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女作家六六的這條微博?


我小時候非常想要一個芭比娃娃,求了父母好多次,他們都說太貴沒有必要給我買。

但是我爸爸卻花巨資,給我買北斗神拳人形玩偶,是非常精緻的進口玩偶,所有關節都可以動,然後衣服可以脫露出七個洞洞眼。還有奧特曼,各色可以變形的變形金剛,平時是車,摺疊後就變成了機器人。這些加起來別說芭比娃娃了,還可以給她買大別野加好幾個男朋友了。

當然這些東西他都說你看呀,這些多好玩兒呀,我呢,有的玩就玩就好了,後來我玩著也覺得挺好。

排名第二那位也提到了,她不是不愛孩子,不捨得給孩子花錢,花費巨資給孩子買鋼琴讓他學鋼琴,一個鋼琴多少錢?那些課加起來多少錢?她不捨得嘛,說過貴這個字嘛?

看出這裡頭的問題了嗎?

第一點,我家老陶是假借我的名義來買他非常喜歡的玩具,太無恥,想要自己玩兒不能大大方方說嘛。摔桌。

其次,我們某些家長們不是不願意給你花錢,也不是要培養你通過努力獲得物質的能力。

而只不過是,他希望他的孩子,應該玩他們想要的東西,成為他們想要你成為的人。而至於你的要求和內心的慾望,他們其實不關心,也不在乎。

關於這點,我最近看的武志紅老師關於為何家會傷人一書里有寫過一篇很有代表性的小文章。

我這就粘出來給大家看看。

實際上,他們對孩子的真實感受也常視而不見。他們習慣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卻以為那就是孩子自己的真實感受。他們這樣做,會導致孩子嚴重不信任自己的感覺,令他們不從自己的身上尋找認識自己,而是從別人對自己的定義中尋找答案。結果就是,他們迷失了自己。

未來的父母們請你我共勉。別假借任何名義做些這樣我認為這是對孩子好的事。


  • 1 六六做了什麼?

拒絕了兒子買玩具的要求。

  • 2 如何評價她的這個舉動?

2.1 拒絕的方式

差評!簡單粗暴!「你就當我不是你親媽好了…」

引用一句知乎另一個答案里的話:

我覺得孩子需要尊重,需要愛,需要關懷,需要溫柔的對待。有人說如果講道理講不通,打罵或者嚴厲的威嚇就是唯一的方法。其實並非如此。對孩子,講道理有時是沒用的,因為一個很小的孩子本身就缺乏邏輯和理解能力。所以,能夠打動孩子,說服孩子的,實際上是你對待她的態度,說話時的表情和語氣。這些,比話語的內容更重要。你在乎孩子的感受和願望,孩子就會在乎你的感受和願望。通情,才能達理。

原答案鏈接:我們應該嚴厲教育孩子嗎?

2.2 拒絕的原因

這個,窮養富養,見仁見智。各有利弊。

【◇◇◇◇◇◇◇◇◇◇◇◇◇在此提出一個我認為更好的方案◇◇◇◇◇◇◇◇◇◇◇◇◇】

如果你能在一個禮拜里按時起床/按時睡覺/按時鍛煉/打掃衛生/幫忙倒垃圾/每天背一首古詩/每天寫一頁字帖/blabla……,那我們下周末就來買玩具。」

目前得票最高的答案提到了

「什麼年紀就應該做什麼,很多事情等有了條件也沒有心境了。」

同樣的——「什麼年紀就應該努力什麼,很多好習慣等年齡大了就不那麼容易養成了。」

私以為好人生的標誌之一就是——

在每個年齡段里,都有自己的願望,同時,也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滿足自己的願望。

如果家長能夠多鼓勵孩子通過努力實現願望,很有助於提升自我效能感的。

自我效能感_百度百科(簡單說就是,面對挑戰時,認為自己可以不斷努力,然後接近目標。)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傾向於努力嘗試而非被動消極。

如果孩子的需求總是被簡單粗暴地拒絕,比較容易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_百度百科(簡單說就是,遇到困難,覺得自己不管做什麼都無濟於事,坐以待斃。)

這樣也不利於今後的長遠發展。

另外,還要說一個細節。

如果是學齡兒童,建議提出的要求類似於「每天認認真真寫作業」,而不是「考到全班第一名」。

因為「認認真真寫作業」是任何孩子努力就可以完成的,而且是一個過程。但是「考到全班第一名」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是一個結果。

——對過程的強調有利於持久的努力,而非功利地追求結果。

兒童節快到了,希望兒童們都能健康快樂~

期末考試也快到了,希望我們能拿出自我效能感,而不是習得性無助XD!

——————答題當晚update 2014-4-27————————

@夏苗 提出了很有建設性的質疑——

如果真這麼做了估計還會被噴「使用物質誘惑讓孩子以後做任何事都會要求報酬」之類的……

我是這麼考慮的:

首先,「物質誘惑」。

玩具本身是物質的,但是孩子並沒有從「物質」的角度來要求它。

之於家長,它意味著幾百塊錢;至於孩子,它意味著玩耍的樂趣

孩子在現階段的需求是玩具,到了下一階段,也許就是別的了,也許是學校里的某些榮譽,也許是姑娘的芳心,也許是……——這些需求都是自然產生的,而不是家長誘導的

如果孩子通常能夠通過努力滿足自身需求,就會具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之後有了其他的需求也更願意通過自身努力來滿足。

如果非要說「物質誘惑」,那應該是——

孩子說——「我不要寫作業,我不要去上學/幼兒園……」

家長說——「乖乖去上學,如果你乖乖去上學,我就給你買玩具。」

——這才是物質誘惑,是在孩子自身沒有需求的時候,家長主動提出的。

其次,「孩子以後做任何事都會要求報酬」。

如果發展到這般地步,真的是比較嚴重比較麻煩的後果。

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說說這一點:

