物都是豐滿的,性格鮮明的,先生不放棄對任何一個人物的描寫,不管出場的次數多少,都有讓你記住他的理由,而且我認為很多作品先生都淡化了主角的概念,比如天龍八部的男主角的誰,倚天的女主角,飛狐外傳、書劍恩仇錄的女主角是誰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我想將其歸為有的人屬於行動上的主角,有的是情感上的,有的是情緒上的,有的是道德上的,彼此不分伯仲,答案在每個人的心中。

第二是金庸筆下的人物都是立體的,性格中有惡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黃蓉多的是人罵,阿紫也有的是人愛,這才是真真正正有血有肉的人,老先生從不塑造完人,你幾乎找不到一個性格上沒有缺陷的人物。

還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老先生所描繪的惡人大多數都是讓人恨不起來的,除去少數幾個像張召重、凌退思、丁春秋、康敏、成昆這種讓人分分鐘想撕書的窮凶極惡之人,對於其他的惡人,我經常是心疼多於痛恨的,金輪國師、玄冥二老忠心為國人家有什麼錯,老毒物「無惡不作」但他內心的孤獨沒人與他分擔,李莫愁為情所困偏激是偏激了點但終究是個可憐人,何紅葯為夏雪宜付出了一切忍受了一切卻換來拋棄的結局,雖說仗著自己受過傷就要傷害別人是絕對錯誤的,但是他們真的太凄苦,原諒我,我恨不起來。

最後一點是先生在寫人物經歷的時候雖偶有偏袒但大多數時候絕對公平,剛才說了金庸不塑造性格上的完人,這一塊我要說的是他也不塑造完美的人生。

心地善良、細緻入微的程靈素麵容醜陋,全心的付出換來一張好人卡(這是我最喜歡的人物,程靈素的死讓我足足用了一天的時間才勉強接受,哭的稀里嘩啦甚至險些就放棄了飛狐外傳,在我心裡,程靈素是雍容優雅的,她連死都死得那麼氣定神閑,那麼從容不迫,連死都要為自己心愛的人掃除最後的障礙,我很少看飛狐外傳,因為不敢看,但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因為情感太濃烈);聰明絕頂、文武全才的黃藥師猜忌心重,早年喪妻;鬼馬精靈、用情專一的楊過在父親的陰影下活了半輩子,又在小龍女的陰影下活了小半輩子;溫婉大氣的公孫綠萼父親怕她,母親欠她,楊過敬她,唯獨一輩子沒有人真心實意愛過她;嬌俏美麗、心思單純的岳靈珊死在自己最愛的人編製的陰謀中;慕容復想當皇帝當不成;虛竹想做和尚卻被逼破戒……

此情此景,比比皆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才是真!

要說勉強算的上完美的人生可能只有小昭了,張公子不拿她當下人,她自己也樂在其中,最後的分別也是為了她的公子,縱有不舍也是沒有遺憾的。

這裡特別的我想提一下郭芙,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這是老爺子筆下最偏袒的一個角色,偏袒到已經著了痕迹,你會發現衝動莽撞飛揚跋扈的郭芙一直在有心無心的辦壞事,古墓里她刺到小龍女的那一刻我就對她徹底失望了,再到後面她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竟然還不如她十六歲的妹妹懂事,但她的命真的好,她有最好的家庭背景,有最好的丈夫,甚至有個最好的妹妹,除了直到神鵰結尾她感覺到了似乎自己對楊過有情時的些許不甘,她從未有過任何不好的感受,她得到的是最好的保護,然而做的都是最蠢的事情,這一點我一直耿耿於懷……

說完了人物,來說說內容,金庸另一個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對意境的營造,尤其是開篇和結局,我簡單舉幾個栗子我們一起感受一下。

