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後期在大學和培訓機構的區別?


大學重理論及藝術培養,培訓機構重套路,實踐性稍微強一點,短時間速成。

一般學院出來的同學,可能什麼都會點,但什麼都學得不精,所以想要好的發展,自己得多努力,不能只靠一學期的幾節課,要多實踐。

而培訓機構里的,畢業找個工作沒問題,但時間長了,會發現瓶頸越來越大,審美藝術修養的不足就體現出來了,所以要注重後續的藝術修養的提升。

總之,不管是哪出來的,只學一點,止步不前是不行的,缺啥得補啥。


一般大學在教學上的目的性並不強,需要自己動腦筋,自己找出最適合提升和發展的方向來。這裡面,基礎和涵蓋面是最重要的。相對來說,很多不會學習方法的人就沒目標了,各種迷茫。實際上很多基礎知識是打造今後道路的堅實底蘊。於是很多人放鬆了,最後一事無成也是可能的。

舉個栗子,學習美學、音樂、美術、文學、數學、編程這些科目。貌似和專業關係不大,但今後如何理解剪輯思想,是要靠美學和文學功底的,要靠對畫面的理解能力的,要靠對色彩的敏感度的。數學似乎也很遠,但是到了後期運用編程的階段,如果對各類公式和高等代數沒有概念,那還是乘早歇菜的好。剪輯個片子,如果連中心思想都看不出來,區分不出主次地位,那還剪個毛?

培訓機構一般則是以目標為導向,幾個套路下來,一鼓作氣把某些套路學會,然後出來一批被套路的軟體操作員。想要發展,還得自己回去慢慢打基礎,不斷累積。腦子靈活一點的,能想到自己的缺點,不斷努力提升。笨點的,被套路一輩子,還意識不到其實從出培訓機構的那一天,就已經落伍了。。。

也舉個栗子:會摳像、會跟蹤、會光效、粒子、3D等等等等技巧,可是做片子時卻不知道該用在什麼地方,也不知道到做到怎樣的程度才是最適合的。。。獨立做片出來就是個大雜燴,沒有編導在旁,連個毛片都剪得亂78糟,這想想也是很苦悶啊。

所以,形象點來說:

大學學習,可以理解為土壤改善,從根源上著手培養。雖然要自己除草施肥,但是長出來的東西也比較多樣化,適合不同方向的生長。

培訓機構可以理解為直接倒化肥,第一批、第二批作物一下就長起來了,而且看上去果實也不錯,但化肥會造成土地板結,於長期的培植並無益處。你還是需要不斷去改善土壤質量才行。而且只要一個鬆懈,絕收也是可能的。

PS:並不是說哪個好,哪個不好,而是需要明白,學任何東西得時候要理智,要看遠,要注意拓寬視野。這是學習方法的問題。不會學習方法,不注意平時的積累,任何區別都可能成為無法逾越的鴻溝。


培訓機構好像就是教軟體和器材的使用,而我們上課,軟體老師都是默認你會的,注重的是培養你的創意思維與審美水平。


理論和實戰的區別。大學裡的思維和修養是培訓機構里給不到的,好好珍惜大學的時光,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大學:雜而不精

培訓機構:有形而無神


謝邀。

培訓機構大多以就業為主要導向,針對性比較強,老師教一步你做一步,沒什麼藝術創作型。

大學基本上就隨性一些了,課程安排會更全面一點,顧及藝術也顧及技術。不過現在中國的大學與就業脫軌比較嚴重,很多學生學的東西其實工作中根本用不上,又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毅力,所以基本上就是啥也不會的比較多……


培訓班培養不出高級技術人才,能不能打下一個好的基礎也看個人態度,基本功能學紮實就燒高香,酷炫效果浮於表面。學校就不談了,學的好的學生可以去教老師。導致我國這方面找工作可以說是不需要學歷,技術好搶著要。


我覺得只要你肯一直學,去哪都一樣。我記得好像韓寒說可以不上學,不可以不學習。


大學更新慢 培訓跟的上形式 師資來說 干這行去學校教書的基本都是外面混不開的


不知道你問的後期是特效,還是剪輯,還是其他,影視後期是一個實操性極強的專業,在學校和培訓機構只能學到一些技術操作和理論性的一些東西,這是相同的地方,只要你用心,起步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要掌握精髓,必需要做很多項目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推薦閱讀:

中高端N卡針對PR和AE的渲染加速到底有多大作用?
你見過哪些布景,用光,色調,服飾等方面很優秀的電影?
如果想從事影視後期,有什麼要求?
影視後期 動畫製作 遊戲製作那個最賺錢?

TAG:後期特效 | 數字媒體藝術 | 影視剪輯 | 影視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