①「動機」。

可以分為外源性動機(孩子做事情的最重要目的就是獲得報酬,外源性動機_百度百科)以及內源性動機(孩子為了自身樂趣或者內在道德準則做出行為,內源性動機_百度百科)。

最好的例子是這樣的:

一幫孩子在小區里大聲喧嘩,玩得不亦樂乎;老太太說「你們吵得太好了,我給你們發零花錢」;如此三天之後,老太太不發錢了,孩子覺得沒有錢,吵鬧無趣,不吵了。

——老太太通過「發零花錢」,用外源性動機(錢)削弱了孩子的內源性動機(樂趣)。

人總是傾向於為自己的行為找到原因和目的——得到錢之前,孩子們吵鬧是為了樂趣,可是得到錢之後,孩子們吵鬧是為了錢。

用外源性動機去「偷換」內源性動機,在心理學上叫做「過度合理化」(過度合理化效應)。

為了避免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報酬」,就要保證孩子的內源性動機,一方面幫助孩子挖掘報酬之外的樂趣,另一方面,不要用報酬去替代孩子做事情本身的樂趣

②「強化」。

人們在訓練動物的時候會用一些獎勵的手段,比如猴子或者猩猩正確地模仿了人類行為,人們給它喂吃的,這種獎勵,就是「強化」強化的目的在於讓被強化(受到獎勵)的對象更多地做出被強化(受到獎勵)的行為——比如給猩猩喂吃的是希望它總是能夠正確模仿人類行為。

當人們做出行為之後得到獎勵,自然而然地就會多做出讓自己受到獎勵的行為。

教育中「強化」是常用的,比如幼兒園的小紅花,期末考滿分不用寫假期作業,都是強化。目的是希望小孩子在幼兒園聽老師的話、上學時努力讀書考高分。

給孩子買玩具也可以是強化——強化孩子做出家長希望的行為(按時作息、認真學習等)。

可是強化是有不同方式的——

有些強化是「隨叫隨到」的,比如渴了買礦泉水一定能解渴

有些強化是「說不準兒」的,比如買彩票不一定能中獎

從學術上講,強化方式分為四種——

  1. 固定比率強化(Fixed Ratio):強化物在有機體做出一定數目的反應後才出現。例如,學生交五次作業受到一次強化。計件工資。

  2. 可變比率強化(Variable Ratio):平均反應次數預先確定,強化物在平均反應次數出現時才出現。例如實驗鼠在第一回到第五回按動可得到食物的把手時(平均三回),加入強化物; 買彩票。

  3. 固定間隔強化:強化物在經過一個確定的時間間隔後加入。教師可以每十分鐘觀察學生一次,如果學生這時表現良好,就給予強化。 每月發工資。

  4. 可變間隔強化:平均時間間隔預先確定,強化物在平均時間間隔出現後加入。如隨時測驗。隨機點名。

可變比率強化和可變間隔強化的好處在於使強化不可預測,從而使行為更為持久。

從效率上來說,可變比率強化是最為有效果的,在每次加入強化物之後不會出現一定時間的反應停滯,會一直增加;

其次固定間隔比率中,會在每次加入強化物後出現一定時間的反應停滯;

可變間隔強化中,反應數也會增加但是不如VR那樣迅速;

效率最低的是固定間隔強化,在每次加入強化物後,會出現一定時間的反應下降,後來又會上升。

——所以有人買彩票上癮,沒有人買礦泉水上癮。

為了避免孩子「只有在想要報酬的時候才好好做事情(報酬代表著強化,好好做事代表著被強化的行為),我們希望被強化的行為更加持久(也就是不管有沒有報酬都,孩子都好好做該做的事情)。

所以我們需要用可變比率強化可變間隔強化

也就是說——不要每次都滿足孩子的需求(當然也不能每次都不滿足),讓孩子感受到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但是注意,平均間隔是確定的,所以概率水平上確實是做得越好獎勵越多),這樣他才會「像是買彩票上癮一樣地好好做事情」。

——————

關於家庭教育,以上是我個人的想法與學過的知識。

我個人更看重「動機」相關的理論,更在意自己的內源性動機,生而為人,要有主觀能動性嘛!

當然,生而為人,我也承認自己會受到強化。

聲明:

這個答案只探討微博中的言行,以及相關的家庭教育具體做法。不對六六教育兒子的方式做出總體評價。


第一次被邀請答題,激動!

還是 @張三瘋同學邀請的,我可是她腦殘粉呀!激動的二次方!

如此動力驅使下,我立刻扔下手上600+頁的專業書,翻出了以前買的六六的隨筆集,重新關注了六六微博。

「隨筆集是《女不強大天不容》,求別吐槽該書名!現在好多書靠書名出位奪人眼球,其實內容真的不狗血!」

「之前取消對她關注不是因為我討厭她了或者怎麼的,我只是有段時間間歇性抽風又犯了,取消了對所有人的關注,現在又慢慢加回來幾個了。」

背景交代完,進入正題。

微博原文:

網友討論的熱點主要有:

1、六六作為一位母親,居然對兒子說出「你就當我不是你親媽好了」這種話?

2、童年的樂趣該不該等到10+年後工作了再來滿足?

3、樂高玩具雖貴,但勝在開發智力,到底應不應該購買?