神鵰的開篇,恬淡閑適的江南水上,渺遠清亮的漁歌盈盈,小姑娘三三兩兩聚在船上傳來銀鈴般的笑聲,一個身著杏黃色道袍的道姑姿態婀娜的亭亭玉立於荷葉之上(我不確定自己的記憶是不是有偏差,道袍的顏色啊站在哪裡啊求別深究)隨著筆鋒一轉到牆上的十一個血手印,情緒一下子就會緊張起來,套用中學老師教的,這應該是用了一種反襯的手法吧。

再說結局,我最喜歡的結局是白馬嘯西風,實在不知道要如何表達這種感覺,所以直接粘過來了:「白馬帶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馬已經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終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洒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另外一個讓我難忘的結局還是神鵰,小郭襄望著「大哥哥,龍姐姐」的背影吟著李白的凄涼的詩,將自此一世的思念寄予了那個「秋風清,秋月明」的秋夜……讓我期待郭襄接下來的表現,在我的心裡神鵰沒有結局。

我心中金庸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題材的融合,主體是武俠毋庸置疑,其中還有懸疑,有恐怖,有陰謀,有言情,有政治,有軍事,有議論,讓人廢寢忘食,欲罷不能,除了題材還有情感的融合和情節的緊扣,先生的情節往往是圍繞誤會或者復仇展開的,而有些誤會其實真的只需要環節中的任何一個人出來解釋一句就都解決了,偏偏每個人都是那麼的軸,美其名曰硬氣,常常急得我恨不能衝進去幫他們解釋,這也是金庸寫文章的功力吧,讓人的感情完全被情節牽著走,又總是會在誤會膨脹到讓人不能接受就要罷讀的時候收住,然後解釋清楚,特別的虐又捨不得放下。

作品的本身還有一個特點是「草蛇灰線,綿延千里」,這個詞我最早是在解密紅樓夢的相關文章中看到的,初中有陣子我也極度沉迷紅學,我發現金庸和曹雪芹寫文章有時很像,曹雪芹也特別注重人物的刻畫,還有用名字按時性格和結局這樣的手法,加上草蛇灰線,兩個人打伏筆都能打出十萬八千里,讓讀者發現的時候就會產生小竊喜,可能難道也許查先生的文章有受到曹雪芹的影響?

金庸的作品不僅僅在一部小說內草蛇灰線,還會在每部小說之間建立關聯,除了眾所周知的用時間順序可以固有的血緣關係師徒關係像是段譽段皇爺、楊過黃衫女子外,還有同一個人物以不同的名字多次出現,阿九和九難師太、阿青和獨孤求敗(我覺得是同一個人),還有直接用人物做串聯,像是丘處機郭襄袁崇煥都是這個類型,還有用物做線索的,比如白猿肚子里的經書等等,基於此,先生的每部書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耐人尋味,永遠都不會厭倦,小時候的我甚至白日做夢把老爺子的十五部作品按照時間順序排好完全不變動的拍成電視劇,現在回想也是很可愛的想法。

說完了作品,我想談談金庸本人,我認為越讀金庸,就越會發現先生的博學,讀金庸就像在讀百科全書,金庸筆下的世界異常豐富,詩歌古文,對聯,謎語,天文,算數,甚至是歷史背景,地理常識,中醫藥理,認穴把脈老先生都是信手拈來,這麼大的信息容量,我不相信都是邊學邊寫的,那樣絕對不會如此自如,所以我相信一定是深厚的文學底蘊和廣泛的知識內涵才成就了金庸的不朽的作品。

先生的想像力是豐富的,他武功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有設計,讀下來非常有畫面感,不會有異常詭譎的畫面出現,更不會有讓人啼笑皆非的超能力,總之,讀起來就是舒服。

另外我想再發表一點看法,網上充斥著對於作品中招式的排名,武俠人物誰更厲害的排名,對此我極不贊同。每部作品都有自己的主題,有自己想表達的思想,老爺子也說過,他對於每部作品的定位是不同的,有的就是想酷炫些,有的就是想接近現實一點,所以比較武功是完全無意義的,誰勝誰負又能怎樣,恐怕這個問題金庸自己也不能給出答案吧。