對1:

六六的微博多是她日常生活的小片段記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她和她兒子偶得以及她現在的男朋友秀才的家庭日常。(我不知道秀才現在有沒有晉陞為老公了,暫已男朋友表示。在六六跟前夫離婚以前,她的微博里也很多家庭日常瑣事,只是那會兒沒有秀才,有的是她前夫,代號「勞工」和「偶得爹」。)從這些微博里可以看出來她對她兒子的教育其實挺「非主流」的,她沒太把偶得小朋友當做一個孩子看待,他們之間的對話很大人。

在她離婚後,有了新男朋友秀才的時候,她告訴偶得「你爹永遠是你爹,你現在只是多了一個叔叔愛你」。

「我很努力地想翻出這句話的原微博給大家看,那會我還關注著她,對這句話印象很深刻。比起很多瞞著孩子離婚或者婚後拒絕原配跟孩子來往的家長來說,六六在這點上做得太好。但是我很努力地翻了這個話嘮女人12K+微博,好不容易翻到了13年的3月份,突然想起她是12年離的婚,我……我瞬間失去了再翻下去的動力,往前翻了一年就已經要了我的小命了,再翻一年?sorry~臣妾做不到啊!」

隨便截了幾張她跟偶得的對話:

(圖中「叔叔」紅色字體是因為我想用新浪微博的搜索功能翻出那句「你爹永遠是你爹,你現在只是多了個叔叔愛你」的原微博,顯然我失敗了,然後順手截了這個。)

偶得好像是07年的時候才有的,所以現在應該是7、8歲狗都嫌的年紀。 看上面的截圖,2010年12月,頂多算個4歲的孩子,六六就敢跟偶得說「你要是省長兒子,他現在大約舔著你的腳趾說你彈得好」!(sorry,看漏了「內心裡」這三個字,然後,我喪心病狂地貼上了別的圖,見下方)

2011年,跟一個5歲的孩子,討論東北的叔叔有沒有JJ,這真的不是在帶壞小朋友一起黑東北的叔叔么?哈哈哈哈~~

這真的是母子之間的對話咩?我真的要被偶得小朋友的機智給折服了!

這麼機智的小朋友你真的以為他會被他娘親一句「你就當我不是你親媽好了」給秒殺么?

綜上,她真的跟她兒子沒有什麼不敢說的啊!所以這條微博里「你就當我不是你親媽」這句話真的是小case好么?生活里她肯定跟她兒子有比這更勁爆的對白。我相信她說這句話,她沒當真,她兒子也沒當真,但是網友當真了。

只能說教育模式的千差萬別吧。

偶得之所以取名為「陳偶得」,用六六的話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六六之前好像因為身體原因沒有孩子,後來不抱希望了卻奇蹟般地懷上了,而整個孕期也很驚心動魄。詳情都被這個財迷女人寫成《偶得日記》發售啦,哼~討厭~

這樣的來之不易的經歷,她一定是很疼愛偶得的,這從她相夫教子的日常生活中也看得出來,她對她兒子花了很多心思的,用了很多時間陪伴兒子長大。

對於她的上一段婚姻,她很坦然,她兒子也很表現得很有愛。

從上面這段對白可以看出來,雖然偶得還是會像其他離異家庭的孩子那樣渴望爸爸媽媽帶著自己一起過節,但是他會跟媽媽交流,會說出自己的願望,也會小大人似的嘆口氣說「你們真是的,搞這麼多人幹嘛,我又不想要個大PARTY」。這口氣看來雖有惋惜,但其實對父母分開各自有了家庭他還是有在以自己小小的視角來理解的。而不是變得孤僻,自閉,缺乏安全感等等。

而在實際行動中,六六確實踐行了「你爹永遠是你爹,你只是多了個叔叔愛你」這句話:

教育方式上,如果是「你就當我不是你親媽」已經算是「大逆不道,缺乏母愛」,那下面這段六六還不得被各網友的口水噴死?

我不止一次見過為了喂孩子吃頓飯,全家總動員追著滿院子跑,飯熱了又熱。老實說,每次看到這種情況我都有種」能不能不溺愛?「的抓狂感在內心咆哮!

對2:

關於童年的樂趣,是不是爹娘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孩子實現。

我仔細回想了下我的童年,我童年沒啥大愛好,就愛窩在家看看書什麼的。但是可惜我沒生在書香門第,我爹娘一直是放養加窮養模式對待我。沒辦法,真窮。

我小時候讀的書,都是上一輩人,也就是我爸爸的哥哥留下的,我爹沒念過幾年書。但是,這種情況下,我爹娘也沒意識到該給我多買點書讀一讀,我也沒意識到可以跟我爸媽商量給我買點小兒書讀一讀。於是,我都是翻箱倒櫃在家找書看。然後,我就讀了一些很」神奇「的書,比如:(我那會才上小學啊!!)

《黃河萬古流》我現在還記得是講紅色革命故事的。

《水許傳》中部,至今沒找到上下部。據說是被別人借走,一直沒還回來。

《楊七郎打擂》

《三傑八俊十二雄》,這本書還沒有封面,只有白皮!

…………

反正都是些厚厚的老書,這都是些什麼啟蒙讀物啊?

可是我讀得津津有味啊,可是我娘當時還笑話我啊,說」你才這麼點大,就讀這種長篇大論啊,哈哈哈~「!

因為對書籍的狂愛啊,我簡直喪心病狂,見到書就忍不住讀。小時候起不管去誰家裡玩,只要他家裡有書我都會抱著認真讀啊,一個字一個字讀啊,太珍惜了,以至於後來改了好久才閱讀速度稍快了點。如果他家裡沒書,我會坐立不安,恨不得趕緊滾回家。長大後,陪朋友逛街,我要不了半小時就站不住了一個勁催著回去吧,然後路過書店,我就走不動路了,抱著書站1、2個小時都不成問題。高三畢業我賣了好多雜誌,因為不敢帶回家啊,怕娘罵我。現在就算有了kindle,書也沒少買。

這些大概都是後遺症吧。

但是,童年的樂趣那麼多,人的慾望那麼多,滿足了這個,還會有那個的。

偶得喜歡彈鋼琴,自稱」財迷「的六六在偶得的鋼琴道路上沒少花銀子啊。不能因為六六沒給偶得買499的樂高玩具,就譴責她是個不靠譜的娘吧?學鋼琴是個多麼燒錢的愛好?她不也沒吝嗇么?

也許她只是想告訴偶得:就算我是你親媽,也沒有那麼多理所當然。不是你想要,我就必須得給的。

總之,我覺得她是個很負責的媽媽,很注意教育自己的孩子,她有她的方式方法,也有她的缺點和中國式媽媽的獨裁之處,但就像《爸爸去哪兒》表現出來的那樣,一把鎖配一把鑰匙,用」好爸比「林志穎的方法來教育森碟真的行不通啊親!

沒有完美的教育方式,只有滿滿的愛~

我們沒感覺到其中的愛意,也許是因為我們不是她手把手帶大的而已。

對3:

我沒玩過樂高玩具,也沒買過,對能不能開發智力沒有發言權。不談。

但,玩不玩樂高,跟能不能快樂成長有那麼大關係么?

我沒玩過,但我沒長成一個智障。

如果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那算不算溺愛?大家喜歡那些明顯被寵愛過度的孩子么?

反正我對於那些認定了什麼就必須要爹媽給她搞到手的孩子,恨不得退避三舍!

熊孩子,要不得啊!

最後,我想說:我一直鼓勵我娘親活得自私點。她把我生下來,把我養大,就夠了。所幸我沒長歪,所幸我只是有點不按常理出牌,但我真的不需要她再為我過度操勞,消耗自己的生命。人生而為人,得先為自己活著,我們的使命不只是為了繁衍後代。

-----------------------------------------------------------------------

(保存二維碼,打開微信掃一掃,選擇從相冊中添加,就能關注我啦)

http://weixin.qq.com/r/pTpHX8TEJplZrYA892_3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公眾號:shuiqian8gua

中文名字:睡前八卦

我個人的原創公眾號,寫綜藝娛樂八卦。

適合腦洞大的人睡前一讀。

腦洞小的人可能需要百度助攻,多讀幾遍。也可以問我。

歡迎投稿。歡迎關注。

我的微信:haolanguo12

么么噠~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我特別想要買一套變形金剛的玩具,尤其在周圍有同學有的情況下,那種感覺真是不舒服。當時只能是暗下決心長大後要自己賺錢買一套,變形金剛電影上映後我第一反應就是小時候的「理想」,到了商店看了半天卻也沒有半點想買的打算,我開始算計,算計隨便一個就幾百塊錢,雖然買得起但買回去也就是個擺設,就此作罷。

那時候有全套變形金剛的同學是同齡人的焦點,滿肚子壞水覺得這些紈絝子弟以後成不了大氣,但到今天回過頭看我那些同學其實混的都很好,人家起點就比你們高。那些被很多人詬病的只知道燒錢的富二代並不是因為錢多或者是父母不知道控制他花錢才出的問題,而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至少據我觀察工薪階層的啃老族比例絕對不會比真的高收入階層低。

未來只要我有條件我會滿足孩子不超出同齡人要求的一切物質需求,樂高顯然不會超出,我還特別期待和孩子一起玩呢。

我特地看到這個問題翻了一下六六的微博,我覺得他這種家庭教育方式確實挺另類,但作為一個孩子的思考方式太另類大多不是個好事。我一直覺得在孩子心智健全前,個性不要超出同齡人太多,否則童年必然全是苦難。


其實問題在於

誰知道她兒子性格是怎麼樣呢

或許他們平時相處就會開這種玩笑或者就這麼說話呢,就一條微博一大群人圍著開始教育別人怎麼養兒子。翻翻別人平時的微博,她應該是很疼兒子的。

明明少了語氣語境,大家評論起來都還頭頭是道的…當judge真心容易啊…要是人家是眼裡含笑說的呢,附加一個溫柔的摸頭?

所以,大家都太閑了

----

說不定六六想釣魚。

----

咳咳,嚴肅點

說說我自己,小時候幫爸爸買啤酒,玻璃瓶退的錢算「辛苦費」

家長教會小孩懂得金錢的意義是很重要的

499不算大錢也不算少了好嗎

童年的回憶,這種東西根本就不是該外人去定義的

什麼年紀該做什麼,也是因人而異的

愛因斯坦那伙人,二十多歲就給量子力學奠基了

至於要是自己長大了,過了某個階段不想再玩玩具了,實在也不能推論出童年就遺憾了吧

我小時候有很多想要的玩具沒得到

長大了,如果看到還是心動,會再想著買

貌似現在養小孩也心靈雞湯化了……

有的答案里說到 「為什麼要讓他過早嘗到世界的殘酷」這種話……到底怎麼推論出來的…

不知道六六家的條件

但我深深覺得,她兒子是不會很快嘗到世界真正的殘酷的…


父母想的是:「留點念想,自己工作了再買樂高。」

與此差不多還有:「先好好學習,大學畢業再找女朋友。」

只是忘了考慮,時間不等人呀,什麼年紀就應該做什麼,很多事情等有了條件也沒有心境了。

自己工作後,不一定還想要樂高了;大學畢業後,不一定還喜歡女的了。

如果一套樂高可以換一個快樂的童年記憶,那為什麼讓他那麼早嘗到世界的殘酷——為了一套不算很貴的玩具,竟然聽到親媽說出「你就當我不是你親媽好了」。


讓我學打狗棒法也要給我跟棍子先啊?!

原微博乍一看其實沒什麼不對,自己掙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很好啊。但仔細一想就有問題了,玩樂高的孩子多大?五六歲?正如上面回答的各位所說,每個人在不同時期都會有自己想要而不能得到的東西,等自己長大了買得起的時候,已經不想要了。我想用自己的事情補充一下的是:教育小孩子努力沒錯,但你作為家長的責任呢?難道就是甩給還沒上小學的孩子一句:「想要的話自己去賺錢買」就完事兒了?