我認為武功只是作為武俠小說區別於其他小說的標誌,但是武俠小說終歸還是小說,線索不同罷了,有的用感情做線索我們就叫它言情,有的用案件做線索我們就叫它懸疑,僅此而已,他們終歸是為了小說的主題和情感服務的,所以武功只是工具,我覺得這並不足以拿出來進行比較。

以上。

這篇文章可能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因為我已經有了深深的金庸情節,所以客觀性一定不夠,可能也會有人認為我過於神化了金庸,但在我心裡他確實是神。

一點拙見,僅代表個人觀點,切莫見笑。


人情練達皆文章吧


第一次回答問題是關於金庸老爺子,我內心是平靜的。

約莫兩個月以前我快要參加高三零診考試了,而內心對於生活,學習,愛情,友情的種種煩惱十分影響複習。陰差陽錯,找雜誌時找到了壓箱底的《天龍八部》

從此日復一日,下課看,上課看,晚自習看,熬夜看,三天看了前兩本,又用一周看了後三本。而看書前的煩惱消失殆盡。

不得不提到每次讀完金庸的書,都會有一種為何我不曾身處武林亂世的嗟嘆。並總會不住地回味,重讀,思考。

~~~~~~~~~~~~~~~~~~~~~~~~~~~~~~

從金庸的書中我總能找到答案。

愛情:沒有任何一個小說的女主人公曾像王語嫣一樣打動我,她像極我曾在夢中一次次勾勒的女孩(這裡有一段故事了,卻是後話)我即刻很坦然的放下了困擾我很久的感情糾葛,拒絕了來者,也守好自己的心。我突然感到,並不是沒有像夢中一樣美好的女孩,我所需要的只是不斷積累自己,用更好的自己去遇見她。(說起來有點矯情了,哈哈哈哈哈哈哈)為此,我至今一直在班上自稱大理段譽(好多人爭作段延慶←_←)自我勉勵,當然零診考的不錯。

友情:說來奇怪,本該無憂無慮的男生之間的友情卻不住地困擾我,我雖然朋友很多,卻感覺始終找不到能夠心與心互通的朋友,平素里也多是happy friends啦。而看了這部武俠第一後,對友誼我多了一份陽剛,變得更仗義了,也學會了真心換真心的道理。正是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還有許多,什麼人生的隱忍,學會蟄伏什麼的,便不一一列舉了。

~~~~~~~~~~~~~~~~~~~~~~~~~~~~~~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好像也答得文不對題的,但這都是一個最普通的金庸讀者,讀完後得真實想法,希望讀了這篇文章的人能有感觸。

金庸就好在這裡!


金庸的小說被外界大大低估了,當然這跟中國文人愛裝逼有關(金庸對於這種窮酸文人在小說中更是極盡嘲弄),在我看來金庸的一些小說可以和《紅樓夢》比肩。試想從民國開始,有哪些小說可以像金庸的小說一樣將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融會貫通寫進一部書中。在筆法上,金庸巨筆如椽,一改傳統演義小說的軟肋,以半白話文風格刻畫出每個風格迥異的人物,十五部書中無一人重複。在情節上,金庸十五部書幾乎堵死了後人的思路,導致之後武俠文化發展止步不前。現在學界將金庸小說研究稱為「金學」,除了《紅樓夢》,金庸是享有此殊榮的第二人。