我5歲的時候想要奧特曼的手辦,一個5歲的正常孩子無論如何也沒辦法憑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我爹很爽快就給我買了。說到樂高,我小時候都沒聽說過這玩意兒的時候,有一次我爹出差回來,給我帶回來一大盒驚喜,我第一次自己組裝出一輛吊車的喜悅,讓我至今都記憶猶新。

24歲的時候我剛畢業,想要一輛新車帶著姑娘去兜風,我爸說:「從今天起我的車你拿去開,開始上班了是得有個代步工具才行。想要酷炫的新車去泡妞?那你自己賺錢買去。」我說「我靠,這車老成這樣你怎麼送的出手?還有,車給我那你怎麼辦?」他搖頭晃腦:「哈哈,終於有借口給自己換新車了,我找你媽要錢去了,再會!」

現在我28歲,想辭掉家裡給我安排好的算是穩定的朝九晚五的工作,去更廣闊的地方施展拳腳。我爹說:「以我的能力只能給你目前的工作和生活,餓不死你,但也談不上有出息。想要更牛逼,自己去努力,有把握了再跳出我給你劃的圈,別餓死在外面。」

如今的我仍然開著我父親的那輛老爺車,我早已沒有剛接手它時那種嫌棄了,也暫時沒有想要換新車的衝動,有一點閑錢,就給我媽買衣服、飾品和電腦這樣的禮物(很奇怪吧,前面都是我爸影響我,我卻都報答給他老婆了)。我正在一步步的積攢,在30歲時,能夠給家人一點驚喜。因為我並不是為了顯示自己多牛逼才去努力變得牛逼,在我心裡最大的成就感,是讓他們為我感到驕傲。

他們教給我的,不僅僅是「想要什麼就自己努力去獲得」,還有「除此之外,在你真的無能為力時,不用怕,我們會給你最棒的掩護」。這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從未感到過孤獨,我不是一個因為無助而亡命的衝鋒者,我永不獨行。我會儘力,在他們垂垂老矣力有不逮時,我能坐在他們身邊,握著他們的手說:「別怕,有你兒子呢」。


我不太同意這個觀點。。

首先,我認為家庭財富應該共享。作為未成年人,在合理的範圍內,分享家庭財富是恰當的。以六六這樣的名人,499的玩具完全在合理範圍內。六六給自己買首飾衣服什麼的,不會捨不得這500塊錢吧,都是家庭成員,何必厚此薄彼呢。認為物質財富就會讓人失去鬥志這種話,是國人對富人的偏見,或者是對財富的偏見。小布希家裡條件不錯吧,奮鬥到了美國總統。事實上,甚至「人生就需要奮鬥」這種觀點是否正確,都有待商榷。良好的教育和物質環境,對兒童的成長都是有利的。

其次,童年只有一次。有些東西,比如玩具帶來的快樂,童年錯過了,這輩子就錯過了,不是將來工作就可以彌補的。作為父母,力所能及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是起碼的責任吧。

第三,我也不贊同「可以買,但是要學會感恩」這種話。我們長期宣傳兩種相悖的倫理觀點,一是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二是子女要懂得感恩。事實上,這兩者我都不認同。
我照顧孩子,和他一起成長,體驗到的是自我生命更加豐富、更加圓滿的喜悅。所以,我認為,父母的愛就是自私的,它的付出就是他的滿足。至於感恩,我認為,
我們養育孩子,不是在餵養門客。 人生道路很長,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出發的時候,背著一個需要「感恩」的包袱;更不希望他一出生的時候,就欠了一個他無法償還的債務。 生命的意義,應當由他自己去尋找。

最後,貼一首紀伯倫的詩: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蔽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看到標題有六六,突然來了興趣,去年在微博上與她有過簡單的溝通,她拽拽的回復給我印象深刻。

父母在何種環境下成長,教育孩子就會走什麼路線。

六六自己靠奮鬥走上來,對孩子的要求自然是通過自身努力得到滿足。

家長不要把自己的失敗人生再套給孩子。

中國的教育其實就是存在這樣一種誤區。很多家境平平的家庭里總會聽到這樣的聲音:

「老子當年怎樣怎樣!」、「我賺錢了,所以我買;你沒賺錢,你憑什麼要?」、「我生你養你不容易,你怎麼能xxxx?」

從這些家長的話中我們可以這樣解讀,他們沒有取得大成功,但是卻將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教育孩子的時候卻仍舊仿造他們自身這套不成功的教導方式。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窮人會越過越窮,富人越過越富。說白了就是思維的固化。棍棒出孝子,但沒聽說過棍棒出富人。無論家境如何,一個正確的引導都是最重要的。如果家長能認真總結自己,清楚的認識到自己這輩子為何不成功,並且鼓勵孩子走一條新路,那對孩子來說將是極好的了。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的是付出與回報,不是社會的殘酷。

孩子年幼階段,讓他們更多的體驗到的應該是付出與回報,而不是所謂的社會「殘酷」。當孩子在年幼就健康的掌握付出與回報的道理,那麼步入社會後,所謂的「殘酷」現象在他們的眼裡也是很容易理解的。那殘酷來恐嚇孩子,僅能給孩子帶來對社會恐懼的印象。

什麼時間就該幹什麼事,當父母的心裡要最清楚!

樂高玩具留在工作賺錢後再買?這節奏是不是已經拖了20年了?當然,這只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但是,孩子腦海中的目標節奏,確實被家長人為的滯後了。

「3年後,我要去學一門外語,這樣5年後我就可以實現自己出國的夢想了!」

VS

「我現在想出國,但是我不會外語,而且學業比較忙,我等3年畢業後,去學外語,5年後我再出國」

後者就是六六式教導的結果(如果她堅持這樣教導)。


最近越來越不喜歡六六了,感覺她變得越來越【標新立異】,明明是不想給孩子花錢買她不喜歡的東西,卻「以愛之名」找了個「高大上」的理由去給一個天真的孩子在童年時創造一個無法實現的夢,讓人匪夷所思。

家長對孩子的愛總是影射了自己小時候的一些心靈創傷。所以在對自己教育模式上多少帶了上一輩父母對自己的教育影響。

我是一個吃貨饞貓。說一下我曾經的心病,南瓜絲餅。就是這個

我發現了一個美食:南瓜絲餅,大概上初中時還是去我的外婆家時吃到的。

回家問:媽,你怎麼從來沒有做過南瓜絲餅給我們吃過?我媽說:因為我不喜歡吃。所以我就求她做給我吃。我媽說:南瓜餅,不好吃(分明是她不喜歡吃,( ˇ?ˇ )

我有段時間想吃到夜不能寐,後來竟成了一塊心病,每次還要去姥姥家解饞。不過後來我上高中住校,過星期天才能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想吃南瓜餅。老媽舐犢之情發揮的淋漓盡致,我能很容易吃到南瓜餅,回學校還能帶一飯盒的餅分給同學吃,但是我媽每次做完餅自己並不吃或者吃一點點。我尊重她,感謝她為我做的。

有的父母總給孩子的成長設計一道道關卡,分明是拿自己曾經得不到的來磨練孩子,讓孩子也承受一下自己當年的苦,都是自己沒有面對小時候那種得不到的一個個小小的願望。

讓孩子從小扭曲著活成自己承受過來的樣子是扭曲的愛。

我想如果作為母親只是單純的不想給孩子買,真誠的說:媽媽不高興買,真沒必要跟孩子耍大人的小聰明,給孩子賦予使命感。孩子長大了有能力了確實有能力買了,但也不需要玩了吧?但是小時候那份期待的心情就像一個洞無法填補,沒有什麼好處。

當然小孩的所有需求大人全部滿足也是不可能的,「給與不給」、「怎麼給」是個體之間觀點交流模式而非思維訓練模式,思維模式也是在第一人稱主動接受的自然而然的建立在眾多「我看見了這個過程和結果」基礎之上形成的。就買不買樂高玩具這件事給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然後學會尊重,學會理解,學會感恩。


看了支持率最高的答案我也有感而發

小時候我經常經歷這樣的事,別說是499的樂高,就算是街邊幾塊錢的小玩具也被教育不要亂花錢,可以不買的就別買

反而我長大了。。基本沒什麼節儉的品質。看到喜歡的東西只要是自己能力範圍內的都會儘早下手。

現在有錢了,但是在街上再看到當年又哭又鬧不知道日思夜想了多久的玩具現在已經沒有任何感覺了,如果只是簡單的不想要了也就算了,那些小玩具與我同齡的其他人看到了可能會勾起童年的一份美好回憶,而對我而言太多的東西看到了回憶起的只有痛苦。只有當初怎麼努力,卻還是被拒絕。

在那個年紀,父母決絕的拒絕,我的掙扎,都讓我曾經覺得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你怎麼也得不到的東西,也有你怎麼也做不到的事。

實在會留下很不美好的回憶,我覺得這事兒不對。


這條微博已經討論的夠多了,我在就這個事件里,也覺得六六矯情太過,為了秀自己觀點而預設立場。

但伸展開說,六六是成功的嘛?肯定是的。

就本職工作上,她的那些電視劇許多人都耳熟能詳,哪怕沒有看過,也基本知道其中大概的劇情。在以文字換錢這麼苦逼的行業里,六六應該算是很不錯的了。在男女關係上,她經歷了高調謝謝小三,但是老公還愛我的聲明後,秀了幾天恩愛,還是離婚,但她就像老公還愛我這話完全沒說過一樣,很快原地滿血復活,給大家塑造了一個我的兒子沒有失去一個爸爸,反而多了一個愛他的叔叔這樣的美好中年女性生活故事。

這些,都是滿滿的正能量啊。

所以,我傾向於,她的微博就和其他的天使投資人啊,公知啊,或者任何需要以名氣提高自己變現能力的人一樣,還原的不一定是她的真實生活,而是她需要秀給別人看的,讓別人接受也好,不過分的爭議也好,都會對她本身的事業有一定幫助的價值觀。

而在這種價值觀表演面前,小三也好,兒子也好,前夫也好,不過是道具而已。她不一定真的說過這種話,也不一定真的仔細衡量過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有人人都可以插一腳的話題,這就夠了。

製造話題,必須要有點爭議,所以既不能太絕對讓人沒法洗,又不能太小眾讓人沒法說,以大家都能理解又都能評判幾句為前提的爭議的,基本逃不了家長里短,愛恨情仇,政治及育兒了。家長里短誰都有,愛恨情仇誰都可以把自己代入為主角,政治一般普通人發泄的對象也不屑反駁你,其他普通人都是可以自己玩自己的,育兒么,你培育的對象沒能力反駁你,其他人又都可以自己玩自己的……總之這種話題,參與的人足夠多,標準答案又絕對不會有,人人可以做主角,其實對製造氣氛不冷場挺好的。

扯遠了,總之,六六就是這樣一個擅長製造氣氛的人,我開始不傾向於相信她真的會覺得女人的興奮是斗小三,也不太傾向於相信她對於前夫那時候真有看重到要感謝小三替她照顧的地步,現在,我也不傾向於認為她真的會覺得這種家長里短有多麼的重要,她寫出來的,無非是她要塑造的,持續塑造一個有點小聰明,有點平庸之處,有時候又會犯點小任性小糊塗小自以為是,大家都可以說一說,插一腳的快樂大姐而已,她成功了。

有一度我不明白六六為什麼會成功,我覺得她的話語讓人感覺這個女人只是得意於一些平庸的小聰明呀,但現在想想,她其實本身不一定有那麼平庸,她只是找到了她的受眾群里大眾消費的捷徑,並讓其服務於了自己的生活。就好像郭小四其實不一定真的不知道抄襲不好,他只是聰明的懂得並利用了抄襲的成本大大低於他收益的成本這條規律而已,消費六六的是什麼人,是一群把自己的性別身份,駕馭在其種族身份之前的人,類似於,女人的幸福,就是要服侍公婆,要為家庭做出貢獻,要陪老公洽談小三,要有男人欣賞自己,要給兒子多一個愛他的人……她的受眾群,愛聽這些話,不是她的受眾群,也愛評論幾句這些話,這不就行了嘛。