我能告訴你自己一開始是抱著學武功的心態去讀的嘛→_→當時看射鵰媽的郭靖怎麼練勞資跟著怎麼練,當時還覺得身上隨時揣著一把刀好帥啊(太年輕),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金老小說的隱性知識,暗喻,天文地理養花種草從古到今還含沙影射西方文學。然後就根本停不下來了啊啊啊啊啊。這裡著重說一下鹿鼎記,小時候看覺得哇這小混混很滋潤啊,長大後(現在也才15)發現這書讀上三遍教你做人啊!曾經一段時間還迷戀黃蓉她爸翻閱關於陰陽八卦的知識哈哈哈。金庸的作品好在哪裡,好在結構完備,好在氣勢宏偉,好在語言大氣,好在人物豐滿,好在情節精巧,好在人情練達,好在虛實結合,好在影射政治歷史地理美食,好在我覺得都快趕上紅樓夢了。總而言之,哪裡都好


第一次讀金庸的書是小學五年級在家裡翻出一本沒皮缺頁的書,讀完之後覺得非常激動,後來才知道是《鹿鼎記》第二本。認真的系列的閱讀金庸是在大學,上鋪的同學是武俠迷,買了全套的金庸、古龍、梁羽生。這麼說吧,在那個單純的年代,金庸的小說能帶來非常多愉悅,另一個愉悅的來源是島國片。


金庸所有作品我至少都讀過3遍以上。如果你只看金庸的作品,引人入勝是肯定的,但肯定以為武俠小說都是這樣的。如果你讀了古龍,卧龍生,溫瑞安的小說,就知道金庸寫的有多好了(當然,那些也都是大家了)。


試從幾個方面說下自己的想法

首先是作家最重要的能力,文字功夫,金庸的文字平淡卻準確,不矯揉造作,不無病呻吟,描寫少敘述多,這樣的寫法很容易寫成流水賬,而金庸小說中一氣呵成,環環相扣,這是我極為佩服的,也是極少有作家能做到的

其次是作品的大背景,大格局。將武俠融入歷史,虛構與史實結合,怎麼寫的精彩而不誇張,這也開創了武俠小說的新局面

金庸最厲害的,便是塑造人物,他的難能可貴之處是寫出了主角的光輝,同時配角也很出彩,要知道,主角塑造的難度遠大於配角,在同一個主題下刻畫出不同性格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不僅形象,而且具體,有善有惡,有血有肉,反映了人性的複雜和統一,不光需要想像力,更需要浩瀚的人生經歷和敏銳的觀察力

還有他無與倫比的文化社會影響力,金庸作品中的人物與情節,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郭靖黃蓉等人物,已經和武松諸葛亮等人成為某種性格和品質的代表。很多的人正是通過小說,才去了解武當山,康熙,袁崇煥等歷史,不得不說這是他創作的偉大之處


最關鍵的一個問題,金庸書中的每一個成語都用的正確且恰到好處。從學習語文的角度就已經能被稱為精品了。


初中讀的白馬嘯西風,對整個故事情節已經沒有太多感覺了,但是那個結局真心讓我回味了許久,「那都是極好的,可惜不是我喜歡的~~」


在看金庸小說的時候,從不是單純的當作武俠小說看。裡面既有愛情小說的情節,也有搞笑的段子劇情。好像你需要什麼情節,就能找到什麼情節。從初中到大學畢業,經典的幾部反覆看了不下十遍,卻還是意猶未盡。


金庸書的好在於,它能讓你讀進靈魂深處,影響你一生。


我只想說有個人告訴我,說金庸小說文學性不夠的時候。我默默的鄙視了他,對了,這個人最愛的小說是三體。我就呵呵了


金庸最牛鼻的地方在於其給人物取名字取得稍微好一點.

其餘一般般.

如果你覺得好,那你一定是讀書少.


推薦閱讀:

新修版金庸小說有哪幾部在閱讀性上比舊版更強?
為什麼峨眉派和武當派立派時間差不多,後來的發展卻不如武當?
你最喜歡金庸小說里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既然六大派可以遠赴西域圍剿光明頂,為什麼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崑崙、峨嵋、崆峒不能圍剿黑木崖?
金庸為什麼要在《倚天》中加入朱元璋、常遇春等知名歷史人物,卻又只給了非常輕微的戲份?

TAG:金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