所以從這個精準的用戶分析,和比較成功的話題製造上來看(在現在,一個女性工作者在公眾面前不靠肉,不靠臉,不要某某男人的情人或者妻子持續製造話題,也算很成功了),她其實是個有不錯變現能力,腦子也挺清楚的女性,在現實里,她在子女教育上的方式肯定不會如網路宣揚的那般激進,所以她的單獨微博沒啥好評價的了,我只是乘機把我對她的心路歷程寫一寫。

最後還是說回子女教育,我比較傾向於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成功了,不一定是父母教育的功勞,子女失敗了,也不一定真的就是父母完全不盡職。這個世界上,有被父母說了透心涼的話傷心的孩子,也有被父母說了透心涼的話無所謂的孩子……有記得住,記不住,記得住又覺得無所謂種種情況,從後往前看,要數落別人錯誤,或者歸納成功經驗,都是很簡單的,但其實人生哪那麼容易被他人左右呢。我們做父母的,能有時間多陪孩子段時間,就多陪段時間,能對他好一點,自己也承受的起,就對他好一點,撐不住了想好為人師一下,乘他還聽你幾句話,也就好為人師一下,至於結果呢,他變成什麼樣子,有什麼性格,喜歡什麼愛好,愛聽誰說話,睡了什麼人,這都不是爹媽可以控制的,當他成年了,不想聽的時候,也記得,自己不過是父母而已,父母就一定能和孩子做一輩子朋友么?做朋友哪是靠血統的啊?如果沒有緣分,沒有共同興趣,沒有共同語言,那就自己去尋找和自己有緣分,有共同語言,有共同興趣的他人,血統什麼的,成年了,就不要太計較,太強求就是了。


結合昨天看見的,她讓被歧視待遇的新疆小伙「你覺得委屈,能想想為什麼嗎?」的微博—

這真是一位接地氣的人民作家啊。和武漢每一棟居民樓里在吼孩子「個斑馬的開口就想要勒貴的玩具想么樣」的家庭主婦們不分彼此模糊了面孔


光看一篇微博就能得出這麼多結論?能不能不要斷章取義!這只是六六的生活上一個段子,她覺得挺好玩的就放上來,她跟孩子說話的方式,觀察過她的微博的人應該知道,很正常。

恰好,前幾天她的微信公眾平台上登出的這篇文章就是這件事的前因後果。

  1. 要讓孩子懂得金錢來之不易。
  2. 舉自己的例子說明,雖然拒絕孩子會留下遺憾,但這點遺憾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是個往後奮鬥的動力。
  3. 有些人說可以通過做家務來讓偶得自己爭取獲得玩具,但是幹家務是家庭成員本來就要共同分擔的,並不是額外的付出。

  4. 最後,六六也和偶得達成協議,六一和十一的禮物攢在一起買,兩件便宜的換一件貴的。用平等商量的辦法,讓偶得自己選擇。我覺得結局非常不錯。

現轉載於此,大家好好看看再談?

微信文章鏈接 六六【偶得的樂高玩具】

原文如下

六六【偶得的樂高玩具】

  偶得下午和我們一起去吃飯。路過樂高玩具店,常規性不移動。趴在店裡反覆看。

  他說:「媽媽,六一兒童節到了,給我買個樂高吧!當我的節日禮物。」

  說實在話,偶得要的玩具不多。一年沒幾件。尤其是他認字以後,大量時間投入到閱讀里,已經能享受讀書樂趣了。

  我說,好。你選一件99的。

  他在99的前站了一陣子,不喜歡。自己去櫥窗里拿了一套499的過來,說:「這個。」

  我看了看,猶豫了一下,說:「太貴了。還是99的吧!」

  他如往常一般堅決地說:「不要。」

  兒子打小就會選擇,而且不是無目的選擇。比方說幼兒時期別人發氣球,給他倆,他只拿一個。我若讓他選擇去玩的目的地,他說迪士尼,我給他換成環球影城,他就說哪都不去。

  意志堅定。

  我幾乎很少跟兒子說不。

  原因是他很懂事,也不貪婪。

  但我這次,還是決定跟他說不。

  他現在完全沒有經濟概念,根本不知99與499的區別。

  499對我而言,不貴。但對普通家庭來說,不便宜。

  如果以後他自己當了爹,養家糊口,不知他兒子張口要499的玩具時,他是否會心痛或猶豫?

  去年去美國旅行,因為有外公外婆同行,我訂了頭等艙機票。我如果只訂外公外婆倆人頭等艙,我能想到最後的結果:爹媽一定堅持著坐經濟艙,把我和兒子趕到頭等艙。今年去新加坡,只有我們仨,路途又不太遠,我訂了經濟艙票。從登機起,他就問:「媽媽,我們為什麼不坐頭等艙啊?」

  我跟他說:「寶寶,頭等艙很貴,為了照顧老人,我們才會坐。如果沒有老人,我們就坐經濟艙。」他當時回我一句:「那你為什麼不去掙?」

  我想了想答:我掙的錢,足夠我去世界各地都飛頭等艙。但正因為這錢是我自己辛苦得來的,我不捨得花。因為你不知道,我每本書寫到最後都咳血。偶得,你以後也會工作,你剛工作,不會有能力坐頭等艙。如果公司派你出差,你坐經濟艙,你會憎恨工作這件事。不是自己努力得來的享受,會讓你忘記得到需要付出辛苦。

  這次他要樂高,我沒答應。我跟他說,如果你真喜歡這麼貴的樂高,工作以後自己買。

  網友說,拒絕孩子會造成孩子心靈的傷害。你有能力,就不要傷害他的感情。

我自己被傷害過,我知道。

  我青春期時候看上一雙方頭高跟鞋,想買。我到現在都記得自己穿在腳上的美麗和媽媽為難的表情。在媽媽眼裡,高跟鞋雖好看,但不實用。青春期孩子買這個不如買球鞋耐折騰。

  這件事,留給我很大的遺憾,以至於直到今天,我腰都不好了,醫生明令禁止我穿高跟鞋,我依舊會在各色高跟鞋前流連並買回家。

  是的,我是把母親當年留給我的遺憾變成今天的收藏癖。但我依舊感謝我的母親。因為那點遺憾,我渴望經濟獨立,我有工作的動力,我知道家庭不是我的依靠,我只有靠自己,而且我能憑藉雙手,得到我想得到的東西。幸好,這點遺憾,只是高跟鞋而已。

  要是我娘家不幸是肯尼迪家族,呼風喚雨,我連買飛機的遺憾都沒落下,我懷疑我家現在也不剩啥後代了。日子空虛到除了吸毒,玩命,再不能填補些什麼。

  網友說,為什麼不給偶得一點努力的機會?比方說讓他乾乾家務,自己憑勞動掙錢?

  我不能。

幹家務是家庭成員共同分擔的責任。我天天也幹家務,沒人給我一分錢回報。他幹家務也是應分的。事實上,他應該比同年齡孩子會做的事要多。他能自己炒菜炒飯,能自己洗碗擦桌子,還能洗衣襪。

很抱歉,偶得。媽媽不能滿足你並不宏大的願望。人生充滿了各種遺憾,而這種遺憾,在未來,就是努力的方向。

後記:我和偶得達成協議,六一和十一的禮物攢在一起買,兩件便宜的換一件貴的。他愉快地答應了。


看到這個,實在是太感謝的父母了,從小到大幾乎擁有過所有歷代索尼家用機,掌機,任家多款掌機家用機,包括各種walkman,CD,MP3(那時候還不多見的~~)。雖然很多時候,在我提出請求時,我媽通常很不願意,但是,我也不知道為啥,最後爸媽商量商量之後還都是給我買了。

當然有影響過學習(雖然我一直不承認),不過,我媽也是賞罰分明。成績差了,就封*+*sha,不讓碰。直到成績回升。簡直成了我學習的巨大動力╮(╯▽╰)╭,班主任還多次和我媽說你家孩子這次考差了,不過沒關係,他很奇怪,下次一定又會考的很好。。。

小時候的經歷也形成了我對數碼產品和掌機家用機產品的熱愛,迄今為止,我幾乎所有的非理性消費都來自於此( ̄▽ ̄") 。也成了半個技術宅,經常幫同學修修電腦啥的(所以一直好人做到老。。)另外,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我和爸媽關係及其融洽,簡直和朋友一樣,想啥說啥,交流起來特別的順暢。

所以我想要是我的孩子要樂高之類沒超出我消費水平的東西,我會給他買的,多半還會陪他一起玩,而且一定要說服他買星戰系列的╮(╯▽╰)╭。因為我深深切切的感受到自己小時候的興趣愛好和回憶是多麼珍貴。。。


其實是當媽的不喜歡玩樂高,當爸的又不在小孩身邊,不能幫小孩說話,所以小孩子就和這種玩具絕緣了


你們真是不懂樂高

在國外長大的小孩子,絕對不會沒有樂高的,起碼有一大紙箱,這是基本的,小男生家裡,3紙箱都正常。

但是,樂高真的是買下去無窮無盡的,一會兒一會兒出個新版本,一個版就幾百歐元,真心不可能孩子看了喜歡就給買的。不是像大家小時候那樣,很喜歡一個玩具就是得不到。

拒絕很正常,關鍵是拒絕的方法。如果親子關係很好,小孩又比較大了,這麼說其實也沒多大問題,不會引起誤解。但是網民會誤解啊……


20年後,六六責問兒子為什麼不經常回來看她,兒子說道:「你就當我不是你親兒子好了」……


不溺愛孩子是對的,但是可以講理,用正當理由拒絕,能好好說的話非要像吵架一樣。

「你就當我不是你親媽好了」這種話也說得出來,以後有別的事情她兒子拿這句話說給她聽,希望她也能心無芥蒂地接受。


說個我自己的例子吧

我小時候父母工作忙,我跟外婆長大。外婆有點重男輕女的思想,基本上我除了必要的生存以外其他的要求都會被拒絕。我媽媽就比較慣著我了,有求必應。大概是05年那會,我還在上小學,有次跟我媽媽和外婆一起出去逛街,我愛上了一個毛絨玩具,小小的一個獅子狗,20塊錢。當時在外面吃一頓飯也就兩三塊錢。我外婆就覺得貴,不同意給我買,我媽媽就說孩子喜歡為什麼不給買。後來兩個人吵了一架,還是買了那個玩具。但是這個時候我已經開始不停的哭了。後來每次想到這件事,我一方面覺得辛酸,我們家並不差錢,我只是想要一個玩具卻遭遇了那麼多的波折;另一方面又覺得很幸福,我媽媽給我的滿足感是誰都比不了的。

因為我媽媽一向都比較支持我滿足我,即使經歷了很多事情,但是我從小性格一直都是比較樂觀的。並且也並沒有因為她的支持得寸進尺養成壞習慣,很少向他們提出要求,即使提要求也會考慮是否合理。

試想如果當時以至於之後的很多事,我媽媽以不能慣著我為理由拒絕我的要求,甚至讓我「當她不是親生的」我會覺得我被全世界拋棄了。(原諒小孩子的想像力就是那麼豐富並且敏感)我是那種悶騷型的,心裡有想法很少會說出來。我不說別人也絕對看不出來我有想法。

媽媽對待孩子的態度真的很重要。

太生硬的態度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可能是終生的,並且這個時候父母是意識不到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第一集?
如何評價張起靈人氣的巔峰時期?
如何看待穿日軍裝作秀被打併被警察拘留的事件?
如何評價電影《銅雀台》?

TAG: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如何看待評價X |